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關于重慶采風心得(精選范文4篇)

| 瀏覽次數:

采風,漢語詞語,拼音是cǎi fēng,意思是指對民情風俗的采集;特指對地方民歌民謠的搜集,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重慶采風心得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重慶采風心得4篇

重慶采風心得篇1

采風心得

期待了三年的采風終于到來了,激動的心情,什么也抵擋不住我們向往的心,盡管只是在省內而已,大家依然是滿懷期待。在這過程中充滿著美好的回憶,是任何一次的旅游都無法去代替的。

我們的采風地點是柳州,在這之前本是可以去外省的,卻因今年的昆明事件,而影響了我們今年的采風計劃,所以只好依照了學校的規定在本省采風。在出行的前一天大家都已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有的心已不在課上,有的在準備著行李,有的半畫不畫的在聊天...都在期待著。

出行了,首先是坐火車到南寧,在坐動車到柳州,沒坐過動車的我們,像山里小孩進城一樣急忙的在車頭拍照,一張又一張的合影,都沒能表達出看見動車的激動心情。

第一站帶著我們激動的心我們來到了柳州,因路遠的原因要在柳州市里落腳一晚,第二天直奔香粉鄉。這一路的奔波,都是在車上度過,有些同學忍受不了汽車的顛簸,吐得暈頭轉向的。但我們的時間不允許,需要繼續往前向雨卜苗寨出發,一路的山路十八彎,穩重老練的司機,讓我們多了一份安心。終于在一路的奔波下來到了苗寨,熱情的鄉民們在歡迎著我們,在車上已領略到了一路的風光,還沒來得急安頓下就已迫不及待的去感受著這美麗的苗寨風光。滿山的樹林,有我喜歡的竹林,古樸特色的老房子,清澈見底的溪流急湍著,滿是民族特色的吊腳樓,這一片又一片的風光盡是享受不完,這一路都在不停的用手機拍照記錄下來,怕會錯過某個美麗的景點。接下來第三天我們在這美麗的大山林里,熱情的村民組織燒烤,做竹筒飯,讓我們不僅吃到了純正的竹筒飯并且學習到了怎么去做竹筒飯。吃完了不忘把那里的風景給記錄下來,我躲到了一個安靜的地方把這一山一樹,一花一草,用我的畫筆以速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這不僅滿足了我對大自然的欣賞,還完成了我的采風作業。這一系列的活動后回來,還去穿了當地的民族服裝,平常的創作都是通過網上找來的素材,如今讓我們真正的看到,并且穿上了這些民族服裝,讓我們更加的對創作的了解。帶著好奇并且激動的心,我們穿上了它,感受到了苗族的生活氣息,以及他們的淳樸美麗,這對我們的創作有很大的收益。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三江的侗族,直接去了很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侗鄉,很熱情的鄉民帶我們看了侗族的民族表演,他們的表演是不摻雜任何的電器音樂,都是純聲的,第一回高手到如此動聽的音樂,還欣賞了他們的舞蹈,滿是享受著少數民族特色的風情。侗族與苗族在服飾上有一定的區別,但它們的顏色都是一樣的,它們的鄉民都是很淳樸很熱情。

第六天我們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把梯田給參觀完,接著直接向桂林出發,到達桂林后就意味著我們的采風結束將準備返程。

在這一路的采風中,我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東西,不僅是人,物等。大家鍛煉了組織協調能力,動手合作能力,讓我們在寄情于山水的同時,更加了解身邊的同學,與之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友誼。在這次的學習中我們了解且接觸到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情文化,建筑以及服飾等,身受其中,感受著這一切帶來的美好。我們還在這次的的活動中相互學習,增進師生間情誼,同學間關系。通過老師的指導,我們學習到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專業知識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對我們在今后的專業道路上有一定的鋪墊和提高。感謝學校給予的這次采風實踐課程的機會,讓我們在學習中放松自己,更增加了對學習藝術的追求和對我們本專業創作的突破,對實現自我價值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

這次的采風中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雖然有一些,我們沒有用圖片的方式記錄下來,但是這些依舊存在于我們腦中,成為永恒而又溫馨的回憶。所以它是一次無法代替的旅行。

重慶采風心得篇2

外出采風報告心得


采風時間:20XX年10月13日——20XX年10月27號

采風地點:杭州

考察對象:西湖,烏鎮

正文:

20XX年10月13日——21日

經歷拉火車一夜的顛簸,我終于踏上這片如詩如畫的江南土地——杭州,這座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城市。清新的空氣,精致的城市布局,星羅棋布的街心公園,人們安逸閑適的神情,鉛華淡去,浮躁盡無,這些無一不讓我為之心動。坐車的勞累抑郁之情一掃而空,帶著清爽的心情,我游覽這座夕年“暖風熏的游人醉,只把杭州當汴州”的美麗城市,通過細心的體味,感悟,對比以前學過的知識和資料,我有拉一些自己新的見識,現通過幾個角度,對西湖境貌總結如下:

從地理上看,西湖有天目山余脈和錢塘江的山川作為依托,形成三面環山,中涵碧水的湖泊地貌。山不高而層巒疊翠,水不廣而平湖如鏡。湖外有山,山外有江,江湖相映,山川并秀。山水比例尺度恰到好處,給人以自然親切秀逸清雅的美感。湖區附近建筑充分尊重自然地勢的起伏陡緩,因地制宜,或在湖傍筑一水榭(平湖秋月),或在峭壁之側做半亭之景(六一泉),或在懸崖之畔做吊腳樓(四照閣),建筑與自然氣韻相互滲透,色彩調和,淡雅,最大可能的融入拉周圍環境中,體現出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

從氣候上看,西湖十景"中由氣候和天氣形成的美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曲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斷橋殘雪"。晨有"蘇堤春曉";晚有"雷峰夕照"。古人稱西湖"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各有各的彩圖,各有各的意趣。這些美景無一不與杭州地區的氣候環境有著直接關系,氣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這幾處景觀的觀賞性和觀賞價值。

總的來說,一個好的景致設計,地理和氣候變化的因素是需要我以后注意考慮和學習利用的。

二、從人文歷史文化角度看西湖環藝

杭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西湖更是歷代文人騷客的揮毫潑墨的聚集地中的明珠。“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千年的積淀使得她比其他地方擁有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西湖區附近的園林建筑則充分的把這深厚文化底蘊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出來。

三、從建筑風格上和環藝設計角度看

該地區環藝設計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極富詩情畫意,具有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筑風格,極力創造體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在具體造園的手法上,如為了創造美好的園林意境,造園中很注意引注泉流,或為池沼,或為微縮的飛瀑。臨水又置以亭、榭等,注意劃分景區和空間,在大范圍內組織小庭院,并力求建筑的造型、大小、層次、虛實、色彩并與石態、山形、樹種、水體等配合默契,融為一體,具有曲折、得宜、描景、變化等特點,構思新穎奇特。整體建筑風格上不同于北方的厚重粗曠豪邁和嚴格等級制度下規整的結構布局,該區建筑布局靈活多變,以自然天道和諧為主,婉約精致而園景很少重復。

典型的如郭莊:園內臨流建閣,有船塢、假山,高低錯落有秩。同時該園還大量吸收蘇州園林的建園手法和紹興景致的特色(如園中兩個池塘,一個是自然形態,湖石堆砌,池畔曲廊,宛若蘇州園林;另外一個是石板砌成的方池,顯是紹興風格。)靈活而深富意境之美。

在現代代城市發展中,該區極注意開發,利用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見樹當蔭,依山就勢,按坡筑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園,又新建立出一系列典型如“新西湖十景”。使的整個城市呈現出建筑,人文,自然和諧統一的風貌。

如何能把天人和一的建筑思想和以人為本的居家環境要求容入到設計理念當中,杭州之行給我深深上拉一課。

20XX年10月22日——27日

如果說杭州之行園林讓我感受到的是精致細膩的貴族氣息,那么無疑烏鎮帶給我的就是如小家碧玉般的溫婉淳樸和自然。那是一份江南水鄉所獨有的寧靜致遠。

小橋,流水,人家”是烏鎮的真實寫照。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一體,呈現出一派古樸、明潔,幽靜的韻味。

從格局上來說,河網在烏鎮內和主干道重合,連橋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水網體系聯結京杭運河、太湖和烏鎮的池塘、水井,理想的解決了農作、飲用、排水、觀賞、運輸等水問題。

從特色建筑上看,烏鎮與眾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當地人稱“水閣”,這是烏鎮所特有的風貌。水閣三面有窗,憑窗可觀市河風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水閣是烏鎮的靈氣所在,雖然它沒有奢華,難比高樓。但有了水閣,烏鎮的人與水更為親密;有了水閣,烏鎮的風貌更有韻味;有了水閣,烏鎮的氣質更為悠雅;有了水閣,烏鎮的歷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閣是烏鎮的獨創,也是烏鎮的魅力所在。

橋是江南水鄉古鎮不可或缺的因素。而烏鎮也不例外。據說烏鎮歷史上橋梁最多時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橋”,而現在仍然有30多座。

我只有幸游覽拉西柵的通濟橋、仁濟橋,中市,東柵的應家橋、太平橋、仁壽橋、永安橋、逢源雙橋,南柵的福興橋,浮瀾橋和北柵的梯云橋,利濟橋。有些橋上還刻有古人的題詞(如通濟橋:“寒樹煙中,盡烏戌六朝舊地;夕陽帆外,是吳興幾點遠山。”“通云門開數萬家西環浙水;題橋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深含歷史文化的韻味,顯得古樸滄桑。正是這些橋把小鎮各個部分聯系起來,使整個小鎮呈現出“小橋,流水,人家”的風貌,使得動靜結合把人與自然緊密聯系在拉一起。

烏鎮的石板小巷自然而然的融入在水與橋的山水畫中,渾然天成。微濕的青板石路讓人不由聯想到雨打芭蕉,在煙雨朦朧的水鄉盡頭會不會有一個有著丁香一樣芬芳的美麗姑娘,帶著淡淡的憂愁在等著歸人,如夢如幻。而現在依然在小巷居住的人們所帶來的生活氣息,又讓人感覺親切溫暖。巷深而不失意境,在很多古鎮中很難得。

形式上,均衡的整齊美。一塊塊磚疊壘的墻,一條條石板鋪成的路,街邊的一間間店鋪,河邊的一間間小屋,它們平行相連或保持一定距離,表現出自然狀態下的整齊美。裝飾紋樣上多采取二方連續的紋樣,伴著蜿蜒曲折的街道,錯落有致的老房子,給人一種運動的秩序美感。

藝術上,美感來源于她的客觀形式美,色調的同一性,黛瓦粉墻,黑白二色。以灰色為主基調,色彩的明度不高,和諧淡雅,建筑安排變化而統一。

環境氛圍上,寧靜感是古鎮美的另一個方面。古鎮的氛圍是非常閑適的,所有活動都是自主的,與現代都市的競爭壓抑形成鮮明的對比,漫步在寧靜的石板巷,傾聽腳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篤篤,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和解脫。

總的來說,烏鎮之美在于她因地制宜的格局和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筑,吳山越水賦予她容顏,勤勞的人民賦予她靈氣,讓人身處其中不由感到天人和一,上善若水。

結尾語:

踏上貴州的土地,感受苗寨風土人情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地處云貴高原以北,以侗族、苗族為最多,在今年的4月24——28日隨著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采風的大部隊去了貴州的省會城市貴陽,與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同時感受到了苗族聚居地南花村不一樣的風景。那里的純樸民風感染著每一個同學。

24日下午4點多,我們這一批大三的學生,乘上了去望貴陽的火車,180幾號人,規模如此龐大,能一起去這么遠的貴州省采風,實在不太容易。盡管一路上同學們說說笑笑,但畢竟26個小時的路程,非常的難熬。終于于25日傍晚到了這座古老的城市貴陽。

貴陽市位于貴州省中部偏北,地處云貴高原的東斜坡上,屬全國東部向西部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地貌走勢大致呈東西向延展,地勢起伏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臺地,海拔872米~1659米。東與龍里、甕安縣接壤,南靠惠水、長順縣,西接平壩、織金縣,北鄰黔西、金沙、遵義縣。

貴陽市轄六區一市三縣,市域總面積8034平方千米,市區面積2403平方千米。城區東起龍洞堡,西至百花山脈、阿哈水庫,南起桐木嶺,東北至洛灣,西北至麥架,包括中心區和外圍龍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橋、金陽八個片區,面積約495平方千米。

論名氣,貴州雖不如安徽黃山、周莊古鎮、桂林漓江那樣耳熟能詳,然而貴州的魅力,卻在于常讓旅游者猝不及防地“遭遇”太多的奇山妙水、古鎮民風,有轉了一山又一坡的柳暗花明,有漂了一河又一瀑的壯觀刺激,有鉆了一林又一洞的幽秘莫測,有聽了一歌又一曲的民族風情。

27日上午10時,我們到達了南花村。

“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古樸濃郁、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著稱。這里苗、侗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約占中國苗族人口的一半,被稱為“中國苗族的大本營”。距州府凱里市16公里的南花村,就是一個供游客參觀、居住著180多戶苗族人家的古老村寨。

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和山水田園風光,讓每一位字號游客陶醉不已,有人說,“這里的一切都非常有趣,獨特的建筑、歌舞服飾之美令人驚嘆。”

結束了在苗寨的游玩,我們就踏上了返校的火車。這次采風雖然辛苦,但收獲也頗多。

XX年XX月XX日

一、走進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面積15486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回族、瑤族、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64、58萬人,其中土家族105萬人,苗族86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2、9%。轄吉首市和龍山、永順、保靖、花垣、古丈、鳳凰、瀘溪七縣。

好山好水好地方,人好酒醉情更釅。自古以來,湘西為湘川咽喉之地,歷史悠久,山水奇異,民風淳樸。境內自然景觀絢麗多彩,人文景觀獨特神奇。這里峰巒疊嶂,林木參天,溪河縱橫,洞穴成群,名勝迷人,既有全國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藝精湛、風格獨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師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塊洞天福地。

湘西的美在于山。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高聳入云的八面山呈現出“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塞外風光”;莽莽蒼蒼的高望界,林海綿亙,蔭天蔽日,珍禽異獸不絕于野;四季綠意誘人的南華山,有如一只棲息于湘西山地的金鳳凰。

湘西的美在于人。“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奇山異水賦予了湘西人這種神韻。湘西人既有著“紅燈千盞人萬疊,一片纏綿擺手歌”的輝煌藝術,又有著誼俠尚義的古道熱腸和淳樸的民情。

湘西的美更在于音樂。土家人能歌善舞,其經典主要有土家族茅古斯舞、擺手舞、跳馬舞、銅鈴舞等。“咚咚喹”——一種土家族特有的吹奏樂器,還有跳馬舞、打溜子,沖出了國門,走向世界!“你歌沒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只牛毛多,唱了三年六個月,剛剛唱完一只牛耳朵。”苗族人民在敬祖祭神必唱各種神歌,婚喪大事必唱慶賀悼慰的歌,生產勞作更分門別類,隨時隨事唱著各種悅耳開心的歌曲。

于是,20XX年6月28日,音樂學系師生一行120多人抵達湘西土家族、苗族這醉人的土地,欲將課堂所學理論赴之于實踐,采得大“風”歸,進行為期10天采風“淘金”大行動。

二、感受藝術

(一)民歌

湘西民歌最大的特色就是富于幻想和熱情,保留著濃郁的巫風,它為中國民族音樂的浪漫主義傳統奠定了基石。湘西民歌包括了生活在湘西地區土家、苗、漢等各族人民的民族歌曲,有巫歌,儺歌、擺手歌、哭嫁歌、山歌等等,它是土家、苗、漢文化融合與交會的結晶。

(二)器樂

湘西的民族器樂豪放、灑脫,表現了土家族、苗族人民的淳樸、善良。

兩人表演的嗩啦齊奏,不顯得單調,反而覺得這才是這種古老樂器的魅力之所在,并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這便是華彩段。這種嗩吶據說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與一般的嗩吶有些不同,要大一些,按孔多一個。《大開門》、《滿堂紅》都是為了表達美好祝愿的曲牌。

還有單純的鑼鼓樂,就是一面鑼一面鼓。兩位老者表演,但這種已不是純粹的器樂,中間插有少量的唱段。論文大全,走進湘西。據說還具有一定的實際功用。

(三)歌舞

民間歌舞又是湘西民間音樂中出類拔萃的品種之一。湘西土家族、苗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的主要傳統舞蹈有“擺手舞”、“茅古斯”等,苗族有“鼓舞”、“接龍舞”等。

(四)曲藝

我們還有幸欣賞到了《十二月采茶》、《撿蘑菇》等當地的茶燈藝術。空曠的場地上,三男三女組成對,在小型的器樂隊伴奏下跳了起來,演員們還邊跳邊唱,場外時而人聲幫腔。男演員化裝成小丑,動作比較滑稽。鳳凰茶燈分為文茶燈和武茶燈兩種,是鳳凰縣獨有的地方民間曲藝藝術、音樂自然流暢動聽。茶燈沒有悲苦戲,都是喜劇、詼諧風趣,深受民眾喜愛,其內容多為贊美生活、歌頌愛情,是鳳凰的民間優秀傳統藝術瑰寶。上面的兩支曲目是文茶燈,武茶燈一般是一人獨唱,眾人和。

(五)戲曲

儺戲,又稱儺愿戲,是當地較有名氣的戲曲品種形式之一,其歷史悠久,約形成于明末清初,清康熙末年便有儺戲演唱的記載。儺愿戲表演往往粗放,服飾簡單,語言通俗,常用道具有牛角、儺鈴、師刀、面具等。縣內保留的儺戲劇目有《孟姜女》、《七仙女》等小本戲。曲調有孟姜女調、開山調、師娘調等。儺戲歷來無職業班社,藝人多為巫師,或附于壇門。1958年被當做迷信活動禁止,1981年派員參加省儺戲研討會之后,農村逐漸恢復演出。在儺戲演出中,還穿插著不少巫術表演,如過火炕、吞火吐火、踩刀梯等。特別是上刀梯、滾刺床、走犁頭、過火槽是儺戲中最精彩的表演節目。我們欣賞到一道士打扮的老人在鑼鼓的伴奏下跳、唱,又似在講話,又似在做法,以祀豐收年成,顯赫先民的勇敢精神。

三、感悟隨想

重慶采風心得篇3

精選文章《采風心得》

篇一:采風心得

  大二的第二學期了,廣告專業的學生都會有一次專業采風活動。這個話題一直從開學延續到學期末,每個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份自己的期待。結束了緊張的期末考試,終于迎來了這個日子。

  7月3日早上,同學們整裝待發,在學院集中后由老師帶領,坐上了開往我們采風的第一站——麗水的大巴。這是我第一次跟著這么一大隊人一起出這么遠的門。一路上,大巴車里彌漫著興奮與激動,我們談笑風生,興致勃勃地談論著未來幾天的計劃。經過半天的路程,我們在午飯時間到達了目的地。炎熱的天氣、暴曬的陽光,所有的興致在我們下車的一瞬間煙消云散了,面對眼前還未完工的旅館,心情就跟被太陽暴曬的泥地上的塵土一樣無所適從。每個人都拖著大包小包,背著我們的設備工具耷拉著走向我們所要駐扎的陣地。樓梯口,油漆工還在工作,到處搭著用于工匠們上下的簡易梯子,那一瞬間,希望全破滅了。放下行李,去食堂吃飯,本來并不報多大希望的食物卻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雖然不能用色香味俱全來形容,也沒有華麗的器皿容器,但是,農家飯讓人感覺分為可口,上菜的阿姨奶奶們也讓人感覺十分親切。老師說,我們這也算是體驗生活。

  午休后,老師帶著我們去熟悉環境。我們穿梭在狹窄的小巷,東繞西拐,在我懷疑是不是迷路的時候眼前開朗了。一跳鋪滿鵝軟石的路上,我看到的這個小鎮的魅力。雖然路不寬,但是那種溫柔的韻味已經讓我沉醉了。路的一邊是普通的民宅,另一邊的民宅吸引了我們的眼球,感覺像是畫廊聚集地,這時,我才對這采風第一站有了點認識。路繼續延伸,然后拐彎……眼前的景象讓我深深吸了一口氣,仿佛自己走進了一幅畫中,那江水,那建筑、那碼頭、那渡船、那古老的樟樹,還有依水而建的石卵民居,所有的一切都讓內心蕩起一陣漣漪。繼續行走,眼前展現的是一條悠長悠長的老街,據說這條老街有四百多米長,但是很窄,所以看起來更顯得悠長。街道兩旁集中了店面,主要經營的是畫,還有許多工藝品店和客棧。沿街的店鋪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家對那些出售的畫作贊嘆不已。隨后我們來到鎮上采購,買了所需品后打道回府,期待接下來的活動。

  在熟悉環境后的第二天,我們自由活動,背上畫板帶上相機去尋找并記錄我們的風景。坐在埠頭旁,輕風吹拂,面對眼前的美麗景色,我們用并不熟練的畫筆描繪著,雖然不能達到自己雙眼所見心中所想,但心里依舊充滿了期待。第三天老師帶領我們登上渡船過江,兩岸的山水讓人驚嘆,把自己融入于周圍的景色中,頓感神清氣爽。帶著這種清新的感覺去寫生,背著畫具穿梭于小鎮,找到一處心動的地方就開始記錄,這樣的感覺真是美妙極了。雖然作畫技巧并不純熟,也無法表達我心中所想,但是努力去感受那自然的美好,在明媚的光線下,心情也明媚著。

  兩天后我們坐上開往下一站的大巴,雖然在麗水有點缺憾,但美好始終給了我們更多的期待。第二站安徽宏村。車子一路開過,正趕上大于傾盆,一路上淅淅瀝瀝地打在玻璃窗上,成了另一道風景,在這種朦朧的天氣下,我們的心情也朦朧著,車里很安靜,也許大家在總結麗水之行,也許大家在想象宏村未發生的情節,也許大家有點累了。到達宏村飯店時,雨下得正大,這多多少少影響了同學們的心情,不過期待仍然大過于心煩。收拾好行李吃完午飯,我們在房間里調整后,班長發了采風卡并且給我們傳達了老師所提出的注意事項,我們就興致勃勃地走進村子,跟著導游一覽宏村的精髓。一進入口,就看到路邊坐滿了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在寫生,那些專業范,真讓人賞心悅目。隨后一行人認真地聽著導游的講述仔細地觀察著周邊的環境,如此完美的徽州建筑讓我們在心里發出感嘆,古鎮,真有韻味啊。據導游介紹,古宏村人獨出機抒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并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統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奮蹄的大水牛,成為當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觀”。引清泉為“牛腸”,從一家一戶門前流過,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遠,家家門巷有清渠”。“牛腸”在流入村中被稱為“牛胃”的月沼后,經過過濾,復又繞屋穿戶,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過濾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稱中國古代村落建筑藝術之一絕造型獨特并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熟悉了村子后,我們自由活動,與在麗水一樣,寫生拍照。但是天公不作美,斷斷續續地下著雨,讓采風活動蒙上了一層遺憾,致使我們到了安徽卻去不了黃山。

  我們又來到西遞,同樣跟隨導游了解西遞的歷史,欣賞徽派民居的魅力。給我印象最深的村口那座牌坊。三間青石牌坊建于明萬歷六年,四柱五樓,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征。在安徽所有的活動結束后,我們帶著遺憾來到最后一站——江蘇同里。據介紹,同里鎮隸屬于江蘇省吳江市,位于太湖之畔,自宋代建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鎮區內始建于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數百處,“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歷來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素有“東方威尼斯”之譽,具有濃厚的自然和人文氣息,是全國5A級旅游區。身處于這么有味道的古鎮中,又聽了導游所介紹的知識,瀏覽了美麗別致設計絕倫的庭院花園,興致大增,加上天氣轉好,雖然沒有明媚的陽光,但是也沒有大雨的沖刷,我們又找回了熱情。可是,在同里呆了兩天后,由于種種原因我們不得不提前結束采風,這又成為了我們這次采風的一大遺憾。

  在回學校的路上,同學們身心疲憊,大多閉著眼睛養神。這次采風也算有所收獲的,也是一段難忘的采風之旅。在遠離城市的繁雜,擺脫忙碌的工作學習后,身心得到了一次徹底的放松,讓視覺得到充實的享受,也讓我們對古鎮有了一種新的認識,那是悠久的歷史,是文化的沉淀,是自然的享受。這次活動,對于我來說是人生路上一段重要的經歷,在感受自然美麗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團體的力量。而在寫生、拍照的過程中,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也有所提升。最后,引用一首歌曲的歌詞“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最想去的地方怎么在半途就返航。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實現了真的渴望才能夠算到過了天堂”。

  篇二:采風心得

  云南短暫的采風生活過去了,回想想起來,有苦也有甜,有美也有丑??最大的感受就是云南的民族建筑風格、云南的民間藝術、云南的古城建筑給我們帶來的新鮮感。其中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云南獨特的民族建筑風格和名族服飾。

  首先我想談談我們前往云南途中的感想,因為這一段時間是我最難忘的時刻,還記得去云南途中吧,我們滿懷著對云南的向往,在這之前我們都沒有去過這么遠的地方,當時心里真是激動不已,導致我連續兩天都沒睡覺,一直望著窗外,云南的風景到底有多美,云南的人又是怎么樣的別致?

  對這一切的東西都充滿著好奇,導致我的心情一直都靜不下來。很多時候都在考慮這些。同學們的身上仿佛也有用不完的勁。我恨不得現在就能聽見列車員們說這樣一句話:“尊敬的旅客朋友們請帶好自己的行李云南到了請下車。”可是就這么一句話等的我們好辛苦,好累啊,感覺過了一個星期一樣。

  時間過得真慢,仿佛我們又吃了好幾次年夜飯,我的云南,云南到了,我們提前了半個小時就把帶的行李準備好準備下車,當我們下車的時候天不知不覺亮了起來,面帶笑容輕輕深呼一口氣,空氣好新鮮好美,心中美滋滋的想云南我來了,走出火車站,我們都以為我們要好好玩一玩了,沒想到還有半天的路程在等著我們就這樣我們坐上我們的大巴前往那個我們盼望已久的大理古城,很快我們到達了那里,感覺不錯,記得當時天已經快黑了,我們趕緊找好住的地方,洗洗我們疲倦的身體,沖掉一身的疲憊。然后沒等休息就走出了住的地方,不能浪費這美景啊。

  在大理,出游的第一天,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云南大理古城高大的城墻雖然是仿建但仍舊能顯現出它的美感,走上前摸了摸,仿佛依然保留著那種悠久歷史的韻味,隨之我們見到了大街小巷交錯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走進了一家服飾的店鋪,我們看到了很多美麗的美麗布料做成的衣服,很美,聽老板說這些都是手工縫制的,摸上去很滑,看上去一根一根線整齊的編制而成。看了看問了問老板價格,果然物有所值價格很高。然后繼續我們的旅途,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一條全是酒吧的小巷我們尾隨著一條小溪,溪水很清,沿著這條小溪,看著酒吧里絢麗多彩的燈光和愜意的游客,聽著優美的歌曲,真有一番美感。

  還沒回味完這種的感覺,我們就被一家銀飾店里面的銀吸引住了,看見這一件件銀飾,我真想把他全部買下,可惜沒錢,我們只能遺憾的走了。接著我們來到了一個古城城樓上,花了三元錢我們才登上這個古城樓,在樓上我們首先見到了這里的美麗的雕刻藝術,有花有龍有鳳,隨之我們走進大廳,首先見到的是一座大佛,聽說云南的人們有不同的信仰,入鄉隨俗我們也來拜拜祈禱祈禱我們每個人都要幸福,然后我們順著小樓梯向上爬了一層,這是最高處,透著小窗戶我們看到了古城的夜景,真繁華,生活在這樣的都市里面真好。在我們準備下去的時候我不小心看到房頂美麗的壁畫顏色搭配的很美。

  等我們下來的時候,我們走進了一家圍巾專賣店這里有不同樣式的圍巾花花綠綠有一個同學試了試,我們都感覺漂亮,于是我們幾個都買了好幾條,然后我們又轉了轉,突然我們被一個畫畫的吸引了我們,后來聽老師說那就是羊皮畫,畫得很美。時間可真是不會等人,已經十點了,我們就這樣匆匆忙忙回去了,走在我們發現一個賣水果的我看見了一個賣水果的,我們停下來老板很好,讓我們嘗了嘗,很紅很紅的蘋果吃在嘴里很甜很甜好香,聽說這是山果,我們買了好多,的好好品嘗品嘗。這一晚這讓人難忘。

  第二天我們很早就起來了,誰都不愿浪費這樣的時間,早上的空氣景色也很美。然后我們去了白族居住地點,這里原本是一位知名人士所住,在這里金花穿著盛裝為我們準備了白族特色的三道茶介紹了白族的一些習俗也拍設了一些白族的建筑和起居用品,這里的建筑大都數都很美因為這里人們很會裝扮,人們大都會將自己的藝術繪畫花在墻上,

  所以白色的墻上多了很多花樣,接著我們來到了魚鷹之鄉,這里當地居民劃著船帶我們來到了洱海水很清而且水草看的一清二楚然后我們又看到了精彩的魚鷹表演,當那些船家把魚鷹敢下水在我們的吶喊和助威中魚鷹沒有令我們失望,抓到兩三條大魚,然后我們品嘗了一下漁家特色小吃。最后我們在一陣歡聲笑語中告別了美麗的魚鷹只想洱海。隨后我們來到了天龍八部的拍攝地點,在這里我們等了很久坐上了纜車我們最多的是高興,坐上纜車我們來到了天龍洞,從天龍八部上看我記得段玉是從很高的山上掉下來的,可是我們從洞口進去的,在漆黑的山洞里走著不知前方會出現什么,我們膽怯的走著,然后我們看見了神仙姐姐,的確一摸一樣,呵呵,然后我們沿著陡峭的臺階往上攀爬,山洞很潮濕,不過可以看到許多天然的石頭很滑,奇形怪狀,最后我們來到段玉掉的入口,我們都非常激動,急忙拍照。然后我們在勞累中走出了山

  洞,隨之就是大理的全景,有山有水很美真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兩天的大理之行結束了,留下的只是回憶,我們踏往香格里拉,這個人間天堂,在到達香格里拉境內,我們看到了什么樣的放牧生活,野豬,馬,牛,羊和藍天交織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在那里我們最大的感覺就是很冷,這里建筑很有特色房屋仿佛石雕刻而成,很精致安排好住的地方,這里的藏民很友好的接待了我們,參加了他們特別的儀式,在這里我們也了解一些藏民習俗,作為客人他們將美麗的哈達送給了我們,然后我們看到了他們穿著盛裝跳起舞,迎接遠方的客人,用砸吧和烤牛肉款待我們,現在回味起那烤牛肉任然能夠流下口水。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古城,我們踏上石頭鋪成的小道,在這里逛街,感受那種古色古香的風味,美麗的名族風情吸引我們不斷在大街小巷里穿梭,別有一番風味。這里的建筑大多以雕刻唯美,喜歡這里的特色,人們穿著不同的名族服飾給我們留下很多感受。

  篇三:采風心得

  徐千雅有首朗朗上口的歌《彩云之南》這是每個去云南旅游的游客都會想到的一首歌。但是真正要去理解這首歌,也真的是只有去了云南的人才能體會的到。從欽州到昆明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在車上同學們就已經興奮的一個晚上睡不著覺,我也是懷著一顆想要融入云南的心去的。到了昆明接著就去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了,說到普洱就會想到普洱茶的故事吧,車上的師傅告訴我們,滇藏茶馬古道于公元六世紀后期,它南起云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今天我們來到了普洱就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到了普洱我們已經住下了等待第二天西雙版納的采風之路??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飛去,回憶悠長。”我們來到了云南野象谷,野象谷里有兩個面對面的亭子,一個是孔雀公主亭,一個是傣族王子亭。講述的是他們之間的愛情,在這個亭子相遇相愛,共同進退打敗邪惡,最終幸福一起的故事。在這里我們觀看了幾百只孔雀一起飛過,一起開屏,場面十分壯觀。在野象谷里我們同樣看到了傣族的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樂器,只見藝員演奏出很奇特的音樂,音樂悠長,所以相信徐千雅所唱的孔雀之鄉,傣鄉在這里也體現出來了。

  “蝴蝶泉邊歌聲在流淌”接著我們到了大理,在大理的蝴蝶泉邊聆聽蝴蝶泉邊白族人的歌聲。大理境內的漢、白。彝、苗、傈僳等各個世居民族都能歌善舞,尤以白族、彝族為著。這些民族在歌舞時,還伴以各種器樂,種類繁多,各具民族特色。現擇重介紹如下:白族調是白族人民群眾在進行歌舞時,用自語口唱的一種主要曲調,按地區分,有大理白族調、鄧川白族調、洱源西山調、劍川白族調。劍川山后調、劍川;東山調,音調有別,格式多樣,旋律優美。其次還有用漢語唱的”漢調”,又稱”埂子調”,按地區分,又稱鄧川調、鶴慶甸北調、南甸調等,在大理各地流傳。漢調伴奏樂器有小鎖吶,小三弦等。白族調調譜有《泥鰍調》、《割田埂調》、《劍川海東調》、《普米調》、《青姑娘調》、《海東調》、《大帛曲》等;漢調調譜有《麻雀調》。《十二屬調》、《趕馬調》、《小郎調》、《相思調》等。打歌調是在進行打歌時唱的一種曲調,主要有彝族打歌調和白族打歌調。前者主要流行在漾濞、巍山、南澗、彌渡等縣彝族聚居區,因地區之異,又略有差別,有用彝語和漢語唱的兩種。后者主要流行在洱源縣的西山白族聚居區,用白話唱,故稱白族打歌調。誦經調白族崇拜本主,境內各地的白族老年婦女都有自己的組織蓮池會,或叫拜經會,她們在本主節和做會時,都要誦經,其誦經的曲調就是”誦經調”,配以木魚等敲擊樂器。這種曲調古雅、莊重,在寺廟中彈演,顯得古老、深沉、動聽,別具地方民族特點。本子曲音樂是白族調的一種,主要流行在劍川、洱源兩縣。對唱時,每人八句,反復進行;獨唱時,除起頭用第一樂段外,常把第二樂段作無限反復,即在感情、節奏、力度和旋律上作調整,并加唱其它一些小調,如《割田更調》、《青姑娘調》等。唱調時,以龍頭三弦伴奏。器樂曲主要有鎖吶曲和民間樂班演奏曲兩種。白族鎖吶曲有《栽秧調》。《龍上天》、《要虎調》、《過山箐》、《啞子哭娘》、《蜜蜂過江》、《大擺隊伍》、《小開門》等100多首,表演時,配以各種敲擊樂。彝族鎖吶曲”喜調”和”憂調”兩種,各有曲調多種,吹奏時,視情況進行變換。洞經音樂為道教音樂,明代從內地傳人,隨后又融進了民族音樂和器樂,成為獨具地區民族特色的音樂。在大理地區以大理洞經音樂和巍山洞經音樂最為有名,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巍山洞經音樂融進了南詔古樂和彝族音樂,古雅、莊重;大理洞經音樂融進了白族音樂,優美、動聽。洞經音樂,在誦經時同步進行,經書有道經、佛經、儒經等3種,洞經嘛譜有13個,輪流彈奏。腔調有九板十三腔調門有六五調、龍魚調、上香調、掃殿調等。彈演洞經時,有笛子、鑼、鼓、二胡、三弦、繞、鈴子、磬、釵、照面鐺、古錚等樂器伴奏,集拉、唱、彈、奏、吹、誦為一體,場面宏偉壯觀。大理給我的感覺是最美最壯觀的,人也特別的熱情。

  “玉龍雪山閃耀著銀光,秀色麗江人在路上”麗江的民族文化是融合了周邊的藏、白族和中原漢族的文化多元形成的,納西族的歷史是在周邊強大的幾個民族之間生存下來的,既保守但是又不排外。在歷史上只能用自己特別的民族特性來吸收周邊文化,并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如住房就吸收了藏族和白族的特點,其特點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納西古樂也是吸收了中原的音樂特點,結合本民族的原始音樂被保留了下來,而與之相關的原始宗教東巴教,但隨著發展東巴教也只存在于邊緣地區。??麗江給我的感覺非常美,可能是從小沒見過雪,見到雪山非常的興奮,而且玉龍雪山那種神圣的力量是不可形容的。還有麗江古城里到處洋溢著音樂的時代氣息。走在麗江的晨曦里,感受麗江的典雅、品著麗江的韻味。下車之前導游說的一段話印象很深,她說麗江這個艷遇之都上午仿似一位清新可人高貴典雅的少女,中午的麗江則是熱情似火的貴婦人,到了晚上麗江又變成了妖嬈嫵媚的女人。此刻我卻邂逅了煙雨中的麗江,是偶然、是命運還是等待。與她不期而遇,卻顯她的如此多愁善感。少了大都市的冗長,多了小城的清澈、少了嘈雜躁動的車鳴,多了松懈放慢腳步觀賞的游客。走在這雨中的青石路上,聽雨水窸窣??沿路的特色小店老板熱情招待,我被富有民族風情的小店吸引住,她有一個柔情的名字——風花雪月,想到那句詩: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這家店賣的是鞋,布鞋,繡花的布鞋。取風花雪月這個名字我覺得并不為過,都是那么的懷舊的感覺。很多女孩都會喜歡一切原始和自然的東西吧,淳樸中透著低調的華麗,就像麗江古城小店中賣的繡花鞋。鞋店里有很有款式別樣的繡花鞋,千層納底的手工布鞋可以越穿越軟,鞋上繡上幾朵紅繩的牡丹富貴大方或是繡上金絲鳳凰吉祥如意。很少有地方能再見到這種淳樸大方的事物,沒有亮麗高貴的皮革簇擁、也沒有雍容時尚的裝飾襯托,卻能無盡的使我無法自拔的愛上她。也許我們的奶奶或是奶奶的奶奶也有雙繡花鞋,一雙精致簡樸的繡花鞋,過時只有輕輕的腳步聲,留下的卻是那生活的足跡吧麗江古城是一個話不完的小城,麗江古街的酒吧也是一段話不完的歌。夜色來臨古城褪去玲瓏的外衣,紅燈高掛更顯別致,酒吧街此時開始活躍起來。這里的酒吧就跟麗江本身一樣有一種讓人沉醉的氛圍,樸素而時尚。年輕人多半是喜愛熱鬧的一群,酒吧成了他們聚集最好的場所,這里可以張揚生命釋放活力、歡聲笑語、暢談天涯。古城內的酒吧沒有外面世界的烏煙瘴氣紙醉金迷,高深幽雅的酒吧似乎從來就是屬于這里的一部分,不曾離棄過。溪邊小橋流水處,倒映著酒吧里透出的紅綠交織的糜燈,婀娜的垂柳隨風搖曳,橋下許愿燈肆意漂流,酒吧門外有的還掛上了紅辣椒、黃玉米、舊斗笠一些懷舊的物品,穿戴著民族服裝的酒保穿梭忙碌,這一切讓這些酒吧全然少了尋常酒吧的媚俗。對面拐角處的酒吧條形餐桌上亮著盞盞燭燈,燈光搖曳,身影擠擁,不甘寂寞地喧嘩著。河兩岸的燈籠倒影在水中,蜿蜒沒有盡頭。

  “瀘沽湖畔心仍蕩漾”瀘沽湖是我見過最美的一個地方,看似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在云南的采風之行中,唯一感覺沒有商業氣息的就是瀘沽湖。瀘沽湖又稱女兒國,東方古老神秘的“女兒國”輕啟面紗,便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獵奇探勝者。1992年,高原明珠瀘沽湖正式開始接待國內外游客,短短幾年間,她便以其獨特秀美的自然風光名揚天下。

  世界各國民間傳說中的女兒國,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這一族了。摩梭人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由女性當家和女性成員傳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愿、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稱走婚)。在全人類都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瀘沽湖卻仍然保留著古代早期對偶婚特點的“阿肖”婚姻形態。“阿肖”是瀘沽湖摩梭人中有情愛關系的男女雙方的互稱,彼此又稱“肖波”“阿肖”婚姻的顯著特點是:親密的伴侶之間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雙方仍然屬于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訪、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為是由男方的“走”而實現的婚姻,所以當地人又稱這種關系為“走婚”。雙方所生子女屬于女方,采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肖”數目或有多有少。雙方的“阿肖”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瀘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于

  自己個人所有的花房里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圣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于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樸本性,遵循自己心兒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樸的本色;在摩梭人最隆重、最熱烈、最歡樂的格母女神的慶典——轉山節中盡情地唱,盡情地跳,盡情地享受生活的甘甜。到瀘沽湖坐船漁民教我唱了一首摩梭走婚情歌。歌詞:(男)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來相會,素不相識初見面,只怕白鶴笑豬黑,阿妹,阿妹,瑪達米,瑪達米,瑪達米(女)小阿哥,小阿哥,有緣千里來相會,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燒茶慢慢熱,阿哥,阿哥,瑪達米,瑪達米,瑪達米。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摩梭歌曲了。

  最后要離開云南了,離不開云南的風土人情,離不開云南的音樂氣息,更離不開彩云之南美不勝收的風景。

  篇四:采風心得

  早有聞說云南是個好地方,云南陽光嫵媚,花繁葉茂,旖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我早對云南有無比的向往和期待,這次由系里組織去云南采風,終于有機會到云南一睹它的美麗風光了。

  04月6日我們37人踏上了由廣州開往昆明的火車旅途,車程約25小時。

  04月7日下午到達了昆明,到站后大家一臉的疲憊頓時變得精神起來,幾經辛苦,終于到達昆明了,心情無比激動,到達昆明后直接上大巴車,直奔大理,4小時的車程,一路上風光無限,有很多大山,還有很多大山中的村落,很寫意。由于最近云南遇上旱災,所以沒看見很漂亮的梯田。途中看見奇異形狀的云朵,沿途經過的彝族人的村寨。建筑上的風格和圖騰都象征著他們這個民族對某種宗教的信仰和崇拜。云南的傍晚直到晚上八點才天黑,太陽很遲才下山,真的有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覺。

  04月08日,早上,吃過早餐就開始跟隨導游游覽大理古城,行走在這古道上。對大理的印象是干凈的街道,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和匆忙,抬眼就是大片的云朵,還有延綿十幾里的蒼山,恢宏壯麗的聳立在我們眼前,山體只能看到半山腰,以上的山體都被云霧遮擋,聽說山頂是有雪的,好美啊,早有耳聞大理古城在80年代的一場地震里遭到損壞。大理的古城是新建的,無論在規模和房屋建筑上,它遠沒有麗江的古樸和氣勢。但大理帶給我的感覺依然很清新很安靜,寬大的青石板路,很別致的建筑,庭院里清雅秀美的花草,街前到處都是源源不斷的潺潺流水,隨風飄動的樹梢,烤乳扇的白族阿嬸,很安逸的人們,房檐上精致的花紋,和屋檐的翹角盡顯古代建筑的厚重與華麗。無論怎么說都好,大理古城是美麗的,面臨洱海,背靠蒼山。在大理的洋人街和酒吧街又是另一番風情,那些咖啡店和餐廳,酒吧的裝修格調既有大理風情又時尚,氣氛特好,街邊播放的歌很動聽,鋪著格子布的餐桌,坐在長木凳上,抱著個花枕,喝杯咖啡,那感覺真的有種說不出的小幸福,心里在想大理古城的人是不是都太會享受生活了。

  04月09日,上午游覽了大理白族民居,還參觀了著名的白族民居——嚴家大院,品嘗白族三道茶和白族歌舞表演“掐新娘”等,“一苦二甜三回味”謂之三道茶,大理主要居住的是白族,獨特的白族民居“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為封閉式庭院形式,院落寬敞,陽光充足。有獨成一院,有一進數院,平面呈方形。造型為青瓦人字大屋頂,二層、重檐;主房東向或南向,三間或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屋架用榫卯組合,一院或數院連接成一個整體,外墻面多為上白(石灰),下灰(細泥)粉刷。白族民居特別重視照壁、門窗花枋、山墻、門樓的裝飾。照壁是一主兩廂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為一高兩低的挑檐飛角青瓦蓋頂的墻體;居主房正前,連接兩廂山墻,使三方形成封閉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書以四眼題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鑲勾出扇面、長方、圓形等圖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繪畫。門窗特別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門,多為云木、紅椿、楸木、云山等名貴木材,雕上金雞富貴、喜上眉梢、麒麟呈祥等吉祥圖案。大門座選用海東青山石精鑿成芝麻花點、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結構嚴謹、雕刻精細、斗拱出挑、飛檐翹角的木制門樓…在蝴蝶泉附近還看到了豐富的扎染品,扎染是明末清初以來白族人民的民間傳統工藝,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扎染布由手工針縫線扎,反復冷染浸制而成,顯色青里帶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制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大理自古以“風、花、雪、月”而著稱,其中風為“上關風”,花為“下關花”,雪為“蒼山雪”,月為“洱海月”,(大理著名的四景。在白族,女子被成為“金花”,男子被稱為“阿鵬哥”,刺繡是白族人的專長,所以金花們的袖口褲腳都有精巧的刺繡圖案。白族人也是很浪漫的,他們也流傳著很多白花花的風花雪月的故事…小黑告訴我們“風花雪月”還是白族女人包頭帽的象征,垂下的穗子是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須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便是洱海月…

  夜幕降臨的夜晚,柔和的燈光,流水般的音樂,淡淡的花香裝飾著安靜的古城,晚上和大伙一起騎單車游古城,那種感覺就是可以盡情地發瘋。

  04月10日,早上吃過早餐便出發去麗江,車程4小時,途徑“邊垂古寨”體驗原始風情,那里的人真的很原始,原始得有點像猿人。

  04月11日,我們三五成群的結伴去游覽麗江古城,麗江是一個很有古典美氣息的‘江南水鄉’的小城,在那里,真的能感受到它很濃郁的歷史底蘊,很淳樸的人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看見有水流的地方,到處都有木屋,在麗江能讓你真正的感受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感覺,在大街小巷到處可見那些手工織摩梭圍巾的姑娘,還有一大特點是‘東巴紙作坊’。從古鎮的入口走到四方街再到土司的木府,沿途注意了一下店鋪的名字:一米陽光,千里走單騎,茶馬古道、櫻花屋、小吧黎、百歲坊、阿廈麗,很有云南的色彩、很有歷史的滄桑。站在四方街的廣場,想象當年藏族的馬匹、中原的絲綢茶葉在這里交易,著著不同民族服裝的人在這里競價,定然是一派繁華的景象。沿著四方街一直向里走便到了木府,這個當地土司最最豪華的官邸。門前的水車演繹著歷史的輪回,門前的牌坊彰顯著豪門的尊貴。站在門前向里一望便被恢弘的氣勢所震懾,仿紫禁城的布局想來必是奢華的。麗江是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在麗江,女的叫“胖金妹”,男的叫“胖金哥”。那里的人都是以胖為美、以黑為貴,而且是純粹的女性社會,男人只用會琴、棋、書、畫、吃、煙、酒、茶,其它事情都由女的來做,是很清閑的,也就是說無論什么事情都是女人說了算,哎,真是名副其實的“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啊音樂是納西人的生命,漫步在麗江古城的街道,到處可聽見悠揚的納西古樂和云南民歌。在麗江古城,爬上了獅子山,在那里你可以一覽麗江古城的全景,好漂亮,還有登上萬古樓,就可以遠望到玉龍雪山的美景。

  04月12日,上午參觀黑龍譚,在那里,最大的特點就是那里的水全都是清澈見底的,長這么大,第一次看見能這么清的水。最高興的事情是讓我找到了傳說中的四葉草。黑龍潭,麗江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位于麗江城北象山腳下,象山后邊是玉龍雪山。從麗江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潭水從石縫間涌涌噴出,萬斛清泉匯成四萬平方米潭面。黑龍潭四周山青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優美的古建筑點綴其間。其流韻溢彩,常引人駐足留連。

  下午游覽麗江的第二個古鎮是束河古鎮,在這里真的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遠離了城市的喧鬧,脫離世俗的煩擾,真有點與世隔絕。在這里走在束河街上,能明顯的分出城里人與當地人……城里來的人,走在巷子里,是能看出不一樣的,那樣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底氣,銳利,鋒芒畢露,帶著太多的欲望,藏著或隱著,通通涌入這個原本簡單而遺落的村落……我喜歡看那些穿著民族服裝的納西老婦,她們的皮膚有粗糙的高原紅,笑起來會讓人覺得那么親切,想來是把太陽的佛光和溫暖藏進身體里的人……在這里感受到了鄉村般的寧靜,騎著一匹白馬,彷佛回到了好久以前。

  04月13日,自由活動時間,睡過一個懶覺,中午才出門,走在古城的小街上,你會發覺還有很多的商鋪還沒有開門,這邊的人們生活很安逸的,生活節奏很慢。到了下午四方街就開始熱鬧起來了。這些街道行了好幾次,可是感覺還是不夠,好想在這里住上一年半載,這里的生活實在是太舒服了。在這里的花很多,很便宜,各種各樣的花隨處可見,好漂亮啊。晚上,在四方街——這麗江古城的中心,當年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樞紐站,馬幫運貨的集散地,十幾個身著納西民族的婦人們,手拉著手,和著輕快的旋律翩翩起舞、打跳,那是傳說中的篝火晚會,我也忍不住和幾個同學加入其中,跟著他們的步伐也跳起來,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撞在一起,可是都很開心,唱啊,跳啊,叫啊,此時,跳起舞來都忘掉了煩惱,沉浸在這歡愉之中,我那壓抑了好久的沉悶的心情也在此刻得到了些許的釋放…

  04月14日,吃過早餐便直接去昆明,車程8小時,好漫長啊,坐在車上,再一次經過那些熟悉的路,會讓我想起這數天以來的點點滴滴,很快樂很難忘,云南這地方真的很漂亮,很讓人流連忘返。

  04月15日,上午去參觀云南民族文化村,云南民族村景區內水陸交錯,清新優雅,各村寨景點錯落有致,風格迎異。其間有綠蔭小徑,亭閣回廊、拱橋石階相銜相接,并與滇池湖濱大道首尾貫通。游覽線路,路轉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勝。周圍自然的景觀和得天獨厚的天然調節,使得民族村內花枝不斷,四季繽紛,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動人的美景。

  最好玩的是,那天我們剛好趕上當地的潑水節,人們瘋狂地潑水,有老人,大人,年輕人,小孩,玩得很瘋很盡興,盡管全身濕透了,還是感覺很開心。

  15日下午乘坐火車往返廣州,踏上了歸途,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這10多天在云南的日志很難忘,美麗的云南,用10天的時間,留住了我的心。

  云南真的很美麗,是一個很天堂的地方,要離開真的很舍不得,舍不得這片淳樸的土地,舍不得這些樸實的人們,再看一看這蔚藍的天空,這遼闊的大地,那清澈的流水,這一切,在我的心靈深處烙下了一個深深的印記,白族姑娘的熱情好客、彝族小伙子的勤勞勇敢、納西族“男尊女卑”的風俗、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晨離的阿夏走婚古老習俗…他們都在各自的“風花雪月”里傳唱著風花雪月的故事…我想那種與世無爭、知足長樂、恬靜美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活正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人間天堂吧云南的美景有很多很多,有很多還沒看完就要離開,真的很不舍。

  這次的云南采風,我很慶幸很快樂能夠參加,和大伙們一起體驗這難忘的旅途,來這里不僅僅是學習它的民族風情和服飾文化,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感受,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麗,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那份感動,云南,你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心里,以后,我一定還要回來看看你。

重慶采風心得篇4

采風調查報告
張敏2050級音樂學學號205011034006
采風時間:2050年6月5日至6月7日采風地點:云南
我們一直在追尋活著的意義,這就像一條沒有終點的路。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平凡的生活。作為一名音樂學的學生,我們不但要學習專業的知識,更需要在生活中取得更多的靈感。很有幸參與了這次的采風活動,不僅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更使我們對音樂、對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李曉璇老師和李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此次云南采風之行的第一站是云南麗江。在麗江我們第一次親眼看到了雪山,晴空萬里,云很少,紫外線甚是強烈。這里居住著納西族、摩梭族等少數民族。我們很有幸接觸到了熱情好客的納西族同胞,并以音樂學學生的身份與他們交流,他們還為我們演唱了他們本民族的歌曲。雖然我們聽不懂歌詞,但從旋律中感受出他們的堅強和開闊。道路兩旁,是納西族同胞的房屋,房屋的屋頂都蓋著青瓦,外墻壁上都畫著各種人物圖案,聽一位納西族大叔介紹說那些是他們納西族的神靈、生活的場景、動物和納西族象形文字。我感覺這些象形文字很像甲骨文,從中也能體會到文字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紐帶,它將我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中午我們就在納西族同胞家中就

餐,感受他們獨特的飲食文化。這里雖然天氣晴朗,紫外線強,卻因為海拔高溫度較低,所以飲食不像云貴那樣辛辣,這里的飲食偏向酸辣清淡。吃完飯我們便去到納西族的騎馬區,重走納西人的“茶馬古道”。在準備妥當之后,我們騎上了馬背(我敢說很多人在此之前都很難有機會感受騎馬)馬隊出發,走向大山深處,腳下是崎嶇的山路,馬兒走得甚是艱辛。越是這樣,就越能感受到在當年交通條件及其艱苦的條件下,納西人用馬隊馱著貨物與外界交換,從而維持生活的場景是多么不易,同時還感受到馬不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納西人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告別了麗江,我們一行來到了古城大理。大理作為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旅游城市,這里有著眾多的旅游景點,也有很多獨特的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為什么說大理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呢?因為這里在唐代時,有一個叫“南詔”的國家。后來更有著名的“大理國”存世幾百年,使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這里我們接觸了白族同胞,感受到了白族同胞的獨特文化: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白族民族村,導游先向我們介紹了白族人的住宅。白族人崇尚白色,所以建筑外部以白色為主,每家每戶都有類似漢族四合院的布局。房屋建筑全都是坐西朝東,背靠蒼山,面向洱海(從中國風水學來說是最好的)外部大門有著高大的屋檐,屋檐上雕刻了各色預示著祥瑞的動物。最有趣的是其中的“龍鳳”聽

導游介紹,如果這家人的屋檐是龍在上,鳳在下就表示這家人是男主人當家。如果是鳳在上,龍在下就說明這家人是女人當家。這確實讓我們一行人大開眼界!來到屋里坐下,美麗的白族姑娘向我們介紹她們獨特的茶文化。先奉上一杯苦茶,再上一杯甜茶,表示生活先苦后甜,先后品嘗了四種茶湯,有著不同的味道和故事,這四種茶合起來就是白族人所說的“風花雪月”。而這個“風花雪月”也在白族人的建筑和白族“金花”的服飾中有所體現。
午后時分,我們來到另一個地方,在這里我們感受到白族人的“三道茶”待客文化,觀看了白族金花的歌舞表演。更有趣的是看到白族人舉行婚禮的“掐新娘”活動,掐新娘代表了對新人的祝福,再一次使我們感受到不同的文化。
最后一站,我們來到昆明。坐落于滇池邊的昆明,是名副其實的春城,這里同樣是歷史悠久,風景怡人。
而此次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昆明觀看了《云南映象》《云南映象》其中包含了云南原創鄉土歌舞與民族舞整合。演出一開始的音樂和舞臺效果就深深地震撼了我們的心靈。序曲《混沌初開》,展現出一幅云南少數民族在遠古時期在原始的自然環境下開天辟地的景象,這不僅是他們,也是整個中華名族的縮影,展現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第一場:太陽,月亮》(“月亮”就是楊麗萍的獨舞《月光》

推薦訪問: 采風 重慶 心得

【關于重慶采風心得(精選范文4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