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二首》,是東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第一首詩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頓挫的筆調抒寫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第二首詩借禮贊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堅守臣節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漢室之志,決無代漢,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4篇
第1篇: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賞析
——詩,蕩氣磅礴;志,步月登云。
周健安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是漢樂府一個曲調的名稱,是用于宴會場合的歌辭。曹操,作為一位政治家兼軍事家的詩人曹操,十分重視人才,這首詩抒發了他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愿。
全詩分四節,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節主要抒寫了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第一節中有兩處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晉時期,多受到魏晉詩人的喜好。無論心情愉悅,或是悲傷,感慨時都不難找到酒的影子。本詩中,第一句話就用酒來作開頭引出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第一節最后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傳發明釀酒的人,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們如去何理解詩人這種人生苦短的憂嘆呢?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肝腸寸斷,渴望建功立業而不得,改變亂世局面,因而發出人生苦短的憂嘆。這里的酒是詩人消愁的方式之一,也是詩人感情升華的介質。
第二節主要抒寫詩人對賢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詩經?子衿》中的詩句。“青衿”,作為周代讀書人的服裝。 “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念之情。這句引用可以看出曹操對賢能得人才的渴望,人才是他建立功業的最最根本的基礎,他的憂他的愁主要是因為只有有限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他只能通過使用人才,加速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是他唯一去達到真正消愁的方式。
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使用這種含蓄的話來提醒他們,希望賢才主動來歸。“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聲叨念,表示渴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對心愛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對賢才的渴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引自《詩經?鹿鳴》,《鹿鳴》是一首描寫貴族盛宴熱情款待尊貴客人的的詩歌。
這里引用的兩句意思是:我有許多尊貴的客人,席間彈起琴瑟,吹起笙樂。詩人引用這幾句詩,表示自己對賢才的熱情。
第三節抒寫主要詩人對賢才難得的憂思和既得賢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由于求才不得,內心不禁產生憂愁,這種憂愁無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陌”、“阡”,都是指田間小路,東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駕,屈駕。“用”,以。“存”,探問,問候。“契闊”,久別重逢。“讌”,通“宴”。“舊恩”指往日的情誼。這四句意思是:人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來訪。主客久別重逢,歡快暢談,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誼。前四句詩人把尋求賢才生動地比作“欲上青天攬明月”,借以表明求賢不得的苦悶和憂思;后四句描寫賢才既得,喜不自勝,歡樂無窮的情景。 第四節抒寫詩人對猶豫不決的賢才的關切和渴望天下賢才盡歸自己的抱負。“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烏鴉向南高高飛。繞樹飛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樹枝可棲息。這四句是說那些賢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無所適從,不知道投靠到誰的門下。詩人希望他們不再猶豫,趕緊到自己這邊來。“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山不以它的高而滿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滿足。周公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悅誠服地來歸順。詩人用“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比喻賢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決心禮賢下士,希望賢才全部歸己,幫助自己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愿。這幾句畫龍點睛,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短歌行》的藝術表現手法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言志與抒情相結合。詩歌抒發了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愿。言志的同時也抒發了詩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憂嘆之情,有對賢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賢才的欣喜之情,有對猶豫徘徊的賢才的勸慰之情,有堅信自己禮賢下士,天下賢才定會歸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詩人把這些復雜的感情,通過似斷似續,低廻沉郁的筆調表現了出來。 引用《詩經》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現女子對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渴望;引《鹿鳴》中描寫歡宴賓客的句子,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期待和禮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賢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賢才難得。以烏鵲擇木而棲比喻賢才的徘徊歧路,表達對他們前途的關切。以“山不厭高,還不厭深。”比喻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寬闊胸襟。
第2篇: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絢兮原創】慷慨悲歌,思賢若渴
——曹操《短歌行》賞析
【原詩】
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意譯】
我一邊喝酒一邊唱著歌,人的一生真是短暫呀!就好像那早晨的露水,太陽一出來,就被曬干了。我在宴席上慷慨悲歌,憂愁充塞了我的胸膛。我該用什么來排解我的憂愁呢?我想也只有那杜康酒可以消解我的憂愁吧。
青青的是你的衣衫,悠悠的是我的愛慕之心。就是因為你呀,讓我憂愁、思念到如今。鹿群發出呦呦的叫聲,它們在野外歡快地啃食著艾蒿。如果賓客們來到我這兒,我將鼓著瑟,吹著笙簫來歡迎他們。
那如月亮般有著高潔品行的賢人呀,何時才會來到我身邊。綿延心中的憂愁呀,如河水般綿綿不絕,難以割斷。如果你能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屈駕來拜訪我。我們一定會開懷暢飲,縱情暢談,將往日的情誼敘說。
月兒明亮,星星稀疏的夜晚,一群尋巢的烏鵲向南飛去。他們繞樹盤旋了幾圈,卻找不到可以棲息的枝頭。山不會滿足于它的高度,海水也不會滿足于它的深度。周公做丞相時一飯三吐哺,才使得天下的賢才們都聚集到了他的身邊。我也會如周公般接納天下英才的。
【賞析】
《短歌行》是樂府舊題。在漢樂府里早就有這個題目,而且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如大家熟悉的《長歌行》有“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崔豹在《古今注》中說“長歌、短歌,言人壽命長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也就是說,《短歌行》這個題目和《長歌行》一樣都是慨嘆人生壽命的短促。
曹操在他的一篇文章《述志令》中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如果國家沒有我的話,還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要稱王稱帝。這不是自夸,而是事實。漢獻帝是個愚弱的天子,他做皇帝完全靠曹操維持,倘若不是曹操而是董卓之輩,恐怕早就把他廢掉或是殺掉了。曹操不僅為維持了漢獻帝的朝廷,而且還消滅了各地想割據稱王的各地軍政勢力,如袁紹、劉表等。曹操還說過“寧使我負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負我”。這種作風表現在詩里,就是一種“以我為主”的專擅“霸氣”。我以為曹操把他英雄的志意、詩人的才情和霸主的野心都集中表現在他的詩里了。這首《短歌行》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品。
第3篇: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談? 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
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豪飲美酒。
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涌而出不能停止。
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
注釋
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是對著的意思。
幾何:多少。
去日:過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嘆光陰易逝之語。
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里無實際意義。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沉吟:沉思,深思,這里指對賢才的思念和傾慕。
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詩經·小雅·鹿鳴》。
呦呦:鹿叫的聲音。蘋:艾蒿。
鼓:彈。
何時可掇(duō):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讀chuò,為通假字,掇,通“輟” ,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yàn):通“宴”。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吐哺:極言殷勤待士。▲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學術界大致有五種說法。一是在蘇軾《赤壁賦》中“橫槊賦詩”言語的基礎上,《三國演義》稱曹操在赤壁大戰前吟誦這首《對酒當歌》,時間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賢說,出自張可禮《三曹年譜》:“抒發延攬人才之激切愿望,蓋與《求賢令》作于同時。”時間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賓主唱和說,此主張發自萬繩楠,他認為此詩作于漢建安元年(196),曹操遷漢獻帝于許都之際,曹操與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時行樂說,但沒有考證具體時間。此說由沈德潛發之,《古詩源》卷五:“《短歌行》,言當及時為樂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烏丸行單于普富盧的宴會上的說法,時間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鑒賞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么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里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求賢若渴,希望人才都來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全詩分為四節,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節主要抒寫了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第一節中有兩處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晉時期,多受到魏晉詩人的喜好。無論心情愉悅,或是悲傷,感慨時都不難找到酒的影子。本詩中,第一句話就用酒來作開頭引出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第一節最后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傳發明釀酒的人,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們如去何理解詩人這種人生苦短的憂嘆呢?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肝腸寸斷,渴望建功立業而不得,改變亂世局面,因而發出人生苦短的憂嘆。
第二節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沈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第三節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于“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課本中“掇”的解釋為:拾取,采取。何時可掇: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么后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四節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實際上是說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詩人以烏鴉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我這邊來。最后“周公”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順我曹操,點明了全詩的主旨。關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話似也表達詩人心情。
總起來說,《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第4篇: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