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10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切實加強我區建筑垃圾產生、運輸、處置管理,依據《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建筑垃圾處理技術標準(CJJ/T134一2019)》《市建筑垃圾集中治理行動實施方案》(政辦發明電〔2021〕15號)等有關規定,區政府決定,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建筑垃圾集中治理行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為突破口,以建筑垃圾產生、運輸、處置體系建設為重點,以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為抓手,全面規范施工工地、拆除工地建筑垃圾源頭管理,深入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二、工作目標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屬地負責、綜合治理”原則,形成源頭控制有力、過程監管嚴密、消納處置規范、資源利用充分、執法查處嚴格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全區建筑垃圾管理水平。細化區建筑垃圾消納場各功能區,到2021年底,工程渣土、拆除垃圾、裝修垃圾基本實現分類處置,初步建立起建筑垃圾收集、運輸、處置運行機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機制體系建設
1.嚴格審批核準。嚴格落實房屋建筑工程、拆除工程、市政園林工程、河道水利工程、道路交通工程等各類建設工程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產生建筑垃圾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或運輸建筑垃圾的企業應到區行政審批部門辦理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手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傾倒、填埋建筑垃圾,不得交給未經核準的運輸單位運輸、未經核準的處置單位處置。(責任單位:區行政審批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推進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建設。依托數字城管系統建設建筑垃圾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實時錄入建筑垃圾產生企業、運輸企業(車輛)、消納企業和資源化利用企業處置能力及場所位置等基本信息,公開建筑垃圾產生量、各類資源化利用需求等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對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裝備定位系統實行動態監控。加強信用管理,同步建設建筑垃圾運輸與處置違法信息(黑名單)模塊,及時公開違法企業名單以及處理處罰情況。(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建立遺撒垃圾清理機制。對建筑垃圾施工、運輸過程中道路遺漏、帶泥上路造成的污染,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施工工地出入口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負責清理,運輸車輛產生的由運輸企業負責清理,責任單位不及時清理的,由相關執法機關依法代履行;對無法查證責任人、責任車輛的,由各鎮街和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清理。(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二)加強建筑垃圾源頭治理
1.狠抓工程渣土管理。各類房屋建筑工程,要將建筑垃圾處置費用納入工程預算。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概算和施工方案等文件應包含建筑垃圾產生量和減排處置方案。工程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應根據建筑垃圾減量化有關規定,優化建筑設計,科學組織施工,在地形整理、工程填墊等環節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建立建筑垃圾分類收集與存放管理制度,實行分類存放、運輸、消納和利用。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要會同住建、水務、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開展全面摸底排查,弄清轄區內各類建設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產生量、就地利用量、外運量、處置量,錄入信息管理平臺。(責任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狠抓拆除垃圾管控。完善房屋拆除工程工作程序,切實做好拆除工程建筑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拆除工程施工前,建設單位和拆除施工企業要依法辦理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并落實各項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要會同相關部門單位建立拆除工程管理機制,弄清每個拆除項目建筑垃圾產生量、資源化利用量,錄入信息管理平臺。(責任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行政審批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規范裝修垃圾處置。各相關單位要制定裝修垃圾分類治理實施方案。物業公司負責確保裝修垃圾集中定點存放和及時清運,與業主簽訂《裝修垃圾分類收集協議》,并監督業主分類投放。小區物業公司(或社區居委會)要與取得《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的建筑垃圾運輸企業簽訂裝修垃圾運輸處置協議,或與建筑垃圾消納和資源化利用企業簽訂運輸處置協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要會同相關部門單位建立業主、物業公司、建筑垃圾清運企業、處置企業清運聯單制度,弄清每個裝修工地裝修垃圾產生量、處置量,錄入信息管理平臺。(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4.積極推進垃圾分類。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裝修垃圾五大類分類處理。其中,拆除垃圾、裝修垃圾按有害垃圾(油漆桶等)、可回收物、其他廢棄物標準實行分類堆放、分類處置;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應優先就地利用,磚塊及混凝土棄料類為可資源化利用類建筑垃圾,進入特許經營企業加工為再生產品;碎木料等可燃物類進入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無害化處置;油漆桶等有害垃圾類進入危險廢物處理系統規范處置;金屬等可回收物類進入廢舊物資資源系統回收利用;石膏板等其他無法綜合利用的廢棄物類進行無害化處理。(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商務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生態環境分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加強建筑垃圾運輸管理
1.嚴格運輸企業準入退出管理。全面落實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管理制度,定期公開納入名錄的運輸企業名單,完善考核辦法和標準,嚴格考核并落實違規企業退出制度。(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嚴格運輸管理。落實施工單位、建筑垃圾運輸單位、建筑垃圾消納單位回執聯單制度。施工單位選擇跨縣區建筑垃圾運輸企業的,必須到當地建筑垃圾行業主管部門登記,并將運輸企業、車輛信息錄入當地建筑垃圾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建筑垃圾跨縣區運輸的,要落實轉運電子聯單制度;加強建筑垃圾運輸過程揚塵防治和交通安全檢查管理。(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加強工地現場管理。檢查房屋建筑工地洗車臺是否使用,檢查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是否辦理并隨車攜帶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檢查超量裝載的車輛,遮擋污損號牌、車身不潔、車輪帶泥車輛是否駛出工地;檢查施工現場是否有無牌無證、無密閉裝置的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4.大力推廣新型環保車輛。大力推行智能環保車和帆布平滑式全密閉箱蓋車,鼓勵建筑垃圾運輸企業購置適合城區通行的裝修垃圾專用運輸車輛,實現規范運輸管理。(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交通運輸局、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
(四)加快消納處理設施建設
1.推進消納場所建設。加快推進區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合理劃分功能區域。建筑垃圾消納場要落實出入道路硬化、車輛沖洗、灑水噴淋、作業現場覆蓋、周邊道路保潔等措施,并按照工程渣土、拆除垃圾、裝修垃圾等有序分類存放。(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辛店街道辦事處)
2.規范建筑垃圾臨時存放。施工場地內臨時堆放工程渣土的,要做好覆蓋,臨時堆放超過3個月以上的,要進行綠化。需要將建筑垃圾(工程渣土)運往施工工地外自行臨時存放的,必須到政府指定消納場存放,并告知城市管理部門。特殊情況下,確需要在其他地方通過填坑等方式存放,改變土地現狀的,須經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同意,并出示書面意見。(責任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治理存量建筑垃圾。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存量建筑垃圾排查整治,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各相關職能部門配合,各鎮街和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屬地負責。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對在建工地內建筑垃圾進行排查整治,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對國有儲備地內建筑垃圾進行排查整治,區水利局對區管河道確權管理范圍內建筑垃圾進行排查整治,各鎮街和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其余區域存量建筑垃圾進行排查整治。對占用農田、河渠、綠地、鐵路及公路保護用地的存量建筑垃圾,限期清理;對規定期限內未清理的,依法處罰;對符合規劃,土地產權人同意進行綠化的,應在安全加固、地形整理的基礎上進行綠化。(責任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水利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五)大力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1.鼓勵直接應用。在符合環保要求和有關規劃的前提下,鼓勵將建筑垃圾用于廢棄坑塘、填海造地。城市道路、公路、鐵路的路基施工和海綿城市建設項目,要優先使用建筑垃圾作為路基和填墊材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要利用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實時發布供求信息。(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探索再生利用。加快推進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項目建設,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預制構件等生產企業,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政府投資的工程在滿足相關技術標準和設計規范要求前提下,率先使用再生產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工程在技術指標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再生產品目錄,定期發布再生產品市場指導價。劃定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應用部位和產品種類。將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納入公共資源交易目錄。督促特許經營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加大對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市場抽檢力度。資源化利用項目優先供地,屬于《劃撥用地目錄》的應以劃撥方式供應土地。落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稅收優惠政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產品增值稅實行即征即退。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納入建筑節能技術產品認定范圍、綠色建材推廣目錄、《省重點節能技術、產品和設備推廣目錄》。利用各級支持政策,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財政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區行政審批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稅務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
四、方法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2021年8月1日—8月31日)。成立以區政府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廣泛宣傳動員。
(二)集中整治階段(2021年9月1日—11月30日)。各相關單位認真落實整治要求,建立健全建筑垃圾處置機制體系,加強源頭減量,強化運輸管控,推進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確保整治工作抓實抓細。
(三)驗收提升階段(2021年12月1日—12月31日)。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組織對各鎮街、商貿園建筑垃圾治理行動成效驗收評估,并結合每季度工作情況,形成考核成績,列入對各鎮街和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區住建、公安、財政、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規劃、交通運輸、水務、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組成的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會商制度,統籌協調解決制約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的重大問題。各鎮街和區商貿園管理服務中心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制定本轄區實施方案,全方位抓好建筑垃圾綜合治理工作。
(二)嚴格考核問責。將建筑垃圾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檢查考核和城市品質提升考核。將建筑垃圾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納入城市管理綜合考核,并適當增加考核權重。
(三)強化督導調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狠抓過程控制,做到治理整改、執法查處、督促指導貫穿治理行動全過程。要建立問題清單臺賬,制定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人、完成時限,確保整改到位。
(四)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和媒體監督作用,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建筑垃圾治理及綜合利用的重要性,增強公眾的資源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營造全社會理解和支持建筑垃圾治理的良好氛圍。
推薦訪問: 實施方案 治理 垃圾 建筑上一篇:推進節水農業發展實施方案
下一篇:市委目標績效辦怎么樣五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