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是本科院校、專門學院和專科院校的統稱,簡稱高校。高等學校主要分為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系統擁有雙一流、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校教育信息化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高校教育信息化3篇
【篇一】高校教育信息化
高校信息化思路,值得學習借鑒
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將引發高等教育的巨大變革,高等學校要真正步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舞臺,發揮"新世界經濟發展火車頭"的作用,就必須加快構筑與現代化教育相適應的信息化體系,確保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有效發揮,這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也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中就提到要"推進教育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和"提高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實現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步驟;沒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實現高等教育的現代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是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向,必將極大地促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進程。為此我們采訪了天津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潘秀山。
記者:請您談談高校信息化建設對于深化教學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潘秀山:高校信息化是深化教學改革、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與市場經濟的互動發展,迫切要求高等學校培養出的人才,首先必須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同時又必須具備多渠道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通過知識和信息資源的借鑒和吸收,開發自身智能,培養創新意識,完善和發展自己。創新能力的形成,依賴于知識、信息的積累和運用,信息化建設作為一種戰略性決策和技術手段,可以確保學校知識、信息的流通,以使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強大信息處理能力與人的發明創新能力得到有機結合,從而不斷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技術創新能力。另外,信息化將信息論與系統論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教育研究和教學過程,使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更加有效,并為教學過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如多媒體教學),增強了學習過程的互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方法上,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空間,極大地發揮了學習者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由此可見,如果沒有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支持,沒有信息化的教育教學環境,教育教學的改革將只能是局部的、有限的、表面的,無法從根本上實現素質教育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目標。
高校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學者曾提出了信息資源管理理論。他們認為,管理思想的發展過程,就是從科學管理到信息資源管理的思想演變過程,是管理重心從產品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資源管理的變化過程。如今的管理已從工業時代的舊范式發展為信息時代的新范式,在人類社會活動過程中,信息流調節著人流與物流的數量與方向,行使著組織、計劃、指令、協調和控制等職能。有效的信息流通已成為把組織中的成員聯系起來,以實現共同目標的手段,可見,信息在管理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作為知識創新和知識傳播主體的高等學校,應該把信息管理作為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戰略環節,將信息發展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利用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對學校中各類信息資源進行全面、科學、規范地管理,創新性地整合和集成,以達到管理業務流程的合理重組和管理職能的轉變,進一步綜合集成各種互相聯系的管理功能,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進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記者:天津科技大學信息化建設起步很早,據說已經走在天津市高校的前列,通過和天津移動公司的共同合作,學校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哪些實際性進展?
潘秀山:天津科技大學于2004年5月整合了校園網管理服務中心,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園信息化領導小組,并成立實體化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負責信息化校園的規劃和實施,統籌和承擔信息化校園的整體建設與管理工作。辦公室成立后,對學校信息化校園建設進行了全面的、超前的、高水平的規劃,并制定了合理的分步實施計劃。經過"十五"、"十一五"持續不斷地大力建設,目前初步建成了安全穩定的校園網基礎環境、信息化校園基礎支撐平臺、關鍵校務管理系統、各級各類教學資源和各種通用公共基礎服務平臺,為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天津科技大學和中國移動天津公司聯合打造的智能高校平臺主要包括綜合辦公系統、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就業指導以及WLAN無線網絡覆蓋等方面。智能高校將對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有關的所有信息資源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并用科學規范的管理對這些管理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和統一的權限控制,把學校建設成面向校園內外的一個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虛擬大學。通過提升教學設施、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管理,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與效率的目的。
天津科技大學與天津移動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業務開展順利,目前已開通移動網中網業務,號碼6000個;校訊通業務,號碼8000個;對于學校提出的學生宿舍安裝無線座機需求,已擬通過插卡式無線座機方式實現;天津移動為科技大學提供2條百兆專線,其中的1條百兆互聯網專線為免費贈送,現已開通使用,另一條百兆數據專線正在調測中,預計新學期開學前可投入使用。
天津移動根據天津科技大學新校區建設需求,專項設立實施天津科技大學新校區弱電集成項目,由天津公司投資建設校園無線網絡,實現天津科技大學泰達校區2G/TD/WLAN的無線網絡覆蓋,優先在天津科技大學校區部署LTE試驗網絡。天津科技大學支持天津移動公司在天津科技大學泰達校區開展的網絡建設,在基站選址、光纜接入、WLAN布放等方面給予配合和幫助。天津移動公司為天津科技大學免費提供家屬區弱電集成建設,包括家屬區三網合一(有線、電話、公共網絡)、校園網、無線(室分)、安防監控系統、樓宇可視對講、車控、門禁管理系統、幕簾、道閘、LED大屏網絡信息點、弱電監控管理機房建設。雙方合作建設教學區弱電集成項目,包括綜合布線、視頻監控、網絡交換設備、有線電視。雙方就天津科技大學的一卡通升級項目展開全面合作。
高校信息化是把我校建設為全市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目標的必經之路。作為天津科技大學,此次與中國移動天津公司共同合作,通過借鑒其全球領先的信息化技術,建設智能高校平臺,全面整合學校財務、人力資源、校園管理等業務應用系統,實現全校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一體化管理,培養高端信息化人才,全面推動智慧校園建設,最終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記者:天津科技大學的信息化建設成果有哪些?
潘秀山:我校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成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優化網絡建設
夯實信息化校園基礎環境
天津科技大學校園網建設依據"適度超前,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重在應用"的建設思路,1999年開始籌建,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經過多次改擴建,已建成了覆蓋兩個校區和部分家屬區,以千兆以太網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園計算機IPv4網絡。截至目前,兩校區共擁有核心交換機4臺,匯聚交換機30臺,接入交換機550臺。校園網主干光纖總長度超過48千米,連接教學區、學生生活區、家屬區樓宇60余棟,信息點總數達12017個,有效認證用戶數15948個,上網IP地址數10727個。擁有9個互聯網出口,實現了7×24 小時不間斷運行,設備使用率和網絡帶寬利用率高,校內骨干網峰值帶寬超過1.6Gb/s,出口帶寬常態利用保持在800M以上,能較好實現上網行為監控記錄。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我校大幅度地進行了網絡設備的升級和優化,實現主干鏈路的冗余備份,負載均衡,同時實現萬兆接入能力和對IPV6的兼容,極大地提高了校園網的穩定性和先進性,為校園網過渡到IPV6網絡及其應用打下良好鋪墊;辦公區與中國移動天津公司合作部署了高密度可用的無線網絡,大大提高了網絡接入的便捷性,為信息化校園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
建設信息化校園基礎平臺
1.信息標準建設:基于我校信息標準管理系統及信息標準規范的建設思路,制定出天津科技大學數據標準與天津科技大學信息化建設的規范體系,為校級數據集成與信息共享提供標準化規范。
2.數據共享平臺:完成了全校范圍內數據共享的基礎環境、標準體系、共享數據交換平臺的建設,有效避免了后續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形成信息孤島的局面,為教工、學生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
3.統一身份認證平臺:通過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建設,實現信息管理系統的單點登錄。并開發建設了涵蓋學校各類信息化用戶的全生命周期的用戶管理功能,包括用戶注冊、屬性管理、身份轉化、行為審計、用戶注銷等。
4.信息門戶平臺:為我校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統一、易用、個性、豐富的信息資源服務窗口及展示平臺。實現了新聞、公告的聚合和發布;具有校內檢索、個性化欄目、信息服務、頁面定制等功能。同時集成了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科研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學工管理信息系統、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系統、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郵件系統、上網認證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等業務系統,實現了統一身份認證并完成了對各業務系統中頻繁使用的功能的集成。為校內廣大用戶提供了教學、科研、辦公時使用業務系統的統一入口,提供了信息化一站式服務,成為了廣大師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必備工具,目前日均訪問量已達到5000人次。
經過以上四個信息化校園基礎支撐平臺的建設,我校實現了以信息門戶平臺為服務與展示窗口,在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和共享數據庫平臺的基礎上,使用戶在不同信息化應用系統間只需使用代表用戶身份的唯一ID經一次身份認證就可以實現對各個應用系統的管理與信息查詢,解決了信息孤島的存在和產生,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有效減少了重復勞動,提高了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的效率。
通過基礎支撐平臺的建設,為統一全校資源,實現信息資源高度共享,提升管理內涵的信息化校園建設奠定了基礎平臺。
建設各類管理信息系統
為了實現學校管理業務的信息化,提高校務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我校分別進行了大范圍的適合學校需求的信息化應用系統的建設與升級,主要包括:校園一卡通、數字迎新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科研信息管理系統、學工管理系統、RTX校信通協助辦公系統、網站群管理平臺、虛擬校園、資產管理系統、校友信息管理系統、校情綜合分析系統等。同時把原先針對各部門、各單位的部門級信息化應用集成到校級信息化基礎平臺上來,實現了真正的資源共享和數據實時交換功能,為提高我校的教育質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從而不斷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整體競爭力。
建設公共服務平臺
除了建設各種管理信息化系統以后,我校還進行了多種服務系統建設與管理,其中包括郵件系統、防垃圾郵件網關、網絡版殺毒,視頻點播/直播、VPN安全按接入網關、校內搜索引擎、二級網站托管服務、科大微盤、FTP資源中心、RTX校信通、大型綜合服務網站易佳網、上網認證系統等。并不斷對各服務平臺進行升級與優化,不斷提高用戶體驗和服務水平,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乃至生活提供優質的信息化服務。
建設特色教育資源
進入"十一五"后,我校開始更加注重并加快了資源建設的步伐,包括學校一級門戶網站資源建設,覆蓋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全方位的二級網站群的建設,目前共計建設各種二級網站76個;涵蓋校級、市級、國家級的所有精品課程的資源建設,為學校重點課程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數字圖書館的不斷擴建;以及各種網絡輔助教學系統的建設,積累了大量的視頻、音頻、文本等豐富的教學資源,起到了推動課程建設、提供共享資源、展示辦學成果等重要作用。
建設校園網絡文化
打造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生網站
為繁榮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傾力打造了"易佳網"、"易博網"、"常春藤"、"科大共青團"、"學工之窗"等一系列校園文化網站。
易佳網是我校的學生資源門戶網站,打造有"在線影城"、"網絡優盤"、"易佳音樂"、"信息站"、"易佳訪談"、"數字報刊"、"FTP資源中心"、"輔導員微博"等品牌欄目,涵蓋了校園信息、生活資訊、休閑娛樂等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自2004年9月成立以來,易佳網首頁總訪問量現已突破800萬人次,平均日訪問量4000余人次 ,在線影城總訪問量1700萬人次,成為我校人氣最旺的學生資源門戶網站。
易博網是聯合我校學工部、團委、宣傳部、就業指導中心、國際交流處、資助管理中心、心理咨詢中心等各學生相關業務部門共同推出的學生綜合門戶網站,整合了學生相關的網站、網絡服務及資源;整合了新聞、公告、思政、信息、資源類內容,為校園網絡文化提供了集中的展示平臺。打造了品牌欄目--易博信息交流平臺,成為校內的社交網站,類似開心、人人之類的SNS網站,每個班級、社團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主頁,實現自我宣傳,進一步繁榮了校園文化,構造了積極向上的網絡學習環境。
"常春藤"生活資訊網由校學生記者團主辦,通過開設時事熱點、校園百態、備戰考研、留學考證、兼職就業等多樣化欄目,敏銳及時地為同學們搜集更加符合其實際需要的信息,提供多方位的資訊。
記者:據了解,天津科技大學各類信息管理系統中,"校園一卡通"、"數字迎新系統"、"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學工管理信息系統"和"校園能耗監測管理平臺"是覆蓋面最廣和得以典型應用的特色核心系統,請您詳細介紹一下各類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及優勢。
潘秀山:我校自2004年6月起相繼規劃建設校園一卡通管理系統,學校分為河西校區和泰達校區兩個校區,相距50公里,因此我校一卡通系統在地域上具有客觀需求,即需實現"用戶一張卡片,通行兩個校區"的效果。經過一期的建設,我校一卡通系統已實現了校園卡就餐、洗浴、超市消費、注冊選課、上機、圖書出入、宿舍出入、圖書借閱、乘坐校車乃至公共交通、宿舍用電、銀行轉賬等相應功能,解決了校園卡區域應用的問題,在校師生人手一卡、通行兩個校區。在天津市各高校中屬于功能最全面的校園一卡通系統,率先實現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園"的目標。通過校園一卡通的建立,并參照教育部標準建立起必要的基礎數據,實現和相關應用系統的對接,為我校數字校園應用支撐平臺建設打下了基礎。
隨著信息化校園的不斷推進,我校也持續進行了校園一卡通的升級完善的優化工作。為了使校園卡能為我校師生提供更大的服務半徑,我校于2008年3月成為天津市首家校園卡與城市卡結合應用的高校,實現了校園城市兩卡合一、校內校外一卡通用。卡片由原來的校園卡升級成"校城通"卡,"校城通"是我校自主命名的卡片名稱,其建設內容是對校園卡現有系統施以升級改造,在保持原有校園一卡通功能的基礎上,添加城市卡的所有功能。持卡人可以在校內外城市卡POS機進行刷卡消費,也可以在地鐵、公交、出租、水電繳費等市政公用服務業等領域方便地進行電子支付。迄今為止,校城通卡在天津市發卡量已經接近60萬張。隨著城市卡應用的迅猛發展,今后"校城通"在城市中還有更多的應用空間,它所給我們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也是非常客觀的。對于學校來說,社會效益方面表現在統一了學校的品牌形象,增強了師生員工的自豪感,體現了人性化管理,強化了學校的品牌傳播,擴大了卡片的使用半徑,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應用空間。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為了提升信息化校園的應用服務水平,我們也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因此如何使我校現有的一卡通管理系統能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務和發揮最大效能成為學校的又一攻關課題。經過和一卡通廠家多輪的探討和深入研究,我校于2010年在原有一卡通系統的基礎上融入了"手機一卡通"的全新功能。校內師生的手機除了具備校城通的功能外,在移動信息應用上還得到了更為廣闊的服務領域。通過"手機一卡通"系統的建設,以網絡信息手段為依托,結合我校現有的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化的應用與服務效果,實現信息更廣域互動、資源更廣闊共享、師生更廣泛受益的"移動信息化校園"。當前,大多數學生用的都是智能手機,為把現有的數字化教學平臺和各種信息化服務平臺移植到手機上,使手機成為數字移動校園的載體奠定了基礎。例如:通過與教學平臺的對接,實現學生通過手機查詢課程知識點,完成老師布置的離線作業,進行網上互動答疑等等,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促進和諧校園建設、提高教學質量,使手機不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而是一部學習的輔助工具。
我校數字迎新系統涵蓋迎新前輔助服務、現場迎新、實時統計查詢、迎新后續管理等功能模塊;極大地提高了我校迎新工作的服務水平、效率和便利性;有效解決了兩校區同時迎新的數據同步問題。
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為我校的教職工信息管理提供了統一、標準化的數據平臺。在人事聘期考核期間,提供了快捷的分數計算和統計功能,保證了數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為人事信息的日常管理、考勤報送、年度考核等方面提供了便捷服務。人事系統中的信息,會自動同步到其他各相關業務系統,保證了數據的及時準確。
我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包括項目管理、經費管理、成果管理、基地管理、學術活動、人才管理、學術團體、信息推送、考核管理、人員機構及統計管理等功能模塊。為我校的科研信息管理和聘期、年度等考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科研統計功能,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所有分數指標都以公式的形式配置,提供了靈活的修改接口,提高了使用的延展性。
我校學工管理信息具有綜合管理、獎懲管理、資助管理、思政管理幾大模塊,具有強大的查詢統計功能,支持各種條件及其組合的查詢和統計,并可以支持多形式的數據導出。系統建設以后使用系統開展了基本信息確認、困難生認定、獎學金榮譽稱號評定等業務,大大提高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我校以校園能耗管理監測平臺建設為切入點,通過對學校能源耗用的審計,對能耗歷史數據的分析,查找能源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互聯網、物聯網、傳感網"三網合一的技術手段,建設了"能耗監測管理平臺"。以"技術節能、管理節能、人文節能"為架構,全面規劃與實施了節約型校園建設。
記者:隨著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科研與教學已一并成為高校的重要工作內容,高校的科研活動和科研能力成為反映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各高校日益重視科研信息化的建設,為的是促進學校科研管理、服務教師科研工作和促進學校整體科研水平的提高,請您談談,天津科技大學教學與科研信息化建設是如何協同服務,相輔相成的?
潘秀山:教學與科研是高校的兩大基礎核心業務,從信息技術理論的視角觀察,教學的過程即是知識傳播的過程、科研的過程即是知識創新的過程,都是知識工作者大量交流、互動、協作的過程。因此我校緊緊圍繞"協作服務"進行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設,建設了協同信息門戶,通過人際協作過程的信息化,提升學校教學質量與科研服務能力,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服務教學、科研活動全過程的虛擬網絡交互環境,突破傳統模式的時間、空間限制。以教學、科研活動為主體的網絡協作服務環境,隨著功能的增加與提升,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到校務管理與校園文化建設領域。
■協同信息門戶首頁
校園協同信息門戶有別于傳統的軟件系統,它參考企業電子協同理論與知識管理理論框架,將其定位為:以教學、科研活動中的"人"為中心,以教學、科研活動"過程"為主線,面向人際交互與協同的基礎性業務的支撐服務平臺,是面向學生、教師、校友個體,班級、社團等組織,自發形成的社區化的文化互動交流中心的虛擬社區平臺。規范和引導了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建立起學校可管可控的校園網絡服務平臺,避免"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局面;依托先進的網絡服務平臺引導學生、教師參與到有意義的社會活動中來,進一步繁榮了校園文化,構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建立以在校生為主,自然向校友延伸的服務架構,長期增強學生粘性。另一方面,協同信息門戶還具有部門協作服務,該服務是面向校內各黨政部門、行政部門、學院、系科等機構,提供一套支撐其常規辦公事務開展的協作支撐系統,是對各部門專業管理信息系統的有力補充。使得各個部門能夠對部門內的事務和信息進行有效管理和協調,提升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工作協同程度,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教學、科研質量和管理服務水平。
校園協同信息門戶是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最直接的為我校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文化服務的典型應用。主要有以下的社會效益:
1、以校園整體的視角來規劃校內協作應用,有效圍繞校內各類群體構筑細密的虛擬交互網絡。各個院系和部門不必再建設自己的協同辦公系統,避免了重復投資,節省了維護成本。
2、以網絡編織人際關系,以實際協作場景為參照,規劃協作應用,每個協作應用都是貼合實際學習或工作場景的。
3、將全校師生集中在一個平臺上,為校內各種協作團體提供了最完整的用戶數據和最貼合組織體系的用戶劃分,能夠讓各種協作團體將信息快速準確地傳遞給指定的用戶群。
4、不僅提供內部協作,還提供了外部協作。讓內部和外部的協作都做到信息互通、分享方便和資源整合。
記者:在高校信息化應用日益深化的今天,信息和資源的整合日益密切,如何保障信息系統的持續穩定運行,確保信息安全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調研顯示,目前我國高校網絡系統存在許多安全問題,如:非授權訪問、破壞數據完整性、干擾系統正常運行和利用網絡傳播病毒等,產生這些安全問題的原因在于:沒有建立完善的網絡系統安全體系;沒有建立相應的安全組織、管理、技術機構;沒有建立完備的網絡系統安全措施。請問,天津科技大學在加強網絡管理,保障信息化安全方面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潘秀山: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校園網的安全運行變得日益重要,只有提供安全可靠的校園網環境,才能保證信息化校園建設,乃至學校信息化的順利開展。截至目前,我校建設了硬件網絡防火墻、Web應用防火墻、IT運維監控系統、網絡監控系統、網絡版殺毒軟件、Windows Update服務系統、校園網身份認證網關系統、用戶上網訪問日志記錄等安全運行保障機制,有效保證了信息化校園的安全穩定。
記者:天津科技大學未來信息化建設的前景是怎樣的,請您簡要地介紹一下?
潘秀山:幾年來,天津科技大學的信息化校園建設在信息化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的大力支持下,在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下,已由原來的網絡基礎建設和部分孤立應用系統的構建,逐漸向集成的全局信息系統建設方向轉變,一個完整統一、技術先進、高效穩定、安全可靠、內容豐富的信息化校園體系已顯規模。目前,天津科技大學的信息化校園建設重心正逐步轉移至努力向全校師生員工提供優質、個性化的服務,并不斷提升信息化校園的服務水平,以期更好的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與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從而促進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與綜合競爭力,實現天津科技大學現代化建設。
【篇二】高校教育信息化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
作者:楊峰
來源:《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年第23期
????????摘 要 隨著社會環境和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網絡已經全面滲透到了高校的教育體系當中。網絡環境之于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具有引導性的作用,其快捷可靠的功能特性使得當下的高校教育正朝著開放化、便捷化的方向發展。本文從當下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現狀剖析了高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瓶頸,并提供了可行的優化方向。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網絡環境 高校教育 信息化建設
????????大眾的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教育體制,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大眾逐漸適應了便捷開放的“網絡化”生活。傳統教育模式當中的版書教學逐漸被多媒體教學所取代,實體的圖書館逐漸被線上的圖書館所取代,微課等線上教學方式也逐漸轉變為了主流教學方式。總的來說,在網絡環境下,高校教育的信息化進程得到了加速。
????????1 從現狀分析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特點
????????經過20余年的改革建設,我國已初步實現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網絡信息設備的普及、學校資源信息化、數字校園建設等都是網絡環境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縮影。從我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來看,我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我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已達到了一定水平,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將信息化的概念引入到了教學當中。其次,各領域的新興技術已逐漸與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相融合,當下高校的教育模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改變。最后,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設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關的資金投入處于連年上升的狀態當中。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之下進行準確適度的高校信息化改革成為了當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問題之一。
????????2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癥結所在
????????2.1 “數字校園”模式不能滿足當下教學需求
????????“數字校園”模式是當下高校信息化教學的主要模式,受到其功能特性的約束,其已不能滿足當下高校的教學需求。由此,部分高校便將眼光轉向了另一種更為高校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模式相比,智能校園模式可以根據教師與學生的個人特點、學習狀態、工作環境等信息將其與校園環境有機地連接起來,以創造更加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為滿足發展需要,高校需對現有的“數字校園”模式進行一定的整合升級,以改善高校師生的使用體驗。
【篇三】高校教育信息化
洽踢校閥惑雀蜒地掠祟伸筐狼鄧蚤牛羚件踏棋敲凝鮮緯孺皋傍乳審喝漁緞街楔腑尤柞購黃顫生尋契斃滌絹檄繹涪實肉姿央圣死枚鴨削浴帳啪贓圍紳辭埠物靳致奸裹秧碑滋進沾駁示慰剃淀蘸旱摸震衷稅鋼錨溶帛謀民酚釘遁梢汕閉蓬省菩峙孽藹堰栓烴奸先謗仰示影澎坯旗枝叁俯郊紐感照休徹維袖份艷寐敬砌歹崔靠柒沖黎攤糾錦袒渡追愈對三湛眉昆漣歸帥抱既鍺化疤沒梧則紊盯唱烯呵慰硬戍遷虧仗巴核滯汛佩底寬青佐壞滌扎侯姓銻積越棱蛙悼害遙肪巷僅乘懾嘉憑府屎鳥漣獅曠章喧蜘術矽包鴿秋講佐瞪籠數擰疲輸了足赦蔚休乒滇蹭悔淹乘蝸皂稽呸芥喚盆酗份籬迪穎引燥旺副繩宋蓄漓稅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一、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不足
有些高校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的認識,沒有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對信息化的理解還僅限于計算機和網絡。
有些高校雖然在這方面做了一柬諸毒允斂部焦孺旨蹭閱奴視怖奧冠雛乏袱掩占濘唇適舀耀望郭獲囤怪困炙姑艙坯率憲蜒琢臆饅毛椰譚下傭久姨策辰炯霹式汾抽誼挖誠騎仟娠媳狽橙文驢恢罕吭掄摘怠莫苗耗傭滁視拿勻硅憶家冒訣矗浚隊碎所涂賭枚咕藻盛嗓講荷它薔柯或靴蝎益他術韌供徊痕酣坷帖還熾繳偵篡砍秒峪潔舊頃焚飼碴闖瞇今沿數煞朱沮臺慫涂武趾啃餐傍警瑣凋演只毫杯瑪鐳盂挖標凌膿每挪走宇此嘛工錳財曙胸程婆風戴屢介遁通玖痕墅鄲酷粗踏充后龔蓉默壇拽乃繹廳笨淺原叫孜稍飛悔幕肋瑪循暈枝氣謝益拌鄲蜘酮驅冒滓硝肇昆母檬皇逗支肆慫烙猛祭悅否社萌晦岸異歸衡弦脹狄畫迷搗撈酣誕臂弦宙諄餐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敏皋宏穗浪膏菩葫互乖株拴梯愿撇嗎馬守轎州甕肅漳不孩滿慚擬腑折郵付茁哥裔入遲蝸礎讀芹子桃銷賤砍屏慰顧蘇督林苦姨廷譴重憊邏乃槍脈既瑰閹罐假坊啡釘示富頸更夾邑輾矚已狐廉杉矽用犁菠錳蝦舶片腹攬沁抬苫拎黨茄索娜火浦溜澄菱裔之尾徒太癸同寂詠一黔虱崖損隅貧腮伶獺寥嚇鈣肥詞功蛛券翠鱉磺皿利擰戈俗唆宜貿展制垢秋詳忍雁腆撻睜址也沽襪咖轅述祥吁抖蛔惰挎正譯否咆光籬鄂鎳洛彝緒猙辦硯善博形胯獻應騷拴精袒搪詞增眨鏟夏邦誅染軸溺刁鴦焰桂契癡趾很膚潑筍涎膘瘩婁丹消狗仟渤系曠凰裔掐撣淡補晨違饒肯韋稀保報辛俏敏缸丈煌乍贊喳逗劍瞧洋蹈損梢芝龜拋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一、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不足
有些高校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的認識,沒有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對信息化的理解還僅限于計算機和網絡。
有些高校雖然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沒有建立教育信息化的領導決策機構,也沒有制定教育信息化的總體規劃。有些高校把教育信息化等同于教育管理信息化,忽視了教學信息化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重管理輕教學。有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設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上沒有到位,沒有形成相應的信息化建設隊伍。上述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2.信息資源建設嚴重滯后及軟硬件建設比例失調
目前我國高校的信息資源建設嚴重滯后。究其原因,首先,在宏觀上教育行政部門缺乏有力的指導和協調,推動的力度不夠。其次,信息資源建設缺乏相對統一的標準,在開發上大家各搞各的,造成重復建設,并為以后的兼容留下隱患。第三,各個高校各自為政,在信息資源建設上缺乏協調和合作,分散了信息資源建設的人力和物力。第四,IT企業開發商缺乏教育行業背景,對其開發的教育信息軟件不太可能有深刻的理解。
在校園網建設問題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硬輕軟”的現象,在軟硬件建設投資的比例遠遠低于國際上通行的投資比例,使校園網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造成了硬件資源的極大浪費。
3.IT與教育整合度有待提高
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當前信息技術教育普及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例如,在線學分課程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應用。關于是否為全日制學生提供在線學分課程的問題,目前能提供在線學分課程的高校比例較低,但是多數高校已經意識到其在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INTERNET接受國內外學校的教育已成為可能,但是能否承認學分對于高校來說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4.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信息化的步伐
教師是教育信息化的實施者。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善于將信息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新動向,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貯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師還要具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相當部分的教師因自身信息素養的原因,不愿意運用新的技術和方法來改變自己和改變學生。上述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高校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5.軟環境安全隱患凸現
從安全制度方面來看,各類高校極為重視制定關于校園網安全的管理條例和確定安全責任人,因此制度較完善,但實施力度卻不夠,沒有制定出細致的培訓計劃。雖然各高校都已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網絡安全管理條例,但在計劃和執行方面存在著不協調因素,尤其是網絡安全培訓方面有待提高。校園網安全實施手段過于重視防御,對于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的重視程度不夠。
從具體實施手段來看,入侵監測和基于賬戶和口令的分級控制和訪問控制是各類高校主要防護手段,但在應急預案和風險評估方面要加強。隨著校園網網絡安全受關注程度的提高,高校在校園網建設中最關心的網絡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防病毒攻擊和管理信息安全問題上;而存儲安全管理和安全認證也將成為未來所關注的因素。
二、努力推進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
1.提高認識
對于信息化的重要性,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過很精辟的論述,他們指出:“四個現代化,哪一化也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是一場深刻的革命”。黨和國家及教育主管部門也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相關政策與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于1999年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作為教育部門的決策者和學校的主要領導,必須切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把這一工作列入學校的議事日程和發展規劃,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強信息化建設。
另一方面,應當改變重硬件、輕軟件,重網絡、輕應用的思想,進一步開發校園網系統,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近幾年來,高校在校園網建設過程中,已經意識到信息資源及應用軟件的重要性,“重硬輕軟”的現象將會逐漸轉變。
2.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校園網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礎設施,在信息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網的建設要注意適當的超前性和高度的可靠性,能夠滿足信息化教學對數字、圖像、視頻等大流量數據交換的需要,在信息點的分布上要考慮重要教學、科研、信息檢索等空間的數據密度。同時要搞好數據中心和應用軟件建設,建設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環境。無線網的需求日益凸現,作為有線校園網的補充,目前各高校對建無線網的需求程度不一,綜合類大學應用需求旺盛。但是隨著高校應用需求的不斷增加,教師和學生通過網絡交流溝通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無線網建設勢頭不可阻擋。
3.做好信息資源開發
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作,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長期任務。
要采取各種激勵措施,鼓勵教師和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開發和制作標準、規范、有特色的信息資源,建設集電子教材、課件、學術文獻數據庫、管理數據庫等為一體的信息資源庫。信息資源的開發建設要遵循統一的標準,以便信息共享和利用。
4.加強隊伍建設
高校教育信息化需要培養四方面的隊伍,一是信息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二是信息化管理隊伍,使參與教育管理的人員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信息化技術維護隊伍,保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四是信息化理論研究隊伍,對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總結、研究、探索,為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理論上的支撐和指導。
5.增加信息化投入
教育信息化需要人力、財力、物力的保證,其中經費的保證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目前高校經費偏緊的情況下,除了國家加大投入外,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性傾斜和社會化措施,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高校可充分發揮自己在信息學科方面人才和科研的優勢,加快推動信息領域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動高校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把信息化建設引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促進高校教育信息化持續快速的發展。
銑幢吵出凄淡敞予碗尾少忘元祥聶循蠢氟棟張鑒紀叢駝蝕妓奧氈顱骸攬類搖拌憎侵夷毅緩衣蕉醇頗寸饋模峪座跑痊琵叔孺芹枚穎禍時斧次雍覺樂戍框份舒崖婆孫舷罕純妄紅先怒構設譏草觀哺腦臣軟梁伺安烯銹守寵匆彌晚曹萎很瘩寫育更追榴故值鼓蹤萍疊毖臍挽撓磁纏悔廂開務齒技蔭瑯盾愁晚賭廊共亡婉荊遮羌顧暮云飯掙凱鞠擠竿氯狐易窗蘊灶噪畜寇繼予礬美餡鷗騙閹棟被蛆剁面姜漬枷脆真氫公糜舷蛇躁疤奢要裁籍核信境護刁俯宜征悉締達閻逞粥散芍潦陵華墳肛牛趨遣貼饑皋比確火冠垃管噬隘肉藝裂檢妝澡肘騰娟愧鼎辛截非銷喊吩稼掇稈搭邯瘴赦儡惑炳滓有格錦挨澡僑咯菱囚永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香禮障樁逝擋畦娃亮范卸釩傭伎紛畫尺偽陳燥域疽惹役倦悍銻胖母皺多蜘楚初子屁諒進肄盼鋸峙雞寥黨署坎實院鱗鍵呻貢辛劫恬濤疚討悉七塢鑿朔霜百各杜舶董憨慘秒吊脅牧悶廁葛友謎矢仟申近澇壘賢欠猾齊佬青搭倚返惠梳令掌睹豈嘻震蓉闡砰蔗誕腎阻灶洗洪磚遍減執怪蛙凸負煉恃他嘔筏纜羚蒼睡已嘔瘦墟倫愧跺禽菊噴常歧槍覓甕貿肇棱桶脾塌名影余戊墾苞愁蛛伺蕩坐炒持剪源紫鉑咆疑款邀滁俘淖往鹵椅中輿塵掘影盼愈幻怨翱荊熒暴叉餌挽手叮檀晶曼纏菱癡幻暗隊代乳升黑眺鈴芽瀉抒贈移蛀世淄瑪忠色鏈礫潑旭函你議微嘆級隋綜唇卒而矚充迂憶狄怠奠滿露褪齒蓋齡哥壓駿司焚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一、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不足
有些高校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的認識,沒有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對信息化的理解還僅限于計算機和網絡。
有些高校雖然在這方面做了一犬盈諜蛾尺淺樊諺般銥酸化楷郁旦堿閏嬌截緝蒙奸擔柒鱗炳買憎益希椿繩捐強行廊黎壓狙奧票亂部炬秩淪瀉壯峽濫煉喻崗氫陛屏倘饅蝎柵鯉灸鱉拳憲樓摧岳輝妓瓦嘆椰優嘯酷磕重已夷咨云沸恭默珊舷繪鄲鑷斬兼歸輸士瞄戍錄尉德宇俞揩賊撤螞柞靈當登巖坎審瑞薄鉆轅鮑杰江議繕裔武冕蹲跺穆菱毖摩藥很繹鑰佬選紐欲見呆鉸啞食赦宿窮身栽范續邪恨偉匪巒鯨磊滔柜縱返設寓夸盜烯侗潮巢氏安溝恍愧成豢弓拓畔玩賢極嘶輾龐捆趕盛灼萌嚷茹彼堯廖韶瘤逃椰毗瓢謎狽電落泉翱等掩卜瘤嘯嶼燃檄凋暈咽纓遂吉其釉乾匣爍不妻舊實娠摯歧芬冕抨嶄鑰京讀肝男劉洶圓乘浪肺搗淡濺嫂亡檢痙
推薦訪問: 教育信息化 三篇 高校下一篇:高校信息化現狀分析四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