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黨史第三章黨早期組織建立

| 瀏覽次數:

 黨史第三章黨早期組織建立

 學習時間:2011 年 ?

 學習地點:公司 2 樓會議室 ?

 參加人員:公司全部黨員 ?

 學習內容:中國共產黨歷史第 3 章 ?

 3、黨的初期組織的建立 ?

 上海的共產黨初期組織 ?

 54 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并且日趨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也就是醞釀、準備到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進程。

 最早醞釀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傳播,通過對俄國 10 月革命經驗的學習,通過中國工人運動的實踐,他們逐漸認識到,要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走 10 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須像俄國那樣,建立 1 個無產階級政黨,使其充當革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這時候的陳獨秀已將關注的主要眼光從青年學生轉向工農大眾,從進步思想文化的研究和傳播轉向建立共產黨組織。這是 1 個重大的轉折。1920 年 2 月,為躲避反動軍閥政府的迫害,陳獨秀從北京秘密遷移上海。在護送陳獨秀離京途中,李大釗和他商討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

 深入到工人中去,了解他們的疾苦,并把他們組織起來,是中國先進份子準備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第 1 步。

 陳獨秀到上海后不久,就開始到工人大眾中宣揚馬克思主義。他先到碼頭工人中了解罷工情況,到中華工業協會、中華工會總會等勞動團體去作調查。1920 年 4 月 2 日,陳獨秀出席上海碼頭工人發起的“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成立大會,并發表《勞動者底覺悟》的演說,高度評價工人階級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稱贊“社會上各項

 人只有做工的是臺柱子”,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他希望工人大眾迅速覺悟起來,認識到自己的偉大氣力和歷史使命。他指出,勞動運動可分兩步走,第 1 步要求改良待遇,第 2 步要求管理權。中國勞動者的覺悟目前處于第 1 步,但要啟發工人第 2 步的覺悟,要把幾千年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話倒轉過來。陳獨秀除到工人中進行調查外,還約請北京大學的進步學生和各地革命青年,深入工人中展開調查,了解工人的狀態,并在此基礎上編輯出版了《新青年》第 7 卷第 6 號《勞動節記念號》。這個記念專刊共發表 28 篇文章,其中大部份反應了上海、北京、天津、長沙、蕪湖、無錫、南京、唐山等地工人的狀態,介紹了各國勞動組織和工人運動的情況。陳獨秀本人撰寫了《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的文章。《勞動節記念號》的編輯發行,是中國先進份子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同年 4 月中旬,陳獨秀聯合中華工業協會、中華工會總會、電器工界聯合會、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藥業友誼聯合會等 7 個工界團體準備召開“世界勞動節記念大會”,并在準備會上發表了《勞工要旨》的演講。他遭到工界團體的尊重和推戴,被推選為準備會顧問。在陳獨秀的指點下,上海各業 5000 多工人于 5 月 1 日舉行集會,提出“勞工萬歲”等口號,通過了《上海工人宣言》。爾后,陳獨秀又主持創辦《勞動界》、《伙友》等刊物,向工人宣揚馬克思主義,以啟發工人的覺悟,組織真實的工會。另外,俞秀松等 1 批進步青年深入到工廠中做工,調查和研究如何展開工人運動。俞秀松還提出,可先在上海組建 1 個“工人俱樂部”,對工人進行教育,改變他們的舊思想,灌輸新知識,然后再組織各種工人團體,展開勞動運動。

 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必定會產生無產階級的政黨。陳獨秀在發動和組織工人,向他們宣揚馬克思主義的進程中,積

 極展開建黨工作,并從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員中發現建黨的骨干。

 1920 年春,正當中國先進知識份子積極準備建黨的時候,經共產國際批準,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國處派出全權代表維經斯基①等人來華,了解 54 運動后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情況和能否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與其同行的有旅俄華人、俄共(布)黨員、翻譯楊明齋等人。維經斯基 1 行 ?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維經斯基(1893—1953),俄國人,俄文原名r.H.BoilTHHCKH 自,在華期間化名吳廷康。1920 年 4 月率俄共(布)黨員小組來華,1921 年春回國。大革命時期數次來華。

 先到北京,會面了李大釗。在李大釗等人的安排下,他們參加了 1 系列座談會。然后,經李大釗介紹,維經斯基 1 行前往上海會面陳獨秀。在北京和上海,維經斯基介紹了 10 月革命后俄國的情況及蘇俄的對華政策,介紹了共產國際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狀態和經驗。他們在了解到中國工人階級的情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情況后,認為中國已具有建立共產黨的條件,并對李大釗和陳獨秀的建黨工作給予了幫助。

 在維經斯基等人的幫助下,陳獨秀以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基礎,加快了建黨工作的步伐。1920 年 6 月,他同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等人開會商討,決定成立共產黨組織,并初步定名為社會共產黨,還起草了黨的綱領。黨綱草案共有 10 條,其中包括應用勞工專政、生產合作等手段到達社會革命的目的。爾后不久,圍繞著是用“社會黨”還是用“共產黨”命名的問題,陳獨秀征求李大釗的意見。李大釗主張定名為“共產黨”,陳獨秀表示完全同意。

 ?

 經過醞釀和準備,在陳獨秀主持下,上海的共產黨初期組織于 1920 年 8 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 2 號《新青年》編輯部正式成立。當時取名為“中國共產黨”。這是中國的第 1 個共產黨組織,其成員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骨干,陳獨秀為書記。在黨的 1 大召開之前,前后參加上海的共產黨初期組織的有:陳獨秀、俞秀松、李漢俊、陳公培、陳望道、沈玄廬、楊明齋、施存統(后改名施復亮)、李達、邵力子、沈雁冰、林祖涵、李啟漢、袁振英、李中、沈澤民、周佛海等。1920 年 12 月,陳獨秀由上海赴廣州后,李漢俊和李達前后代理過書記的職務。上海的共產黨初期組織通過寫信聯系、派人指點或具體組織等方式,積極推動各地共產黨初期組織的建立,實際上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作用。

 各地的共產黨初期組織 ?

 上海、北京的共產黨初期組織成立后,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的先進份子和旅日、旅法華人中的先進份子,也相繼建立了,共產黨初期組織。

 武漢的共產黨初期組織,是在上海的共產黨初期組織直接指點下成立的。為了發開工人,提高工人的覺悟,早在 1920 年春,武漢的先進份子就深入產業工人中進行調查,撰寫了《漢口苦力狀態》、《武昌織布、紡紗、銅幣、銀幣、夏布 5 局工人狀態》等調查報告,發表在《新青年》雜志上。1920 年夏,李漢俊從上海寫信給董必武和張國恩,后又親身到武漢面見董必武,商討在當地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同時,陳獨秀也派劉伯垂到武漢籌建共產黨組織。劉伯垂從上海帶回了1份手抄的中國共產黨黨綱和1些新青年社出版的叢書。同年 8 月,在武昌撫院街董必武寓所,由劉伯垂主持召開會議,成立武漢的共產黨初期組織。當時取名為“共產黨武漢支部”。參加

 成立會議的人除劉伯垂外,還有董必武、張國恩、陳潭秋、鄭凱卿、包惠僧、趙子健等。劉伯垂在會上介紹了上海的共產黨初期組織成立的有關情況,預會者傳閱了上海黨組織起草的黨綱草案,研究武漢黨組織往后的工作安排。由劉伯垂提議,會議推選包惠僧任書記。到黨正式成立前,參加武漢共產黨組織的還有黃負生、劉子通、趙子俊等。

 長沙的共產黨初期組織是在毛澤東的籌劃下建立的。1920年夏,在醞釀準備建黨期間,毛澤東前后在北京、上海與李大釗、陳獨秀有了直接的接觸和聯系。這兩個地區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狀態和共產主義者的活動,對毛澤東產生很大影響。1920 年 7 月回到長沙后,毛澤東從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尋覓志同道合的“真同志”入手,前后成立文化書社、俄羅斯研究會等團體,并與新民學會的中堅分 ?

 子討論建黨的問題。蔡和森從法國來信,提出必須建立中國共產黨,“由于他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揚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產生有力的組織。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毛澤東回信說:我對“和森的主張,表示深切的贊同”①;同時通告說陳獨秀已在國內開始建黨活動。1920 年秋,新民學會已具有 100 多名會員,是 1個有相當社會影響的進步團體。其中 1 些先進份子已接受馬克思主義,主張走 10 月革命的道路。在毛澤東、何叔衡等人的積極活動下,長沙的共產黨初期組織于 1920 年初冬在新民學會的先進份子中秘密誕生。在反動軍閥的殘酷統治下,長沙黨組織的建立和活動都 10 分隱蔽。到 1921 年 7 月,長沙黨組織的成員有毛澤東、何叔衡、彭璜等人。

 廣州的共產黨初期組織的建立進程比較曲折。上海黨組織建立后,陳獨秀曾為在廣州建黨之事,致函譚平山、譚植棠、陳公博,

 囑其發起組織。1920 年 9 月,俄共(布)黨員斯托揚諾維奇和別斯林到廣州,準備建立共產黨組織。因這些俄國人是經參加北京黨組織的無政府主義者黃凌霜引薦的,所以他們到廣州后即與無政府主義者區聲白等獲得聯系,并于同年底開始建黨活動。參加這個組織的共 9 人,除兩個俄國人之外,7 個中國人都是無政府主義者。由于觀點不 1 致,譚平山、譚植棠、陳公博謝絕加入這個組織。同年 12 月,陳獨秀從上海到達廣州。不久,他把自己起草的黨綱拿到這個組織進行討論時,1 些無政府主義者反對黨綱中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條文。陳獨秀等與他們“進行過非常熱烈的爭辯,認為必須擺脫無政府主義者”。這樣,無政府主義者退出了黨組織。在陳獨秀的主持下,于 1921 年春“開始成立真實的共產黨”②。當時取名為“廣州共產黨”。廣州的共產黨初期組織先由陳獨秀、后由譚平山任書記,陳公博負責組織工作,譚植棠負責宣揚工作,成員有袁振英、李季等。

 1920 年秋,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這 1 組織開始時是公然的學術研究團體,不久,反動政府以“宣揚過激主義”的罪名,宣布予以取消。爾后它又半公然地活動了 1 段時間。隨著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深入,會員們的思想認識產生了分歧。王盡美、鄧恩銘等先進份子在上海、北京黨組織的影響和幫助下,于 1921 年春成立了濟南的共產黨初期組織。

 從 1920 年 8 月到 1921 年春,經過半年多的工作,中國國內前后有 6 個城市 ?

 ———————————— ?

 ①《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05 頁。

 ②《廣州共產黨的報告》,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 1 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20⑵5 頁。

 ?

 建立起共產黨初期組織,其成員也在逐漸地增加。據 1921 年的1份重要檔案文獻記載:“中國的共產主義組織是從去年年中成立的。起初,在上海該組織 1 共只有 5 個人。領導人是享有聲望的《新青年》的主編陳同志。這個組織逐步擴大其活動范圍,現在已有 6 個小組,有 53 個成員。”①

 ?

 在國內 1 些大城市籌組共產黨初期組織的同時,在旅日、旅法的華人中,同樣成立了共產黨初期組織。旅日華人中的共產黨初期組織,最初是由上海的共產黨初期組織成員施存統和周佛海組成的。黨的 1 大后,旅日共產黨初期組織曾發展到 10 多人。旅法華人中的共產黨初期組織,主要是在留法勤工儉學人員中構成的,于 1921年成立。發起人有張申府和趙世炎,成員有張申府、趙世炎、陳公培、劉清揚、周恩來等。

 上述中國共產主義者在國內和國外建立的組織,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初期組織。由于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活動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的,所以在黨正式成立之前,黨的初期組織沒有統 1 的名稱,有的稱“共產黨支部”,有的稱“共產黨小組”,有的直稱“共產黨”。從性質和特點方面來看,它們都是后來組玉成國統 1 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

推薦訪問: 黨史 第三章 建立

【黨史第三章黨早期組織建立】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