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社會調查報告
題目:關于論語的閱讀情況調查
專業班級:
材 1003 班。
日
期:2011 年 5 月 6 日。
《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因此此次我們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學生對《論語》的了解及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題目:關于論語的閱讀情況的調查。
調查地點:1. XX 大學第 2 教學樓。
2. XX 廣場。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與訪談法兩種。
調查對象:大學生 ,成年人,小學生。
小組分工:XXX:設置問卷的題目,打印問卷,打印調查報告,調查后數據的統計處理。
XXX:分發并收集調查濟南大學第 2 教學樓的調查。
XXX:訪談調查七賢廣場的調查。
XXX:記錄七賢廣場的調查結果,調查報告格式排版。
XXX:對調查報告分析總結。
總共調查 200 人:
XX 廣場 50 人
XXXX 第 2 教學樓 150 人 調查問題:
關于論語的閱讀情況調查 1、 你對論語了解嗎?
A:了解一點
B:不了解
C:知道
D:了解很多
2、 你對孔子知道道的多嗎?
A:了解一點
B:不了解
C:知道
D:了解很多
3、 你讀過多少論語的內容?
A:只讀過中學課本上節選的部分
B:有時讀,讀過部分 C:較為系統完整地讀過其中一部或幾部
D:經常反復地閱讀過其中一部或幾部 E:其他
調查結果:
“你對論語了解多少?”的調查結果4%51%31%14%了解一點 不了解 知道 了解很多“你對孔子知道的多少?”的調查結果2.50%70.00%3.50%24.00%了解一點 不了解 知道 了解很多
“ 你讀過多少論語的內容?”的調查結果54.50%34.50%8.00%1.50%1.50%只讀中學課本有時讀讀過部分較為系統讀過其中一部或幾部經常反復閱讀過其中一部或幾部其他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 20 篇,492 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 444 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 48 章。
“五四”運動以后,《論語》作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為批判否定的對象,爾后雖有新儒學的研究與萌生,但在中國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國并未形成新的氣候。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前進,不能不使人們重新選擇新生的思想文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誕生與發展。
然而,嚴峻的事實是,一個新型的社會,特別是當它步入正常發展軌道的時候,不能不對自己的民族精神及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反思,這是任何一個社會在
其自身發展過程中所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特別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們重新認識,重新探索。這使我想到人類的共性與個性,文化的共性與個性,民族文化的辯證否定本性。同時,也使我感到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的價值之所在。
事實上,當我們擺脫了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確立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的精華,《論語》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認,《論語》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極之處,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兩千多年前的社會人生精論,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華民族文明程度的歷史展示。即使今天處在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文化發展的時代大潮中,《論語》中的許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時代價值。
為了了解當今大學生對于《論語》的態度,本組同學做了這個關于“論語閱讀情況的調查”。在調查之前我們就對這個問題做了討論,以及對于調查結果做了大膽的推測。當調查結果出來時,我們還是感到很震驚的。根據我們的推測,恐怕《論語》是不會被當代的大學生所接受的,他們更多的會喜歡電子書、各種雜志等輕松的讀物。然而在我們調查的 200 人中,顯示有 98.5%的人曾經閱讀過《論語》,其中除了在學習課本中接觸的以外,有 44%的同學在課余時間閱讀《論語》,當然啦,真正的能夠系統的反復閱讀的同學只占到 1.5%。但是,這已經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啦,可見,以《論語》為代表的國學還是在大學生心中很深入的。當然,區區的 1.5%并不能說明我們對于古典文化的重視已經到位啦,相反,我們做的還是不夠。
從調查中,我們還獲悉,除了在小學、初中、高中的課本中能接觸到《論語》一類的國學經典文章外,到了大學,根本沒有課程去學習經典。因此,更多的同學選擇了自學,自讀的方式去學習。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對《論語》、對國學、對古典文化是很有興趣的,但是政府的不重視,學校的不重視,使得學習的興趣與愛好被生生扼殺在搖籃里。因此也造成了古典的閱讀的不力,因此,學校的教育功能必須加強,有了名師的指點肯定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國學所涉及的內容。
對于《論語》閱讀狀況不佳的情況,本組同學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1、興趣不夠濃厚
我們認為,這不是學生的錯,而是社會,學校,家庭的錯。因為興趣這個東西可以再一定的環境下慢慢養成,如果周圍的人都對一個東西感興趣,那么人處在這種環境中,一定會慢慢被感染,產生興趣,只能說我們周圍沒有養成適合《論語》閱讀的環境,我們對古典的重視遠遠不夠。
2、學業過重,時間少 我們不得不再說說當今社會的環境 ,這是一個發展的時代,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效益成為我們發展的主題,缺少什么我們就補充什么,以求最快的速度接受一種東西,用于生產,用于提高效益,在這種觀念下,我們的學生們補充者自己的專業知識,但是卻忽略了其他的只是補充,慢慢的學業壓抑的我們沒有課余時間去閱讀古典,同時,這也許和中華文化的內涵有關,中華文化講究厚積薄發,深厚的沉淀是需要時間的,但是發展卻給不了我們這么多時間,所以我們只能放棄民族文化,一味的追求西方的文化,這是文化的悲哀,時代的悲哀。
3、書籍來源少,藏書量少 因為一種不重視,在學校的圖書館中也沒有大量的藏書,而對于經典,想要購買全本的閱讀,價格太高,價格低的往往是刪節版,沒有什么意義。因此造成了很多同學想要閱讀卻沒有書籍可獨。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同學喜歡把書下載在手機里看,網絡的發展的確方便了閱讀,也許更適合文化的傳播。但是,當我們看到有人用現代的手機閱讀古典的文化時,心中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悲哀 4、缺乏老師引導,教育部門不重視 到了大學從來沒有聽到學校組織關于《論語》等一批古典名著,國學經典的宣傳活動。曾經一位同學向筆者借《道德經》,因為她的班主任要求背誦,這是發生在大學的唯一一件筆者聽到的關于重視古典文化的事情。
對于教育部門,雖然聽到啦關于閱讀經典的呼吁,但是那只是呼吁,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強制實施的規定。如果沒有政府的配合,單單只是根據個人的愛好去學習,我們永遠不可能實現文化的復興,永遠不可能讓中華文化散發出光輝。
《論語》作為古典文化、國學經典的代表,由論語的閱讀情況,就可以看出我們對古典文化的重視程度。各國的競爭已經演變成了綜合國力的競爭,而作為綜合國力之一的文化愈加顯得重要,而中華古典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
分,其地位不言而喻。經過我們的調查以及討論,對于以后如何更好的閱讀名著,閱讀經典,提出以下建議:
1、由教育部門統一制定古典閱讀必讀書目,對于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可根據情況不同分別制定,這是強制的規定,不能只是呼吁,要有一定的檢查措施,不能形式主義,不要搞面子工程。
2、當代中國的學習主要以應試教育為準,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我們也不得不將名著的閱讀與考試掛鉤,當然它不會作為重點,但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應該加入一些古典文化的東西,尤其是理科生,在自己的專業課程之外,應該有一門專門教授文化的課程。筆者認為,中國的分科在短起來看是一個可以把人才快速應用的好路子,但是對于長期發展不力。那么在現在,我們就要想辦法彌補這個錯誤。
3、除了學校,家庭氛圍,周圍的同學之間的氛圍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在周末開展一些以古典文化為主的教育活動,參觀名人遺址,文化嘗試知識競賽等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可以提升大家興趣的活動。對于家庭,學校也應該向家長宣傳國學,古典的好處,讓家長督促孩子們的學習。
4、書籍問題必須解決,要保證學校的圖書館里都有書可以讓學生讀,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圖書館里的書籍應該一視同仁,無論是文科書庫還是理科書庫都應該有同等數量的古典名著,如果理科書庫的古典名著少,將會給學生在心理上造成“我是理科生,我不需要讀古文”的壞影響,同時,如果書籍的數量不一,會顯出學校對于這個問題的不重視,這對學生的心理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暗示。絕對不可取。
對于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當韓國叫喧著我們祖祖輩輩的發明是他們的時,難道你就沒感到悲憤嗎,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我們太輕視自己的文化啦,有誰知道,以后會不會還有這種事發生,為了杜絕文化被侵略,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尊重本國文化,了解本國文化,重視本國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祖祖輩輩的努力,我們才配稱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推薦訪問: 論語 調查報告 社會上一篇:煤礦生產科科員個人事跡材料
下一篇:員工工作壓力2006年度調查報告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