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 - 2030 年) )
( ( 送審稿)
6 2016 年 年 9 9 月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目錄
2
目
錄
1 規劃概要
................................ .........................
1 1 1.1
基本情況 ..................................................... 1 1.2
現狀評價及需求分析 ........................................... 2 1.3
規劃目標、任務、規模 ......................................... 3 1.4
總體布局 ..................................................... 4 1.5
預防規劃 ..................................................... 6 1.6
治理規劃 ..................................................... 8 1.7
監測規劃 ..................................................... 9 1.8
綜合監管規劃 ................................................ 11 1.9
實施進度與投資匡算 .......................................... 12 1.10
實施效果分析 ............................................... 15 1.11
保障措施 ................................................... 15 2 基本情況
................................ ........................
16 2.1
自然條件 .................................................... 16 2.2
社會經濟 .................................................... 24 2.3
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現狀 ...................................... 27 3 現狀評價及需求分析
................................ ..............
36 3.1 現狀評價 ..................................................... 36 3.2 水土保持需求分析 ............................................. 42 4 規劃目標、任務、規模
................................ ............
48 4.1
指導思想 .................................................... 48 4.2
規劃原則 .................................................... 48 4.3
規劃水平年 .................................................. 49 4.4
規劃目標 .................................................... 50 4.5
規劃任務 .................................................... 52 5 總體布局
................................ ........................
56 5.1
全市布局 .................................................... 56 5.2
區域布局 .................................................... 56 5.3
重點布局 .................................................... 67 6 預防規劃
................................ ........................
71 6.1
預防范圍與對象 .............................................. 71 6.2
預防措施與模式 .............................................. 74 6.3
重點項目規劃 ................................................ 88 7 治理規劃
................................ ........................
94 7.1
治理范圍與對象 .............................................. 94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目錄
3
7.2
措施體系與配置 .............................................. 94 8 監測規劃
................................ .......................
106 8.1
監測任務與內容 ............................................. 106 8.2
監測網絡現狀 ............................................... 109 8.3
監測布局 ................................................... 110 9 綜合監管規劃
................................ ...................
114 9.1
監督管理 ................................................... 114 9.2
科技支撐 ................................................... 120 9.3
基礎設施與能力建設 ......................................... 126 10 實施進度及近期安排
................................ ............
133 10.1
實施進度 .................................................. 133 10.2
近期重點項目 .............................................. 133 10.3
投資匡算 .................................................. 139 11 實施效果分析
................................ ..................
152 11.1
分析依據和方法 ............................................ 152 11.2
效益分析 .................................................. 153 12 保障措施
................................ ......................
159 12.1
加強組織領導 .............................................. 159 12.2
完善項目管理 .............................................. 160 12.3
嚴格依法行政 .............................................. 162 12.4
穩定增加投入 .............................................. 163 12.5
創新體制機制 .............................................. 163 12.6
強化人才培養 .............................................. 164 12.7
加強宣傳教育 .............................................. 165 附表 ........................................................... 166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目錄
4
附表
表 1
氣象特征表 表 2
社會經濟現狀表 表 3
土地利用現狀表 表 4
土地坡度組成表 表 5
水土流失現狀表 表 6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近期重點項目規劃表
附圖
圖 1
XX 省行政區劃圖 圖 2
XX 省土地利用圖 圖 3
XX 省水系分布圖 圖 4
XX 省水土流失現狀圖 圖 5
XX 省地形地貌圖 圖 6
XX 省水土保持區劃成果圖 圖 7
XX 省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復核劃分圖 圖 8
規劃近期重點項目分布示意圖
附件:XX 市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復核劃分技術報告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1
1 規劃概要
1.1 基本情況
1 1.1.1 自然概況
XX市位于XX省中部連接西北隅,地處北緯25°30′~27°07′、東經 116°22′~118°39′之間。XX 市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山地占總面積 82%,耕地占 8.3%,水域及其他占 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全市年平均氣溫 16~17℃,年平均降雨量 1440~1825mm,全市集雨面積在 1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250 條,其中集雨面積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75 條,都屬山區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節性變化大。
1.1.2 社會經濟
XX 市 2014 年總人口 284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90.79 萬人,農業人口 193.21 萬人;男性人口 148.45 萬人,占 52.3%,女性人口 135.56萬人,占 47.7%。農村勞動力 122.33 萬人,農業人口密度 123.66 人/km2。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621.21 億元,比2013年增長9.6%。
1.1.3 水土流失現狀
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為 2083.38km2 ,占土地總面積比例 9.07%,其中輕度流失 1126.12hm2 ,占流失總面積 54.05%,中度流失 740.89km 2 ,占流失總面積 35.56%,強烈流失 164.96hm2 ,占流失總面積 7.92%,極強烈流失 47.55km2 ,占流失總面積 2.28%,劇烈及以上流失 3.86km 2 ,占流失總面積 0.19%。
1.1.4 水土保持現狀
“十二五”期間,全市完成投資 14.37 億元,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 283.16 萬畝,占全市十二五規劃治理任務的 129.3%。一是實施寧化、清流、建寧、泰寧、將樂等一批國家重點縣項目;二是實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2
施將樂縣鄧坊小流域、寧化縣墩背小流域等 17 個中央預算內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三是實施寧化、清流、大田、建寧等四個省級重點縣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四是實施 32 個省級重點鄉鎮水土流失治理項目;五是實施 43 個市級重點鄉鎮水土流失治理項目。
1.2 現狀評價及需求分析
1.2.1 現狀評價
(1)土地利用及土地適宜性評價:林地占比例最大,高達79.73%,其次為耕地、園地,占比為 11.5%。因此,注重林地、耕地和園地的水土保持成了本次規劃的重點。
(2)水土流失消長評價:2015 年水土流失總面積比 2011 年減少了 145.99km2 ,流失率降低了 0.64 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情況總體變好,尤其是強烈和極強烈以上面積減少顯著,說明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3)水土保持現狀評價:“十二五”期間,XX 市水土保持相關部門根據省政府新的治水思路和新時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導方針,轉變了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重點放在重要水源地保護以及安全、生態、清潔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治理。
(4)監測、監督評價:“十二五”期間,XX 市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穩步推進,完成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專項普查工作;配合XX 省水土保持試驗站完成 2015 年水土流失數據修正;建立和完善監測網絡建設;完成市級以上已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情況普查工作,建立檔案和數據庫等。
1.2.2 需求分析
(1)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土保持的需求:應做好統籌考慮、全市布局,采取相應措施,堅持不懈,積極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改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3
善生態環境,為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2)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民增收對水土保持的需求:
主要包括土地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坡耕地治理等對水土保持的需求。主要內容有開發建設水土保持;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能力機構和信息化建設;坡耕地配套設施建設,改善坡耕地生產條件;提高坡耕地生產力,促進農民增收;坡耕地水土保持技術指導;坡耕地水土保持資金投入。
(3)生態安全建設與改善人居環境對水土保持的需求:
生態安全建設的水土保持內容主要包括:保護好現有植被,控制森林采伐量;因地制宜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等林業生態工程體系;改造低效林;加強開發建設區、工業區區植被恢復。
(4)河流治理與防洪安全對水土保持的需求:構建良性的河道生態體系;注重小流域綜合治理,減少泥沙進入河道。
(5)水源保護與飲用水安全對水土保持的需求:
水源保護的水土保持內容主要包括: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設。
飲用水安全的水土保持內容主要包括:加加強水源地及取水口生態建設;加強水源地上游河岸、庫岸生態建設;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1.3 規劃目標、任務、規模
1.3.1 規劃水平年
規劃基準年 2014 年,規劃水平年:近期 2020 年;遠期 2030 年。
1.3.2 規劃目標
2016-2030 年,15 年期間預防保護面積 2000km2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2866.87km2 ,其中近期(2016-2020 年)治理 1333.43km 2 ,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4
遠期(2021-2030 年)治理 1533.44km2(其中鞏固提高治理 800km2 )。
1.3.3 建設規模 2016-2030 年,規劃預防保護面積 2000km2 ;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2866.87km2 。其中治理崩崗 269 個(綜合治理面積 22.24hm 2 ),小流域綜合治理 2866.65km2 ,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示范區 4 片,規劃治理礦山 20 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104 項。
近期水平年:2016-2020 年,預防保護面積 800km2 ;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1333.43km2 。其中治理崩崗 90 個(綜合治理面積 7.41hm 2 ),小流域綜合治理 1333.36km2 ,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示范區 4 片,規劃治理礦山 7 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42 項。
其中水利部門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690.55km2 ,開展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重點實施 140 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加強礦區水土流失整治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
1. 4 總體布局
1.4.1 全市布局
以XX市水土保持區劃成果和XX市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成果為基礎,根據各區現狀評價和需求分析結論,圍繞全市水土流失防治總體目標和任務,通盤考慮,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各分區水土保持發展的方向及重點。
在區域布局上,山丘區著重配置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坡面水系工程、林下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江河源頭、水源地等保護區則著重加強預防保護措施,配置植被帶、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等。城鎮及周邊地區著重配置有利于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的各種水土保持措施,并加強水土保持的預防保護和監督執法工作。
在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方面,著重加強以提高執法能力為核心的各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5
項建設,充實加強執法隊伍,配備執法設備,建立健全的監督執法制度體系。
在水土保持監測評價方面,著重加強以提高監測評價能力為核心的各項建設,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監測網絡體系,充實監測人員并加強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配備先進監測設備,創新監測評價方法,建立健全的監測評價制度體系。
在科技支撐方面,著重引進和培養優質人才隊伍,建立市級水土保持研發創新平臺(基地),加強水土保持應用技術研發與推廣、示范,建立完善有利于促進水土保持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的制度體系。
1.4.2 區域布局
XX 市水土保持功能分區,共劃分為 3 個水土保持功能區,分別為中部丘陵人居環境維護水質維護區;東南部山地丘陵土壤保持防災減災區;西部山地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1)中部丘陵人居環境維護水質維護區 水土保持主導基礎功能為:人居環境提升、蓄水保土、水質維護。水土流失防治重點為城市水保、自然景觀保護,維護城市生態健康,加強開發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減少人為水土流失。注重山地開發的審批、管理,加強林下及坡耕(園)地水土流失防治,控制面源污染、改善水質。
(2)東南部山地丘陵土壤保持防災減災區 水土保持主導基礎功能為土壤保持,其次為防災減災、水質維護。水土流失防治重點為:加強礦區和工業園區生產建設過程中的水土保持,防患礦區的水土流失災害;規劃園區的綠化率并及時恢復地表的植被覆蓋;強化耕地、水源地的保護,控制面源污染、改善水質;注重山地開發的審批、管理。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6
(3)西部山地丘陵生態維護水源涵養區 水土保持主導基礎功能為:生態維護、水源涵養、水質維護。水土流失防治重點為:強化水源地的保護;注重山地開發的審批、管理,加強林下及坡耕(園)地水土流失防治,控制面源污染、改善水質。
1.4.3 重點布局
(1)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復核劃分 本次 XX 市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成果,包含 XX 市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 XX 市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二部分。
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本次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包括 2 個區域,分別為:龍棲山市級重點預防區、天寶巖市級重點預防區。涉及泰寧、建寧、明溪、將樂、沙縣、三元、永安等 7 個縣(市、區)的 14 個鄉鎮,土地面積為 3406.97km2 。
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本次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包括 5 個區域,分別為:XX 北部市級重點治理區、XX 西北部市級重點治理區、XX 西部市級重點治理區、XX 南部市級重點治理區、XX 東南部市級重點治理區。涉及泰寧、建寧、寧化、清流、明溪、永安、大田等 7 個縣(市)的 42 個鄉鎮,土地面積 6860.32km2 。
(2)近期重點項目 預防保護近期重點項目主要任務包括:江河源頭水土保持、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 綜合治理近期重點項目主要任務主要包括:崩崗治理工程、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示范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礦山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1.5 預防規劃
1.5.1 預防范圍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7
預防保護對象主要涉及三種區域,一是重要江河源頭區,二是重要飲用水水源區,三是市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預防規劃擬實施預防保護總面積 2000
km2 ,其中近期預防面積 800km 2 ,遠期預防面積 1200km 2 。
2 1.5.2 預防保護建設規模
XX 市預防規劃范圍共涉及 11 個縣(區),建設總規模:預防總面積 2000km2 ,其中預防措施 1881.73km 2 ,治理措施 118.27km 2 。
近期規模:預防保護總面積 800km2 ,其中預防措施 752.70km 2 ,治理措施 47.30km2 。
3 1.5.3 重點項目
(1)重要江河源頭 江河源頭區重點項目主要分布于江河的上游地區,這些區域范圍較廣,地勢較高,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水系密度大,流量豐富。區域內土層淺薄,一旦遭受破壞,極難恢復。雖然人口密度不高,水土流失程度較輕,但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易受人為干擾。
主要任務:保護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減少入江泥沙,實現可持續發展,使江河源頭區水土流失顯著降低,入江泥沙減少,水源涵養區得到全面預防與治理。
建設規模:本次規劃列為重要江河源頭近期重點項目縣的有:建寧、泰寧、寧化、明溪共 4 個縣(市、區),防治總面積 175.99km2
(2)重要飲用水水源地 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主要分布于大型水庫周邊,這些區域人口密度較高,植被土壤不同程度都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生態平衡比較脆弱。一些水源地甚至出現土壤肥力退化、植被覆蓋度下降、生物多樣性銳減、水質下降等情況,導致生態系統遭受嚴重損害,必須盡早采取切實有效的綜合治理措施,修復受損生態系統,來確保水源地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8
的水源供應能力。
主要任務: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結合生態修復措施,使飲用水水源地得到全面預防與治理,減少入庫泥沙量,達到水資源可持續發展,使水源地水土流失顯著降低,入庫泥沙得到基本控制,達到飲用水安全的要求。
建設規模:本次規劃列為重要飲用水水源地近期重點項目的有:東牙溪水庫、雙溪水庫、興頭水庫,共 3 個水源地,涉及 3 個縣(市、區),防治總面積 155.68km2 。
1.6 治理規劃
1.6.1 治理范圍
通過崩崗治理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礦山水土流失治理、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 5 個方面的措施,完成 XX 市水土流失治理。
1.6.2 治理措施建設規模
(1)崩崗治理工程 從 2016 年到 2030 年間計劃專項治理治理崩崗 269 個,崩崗治理面積 22.24hm2 ,其中近期目標(2016~2020 年):規劃治理崩崗 90個,治理面積 7.41hm2 ;遠期目標(2021~2030 年):規劃治理崩崗179 個,治理面積 14.83hm2 。
(2)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2016~2030年,XX市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866.65km2 ,其中:坡改梯 290.73km2 ,造水保林 272.59km 2 ,經果林 214.72km 2 ,封禁 2090.02km2 ,排灌溝渠 2704.22km,蓄水池 17201 口,道路2121.04km,護岸護坡 544.56km,谷坊 2866 座,攔沙壩 1439 座。
其中:近期(2016~2020 年)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9
1333.36km2 ,其中:坡改梯 135.24km 2 ,造水保林 126.79km 2 ,經果林99.89km2 ,封禁 972.13km 2 ,排灌溝渠 1257.79km,蓄水池 8000 口,道路 1451.68km,護岸護坡 253.28km,谷坊 1334 座,攔沙壩 670 座。
其中水利部門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690.55km2 ,開展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重點實施 140 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 (3) 綜合防治示范區 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工程選擇具有典型代表性、治理基礎好、示范效果好、輻射范圍大的區域,通過提高治理標準,加大科技支撐力度,突出特色示范面積不小于 3km2 。擬計劃實施 4 片,示范區面積面積 15km2 ,項目涉及梅列(永安)、尤溪、大田、泰寧(清流)等縣(市、區)。
(4)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2016 年到 2030 年期間規劃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104 處,其中近期規劃治理 42 處。
(5)礦區水土流失防治 2016 年到 2030 年期間規劃治理礦山 20 處,其中近期規劃治理 7處。
1.7 監測規劃
1.7.1 監測內容
主要包括氣象、土壤、地形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徑流泥沙、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類型、面積、強度等。
2 1.7.2 監測網絡現狀
根據 XX 市現有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全市共有國家級監測分站 1 個,監測場點 2 處。
1.7.3 監測布局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10
(一)監測目標 2016-2020 年,規劃建成 30 個重要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升級改造二期工程監測站點,提高監測站點自動化采集程度,建設成集信息采集、傳輸、存儲等自動化程度高的重要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初步建立科學的水土保持評價、評估體系和生態考核指標;基本建成功能完備的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實現各級監測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共享應用;初步實現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動態監測全覆蓋,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動態監測能力顯著提高;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得到全面落實,生產建設項目集中區水土保持監測穩步推進。
(二)重點項目 (1)站網建設 全市規劃建設 30 個水土保持監測點,其中升級擴建現有水土保持監測站點 2 個,新建常規監測站點 7 個,新建臨時監測點 21 個。
規劃到 2020 年,全市建立野外調查單元 459 個,達到 2%的抽樣密度;到 2030 年,全市建立土壤侵蝕野外調查單元達到 919 個,達到 4%的抽樣密度。
為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網絡體系,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布設的專用監測點和臨時監測點納入水土保持監測站點網絡體系,實現站點統一管理、數據及時上報。
(2)其他重點項目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遙感調查、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水土保持監測評價與責任考核方法研究。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11
1.8 綜合監管規劃
1.8.1 監督管理目標
(1)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配套法規體系,做到水土保持法實施辦法、方案審批、現場監督檢查、設施驗收、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等規定“五完善”; (2)進一步增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履行職責能力,全面實現機構、人員、辦公場所、工作經費、取證設備裝備“五到位”; (3)進一步規范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實現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監督檢查、設施驗收、補償費征收、案件查處工作“五規范”;
(4)進一步健全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制度,做到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履行職責情況的督察制度、年度及重大水土流失案件(事件)報告制度、水土保持技術服務單位管理制度、廉政建設制度、社會監督制度“五健全”。
1.8.2 科技支撐
(1)基礎研究:包括水土流失區退化生態系統植被恢復機制、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環境綜合效應、中小河流水土保持減沙防洪機理。
(2)關鍵技術:包括茶果園裸露地表覆蓋技術、農業開發與工程建設擾動地表水土流失高效防治技術、城市水土保持技術、生態清潔型小流域高效構建技術、侵蝕劣地水土保持技術、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構建技術、水土保持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
(3)示范與推廣:包括自然修復模式、生物循環種養模式、純林林分改造與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模式、生態和諧型城市人居改善模式 (4)標準體系 擬重點制定、修訂綜合治理、特殊侵蝕類型監測預報、輔助配套等三類技術標準。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12
1.8.3 基礎設施與能力建設
(1)科研基地建設 主要包括:基礎科研基地建設、野外觀測網絡建設、數據共享平臺建設、試驗量測設施建設。
(2)監督管理能力建設 主要包括:監督機構與隊伍建、設監管機制建設。
(3)監管信息化建設 依托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信息站網體系、數據采集體系、數據處理與存儲體系、信息傳輸和發布體系。依據統一的技術標準,按照不同空間和時間尺度,建立數據庫,不斷補充和更新數據,健全省、市、縣的多數據源,滿足各級行政和技術管理需求的數據庫體系。
4 1.8.4 法律法規建設
主要包括:制定地方水土保持法、規范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
1.9 9
實施進度與投資匡算
1.9.1 重點項目安排
規劃共計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2866.87km2 ,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191.12km2 ;預防保護面積 2000 km 2 。近期優先安排重點建設項目,其中重點項目規劃治理面積 690.62km2 ,預防保護面積 331.67km 2 。
(1) 重要江河源區工程 重要江河源頭區工程近期重點項目規劃防治總面積 175.99km2 ,其中預防措施 161.84km2 ,治理措施 14.15km 2 。項目閩江源頭區保護的建寧、泰寧、寧化、明溪共 4 個縣(市、區)。
建設規模:預防措施 161.84km2 (封育保護 150.52km 2 ,退耕還林1.61km2 ,農業保土耕作 9.71km 2 ),治理措施 14.15km 2 (封禁治理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13
11.20km2 ,水保林0.70km 2 ,種草0.56km 2 ,坡改梯1.69km 2 ,道路39.34km,排水溝 39.61km,護岸護坡 2.54km,蓄水池 85 口,沼氣池 99 口,垃圾站 43 處,污水站 14 處)。
(2) 重要飲水水源地工程 重要飲水水源地工程近期重點項目規劃防治總面積 155.68km2 ,其中預防面積 146.15km2 ,治理面積 9.53km 2 。項目涉及三元區的東牙水庫、沙縣的雙溪水庫、尤溪的興頭水庫等 3 個重要飲水水源地保護范圍。
建設規模:預防措施 146.15km2 (封育保護 136.15km 2 ,退耕還林面積 1.87km2 ,農業保土耕作 8.13km 2 ),治理措施 9.53km 2 (封禁治理7.55km2 ,水保林0.47km 2 ,種草0.37km 2 ,坡改梯1.14km 2 ,道路26.50km,排水溝 26.69km,護岸護坡 1.71km,蓄水池 57 口,沼氣池 66 口,垃圾站 29 處,污水站 10 處)。
(3)崩崗治理工程 崩崗治理工程近期重點項目規劃治理崩崗 90 個,治理面積7.41hm2 ,項目涉及建寧、明細、泰寧、寧化、清流等四個縣。
建設規模:綜合治理面積 7.41km2 ,水保林 7.41km 2 ,石谷坊 23座,土谷坊 72 座,截排水溝 16.20km,崩崗小臺階 7.75 萬 m3 。
(4)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近期重點項目規劃治理面積690.55km2 ,開展安全水系建設,重點實施 140 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項目涉及 XX 市所轄 12 個縣(市、區)。
建設規模:坡改梯 73.20km2 ,水保林 57.38km 2 ,經果林 58.39km 2 ,封禁529.35km2 ,排灌溝渠786.01km,蓄水池4363口,道路815.02km,護岸護坡 136.00km,谷坊 599 座,攔沙壩 42 座。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14
(5)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工程。
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工程選擇具有典型代表性、治理基礎好、示范效果好、輻射范圍大的區域,通過提高治理標準,加大科技支撐力度,突出特色示范面積不小于 3km2 。擬計劃實施 4 片,示范區面積面積 15km2 ,項目涉及梅列(永安)、尤溪、大田、泰寧(清流)等縣(市、區)。
(6)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近期重點項目規劃建設 42 項。水土保持部門可結合小流域治理,重點參與綠色社區、美麗鄉村、生態水系、生態農業、創建海綿城市工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等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
(7)礦區水土流失防治 礦山水土流失治理重點治理工程,主要針對廢棄礦山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水土保持部門主要針對廢棄礦區水土流失開展植被恢復和小型水利水保防護工程,提供礦區水土流失防治技術支持。規劃重點治理礦區 7 處。
1.9.2 投資匡算
規劃(2016-2030 年)總投資 352666.42 萬元,其中預防規劃投資 56545.97 萬元,治理規劃投資 288424.14 萬元,監測規劃投資4096.31 萬元,綜合監管投資 3600 萬元。
近期規劃(2016-2020 年)總投資 155749.19 萬元,其中預防規劃投資 22617.27 萬元,治理規劃投資 130155.61 萬元,監測規劃投資 1766.31 萬元,綜合監管投資 1210 萬元。
近期重點項目總投資 91487.15 萬元,其中預防規劃近期重點項目 9946.23 萬元,治理規劃近期重點項目 78564.61 萬元,監測規劃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1 規劃概要 15
1766.31 萬元,綜合監管 1210 萬元。
1.10 0
實施效果分析
1.10.1 生態效益
蓄水效益:各項治理措施全部發揮效益后,每年可增加蓄水效益26374 萬 m3 。
減少水土流失量:各項治理措施全部發揮效益后,每年可減少土壤侵蝕量 478 萬 t。
1.10.2 經濟效益
實施項目全部發揮效益年,平均可獲得直接經濟效益 17721.37萬元。
1.11 1
保障措施
主要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項目管理、嚴格依法行政、穩定增加投入、創新體制機制、強化人才培養、加強宣傳教育等方面保障規劃實施。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2 基本情況
16
2 基本情況
2.1 自然條件
1 2.1.1 地理位置
XX市位于XX省中部連接西北隅,地處北緯25°30′~27°07′、東經 116°22′~118°39′之間。東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鄰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龍巖市。XX 市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北西部為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云山脈。東西寬 230 多千米,南北長 180 多千米。土地總面積 2.29 萬平方公里,山地占總面積 82%,耕地占 8.3%,水域及其他占 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人口 284 萬;轄 1 個縣級市(永安市)、2 個市轄區(梅列區,三元區)、9 個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建寧縣、泰寧縣、將樂縣、沙縣、尤溪縣、大田縣)。
2 2.1.2 地質地貌
XX 市地跨 XX 三大構造單元,地質結構上存在四條斷裂帶:沙縣—南日島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將樂、沙縣、尤溪等地;永安—晉江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東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建寧、寧化等地;政和—海豐北東向斷裂帶,貫穿尤溪、大田、永安、沙縣及 XX 城區。
境域地層結構發育完整,各地史時期之沉積建造、巖漿活動、變形變質特征及地殼構造運動特征表明,其地史演變基本上可劃分為六個階段: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震旦紀——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三疊世——白堊紀;新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2 基本情況
17
生代。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 12 個系,37 個地層單元包括變質巖、侵入巖、火山巖、沉積巖四大巖類。最古老的巖石層分布于建寧一帶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組,是華夏古陸核的組成部分,代表 XX 省最古老的巖石層。歷經以流水作用為主的長期侵蝕切割和風化作用而成為今日的地貌景觀。
XX 市地理位置介于閩西北山地與閩西南山地兩大地形區之間,閩中大谷地貫穿本區中部,西部為武夷山脈南段主體,東部為戴云山脈北段主體,杉嶺山脈南段、玳瑁山脈北段以及寶臺山脈和龍棲山脈蜿蜒境域。
XX 境域在全國地貌區劃中屬華東華南低山與丘陵大區中的東南沿海低山與丘陵區。又可分為:閩浙流紋巖的低山和中山區,閩西北低山與中山區,閩西南低山與丘陵區和沙溪河谷區 4 個地貌分區。其類型與特征按地貌的成因及形態可分為四種地貌類型:流水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其它地貌。
XX 境內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XX 境域主要山脈有武夷山脈(南段)、杉嶺山脈(南段)、寶臺山脈、龍棲山脈、玳瑁山脈和戴云山脈,走向北東——北北東。海拔 1000 米以上的高峰有數百座,已命名的千米以上山峰有:武夷山脈中的葉竹隘山、三仙巖、風門碣等35 座;杉嶺山脈(南段)中的殳山、老鴉寨、項高崠等 53 座;寶臺山脈中有羊角峰、三層旗、蓮花山等 11 座;龍棲山脈中有雞心崠、馬坑峽、雪峰山等 35 座;玳瑁山脈(北段)中的大峰山、五峰山、蓮花山等 165 座;戴云山脈中的老鷹咀、頂宮仙、天湖頂等 111 座。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2 基本情況
18
峰巒聳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全境地勢總體上西南部高,北東部低,海拔最高位于建寧縣金溪鄉,屬于杉嶺山脈的金鐃山主峰白石頂海拔 1857.7 米,為 XX 境域最高峰,最低點在尤溪縣的尤溪口,海拔 50 米,相差 1807.7 米。泰寧縣的丹霞地貌面積居全省之首,至 2000 年,經考察認定,泰寧縣境域丹霞地貌總面積達 200 多平方公里,是武夷山的四倍,居 XX 省之首。泰寧縣丹霞地貌正處于壯年期,是發育最好時期,由金湖、上青溪、狀元巖、貓兒山、大布龍王巖等 10 多個古盆地組成,其中金湖、上青溪又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水上丹霞地貌區,巖槽發育典型,丹霞巖洞發育好,巖槽壁蜂窩狀,造型豐富,千姿百態,雄偉壯觀。
3 2.1.3 氣候 XX屬于中、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具有海洋性季風氣候和山區氣候的特征,夏半年主要受來自海洋的濕潤而溫暖的熱帶或海洋氣團控制,常刮南風,多雨暖濕;冬半年主要受干燥寒冷的副極地大陸氣團控制,盛行偏北風,寒冷干燥。各地年平均氣溫中低海拔地區(600米以下,下同)為16.8~19.4℃,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區低于16℃,其余為16~17℃。極端最高溫42.4℃,極端最低溫-12.8℃。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11度左右,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度左右。春季平均氣溫為15.9~19.7℃, 夏季平均氣溫為24.2~28.4℃, 秋季平均氣溫為16.9~20.6℃, 冬季平均氣溫為5.5~9.8℃。年總積溫7096~6147℃之間,活動積溫(≥10℃)在6678~5629℃之間。雨量充沛,年降水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2 基本情況
19
量達1440~1825毫米,其分布特點是沿沙溪河、尤溪河兩岸低海拔地區雨量較少,年降水量較多的區域位于武夷山、戴云山兩大山帶主體部分和迎風坡上,如西北部的建寧、泰寧、寧化等;在兩大山帶之間的整個河谷地年降水量在1500~1700毫米。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勻,其中春雨季(3~4月)平均降雨量348~503毫米,梅雨季(5~6月)平均降雨量505~621毫米,為全年降雨高峰期,雨量最大,暴雨天氣最多,沿河流域及低海拔地區時有洪澇災害發生;臺風雷雨季(7~9月)平均降雨量347~560毫米,主汛期(5~9月)平均降雨量約占全年雨量的60%。全年平均相對濕度79~94%,年平均蒸發量1301mm,無霜期250~300天,常年主導風為東北風,夏季主導風為西南風,年平均風速0.6~1.5m/s。
4 2.1.4 水文
XX 市河流均發源于各山地,多數屬于閩江水系,部分屬九龍江、汀江和江西的琴江水系,其干流大致順構造線發育,與各大山脈平行,呈西、西南——東、東北流向。但支流大多與構造線垂直或斜交,呈不對稱格子狀、樹枝狀,僅明溪、清流等縣花崗巖侵入區出現放射線狀及環形狀。全市集雨面積在 1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250 條,其中集雨面積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75 條,都屬山區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節性變化大,為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各溪河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地下水補給為輔,流程短比降大,水流湍急,切割深,河床裂點多,峽谷險灘多,含沙量少,航行不便。宜于發電,主要溪河有沙溪、金溪,溪長均在 100 千米以上。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2 基本情況
20
XX 市全市年平均降水總量 388.31 億立方米,河流徑流量達215.83 億立方米,年徑流深 940.1 毫米。是全國人均水量的 3.55 倍,省人均水量的 2.1 倍。全市已開發水庫、池塘等水面 45 萬畝,可養魚水面 13 萬畝,約占全省淡水水產資源面積的 16.7%。全市擁有水力裝機容量 170 萬千瓦。地下水總量 35.33 億噸,每平方千米日均流量 483 噸。
5 2.1.5 土壤、植被
XX 境域氣候溫濕,植被茂盛,土層較深厚,土壤中硅、鈣、鎂、鉀、鈉鹽基淋失嚴重,而鐵鋁氧化物含量很高,一般呈酸性,PH 值 5~6;生物富集顯著,有機質含量豐富。但速效磷、速效鉀含量較缺,且由于人為耕作影響,致使土壤性態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1986 年XX 市土壤普查辦將 XX 市非耕地土壤按土類、亞類、土屬三級分類法分類,耕地土壤按土類、亞類、土屬、土種四級分類法分類。XX 市非耕地土壤分為 6 個土類,13 個亞類,48 個土屬;耕地土壤分為 6個土類,9 個亞類,21 個土屬,99 個土種。
XX 市是 XX 省的重點林區,資源豐富,林木品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達 76.8%,活立木蓄積量 1.15 億立方米,也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 1 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素有“綠色寶庫”之譽。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之冠的“寧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和將樂龍棲山、沙縣蘿卜巖楠木林、永安天寶巖等四個自然保護區,并以珍稀動植物繁多而馳名。植被的類型及分布有閩西博平嶺山地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閩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2 基本情況
21
中東戴云山—鷲峰山脈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閩北武夷山常綠櫧類、半常綠櫟類照葉林小區。
6 2.1.6 自然資源
(1)
礦產資源
XX 市礦產資源較豐富,但由于地質構造差異,礦產資源分布不均,造成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煤礦主要分布在大田、永安、清流、將樂等地,且品種單一;鐵礦主要分布在大田、永安等地;金礦主要分布在尤溪、泰寧、建寧一帶;鉛、鋅、銅、硫鐵礦主要分布在大田、尤溪、永安、將樂一帶;鎢礦分布在寧化、清流等地;重晶石分布在永安、明溪等地;石灰巖主要分布在永安、大田、清流、將樂、寧化、三元等地;螢石主要分布在將樂常口、明溪胡坊、清流余朋。礦業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的礦種有:無煙煤、鐵礦、重晶石、鉛鋅礦、金礦、鎢礦、石灰巖、大理巖等,已探明相當的儲量,礦石質量好,已大量開采。截至 2014 年底,全市已發現各類礦產 79 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 49 種,主要有:煤、鐵、鉛、鋅、鎢、錫、金、銀、石灰巖、重晶石、螢石、鉀長石、高嶺土、硫鐵礦、藍寶石等。探明儲量的礦區中,大型礦床 6 個,中型礦 43 個,已開發利用的礦產 43 種。全市各類在冊礦山企業 520 家,礦山從業人數 15861 人,2014 年產礦石量 2510.34 萬噸,原礦總產值 27.49 億元左右。
(2)
森林資源
XX 是 XX 的重點林區,也是國務院批準建立的全國集體林區改革試驗區,國家林業局確定的全國集體林區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唯一試點和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林業建設基礎條件較好,不僅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全市林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2 基本情況
22
地面積 189.47 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82.5%,森林覆蓋率 76.8%,活立木蓄積量 1.15 億立方米,毛竹儲量 3.8 億株,人均林木林地資源居全省第一,是全國少數幾個超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素有“中國綠都”之稱。全市木材、人造板、松香等主要林產品產量均占全省的 1/3 左右,林業產業總產值約占工農業總產值的 1/5,部分縣林業上繳的稅利約占財政收入的 2~3 成,不少地方的農民收入主要靠林竹業的開發,林業是 XX 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3)
水利資源
XX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全年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積在 1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250 條,其中集雨面積 1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75 條,都屬山區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節性變化大,為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2044 毫米,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 XX 市水旱災害頻繁,防汛抗旱任務繁重。
(4 4 )旅游資源
XX 市是旅游資源富集地,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交通便利,環境優美。XX 市在區域旅游協作中,延伸閩東北、閩西南兩翼作用凸顯,有利于旅游市場互動和線路對接,互補性強。此外,XX 市是全省旅游業“十一五”期間“兩帶三圈”格局中的綠色生態旅游帶和閩西北旅游經濟圈重點城市,發展旅游業所必須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XX 山川秀麗,風光旖旎。境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中國丹霞•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泰寧金湖風景區、將樂玉華洞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2 基本情況
23
風景區、永安桃源洞—麟隱石林風景區等 3 個;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寧化天鵝洞風景名勝區、梅列瑞云山風景名勝區、沙縣七仙洞—淘金山風景名勝區、清流九龍湖風景區等 4 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有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清流縣賴坊鄉賴坊村、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3 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有永安市吉山鄉、永安市貢川鎮、寧化縣石壁鎮、建寧縣溪源鄉上坪村、三元區巖前鎮忠山村、大田縣濟陽鄉濟陽村、寧化縣曹坊鄉下曹村、將樂縣萬全鄉良地村 8 個(其中永安市吉山鄉行政建制已撤銷,現為燕西街道吉山村)。國家森林公園有梅列區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三元區三元國家森林公園、泰寧縣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將樂縣天階山國家森林公園、建寧閩江源國家森林公園、永安九龍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等 6 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泰寧尚書第建筑群、永安安貞堡、三元區萬壽巖舊石器文化遺址、XX 市區列西正順廟和建寧紅軍總政治部舊址 5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6 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有 XX 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等 2 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總司令部、總前委和總政治部)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 1 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 XX 市精神文明建設展覽館、尤溪縣博物館、建寧縣博物館、清流縣林畬毛澤東舊居、泰寧縣東方軍指揮部舊址、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寧化縣北山革命紀念園等 7 處。世界地質公園有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1 處;國家地質公園有寧化天鵝洞國家地質公園、永安國家地質公園 2 處。國家 AAAAA 級旅游景區 1 處(泰寧風景旅游區),國家 AAAA 級旅游景區有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梅列瑞云山、
XX 市水土保持規劃 2016-2030 年
2 基本情況
24
三元格氏栲、將樂玉華洞、沙縣小吃文化城 5 處。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 個(將樂龍棲山、永安天寶巖、建寧閩江源、明溪均峰山);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2 個(永安桃源洞、尤溪閩湖);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 1 個(建寧修竹荷苑)。全市有旅行社 55 家(其中出境社 1 家、一般社 54 家);星級飯店 38 家(其中五星級 1 家、四星級 8 家、三星級 16 家、二星級 13 家)。全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5 個,分別是傳統戲劇類的永安大腔戲、泰寧梅林戲,民俗類的大田板燈龍、寧化石壁客家祖地祭奠,傳統手工技藝類的將樂竹紙制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 ...
推薦訪問: 水土保持 規劃 XX上一篇:黨員干部紀律作風整頓自查報告()
下一篇:數據結構實驗報告全集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