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傳統文化節日教育主題班會
小學傳統文化節日教育主題班會第一篇
:
1、知道中秋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及習俗。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說一個謎語,你們來猜猜,看看誰最聰明。
(出示課件) 謎語: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融融。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
是什么節日?(中秋節)
二 、中秋由來、習俗
你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中秋習俗?
八月十五 中秋節 (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吳剛折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的來歷有關習俗:吃月餅、團圓飯、賞月。
月餅的來歷:唐代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三 、七嘴八舌話中秋
1、剛剛老師先講述了一些中秋小故事傳說,現在由同學再補充一點點與中秋有關的神話故事; 可以講一講中秋節的習俗。
可以說一說與中秋或月亮有關的詩。(簡短時間完成,注意用來調動氣氛)
嫦娥奔月、玉兔搗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
3)中秋月(蘇 軾 )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4)《古朗月行》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2、活動二 :老師和同學分享中秋怎么度過
難點 (1)狀物(賞月)+寄情(表團圓幸福感、異鄉思念之情···)
狀物(教學生用比喻)
1)今天多云,無數顆繁星全都躲在云層里,一輪圓月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2)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
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心里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3)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一只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
4)那高高懸掛著的圓月就像一個晶瑩剔透的白玉盤。
3、結尾寄情 (篇末點題)
1)夜已深,月正圓,我愛中秋,我愛圓月。
2)中秋佳節真快樂呀,不但月亮圓,而且人們也和親人一起圓聚。中秋節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議呀!
四、出示一篇小
板書:
1、短信祝福
2、中秋的由來、習俗
3、明月(狀物)、吃月餅的場景
4、結尾抒情
五、布置作文《中秋月圓》
小學傳統文化節日教育主題班會第二篇
一、教學目標:
1.能夠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冬至的由來;
2.通過這次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領略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3.讓學生懂得去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以實際行動減輕父母的負擔。
二、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冬至)
2、介紹“冬至”的字源
(1) 會意字。甲骨文表示絲繩的終結,是“終”的本字。金文將絲結簡化為點;或另加義符日,表示一年時日的終結,當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義符,表示年末結冰的季節,以突出冬季。
冬,四時盡也。—《說文》無冬無夏。—《詩·陳風》
(2)最后,最終。
(二)介紹冬至小知識
1、你對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師介紹冬至相關知識
(1)認識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為什么吃餃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過冬至?(祭祀活動;食的活動;禮的活動;娛的活動)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習俗。
(三)冬至注意事項:(1.注意防寒保暖。2.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4.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過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業
1.體驗:跟家長學會做餛飩或水餃,感受冬至節的喜慶,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2.講述:給弟弟妹妹講述有關冬至的傳說和習俗。
小學傳統文化節日教育主題班會第三篇
一、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時間:----年 9 月 17
三、活動準備:蘇軾的《水調歌頭》ok 帶、中秋燈謎、圖畫、月餅
四、活動地點:六(1)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老師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 中秋節的由來
(1)老師:隊員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盤、像圓餅。)
(2)、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老師: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么日子?(每個月的十五日左右。)
(3)、說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4)、小結:隊員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 X 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征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于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為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
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1)老師引: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師: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導隊員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說,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
老師(小結):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3、隊員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老師引: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現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老師: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出示圖片 1
老師問:
我們來看這幅畫,隊員們腦中有沒有最佳的詩句來配這幅畫中的情景。
——(李白的《靜夜思》)
隊員齊背《靜夜思》。
(2)、老師:中國畫詩書畫印融為一體,這幅中國畫書畫印都有,惟獨缺詩,
我們給它題首詩,使它變得更完整。
(隊員發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選自李白《月下獨酌》)(你們知道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話出自誰人之口嗎?
(3)對了,幾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個夜晚,正是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出自這首詞。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絕妙好詞。
(4)有感情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學唱蘇軾的《水調歌頭》
我國的詩人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又大多是命運坎坷的,他們經常流浪在外,客居他鄉,思鄉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許多以思念故鄉為題材的詩作,你還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誦《泊船瓜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三、 中秋佳節話月餅
1、品嘗月餅,感受月餅的香甜。
老師:隊員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
(1) 引出——吃月餅、送月餅
月餅的外形——圓,象征團圓,表達合家團圓。
餅中有餡,表面有花紋,花紋主要有月亮、桂樹、玉兔等在圓中表達美好的愿望。現代的花紋設計更是各異,別致。(欣賞月餅圖片若干張)
老師:展示月餅事物,并簡單介紹圓形設計的格式。(對稱、均衡)
(2) 動動手,設計一個別致、精美的月餅圖案。(背景播放輕快的音樂)
(3)隊員作品欣賞。由隊員自己講解自己的設計意圖。
2、舉辦月餅宴
老師:中秋節,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餅?往年你和誰一起吃月餅?(吃月餅表示團圓;和家里人一起吃;還和好朋友一起吃。)
師:你吃的月餅是買的呢,還是別人送的?誰送的?
老師:為什么要送月餅?(過團圓節,送月餅表示和家人團圓。)咱們中隊也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這個家庭的成員,你們愿不愿意和全體隊員一起過這個中秋節?(板書課題)
① 送月餅:
② 吃月餅(大家一起吃月餅,體驗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和團圓)
四、中秋燈謎
1、老師:在許多地方八月十五這天會有燈會,其中一項就是猜燈謎。得月樓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觀)
3、舉杯詢包拯。打一句宋詞(把酒問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語(正大光明)
五、游戲:“月”字組詞接龍。
要求:以“月”字開頭組詞,以“中秋節”收尾。
優勝:組詞過程短者獲勝。
六、老師總結
同學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中秋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雖然大家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愿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某某中隊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
結束語:(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快樂,也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感謝每個學生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小學傳統文化節日教育主題班會第四篇
:
1、知道中秋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及習俗。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說一個謎語,你們來猜猜,看看誰最聰明。
(出示課件) 謎語: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融融。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
是什么節日?(中秋節)
二 、中秋由來、習俗
你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中秋習俗?
八月十五 中秋節 (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吳剛折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的來歷有關習俗:吃月餅、團圓飯、賞月。
月餅的來歷:唐代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
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三 、七嘴八舌話中秋
1、剛剛老師先講述了一些中秋小故事傳說,現在由同學再補充一點點與中秋有關的神話故事; 可以講一講中秋節的習俗。
可以說一說與中秋或月亮有關的詩。(簡短時間完成,注意用來調動氣氛)
嫦娥奔月、玉兔搗藥······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
3 中秋月(蘇 軾 )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4 《古朗月行》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2 、活動二 :老師和同學分享中秋怎么度過
難點 (1)狀物(賞月)+寄情(表團圓幸福感、異鄉思念之情···)
狀物(教學生用比喻)
1 今天多云,無數顆繁星全都躲在云層里,一輪圓月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2 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心里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
想。。。。。
3 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一只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
4 那高高懸掛著的圓月就像一個晶瑩剔透的白玉盤。
結尾寄情 (篇末點題)
1 夜已深,月正圓,我愛中秋,我愛圓月。
2 中秋佳節真快樂呀,不但月亮圓,而且人們也和親人一起圓聚。中秋節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議呀!
四、出示一篇小
板書:
1 短信祝福
2 中秋的由來、習俗
3 明月(狀物)、吃月餅的場景
4 結尾抒情
五、布置作文《中秋月圓》
小學傳統文化節日教育主題班會第五篇
一、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時間:20--年 9 月
三、活動準備:蘇軾的《水調歌頭》ok 帶、中秋燈謎、圖畫、月餅
四、活動地點:八(1)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老師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 中秋節的由來
(1)老師:同學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盤、像圓餅。)
(2)、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老師: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么日子?(每個月的十五日左右。)
(3)、說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4)、小結: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 X 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征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于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為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1)老師引: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師: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導隊員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說,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
老師(小結):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3、隊員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老師引: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現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老師: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出示圖片 1
老師問: 我們來看這幅畫,隊員們腦中有沒有最佳的詩句來配這幅畫中的情景。
--(李白的《靜夜思》)
(2)、老師:中國畫詩書畫印融為一體,這幅中國畫書畫印都有,惟獨缺詩,我們給它題首詩,使它變得更完整。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選自李白《月下獨酌》)(你們知道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話出自誰人之口嗎?
(3)對了,幾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個夜晚,正是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出自這首詞。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絕妙好詞。
(4)有感情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學唱蘇軾的《水調歌頭》
我國的詩人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又大多是命運坎坷的,他們經常流浪在外,客居他鄉,思鄉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許多以思念故鄉為題材的詩作,你還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誦《泊船瓜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三、 中秋佳節話月餅
1、品嘗月餅,感受月餅的香甜。
老師:隊員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
(1) 引出--吃月餅、送月餅
月餅的外形--圓,象征團圓,表達合家團圓。
餅中有餡,表面有花紋,花紋主要有月亮、桂樹、玉兔等在圓中表達美好的愿望。現代的花紋設計更是各異,別致。(欣賞月餅圖片若干張)
老師:展示月餅事物,并簡單介紹圓形設計的格式。(對稱、均衡)
(2) 動動手,設計一個別致、精美的月餅圖案。(背景播放輕快的音樂)
(3)隊員作品欣賞。由隊員自己講解自己的設計意圖。
2、舉辦月餅宴
老師:中秋節,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餅?往年你和誰一起吃月餅?(吃月餅表示團圓;和家里人一起吃;還和好朋友一起吃。)
師:你吃的月餅是買的呢,還是別人送的?誰送的?
老師:為什么要送月餅?(過團圓節,送月餅表示和家人團圓。)咱們中隊也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這個家庭的成員,你們愿不愿意和全體隊員一起過這個中秋節?(板書課題)
① 送月餅:
② 吃月餅(大家一起吃月餅,體驗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和團圓)
四、中秋燈謎
1、老師:在許多地方八月十五這天會有燈會,其中一項就是猜燈謎。得月樓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觀)
3、舉杯詢包拯。打一句宋詞(把酒問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語(正大光明)
五、游戲:“月”字組詞接龍。
要求:以“月”字開頭組詞,以“中秋節”收尾。
優勝:組詞過程短者獲勝。
六、老師總結
同學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中秋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雖然大家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愿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某某中隊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
結束語:(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快樂,也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感謝每個學生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推薦訪問: 班會 傳統文化 節日下一篇:陽性對照目錄號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