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鄂爾多斯、西安考察學習之行有感 ——生物組:于偉東
今天,我想主要從“常規教學”(備、講、練)和“新課標培訓”兩個方面跟大家做個匯報和分享。
一、關于常規教學“備”、“講”、“練”的學習認識 1.備。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嚴謹集體備課程序,真正發揮集體智慧,人人參與,形成一整套的資料庫,精選習題減少盲目性,跳出題海,減輕學生負擔,可以說就是教學片斷的增刪。鄂爾多斯一中的集體備課明顯提高了教育教學效果,考取清華、北大人數逐年上升。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正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
走進新課程,面對新教材,我們應該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而我們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操作能力與運用機智。而集體備課恰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流一下,就能產生無窮的思想與智慧。越是地處教育欠發達地區、師資薄弱、教育資源缺乏的學校,富有實效的集體備課更是尤為重要。
正是因為我們了解了鄂爾多斯一中以及其他先進學校集體備課的優勢,才審視到了我校集體備課的弊端與不足,因此李校長、趙副校長和教務處對我們學校的集體備課做了大膽的改革,至少從我們上周高三生物組的集體備課來看有
了明顯改進,我本人和我們組的每個教師收獲都是很大的。
個人備課:每個教師在備課前,往往依據課程標準,做一些前期準備,有針對性的搜集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典型案例、課堂設計、課件和教輔資料等,有了個人初步的教學設計方案。
集體備課:其實就是帶著個人備課的成果參加全組的備課交流,這樣不僅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還可以不斷積累和豐富教研組整體教學的課程資源。于俊才老師考察后感受到:兩節新課內容相同,所用課件相同,但教師各自有不同的設計,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實施策略,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所以這一節政治課我們就既能看到集體備課的影子,也能看到個人備課的成果。
2.講。李校長這樣說,希望我們全體教師都要明確地認識到,學校的教育質量取決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取決于我們各個學科組的集體力量,我們不能讓我們的課堂一遍遍的重復,而應通過我們對學情的了解,對教材的挖掘,對習題的精選,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對學科問題的共同探討,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讓我們每一位教職員工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充滿期待!
趙君主任這樣說,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是教學的根,教研是教學的魂,只有教和研相結合才能開出最美的花朵。
高云濤老師這樣說,作為老師,不游戲課堂,不蹉跎時光,不冷落每一個靈魂,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憑良心教書育
人,做一個有尊嚴的老師。
課堂教學應該分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鄂爾多斯一中的課堂上,老師們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導作用,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你看不到學生打瞌睡、走神溜號的個例。貼近高考考查方向,而不是教教材,炒冷飯;力爭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都參與進來,突出把握住重難點的訓練。
高效課堂的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在于我們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對教材進行有效地整合,在于對學生學情的實際了解,對高考方向的準確把握。
課堂上,師生的溝通交流流暢和諧。師生知識交流、情感的交流,一個表情、一個手勢、一個微笑等都是對學生的認可與鼓勵,努力使教育的效果最大化!長此以往,必將調動學生對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房曉玲老師說,講練結合是高效課堂之所以能夠高效的核心因素。我們傳統的做法是老師課堂講,學生課下做題,講與練脫節,從講到練再到訂正點評,成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的激情早已消磨,學生對題目的認知早已模糊。當堂即時性的訓練看似耗時,實則高效。
李學增副主任說,鄂爾多斯一中學生高度自律,學習奮斗激情很高;“精耕細作”抓得實;教師教得實效,學生學得高效;課堂不拘泥于形式,課堂容量大;特別強調學生思考,正所謂“三分學,七分悟”。
教師要把無意識的教學思維變成有意識的思維和方法
教給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新的教法應該是在教師得指導下學生自主從學習過程和解題過程中總結出一整套的方法與技能,使學生思維受到錘煉。尊重教材,回歸教材,利用教材;老師始終站在學生中間,巡視課堂;適當的育人教育,比如環保等。
我個人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把握住以下幾個要素:
一是抓住學生的心,這是課堂的靈魂;二是還時間給學生,這是新課改的根;三是總結同類題,進行學法指導;四是難點突破,抓教材抓本質;五是講練結合;六是學生活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課堂留白。
我聽了一節林東的政治課和數學課給我的感觸是很深的。他們注重問題的設置,通過問題設置,讓學生依據學習材料自己解決問題,當學生遇到困難或者解答不準確時,教師很耐心,不是急于把答案說出或者打斷學生的回答,而是耐心的去引導,最終讓學生把問題回答正確(這幾句話是李校的原話我也有這樣的感觸)。
七是加強我們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平時就要讓學生多開口,近期聽了寧城、鄂爾多斯一中、林東老師的課跟李校長說的感觸是一樣的,他們的孩子張嘴說話這一方面確實比我們的強。不是我們的孩子不好,而是我們缺乏這方面的引導和培養。這個對學生而言就不光是教給他們知識了,對于育人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教師的職責不應該僅僅是傳授知識也應該實現學科的育人價值; 八是增加我們課堂學生思維的含量、深度和廣度;九是
巧設問題串,問題要精,要有思考的空間,要能引領教學,為突破重點服務,巧妙的搭設腳手架。
3.練。練習題的選擇、練習題的批改、作業的留批和考試的問題。任慧增老師說道:要精選學生的閱讀材料訓練習題。趙校長在去林東一中聽課也提到了這個選材的問題。在聽課中,發現鄂爾多斯一中的學生手中的閱讀材料都是教師精心選擇的名篇,并且后面都有精要簡潔的閱讀指導和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思考訓練題。這樣就避免了學生泛泛閱讀的盲目性,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閱讀能力。學生的練習題除了手頭的教材配套練習外,另外也有教師依據教學進度選編的周測題。
所以老師要精選、精組、精編習題,好的習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壞的習題只能加重學生的負擔。練習題的批改,鄂爾多斯一中的做法是:凡作業必收、凡收必批。當然我們也是這樣做的,批作業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更主要是為了讓我們自己了解學情,因材施教。有的時候我們以為的跟學生所理解的之間是有誤差的,而這個誤差恰好通過作業暴露出來,這才讓我們的教學更有針對性,而不是憑以往的經驗去教學。
關于考試卷的處理問題。我聽的一節生物課,學生已經事先把錯題整理到了錯題本上,上課時學生直接用錯題本聽課,他們生物老師說課前學生已經自己討論過了,然后把個別不會的題粘貼在錯題本上,并且課代表會把學生討論不出來的報告給老師,上課老師只講這幾個,而且學生不是拿著
試卷在聽課而是用錯題本在聽課。他們也會把每一套題中錯誤率比較高的題在下周的周測中重新出現,滾動復習。這個我認為是我們的習題課最最應該學習的,因為我們的學生往往反復做的是正確的題,而錯誤的題也是反復的錯的,這就要反思就要改變。
習題課選擇性的講解,20 分鐘一套題;學生有目的的整理生物知識點;學生聽課狀態很好,非常專注;指導學生的答題技巧,如何在高考中取得好分數,雖然是高二,但是習題課的講解已經按照高三備考的要求進行了。還有他們會把學生的個別答題卡粘貼在本班教室的門外,供同學們比較、學習。
二、關于新課標培訓和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標上,核心素養的概念指向的是對“教育應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的回答。
2.在性質上,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
3.在內容上,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4.在功能上,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5.在培養上,核心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綜合后天環境的影響而獲得的,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形成和發展。
對于我們要高考的孩子們和老師們來說,核心素養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新課標理念落實,核心素養落地,應是新時期課堂教學的立足點,也是課堂教學的成功亮點。核心素養的落實,在教學中,要改變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基本方式,不再刻意關注解題過程和標準答案,知識為本的時代已經過去,您可以體會一下現行的高考是單純的考查知識嗎?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能力,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重點,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教師要把思維和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傳遞給學生。關注的不只是知識而是關注學生如何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核心素養要落實,關鍵在教學實踐中,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變更和選擇是不夠的,關鍵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轉變,也包括評價方式的轉變。
首先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多年來,填鴨式教學,學生在被動接受新知的同時也被教師的各種條條死死地框了起來。多年的改革探索發現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過程中展開學習,遇到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新問題,以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孩子在學習中,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慢慢形成一個知識結構,
從低到高,從本學科到跨學科,從知識到真實的世界,進行知識與知識的聯系與碰撞。這也是“問題導學”等學習模式的價值所在。所以面對新高考,面對新課標,面對核心素養,新情境的創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赤峰市生物教研員孔令奎老師說,什么是新高考?什么是核心素養?就是在新情境下用生物學知識去解決生物學問題和生活中問題的過程,當然我們生物高考確實是這樣的,比如以前考什么是癌癥,癌癥具有什么特點,現在呢,給你一段情境比如科學研究發現長期抽煙的人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的人高了 100 倍,長期工作壓力大的人,長期心情不好的人癌癥發病率高多少多少,然后問你引發癌癥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等等,注重從情境中去獲取答案,從情境中發現問題,這就是一種能力的提升,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社會責任)沒有一條是關于生物知識的,那是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學習生物知識了呢?當然不是,我們是想讓我們的生物知識通過具體的情境滲透給學生,而高考恰恰是這樣考的。
高考為什么要改?高考當然是用來指導我們教學的,像以往一樣我們學生只學習文化知識顯然是不夠的,是無法面對科技的日新月異的,也無法面對這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的。比如以往我們只知道溫室效應,而現在呢我們不光知道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引起的還要承擔社會責任要盡我們自己的能力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自己做到環保等等。當然新情境不只是在生物中體現,我記得宋小凡副主任在朋友圈
發過一個數學模擬題就有很長很長的題干,那不就是情境嗎,比如我聽的政治課的老師喜歡旅游去了青島知道了天價螃蟹這個事等等,比如語文英語的閱讀不都是情境嗎?各個學科都是在想辦法創設情境去引領我們的教學,高考這樣考,考真實情境,倒逼著我們也要這樣教。
其次是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課堂教學的價值在于:文本知識是學生提高綜合能力,提升自身素養的載體。教學中,要盡心設計教學活動,活動中要注意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更要體現教育性,讓學習者親身經歷并與學科知識建立聯系,讓學生通過經驗獲得重構知識,學生的學科素養和能力都是在學科活動中養成的。當然不一定非的是小組合作探究,不必拘泥于形式。比如我們可以設計個問題串、讓學生看書或者相互交流去尋求答案,比如我們可以設計個表格讓學生去填,比如我們可以設計個變式訓練讓學生獨立去思考,慢慢的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課堂上并不在于你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對嗎? 再次是評價方式的轉變。核心素養的落實,從教育評價來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依據。新的評價體系要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評價標準,明確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后應達到的程度要求,把學習的內容要求和質量要求結合起來。這樣的評價是動態的,既看重學生的發展,又重視優秀品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既關注全體,也注重個體差異。總之,評價方式的轉變,可以有力地推動核心素養的落地。核心素養要落地,從概念到
行動,從“知識至上”到核心素養導向,我們的教育素養更要隨之相應提高。
推薦訪問: 鄂爾多斯 西安 之行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