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貴州學習考察情況報告 來源:《河北人大通訊》 2019-05-22
近日,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石立新、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副巡視員史鳳岐帶隊的農工委考察組,到浙江、貴州兩省對易地扶貧搬遷、鄉村產業發展、農村改廁工作等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綜合考察情況,感到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一、堅持綜合施策,農村面貌變化大。大家普遍感到,浙貴兩省特別是浙江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高質量優,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扎實推進,效果明顯。一是高位推進,黨政“一把手”親自抓,持續用力,久久為功。2003 年以來,浙江歷屆黨委和政府堅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把手”責任制,將農村改廁與環境整治一體部署一同推進,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二是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多元投入,形成治理合力。建立了政府、農村集體和農民、社會力量多元投入機制,省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市級財政配套補助、縣級財政納入年度預算。2003 年以來,浙江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超過 1800 億元。三是因地制宜、創新農村改廁模式。貴州根據省情特點,探索了“沼改廁”和連戶共建模式,有效解決了改廁成本高、戶用廁所改造難等問題。
二、堅持增收導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快。兩個省都非常重視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以此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支撐工業化與城鎮化進程。浙江著力深化農民專業合作社“五化”創建和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鼓勵有條件的種養殖大戶、農村經紀人、農業科技人員登記注冊成立家庭農場。引導工商資本參與農業產業化,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累計培育發展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 5357 家、農民合作社 4.93 萬家、家庭農場 3.64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 8013 家。貴州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支持省內非農企業向農業產業化方向轉型升級,目前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 952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6.74 萬家。
三、堅持融合發展,鄉村產業發展活力大。從考察情況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力推手。兩省均在傳承傳統文化、保護歷史文化村落原貌,打造“美麗經濟”“互聯網+農業”,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旅文產業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花香漓渚”田園綜合體、桐廬蘆茨村的慢生活體驗、湄潭的特色黔北民居、田園山水、茶旅文化等都成為拉動當地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內容。目前,浙江全省擁有活躍的涉農網店超過 2.1 萬家,全年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 667.6 億元、增長 31.9%。累計創建 24 個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29 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打造了 36 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19 個中國美麗田園。建成農家樂特色村點 3262 個,去年接待游客 3.98 億人
次,營業總收入 427.7 億元。
四、堅持質量興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高。浙貴兩省都把加強農產品質量建設作為發展鄉村產業的前提和基礎。浙江堅持以嚴格一證、一碼、一品、一網、一店、一減六個關鍵環節管控為抓手,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建成71 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85 個涉農縣全部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開展特色農產品“一品一策”風險管控,全面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制度,4.5 萬家規模主體納入質量追溯平臺管理,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達到 63%以上,主要農產品省級抽檢合格率穩定在 98%以上。
五、堅持統籌配套,搬遷脫貧之路特色新。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貴州作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最重的省份,他們圍繞“怎么搬”,以“六個堅持”為遵循全面提高搬遷質量和成效,即堅持省級統貸統還、堅持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和堅持以崗定搬以產定搬。2017年共建成安置點263個,全部實行城鎮化集中安置,截至2018年底,已搬遷入住 127 萬人。有的安置點規模在萬人以上,基本上一個安置點就是一個新城區。圍繞“搬出來后怎么辦”,在全省推廣“五個三”生計保障和后續扶持配套政策,提出盤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大資源,統籌就業、就學、就醫三大民生問題,銜接低保、醫保和養老保險三類保障,建設經營性公司、家庭農場、公共服務站三個場所,建立集體經營、社區管理服務、群眾動員組織三種機制服務群眾,
確保搬遷群眾安居能樂業、搬遷能脫貧、脫貧能致富。
六、堅持人才支撐,農業發展后勁足。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的根本途徑。從浙江情況看,一是推進農業科技人員激勵機制創新改革。深化農業職稱評審制度改革,推動職稱評審向新型職業農民延伸,全省已有 104 位職業農民獲評高級農藝師職稱,開創了職業農民獲評高級技術職稱的先河。二是吸引大學生學農務農創業立業。對本省籍就讀農林院校種養專業的大學生實行免學費,對大學生在農業領域就業進行補助,引導大學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著力發展“農創客”“農二代”。三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支持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基地,成立農藝師學院,引導地方政府與院校合作,加快培養愛農、懂農、務農的農業后繼者。
學浙貴看河北。兩省的經驗和做法,給我們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
啟示之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必須統籌推進、久久為功。要加強統籌協調,扎實推進《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 年)》的貫徹實施,加快補齊我省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要堅持規劃引領,實行分類指導,科學編制各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整治具體規劃,構建多規合一規劃體系。要堅持系統治理,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鄉村田園旅游發展等一體推進。要堅持高位推進,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盯住農村人居
環境整治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持續用力,一屆接著一屆干,不見成效不撒手,不達目標不收兵。
啟示之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須加快培育、發展壯大。農業轉型根本在于經營主體的轉變以及經營管理體系的轉變,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是重要一環。要充分發揮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優勢特點,創新經營組織形式,促進各類主體融合發展,提高經營主體的生產效率。積極運用產業政策傾斜、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等多種手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積極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啟示之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必須加快步伐、拓展功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拓展農業功能的必然選擇。要著力推動落實財政、金融、稅收、科技人才、用地用電等這些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效,扶持一批縣、鄉、村,發展農村的融合發展先導區、示范園,培育融合發展的一些企業主體。鼓勵發展種養業、加工流通、休閑旅游、電子商務、康養等產業,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促進產業興旺。引導企業和農戶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積極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融資信息、人才對接等服務,提高應對市場變化能力。
啟示之四,品牌農業建設,必須大力推進、提質增效。把品牌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從生產源頭抓起,一環緊扣一環。要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動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
展,打造特色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農業基地和優勢產業帶。要突出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以同一區域、同一產業、同一品牌、同一商標為導向,推進以品質特征、生產區域、銷售范圍、品牌名稱為核心的品牌標準化體系建設。要強化各級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依托省內農業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組成農業產業專家顧問團,建立覆蓋產區的技術推廣服務隊伍,為農業品牌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要對接京津搞好促銷,推介我省特色農產品,提升品牌知名度。
啟示之五,扶貧搬遷后續工作,必須配套跟進、多措并舉。就集中安置點來說,要加強基本公共服務,抓好以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為重點的配套建設,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標準化。加強培訓和就業服務,實行搬遷勞動力全員培訓,確保有勞動力家庭實現一人以上穩定就業,盤活遷出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資源,實現搬遷群眾生計保障和可持續發展。加強文化服務,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創建等活動,引導搬遷群眾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新時代精神,營造良好的文化道德氛圍,促進人際和諧、增強社區凝聚力。加強社區治理,通過加強黨的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強基層黨建,通過健全組織,配強干部,強化功能,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四力”,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啟示之六,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必須建好建強、激發活
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振興是關鍵。做好“三農”工作要以農民為中心、以富民為根本,建好以農民為主的農村人才隊伍,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要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帶領作用,選好配強以村黨組織書記為重點的農村帶頭人隊伍,讓自己能致富、能帶群眾富、能讓集體富的“三富型”能人走上村級領導崗位。要創新涉農人才培育培訓機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支持地方高校、職業院校綜合利用教育培訓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涉農專業人才。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農民工、大專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吸引企業家、醫生、教師、專家學者、技能人才等人才到農村去施展才能。(作者: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史鳳岐張國琛尹玉剛)
推薦訪問: 貴州 浙江 考察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