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六篇

| 瀏覽次數:

《傳染病》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瑪麗昂·歌迪亞、馬特·達蒙、勞倫斯·菲什伯恩、裘德·洛、格溫妮絲·帕特洛、凱特·溫絲萊特、布萊恩·科蘭斯頓領銜主演的動作片。影片于2011年9月9日在美國上映。影片靈感來源于SARS,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6篇

第一篇: 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

幻燈片1

醫療機構在疾病控制中的
職 責

幻燈片2

內容

1、在傳染病預防中的職責

2、在疫情控制中的職責

3、在醫療救治中的職責

4、在疫情報告中的職責

5、法律責任

幻燈片3

事件回顧

●2009.3.18 河南省民權縣手足口病瞞報事件

● 縣人民醫院院長、分管院長、急診科長被撤職。

●2009年3月天津市薊縣新生兒醫院感染事件

黨支部書記、院長、副院長、醫務科主任、新生兒科主任、新生兒科護士長被撤職。

幻燈片4

事件回顧

●2008年9月福建省三明市麻醉醫療安全事件

● 院長、分管院長、醫務科長被撤職, 吊銷責任醫師《醫師執業證書》和暫停執業活動12個月的行政處罰。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學一附屬醫院感染事件

院長、分管院長、醫務部部長、護理部部長、新生兒科主任、護士長被撤職。
·········

幻燈片5

相關法律法規

1、《傳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

2、《消毒管理辦法》2002年7月1日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2003年5月9日

4、《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 2006年1月1日

5、《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 》2003年10月15日

6、《醫院感染管理辦法》2006年9月1日

…………

幻燈片6

在傳染病預防中的職責1

1、承擔與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

2、應當定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

幻燈片7

在傳染病預防中的職責2

3、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規范,防止傳染病的醫源性感染和醫院感染。

4、應當確定專門的部門或者人員,承擔傳染病疫情報告、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以及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

5、承擔醫療活動中與醫院感染有關的危險因素監測、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醫療廢物處置工作。

幻燈片8

在傳染病預防中的職責3

6、 實驗室(檢驗室)應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和技術標準,建立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對傳染病病原體樣本按照規定的措施實行嚴格監督管理,嚴防傳染病病原體的實驗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擴散。

7、 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因輸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經血液傳播疾病的發生。

幻燈片9

在疫情控制中的職責1

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及時采取下列措施:

1、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2、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3.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對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則末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者,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幻燈片10

在疫情控制中的職責2

發現乙類或丙類傳染病病人,應當根據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

幻燈片11

在疫情控制中的職責3

對患甲類傳染病、炭疽死亡者,應當將尸體立即進行衛生處理,就近火化。對患其他傳染病死亡者,必要時,應當將尸體處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規定深埋。

幻燈片12

在醫療救治中的職責1

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建筑設計和服務流程應當符合預防傳染病和防止醫院感染的要求。

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傳染病診斷標準和治療要求,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傳染病醫療救治能力。

幻燈片13

在醫療救治中的職責2

●醫療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提供醫療救護、現場救援和接診治療,書寫病歷記錄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并妥善保管。

●醫療機構應當實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對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引導至相對隔離的分診點進行初診。

●醫療機構不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應當將患者及病歷記錄復印件一并轉至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 。

幻燈片14

在醫療救治中的職責3

醫療機構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

做好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

幻燈片15

在醫療救治中的職責4

按照規定對使用的醫療器械進行消毒;對按照規定一次使用的醫療器具,應當在使用后予以銷毀。

幻燈片16

在疫情報告中的職責1

醫療機構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發現《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或者發現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以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時,應當遵循疫情報告屬地管理原則,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報告。

幻燈片17

在疫情報告中的職責2

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負有傳染病疫情報告職責的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幻燈片18

在疫情報告中的職責3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市(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擅自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

幻燈片19

在疫情報告中的職責4

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制度,包括報告卡和總登記簿的填寫、疫情收報、核對、自查、獎懲制度等。

2、執行首診負責制,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工作。

幻燈片20

在傳染病疫情報告的職責5

●3、建立或指定專門的部門和人員,配備必要的設備,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監測信息的網絡直接報告。

●4、對醫生和實習生進行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工作的培訓。

●5.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標本采樣。

幻燈片21

疫情報告技術要求

1、傳染病報告卡由首診醫生負責填寫。

2、嚴格門診日志的填寫和傳染病報告制度。

3、《傳染病報告卡》使用鋼筆或圓珠筆填寫,內容完整、準確,字跡清楚,填報人須簽名。

4、傳染病報告病例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病原攜帶者和陽性檢測結果五類。(注意:手足口病病例分類無疑似病例)

5、《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保存3年。

幻燈片22

疫情報告時限

●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

●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24小時進行網絡報告。

幻燈片23

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責任1

● 醫療機構違反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子警告;已取得許可證的,可以依法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

● 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并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幻燈片24

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責任2

1、未按照規定承擔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醫院感染控制任務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的;

2、未按照規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隱瞞、謊報傳染病疫情的;

幻燈片25

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責任3

3、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未按規定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醫療救護、現場救援、接診、轉診的,或者拒絕接受轉診的;

4、未按照規定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實施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置的;

幻燈片26

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責任4

5.未按照規定對醫療器械進行消毒,或者對按照規定一次使用的醫療器具未予銷毀,再次使用的;

6.在醫療救治過程中未按照規定保管醫學記錄資料的;

幻燈片27

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責任5

7、故意泄露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的。

8、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和技術標準,對傳染病病原體樣本未按照規定進行嚴格管理,造成實驗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擴散的;

幻燈片28

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責任6

9、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采集、保藏、攜帶、運輸和使用傳染病菌種、毒種和傳染病檢測樣本的;

10、未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導致因輸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經血液傳播疾病發生的。

幻燈片29

謝謝!

第二篇: 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

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對全院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每半年對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一次檢查,根據最新情況制定相應的制度。

2、貫徹執行上級指示,在上級主管部門指導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開展工作。

3、制定疫情報告的管理制度、人員職責、報告流程。

4、協調處理本醫院在疫情報告中遇到的特殊問題。

5、對疫情報告管理各環節進行監督檢查。

6、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部門和個人進行懲處。對在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預防保健科工作規范

1、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相關法規,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制定的有關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規定。

2、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條例,建立和健全醫院疫情管理和報告制度,組織制定各項疾病預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3、做好醫院傳染病疫情管理和報告工作,負責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集、審核、上報、訂正(查重)工作,定期檢查、指導和督促各科室做好醫院疫情管理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兩次到科室進行簽收傳染病疫報卡,并在簽收的同時審卡填報內容,保證內容完整;對甲類和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時對病人進行調查,在不能排除的情況下,及時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本院領導報告疫情;對于結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診的病人,經過調查,排除一年內重復上報的可能,及時上報。

5、每月末,查閱全院本月的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出院病歷、放射科檢查結果及檢驗科檢驗結果,發現漏報及時補報。

6、每月在全院通報上月疫情報告情況(包括疫情動態,遲報、漏報的檢查結果,并做出懲罰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報告和死亡病例報告工作,接到疫情報告卡和死亡病例報告后后按規定時限通過國家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8、認真做好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的疫情管理和報告的檢查工作,配合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搞好疫情調查工作。

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員定時收集傳染病卡片并進行審核,對有疑問的卡片或填寫不規范的卡片要及時向填寫人員查詢、核對,準確無誤后及時將疫情信息進行網絡直報,并做好登記。

2、對已報告的傳染病卡片當診斷變更、死亡或誤報時要及時做出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

3、定期對已上報的傳染病卡片進行查重,對重卡進行剔除。

4、發現本年度內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及時補報。

5、對甲類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發、少見傳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傳染病的報告信息,立即上報院領導和當地疾病控制機構,經疾病控制機構確認后,按照法定時限通過網絡報告信息。

6、疫情分析資料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報告,使主管領導及時掌握動態。

7、傳染病報告記錄資料要保存3年,網絡直報的疫情信息和相關資料定期導出,制成電子文檔雙重備份。

8、傳染病疫情管理相關資料分類歸檔保存。

9、疫情管理人員未經許可,不得轉讓或泄露信息報告系統操作賬號和密碼,密碼要一個月更換一次。

10、對疫情信息資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提高報告的效率和質量,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給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1、本院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本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均為責任報告人。

2、在診療過程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按要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及時通知疫情報告人員。

3、報告病種: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4、由預防保健科負責全院傳染病的收集、審核、上報、訂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進行疫情資料分析。

5、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報告。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規定要求報告。

6、醫院各門診分別建立傳染病門診日志,腸道門診設立腸道門診日志,對各類傳染病予以詳細登記,并填報傳染病報告卡。

住院部臨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記薄,對本科所有入院傳染病病人進行詳細登記,按照規定及時上報。

實驗室應根據化驗結果,對所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患者進行疫情報告。

7、對報告病人診斷變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發現漏報的傳染病,應及時補報。

8、傳染病報告卡應使用鋼筆填寫,內容完整、準確、規范,字跡清楚。

9、本院任何人員不得瞞報、漏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

傳染病疫情報告流程

1、門診部、住院部、檢驗科、放射科等有關科室接診傳染病患者時,首先進行登記,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然后做好處置工作。

2、疫情管理員每日兩次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對卡片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正。

3、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應立即電話通知網絡直報員,網絡直報員接到報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當專家組確診后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上報。

4、發現其他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時,于24個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5、發現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時,應當在24個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6、進行網絡直報時,經查錯、查重、訂正后上報。同時登記在《疫情直報登記本》上備查。

7、傳染病報告卡網絡直報后,整理、裝訂、存檔,保留三年。

8、每月將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情況匯總,報醫務處、業務院長。

9、遇到特殊情況時,報告業務院長協調解決。

疫情報告卡片工作流程

(1)管理人員每天兩次到相關科室收集傳染病卡片

(2)審核卡片的完整性、準確性

(3)登記傳染病卡片

(4)錄入卡片,進行網絡直報

(5)定期查重卡片及時訂正卡片

(6)制作卡片電子文檔保存疫情資料

傳染病疫情信息網絡直報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管理,確保報告系統的有效運行,充分發揮網絡直報的優勢,規范本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提高報告的效率與質量,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為法定傳染病疫情責任報告單位,我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為責任報告人。

2、傳染病報告實行誰接診,誰報告,首診醫生負責制。

3、責任報告人在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例后,根據診斷結果,按照規定時限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報告。發現漏報的應及時補報。

4、疫情管理人員應及時審核傳染病報告卡,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檢查,如發現上述問題,立即向報告人進行核實、補充或訂正,將審核后的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錄入網絡直報系統。

5、網絡直報人員收集到傳染病報告卡片后,應該按照規定的時限和程序通過網絡直報系統進行實時報告,以便上級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信息進行審核、監測、統計分析和預測、預警。

6、已報告病例如果診斷發生變更、死亡時,責任報告人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月對上月報告的傳染病疫情進行監測、分析,并上報預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長。

8、責任報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員應嚴格保護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9、傳染病報告卡應按編號裝訂,《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應按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員、網絡直報員瞞報、緩報、謊報傳染病疫情的,給予直接責任人及其主管領導行政處分,并給予相當經濟處罰。

11、網絡直報人員應保障網絡直保系統有關設備和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計算機功能正常發揮。經常檢查直報系統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2、網絡直報人員應對網絡直報系統的帳戶、密碼等資料妥善保管,密碼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應在8位以上,應有數字與英文字母組合,并嚴格保密。

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員工作職責

1、傳染病網絡直報人員應具備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且熟習傳染病疫情管理和網絡直報業務,具備指導和培訓醫務人員開展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工作能力。

2、網絡直報人員在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后,應及時審核傳染病報告卡信息并錄入直報系統;每月應對本單位傳染病監測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呈報本單位主管領導并向有關科室通報。

3、網絡直報人員在網絡直報之前,需先對本單位填報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審核。

①發現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情況時,及時通知報告人核對;對重復報告的卡片進行標注,不再進行網絡直報。

②發現以下情況時,建議立即對報告信息進一步核實:

Ⅰ 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衛生部規定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

Ⅱ 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 發現同一種急性傳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體單位(場所)一日內出現3例及以上,或一周內出現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屬實,應立即電話報告當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并按規定進行網絡直報。

4、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認真執行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5、傳染病報告卡應按編號裝訂,《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應按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網絡直報用戶帳號的正式使用密碼,一般應在8位以上,并有數字與英文字母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網絡直報人員未經上級系統管理員許可,不得轉讓或泄露網絡直報系統操作帳號和密碼,并避免在公共場所公開使用網絡直報系統。

7、按時參加縣疾控中心召開的疫情例會制度。

8、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學習傳染病有關法規信息和知識。

9、工作人員要認真履行崗位責任,由于工作不負責任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追究責任。

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負責。

2、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健科。

4、預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日2次到門診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在登記本上簽字。

5、疫情管理人員須將傳染病報告卡和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定期報院領導小組。

6、院領導小組組織院內自查傳染病漏報外,配合區防疫站進行漏報抽查。并將檢查結果報主管院長,必要時通報全院。

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

8、院領導小組根據各科的漏報和傳染病報告卡,以及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按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置。

傳染病漏報檢查制度

為了加強傳染病疫情管理,杜絕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制定本制度。

1、門診醫生要認真填寫門診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認真填寫病人出入院登記。

2、各科室必須建立傳染病報告登記本,根據疫情報告時限及時填卡上報,各科室主任負責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醫務科、預防保健科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督導檢查工作。

4、預防保健科必須根據規范要求每日2次及時深入科室收集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進行網絡直報,并負責檢查傳染病報告,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責令改正。

5、預防保健科必須對檢查情況進行每周一次小結,每月一次總結,每季度匯總一次,年終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漏報者必須上報院部,根據規定給予處罰。

6、醫務處負責檢查各臨床科室、預防保健科的傳染病疫情報告情況,預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開展督導工作,要求檢查和督導有記錄、有結果、有匯報。檢查和督導每月一次。

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責任追究制度

為了進一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真正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提高醫院傳染病報告質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傳染病防治管理實施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長負責傳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據傳染病報告程序落實疫情報告責任,各科室必須

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根據規定認真做好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不得漏報、遲報、謊報、瞞報。

3、醫務科、感染性疾病科負責監督檢查傳染病疫報工作,實施每周小結,每月有總結。

4、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必須責令及時更正并根據情況實施處罰。

5、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給予50元處罰,情節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6、對工作督導不力,檢查不及時造成漏報不能及時發現者,對責任科室(醫務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責任人給予100元罰款處理。

7、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扣除責任人當月工資、資金,并通報全員,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8、全年發現傳染病漏報超過5例者,扣除主管院長及醫務科責任人年終資金,并給予警告處分。

9、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人員、網絡直報人員由于工作不負責任,出現重大傳染病誤報事故,扣除3個月工資、全年獎金,全院通報批評,給予記過處分;情節嚴重,造成嚴重后果者,按下崗處理,違反法規者依法處理。

傳染病疫情報告獎懲制度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促進傳染病的疫情報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落實獎懲制度。

2、全年度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先進科室給予300元年終獎勵,科主任50元獎勵。

3、根據傳染病檢查上報情況對工作突出的先進個人給予年終100元獎勵。

4、對發現傳染病未能及時填卡上報或漏報者根據情節,依據院部指定的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理:

⑴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給予50元處罰,情節嚴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⑵對工作督導不力,檢查不及時造成漏報不能及時發現者,對責任科室(醫務科、保健科)及責任人給予100元罰款處理。

⑶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扣除責任人當月工資、資金,并通報全員,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⑷全年發現傳染病漏報超過5例者,扣除主管院長及醫務科責任人年終獎金,并給予警告處分。

5、凡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未能及時上報傳染病疫情,造成傳染病暴發、流行且后果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

重大傳染病誤報責任追究制度

1、重大傳染病包括三類16種法定傳染病:

⑴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鼠疫、霍亂;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⑵已經基本消滅的疾病:白喉、絲蟲病、脊髓灰質炎;

⑶罕見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熱、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兒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麻風病、黑熱病、包蟲病。

2、責任報告人接診重大傳染病疑似病人后,要立即電話報告疫情管理人員;疫情管理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報告醫院領導,同時上報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待上級組織專家組鑒定后,責任報告人方可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然后由網絡直報員按規定時限進行網絡直報。

3、責任報告人未按規定程序直接填寫重大傳染病病例報告卡者,扣除當月工資和獎金,在全院進行通報批評。

4、疫情管理人員沒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傳染病病例報告卡者,扣除3個月工資和獎金,在全院進行通報批評。

5、網絡直報人員沒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網絡直報系統報告重大傳染病病例者,扣除3個月工資、全年獎金,全院通報批評,給予記過處分;情節嚴重,造成嚴重后果者,按下崗處理,違反法規者依法處理。

傳染病法規知識培訓制度

1、疫情管理人員、網絡直報人員和有關院科領導要積極參加各種有關傳染病知識培訓,全面了解有關法律法規及其規章制度。

2、對全院醫務人員每年進行兩次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

3、新入院的醫生和實習生必須進行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4、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管理條例、衛生部37號令、傳染病監測信息工作指南、傳染病診斷標準等。

5、疫情管理人員和網絡直報人員必須接受上級疾控部門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6、拒絕參加培訓者按有關制度處置。

醫院門診日志登記規范

1、門診部各科室要建立門診日志,詳細登記接診病人。

2、門診日志要按照日志規定的項目填寫詳細、齊全,內容要保證真實可靠。

3、對門診日志上登記需上報的傳染病要做出明顯標志,疫情上報后,醫院疫情管理人員要加蓋“疫情已報”章。

4、對疑似傳染病和確診的傳染病病例,要登記其具體內容(如:姓名、性別、年齡、發病日期、診斷日期、工作單位、家庭詳細住址等),14歲以下兒童要登記家長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學校、班級等內容。

5、要經常核查所登記的門診日志,發現問題及時補充、改正。

6、年度結束后,對全年的門診日志核查無誤后,按規定要求存入資料室,以備后查,在貯存過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盜等措施,以保證門診日志的妥善保管。

門診醫生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門診醫生發現傳染病疑似和確診病例時,要在門診日志上認真登記,填寫內容必須真實、準確、詳細(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詳細地址、發病日期、診斷日期、14歲以下兒童家長姓名等)。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上報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接到報告卡后,要在門診日志相應位置加蓋“疫情已報”章。

2、門診部各科室負責人要每周核查門診日志,對漏報和誤報的傳染病要及時補報和訂正傳染病報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月要認真檢查一次門診日志,避免漏報和錯報現象的發生。

3、對傳染病疑似或確診病人,門診醫生要詢問病人流行病學史,疑似病人確診后,要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訂正卡上報防保科。

4、要做好門診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備后查。

5、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如果漏報1例傳染病,處罰當班醫生人民幣50元,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依法處理。

住院病人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住院部醫生對入院病例應認真填寫出入院登記且各項內容填寫完整。需報告的傳染病要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填寫內容要真實、詳細,同時將填寫好的傳染病報告卡上報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收到傳染病報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記本的相應位置加蓋“疫情已報”章。

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記本,對漏報和誤報的傳染病要及時給予補報和訂正,訂正后的傳染病報告卡要及時上報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月要認真檢查一次出入院登記本,避免漏報和錯報現象發生。

3、疑似病人確診后要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報防保科。

4、病人出院時,如果與入院診斷病名不符,需訂正的傳染病要及時填寫訂正傳染病報告卡,并上報防保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記本,以備后查。

6、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如果漏報1例傳染病,處罰當班醫生人民幣50元,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依法處理。

檢驗科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1、檢驗科所有工作人員均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發現甲、乙、丙類傳染病病例,都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報告。

2、發現傳染病病例要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檢驗標本的檢測結果為陽性或超過國家標準或超過正常值范圍等,能夠確定為傳染病者,檢測結果必須有專人保管。或者由檢驗科指派專人每日分兩次將檢測結果分送開具化驗單的醫生,或者由檢驗科指定專人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4、對傳染病陽性檢測結果要用傳染病登記本專門登記。

5、傳染病報告卡按要求逐項填寫,不得有漏項、缺項和邏輯錯誤。卡片填好后報送預防保健科或由疫情管理人員收取。
6、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攜帶者時,應立即電話通知開具化驗單的醫生或預防保健科。

7、任何個人對傳染病病例陽性檢驗結果及其病人相關資料有保密的義務。
8、檢查發現漏報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傳染病病例登記和轉診制度

1、門診日志和登記本,包括門(急)診、檢驗科、放射科等,對傳染病病例,要詳細記錄就診病人的基本情況,項目齊全,書寫規范,14歲以下兒童必須注明家長姓名。初診病人,注明“傳染病卡已報”,復診病人注明“復診”字樣,首診發現傳染病人立即轉傳染科門診或當地傳染病醫院。

2、臨床科室、檢驗科、放射科等必須建立傳染病登記本,記錄項目和內容與門診日志及出入院登記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時間段內,二者人數相符合。
  3、預防保健科應建立全院傳染病登記本,對各科室報告的傳染病病例信息,詳細登記,并定期進行匯總分析。

4、不具備傳染病診療條件的科室,在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時,要認真、詳細地做好登記,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轉到本院的傳染科或當地傳染病專科醫院。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制度

為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時、科學的防治決策信息,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現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1、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各部門要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的應急工作原則,建立應急管理網絡,并行使相應的權力和職責,各級有關科室和相關人員應通力合作,保證各項應急工作的順利執行。加強法制觀念,依法應對突發事件。一旦突發事件發生,立即啟動應急系統。
2、各有關部門應首先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訊設備、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藥品、醫療器械、防護物品等物資的調配和儲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從衛生主管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

3、醫務處在院長的領導下要組織相關科室,建立流行病學調查隊伍,負責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與處理,搜索密切接觸者、追蹤傳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進行疫點消毒及其技術指導。

4、按照法律要求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發現疑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時,應立即用電話通知疫情管理人員,疫情管理人員要立即報告院長,同時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5、醫院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進行接診治療,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有權要求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采取醫學措施時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并配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進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
  6、對傳染病要按《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醫院感染控制等各項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員防護,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做好污物、污水的無害化處理。
  7、醫院承擔責任范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任務,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制度并定期對醫生和實習生進行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工作的培訓。

8、發現人畜共患傳染病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農、林部門應當互相通報疫情。?

9、發現瞞報、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不報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或傳染病疫情的,拒絕接診病人的,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對其主要領導、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態惡化等嚴重后果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

1、醫療機構應當設立感染性疾病科或傳染病分診點,具備消毒隔離條件和必要的防護用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消毒和處理醫療廢物。
2、從事預檢、分診的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認真執行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常規以及有關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醫師在接診過程中,應當按要求對病人進行傳染病的預檢。預檢為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應當將病人分診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診點就診,同時對接診處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據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周期、流行趨勢和上級部門的要求,做好特定傳染病的預檢、分診工作。初步排除特定傳染病后,再到相應的普通科室就診。

5、對呼吸道等特殊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應當依法采取隔離或者控制傳播措施,并按照規定對病人的陪同人員和其他密切接觸人員采取醫學觀察及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6、不具備傳染病救治能力的,應當及時將病人轉診到具備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診療,并將病歷資料復印件轉至相應的醫療機構。

腸道門診工作制度

1、每年5月至10月開設腹瀉病門診,要求專人、專室、專設備,24小時值班。

2、嚴格執行各項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和消毒隔離制度。

3、腹瀉病門診只準接診腹瀉病人,不得接診其他病人。

4、做好腹瀉病人的就診專冊登記,需搶救治療及留床觀察病人另做詳細病歷記錄。

5、做好腹瀉病人監測與統計工作,做到“逢瀉必檢、逢疫必報”。

6、對中、重型腹瀉病人應在門診積極搶救治療或留床觀察。

7、對漏報、瞞報、緩報疫情的,依法追究個人責任。

消毒隔離工作制度

1、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必須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后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要求。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4、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并有明顯標志。

5、傳染病人應進行預檢分診,按常規隔離。疑似傳染病人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6、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傳染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后應對病人的單元進行終末消毒。

7、傳染病人要按病種分區隔離,工作人員進入污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離開污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8、供應室必須將無菌與清潔、污染物品分開存放。嚴格按照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并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第三篇: 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

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對全院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每半年對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一次檢查,根據最新情況制定相應的制度。

2、貫徹執行上級指示,在上級主管部門指導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開展工作。

3、制定疫情報告的管理制度、人員職責、報告流程。

4、協調處理本醫院在疫情報告中遇到的特殊問題。

5、對疫情報告管理各環節進行監督檢查。

6、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部門和個人進行懲處。對在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預防保健科工作規范

1、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相關法規,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制定的有關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規定。

2、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條例,建立和健全醫院疫情管理和報告制度,組織制定各項疾病預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3、做好醫院傳染病疫情管理和報告工作,負責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集、審核、上報、訂正(查重)工作,定期檢查、指導和督促各科室做好醫院疫情管理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兩次到科室進行簽收傳染病疫報卡,并在簽收的同時審卡填報內容,保證內容完整;對甲類和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時對病人進行調查,在不能排除的情況下,及時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本院領導報告疫情;對于結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診的病人,經過調查,排除一年內重復上報的可能,及時上報。

5、每月末,查閱全院本月的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出院病歷、放射科檢查結果及檢驗科檢驗結果,發現漏報及時補報。

6、每月在全院通報上月疫情報告情況(包括疫情動態,遲報、漏報的檢查結果,并做出懲罰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報告和死亡病例報告工作,接到疫情報告卡和死亡病例報告后后按規定時限通過國家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8、認真做好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的疫情管理和報告的檢查工作,配合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搞好疫情調查工作。

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員定時收集傳染病卡片并進行審核,對有疑問的卡片或填寫不規范的卡片要及時向填寫人員查詢、核對,準確無誤后及時將疫情信息進行網絡直報,并做好登記。

2、對已報告的傳染病卡片當診斷變更、死亡或誤報時要及時做出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

3、定期對已上報的傳染病卡片進行查重,對重卡進行剔除。

4、發現本年度內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及時補報。

5、對甲類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發、少見傳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傳染病的報告信息,立即上報院領導和當地疾病控制機構,經疾病控制機構確認后,按照法定時限通過網絡報告信息。

6、疫情分析資料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報告,使主管領導及時掌握動態。

7、傳染病報告記錄資料要保存3年,網絡直報的疫情信息和相關資料定期導出,制成電子文檔雙重備份。

8、傳染病疫情管理相關資料分類歸檔保存。

9、疫情管理人員未經許可,不得轉讓或泄露信息報告系統操作賬號和密碼,密碼要一個月更換一次。

10、對疫情信息資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提高報告的效率和質量,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給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1、本院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本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均為責任報告人。

2、在診療過程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按要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及時通知疫情報告人員。

3、報告病種: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4、由預防保健科負責全院傳染病的收集、審核、上報、訂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進行疫情資料分析。

5、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報告。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規定要求報告。

6、醫院各門診分別建立傳染病門診日志,腸道門診設立腸道門診日志,對各類傳染病予以詳細登記,并填報傳染病報告卡。

住院部臨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記薄,對本科所有入院傳染病病人進行詳細登記,按照規定及時上報。

實驗室應根據化驗結果,對所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患者進行疫情報告。

7、對報告病人診斷變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發現漏報的傳染病,應及時補報。

8、傳染病報告卡應使用鋼筆填寫,內容完整、準確、規范,字跡清楚。

9、本院任何人員不得瞞報、漏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

傳染病疫情報告流程

1、門診部、住院部、檢驗科、放射科等有關科室接診傳染病患者時,首先進行登記,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然后做好處置工作。

2、疫情管理員每日兩次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對卡片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正。

3、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應立即電話通知網絡直報員,網絡直報員接到報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當專家組確診后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上報。

4、發現其他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時,于24個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5、發現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時,應當在24個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6、進行網絡直報時,經查錯、查重、訂正后上報。同時登記在《疫情直報登記本》上備查。

7、傳染病報告卡網絡直報后,整理、裝訂、存檔,保留三年。

8、每月將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情況匯總,報醫務處、業務院長。

9、遇到特殊情況時,報告業務院長協調解決。

疫情報告卡片工作流程

(1)管理人員每天兩次到相關科室收集傳染病卡片

(2)審核卡片的完整性、準確性

(3)登記傳染病卡片

(4)錄入卡片,進行網絡直報

(5)定期查重卡片及時訂正卡片

(6)制作卡片電子文檔保存疫情資料

傳染病疫情信息網絡直報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管理,確保報告系統的有效運行,充分發揮網絡直報的優勢,規范本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提高報告的效率與質量,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為法定傳染病疫情責任報告單位,我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為責任報告人。

2、傳染病報告實行誰接診,誰報告,首診醫生負責制。

3、責任報告人在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例后,根據診斷結果,按照規定時限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報告。發現漏報的應及時補報。

4、疫情管理人員應及時審核傳染病報告卡,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檢查,如發現上述問題,立即向報告人進行核實、補充或訂正,將審核后的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錄入網絡直報系統。

5、網絡直報人員收集到傳染病報告卡片后,應該按照規定的時限和程序通過網絡直報系統進行實時報告,以便上級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信息進行審核、監測、統計分析和預測、預警。

6、已報告病例如果診斷發生變更、死亡時,責任報告人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月對上月報告的傳染病疫情進行監測、分析,并上報預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長。

8、責任報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員應嚴格保護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9、傳染病報告卡應按編號裝訂,《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應按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員、網絡直報員瞞報、緩報、謊報傳染病疫情的,給予直接責任人及其主管領導行政處分,并給予相當經濟處罰。

11、網絡直報人員應保障網絡直保系統有關設備和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計算機功能正常發揮。經常檢查直報系統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2、網絡直報人員應對網絡直報系統的帳戶、密碼等資料妥善保管,密碼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應在8位以上,應有數字與英文字母組合,并嚴格保密。

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員工作職責

1、傳染病網絡直報人員應具備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且熟習傳染病疫情管理和網絡直報業務,具備指導和培訓醫務人員開展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工作能力。

2、網絡直報人員在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后,應及時審核傳染病報告卡信息并錄入直報系統;每月應對本單位傳染病監測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呈報本單位主管領導并向有關科室通報。

3、網絡直報人員在網絡直報之前,需先對本單位填報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審核。

①發現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情況時,及時通知報告人核對;對重復報告的卡片進行標注,不再進行網絡直報。

②發現以下情況時,建議立即對報告信息進一步核實:

Ⅰ 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衛生部規定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

Ⅱ 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 發現同一種急性傳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體單位(場所)一日內出現3例及以上,或一周內出現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屬實,應立即電話報告當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并按規定進行網絡直報。

4、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認真執行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5、傳染病報告卡應按編號裝訂,《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應按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網絡直報用戶帳號的正式使用密碼,一般應在8位以上,并有數字與英文字母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網絡直報人員未經上級系統管理員許可,不得轉讓或泄露網絡直報系統操作帳號和密碼,并避免在公共場所公開使用網絡直報系統。

7、按時參加縣疾控中心召開的疫情例會制度。

8、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學習傳染病有關法規信息和知識。

9、工作人員要認真履行崗位責任,由于工作不負責任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追究責任。

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負責。

2、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健科。

4、預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日2次到門診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在登記本上簽字。

5、疫情管理人員須將傳染病報告卡和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定期報院領導小組。

6、院領導小組組織院內自查傳染病漏報外,配合區防疫站進行漏報抽查。并將檢查結果報主管院長,必要時通報全院。

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

8、院領導小組根據各科的漏報和傳染病報告卡,以及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按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置。

傳染病漏報檢查制度

為了加強傳染病疫情管理,杜絕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制定本制度。

1、門診醫生要認真填寫門診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認真填寫病人出入院登記。

2、各科室必須建立傳染病報告登記本,根據疫情報告時限及時填卡上報,各科室主任負責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醫務科、預防保健科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督導檢查工作。

4、預防保健科必須根據規范要求每日2次及時深入科室收集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進行網絡直報,并負責檢查傳染病報告,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責令改正。

5、預防保健科必須對檢查情況進行每周一次小結,每月一次總結,每季度匯總一次,年終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漏報者必須上報院部,根據規定給予處罰。

6、醫務處負責檢查各臨床科室、預防保健科的傳染病疫情報告情況,預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開展督導工作,要求檢查和督導有記錄、有結果、有匯報。檢查和督導每月一次。

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責任追究制度

為了進一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真正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提高醫院傳染病報告質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傳染病防治管理實施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長負責傳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據傳染病報告程序落實疫情報告責任,各科室必須

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根據規定認真做好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不得漏報、遲報、謊報、瞞報。

3、醫務科、感染性疾病科負責監督檢查傳染病疫報工作,實施每周小結,每月有總結。

4、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必須責令及時更正并根據情況實施處罰。

5、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給予50元處罰,情節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6、對工作督導不力,檢查不及時造成漏報不能及時發現者,對責任科室(醫務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責任人給予100元罰款處理。

7、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扣除責任人當月工資、資金,并通報全員,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8、全年發現傳染病漏報超過5例者,扣除主管院長及醫務科責任人年終資金,并給予警告處分。

9、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人員、網絡直報人員由于工作不負責任,出現重大傳染病誤報事故,扣除3個月工資、全年獎金,全院通報批評,給予記過處分;情節嚴重,造成嚴重后果者,按下崗處理,違反法規者依法處理。

傳染病疫情報告獎懲制度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促進傳染病的疫情報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落實獎懲制度。

2、全年度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先進科室給予300元年終獎勵,科主任50元獎勵。

3、根據傳染病檢查上報情況對工作突出的先進個人給予年終100元獎勵。

4、對發現傳染病未能及時填卡上報或漏報者根據情節,依據院部指定的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理:

⑴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給予50元處罰,情節嚴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⑵對工作督導不力,檢查不及時造成漏報不能及時發現者,對責任科室(醫務科、保健科)及責任人給予100元罰款處理。

⑶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扣除責任人當月工資、資金,并通報全員,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⑷全年發現傳染病漏報超過5例者,扣除主管院長及醫務科責任人年終獎金,并給予警告處分。

5、凡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未能及時上報傳染病疫情,造成傳染病暴發、流行且后果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

重大傳染病誤報責任追究制度

1、重大傳染病包括三類16種法定傳染病:

⑴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鼠疫、霍亂;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⑵已經基本消滅的疾病:白喉、絲蟲病、脊髓灰質炎;

⑶罕見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熱、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兒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麻風病、黑熱病、包蟲病。

2、責任報告人接診重大傳染病疑似病人后,要立即電話報告疫情管理人員;疫情管理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報告醫院領導,同時上報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待上級組織專家組鑒定后,責任報告人方可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然后由網絡直報員按規定時限進行網絡直報。

3、責任報告人未按規定程序直接填寫重大傳染病病例報告卡者,扣除當月工資和獎金,在全院進行通報批評。

4、疫情管理人員沒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傳染病病例報告卡者,扣除3個月工資和獎金,在全院進行通報批評。

5、網絡直報人員沒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網絡直報系統報告重大傳染病病例者,扣除3個月工資、全年獎金,全院通報批評,給予記過處分;情節嚴重,造成嚴重后果者,按下崗處理,違反法規者依法處理。

傳染病法規知識培訓制度

1、疫情管理人員、網絡直報人員和有關院科領導要積極參加各種有關傳染病知識培訓,全面了解有關法律法規及其規章制度。

2、對全院醫務人員每年進行兩次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

3、新入院的醫生和實習生必須進行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4、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管理條例、衛生部37號令、傳染病監測信息工作指南、傳染病診斷標準等。

5、疫情管理人員和網絡直報人員必須接受上級疾控部門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6、拒絕參加培訓者按有關制度處置。

醫院門診日志登記規范

1、門診部各科室要建立門診日志,詳細登記接診病人。

2、門診日志要按照日志規定的項目填寫詳細、齊全,內容要保證真實可靠。

3、對門診日志上登記需上報的傳染病要做出明顯標志,疫情上報后,醫院疫情管理人員要加蓋“疫情已報”章。

4、對疑似傳染病和確診的傳染病病例,要登記其具體內容(如:姓名、性別、年齡、發病日期、診斷日期、工作單位、家庭詳細住址等),14歲以下兒童要登記家長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學校、班級等內容。

5、要經常核查所登記的門診日志,發現問題及時補充、改正。

6、年度結束后,對全年的門診日志核查無誤后,按規定要求存入資料室,以備后查,在貯存過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盜等措施,以保證門診日志的妥善保管。

門診醫生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門診醫生發現傳染病疑似和確診病例時,要在門診日志上認真登記,填寫內容必須真實、準確、詳細(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詳細地址、發病日期、診斷日期、14歲以下兒童家長姓名等)。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上報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接到報告卡后,要在門診日志相應位置加蓋“疫情已報”章。

2、門診部各科室負責人要每周核查門診日志,對漏報和誤報的傳染病要及時補報和訂正傳染病報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月要認真檢查一次門診日志,避免漏報和錯報現象的發生。

3、對傳染病疑似或確診病人,門診醫生要詢問病人流行病學史,疑似病人確診后,要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訂正卡上報防保科。

4、要做好門診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備后查。

5、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如果漏報1例傳染病,處罰當班醫生人民幣50元,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依法處理。

住院病人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住院部醫生對入院病例應認真填寫出入院登記且各項內容填寫完整。需報告的傳染病要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填寫內容要真實、詳細,同時將填寫好的傳染病報告卡上報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收到傳染病報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記本的相應位置加蓋“疫情已報”章。

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記本,對漏報和誤報的傳染病要及時給予補報和訂正,訂正后的傳染病報告卡要及時上報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月要認真檢查一次出入院登記本,避免漏報和錯報現象發生。

3、疑似病人確診后要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報防保科。

4、病人出院時,如果與入院診斷病名不符,需訂正的傳染病要及時填寫訂正傳染病報告卡,并上報防保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記本,以備后查。

6、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如果漏報1例傳染病,處罰當班醫生人民幣50元,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依法處理。

檢驗科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1、檢驗科所有工作人員均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發現甲、乙、丙類傳染病病例,都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報告。

2、發現傳染病病例要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檢驗標本的檢測結果為陽性或超過國家標準或超過正常值范圍等,能夠確定為傳染病者,檢測結果必須有專人保管。或者由檢驗科指派專人每日分兩次將檢測結果分送開具化驗單的醫生,或者由檢驗科指定專人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4、對傳染病陽性檢測結果要用傳染病登記本專門登記。

5、傳染病報告卡按要求逐項填寫,不得有漏項、缺項和邏輯錯誤。卡片填好后報送預防保健科或由疫情管理人員收取。

6、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攜帶者時,應立即電話通知開具化驗單的醫生或預防保健科。

7、任何個人對傳染病病例陽性檢驗結果及其病人相關資料有保密的義務。

8、檢查發現漏報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傳染病病例登記和轉診制度

1、門診日志和登記本,包括門(急)診、檢驗科、放射科等,對傳染病病例,要詳細記錄就診病人的基本情況,項目齊全,書寫規范,14歲以下兒童必須注明家長姓名。初診病人,注明“傳染病卡已報”,復診病人注明“復診”字樣,首診發現傳染病人立即轉傳染科門診或當地傳染病醫院。

2、臨床科室、檢驗科、放射科等必須建立傳染病登記本,記錄項目和內容與門診日志及出入院登記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時間段內,二者人數相符合。

  3、預防保健科應建立全院傳染病登記本,對各科室報告的傳染病病例信息,詳細登記,并定期進行匯總分析。

4、不具備傳染病診療條件的科室,在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時,要認真、詳細地做好登記,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轉到本院的傳染科或當地傳染病專科醫院。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制度

為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時、科學的防治決策信息,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現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1、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各部門要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的應急工作原則,建立應急管理網絡,并行使相應的權力和職責,各級有關科室和相關人員應通力合作,保證各項應急工作的順利執行。加強法制觀念,依法應對突發事件。一旦突發事件發生,立即啟動應急系統。

2、各有關部門應首先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訊設備、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藥品、醫療器械、防護物品等物資的調配和儲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從衛生主管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

3、醫務處在院長的領導下要組織相關科室,建立流行病學調查隊伍,負責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與處理,搜索密切接觸者、追蹤傳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進行疫點消毒及其技術指導。

4、按照法律要求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發現疑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時,應立即用電話通知疫情管理人員,疫情管理人員要立即報告院長,同時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5、醫院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進行接診治療,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有權要求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采取醫學措施時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并配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進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

  6、對傳染病要按《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醫院感染控制等各項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員防護,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做好污物、污水的無害化處理。

  7、醫院承擔責任范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任務,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制度并定期對醫生和實習生進行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工作的培訓。

8、發現人畜共患傳染病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農、林部門應當互相通報疫情。?

9、發現瞞報、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不報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或傳染病疫情的,拒絕接診病人的,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對其主要領導、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態惡化等嚴重后果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

1、醫療機構應當設立感染性疾病科或傳染病分診點,具備消毒隔離條件和必要的防護用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消毒和處理醫療廢物。

2、從事預檢、分診的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認真執行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常規以及有關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醫師在接診過程中,應當按要求對病人進行傳染病的預檢。預檢為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應當將病人分診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診點就診,同時對接診處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據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周期、流行趨勢和上級部門的要求,做好特定傳染病的預檢、分診工作。初步排除特定傳染病后,再到相應的普通科室就診。

5、對呼吸道等特殊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應當依法采取隔離或者控制傳播措施,并按照規定對病人的陪同人員和其他密切接觸人員采取醫學觀察及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6、不具備傳染病救治能力的,應當及時將病人轉診到具備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診療,并將病歷資料復印件轉至相應的醫療機構。

腸道門診工作制度

1、每年5月至10月開設腹瀉病門診,要求專人、專室、專設備,24小時值班。

2、嚴格執行各項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和消毒隔離制度。

3、腹瀉病門診只準接診腹瀉病人,不得接診其他病人。

4、做好腹瀉病人的就診專冊登記,需搶救治療及留床觀察病人另做詳細病歷記錄。

5、做好腹瀉病人監測與統計工作,做到“逢瀉必檢、逢疫必報”。

6、對中、重型腹瀉病人應在門診積極搶救治療或留床觀察。

7、對漏報、瞞報、緩報疫情的,依法追究個人責任。

消毒隔離工作制度

1、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必須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后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要求。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4、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并有明顯標志。

5、傳染病人應進行預檢分診,按常規隔離。疑似傳染病人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6、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傳染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后應對病人的單元進行終末消毒。

7、傳染病人要按病種分區隔離,工作人員進入污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離開污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8、供應室必須將無菌與清潔、污染物品分開存放。嚴格按照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并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第四篇: 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

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為規范本單位疫情報告工作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報告管理

1、單位法定代表人為單位疫情報告管理第一責任人,負責單位疫情報告工作的管理。

2、醫院內科、統計科為單位疫情報告管理責任部門,其部門負責人為管理責任人,負責對本單位發現的傳染病病例信息收集、按規定向主管部門報告傳染病病例信息、對科室的疫情報告情況實施監督和對本單位疫情信息進行管理等職責。疫情報告管理責任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疫情報告工作。

3、執行職務的醫護人員為責任疫情報告人,負責按規定報告發現的傳染病病例信息。

二、疫情報告范圍

疫情報告范圍包括以下甲、乙、丙三類37+2種傳染病: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

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甲型H1N1流感按乙類傳染病管理。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手足口病按丙類傳染病管理。

三、疫情報告程序

1、執行職務的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發現初次診斷或疑似診斷的疫情報告范圍內的傳染病病例時,要立即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并在下班前將填寫完整的《傳染病報告卡》報送單位疫情報告管理責任部門。

2、執行職務的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發現初次診斷的甲類傳染病病例或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病例、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例時,要立即將填寫完整的《傳染病報告卡》報送單位疫情報告管理責任部門。

3、單位疫情報告管理責任部門接到臨床醫護人員上報的《傳染病報告卡》后,要及時進行核實,并按傳染病登記本(表)所列項目,將相關信息按墾區、地方(按戶口所在地區分)病例分別進行詳細登記。

4、單位疫情報告管理責任部門接到醫護人員報告的甲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的《傳染病報告卡》并經初步核實后,要立即通過電話報告所在地墾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經所在地墾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實后,要在2小時以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

接到其它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傷寒副傷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瘧疾病原攜帶者的《傳染病報告卡》并經初步核實后,要在12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

接到丙類傳染病和其它傳染病的《傳染病報告卡》并經初步核實后,要在24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

5、單位疫情報告管理責任部門進行傳染病信息網絡報告時,除將全部傳染病病例信息通過國家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向地方進行報告外,還需將戶口在墾區的傳染病病例信息通過墾區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向墾區進行報告。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因故不能使用時,要在規定時間向所在地墾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送《傳染病報告卡》。

三、疫情報告要求

1、疫情報告責任人員要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熟練掌握傳染病診斷、報告、隔離消毒及疫情處理的程序,切實增強傳染病疫情報告意識。

2、單位疫情報告管理責任部門要開展疫情報告監測工作,對臨床有關科室的門診日志和住院登記定期開展疫情搜查,發現漏報的傳

染病病例,要及時進行補報。

3、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已經報告的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的診斷有改變或病人死亡時,要及時進行訂正或死亡報告。

4、任何部門和個人對發現的傳染病疫情,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5、醫護人員未經所在地墾區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不得將就診的淋病、梅毒、麻風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攜帶者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和個人病史公開。

6、單位疫情報告管理責任部門要妥善保存《傳染病報告卡》和《傳染病登記本》。《傳染病報告卡》保存時間不少于3年,《傳染病登記本》保存時間不少于10年。

第五篇: 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

醫療機構內傳染病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

一、涵義

是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依法依規開展本機構內傳染病相關感染防控活動的規范性要求。

二、基本要求。

1.診療區域空間布局、設備設施和診療流程等符合傳染病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的要求。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建筑設計和診療流程符合預防和控制傳染病醫院感染的要求。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及相關工作要求,做好本機構內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預防和控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診療活動中與傳染病醫院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監測、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醫療廢物處置等相關工作,建立并落實相應的制度和流程。

2.院感/預防保健科專職人員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及相關工作要求,做好本機構內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預防和控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診療活動中與傳染病醫院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監測、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醫療廢物處置等相關工作,建立并落實相應的制度和流程

3.門急診嚴格執行傳染病預檢分診要求,重點詢問和關注就診者發熱、呼吸道癥狀、消化道癥狀、皮膚損害等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史,并了解就診者癥狀出現以來的就醫、用藥情況。對傳染病或者疑似傳染病患者,應當引導至相對隔離的分診點進行初診;不具備相應的隔離救治能力時,應按規定將患者轉至具備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

4.根據傳染病傳播途徑的特點,對就診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采取接觸、飛沫、空氣傳播的隔離與預防等針對性防控措施,并做好疫點管理,對接診患者使用過的候診室、診斷室、檢查室、病區及車輛及時進行終末消毒,防止傳染病傳播;并按要求做好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5.為從事傳染病診療工作的醫務人員提供數量充足且符合規范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包括但不限于醫用防護口罩、外科口罩、隔離衣、防護服、護目鏡、防護面屏和手套等,并指導、監督其正確選擇和使用。

6、每年至少一次對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控和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傳染病診療救治和防控能力。

7、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傳染病防控相關制度和要求,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第六篇: 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


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對全院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每半年對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一次檢查,根據最新情況制定相應的制度。

2、貫徹執行上級指示,在上級主管部門指導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開展工作。

3、制定疫情報告的管理制度、人員職責、報告流程。

4、協調處理本醫院在疫情報告中遇到的特殊問題。

5、對疫情報告管理各環節進行監督檢查。

6、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部門和個人進行懲處。對在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預防保健科工作規范

1、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相關法規,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制定的有關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規定。

2、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條例,建立和健全醫院疫情管理和報告制度,組織制定各項疾病預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3、做好醫院傳染病疫情管理和報告工作,負責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集、審核、上報、訂正(查重)工作,定期檢查、指導和督促各科室做好醫院疫情管理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兩次到科室進行簽收傳染病疫報卡,并在簽收的同時審卡填報內容,保證內容完整;對甲類和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時對病人進行調查,在不能排除的情況下,及時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本院領導報告疫情;對于結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診的病人,經過調查,排除一年內重復上報的可能,及時上報。

5、每月末,查閱全院本月的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出院病歷、放射科檢查結果及檢驗科檢驗結果,發現漏報及時補報。

6、每月在全院通報上月疫情報告情況(包括疫情動態,遲報、漏報的檢查結果,并做出懲罰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報告和死亡病例報告工作,接到疫情報告卡和死亡病例報告后后按規定時限通過國家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8、認真做好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的疫情管理和報告的檢查工作,配合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搞好疫情調查工作。


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員定時收集傳染病卡片并進行審核,對有疑問的卡片或填寫不規范的卡片要及時向填寫人員查詢、核對,準確無誤后及時將疫情信息進行網絡直報,并做好登記。

2、對已報告的傳染病卡片當診斷變更、死亡或誤報時要及時做出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

3、定期對已上報的傳染病卡片進行查重,對重卡進行剔除。

4、發現本年度內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及時補報。

5、對甲類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發、少見傳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傳染病的報告信息,立即上報院領導和當地疾病控制機構,經疾病控制機構確認后,按照法定時限通過網絡報告信息。

6、疫情分析資料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報告,使主管領導及時掌握動態。

7、傳染病報告記錄資料要保存3年,網絡直報的疫情信息和相關資料定期導出,制成電子文檔雙重備份。

8、傳染病疫情管理相關資料分類歸檔保存。

9、疫情管理人員未經許可,不得轉讓或泄露信息報告系統操作賬號和密碼,密碼要一個月更換一次。

10、對疫情信息資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提高報告的效率和質量,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給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1、本院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本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均為責任報告人。

2、在診療過程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按要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及時通知疫情報告人員。

3、報告病種: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4、由預防保健科負責全院傳染病的收集、審核、上報、訂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進行疫情資料分析。

5、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報告。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規定要求報告。

6、醫院各門診分別建立傳染病門診日志,腸道門診設立腸道門診日志,對各類傳染病予以詳細登記,并填報傳染病報告卡。

住院部臨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記薄,對本科所有入院傳染病病人進行詳細登記,按照規定及時上報。

實驗室應根據化驗結果,對所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患者進行疫情報告。

7、對報告病人診斷變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發現漏報的傳染病,應及時補報。

8、傳染病報告卡應使用鋼筆填寫,內容完整、準確、規范,字跡清楚。

9、本院任何人員不得瞞報、漏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

傳染病疫情報告流程

1、門診部、住院部、檢驗科、放射科等有關科室接診傳染病患者時,首先進行登記,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然后做好處置工作。

2、疫情管理員每日兩次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對卡片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正。

3、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應立即電話通知網絡直報員,網絡直報員接到報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當專家組確診后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上報。

4、發現其他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時,于24個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5、發現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時,應當在24個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6、進行網絡直報時,經查錯、查重、訂正后上報。同時登記在《疫情直報登記本》上備查。

7、傳染病報告卡網絡直報后,整理、裝訂、存檔,保留三年。

8、每月將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情況匯總,報醫務處、業務院長。

9、遇到特殊情況時,報告業務院長協調解決。

疫情報告卡片工作流程

(1)管理人員每天兩次到相關科室收集傳染病卡片

(2)審核卡片的完整性、準確性

(3)登記傳染病卡片

(4)錄入卡片,進行網絡直報

(5)定期查重卡片及時訂正卡片

(6)制作卡片電子文檔保存疫情資料

傳染病疫情信息網絡直報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管理,確保報告系統的有效運行,充分發揮網絡直報的優勢,規范本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提高報告的效率與質量,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為法定傳染病疫情責任報告單位,我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為責任報告人。

2、傳染病報告實行誰接診,誰報告,首診醫生負責制。

3、責任報告人在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例后,根據診斷結果,按照規定時限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報告。發現漏報的應及時補報。

4、疫情管理人員應及時審核傳染病報告卡,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檢查,如發現上述問題,立即向報告人進行核實、補充或訂正,將審核后的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錄入網絡直報系統。

5、網絡直報人員收集到傳染病報告卡片后,應該按照規定的時限和程序通過網絡直報系統進行實時報告,以便上級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信息進行審核、監測、統計分析和預測、預警。

6、已報告病例如果診斷發生變更、死亡時,責任報告人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月對上月報告的傳染病疫情進行監測、分析,并上報預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長。

8、責任報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員應嚴格保護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9、傳染病報告卡應按編號裝訂,《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應按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員、網絡直報員瞞報、緩報、謊報傳染病疫情的,給予直接責任人及其主管領導行政處分,并給予相當經濟處罰。

11、網絡直報人員應保障網絡直保系統有關設備和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計算機功能正常發揮。經常檢查直報系統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2、網絡直報人員應對網絡直報系統的帳戶、密碼等資料妥善保管,密碼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應在8位以上,應有數字與英文字母組合,并嚴格保密。

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員工作職責

1、傳染病網絡直報人員應具備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且熟習傳染病疫情管理和網絡直報業務,具備指導和培訓醫務人員開展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工作能力。

2、網絡直報人員在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后,應及時審核傳染病報告卡信息并錄入直報系統;每月應對本單位傳染病監測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呈報本單位主管領導并向有關科室通報。

3、網絡直報人員在網絡直報之前,需先對本單位填報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審核。

①發現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情況時,及時通知報告人核對;對重復報告的卡片進行標注,不再進行網絡直報。

②發現以下情況時,建議立即對報告信息進一步核實:

Ⅰ 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衛生部規定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

Ⅱ 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 發現同一種急性傳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體單位(場所)一日內出現3例及以上,或一周內出現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屬實,應立即電話報告當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并按規定進行網絡直報。

4、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認真執行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5、傳染病報告卡應按編號裝訂,《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應按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網絡直報用戶帳號的正式使用密碼,一般應在8位以上,并有數字與英文字母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網絡直報人員未經上級系統管理員許可,不得轉讓或泄露網絡直報系統操作帳號和密碼,并避免在公共場所公開使用網絡直報系統。

7、按時參加縣疾控中心召開的疫情例會制度。

8、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學習傳染病有關法規信息和知識。

9、工作人員要認真履行崗位責任,由于工作不負責任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追究責任。

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負責。

2、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

“傳染病報告卡”。

3、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健科。

4、預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日2次到門診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在登記本上簽字。

5、疫情管理人員須將傳染病報告卡和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定期報院領導小組。

6、院領導小組組織院內自查傳染病漏報外,配合區防疫站進行漏報抽查。并將檢查結果報主管院長,必要時通報全院。

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

8、院領導小組根據各科的漏報和傳染病報告卡,以及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按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置。

傳染病漏報檢查制度

為了加強傳染病疫情管理,杜絕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制定本制度。

1、門診醫生要認真填寫門診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認真填寫病人出入院登記。

2、各科室必須建立傳染病報告登記本,根據疫情報告時限及時填卡上報,各科室主任負責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醫務科、預防保健科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督導檢查工作。

4、預防保健科必須根據規范要求每日2次及時深入科室收集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進行網絡直報,并負責檢查傳染病報告,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責令改正。

5、預防保健科必須對檢查情況進行每周一次小結,每月一次總結,每季度匯總一次,年終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漏報者必須上報院部,根據規定給予處罰。

6、醫務處負責檢查各臨床科室、預防保健科的傳染病疫情報告情況,預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開展督導工作,要求檢查和督導有記錄、有結果、有匯報。檢查和督導每月一次。

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責任追究制度

為了進一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真正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提高醫院傳染病報告質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傳染病防治管理實施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長負責傳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據傳染病報告程序落實疫情報告責任,各科室必須

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根據規定認真做好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不得漏報、遲報、謊報、瞞報。

3、醫務科、感染性疾病科負責監督檢查傳染病疫報工作,實施每周小結,每月有總結。

4、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必須責令及時更正并根據情況實施處罰。

5、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給予50元處罰,情節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6、對工作督導不力,檢查不及時造成漏報不能及時發現者,對責任科室(醫務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責任人給予100元罰款處理。

7、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扣除責任人當月工資、資金,并通報全員,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8、全年發現傳染病漏報超過5例者,扣除主管院長及醫務科責任人年終資金,并給予警告處分。

9、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人員、網絡直報人員由于工作不負責任,出現重大傳染病誤報事故,扣除3個月工資、全年獎金,全院通報批評,給予記過處分;情節嚴重,造成嚴重后果者,按下崗處理,違反法規者依法處理。

傳染病疫情報告獎懲制度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促進傳染病的疫情報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落實獎懲制度。

2、全年度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先進科室給予300元年終獎勵,科主任50元獎勵。

3、根據傳染病檢查上報情況對工作突出的先進個人給予年終100元獎勵。

4、對發現傳染病未能及時填卡上報或漏報者根據情節,依據院部指定的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理:

⑴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給予50元處罰,情節嚴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⑵對工作督導不力,檢查不及時造成漏報不能及時發現者,對責任科室(醫務科、保健科)及責任人給予100元罰款處理。

⑶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扣除責任人當月工資、資金,并通報全員,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⑷全年發現傳染病漏報超過5例者,扣除主管院長及醫務科責任人年終獎金,并給予警告處分。

5、凡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未能及時上報傳染病疫情,造成傳染病暴發、流行且后果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


重大傳染病誤報責任追究制度

1、重大傳染病包括三類16種法定傳染病:

⑴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鼠疫、霍亂;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⑵已經基本消滅的疾病:白喉、絲蟲病、脊髓灰質炎;

⑶罕見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熱、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兒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麻風病、黑熱病、包蟲病。

2、責任報告人接診重大傳染病疑似病人后,要立即電話報告疫情管理人員;疫情管理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報告醫院領導,同時上報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待上級組織專家組鑒定后,責任報告人方可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然后由網絡直報員按規定時限進行網絡直報。

3、責任報告人未按規定程序直接填寫重大傳染病病例報告卡者,扣除當月工資和獎金,在全院進行通報批評。

4、疫情管理人員沒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傳染病病例報告卡者,扣除3個月工資和獎金,在全院進行通報批評。

5、網絡直報人員沒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網絡直報系統報告重大傳染病病例者,扣除3個月工資、全年獎金,全院通報批評,給予記過處分;情節嚴重,造成嚴重后果者,按下崗處理,違反法規者依法處理。


傳染病法規知識培訓制度

1、疫情管理人員、網絡直報人員和有關院科領導要積極參加各種有關傳染病知識培訓,全面了解有關法律法規及其規章制度

2、對全院醫務人員每年進行兩次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

3、新入院的醫生和實習生必須進行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4、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管理條例、衛生部37號令、傳染病監測信息工作指南、傳染病診斷標準等。

5、疫情管理人員和網絡直報人員必須接受上級疾控部門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6、拒絕參加培訓者按有關制度處置。


醫院門診日志登記規范

1、門診部各科室要建立門診日志,詳細登記接診病人。

2、門診日志要按照日志規定的項目填寫詳細、齊全,內容要保證真實可靠。

3、對門診日志上登記需上報的傳染病要做出明顯標志,疫情上報后,醫院疫情管理人員要加蓋“疫情已報”章。

4、對疑似傳染病和確診的傳染病病例,要登記其具體內容(如:姓名、性別、年齡、發病日期、診斷日期、工作單位、家庭詳細住址等),14歲以下兒童要登記家長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學校、班級等內容。

5、要經常核查所登記的門診日志,發現問題及時補充、改正。

6、年度結束后,對全年的門診日志核查無誤后,按規定要求存入資料室,以備后查,在貯存過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盜等措施,以保證門診日志的妥善保管。


門診醫生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門診醫生發現傳染病疑似和確診病例時,要在門診日志上認真登記,填寫內容必須真實、準確、詳細(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詳細地址、發病日期、診斷日期、14歲以下兒童家長姓名等)。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上報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接到報告卡后,要在門診日志相應位置加蓋“疫情已報”章。

2、門診部各科室負責人要每周核查門診日志,對漏報和誤報的傳染病要及時補報和訂正傳染病報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月要認真檢查一次門診日志,避免漏報和錯報現象的發生。

3、對傳染病疑似或確診病人,門診醫生要詢問病人流行病學史,疑似病人確診后,要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訂正卡上報防保科。

4、要做好門診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備后查。

5、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如果漏報1例傳染病,處罰當班醫生人民幣50元,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依法處理。


住院病人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住院部醫生對入院病例應認真填寫出入院登記且各項內容填寫完整。需報告的傳染病要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填寫內容要真實、詳細,同時將填寫好的傳染病報告卡上報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收到傳染病報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記本的相應位置加蓋“疫情已報”章。

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記本,對漏報和誤報的傳染病要及時給予補報和訂正,訂正后的傳染病報告卡要及時上報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月要認真檢查一次出入院登記本,避免漏報和錯報現象發生。

3、疑似病人確診后要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報防保科。

4、病人出院時,如果與入院診斷病名不符,需訂正的傳染病要及時填寫訂正傳染病報告卡,并上報防保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記本,以備后查。

6、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如果漏報1例傳染病,處罰當班醫生人民幣50元,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依法處理。


檢驗科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1、檢驗科所有工作人員均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發現甲、乙、丙類傳染病病例,都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報告。

2、發現傳染病病例要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檢驗標本的檢測結果為陽性或超過國家標準或超過正常值范圍等,能夠確定為傳染病者,檢測結果必須有專人保管。或者由檢驗科指派專人每日分兩次將檢測結果分送開具化驗單的醫生,或者由檢驗科指定專人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4、對傳染病陽性檢測結果要用傳染病登記本專門登記。

5、傳染病報告卡按要求逐項填寫,不得有漏項、缺項和邏輯錯誤。卡片填好后報送預防保健科或由疫情管理人員收取。
6、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攜帶者時,應立即電話通知開具化驗單的醫生或預防保健科。

7、任何個人對傳染病病例陽性檢驗結果及其病人相關資料有保密的義務。
8、檢查發現漏報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傳染病病例登記和轉診制度

1、門診日志和登記本,包括門(急)診、檢驗科、放射科等,對傳染病病例,要詳細記錄就診病人的基本情況,項目齊全,書寫規范,14歲以下兒童必須注明家長姓名。初診病人,注明“傳染病卡已報”,復診病人注明“復診”字樣,首診發現傳染病人立即轉傳染科門診或當地傳染病醫院。

2、臨床科室、檢驗科、放射科等必須建立傳染病登記本,記錄項目和內容與門診日志及出入院登記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時間段內,二者人數相符合。
  3、預防保健科應建立全院傳染病登記本,對各科室報告的傳染病病例信息,詳細登記,并定期進行匯總分析。

4、不具備傳染病診療條件的科室,在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時,要認真、詳細地做好登記,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轉到本院的傳染科或當地傳染病專科醫院。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制度

為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時、科學的防治決策信息,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現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1、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各部門要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的應急工作原則,建立應急管理網絡,并行使相應的權力和職責,各級有關科室和相關人員應通力合作,保證各項應急工作的順利執行。加強法制觀念,依法應對突發事件。一旦突發事件發生,立即啟動應急系統。
2、各有關部門應首先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訊設備、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藥品、醫療器械、防護物品等物資的調配和儲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從衛生主管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

3、醫務處在院長的領導下要組織相關科室,建立流行病學調查隊伍,負責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與處理,搜索密切接觸者、追蹤傳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進行疫點消毒及其技術指導。

4、按照法律要求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發現疑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時,應立即用電話通知疫情管理人員,疫情管理人員要立即報告院長,同時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5、醫院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進行接診治療,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有權要求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采取醫學措施時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并配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進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
  6、對傳染病要按《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醫院感染控制等各項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員防護,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做好污物、污水的無害化處理。
  7、醫院承擔責任范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任務,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制度并定期對醫生和實習生進行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工作的培訓。

8、發現人畜共患傳染病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農、林部門應當互相通報疫情。?

9、發現瞞報、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不報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或傳染病疫情的,拒絕接診病人的,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對其主要領導、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態惡化等嚴重后果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

1、醫療機構應當設立感染性疾病科或傳染病分診點,具備消毒隔離條件和必要的防護用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消毒和處理醫療廢物。
2、從事預檢、分診的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認真執行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常規以及有關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醫師在接診過程中,應當按要求對病人進行傳染病的預檢。預檢為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應當將病人分診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診點就診,同時對接診處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據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周期、流行趨勢和上級部門的要求,做好特定傳染病的預檢、分診工作。初步排除特定傳染病后,再到相應的普通科室就診。

5、對呼吸道等特殊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應當依法采取隔離或者控制傳播措施,并按照規定對病人的陪同人員和其他密切接觸人員采取醫學觀察及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6、不具備傳染病救治能力的,應當及時將病人轉診到具備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診療,并將病歷資料復印件轉至相應的醫療機構。

腸道門診工作制度

1、每年5月至10月開設腹瀉病門診,要求專人、專室、專設備,24小時值班。

2、嚴格執行各項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和消毒隔離制度。

3、腹瀉病門診只準接診腹瀉病人,不得接診其他病人。

4、做好腹瀉病人的就診專冊登記,需搶救治療及留床觀察病人另做詳細病歷記錄。

5、做好腹瀉病人監測與統計工作,做到“逢瀉必檢、逢疫必報”。

6、對中、重型腹瀉病人應在門診積極搶救治療或留床觀察。

7、對漏報、瞞報、緩報疫情的,依法追究個人責任。

消毒隔離工作制度

1、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必須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后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要求。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4、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并有明顯標志。

5、傳染病人應進行預檢分診,按常規隔離。疑似傳染病人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6、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傳染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后應對病人的單元進行終末消毒。

7、傳染病人要按病種分區隔離,工作人員進入污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離開污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8、供應室必須將無菌與清潔、污染物品分開存放。嚴格按照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并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感謝你們的配合!

推薦訪問: 醫療機構 傳染病 實行

【醫療機構傳染病實行什么制度六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