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范文(精選5篇)

| 瀏覽次數:

官制名。清代官員之升遷調轉均有一定班次和員缺,凡不按原定班次及員缺而補用者,稱為改補,吏部即將該員歸入改班,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5篇

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篇1

縣基本農田劃定補劃方案


XX縣基本農田劃定

(補劃方案)

XX縣國土資源局

XX縣國土資源局劃定工作辦公室

XX作業單位/公司

二零一三年七月

XX縣基本農田劃定(補劃)方案

編 制 人:LangCat

項 目 負 責:LangCat

審 核:LangCat

總 工 程 師:LangCat

總 經 理:LangCat

XX作業單位/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一部分:基本農田劃出

一、基本農田劃出(劃入)依據

根據《云南省基本農田劃定實施細則》的要求,對上一年度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綜合分析和實地核實保留基本農田和劃出、劃入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數量、地類、質量等級情況等信息,并在圖上標識基本農田劃出、劃入地塊。對劃入地塊重點進行對比分析并實地核實。同時,核實實地己被占用、毀壞的位置、范圍和面積,并進行統計匯總。

1)、繼續保留的基本農田

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結合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對已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進行分析對比,經核實確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布局要求的現狀基本農田,繼續保留劃定為基本農田。

2)、不得保留的基本農田

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結合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對已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進行分析對比,現狀基本農田中的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以及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布局要求且不可調整或達不到耕地質量標準的農用地,不得保留劃定為基本農田。

3)、禁止劃定為基本農田的耕地

新劃定的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應當為耕地。下列類型的耕地,禁止新劃定為基本農田:

1)地形坡度大于25度、田面坡度大于15度且未采取水土保護措施的耕地、易受自然災害損毀的耕地:

2)因生產建設或自然災害嚴重損毀且不能恢復耕種的耕地;

3)受重金屬污染或者其它有毒物質污染的耕地,或治理后仍達不到國家有關標準的耕地:

4)未納入基本農田整備區的零星分散、規模過小、不易耕作、質量較差的低等級耕地:

5)規劃期內預期開發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預期整理復墾為耕地的建設用地、預期調整為耕地的其它農用地等。

( 說明:云南省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的耕地面積小于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20年)基本農田保護指標要求的縣(市、區),因農業結構調整(生態退耕除外)由耕地變為可調整園地、林地、養殖水面等,且耕作層未被破壞,經省國土資源廳審核同意的可作為基本農田予以保護)。

二、占用(減少)基本農田的核實

1、依法批準建設占用的基本農田

按照擬定的基本農田補劃方案,依據已有基本農田劃定成果與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實地勘察,核實占用基本農田的地塊。

依法批準占用基本農田后,應依據批準文件復核確認占用基本農田地塊的空間位置、數量、質量等級、地類。

2、依法認定其它原因減少的基本農田

(1)依法認定其它原因減少的基本農田

因依法批準或認定的生態退耕、災毀等其它原因導致基本農田面積減少需補劃時,依據依法認定文件確定的范圍,結合基本農田數據庫與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實地勘察,核實占用(減少)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數量、質量等級、地類等信息。

(2)非法占用的基本農田

應依據立案查處有關文件復核確認占用的基本農田地塊信息。

3、核實情況

項目開展后,作業人員依據《云南省基本農田劃定實施細則》的要求,對XX縣金華鎮、甸南鎮、沙溪鎮、羊岑鄉、老君山鎮、馬登鎮、彌沙鄉、象圖鄉進行了實地核實確認,核實基本農田占用(減少)面積為49.01公頃,詳細情況見《劃出基本農田統計表》。

第二部分:基本農田劃入一、補劃基本原則

基本農田補劃應遵循占用與補劃“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原則。具體要求為:

(l)經依法批準建設占用的基本農田,補劃面積應不低于建設占用的面積,質量等級不低于占用土地的質量等級。

(2)違法占用或因各種原因造成損毀的基本農田,應當依法復墾,復墾后不能作為基本農田的,補劃的面積應不低于減少部分的基本農田面積,質量等級不低于減少部分的基本農田。

(3)因其它原因造成基本農田減少的,本行政區域內現狀基本農田面積已低于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20年)確定的基本農田面積指標的,應當按照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20年)確定的指標補劃相應的面積,補劃的質量等級不低于減少部分的基本農田。

(4)補劃的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應當是耕地。

二、補劃技術方法

以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為基礎,疊加依法審批或認定的占用(減少)基本農田和擬補劃基本農田的范圍,確定占用(減少)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數量、質量等級、地類等信息;按照補劃基本農田的要求,依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20年)成果及農用地分等成果,綜合選取補劃為基本農田的耕地地塊;依規范要求錄入基本農田保護片(塊)與基本農田圖斑屬性,建立、更新基本農田數據庫;落實保護責任,設立、更新保護標志;編制基本農田補劃成果。建設占用基本農田的批準文件或違法用地的認定文件,以及災毀認定和生態退耕批準文件采用的數據格式、數學基礎與基本農田劃定成果不一致時,應進行相應的轉換、糾正。

三、補劃流程

基本農田補劃工作分為補劃方案編制和論證、占用(減少)和補劃基本的核實確認、成果編制、驗收與報備幾個階段,流程具體見下圖。

四、補劃方式

在遵循基本農田補劃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基本農田補充劃入可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就近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20年)中規劃用途為一般耕地,且最新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數據庫中土地利用現狀為耕地的地塊補劃為基本農田,即將實地劃定面積補足至與規劃保護指標相一致。二是可使用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20年)的基本農田預留指標進行充抵,同時在規劃預留基本農田指標臺賬上扣減相應的數量,即預留指標面積應與實地劃定面積減去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20年)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的差值相一致。

五、補劃地塊的確認

1、確認方法

(1)依據核實確認占用(減少)基本農田的數量、質量等級,按照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要求,依據最新的土地利用數據庫與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實地勘察,綜合確定補劃的耕地地塊。

(2)補劃耕地各圖斑的平均等指數應大于占用(減少)基本農田各圖斑的平均等指數。

ec4dc1808a32640e2646353ef600b722.png 、4c767b263602a0a02f3d85c1583afaaa.png?,9b8b97903c63c81a9e0e55da3e7afb21.png

K1-占用基本農田的平均等指數;

K2-補劃為基本農田的耕地的平均等指數;

Ki-第i個占用基本農田圖斑的等指數;

Si-第i個占用基本農田圖斑的面積;

Kj-第j個補劃基本農田圖斑的等指數;

Sj-第j個補劃基本農田圖斑的面積。

(3)根據平均等指數,按照農用地分等確定的等級劃分標準,確定占用、補劃基本農田的平均質量等級。

2、核實情況

XX縣基本農田劃定根據《云南省基本農田劃定實施細則》的要求對已占用(減少)的基本農田進行補劃,經現場實地勘察分別在金華鎮、甸南鎮、沙溪鎮、羊岑鄉、老君山鎮、馬登鎮、彌沙鄉、象圖鄉擬定了基本農田預補劃地塊的座落,面積和地類等,預補劃面積為149.82公頃,詳細見《劃入基本農田地塊統計表》。

第三部分:基本農田劃出劃入的相關附件

1、《XX縣 基本農田劃定初步成果征求意見》

2、《劃出基本農田統計表》

3、《劃入基本農田統計表》

第四部分:相關部門的審核意見



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篇2

基本農田整改補劃和儲備區劃定技術文件

1、項目區概況

涇陽縣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少雨干旱,夏季溫熱短促,雨熱同季,秋季氣溫變化迅速,易旱霜,小氣候特征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4.6℃,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6.9℃,極端最低氣溫達-36.4℃;最熱月平均氣溫22.9℃,極端最高氣溫達41.5℃。降水量西北多,東南少,年平均降水量469.8毫米。年平均溫度55%,最小相對濕度為0%。無霜期比較短,年平均無霜期148天。全年日照2661.1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9.8%。年平均風速每秒2.9米,最多風向為西北風。年平均蒸發量1503.4毫米,大于等于10℃活動積溫平均在2774.8℃。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洪澇、大風、冰雹、霜凍、雷暴等自然災害,尤以干旱嚴重。

2、技術依據

《關于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國土資規〔2018〕1號)

《自然資源部 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規[2019]1號)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有關問題的通知》(自然資辦函[2019]343號)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技術規程》(TD/T 1055-2019)

《黑涇陽省自然資源廳 黑涇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轉發《關于嚴格落實加強和改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黑自然資函[2019]48號)

《黑涇陽省自然資源廳 關于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有關問題的通知》(黑自然資函[2019]302號)

《黑涇陽省自然資源廳 關于全面推進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工作任務的通知》(黑自然資函[2019]179號)

《齊齊哈爾市自然資源局 關于切實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工作任務的通知》(齊自然資發[2019]23號)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技術規定》(TD/T 1055-2019)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TD/T1032-2011)

《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標準》(2019版)

《永久基本農田質量檢查細則(2019版)》

《儲備區數據質量檢查細則》

3、技術方案及技術流程

按照《自然資源部 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規〔2019〕1號,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在全面梳理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基礎上,對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進行更新完善,同時建立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數據庫。

一、永久基本農田調整補劃工作流程

按照《通知》要求,對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情況進行全面梳理,逐圖斑、逐地塊摸清劃定不實或劃定后建設占用情況,并開展調整補劃,修改數據庫。

1、確定問題圖斑

首先自行梳理發現的疑似問題圖斑,再結合部下發的劃定不實疑似問題圖斑,最終確定問題圖斑。

對下列不符合要求的耕地或其他土地錯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的,進行整改補劃

1)將不符合《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要求的建設用地、林地、草地、園地、濕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等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的;

2)河道兩岸堤防之間范圍內不適宜穩定利用的耕地;

3)受自然災害嚴重損毀且無法復墾的耕地;

4)因采礦造成耕作層損毀、地面塌陷無法耕種且無法復墾的耕地;

5)依據《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嚴格管控類且無法恢復治理的耕地;

6)公路鐵路沿線、主干渠道、城市規劃區周圍建設綠色通道或綠化隔離的林帶和公園綠化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用地;

7)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前已批準建設項目占用的土地或已辦理設施農用地備案手續的土地;

8)法律法規確定的其他禁止或不適宜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土地。

2、外業核實

外業核實階段,對隨實地核查軟件下發的疑似問題圖斑及本區梳理發現的疑似問題圖斑進行外業核實。對認為有異議的圖斑,按照核查軟件要求舉證拍照并錄制視頻,作為整改補劃的重要基礎和依據。

外業核實成果:需要開展外業核實的圖斑,通過外業核實軟件上傳后,將納入部智慧耕地平臺統一進行管理分析,作為數據復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3、編制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方案

1)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有關情況

詳細說明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總體情況,包括各地類情況、坡度情況、質量情況等。

2)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情況

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總體情況:詳細說明核實工作總體情況,采取整改補劃的工作措施、技術方法和技術手段等情況。

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分類情況:按照分類處置要求,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的主要類型、具體位置、質量等基本情況進行詳細說明。

3)似整改補劃永久基本農田原因分析

按照類別,詳細說明似整改補劃永久基本農田的整改原因、整改依據,在相應表格中填寫原因代碼,并提供證明材料。違法違規占用確實無法恢復原狀的,提供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出具的核實意見。

4)違法、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查處情況

5)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情況

按照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要求,詳細說明補劃永久基本農田規模、平均質量、空間位置等情況。

4、對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進行更新完善

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是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重要依據。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匯集了永久基本農田的位置、面積、地類、質量、保護責任、保護標志等電子信息,是推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補劃、管理、監督等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全面提升監管水平的重要基礎。

1)工作內容

一是按照《通知》要求,對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情況進行全面梳理,逐圖斑、逐地塊摸清劃定不實或劃定后建設占用情況,并開展調整補劃,修改數據庫。

二是做好永久基本劃定成果和第三次國土調查成果的全面銜接,調整完善數據庫標準,更新完善劃定數據庫。

2)矢量數據

數據格式:Shapefile格式或Arc GIS Personal Geodatabase(MDB)、VCT格式格式(建議以SHP或MDB格式提交) 。

數據文件命名:

SHP:“縣級行政區劃代碼+基礎數據年份(4位數字)+圖層屬性表名.擴展名(擴展名包括.shp、.shx、.dbf、.prj)”。

MDB:“縣級行政區劃代碼+基礎數據年份(4位數字)+sde.mdb”;其中圖層按照“圖層屬性表名” 命名。

VCT:按照《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標準》 (2019版)規定的命名規則命名。

3)數據包括圖層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片(塊)、永久基本農田圖斑、永久基本農田注記、永久基本農田標志牌、永久基本農田標志牌注記、永久基本農田劃入劃出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入劃出注記。

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包括一個擴展表,永久基本農田圖斑包括兩個擴展表。對于SHP格式,擴展表采用dbf,對于MDB格式,擴展表直接保存在MDB數據庫。

4)注意事項

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成果應以三調和2017年匯交到部的劃定成果為基礎整理制作。

行政邊界使用最新的國土調查使用的行政區劃邊界。

5)數據庫檢查

數據庫更新完善后,應按照《永久基本農田質量檢查細則(2019版)》要求進行自檢。保證數據庫的數據完整性、空間數學基礎與數據格式正確性、標準符合性、空間拓撲、圖數一致性等方面的質量。

二、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

按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有關問題的通知》(自然資辦函〔2019〕343號)要求,建立并匯交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數據。

(一)劃定依據與工作基礎

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工作應在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的基礎上,根據《土地管理法》、《農業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據2017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地理國情監測、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和礦業權審批登記成果,結合當地實際,按照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保護與監管、數據庫建設等工作要求和技術標準,依法依規有序開展。

(二)劃定要求

1、合理確定劃定規模

根據劃定工作要求,結合未來一定時期重大建設項目占用、生態建設調整和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補劃需要,同時參照2011至2018年建設項目占用年均量,測算2019至2025年需補劃的永久基本農田數量,分析確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目標任務。

2、嚴格確定劃定標準

在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上,按照“質量不降、布局穩定”的要求,嚴格確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標準。

1)優先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的耕地

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經土地綜合整治新增加的耕地,正在實施整治的中低產田;與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質量高于本地區平均水平且坡度小于15度的耕地;已劃入兩區的優質耕地;集中連片、規模較大,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

2)嚴禁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的耕地

位于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耕地;依據《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嚴格管控類耕地;因自然災害和生產建設活動嚴重損毀且無法復墾的耕地;納入生態退耕還林還草范圍的耕地;25度以上的坡耕地;可調整地類等。

(三)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工作流程

1. 內業預判

收到部下發的儲備區資源潛力成果后,套合永久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成果、各類自然保護區等,再與區自然資源分局溝通,初步確定擬劃入儲備區圖斑,為實地核實做好準備。

2. 開展實地核實

依據上級下達的儲備區劃定任務,在儲備區資源潛力成果中確定擬劃入儲備區的具體潛力圖斑,利用部下發的核實軟件進行逐圖斑、逐地塊核實,填寫實地核實情況,查清耕地利用現狀,按要求拍攝上傳帶有定位信息和方位信息的實地照片和視頻,確保圖、地一致。

外業拍照要求:為了保證實地照片能夠真實的反應項目的情況,外業實地拍攝時盡量避免使用閃光燈,充分觀察周邊環境,確保拍攝的照片能充分反應項目實地的狀況。同時為保證照片的可用性,應盡量對項目對應的實地狀況多拍攝幾組,以便備用。拍攝時方向要正確,不能對天、對地拍攝。

3、編制方案

劃定方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潛力圖斑及核實情況、劃定依據、全域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情況(應包括數量、質量、坡度、布局、地類、落實到圖斑等)、分布圖等。

4、建立數據庫

根據儲備區劃定情況,按照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數據庫數據結構,完善相關數據信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單元,建立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數據庫。依據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質檢程序,對數據庫進行質檢。

1)空間定位基礎。平面坐標系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高程基準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地圖投影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1:1萬比例尺圖采用標準3度分帶,1:5萬以下比例尺圖采用標準6度分帶)。

2)數據格式:Personal Geodatabase. (MDB)格式,命名為(縣級行政區劃代碼6位)XX省XX市XX縣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成果數據庫.MXD。

3)數據庫檢查

應用永久基本農田質量檢查軟件開展儲備區數據庫質檢,檢查內容如下:

數據完整性檢查;

空間數據基本檢查;

空間屬性數據標準符合性檢查;

空間圖形數據檢查;

表格數據檢查;

圖數一致性檢查。

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篇3

占用補劃永久基本農田圖

1、以現狀圖作為底圖,去除線狀地物以及地類界線。

2、圖件要素涉及的顏色

◆城市周邊范圍顏色(RGB)為255,0,255(品紅色),線寬1.0;

◆線路顏色(RGB)為255,0,0(大紅色),線寬1.0-1.5;

◆補劃圖中的補劃永久基本農田顏色(RGB)為0,0,255(純藍);

◆占用圖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顏色(RGB)為0,255,0(亮綠);

◆永久基本農田顏色(RGB)為255,255,0(亮黃色)。

3、DLTB圖層分為顏色與填充符號兩個圖層,顏色層在最底層透明度為50%,符號層在最上層(填充符號為黑色)。

4、圖件比例尺選擇1:20000,1:50000或者1:100000。

5、圖框左側距圖紙邊緣3cm,右側距圖紙邊緣2.5cm

6、圖框選擇Double Graded,修改外線偏移距離為4,內線偏移距離為0。

7、指北針選擇第三個。圖框選擇單線,根據圖紙尺寸選擇相應尺寸。

8、城市周邊范圍在圖中完全顯示

9、其余事項可參考相關制圖規范

10、關于行政區界線,根據JXLX選取縣界、鎮界(線寬0.8)、村界(線寬0.5)合并。

現狀及規劃圖制圖要求

1、線路顏色(RGB)為0,0,255(純藍),線寬為1.0。

2、規劃調整后,線路填充顏色(RGB)為250,150,50。

3、關于行政區界線,根據JXLX選取縣界、鎮界(線寬0.8)、村界(線寬0.5)合并

4、規劃圖斑填充顏色后,選擇添加值,然后點擊完成列表,選擇要添加的要素,點擊確定。例行檢查

5、地類圖斑去掉地類界線

6、JSYDGZQ按照管制區類型代碼合并,線寬1.0

7、基本農田圖斑要進行合并,顯示合并后圖斑邊線,顏色(RGB)為0,255,0(亮綠),線寬0.8。

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篇4

山東省永久基本農田占用(減少)和補劃

審核論證工作方案

為規范有序開展我省重大建設項目占用、經國務院批準生態建設、依法認定的災毀等占用或減少永久基本農田及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審核論證工作,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以守住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為目標,以建立健全“劃、建、管、補、護”長效機制為重點,鞏固劃定成果,完善保護措施,提高監管水平,逐步構建形成保護有力、建設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格局。按照中發〔2017〕4號和魯發〔2018〕6號文件要求,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必須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補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嚴格論證。

二、審核論證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3.《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TD/T 1032-2011);

4.《農用地質量分等規程》(GB/T 28407-2012);

5.《國土資源部 農業部關于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10號);

6.《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關于切實做好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更新完善和匯交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7〕4號);

7.《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關于切實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上圖入庫落地到戶各項任務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7〕6號);

8.《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

9.《國土資源部關于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國土資規〔2018〕1號);

10.《中共山東省委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實施意見》(魯發〔2018〕6號)。

三、永久基本農田補劃要求

涉及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的應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的原則開展補劃,并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相應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原則上不得跨縣級行政區進行補劃,補劃的永久基本農田地類與實地用途必須是耕地,與現有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補劃的耕地質量不低于所占用的永久基本農田。占用(減少)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原則上需在城市周邊范圍內補劃,經論證確實無法在城市周邊范圍內補劃的,應按照位置由近及遠、質量由高到低依次補劃。以下情況嚴禁補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和國家批準的新一輪生態退耕范圍內的耕地;因生產建設或自然災害嚴重損毀且不能恢復耕種的耕地;受重金屬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難以治理的耕地,或治理后仍然達不到國家有關標準的耕地;未納入永久基本農田整備區的零星分散、規模過小、不易耕作的低等級耕地。

四、方案主要內容

(一)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概況。詳細說明重大建設項目占用、經國務院批準生態建設、依法認定的災毀等占用或減少永久基本農田的主要類型、具體位置,擬占用或減少永久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具體數量、質量等別和地類等基本情況。建設占用的,還應包括項目來源、項目類型、項目建設依據、項目建設意義、項目建設時間、項目用地情況等內容。

(二)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項目不同選址選線方案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比選情況,對擬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實地踏勘基本情況,充分說明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

(三)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合理性。說明重大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擬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具體數量(含水田面積)、平均質量等別、空間位置等情況,詳細說明通過綜合考慮建設成本、工程施工難易度、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同情況,選擇項目選址選線擬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具體方案,明確已經實地踏勘,該項目建設方案是否符合供地政策和節約集約用地要求,是否采取工程、技術等措施,減少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充分說明用地選址和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合理性。

(四)永久基本農田占用(減少)和補劃情況。將實地踏勘論證后擬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的用地范圍與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數據庫進行套合分析,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詳細說明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具體規模(含水田面積)、圖斑數量、平均質量等別、空間位置、權屬等基本情況。涉及占用(減少)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的,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詳細說明城市周邊具體規模(含水田面積)、圖斑數量、平均質量等別等情況。

按照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要求,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詳細說明補劃永久基本農田規模(含水田面積)、平均質量等別、空間位置、權屬等情況。補劃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的,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詳細說明城市周邊補劃永久基本農田規模(含水田面積)、平均質量等別、空間位置、權屬等情況。若城市周邊確實沒有補劃空間,需充分說明理由。

若重大建設項目農轉用及土地征收報批時與用地預審時選址選線發生調整,需對用地預審時的占用和補劃情況、選址選線調整后的占用和補劃進行比較說明。

(五)結論性意見。明確提出重大建設項目占用是否必要、合理,占用和補劃永久基本農田是否符合相關要求,補劃的永久基本農田是否通過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實地踏勘審核。經國務院批準的生態建設、依法認定的災毀等其他原因減少永久基本農田的,提出是否按規定對減少的永久基本農田進行了補劃。說明補劃永久基本農田后是否影響相關縣級行政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調整后是否及時補齊標志、健全表冊、明確保護責任,為數據庫更新做好準備。

(六)附件材料。主要包括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情況表(見附件1)、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情況表(見附件2)、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分布示意圖(包含城市周邊范圍線)、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補劃分布示意圖(包含城市周邊范圍線)、補劃永久基本農田拐點坐標表、占用(減少)與補劃永久基本農田權屬表(見附件3)、市國土資源局現場踏勘報告(蓋章)、補劃永久基本農田地塊最新遙感影像圖與現場照片等附件。

五、方案審核論證工作程序

方案審核論證按以下程序開展:

(一)方案編制。在項目預審階段,由方案編制單位實地踏勘占用情況并選取補劃地塊,按照有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以及方案編制內容,編制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方案。方案經所在地縣級國土資源局審查確認后,向市國土資源局提出審查論證的申請。

(二)市級初審。市國土資源局接到申請后,應當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補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嚴格審查,并對補劃地塊開展實地踏勘,形成實地踏勘報告。初審通過后,出具初審意見報請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審查論證。

(三)省級技術審查。省國土資源廳自收到論證申請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對申請材料齊全性進行審查,材料齊全的委托省廳相關事業單位進行技術審查。技術審查重點針對方案內容完整性以及占用、補劃永久基本農田的位置、面積、質量等別等內容進行審查,并隨機開展實地踏勘。省級審查不通過的,各市、縣(市、區)需按意見修改完善后重新上報直至通過審查。

(四)專家論證。方案通過技術審查后,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小于50畝的,由省國土資源廳依據市國土資源局出具的踏勘審核報告,直接出具審查意見;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面積超過50畝的組織專家論證。論證工作由省廳相關事業單位具體承辦。承辦單位應在方案通過技術審查后的3個工作日內,組織國土、農業、規劃等相關領域專家對方案內容進行全面論證,并形成專家論證意見。建設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到兩個以上設區市的,原則上以設區市為單位分別提交方案材料,同一個建設項目涉及的方案在同時間安排專家論證。

(五)成果備案。方案通過省級審核論證后3個工作日,相關市、縣(市、區)提交修改完善后的材料(見附件4),由具體承辦單位存檔備案。

附件:1.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情況表

2.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情況表

3. 占用(減少)與補劃永久基本農田權屬表

4.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方案備

案材料明細表


附件1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情況表

填表單位: 面積單位:公頃(0.0000)

審核人: 審核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2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情況表

填表單位: 面積單位:公頃(0.0000)

審核人: 審核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3

占用(減少)與補劃永久基本農田權屬表

填表單位: 面積單位:公頃(0.0000)

審核人: 審核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4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方案備案材料明細表

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篇5

附件

永久基本農田補劃要點

一、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概況 詳細說明重大建設項目占用、經國務院批準生態建設、 依法認定的災毀等占用或減少永久基本農田的主要類型、具 體位置,詳細說明擬占用或減少空間位置、具體數量、質量 等別和地類等基本情況。

二、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 詳細說明重大建設項目不同選址選線方案占用永久基 本農田比選情況,對擬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實地踏勘基本情 況,充分說明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

三、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合理性 說明重大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擬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具體 數量(包括水田面積) 、平均質量等別、空間位置等情況, 詳細說明通過綜合考慮建設成本、工程施工難易度、占用永 久基本農田不同情況,選擇項目選址選線擬占用永久基本農 田的具體方案,明確經實地踏勘,該項目建設方案是否符合 供地政策和節約集約用地要求, 是否采取工程、 技術等措施, 減少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充分說明用地選址和占用永久基本 農田的合理性。

四、永久基本農田占用(減少)和補劃情況

將實地踏勘論證后擬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的用地 范圍與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數據庫套合進行分析,以縣級行政 區為單元, 詳細說明占用 (減少) 永久基本農田具體規模 (含 水田面積) 、圖斑數量、平均質量等別、空間位置等基本情 況。涉及占用(減少)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的,以縣級行 政區為單元,詳細說明城市周邊具體規模(含水田面積) 、 圖斑數量、 平均質量等別等情況 (詳見附表 1),并附占用(減 少)永久基本農田分布示意圖(包含城市周邊范圍線) 。

按照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要求,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詳 細說明補劃永久基本農田規模(含水田面積) 、平均質量等 別、空間位置等情況。補劃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的,以縣 級行政區為單元,詳細說明城市周邊補劃永久基本農田規模 (含水田面積) 、平均質量等別、空間位置等情況(詳見附 表 2),并附補劃永久基本農田分布示意圖 (包含城市周邊范 圍線),同時提交補劃永久基本農田拐點坐標表 (電子版本) 。 若城市周邊確實沒有補劃空間,需充分說明理由。

若重大建設項目農轉用及土地征收報批時與用地預審 時選址選線發生調整,需對用地預審時的占用和補劃情況、 選址選線調整后的占用和補劃進行比較說明。

五、結論 明確提出重大建設項目占用是否必要、是否合理,補劃 的永久基本農田是否通過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論證審核。

經國務院批準的生態建設、因依法認定的災毀等其他原因減 少永久基本農田的,提出是否按規定對減少的永久基本農田 進行了補劃。說明補劃永久基本農田后是否影響相關縣級行 政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完成。

附表: 1. **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情況表

2. **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情況表

附表 1

**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情況表

填表單位: 面積單位:公頃( 0.0000)

占用圖斑

所在縣 (市、 區、旗) 名稱

標識 碼

占用永久基本農田

質量 等別

共計

城市周邊

城市周邊以外區域

小計

耕地面積

其他

質量 等別

小計

耕地面積

其他

質量 等別

水田

水田

欄1

欄2

欄3

欄4

欄5

欄6

欄7

欄8

欄9

欄 10

欄 11

欄 12

欄 13

欄 14

欄 15

1

2

?

縣域小計

(平均質 量等別)

?

合計(平均 質量等別)

注: 1.欄 4=欄 5+欄 10;欄 5=欄 6+欄 8;欄 6≥欄 7;欄 10=欄 11+欄 13;欄 11≥欄 12

2.欄 3“標識碼 ”為縣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數據庫中基本農田圖斑圖層屬性結構字段數值,不另行編號。

3.欄9、欄 14和欄 15“質量等別”為最新年度耕地質量等別數據庫中的國家土地利用等, 等別在 1-15等之間,非耕地的不填寫質量等別; 其 中,縣域小計(平均質量等別)、合計(平均質量等別)為質量等別加權平均數,保留一位小數。

4.“城市周邊 ”為項目占用縣級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中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占用情況。

5.“其他”為繼續保留的原有基本農田的可調整地類、確定為名優特新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其他農用地等。

附表 2

** 占用(減少)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情況表

填表單位: 面積單位:公頃( 0.0000)

補劃圖斑

所在縣 (市、區、 旗)名稱

標識碼

補劃永久基本農田

共計

城市周邊

城市周邊以外區域

質量 等別

耕地面積

質量 等別

耕地面積

質量 等別

水田

水田

欄1

欄2

欄3

欄4

欄5

欄6

欄7

欄8

欄9

欄 10

欄 11

1

2

?

縣域小計

(平均質 量等別)

?

合計(平均 質量等別)

注: 1.欄 4=欄 5+欄 8;欄 5≥欄 6;欄 8≥欄 9

2.欄 3“標識碼”為土地利用數據庫地類圖斑層中屬性結構字段數值,不另行編號。

3.欄 7、欄 10 和欄 11“質量等別 ”為最新年度耕地質量等別數據庫中的國家土地利用等, 等別在 1-15等之間;其中,縣域小計(平 均質量等別)、合計(平均質量等別)為質量等別加權平均數,保留一位小數。

4.欄 5“城市周邊 ”為城市周邊范圍線內補充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圖斑情況。

推薦訪問: 整改 基本農田 精選

【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范文(精選5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