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物流系統規劃要點

| 瀏覽次數:

 第一章 物流系統規劃

 掌握

 一. 物流系統的構成原則、組成要素和設計的影響因素

 系統具有整體性、綜合性、最優性

 物流系統的構成原則:1 、物流系統各組成要素間具有良好的協調性( 各物流要素按一定比例合理組合、組織結構合理) 。2 、各要素之間的交換價值可以促進系統整體工作的績效;3 、要素并不要求個體上達到最佳或最優設計,而關鍵在于組成物流系統的各要素之間的綜合關系。

 物流系統的組成要素:1 、人力資源、2 、資金要素、3 、功能要素、4 、物流設施 、5 、物流設備、6 、組織與管理、7 、物流信息系統。

 影響物流系統設計的因素:1 、物流服務需求;2 、行業競爭力;3 、地區市場差異;4 、物流技術發展;5 、流通渠道結構;6 、經濟發展

 二. 物流系統規劃的內容與過程

 內容一般包括:1 、客戶服務目標(服務水平、功能定位);2 、物流網絡(物流節點的選址、物流節點的數量、功能、運輸通道);3 、物流節點的內部布局;4 、倉儲系統;5 、運輸管理;6 、運營管理;7 、管理組織。

 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的層次:1 、戰略層面(長期,超過一年,設施的數量、規模、位置;運輸方式的選擇 ;制定采購政策;物流節點的功能定位;訂單選擇);2 、策略層面;中期,短于一年,庫存定位、物流節點內部布局;物流節點的功能;物流作業流程;設施設備選擇;3 、運作層面:短期、每天、每小時,發出訂單時間;確定補貨時間;確定發貨程序。

 節點的基本概念 *** 物流網絡是物流活動的載體,其結構是由執行運動使命的各種線路(鐵路、公路、航空、水路等)和執行停頓的節點兩種基本元素所組成。線路與節點相互聯系、相互配置,他們的結構、組成、聯系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網絡。

 所有的物流活動都是在線路和節點上進行的,線路上進 行的物流活動主要是運輸,物流功能要素中的其他功能要素,都是在物流節點上完成的。物流節點是物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效率的發揮依賴于

 物流節點的位置和功能配置。

 節點的功能和作用 **1 、物流處理功能;2 、銜接功能(銜接作用:

 表現在:A 、通過物流節點將不同運輸方式或同一運輸方式連接起來,通過多式聯運,實現集疏運輸與干線運輸以及干線運輸與干線運輸的銜接;B 、通過物流節點將運輸、倉儲、加工、搬運、包裝等物流功能聯系起來,實現物流作業一體化);3 、信息功能;4 、管理功能

 節點的分類 **1 、轉運型物流節點;2 、配 送中心;3 、物流中心;4 、物流園區

 物流中心與配送中心的區別 ***(表格)

 比較項目 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

 功能 較單一 單一或全面

 規模 較大 可大可小

 在供應鏈中的位置 配送中心下游 物流中心上游

 物流特點 少品種、大批量、少供應商 多品種、小批量、多供應商

 三. 物流系統要素集成的主要過程

 物流要素集成的過程:1 、調查和發掘物流服務需求商的物流服務需求;2 、查定現有資源;3 、確定需要配置的物流要素資源;4 、根據需要設計和規劃物流集成方案。

 物流要素集成的主要措施:1 、利用基礎設施(物 流節點):物流活動的集成;2 、配置物流資源:物流業務的集成;3 、業務流程再造:物流環節集成;4 、信息技術:綜合集成,業務流程集成;5 、管理制度:綜合集成。

 四. 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的目標

 1 、良好的服務性;2 、良好的快速反應能力;3 、強大的信息功能;4 、實現物流服務規模化;5 、充分利用物流資源。

 五. 物流系統規劃的基本模式

 1 、最小總成本策略( 是尋求最低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的組合) ;2 、最高顧客服務策略(決策的考慮依據是由成本面移轉至變動成本的組合);3 、最大利潤策略(各物流子系統皆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 標);4 、最大競爭優勢策略(一種防止主要客戶被競爭者奪走為目的的物流管理政策)

 六. 物流系統規劃的基礎工作及策略目標

 1 、現行物流環境資料的搜集;2 、未來規劃需求資料的搜集;3 、需求資料的分析

 現行物流環境資料的搜集:1 、基本營運資料;2 、運輸狀況資料;3 、倉庫狀況資料;4 、貨物特性資料;5 、物流營銷狀況;6 、供應商及用戶資料;7 、配送地點與分布。

 未來規劃需求資料的搜集:企業營運策略、商品未來需求預測資料、商品品類數量的變動趨勢、物流作業實施限制與范圍、增值功能的需求

 需求資料的分析:需求因素 可分確定性需求因素、政策性需求因素

 物流系統定位與策略功能制定,物流系統規劃主要的策略考慮因素包括:1 、物流渠道架構策略;2 、位置網絡策略;3 、顧客服務水準策略;4 、系統整合策略

 計劃執行目標:1 、降低物流成本;2 、降低庫存水準;3 、提高顧客服務水準;4 、縮短物流作業周期;5 、整合上下游渠道環境;6 、支持零售渠道據點;7 、降低物流系統作業錯誤率;8 、提升物流服務競爭力;9 、集貨以產生規模經濟效果;10 、迅速掌握營銷分配信息。

 七. 物流系統規劃設計

 系統規劃是一個遞歸式的分析邏輯。

 1 、基礎規劃資 料的分析(定量化的分析、定性化的分析);2 、物流系統規劃條件設定;3 、物流作業需求功能規劃;4 、設施需求規劃與選用;5 、信息系統規劃

 定量化分析:1 、品類與數量分析;2 、貨物特性分析;3 、需求變動預測分析;4 、儲運單位與數量分析;

 定性化分析:1 、作業時序分析;2 、人力需求分析;3 、作業流程分析;4 、作業功能需求分析;5 、事務流程分析;6 、運輸線路分析

 基礎規劃資料的分析,1 、物流訂單變動趨勢分析;2 、商品品類與數量分析;3 、物品特性與儲運單位分析;4 、物流與信息流分析。

 物流系統規劃條件設定:1 、 基本儲運單位的規劃;2 、基本運轉能量的規劃;3 、自動化程度的規劃。

 物流作業區域設施:1 、容器設施;2 、儲存設備;3 、訂單揀取設備;4 、物料搬運設備;5 、流通加工設備;6 、物流外圍配合設備。

 物流作業需求功能規劃:1 、基本原則(合理化、簡單化、機械化);2 、物流中心作業區域的需求功能規劃;3 、倉儲區域的儲運量規劃(周轉率估計法、商品送貨頻率估計法);4 、揀貨區的儲運量規劃;5 、物流量平衡分析。

 八. 配送中心規劃的內容與方法

 配送中心是指商品集中、出貨、保管、包裝、加工、分類、配貨、配送、信息的場所或 經營主體。

 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收驗貨、搬運、儲存、裝卸、分揀、配貨、送貨、信息處理以及與供應商、零售商的連接。

 1 、要普查物流的對象;2 、對物流量的分析及預測;3 、對物流信息處理情況的調查;4 、對物流配送作業內容的調查;5 、入出貨條件;6 、商品保管形態的研究;

 A 類,托盤、叉車、庫內直接堆放;B 類,立體貨架;C 類,重力式貨架

 規劃方法:1 、保管庫存規則(庫存商品配置的規則、庫存編號尋址系統);2 、配送中心規模的確定;3 、配送中心的設計程序;4 、配送中心規劃的調研

 據 庫存商品的配置,可根據 IQ 曲線方 便地進行規劃

 量 縱軸表示商品數量 Q 、橫軸表示種類數 I ,以橫軸 A 、B 、C 、D 四組分類,依次可定義為:A 組,品種最少,發貨量最多的商品,裝載在托盤上;B 組,品種少,發貨量多的商品,放入托盤式貨架;C 組,品種較多,發貨量較少的商品,放入重力式貨架;D 組,品種多,

 發貨量少的商品,放入存放以箱為單位的小型貨架。

 庫存編號尋址系統對商品庫存區域的所有位置,編上類似門牌號碼的編號,根據這個編號給進出倉發指令。

 配送中心規模的確定,1 、考慮方法,決定配送中心規模大小的根本用 依據是:倉庫投產后,每單位出庫商品的庫存維持費用 (即保管費用),因此,必須設計規模適當的物流設施。2 、發運量預測值與庫存方針的確定,發運量的預測應以配送中心備齊商品的品種作為前提,決定配送中心倉庫要求的原則是:A 類商品的備齊率為 100% ,B 類為95% ,C 類為 90% 。3 、保管效率與庫存周轉率,一般儲存型倉庫比流通型倉庫保管效率高,儲存效率與堆垛方式由很大關系,要把提高配送中心儲存效率、減少單位商品的庫存維持費、加快庫存周轉率、講求經濟效益的庫存管理有機地統一起來。

 配送中心設計程序:1 、物流量的調研分析;2 、物流量的預測(開設時、3 年后、6 年后);3 、物 流功能的調研、物流系統的調研、情報系統的調研、選址;4 、系統設計概要方案;5 、系統基本設計;6 、系統擴大初步設計(含機械);7 、系統詳細設計、建筑技術設計、信息處理程序設計、投資計算。

 配送中心規劃的調研:物流功能調查計劃、選址條件調查計劃、物流系統調查計劃、信息系統調查計劃

 物流功能調查計劃:

 A 、商品 1 、 經營商品:保管品種、經營品種 2 、 出貨對象:位置法 (時間距離)?量?配送單位?配送方法 3 、 入貨單位:位置(時

 間距離)?量?運輸單位?方法?頻率 4 、 經營情況:特性分類分析(1 )、搬運特點:大 小?重量?形狀等(2 )、價值特點:IQ (品率 種?出貨量)的周轉率 ABC 分析超高速周轉高速周轉中速周轉低周轉 轉 5 、 保管配貨:以托盤為單位、以箱為單位、以件為單位

 B 、服務水平 1 、 訂貨?配送頻率:每日、每周 2 次……2 、 配送件 單位:箱、件 3 、 要貨時間:當日、隔日、隔二日 4 、 配送對象:點 商店、其他物流據點 5 、 其他

 C 、有關法規 交通運輸法、倉庫業法等

 九. 配送中心總體設計

 總體規劃設計是在物流系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必須重點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1 、總體規模的確定(A 、預測物流量,包括歷年業務經營的大量 原始數據分析,及根據企業發展的規劃和目標進行的預測;B 、要根據規范服務和經驗,確定單位面積的作業量定額,從而確定各項物流活動所需的作業場所面積。C 、配送中心平面布置的相關性分析;D 、確定配送中心的占地面積);2 、選址原則:(配送中心一般都選址在環狀公路與干線公路或鐵路的交匯點附近)3 、配送基地內的車流的布置(一般采用“單向行使、分門出入”的原則);4 、作業站臺與停車場地(配送中心常采用與車廂抱墊板等高的站臺,車位數的確定與商品的吞吐量適應)

 配送中心消防設施常見的有:煙感報警系統、消火栓、滅火器材、自動噴 淋系統、自動二氧化碳滅火系統。

 熟悉

 一. 物流系統的作用機制

 1 、結構和功能相統一;

 結構具有量的規定性,主要表現在:系統是由一定數量的相關要素組成、系統要素在三維空間上具有各自存在的坐標、在一個穩定的系統中,要素之間的排列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結構具有質的規定性,主要表現在系統組成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上。

 系統結構的規定性(數量、種類、空間分布)決定功能的全面性

 系統結構質的規定性(要素間的聯系)決定功能的深入性

 2 、競爭與協同(說明系統內部的要素之間以及系統與環境之間,既存在整體同一性 。又存在個體差異性);

 系統要素間的競爭表現在:目標、產權、運作

 系統要素間的協同:調整要素間的目標、協調元素的產權關系、構建無縫的要素接口。

 二. 物流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涵義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結構是指系統內部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相對穩定的聯系方式、組織秩序的內在表現形式。功能是指系統與外部環境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性質、能力、功效,是系統內部要素之間相對穩定的聯系方式、組織秩序及時空形式的外在表現,系統功能是系統要素的時空排列、相互聯系的外在表現。

 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結構決定功 能,功能是結構的外在表現,改變結構就能改變功能。

 三. 物流系統的功能

 運輸、配送、倉儲、裝卸搬運、加工、包裝、信息

 四. 物流節點的選址

 影響物流節點選址的因素 ***1 、自然環境因素(氣象條件、地址條件、水文條件、地形條件);2 、經營環境因素(經營環境、商品特征、物流費用、服務水平);3 、基礎設施狀況(交通條件、公共設施狀況);4 、其他因素(國土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要求、周邊狀況)

 物流節點選址的原則、步驟 ***(ABC )

 選址原則:1 、經濟發展中心地區或城市;2 、各種交通方式重疊和交匯地區;3 、物流資源較優地區;4 、土地開發資源較好地區;5 、支持產業發展需要;6 、符合區域物流特點;7 、有利于整個物流網絡的優化;8 、有利于各類節點的合理分工、協調配合;9 、地區管理和人才資源較好地區。

 選址步驟:1 、選址約束條件分析;2 、收集整理資料;3 、地址篩選;4 、定量分析;5 、結果評價;6 、檢驗

 五. 物流策略及規劃運作

 物流策略是擬訂物流系統的目標與相關的物流活動方針,以整合組織內部所有成員,減少部門間的沖突,并對有限的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而達成企業最終的目標。較重要的物流策略包括:1 、物流系統的重要度 ;2 、物流系統的定位;3 、顧客服務水準等。

 物流規劃是物流策略的細節陳述。

 物流計劃的內容:1 、物流系統范圍與組織層級的具體化;2 、各物

 流子系統的目標即政策的制定;3 、所需資源的類型與數量。

 物流策略規劃的變數 四個 ***環境、組織、競爭者、顧客

 物流策略規劃:物流配送策略規劃、物流供給策略規劃、減少物流時間的策略規劃、提高生產效率策略規劃、國際物流策略。

 物流配送策略規劃:顧客因素、通路因素(涉及到廠商及其最終消費者之間的所有中間商)、貨物因素、物流管理因素(是指將貨物運送至市場及其相關的成本 )

 供給策略的原則在于使各物料流動及貨物生產線能在最小成本下,符合生產的需要。

 配送策略組合了公司的配送系統及配送通路兩方面。

 供給策略規劃的原則在于使各物料流動及貨物生產線能在最小成本下,符合生產的需要,供給策略可使貨物流動中斷的風險降至最低。

 供給策略有兩項可行方案:透過公開市場交易、透過向后整合的方式。

 國際物流策略:必須考慮三個特定的物流策略,1 、如何供應地區市場;2 、如何生產;3 、如何選擇特定國家從事制造設備的生產。

 全球性物流策略的抉擇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國際分工、物流效率及生產策略、 政府的影響、財務因素和公司環境等。

 減少物流時間的策略規劃:1 、及時化系統與快速反應系統;2 、先進科技的應用;3 、條碼的應用;4 、有效顧客反應系統。

 提高資產生產力的物流策略:直接由工廠送貨的策略、有效使用物流

 設備的策略、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或合同制物流公司或物流業務外包的策略。

 六.EIQ 分析

 訂單品類數量分析手法(EIQ )進行物流系統的系統規劃,從客戶定單的品類、數量與訂購次數等觀點出發,進行出貨特征的分析。E數 (訂貨件數 order entry )、I (貨品種類 item )、Q (數量 quantity ), 是物流特性的關鍵因素,EIQ 分析就是利用 E 、I 、Q這三個物流關鍵因素,來研究物流系統的特征,以進行基本的規劃。

 其步驟:1 、訂單出貨資料的分解;2 、訂單出貨資料的取樣;3 、能夠檢討出配合物流系統特性的物流系統設備及其運用系統;4 、能夠選擇物流設備;5 、能夠作模擬分析;6 、能夠進行物流系統的基礎規劃;7 、EIQ 統計分析;8 、圖表數據分析(量化資料分析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

 用 利用 EIQ 對物流系統加以分析后,可歸納出如下特征:訂單內容、訂貨特性、接單特性、配送中心特性、EIQ 特性

 EIQ 分析以量化的分析為主 ,常用的統計手法包括平均值、最大最及 小值、總數、柏拉圖分析、次數分布及 ABC 分析

 訂單量(EQ )分析,主要可了解單張訂單訂購量的分布情況,可用于決定訂單處理的原則、揀貨系統的規劃,并將影響出貨方式及出貨區的規劃。

 訂單品類數(EN )分析, 單張訂單出貨品類數的分析

 品類數量分析(IQ) :主要了解各類貨物出貨量的分布情況,分析貨物的重要程度與運量規模,用于倉儲系統的規劃選用、倉位空間的估算,并將影響揀貨方式及揀貨區的規劃。

 品類受訂次數(IK )分析,每單一品類出貨次數的分析。

 七. 配送中心建設的項目立 項

 項目立項必須經過:明確目標、決定系統范圍、研究經濟與技術可行性、編制實施計劃、研究整個物流系統的過程。

 1 、新建一個配送中心,必然有其動因(容量不足、擴大市場占有率、據點分散、設備陳舊、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服務質量、環境變化);2 、配送中心是一個多功能、集約化的物流據點,它具有流通行銷、倉儲保管、揀選分類、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和傳輸等功能;3 、要切實研究新建配送中心在整個物流系統中所處的位置;4 、投資計劃的確定(應從物流成本的角度來確定配送中心的投資規模是否合理。)。

 配送中心內部物流作業:進貨 、儲存、盤點、訂單處理、揀貨、補貨、出貨、配送作業。

 八. 配送中心的貨架系統

 有 為提高貨架儲存面積和空間利用率有 3 種思路:1 、加大貨架的進深(雙進深貨架、多進深貨架、駛入式貨架、高密度流動貨架又叫重力貨架);2 、減少貨架間通道的數量(移動式貨架,C 類);3 、減少通道的寬度、增加貨架的高度(采用窄巷道或超窄巷道貨架、采用自動化高層貨架倉庫)

 自動化高層貨架倉庫包括幾個部分:高層貨架、巷道堆垛起重機、周圍出入搬運系統、管理控制系統

 優化的途徑:1 、應按不同類型的商品,采用不同類型的存儲形式,實行多樣化儲存 ;2 、應能適應、方便、有利于揀選作業;3 、應能促進配送服務質量;4 、充分利用空間,節約用地;5 、應結合國情,選用簡單實惠的存儲和存取搬運設施:結構精煉,操作養護方便,價格較低,易于購辦。6 、應運用現代化的倉儲管理(WMS )軟件。

 普通托盤貨架又稱可挑選性貨架。要提高儲存密度必須把貨架、走道、叉車結合考慮。

 托盤尺寸ISO 規定800*1100 ,商品高度為1200, 連同托盤厚度,寸 托盤荷載整體尺寸 800*110*1300

 九.配送中心的揀選系統

 揀選是按客戶訂貨單需求,把各類商品揀集在一起,以供配送。

 揀選作業五要素:揀貨單位(托盤揀貨、成箱揀貨、單品揀貨)、揀貨方式(訂單別揀取、批次別揀取)、揀貨策略(縮短接受定單的時間、縮短揀貨信息處理的時間、縮短揀貨出貨的時間)、揀貨信息處理、揀貨設備

 揀貨設備:1 、上人揀選叉車或巷道機(托 — 箱揀選多數采用托盤貨架,配合上人揀選叉車和巷道機);

 2 、揀選流動貨架(一種構造簡單的輕型重力貨架,適用于箱 — 箱、箱 — 件,優點是:A 、先進先出,利用保質;B 、前面揀選,后面補貨,可同時作業,互補干擾;C 、商品揀選面集約化,揀選方便,省

 時省力,節約保管面積;D 、前面第一箱開箱 ,即可用于箱 — 件拆零揀選);

 3 、電腦輔助揀選系統(可實現無單揀選);

 4 、回轉貨架,A 、水平回轉貨架,無單揀選,“貨就人”,主要適用于小件商品的揀選,優點:構造簡單,投資較省;形式多樣;效率高;空間省;B 、多層水平回轉貨架,是一種可分層回轉貨架;C 、垂直回轉貨架。

 5 、自動揀選,適用于“件 —。

 件”的熱銷小商品,尤為適用化妝品。

 常用的特種貨架有:窄通道高層貨架、多進深托盤貨架、密集型重力貨架、自動化高層貨架。

 自動分揀系統的主要組成:收貨輸送機、合流輸送機、送喂料輸送機、分揀指令設定裝置、分揀傳 送裝置及分揀機構、分揀卸貨道口、計算機控制器

 流通領域大多采用高速滑塊式自動分揀機。

 了解

 一. 物流網絡規劃

 物流組織網絡化是指將物流經營管理、物流業務、物流資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的組織按照網絡方式在一定市場區域內進行規劃、設計、實施,以實現物流系統快速反應和最優總成本等要求的過程。

 物流網絡結構設計的核心就是確定承擔物流工作(功能)所需要的各類設施的數量、地點,以及各自承擔的功能。

 1 、物流節點的概念;2 、物流節點的功能及作用;3 、物流節點的

 分類;4 、物流系統與物流節點;5 、物流節點的選址模型。

 二. 物流方案評估與選擇

 方案評估選擇 *

 1 、優缺點列舉法;2 、因素分析法;3 、點評估法;4 、權值分析法;5 、成本比較法;6 、以 AHP( 層級分析法) 為基礎的方案評估

 三. 配送中心的物流工藝與設備選用

 1 、配送中心建設基本原則(系統工作原則、價值工程原則、盡量實現工藝、設備、管理科學化的原則);2 、貨架儲存系統;3 、貨架儲存系統的優化;

推薦訪問: 要點 物流系統 規劃

【物流系統規劃要點】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