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分析與決策咨詢簡報
第 37 期 重慶市涪陵區統計局
#gtmfwrqgw#
涪陵區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摘要】近幾年涪陵區第三產業比重逐年提升,在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對涪陵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對涪陵區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加快傳統服務業發展、推動新興服務業、優化第三產業的內部構成、促進規上服務業發展等方面對策建議,推動涪陵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第三產業
發展現狀
對策建議
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農業、工業、建筑業以外的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經濟活動。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生產社會化程度和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當前,全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了50%,重慶市第三產業占比超過了第二產業。2018年涪陵區第三產業占比僅為36.9%,雖較上年占比有所提升,但仍低于全國、全市水平,增加值在主城都市圈排第8位,成為經濟發展“短板”。文章對近些年來涪陵區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全區上下共同努力進一步推動第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涪陵區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十九大以來,涪陵區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奮力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堅定不移培育壯大第三產業,服務業整體呈現提質增效的運行態勢,有力支撐全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平穩健康發展。
(一)總量增加,占比提升,增速回落 2011 年到 2018 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由 173.96 億元提升到 397.39 億元(見表 1),年均增加 31.92 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 31.21%提升到 36.93%,第三產業總體呈上升勢頭。但隨著經濟總體增速的回落,第三產業增加值可比增速由兩位數降至一位數,近三年呈逐年回落態勢,2018 年增速回落至 6.7%。
表 1
2011-2018 年涪陵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及增速變化
年份 GDP 第三產業 總量 (億元)
可比增速 (%)
增加值 (億元)
占 GDP 比重 (%)
可比增速 (%)
2011 年 557.34 20.5 173.96 31.21
11.7 2012 年 630.53 15.5 201.67 31.98
14.2 2013 年 690.04 13.0 213.09 30.88
7.5 2014 年 757.48 12.0 243.41 32.13
8.9 2015 年 813.19 11.9 268.13 32.97
11.2 2016 年 896.22 11.1 299.26 33.39
9.6 2017 年 992.24 9.7 326.97 32.95
7.2 2018 年 1076.13 7.1 397.39 36.93
6.7 (二)第三產業對 GDP 增長的貢獻率提升 2018年,第三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為36.0%(見表2),比 2011 年高 11.9 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近八年來的最高,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呈回升態勢。2018 年第三產業對 GDP 增長的拉動力為 2.5 個百分點,比 2017 年提高 0.3 個百分點。雖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力低于第二產業,但與第二產業貢獻率和拉動力的差距縮小,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影響越來越大。
表 2
2011-2018 年涪陵區三次產業貢獻率和拉動力 年份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貢獻率(%)
拉動力 貢獻率(%)
拉動力 貢獻率(%)
拉動力
(百分點)
(百分點)
(百分點)
2011 年 2.3
0.5
73.6
13.6
24.1
4.9
2012 年 2.7
0.4
67.5
9.0
29.8
4.6
2013 年 2.6
0.3
78.7
9.0
18.7
2.5
2014 年 2.4
0.3
74.9
7.8
22.7
2.7
2015 年 2.0
0.2
69.3
6.8
28.7
3.5
2016 年 2.7
0.3
70.3
6.1
27.0
3.0
2017 年 2.7
0.3
74.2
6.1
23.1
2.2
2018 年 3.8
0.3
60.2
3.7
36.0
2.5
(三)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發展各具特色 從第三產業內部增加值核算的 8 個分類看,2018 年發展快慢不一,各具特色。
增速上,營利性服務業 1 是唯一呈兩位數增長的分類,2018年全區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 77.32 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22.8%,占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19.4%,營利性服務業增速遠高出第三產業增速,主要得益于信息傳輸軟件服務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發展拉動。增速位于第二的是批發和零售業,可比增長 6.8%,得益于中石化、中石油、中煙草、重百、蘇寧、新大興實業(集團)、鑫斛藥房、華晨斯威以及多家珠寶總
1 重慶市增值核算角度的營利性服務業,具體包括國經濟行業四個行業門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部經濟公司等批發和零售業的較快增長。營利性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兩個分類的增加值增速高出第三產業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6.1 和 0.1 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住宿餐飲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以及非營利性服務業 2 發展均低于第三產業平均水平,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呈現負增長。
表 3
2018 年涪陵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內部構成情況
增加值(億元)
可比增速(%)
占第三產業比重 (%)
第三產業 397.39 6.7
100.0
1.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 79.68
4.2
20.1
2.批發及零售業 49.78
6.8
12.5
3.住宿和餐飲業 28.51
5.3
7.2
4.金融業 50.37
-2.9
12.7
5.房地產業 37.31
-4.0
9.4
6.營利性服務業 77.32
22.8
19.4
7.非營利性服務業 73.14
1.5
18.4
8.農林牧漁服務業 1.27
3.8
0.3
涪陵毗鄰主城,道路、水路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公共交通、道路貨運、水上運輸、郵政快遞以及管道運輸取得長足發
2重慶市增加值核算角度劃分的非營利性服務業,具體包括國民經濟行業五個行業門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展,拉動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的穩步前行。2018 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 79.68 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 4.2%,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 20.1%,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總量位居第三產業榜首。營利性服務業、非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均在 70 億以上,金融業增加值 50.37 億元,批發和零售業略低于 50 億元,這幾個行業占第三產業總量的絕大多數,有力支撐第三產業發展。
(四)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超過二產,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涪陵穩增長、惠民生,不斷加大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保持較快增長。2018 年,第三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248.25 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 61.1%,占比較 2011 年提升 8.8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不斷提升,已經超過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投資總額。
從 2011 年至 2018 年,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投資結構也發生較為顯著的變化,房地產業超過交通運輸業成為了三產中的第一大投資行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成為第二大投資行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落至第三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占第三產業投資總額的比重從 2011 年的從33.2%下降到 18.0%(見圖 1);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從
10.0%提高到 25.2%;房地產業 28.0%提高到 42.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形成并加大,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投資額仍然很小。
圖 1
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情況
(五)第三產業解決就業占比不斷提升,成為就業主渠道 1978 年涪陵區一、二、三產業就業構成為 82.9:6.9:10.2,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僅為 3.82 萬人。2009 年第三產業解決就業25.8 萬人,從業人數首次超過第一產業。2018 年,三次產業的就業構成演變為 23.2:34.2:42.6,第三產業解決就業 33.19 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數比重比 1978 年高出 32.4 個百分點。1978 年
至 2018 年 40 年間,涪陵區總的就業人數凈增 40.5 萬人,而第三產業吸納的勞動力人數就凈增了 29.37 萬人,新增勞動中的72.5%為第三產業所吸納。第三產業強大的吸納就業能力,成為新增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為全區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存在問題 (一)第三產業總體偏弱、發展較慢 全區第三產與全市和其他區縣相比仍存在規模體量小、占比低、增速慢的問題。從增加值占比看,2018年,重慶市第三產業占GDP比重52.3%,主城都市圈第三產業占比為52.7%,而涪陵第三產業占比僅為36.9%,涪陵區第三產業占比與重慶市、主城都市圈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從增速看,2018年涪陵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可比增長6.7%,低于全市9.1%、主城都市圈8.3%的增速。
雖然近年全區市第三產業得到一定發展,但其總量并沒有實現明顯突破。從規模看,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在主城都市圈中排位第4,而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排位第8,三產發展顯得不足。涪陵區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已經成為涪陵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
(二)新興產業發展不足,內部結構不合理 涪陵第三產業雖取得一定發展,但第三產業中的新產業、新
業態、新商業模式等新經濟發展略顯不足,具有現代產業結構特征的現代物流、房地產開發、旅游業等行業發展較慢,配置不合理,共享性較差。市場結構不合理制約了一、二產業的協調發展和第三產業的壯大。
全區交通運輸企業數量雖然不少,但規模小、實力弱、功能單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缺乏大型物流企業、物流園區和交通物流平臺,沒有呈現出現代物流業的先、新、快、大的運營優勢。現有的鐵路、道路、水運、龍頭港、鐵公水碼頭等仍未充分發揮其運營優勢。
從納入統計的房地產開發數據分析,房地產開發市場遇冷流,商品房實際銷售面積呈下降趨勢。2013年到2018年全區房地產開發項目從127個下降到98個,呈逐年下降態勢。2018年納入統計的71家開發企業,有44家營業利潤為虧損,房屋施工面積為626.88萬M 2 ,同比下降5.5%;本年竣工房屋面積163.1萬M 2 ,同比下降20.0%。
涪陵扼長江、守烏江,人文歷史深厚,山水秀美,喀斯特地貌形成天然旅游優勢,但旅游業發展卻極為遲緩,全域旅游打造較為欠缺。全區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旅游龍頭,現有旅游景區、景點數量和旅游線路不寬,全域旅游示范區中鄉村休閑、觀光采摘發展不夠,旅游交通、民宿等配套不優,代表涪陵文化的旅游產品少,旅游全產業鏈不健全,旅游宣傳吸引力不夠。
(三)消費品市場發展受網購沖擊大 近兩年,受經濟下滑影響,全區消費品市場發展呈現出動力不足勢頭。2018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41億元,在全市排第11位;比上年增長12.1%,雖高于全市8.7的平均水平,排位卻為第17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及增速在市內區縣排位均有所下滑。從各大商場和實體商貿企業了解,網絡銷售對本地商貿企業有較大影響。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法人企業較少,2018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僅192家,占區內全部批發和零售業法人單位數的比重為3.0%;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僅61家,占全部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數比重為4.3%。
(四)規模以上服務業發展不足 規模以上服務業單位數較少,2018年僅155個,較2017年減少24個,占第三產業單位數的1.0%。其中,大型企業僅4家,年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的企業法人單位僅1家,年業務收入1億元以上的企業法人單位僅15家。目前,房地產租賃經營業、其他房地產業、研究和試驗發展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水利管理業、社會工作業、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體育業、娛樂業等行業均無規上服務業企業。
三、建議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的,重慶要更加注重從全局謀
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涪陵區在全力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同時,還應按照全市 “一圈兩群”發展布局,充分利用戰略地位、區位條件和交通優勢,強力助推第三業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政策保障,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涪陵雖以工業發展為重心,但仍需高度關注第三產業這塊經濟發展“短板”。要加強對第三產業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與第三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工作機構和政策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全區第三產業發展工作的總體部署和協調領導。組織制定實施促進我區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及管理辦法,抓好第三產業發展的協調、分析、督查、考核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明確抓第三產業的管理部門和各相關部門職責,切實負起責任,齊心協力,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第三產業發展。將第三產業發展的工作任務分解到各個鄉鎮街道,形成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加快城市化進程,拓展第三產業發展空間。第三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城市化過程中所積聚起來的各種資源,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形成新的第三產業增長點。發展和推動城市化的聚集效應,吸引周邊居民向城鎮靠攏,形成住房、汽車、零售、商務服務、教育、體育健身、衛生保健等新的服務消費增長點,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服務主體和發展空間。
(二)優化產業結構,發揮產業融合帶動效應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房地產開發、旅游等現代服務業。要加大交通運輸建設投資,形成與主城區、與“兩群”的快速便捷連通,暢通涪陵江南城區、新城區、江東、江北的區域內部交通循環,加快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構建形成真正的鐵、公、水聯運的交通大棋盤,加快“龍頭港”的投入運營規模,提高交通運輸的輻射和聚焦效應。整合現有物流資源,打造綜合物流樞紐,提升現代物流的網絡、配送和信息化水平,基本形成內外聯接的現代物流格局。
有序發展房地產業,在穩住江南城區舊城區改造的基礎上,推動涪陵新城區發展,增加商品房的有效需求,打造高品質住房小區,通過農民工市民化、吸引周邊區縣等方式有序消化庫存。同時要嚴格執行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加強房地產市場的監控,規范房地產市場交易,根據涪陵實際市場需求,科學控制新開樓盤的審批數量和開發面積,實現多元化居民住房供給,通過規劃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設備齊全的精品住房小區滿足現在住房需求品質日益提高的市民住房升級需要。
加快旅游產業發展,充分挖掘涪陵文化旅游資源,規劃旅游路線,推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全域旅游經濟。利用區內豐富的旅游資源,以“武陵山大裂谷”、“大林花谷·林下花園”、“816核軍工洞”以及“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為主打,繼續推
進“美心紅酒小鎮”、沙溪溫泉、巴山夜雨休閑旅游區等旅游娛樂項目景點的擴大建設,做好各個旅游景點的交通連接和配套發展,吸引更多游客。根據季節的不同,宣傳各個時期的水果采摘節以及其他特色節日,進一步挖掘發展休閑旅游、文化旅游、觀光旅游等特色旅游項目,推進旅游與住宿、餐飲、購物、休閑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帶動社會就業和第三產業發展。
推進三產與一、二產業的融合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加快服務業數字經濟的發展,推進服務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電子商務與農村農產品的融合發展,切實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有效帶動農村農業經濟。大力發展文化體育娛樂業,加快休閑農業、觀光采摘等農業旅游服務業發展,促進文化、旅旅游的深度融合。
(三)促進消費品市場發展,加快商貿流通業改造升級 推動社會消費品市場的發展,一方面要繼續促進大型商圈的發展,打造各種專業市場和批發市場,形成輻射效應,帶動人流量,推動實體商貿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把握時代機遇,促進電子商務發展,通過“互聯網+”等新型交易方式,大理培育“涪陵在線”、“e生活”和“尚尚吧”等本地電商平臺,推動大型商貿企業自有配送平臺的發展,實現“線上交易、線下配送”提升商務流通業的現代化水平。
(四)培育壯大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為促進規上服務業的發展,一是通過鎮街、部門聯動以及工商、稅務等部門根據企業登記注冊和上繳稅費等方面的情況,對于達到規模的服務業企業,及時升規入統。二是結合涪陵區現狀,整合資源,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應,有針對性地培育扶持發展企業。讓中小微企業變成大企業,讓傳統企業變成新興企業,到達升規標準。三是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優質服務業企業入駐我區,并注冊為獨立的法人企業,為規上服務業提供新鮮血液。
(五)實施人才戰略,夯實第三產業人才支撐
在第三產業發展過程中,人才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要采取多種方式,大力加強第三產業實用型和高層次人才建設。一是對外積極引進第三產業人才。完善第三產業人才、智力和項目相結合的引進機制,建立健全人才評估體系和激勵機制,大力引進高層次、高技能和熟悉現代管理的高級人才。二是對內加強培養第三產業人才。加強企業與高校、職業學校、培訓機構等的合作,加快培養第三產業發展急需的實用型人才;積極引導高校根據市場需求設置相應學科和專業,給予高校在學科建設上的政策支持,重點培養一批創業、創新型領軍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巢湖市第三產業發展對策研究.國家統計局內部信息網,2019年8月.
推薦訪問: 統計分析 簡報 決策上一篇:員工培訓反饋信息
下一篇:“八一”慰問信2020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