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課程本質上是一種教育性經驗課程:2008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幼兒園法治教育課程計劃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幼兒園法治教育課程計劃3篇
二、幼兒園戲劇教育課程的內容
根據順從兒童的戲劇天性,遵循兒童創作戲劇的規律,本課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戲劇表達
戲劇表達作為整個兒童戲劇教育的基礎層面,關注兒童用身體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各個感覺能力,在假想的情境中,以角色的或非角色的身份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想法。戲劇表達是一種藝術表達,與非戲劇的藝術表達(音樂的、美術的、舞蹈的、文學的表達等)相比,具有身體性、虛構性和角色性。戲劇表達一般來說包括了身體表達、言語表達兩個方面。身體表達指用肢體、表情動作表達內心情感與想法;言語表達指用聲音、語詞以及相應的語氣、語調表達內心情感與想法。身體表達又包括了自然性身體表達和延伸性身體表達。前者圍繞身體的肢體和表情本身;后者則體現了裝扮、道具以及音樂對身體表達的輔助作用。
在本課程中,兒童的戲劇表達以模仿、造型、控制和情感四個維度展開。
1、模仿
“模仿”是對人或物的各種特性及其細節的身體(或言語)再現、復制。
2、造型
“造型”是用身體塑造靜止的形態;對于言語和聲音而言,更多是角色的音質的表現,包括角色特有的音色、音速、語氣和語調特點。
3、控制
“控制”是對身體運動或言語的快慢、動靜、輕重、高低、大小、遠近等、相對性的把握。
4、情感
“情感”是貫穿于所有戲劇表達昀喜、怒、哀、樂等情緒感受。
當然,戲劇表達必須建立在幼兒已有經驗及其在頭腦中所獲得的表象基礎上。這些經驗是通過“感知”,即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獲得的。
(二)戲劇創作
“戲劇創作”體現了想法與行動的對話。兒童作為戲劇創作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在虛構的情境中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轉變為可視、可聞的行動,以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兒童既是角色化的問題提出者,也是角色化的問題解決者。這一戲劇教育內容借鑒了西方的“創造性戲劇( Creative Drama)”。創造性戲劇的有關研究(Rosenberg Helane,1987,Nellie McCaslin,1996)‘1][21解釋了戲劇創作的心理過程和機制,即強調想象與戲劇性行動的聯結,并以戲劇式學習為核心,使每個參與者自然運用內在機制,發展他們的行為,將想法轉變為行動。內在的想象能力以感覺掃描、視像回顧、簡要敘述等練習為焦點,同時外部的戲劇性行為強調了動作、對話、情節和性格化。
戲劇創作所包含的戲劇要素不僅有角色,與戲劇表達相比增加了情節和 場景兩個要素。
1、戲劇創作的要素
角色是一個不同于自己的“他人”,以“他人”的身份思考、行動和說話。學前兒童在戲劇創作中的角色數量較少,小班階段為一個角色對多個同一角色;中班階段為兩個角色對多個同一角色,或不超過四個不同角色;大班階段不超過五六個角色。
情節由一系列事件組成,具有從開端、發展、高潮到結局的幾個發展階段,體現了從昔景、問題出現、沖突形成到最終問題解決的邏輯順序。在戲劇創作的情節方面,隨年齡的增長,情節也由簡單到復雜、由重復性到多樣性。
場景是事件發生的空間,交代角色所處的環境。在戲劇創作的場景方面,小班階段比較單一,最多出現兩個空間的轉換;中大班階段出現兩個以上空間的轉換。
2、戲劇創作的一般環節
戲劇創作一般有以下幾個環節。
(1)開端:戲劇創作來源的探討。兒童戲劇創作的欲望來自于兒童自己的生活,一件物品、一次經歷、一首歌曲、一幅畫、一段故事、一種想法或心愿,都有可能引發兒童的戲劇創作。一般來說,年齡越小的兒童越喜歡遠離生活的幻想性題材,年齡越大的兒童選擇的題材愈加廣泛和豐富。戲劇創作的來源有的是兒童自己發現的,有的需要教師與兒童通過探討進一步明確。前者出現于兒童自己的戲劇性游戲中,后者則是由有計劃的戲劇教育活動來展開,這正是本課程所關注的戲劇創作的開端環節。在開端環節,教師需善于發現兒童的戲劇創作的想法,鼓勵兒童用肢體表達,確定戲劇創作的主題。
(2)角色描畫:戲劇創作的基點。以討論和肢體表達的方式,教師組織幼兒一邊扮演一邊商量:“這里有誰?他們是什么模樣?喜歡做什么事情?最想得到(或需要)什么?”角色的形象、態度和動機得到描畫,并以肢體律動的方式表現這些角色。
(3) 沖突架構:戲劇創作的關鍵。教師組織兒童以角色的身份在扮演角色中,創作戲劇沖突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對戲劇沖突的不同觀點和建議,需要集體協商,形成相對一致的做法。教師既可入戲(teacher-in-role),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或次要角色,以高支配的方式引導兒童創作;也可出戲 teacher-out-role),不扮演任何角色,以低支配的方式幫助兒童創作。前者更適合年齡小的兒童,或者有難度昀戲劇創作,后者反之。
(4) 對話豐富:戲劇創作的深化。在角色描畫、沖突架構環節,角色的對話可能已經初步出現。以此為基礎,在多次的扮演過程中,教師不斷發現、豐富和歸納精彩、簡潔、生動的角色語言,鼓勵兒童之間相互模仿、學習,形成相對穩定的角色對話,豐富兒童戲劇創作的表現力。這一環節一般只能在年齡較大的兒童中展開。通過這些戲劇創作的環節,兒童的戲劇創作一步步地豐滿、生動起來,匯聚了他們自己的智慧和表現。在思考中行動,在行動中思考。戲劇創作的魅力正在于此。
(三)戲劇表演
1、戲劇表演的要素
戲劇表演一般是指“由演員扮演角色,通過舞臺行動過程創造人物形象的藝術。”[1]這里凸顯了三個戲劇要素:演員、角色、舞臺,其中隱含了觀眾要素。而在本課程中,考慮到學前兒童戲劇表演能力的特點和兒童戲劇教育的重點,兒童的“戲劇表演”發生在教室中,不是劇場;由教師指導,不完全是由導演組織的;同在一個班級中的演員和觀眾相互流動,不是陌生或相互分離的。因此,本課程的兒童“戲劇表演”可稱為“前表演”或“準表演”。
2、戲劇表演的樣式(體裁)
在本課程中,戲劇表演的樣式(體裁)以音樂劇、偶戲、啞劇、話劇為主。在不同年齡階段,戲劇表演的樣式不同,小班以音樂劇為主,表現初步開展話劇;中班繼續發展音樂劇,豐富偶戲、話劇的表現;大班繼續豐富音樂劇、偶戲、話劇的表現,開始進行啞劇表現。這是對兒童戲劇能力和戲劇表演樣式特性兩個方面綜合考慮的結果。學前兒童的戲劇表達多以肢體動作表達為主,言語表達難度較大,且年齡越小的兒童越需要借助音樂、歌曲、舞蹈以及偶的可操作的具體形象。[1]
我們看到,“偶戲”在三個年齡班都出現了,并隨著年齡增長逐步加以豐富。木偶戲是“由幕后演員操縱,用木偶表演的戲劇形式。”[2]演員不用自己的身體表演,而是借助偶的動作,代替偶說話來表演。這一表演方式較為適合整個學前階段的兒童,一方面既沒有對兒童肢體表演的要求,又滿足他們擺弄玩偶的興趣;另一方面可岌展他們在表演中的獨白和對話的語言能力,因此可從低齡開端,逐步豐富多樣。
音樂劇是“歌、舞、劇三種成分并用”的戲劇樣式。[3]音樂劇載歌載舞的表演方式既有趣味,又富有動感,容易為年齡較小的兒童所喜愛。小班階段重在歌舞部分的表演,多為集體表演,情節相對簡單;中大班階段突出不同角色不同的歌舞特色,并加強情節的復雜性。
啞劇是“一種不用臺詞而以動作和表情表達劇情的戲劇。”[4]其動作的節奏感和逼真性對小班、中班兒童來說較難,比較適合大班兒童表現。
話劇綜合文學、表演、導演、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文藝成分,以說話(對白、獨白、旁白)為主要表現手段。[5]相比較偶戲、音樂劇和啞劇等戲劇樣式,其實話劇是最為復雜的,其對角色語言的要求高,比如對白的接話連貫,獨白和旁白流暢,語言表達飽含情感,性格刻畫要細膩等等,對大班兒童來說仍是有難度的。但是,兒童從他們的假裝游戲到戲劇性游戲,都自然地出現了語言伴隨動作現象,各個年齡班的兒童均可以嘗試話劇的表演,只
不過難易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小班可以只是片段表演。
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一、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的意義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各方面發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此期間,幼兒會經歷許多轉折,同時也會面臨許多矛盾和困難。如認生、入托、入園、家庭環境與居住環境的改變等,都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緊張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沖動性行為、攻擊性行為、破壞性行為、孤獨退縮性行為、不良習慣等。
幼兒在發育過程中的行為偏異并不是無關緊要的。一個人心理上的失調或異常,并不是無緣無故突然產生的,其根源大多在兒童時期,尤其是在兒童的早期階段。因此,幼兒的問題行為不僅有可能阻礙其正常的心理發育和發展,影響他的生活和學習,而且也有可能是成人期心理障礙和社會適應不良的先兆,因此及早幫助他們矯治不良行為,則他們一些行為上的偏異會得到矯正,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即使終生保留也不會引起其他行為方面的問題。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
(一)通過本課程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健全人格。
(二)具體目標
(1)矯正與預防幼兒心理與行為問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2)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包括自主堅強的人格、對他人關愛的品格,樂觀開朗的性格特征,快樂向群的情緒情感。
(3)開發幼兒心理潛能,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包括幼兒的好奇求知欲、學習興趣、思維能力。
(三)各年齡階段目標
(1)學習
小班:對周圍的人和事表現出樂于探索的熱情,積極參加各種游戲活動,樂意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中班:積極參加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并能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愛動腦筋,遇事喜歡問為什么。
大班:遇事多動腦,思考問題懂得求異,參加競賽活動懂得重在參與。
(2)生活
小班:學會獨立穿衣、吃飯等,樂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活動。
中班:有初步的方位感,能認識一些自己常去的路線,樂意參加各種活動,并能自己整理玩具、用具,養成良好的習慣。
大班:喜歡指認、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標記,懂得一些粗淺的自我保健常識。
(3)交往
小班: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糾纏成人,離開父母不哭,遇到不高興的事不生氣,不哭鬧,愿意與小朋友一起玩。
中班:在各種活動中保持愉快的情緒,遇到不高興的事告訴父母、老師,樂意與小朋友一起共同完成成人委托的任務。
大班:受了委屈、挨了批評不遷怒于人,遇事與小朋友一起商量。
(4)自我
小班:敢在人多時或陌生人面前講話,能在大人的提醒下與客人打招呼。
中班:真實而自然地表達情感,懂得做事不一定一次成功,可以重新再來。
大班:敢在人面前表現自己,失敗了不灰心不氣餒,總結經驗重新再來。
(5)品格
小班:知道事情沒有做好不哭,能耐心聽大人分析
重新再來。
中班: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樂意與小朋友合作,不怕困難。
大班:學會做事一心一意,為達到目的而堅持到底,勇于探索。
三、課題研究的效果啟示
(一)教師對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幼兒園中,在引導幼兒行為上,教師對幼兒的過失性行為往往采用比較簡單的方法,很少作具體細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歸為思想品德問題,極少進行心理學上的分析研究,矯正技術、技能也十分貧乏,往往采用否定性詞語來矯正幼兒的言行,采用批評、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幼兒,從反面對幼兒進行限制和干涉較多,正面教育和引導不夠。
(二)教會孩子適度的渲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幼兒的情感,尤其是幼兒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著情感早期發展的特點,容易轉移、容易沖動、容易外顯和容易受感染等。情緒的過分抑制除了對理性思維產生影響之外,它也明顯地妨礙技能活動的效能。因此,教會孩子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用幼兒可理解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與幼兒進行溝通不僅需要考慮一些技術問題(如獎賞或懲罰技巧),同時,還需要體驗他們,真正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中去。做到這一點,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設身處地和將心比心是取得同感的最好方法。
(四)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讓家庭參與其中
與其他幼兒教育活動相仿,對于這一階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輔導活動通常必須考慮讓家庭成員參與到其中。大部分幼兒的行為問題與其家庭結構、父母教養方式、父母行為習慣以及情緒表達方式直接相關。讓家庭介入的具體做法是:第一,幫助家庭成員統一思想,做到積極配合;第二,讓父母始終參與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輔導過程。第三,在幫助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與父母討論問題,并在必要時進行家庭輔導或夫妻治療。第四,必要時還要考慮讓家庭以外的社區介入其中(譬如,對于某些具有暴力或其他行為問題的家庭)。
(五)分清幼兒行為障礙與行為偏差
雖然學前兒童確實存在不少行為障礙,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僅僅是屬于行為偏差。幼兒的行為問題與其生理因素、教養方式、社會環境以及心理創傷等等有關,導致他們產生情緒或行為偏差。但是,大多數幼兒的問題都只是在他們發展的一定階段出現,并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恢復正常。
幼兒期是個體心理健康成長的黃金時期,有責任幫助幼兒學會獨立和自信,引導幼兒在與環境中學會相互合作并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使幼兒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XX幼兒園20XX年春期
小班健康教育課程表
周次
課程內容
主講人
第一周
小班健康:《早睡早起身體好》
第二周
小班健康:《天天刷牙好》
第三周
小班健康:《這樣的蔬菜特別香》
第四周
小班健康:《曬太陽》
第五周
小班健康:《快快逃出污染區》
第六周
小班健康:《該不該洗小手》
第七周
小班健康:《我的毛巾 杯子在哪里》
第八周
小班健康:《聰明的小兔子》
第九周
小班健康:《保護牙齒》
推薦訪問: 法治 幼兒園 教育課程上一篇: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報告三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