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自主創新情況調研報告 玉溪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調研員 吳文平 (2016 年 10 月)
為準確掌握玉溪市在自主創新方面的基本情況,玉溪市工商 聯調研組在走訪科技、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等部門收集情況,做好前期準備的基礎上,深入紅塔、江川、通海、華寧、新平、易門等縣區和玉溪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研和工業園區的 37 戶民營企業,采取調查問卷、實地觀摩、座談交流等方式,對全市自主創新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
一、玉溪市自主創新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市內傳統產業景氣度持續下降的大背景下,玉溪市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實施“建設創新型玉溪行動計劃”,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有力推動全市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創新型玉溪建設邁上新臺階, 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57%,為加快推動玉溪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自主創新環境日益優化。在抓好國家和云南省相關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同時,立足玉溪實際,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玉溪的決定》、《實施建設創新型玉溪行動計劃的決定》、《關于大力加強自主創新促進玉溪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意見》、《關于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等 18 個政策性文件,對加強科技創新、促進高新產業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鼓勵科研人
員創業等作出政策性安排,為科技創新提供全方位支持,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長,全社會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圍日益濃厚,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
(二)自主創新體系基本形成。在全省率先開展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工作,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建立,較好地支撐了企業技術創新。目前,全市建成 5 個院士工作站(其中民營企業 4 個),建有 1 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 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 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4 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0 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研發機構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建成省級科普教育基地 9 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4 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擁有量居全省首位;建立科技人才、科技文獻、科技項目、專利、科普、創新機構等六個服務平臺和 12 個資源數據庫,實現科技信息資源集成共享,為政府決策、企業創新和科技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云南國家級新材料孵化器在玉溪高新區設立的玉溪新材料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玉溪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在推動玉溪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在全省率先出臺實施“科技項目 知識產權管理辦法”,把知識產權工作納入科技項目管理全過程; 率先成立玉溪市知識產權援助中心、玉溪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為發明創造者提供從專利申請到專利權保護的服務援助。大力開展知識產權試點示范企業培育工作,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普遍增強,知識產權綜合能力明顯提升,知識產權逐漸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十二亓”期間,玉溪市專利申請 4656 件,專利授權3414 件,均穩居全省第二位,分別是“十一亓”期間的 2.6 和 3.5 倍,
是同期曲靖市的 1.65 和 1.72 倍。2015 年底,玉溪發明專利擁有量633 件,是曲靖市的 2.3 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 2.7 件,遠高于全省 1.6 件的平均水平;爭取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546 項,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455 項,取得國家科技進步成果 2 項,省級科技進步成果 56 項,評選市級科技進步獎 250 項,先后兩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四)自主創新產業不斷形成。大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通過原始創新、自主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改造了一批傳統產業,引進了一批高科技企業,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附加值高和市場競爭力強的新產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帶動玉溪經濟由傳統勞動密集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由價值鏈低端制造環節向高端制造環節拓展,由煙草、礦冶兩大傳統產業向生物醫藥、裝備制造、信息技 術、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多個新興產業延伸,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2014 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達 157.9 億元,占全市 GDP 的 13.32%,高新 技術產業已經成為玉溪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 180 家,省級創新型企業 12 戶,創新型試點企業 20 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 4 戶;全市有 75 戶高新技術企業, 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民營企業有 70 戶,占 93.3%;擁有云南省著名商標 205 個、云南省名牌產品 42 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總的來說,玉溪市自主創新的勢頭是好的,呈現出人才隊伍逐年壯大、創新能力逐年提升、品牌建設逐年提高的穩定發展態勢, 涌現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能耗低、環境污染少
的科技型企業。但是,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與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玉溪市在自主創新上還有明顯差距。從調研的情況看,大多數企業處于自主創新起步階段,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經營環境、企業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個別企業對自主創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小富即安不愿創新、怕擔風險不敢創新、能力有限不會創新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既有企業自身創新觀念落后、創新動力不足、創新基礎薄弱的原因,也有外部宣傳引導不到位、支持政策不配套、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原因。
(一)創新主體動力不足。就玉溪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本身而言, 創新不僅成本高、回收周期長,而且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對技術創新投入的預期也很難把握,大多數民營企業在經營理念上存在重生產銷售、輕技術研發的思想,沒有專門的技術研發機構,在技術創新上以模仿為主,產品單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在能夠獲得現實利益的情況下,受短期利益的驅使,更多的是追求“短平快”,不愿在科技研發方面進行更多投資。在調研的 37 戶民營企業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有 3 戶,大多數民營企業規模較小,有的年銷售收入僅有幾百萬元,市場競爭力較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僅有 8 戶民營企業有研發活動,6 戶民營企業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利產品,具備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擁有知識產權、能夠開發產品的民營企業不多。
(二)創新經費投入不足。從反映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 R&D 經費及 R&D 經費占 GDP 的比重看,玉溪市 R&D 經費增速緩慢,個別年份甚至有倒退的現象,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以 2014 年為例,全市 R&D 經費為 4.04 億元,R&D 經費僅占 GDP 比重的 0.34%,居全省第 4 位。R&D 經費僅占全省
85.93 億元的 4.7%,僅為昆明市 57.32 億元的 7.0%,R&D 經費占GDP 的比重低于全省 0.67%、全國 2.05%的平均水平,直接影響到全市創新的活力和動力,延緩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進度。從調研的情況看,在 37 戶民營企業中,2014 年僅有 10 戶研發投入與當年銷售收入的比重超過全國 6.7%的平均水平,有 2 戶的研發投入與當年銷售收入的比重甚至低于 0.5%,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玉溪大部分民營企業在自主研發上積極性不高、經費投入不足。
(三)創新人才供給不足。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玉 溪全市 16 歲以上 137277 名常住人口就業人員中,大專學歷 5995 人,占 4.37%;本科學歷 4372 人,占 3.19%;研究生學歷 198 人, 占 0.14%,就業人口素質不高,人才供給總量不足,與自主創新需求有較大差距。加之,玉溪距昆明較近,在區位環境上對高層次人才不具吸引力,不僅高層次人才難以招引,企業內部技能性人才也難以留住。本地技能型人才供給不足,外地高層次人才難以招引, 高層次、復合型科技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資源匱乏,嚴重影響到玉溪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進而影響到全市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步伐,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在調研中,有 21 戶企業反映自主創新力量薄弱,消化吸收新技術、新工藝較為困難, 人才尤其是研發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缺乏是制約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市場拓展的關鍵因素。
(四)創新政策利用不足。為切實掌握民營企業對相關政策的 了解和利用情況,在調查問卷設計上,調研組列舉了國家和省市近年出臺的、與自主創新關聯度高的 11 個政策性文件,并從財稅政策、研發政策、技術轉移政策三個方面提出了 20 個問題。從調研
的情況看,在 37 戶民營企業中,已了解相關政策文件的有 18 戶, 知曉率為 48.7%,半數以上的民營企業對政策不了解;已利用相關政策的有 4 戶,利用率僅為 10.8%。同時,相關職能部門主動服務意識不強,重監管輕服務、重檢查輕支持的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 導致一些優惠政策可達性不高,沒有直接讓民營企業取得比較好的政策獲得感,有 18 戶反映政策辦理手續繁瑣、周期長,有 13 戶反映政策獲取渠道不通暢,不能及時了解最新政策,有 10 戶反映政策門檻高、申請難度大、優惠幅度小,有 8 戶反映缺少配套實施政策、可操作性差,僅有 1 戶反映沒有遇到問題。
(亓)創新資源整合不足。市內大部分縣區在資源要素的富集 度上存在相似性,導致縣域經濟發展在戰略定位、發展規劃、產業布局等方面都具有較大的相似性,縣域經濟錯位發展、互補發展、競合發展的態勢尚未形成。一是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二是造成引進項目類型差別不大,縣域產業同構、企業產品同質問題突出,嚴重影響相互之間的分工協作;三是造成同一類型企業分散布局在不同縣區,不利于實現地理空間的相對集中,難以發揮規模集聚效應;四是造成不同縣區在同一產業互為競爭,在產業分工協作中難以形成技術創新鏈,影響到全市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亓是造成不同縣區在同一產業的科技研發上重復和撞車,導致科技資源分散,既不利于全市科技資源整合,也不利于相關縣區技術創新能力的協同提升。
三、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提升玉溪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成為引領玉溪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根本動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加快推進自主創新更是玉溪經
濟適應發展新常態,在應對嚴峻挑戰中打造發展新引擎,占據發展新高地,實現發展新跨越的應時之舉、明智之舉、有力之舉。當前, 在推進自主創新上,要著重做好以下亓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提升創新源頭驅動力,在打造競爭新優勢上求突破。圍繞“建設創新型玉溪行動計劃”目標仸務,打造全市區域先發優勢和綜合競爭力,前瞻性部署有利于催生新興產業的基礎研究,在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科技項目以及重大科技計劃中,聚焦應用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力爭在更多領域實現率先突破。圍繞事關長遠發展、綜合競爭實力的重點領域,實施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化與成果轉化等全創新鏈戰略部署,布局建設行業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提升科技創新源頭驅動力。
(二)著力構建產業技術新體系,在增強核心競爭力上求突破。
制定實施玉溪市技術創新工程“十三亓”專項規劃,加強技術創新工程的頂層設計與統籌謀劃,系統設計技術創新工程。加快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技術新體系,針對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的瓶頸制約,制定系統化的技術解決方案,推進關鍵技術創新,為拓展發展空間提供支撐。依托市內科技型骨干企業,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和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攻關,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領軍企業。
(三)著力推動“雙創”活動,在厚植“雙創”文化上求突破。加快 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推動創新孵化載體向專業化縱深發展,搭建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創業者的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向創業者開放創新資源、降低創業創新成本。大力探索科技服務業促進產業創新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形成一批
科技服務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股權獎勵等重點政策落實力度。深化推進科技創新和金融支持相結合,建立玉溪市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暢通科技企業貸款融資的“綠色通道”。構建“寬容失敗”的機制和文化,為創新創業者減壓減負,營造鼓勵創新的文化環境。
(四)著力打造創新基礎平臺,在培育創新人才隊伍上求突破。圍繞培育戰略性創新力量,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以行業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為引領的創新基礎平臺,培育造就創新型人才隊伍,壯大企業家隊伍。強化創新型人才的激勵、評價與服務,制定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標準和辦法,加快建立以創新能力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制度,完善評議指標,加大對發展潛力和實際貢獻的考量。突出對重點領域高精尖和急需緊缺人才的引進,強化對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的支持。在重點研發計劃中開辟專門渠道,支持 35 歲以下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并落實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建立完善人才分配激勵機制。
(亓)著力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在推動縣域一體發展上求突破。
緊緊立足本地區實際,強化規劃引領,加強統籌協調,突破區劃限 制,引導市內各縣區從區域經濟分工協作的視角,科學制定規劃、 合理布局產業、理性引進項目,在產業分工協作中形成技術創新鏈, 推動錯位競爭、差別發展、接軌協作,增強縣域經濟的融合力度, 提高自然資源、科技資源、人才資源配置效率,避免同質競爭、低價競爭、惡性競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由空間布局向區域空間布局轉化、縣域競爭格局向區域競爭合作格局轉化、單一產業形態向優化組合產業形態轉化,形成增長聯動、利益融合、合作共贏的縣域
經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推薦訪問: 玉溪 自主創新 調研報告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