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扶貧事跡材料x

| 瀏覽次數:

 扶貧事跡材料

  篇一:扶貧幫困先進單位事跡材料

 扶貧幫困先進單位

 事跡材料

 運輸二隊 2012 年 4 月 12 日

 扶貧幫困先進單位

 事跡材料

 扶貧濟困、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按照礦扶貧幫困領導小組有關文件要求,我單位高度重視,緊緊圍繞扶貧幫困總體目標,不斷提高認識,認真落實包扶措施,嚴格履行幫扶工作職責,積極推進包扶工作順利進行,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促使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明顯成效。

 作為一個人員眾多的單位來說,很多職工的生活都比較困難,有的家里有長期病號,有的家遭變故,生活困難……

 這些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時刻牽動著我單位黨、政、工的心。幫助他們吃飽穿暖,渡過難關,既是我單位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事關我單位職工穩定的大局。

 因此,我單位把職工的生活當做我們的第一牽掛,對困難職工的工作生活等十分重視。

 我單位職工突發重病,住進醫院,我單位十分重視,積極向上級部分反映,礦及時給予了救濟。

 同時,我單位對生活困難的職工進行幫扶,并積極幫助困難職工申請救濟金。我隊黨、政、工還曾多次前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職工史忠顯、劉建偉等,不僅送去了水果等慰問品,更送去了我全隊職工的關心與愛護。

 扶貧幫困工作是我單位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單位一如既往地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努力使扶貧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為我礦的快速發展做出我單位的最大貢獻。

  篇二: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

  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

 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

 全省殘疾人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被殘疾人稱為“好幫手”、“貼心人”的縣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闕柳松同志,1991 年至 1994 年曾兼任第一屆縣殘聯理事長,1998 年 5 月,一紙調令又將他調到殘聯任理事長。到殘聯后,他所面對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但他很快進入了角色。功夫不負有心人,闕柳松同志帶領全縣殘疾人工作者實施的“松陽縣殘疾人扶貧攻堅”工程得到了組織和社會各界的認同:2001 年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等國家部委評為“全國殘疾人扶貧工作先進單位”。6 年來,他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懷著對殘疾人,特別是被貧窮的鎖鏈羈絆著的那些貧窮殘疾人的一片誠心、愛心和熱心,竭盡工作,默默奉獻,連續幾年被評為縣級先進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熱腸和充滿事業激情的扶殘幫困工作者。

 到殘聯后,闕柳松同志是懷著對殘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中去的。帶著這種感情,使他產生了為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奔走呼號的源源動力。剛巧在 1997 年縣殘聯開展了一次全縣貧困殘疾人調查工作。當時,松陽縣鄉鎮的貧困人口多,家境貧寒的殘疾人也多。據調查統計,全縣有貧困殘疾人 2950名,占全縣貧困人口總數的 46%。面對眾多貧困的殘疾人,特別是在下基層時聽到那些連溫飽都成問題的殘疾人那強烈而悲切的呼聲時,他的心靈被震撼了,一種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竭盡全力幫助貧困殘疾人擺脫貧困。

 由于當時縣殘聯是個不起眼的小單位,資金相當缺乏,扶貧資金就更不用說了。面對如此困境,他深知殘聯一個單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滄海一粟,只有數不盡的水珠匯入“扶貧攻堅計劃”的大海,才會產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作為實施該計劃的突破口來抓,運用電臺、報刊、電視等新聞媒介,宣傳實施“殘疾人扶貧攻堅計劃”的主要內容及意義。為了籌措殘疾人扶貧基金,他多次跑縣委縣政府找領導。他積極主動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動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1998 年 8 月縣委辦縣政府辦聯合發文件號召全縣干部職工開展了向“殘疾人扶貧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資,獻一份愛心”活動。他的真誠,

 他的耐心細致、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也感動和激發了全縣廣大干部職工節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資”將愛心獻貧困殘疾人的熱情,加入“扶殘助殘”的行列。這次捐款,為扶持殘疾人打下了基矗同時,發動機關部門和企業單位與中小學校的貧困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結成長期幫扶助學對子,這些學生每學年人均能得到 600 元的捐助資金,保障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大東壩鎮二灘壩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從小雙目失明,而妻子是個精神病人,女兒又不是親生的,家庭經濟毫無來源,是鄉村里出了名的貧困戶。1998 年 10 月,闕理事長知道這一情況后,讓工作人員找上其家門,并親自與大東壩鎮領導協商,送他去參加了盲人按摩培訓。如今,老梅在殘聯的幫扶下開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紅火。面對闕 理事長的幫助與支持,他感慨地說:“闕理事長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沒有他,我真的以為這個世界永遠是黑暗的。”

 多年來,闕柳松與殘疾人廣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魚水”關系。他的真情深深觸動了松陽的殘疾人,他們有話愿跟他講,有困難愿找他幫忙,都把他當成貼心的“娘家人”。這種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對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獻精神的扶殘幫困工作者。

 闕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勁,凡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個實干家。他常說在其位,謀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經過他的努力,縣政府相繼出臺了殘疾人優惠政策、扶助殘疾人若干規定及殘疾人扶貧攻堅計劃,形成了縣鄉兩級殘疾人服務社的組織網絡,以上措施辦法的出臺,為殘疾人扶貧攻堅計劃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矗通過政策扶持,殘疾人真正得到了實惠,有 1248 名貧困殘疾人享受減免照顧,殘疾人的整體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逐步提高。

 1998 年以來,殘聯圍繞扶貧計劃的總體目標,根據松陽縣的山區特點,通過“萬人結對”、“萬人種養、共奔小康”及“進千村萬戶、扶貧奔小康”等扶貧行動,走出了一條有松陽特色的扶貧之路。期間,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貧困殘疾人的狀況,先后開展了三次全縣性的貧困殘疾人情況調查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調查。在調查過程中,闕柳松同志爬山越嶺,走進千家萬戶,有時要走山路 30 多華里,晚了就在殘疾人家中住宿,與殘疾人同吃同住,有時一住就是幾天幾夜不回家。

  在扶貧幫困的路子上,闕柳松認為“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如果讓更多的殘疾人學得一技之長,則可以帶動一大批人勤勞致富。于是,他想方設法開展送科技下鄉扶貧活動,每年免費在鄉鎮舉辦 3—4 期殘疾人科技培訓班,組織殘疾人進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類的培育管理,畜禽類的養殖技術以及電器維修、縫紉、理發業和工藝品加工等內容的培訓。廣大殘疾人通過培訓,掌握一技之長,走上脫貧致富路,我縣的殘疾人開發的種養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為了以點帶面,輻射帶動更多的殘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 6 個殘疾人扶貧示范基地,各鄉鎮涌現了各行業的致富典型。西屏鎮西坌村的殘疾人楊裕宗開發的養殖基地,每年養豬出欄商品豬 500 多頭,養魚 60 畝,還搞山地開發水果,生態種養,年收入可達 3 萬元,并帶動 6 名貧困殘疾人脫貧;三都鄉酉田村殘疾人葉木生是在縣殘聯扶持其 2000 元資金開始開發起來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過程中,闕柳松理事長親自為他送資金、送化肥、送苗種。通過幾年的發展,小額信貸資金累計達 68.7 萬元,并開展了“一幫一”、“眾幫一”等結對扶助活動,扶持 3223 名貧困殘疾人從事種養業、手工業和家庭副業,貸款回收率達 98%。2001 年 9 月 8 日原省長柴松岳、副省長章猛進來松陽調研時評價說:“松陽縣殘疾人扶貧工作政府重視,政策到位

  篇三:扶貧事跡材料

 旅游扶貧事跡材料

 --天桂山景區

 一、景區基本情況

 天桂山景區屬政府主導型集體企業,始建于上世紀 80 年代,1993 年正式對外開放,2001 年創建為國家 aaaa 級景區,2002 年晉升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平山縣西南部北冶鄉境內,距省會石家莊 80 公里,距革命圣地西柏坡 30 公里,景區周邊散布著燕尾莊、燕尾溝兩個縣級特困村。燕尾莊村位于天桂山景區西側山凹處,全村 213 口人,耕地面積有 131 畝,且多數為旱地、沙地。燕尾溝村位于天桂山景區南側腳下溝谷中,全村 233 口人。在天桂山未開發之前,居民以傳統農耕為主,主要農作物為玉米、谷子、豆類,靠天吃飯,生活貧苦,人年均收入僅 100 多元。

 二、旅游扶貧取得的效果

  一是景區發展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景區所在兩個村距北冶村 15 華里,原來只有狹窄沙石路,現已拓展為山區三級路,同時電、水、訊等設施得到了優先建設和保障。

 二是景區發展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村民人年均收入由 1997 年的 100 多元增長到 2014 年的 30000 多元,當初的石頭土坯房都變成了掛磚吊頂的四合院,有的甚至在縣城買了商品房。

 三是景區發展拉動了引資。新加坡偉佳索道公司投資建設了天桂山金頂索道,石家莊懷特集團擬投資 13 億元,建設銀河洞大型休閑度假中心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豐富景區服務內容。

 四是景區發展改善了鄉村旅游環境。景區實現了垃圾統一管理、集中填埋。農家樂的建設實現了旱廁變水沖,電磁爐、液化氣代替了柴火做飯,景區環境明顯改善。

 五是景區發展促進了當地人勞動就業。景區內現有 4 座大型賓館,提供就業崗位近 200 個,同時村民通過開辦農家樂、銷售紀念品、承包工程等方式基本實現了全員上崗,還帶動了周邊鄉村的就業。

 六是景區發展帶來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游客的進入,不僅使當地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而且在與不同層次游客交流的同時,得到了大量的信息,村民綜合素質有了大幅提升,好多人率先進入微博、微信等大數據時代。

 三、景區旅游扶貧工作

 一是景區號召當地村民利用地理優勢,在家中開展農家旅館、農家飯店共 20家。

 二是景區需建設項目逐年增多,大部分小工程都承包給當地男勞力。

 三是景區與駐地鄉合作,由景區出資購臵果樹苗,駐地鄉協商土地使用,在燕尾溝村西岸自然莊投資建設了占地 10 萬余畝的“金山壽桃基地”,基地歸梨樹灣村經營。僅這一項目,為當地提供工作崗位達 20 余個,年純收入達 20 余萬元,給帶動地村民脫貧致富打了一劑強心針。

 四是景區積極配合駐地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幫助駐地村委會聯系上級水利部門,跑辦資金,建成蓄水池二座,使村民擺脫提水澆灌這一難題。

  五是景區對符合條件的當地居民優先錄用,實現就地上班。

 六是景區每年在法定假日都會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和困難黨員,送去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并需要通過支持幫扶,使困難群眾盡快脫貧致富。

 四、景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天桂山屬于老牌景區,一部分基礎設施需盡快提升改造,同時為積極爭創國家5a 級景區,需要擴充景區容量,實現綜合服務區外移。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是資金和土地指標的問題。目前景區雖然通過銀行借款解決了部分資金,但缺口還很大。另外景區通過以租代征的方式租賃了村民 13 畝土地用于停車場擴建和游客中心的建設,但下步景區大建設,土地問題仍是一個現實問題。

 五、旅游扶貧未來規劃

 旅游扶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從根本上為農民提供一條致富增收道路。下一步,景區將進一步完善旅游 帶動農村致富發展的各種方法,積極引導周邊居民開展合作項目,做大瓜果采摘,做強農家樂,形成合力,真正實現旅游扶貧,幫助駐地村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

 2014 年 7 月 26 日 《》

推薦訪問: 扶貧 事跡材料

【扶貧事跡材料x】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