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孝道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助力脫貧攻堅
摘要: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犢之情,敬老愛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先哲孟子用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言盡人間孝道之本。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的孝道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為精華的部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應大力弘揚孝道文化,傳承優良家風。
一、弘揚孝道文化對脫貧攻堅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億人口涌進城市打工,大量的農村形成空心村,大多村中老人的兒女不在身邊,自己又沒有退休金,很容易出現赤貧問題。過去媒體已報道過不少惡性案例,比如農村生病老人因子女外出打工不在身邊被餓死的慘例,還有農村老年人自殺率居高不下等。城市老人有退休金,而我國農村老人們卻沒有。如果農村出現對年邁父母不孝敬、不管不顧,老人們很容易陷入生活困境,尤其是如果生病就可能出現看不起病的問題,長期抱病生活會陷入凄涼。在精準扶貧建檔立卡中,老年人占比很高。令人堪憂的是,這些老齡貧困者大多是深度貧困人群。貧困縣的貧困人群比例較高的便是殘疾人和老年人,在精準扶貧建檔立卡中老年人要占去一多半,這些老齡貧困者都基本上是深度貧困,脫貧難、易返貧。精準扶貧僅有物質扶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兩條腿走路,重視精神扶貧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村陷入貧困的老年人真正脫貧。
二、弘揚孝道文化的現實路徑
孝道扶貧在新時代下顯得非常有價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百善孝為先”,孝是首德,在所有善行中居第一位。幾千年來我國孝道與家庭養老一直廣受關注,也是最優良的傳統之一。家庭養老模式是儒家文化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贍養老人是兒女們的應盡責任,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顧和精神慰籍方面具有無可替代性。過去農村家庭子女如果不養老人會面臨很大的道德壓力,遺憾的是,近年來這種傳統孝道有弱化的趨勢,必須在新時代下重塑孝道文化,具體建議如下:
首先要重塑農村孝道文化建設,加大宣傳,鼓勵“以孝為榮”的傳統正能量。要充分運用各類媒體加大宣傳對農村貧困老人的關愛與幫扶,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激發農村子女的養老意愿,讓村民在家行孝事,出門見孝道,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營造“百善孝為先”的濃厚氛圍。并且對近年來出現那些“人為財死”“唯利是圖”等負面的價值觀進行批判,督促教育子女履行好贍養、照顧好貧困老人的義務,
其次可以在貧困村成立村莊孝道委員會,把孝道扶貧措施與內容具體化。村莊孝道委員會在人員構成上可以重點吸納村莊的鄉賢,包括老教師、老黨員、老干部等,讓那些德高望重、敢直言、有熱心的人當委員會成員,并通過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產生。村莊孝道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制定本村的孝道制度、評優懲戒不良行為等??梢栽诖迩f開展
“好媳婦”、“好公婆”評選活動,通過的“孝道”的評選活動,充分發掘孝道先進榜樣的力量,弘揚愛心敬老文化,倡導優良淳樸的家風、村風和民風。村莊孝道委員會還可以對村莊不良行為進行監督,尤其特別是對不尊老、不敬老、不養老的道德失范行為進行監督,甚至可以評選負面典型,張榜公布教育勸導,并助其自我覺醒與自我轉化。
第三,制定具體切實可行的孝道贍養公式,明確子女的具體贍養標準,將孝道扶貧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我國各地已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有些地方通過開展農村調研,對年滿六十周歲及以上貧困農村老人的子女、健康、居住生活情況等進行詳細摸底,再根據老人的實際生活消費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出適合本村的孝道贍養標準。山東有些地方提出每年每位成年子女應付父母不低于 600 元現金、200 斤小麥面、10 斤玉米面、10 斤花生油。有些村莊更具體,區分了農村留守與非留守老人的情況分類對待,對于非留守老人,規定每年成年正常子女應付父母每天一元錢,每天一斤面,每年 20 斤花生油、20 斤玉米等雜糧面,而對村莊留守老人,規定每年每位成年子女以現金的形式支付贍養費,其數額原則上不低于前述非留守老人相當金額。這些具體村莊做法接地氣、易操作,容易形成共識,也更易可執行。
第四,對有些拒絕盡孝子女進行懲罰。僅有正面鼓勵是不夠的,因為依靠道德規范的約束遠遠不夠,還要有強制性的法律約束,要利用法律規范的強制性來規范個別子女的不孝行為。尤其是農村法制不健全,農民法律意識比較弱的情況下,一方面要加大法制宣傳,讓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在村民中廣泛普及《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對不遵守孝道者不僅讓其在村莊抬不起頭,更應該對其繩之以法。
第五,國家扶貧政策要兜底,對年滿六十歲的老人國家盡可能給予低保的扶持。國家對貧困老人的物質生活條件要多投入,包括要提高新農合報銷實際補償比例、加強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和完善臨時救助等。條件成熟后要對我國農村年滿六十歲的老人實行普惠制的養老。普惠制的養老金制度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農村普遍被采納并且運行效果良好。該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逆淘汰現象,實行普惠制給老人們提供一個基本的保障;其操作管理也簡單易行。世界銀行在 1994 年的報告中指出,普惠制的養老金制度由于不考慮投保人的收入、財富與工作年限,
避免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難題,管理成本極低,還可以有效地緩解貧困,更易獲得百姓的熱烈擁護。對農村老人的資助其實也是對農村兒童的幫助。因為這些農村老人并不會獨享這些社會福利,我國農村大都有老帶小的傳統,老人們會把他們得到的福利代際傳遞到孫輩,這對我國未來的花朵,尤其是留守兒童的成長是大有益處的。資助農村老人其實等同于資助農村留守兒童。當然對于那些村莊集體經濟條件好的地區,也可以給老年人提供集體福利。比如浙江金華探索的
“居家養老”就挺有價值的,他們在村莊建一個老年社區中心,每天讓老人們集中在一起免費吃兩頓飯,加強老人間的交流,改善老人們衣食住行的條件,也便于及時發現老人們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
三、結論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單純的物質扶貧對農村貧困老人難以做到可持續,需要重視精神扶貧的打造,通過弘揚孝道,讓農村貧困老人徹底擺脫貧困,需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重視精神扶貧的建設。需要將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結合起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鼓勵“以孝為榮”,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激發農村子女的養老意愿,教育子女履行好贍養、照顧老人的義務,讓農村貧困老年人得到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溫暖,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為精準扶貧的推進出實效、上臺階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推薦訪問: 孝道 脫貧 攻堅上一篇:打樁施工記錄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