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作文 5 5 篇
端午節是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當然,也是一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端午節習俗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端午節習俗作文 1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天我們要吃粽子,玩龍燈,在家門口掛菖蒲和陳艾,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天,麓山國際社區為業主們舉辦了盛大的游園活動。
孩子們穿上節日的盛裝,有的手拿五彩粽子,有的佩戴香包,還有的身上掛著菖蒲,個個喜氣洋洋,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紛紛涌向會所。
在會所大廳的一角,聳立起巍峨雄偉的攀巖墻。許多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向上爬。看著小朋友們快樂的樣子,我也擠進人群排隊。輪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拴好保險繩,開始手腳并用地向上爬。一開始,我很順利地爬了三格。可當我爬到第三格時,發現上面的攀巖石釘間距越來越寬,我的手怎么也夠不著了。心開始像一只小鹿又蹦又跳,頭腦一片空白。往下一看,哎呀,黑鴉鴉一片人頭!突然,手一松,我便懸在了空中,繩索帶著我不停地晃動,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我并拼命大叫:“放我下來!放我下
來!”工作人員對我說:“堅持就是勝利,續繼往上爬吧!”可我還是不敢,不爭氣的金豆豆噼哩啪啦地落了下來。工作人員無可奈何地把我放了下來,觀眾們也用惋惜的眼光看著我,我紅著臉擠出了人群。
舅舅不停一安慰著我,把我帶到一排籃球電玩架下,許多孩子也在這里排隊投籃。我的舅舅天生喜愛打籃球,他丟下我,不由自主地走進了長長隊伍中。輪到他了,他挪動著笨重而又肥胖的身體。在籃球架旁,舅舅的身體幾乎占了整個籃球架,胖胖的舅舅投著籃,身子一晃一晃,簡直就像羊群里白大狗熊,又滑稽又好笑。看著他,我高興地笑了。
捏彩泥館里人潮涌動,五顏六色的彩泥吸引了我,我也走向前去玩起來。我捏出來的小人、動物、汽車個個不成形,而別人的呢?稀奇古怪。我們都相視而笑了,說:“重在參與嘛!”
今天是快樂的一天,節日是快樂的,我也是快樂的!
端午節習俗作文 2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不知不覺,又到了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今年端午節,我第一次在家里學包粽子,心里很激動。包粽子開始了!只見媽媽先把兩片竹葉折成圓錐形,接著倒進一小勺糯米墊底,再放一塊用香料腌制好的肉片,接著慢慢地回折竹葉,
最后用草繩把粽子扎緊、系結。不久,一個小巧的三角粽就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慢慢地包,前幾步學得很輕松,最后扎繩子時,我扎了好幾次都沒扎好,要么用力過猛拉斷了草繩,要么扎不緊。好吧,第一次包粽子,松就松點吧。一個多小時后,鍋里飄出了清香的粽子味。我喜滋滋地剝開一個松散得像呆萌的娃娃一樣的粽子,輕輕地咬一口,頓時,米香、肉香、葉香慢慢地散開,真是美味極了!
這個端午節我還做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立蛋。蛋也可以立起來?你不信?哈哈,剛開始我也不信。媽媽說:“立蛋是端午節習俗之一,也是一種好玩的游戲。”于是,我打算試試。我從冰箱里拿出四個雞蛋和一個鴨蛋。我先把蛋放在陽臺的地板上,然后用手扶住一顆蛋,慢慢地尋找平衡點,接著輕輕地松開手,呀,第一次立蛋失敗!我沒有氣餒,繼續嘗試,第二次、第三次……接連失敗。唉!媽媽,你查找的資料是不是假的,蛋怎么可能憑空豎起來呢?我心里很懊惱。
媽媽看著泄氣的我,說:“遇到一點困難就想放棄,還能做成什么事呢?網上的資料說,端午節當天正午,因是陽剛正氣匯集之極,所以平日不易豎立的蛋在此時便可直豎在地上。只要心平氣和,呼吸均勻,再試一試,相信你會成功的。”聽了媽媽的話,我閉上眼睛,深呼吸,然后小心翼翼地再試,一次,又一次……哇,終于大功告成了!望著穩穩地立在地板上的蛋,我情不自禁
地笑了。我干脆坐到地上,繼續立蛋,一個,兩個……耶,五顆蛋都立好了!五顆立在我面前的蛋像一件漂亮的藝術品。“咔嚓”一聲,媽媽幫我和蛋寶寶們拍了一張美照。你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明年端午節,你也來試試這個好玩,又可以培養耐心的游戲吧!
我喜歡這個特別的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作文 3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老師說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包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時,人們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后來在晉代,粽子才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又出現雜粽。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被用作了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它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菱形。宋朝時,人們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餞粽”。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
蘆葦葉包的粽子,餡料也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最為出名。吃粽子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習俗作文 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這首民俗瑤我就想起端午節,想起了關于端午的傳說和習俗。
戰國時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屢次直諫楚王,楚懷王不聽他的諫言,結果亡了國。他在悲憤中跳入了汩羅江。人們擔心魚兒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往河里扔粽子,讓魚兒吃,這樣魚兒就不再吃屈原的尸體了,后來這一天就被定為端午節。
每到五月初三,媽媽都會準備五種不同顏色的線,然后嘴銜著一頭,兩手不停地搓捻,不一會五條線就合在一起了。媽媽把我的手腕、腳腕處都系上五彩線。系好后媽媽心滿意是地說:“這下好了,五色線系上,一年都不會生病嘍。”
端午節還有個習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親眼見了媽媽包粽子的過程:只見媽媽先將糯米、大棗、白糖準備好,然后攪拌均勻。
接著,媽媽又找來了幾片又長又大的葉子,將攪拌好的原材料包在里面,包成一個個三角形,最后用一根繩子綁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后放在鍋內煮,不一會兒一股香味撲面而來。又煮了一會兒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咬了一大口,米飯的香甜和葉子的清香融為了一體,真是美味佳肴。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種愛國精神的傳承,也是家庭團圓的時刻。
端午節習俗作文 5
清晨到菜市場買菜,驚喜地發現一處菜攤上擺放著幾縷艾草,一股艾草香撲鼻而來。我這才意識到,端午節到了。在我的記憶深處,故鄉的端午節就蘊藏在這悠悠的艾香里。
童年時代,每到端午節這天,父母就會早早地喚醒我,沿著鄉間小路,到河邊去采艾草。初夏清晨的微風,手中艾草淡淡的清香,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永遠抹不掉的記憶。上學后,在課堂上朗誦《詩經》中的句子,“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我的
眼前就會浮現出了河邊艾草的影子,我的鼻尖也會飄動著艾草的香氣。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個流傳了幾千年的習俗依然在我的家鄉沿襲著。那時,采完艾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插在家中的門上。愛好中醫的父親就告訴我,家里插艾草,就是要用艾草的香氣祛病驅邪,端午節這天插艾草,全家人一年都不會生病。記得那時母親還特意挑選嫩一點的艾草,編成環形,然后掛在我的耳朵上,希望我健康平安。
端午節吃艾葉粽子,是童年時最難得的記憶。母親先是把采來的艾葉洗凈,放進鍋里用水煮透。然后撈出來把水擠干,用刀剁碎,放進泡發好了的糯米里一起拌勻。最后用蘆葦葉把他們包好,放進鍋里煮。這種艾葉粽子從早晨下鍋直到中午才能煮熟煮透。出鍋后,早已等不及的我,立即打開一個,顧不得燙嘴就大吃起來。艾葉的清香,糯米的甜潤,母親忙碌的身影,給我留下的記憶是一生中無法抹去的。以至于后來吃過各種地方的粽子,但是都沒有母親親手包的艾葉粽子香甜。
每年端午節這天采的艾草,都會被父親細心地收藏一部分。父親說這艾草不僅能吃,還能治病,對腰腿疼痛、四肢不靈等風寒性疾病效果十分顯著。記得有一年我慢性腰肌勞損的毛病又犯了,吃了許多藥都沒有效果后。母親于是親手把艾葉用鍋炒熟,然后親手做了一件艾葉褥子,專門托人從老家給我捎到省城。那
天晚上躺在艾葉褥子上,聞著艾葉特有的香味,感覺后背暖烘烘的,疼痛立時減輕了許多。
如今,又看見了那熟悉的艾草,又聞到了那艾草的清香,我于是準備買上幾縷拿回家中,這時手機響了,母親從老家打來電話,問我什么時候回去過端午節,他們在等我一起去采艾草,一起包艾葉粽子。思念之情立即在我心頭涌起,我大聲對母親說:“端午節一放假,我立即就回家。”
端午節習俗作文 5 篇
推薦訪問: 作文 端午節 習俗上一篇:巡察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發言提綱
下一篇:端午節到來感言合集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