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深化移風易俗推動綠色殯葬 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倡導移風易俗推動綠色殯葬建設的指導意見》(魯廳字〔2019〕75 號)要求,加快推動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建設,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滿足群眾基本殯葬需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綠色殯葬建設要堅持民生導向,堅持節地生態、公益便民、因地制宜原則,增加公益性安葬設施服務供給,為群眾提供綠色文明殯葬服務。2019 年,各級啟動公益性公墓建設工作并拿出規劃;到 2020 年,市及每個縣市區至少對應建成 1 處市級、縣級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每個鎮(街道)至少建成 2-3 處鎮級或村級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 50%以上,群眾文明祭掃成為主流;到 2022年,以樹葬公墓林為主的綠色公益性公墓基本滿足群眾需求,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普遍落實,散埋亂葬得到有效治理,便民服務水平全面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重點任務
(一)編制綠色殯葬建設規劃。綠色殯葬是指以樹葬公墓林為主的節地生態葬式葬法,主要包括樹葬、海葬、草坪葬、骨灰撒散、骨灰堂、骨灰塔、壁葬、深埋不留墳頭等骨灰安葬方式。市、縣兩級要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籌編制綠色殯葬建設布局。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要積極承接民政部門制定的綠色殯葬建設發展規劃,要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數量、民族習慣、地理環境等因素,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保規劃、林業規劃等相銜接,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布局,優先保障建設用地。民政部門要按照“惠民、生態、文明、節地”的基本要求,制定綠色殯葬公益性公墓建設發展規劃,民政部門與有關部門做好實地調研,廣泛征求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意見,統籌考慮綠色殯葬建設規劃布局,合理確定綠色公益性公墓規模,以20年為一個使用周期,按戶籍人口7‰的死亡率計算,并考慮以后將耕地、景區、林區及公路鐵路主干道兩側等的散葬墳墓進行遷移及預留一定的發展空間來確定公墓建設面積。要統籌規劃綠色殯葬建設,上一級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覆蓋區域內,除已建成的下級公墓予以保留外,不再規劃建設新的下級公墓,在實現綠色殯葬建設全覆蓋的前提下,避免重復建設造成浪費。在節地生態綠色公墓選址、占地等方面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規劃前必須對是否影響社會穩定進行論證和風險評估。[ 牽頭單位:市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民政局;參與單位:市委政法委、市發展和改革委、市民宗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
(二)加快推進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建設。各地要要加快以樹葬公墓林為主的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建設,因地制宜,與植樹造林國土綠化有機結合,突出生態綠色發展理念。在山地和丘陵地區,利用荒山荒坡、廢棄礦坑等適宜造林土地建設園林型樹葬公墓林;在平原地區利用未利用地等建設樹葬公墓林;在現有墓地基礎上,規劃建設樹葬紀念林,通過植樹綠化,“以樹代墓”“以墓養樹”,實現墓區生態化、園林化、人文化、藝術化。嚴禁在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水源保護區和公路鐵路主干道兩側新建公墓。公益性公墓應當按照節約土地、保護耕地和林地、便于管理的原則,嚴格執行墓葬用地占地面積規定,在外觀設計上,要充分與自然地貌相融合,適當加入當地文化元素,按照墓穴小型化、墓區園林化要求,綠化覆蓋率不低于 75%,或綠地不低于 40%,形成各具特色的整體布局和綠化效果。每畝地規劃建設不少于 200 個墓位(400 個穴位),提倡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質墓穴,墓前通道要進行硬化,墓穴間要進行綠化。積極推動綠色生態葬式葬法改革,加快骨灰撒散、海葬等紀念設施和草坪葬、骨灰堂、骨灰塔、壁葬等骨灰安放設施場所建設,不斷滿足
群眾多樣化綠色殯葬要求。各級要強化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建設資金投入、專用林地保障和土地政策支持,落實公墓林苗木購置和管護預算資金。[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市民宗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城市管理局, 各縣市區政府]
(三)落實惠民便民政策措施。推廣沂水縣惠民殯葬經驗,把綠色殯葬公益性公墓建設納入政府基本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范圍。認真落實目前我市基本殯葬服務減免政策的基礎上,合理調整減免項目和減免標準,逐步把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安葬納入減免項目。市級民政部門每年組織開展 1-2 次免費海葬服務活動,各縣市區民政部門每年組織開展 1-2 次節地生態安葬服務活動,并對選擇樹葬、骨灰撒散、海葬、花葬、草坪葬等綠色安葬的家庭給予一次性獎勵。加快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建設和應用,為群眾選擇綠色殯葬方式提供更多智能化、人性化的高質量服務。[ [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參與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
(四)開展散埋亂葬治理行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綠化改造等方式,利用三至五年時間,在全市開展農村散埋亂葬治理行動。2019 年,積極推進公路鐵路主干道兩側散葬墳墓的遷移改造;2020 年,基本完成自然資源保護區、城鄉休閑園林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及村莊內外散葬墳墓治理;2023 年農村公墓及散埋亂葬
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對散埋亂葬墳墓的特別是在“兩沿五區”和村居內散葬墳頭全部遷入公益性樹葬公墓林或深埋不留墳頭;對名人墓、烈士墓等不易遷移的墳墓,通過植樹進行綠化美化;對歷史形成不易遷移的墳墓,通過降低墳頭、縮小原墳面積、豎碑改臥碑、統一綠化覆蓋、植樹遮擋和生態治理修復,達到可視范圍內看不到亂墳崗、大墳頭、大碑林。要尊重當地習俗,順應群眾意愿,注重方式方法,積極穩妥推進,避免“一刀切”“簡單化”。民政、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農村等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對在遷移范圍的公益性墓地和散墓墳頭進行分類治理,對搬遷新建或擴建公墓要落實土地用地手續和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倡導骨灰節地生態綠色安葬,嚴禁散埋亂葬,嚴格控制增量,逐步減少存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參與單位: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退役軍人局、各縣市區政府]
(五)倡導移風易俗文明新風。建立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任會長的紅白理事會并切實發揮作用,加強宣傳引導,規范喪葬流程,提供便民利民喪禮服務。把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有機結合,納入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廣泛開展移風易俗綠色殯葬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新媒體新渠道、廣播電視報刊、黨員學習
教育平臺和進村入戶、明白紙、宣傳欄、宣傳車、巡回宣講、先進典型評選宣傳等多種形式,引導人們破除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提高群眾對移風易俗工作的知曉率、滿意度。結合地方實際和傳統習俗,創新符合時代特點和群眾需求的殯葬禮儀,推動葬式葬法改革,弘揚尊重生命、厚養薄葬、慎終追遠、天人合一等優秀殯葬文化,培養文明節儉、綠色殯葬新理念新風尚。[ 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參與單位:市委網信辦、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科協、濰坊日報社、濰坊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各地黨委、政府要把倡導移風易俗推進綠色殯葬作為保障基本民生、改善黨風政風民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統籌謀劃,全力推進。黨委、政府負責同志要切實負起責任。要發揮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確保綠色殯葬建設積極有效推進。
(二)加強政策支撐,強化資金保障。各級政府要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落實《山東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十三五”規劃》過程中,將綠色殯葬建設作為重要工作重點推進,把綠色殯葬公益性公墓建設納入市、縣兩級政府基
本公共服務保障范疇,所需建設資金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切實保障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建設和維護資金。市、縣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按照建設規模和資金投入情況,對提前完成建設任務及有示范效應的鎮村和鎮級公益性公墓建設給予一次性獎補;對村級公益性公墓按標準改造提升的,財政將給予適當補貼;對規劃區范圍內需搬遷的墳墓、原有散葬墳墓按要求遷入公益性公墓且恢復耕地的,免費提供安葬墓位或按照遷墳標準給予補貼。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捐助、捐建公益性公墓。
(三)加強督查評估,強化推進落實。各級黨委、政府要建立健全綠色殯葬建設獎懲激勵和責任追究制度,將節地生態安葬率、火化率、公益性公墓設施覆蓋率、散埋亂葬治理等納入鄉村振興綜合考核,建立科學評估標準體系,強化責任落實。評估標準體系要把實際效果作為檢驗工作的主要標準,將移風易俗公墓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綜合治理,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體系。
推薦訪問: 移風易俗 征求意見 殯葬上一篇:有關八一慰問信例文2020
下一篇:生命演講稿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