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2020考研規劃

| 瀏覽次數:

 1. 前期準備 1.1 動機問題:為什么要考研 1.2 目標問題:院校和專業選擇 1.3 規劃問題:復習的進度和節點 2. 具體科目復習 2.1 政治 2.2 英語 2.3 數學 2.4 金融學綜合(待更)

 ------------- 以下正文-----------------

 1. 前期準備 前期準備這個問題看似無用,但我認為卻是問題的根本。

 想清楚做一件事的動機、目標、可行性、意義,做事的過程中才能專注和高效 可行性、意義,做事的過程中才能專注和高效!

 作者:陳哈哈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1 1.1 動機問題:為什么要考研 這是個動機問題,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這個問題比較雞湯,介意的跳過。剛好 2017 年這個春節我做了一次分享,稍作總結。每個人動機雖然不一樣,但主流的動機大概有 3 種:

 換專業、換平臺(學校)、換城市。我這里并不對任何一種動機做評價,因為選擇本身沒有對錯,只是你選擇的一種生活狀態而已。你要記住的一句話是:

 — 歡迎下載 2 自己的生活和選擇,不需要在意別人茶余飯后的評頭論足。

 無論你哪一個是你考研的動機,只要是你自己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那就要堅定的執行,去相信自己就好。我會說這個雞湯的問題,是因為我在考研過程中見過很多半途而廢的同學,見過很多分心去投簡歷,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同學。我個人認為以上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在于沒有在復習開始前做好選擇。

 存在以下憂慮:

 (1)選擇考研,會錯過求職季的好工作? (2)考研萬一失敗,會工作、讀研都落空,前途將很慘?

 這些焦慮我也曾有過,所以我在 2014 年應屆第一次考研的時候就分心了,結果就是沒考上!當然,也有人在憂心焦慮中依然考上了,但我認為這種心態將會在今后繼續困擾他,以后出現問題的成本更大。而我慶幸自己在考研期間解決了這個問題,是為人處世莫大的一筆財富。

 解決這個問題,我喜歡用臺灣清華大學彭明輝教授的寫過的一段話分享給你們:“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于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于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幸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所以,這些焦慮都是莫須有的!一個人的人生高度,是取決于你能不能持續的學習和提高自己,去超越自己實現更高的目標。

 2 1.2 目標問題:院校和專業選擇 以上雞湯文結束了,接下來分析具體問題。第一個目標選擇問題,我在春節的分享中也做過總結。從務實的角度分析,我個人建議是一個大原則,三個主要因素。

 學校執行大原則:要超越自己!簡單說就是比你本科就讀的院校或專業層次要有所提高。比如三本考二本,一本考 211 工程,211 工程考 985 工程,普通 985 考名校。

 專業考慮主要因素:興趣、需求、特長。

 ? 興趣:高考選專業很多人不知道興趣,那么考研是一次機會。去結合你自己的興趣吧,不要以后在人生感悟中一直遺憾自己沒有去追求過自己的興趣。

 ? 特長:當然很多人可能仍然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包括我自己。那么換個角度,其實人往往是因為擅長某個領域,然后才培養出興趣的。那么,考研選擇自己熟悉或擅長的領域,至少避開自己最不擅長的領域,這樣才能在今后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比

 — 歡迎下載 3 如我自己,避開自己不擅長的技術領域,不再報考本科的工程專業,轉而去社科類尋找報考專業。

 ? 需求:如果特長和興趣因素還不足以讓你確定專業,那么就要務實一點。就是說看看社會需求,社會那些專業就業情況好或者薪酬待遇好,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還是以我自己為例,我結合興趣和特長,排除了本科的工程技術專業,人文和社科中很多專業,我仍然無從選擇。最后的方法是,從社會需求和職業發展角度講,選了金融這個中國經濟發展相對朝陽的產業。

 當然,以上更多的是確定客觀分析。而在不同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上,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力和基礎具體分析。不怕你們妄自菲薄,但更擔心你們好高騖遠。畢竟每年 180 萬考生,只有約 60 萬能錄取研究生。排除不認真復習的一部分人,仍有大部分努力復習的同學考研失敗。為什么?很多人是報考了偏離自己能力太多的學校,比如他全力復習只能考 350 分,卻報考了最低錄取線都要 380 分的人們專業和院校。那么整個過程基本上是沒有結果的投入了!這個時候不要告訴我“經歷過就是收獲,結果不重要”這種屁話,考研誰不是為了錄取名單有一個是自己,最好還是第一個!所以,合理評估自己的實力很重要!

 3 1.3 規劃問題:復習的進度和節點 因為我自己基礎還可以,所以復習都是 6 個月。但寫給多數考生,我還是認為 以1 年 年 12 個月為單位最合適。當 然,復習時間更多是更好的,我不相信戰線太長,后期會疲勞這種鬼話。如果出現這種問題,就是你沒做好規劃,把前期的復習,當成了熬夜沖刺。另外,我也極其反對沖刺,我認為復習要全程作息規律,心態平穩,不應該出現沖刺、熬夜等不規律行為。

 時間大節點:以月為單位,不建議做細到每天的計劃,否則很容易有太多挫敗感。備注:以下規劃進度表為個人大致建議,不會十分細致。把握好大的進度,心態才不會慌。至于具體復習進度,每個人要結合目標和基礎適當調整。

 — 歡迎下載 4

 作者:陳哈哈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2. 具體科目復習 2.1 政治 2.2 英語 2.3 數學 2.4 金融學綜合(待更)

 -------------1 2.1 政治 ---------------

 1 2.1 政治(政治 0 80 分)

 【政治目錄】

 1. 學科特點簡介 2. 備考資料建議 3. 時間規劃及方法 4. 復習方法與技巧

 — 歡迎下載 5 1 、考研政治學科特點分析 從應試的角度,考研政治是一門不能花費太多時間復習的科目。考研整體復習的時間分配要嚴格根據學科分值安排。政治和英語都是只有 100 分的科目,而且一般分數差距分數差距都不會超過 10 分。所以,我對多數人的建議是:先保證兩門 150 分專業課(含數學)復習好了,再追求政治的高分。

 ? 題型分布:

 選擇題(50 分)+簡單題(50 分);其中選擇題分析:單選(16 題共16 分)+多選(17 題共 34 分),簡單題 5 題均 10 分。

 ? 得分策略規劃(供參考)

 目標 60 分:單選 10 分,多選 22 分,簡答 28 分 目標 70 分:單選 13 分,多選 24 分,簡答 33 分 目標 80 分:單選 14 分,多選 28 分,簡答 38 分 評價:

 ? 12 月份之前最能拉開差距的是選擇題。但到了 12 月份,選擇題都差不多定型了。就好比英語閱讀,最后一個月改變不了多少,只能保持手感。12 月份真正能通過認真準備去 有把握的提高得分的其實是簡答題!

 ? 12 月份之前,選擇題才是這門課的全部復習任務,只要復習選擇題!!!

 個人心得:

 政治選擇題知識點無窮多,全部記憶不現實。少數同學會反復看大綱解析(600頁左右,字體又很小,密密麻麻),內容當然最全,但是效率最低。這樣的復習方法,我認為只適合少數文科學生。對于我自己,以及多數理工科學生是無法接受看那本厚厚的大綱解析的。因此,個人推薦的選擇題復習組合只需要:肖 肖 1000題+ 風中勁草核心考點,具體使用方法下文有。

 關鍵點:

 努力把知識體系化!!!選擇題知識點是個無底洞,不要陷入題海戰術。要通過做題,去建立一門課大致知識體系。以史綱為例,我在視頻中給 17 級講解肖 8 選擇題時,就指導大家如何以歷史時間軸的順序,對這門課建立框架。然后重點理解關鍵的時間節點(如 1840 年、1911 年、1919 年、1937 年、1945 年、1949 年、1956 年、1978 年),這樣就可以拿下 90%的史綱選擇題。17 級很多學生給我的反饋也表明這個方法的效果很好,因此強烈推薦。

 ? 進入 12 月份以后,復習重點為什么不再是選擇題? 單選題的知識點一般都會被各大機構預測卷覆蓋,所以多數人考前刷幾套題就能拿到 10 分以上;多選題則能覆蓋大約 11 題約 22 分。而選擇題再往上提高得分,一是要投入大量時間去從四門課不斷積累瑣碎的知識點,大海撈針型;二是考場手感很關鍵,特別是多選題的時事新聞類題型有大約 8 分不可能復習到原原本本的知識點,得分偶然性較大。因此,提高選擇題的分數,適合于那些其他科目復

 — 歡迎下載 6 習很充分,希望再拔尖的同學。多數人,如果只是想考個 60~70 的分數,只要走常規復習路線即可(后文展開)。

 ? 為什么 12 月份最有把握拉開差距的是簡答題? 因為很多人沒有用心的備考簡答 題!你要做的只是考前半個月,每天多花 1-2 小時研究簡答題的答題模式。

 根據我所了解,大多數人的簡答題是寄希望于考前半個月的“肖 4+任 4”等預測卷。確實只要把兩個 4 套題背下來,就能拿個平均分30 分左右。這種簡單的死記硬背的方式,是缺乏邏輯支撐,無法形成答題模式的。因為我把某 4 套卷的毛概簡答題答案復制到百度一搜,發現其只是把習大大的講話內容直接整段當答案。顯然,這種答案寫上去一定是正確的,要給及格分,但必然不是考場高分。

 建議:資料仍是用這些考前預測卷,但要自己加工整理。每道題選取要點,分點歸類,形成固定的答題模式。篇幅所限,具體的操作例子,后續文章仍會繼續更新推出。此文暫時講方法論,希望大家能有所體會。

  2 、政治復習用書及工具(以下時間進度為個人復習進度,基礎差的可以提前開始 )

 ? 輔導書:

 前期(10-11 月底):

 1.肖秀榮 1000 題 2.風中勁草核心考點(是知識點手冊,非習題)

 3.肖秀榮知識點精講精練(工具書,也可以用大綱解析替代, 只當字典不要細看)

 后期( 后期(12 月):

 1. 肖秀榮 8 套卷

 2. 肖秀榮 4 套卷

 3. 肖秀榮形勢與政策

 作者:陳哈哈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 歡迎下載 7 關于厚厚的大綱解析(紅寶書),建議只買一本作為字典備查,不用去全部看。因為那本書真的太厚太全了,我舍不得花那么多時間把它看完。何況,只是看一遍啥也記不住的,相信我!看兩遍,三遍?有這速度和時間估計是大神,估計是不需要來看帖子的。

 ? 其他工具和資料:

 口袋題庫 app:如果你零散時間想學習政治,晚上可睡前刷題。我自己沒有的,我要睡覺.... 百度云盤:可根據需要購買一些沖刺材料和視頻,一般以網盤的形式下載存儲。

 微博:推薦關注肖秀榮,實力派名師。

 說明:除非自我控制能力極強,否則最佳的學習方法仍是斷網!以上方式請自行取舍。

 3 、復習時間規劃和進度

 個體復習進度不一樣,我只說明我自己的規劃,供參考。

 ? 10.01-10.20(事后感覺這個過程意義不大,合上書全忘記看過啥了)

 較快刷一遍知識點精講精煉,做書上的課后題(不多的)。目的是大腦中建立簡單框架。

 ? 10.21-11.20(非常有用)

 肖秀榮 1000 題刷了兩遍 操作方法:看一章風中勁草核心考點、做一章 1000 題、對完答案再看一遍考點 ? 11.20-12.20 開始做沖刺卷選擇題+各種自己網搜的資料,開始關注準確率。肖 8 每套保持在38 分上下,最低 35,最高 44 分。

 ? 12.01-12.10 開始看徐濤 20 題(我只是買朱偉的英語作文小黃書,朱偉老師推薦,我就順手買了),沒想到感覺此書極好,按專題歸納,結合熱點。確實可以覆蓋全部答題,考題知識點基本覆蓋。當然,缺點就是太多了背不下來,政治只求過線的同學完全不需要買!

 — 歡迎下載 8 ? 12.10-12.20 復習 1000 題錯題,肖 8 錯題, 并整理徐濤 20 題的框架(要自己加工整理).肖四出來后,一天做掉選擇題,基本 40 左右,并重點整理解答題框架(加工整理肖 4 簡答題,肖 4 所有簡答題我剛好用一張 A4 紙正反兩面分點整理完,原版答案很啰嗦的)。

 ? 關鍵:

 我個人復習簡答題,不在于背下肖 4 原文。沒必要,那不是標準答案。但是,我可以默寫出每道題的框架。這種體系化的記憶更可靠。

 ? 舉例:“如何應對經濟新常態?” 答案 4 個要點:a,創新驅動戰略;b,城鄉一體化 c,工、農、信、城四化同步發展道路;d,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原文答案好長一段話至少 150 字,然而挖出核心就是以上 30 個字左右,其余上了考場, 先寫關鍵句,再根據印象多寫幾句或者可以抄題干材料。)

 4 、復習方法與技巧

 第一遍:

 (1)快速看一章風中勁草核心考點(后來我覺得這本比精講精練效果更好)

 (2)做 1000 題,并認真看答案解析

 (3)做完題目再看一遍本章核心考點

 說明:

 在進行(1)步驟,你會感覺痛苦,沒有收獲,還會犯困; 在進行(2)步驟,你會感覺明明看過書了,怎么多數都不會。

 再進入(3)步驟,你應該這樣感覺:這本核心考點原來幾乎每道題的考點都有覆蓋啊,還是重點黑體標注!我之前看書眼瞎嗎,怎么沒記住?有這種感覺就對了,這個過程你的記憶牢固程度很深,所以我靠這個方法,基本上第一遍錯的大部分記住了,對的其實反而下一次可能錯。

 其中,缺乏(3)將十分不利于鞏固薄弱的知識點。

 上述過程,每天總計投入 2h 左右。

 — 歡迎下載 9 第二遍:

 爭取 15 天再刷一遍 1000 題,重點是錯題。然后再穿插看一遍風中勁草核心考點。

 這樣兩遍下來,考試選擇題應該能拿到 32 分,記憶力不錯的人應該能拿到 35分及更高。

 其余部分就是簡答題了,簡答題的復習資料其實跟大家一樣就是肖秀榮 4 套題,額外自己買的徐濤預測 20 題。關鍵是對以上兩份資料的簡答題做了歸納和要點整理,每道題分要點表述。不會花費太多時間,但效果個人認為顯著。這樣考場上,清晰的分點,全面的邏輯,老師會給你打出一個高于平均分的不錯分數,比如拿個 36 分左右。這樣合計大約政治能拿下 70 分左右了。

 以上,就是學長的政治復習經驗了(學長 16 級考研政治 80 分),希望這篇帖子對更多新一屆的考研黨有所幫助~ ------------ 英語 --------------

 2 2.2 英語(英語一 4 84 分)

 【英語目錄】

 1. 考研英語科目分析 2. 備考書籍推薦 3. 時間規劃及方法 4. 總體復習經驗分享 1 、考研英語科目析從應試的角度,考研英語與政治一樣,是一門不能花費太多時間企圖追求高分的科目。因為復習的時間分配要嚴格根據學科分值安排。所以我對英語的建議同之前政治的帖子一樣,前提是保證 150 分的專業課復習好了,再考慮英語高分。反之, 英語應該以過線為目標,我自己一開始定的目標就是英語一過 60 分的單科線,最后考出 84 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16 年英語一卷子難度下降明顯;二、找準提分點,在作文上突破成功。在卷子難度整體下降的情況下,大家閱讀的成績差不多,作文的成績就變得很重要。我自己整理的模板框架,考場迅速完成了作文寫作,既保證作文模塊高分,又為其他題型留足時間作答。

 ? 題型分布:(英語一)

 完型 10 分 閱讀 40 分 新題型 10 分 翻譯 10 分 小作文 10 分

 — 歡迎下載 10 大作文 20 分 ? 制定得分目標(供參考)

 目標 50 分:完型 3 分,閱讀 24 分,新題型 4 分,翻譯 4 分,作文 15 分。

 目標 60 分:完型 4 分,閱讀 28 分,新題型 6 分,翻譯 4 分,作文 18 分. 目標 70 分:完型 5 分,閱讀 30 分,新題型 8 分,翻譯 5 分,作文 22 分。

 高于 70 分=天賦+運氣+手感!

 此處特指英語一,英語二的難度較英語一下降不少。如果以分數直觀統計,往年情況大概是,英語一加上 10 分,大約就是英語二的得分。但是,近兩年英語二似乎有變難的趨勢,考英語二的同學仍應該注意難度變化。

 平時可以都以英語一的資料復習,只需要作文模塊注意調整就可以。

 2 、英語復習用書及工具 ? 輔導書及針對題型:

 1.所有題型必備:英語真題(淘寶最暢銷的黃皮書)

 2.單詞:新東方亂序單詞書、戀練有詞視頻課程 3.作文:何凱文英語寫作高分攻略或買高分考生的作文資料(我真的不是特指我,網上很多)

 4. 新東方預測 20 題(徐濤主編)

 作者:陳哈哈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 輔導資料注意點:

 切忌貪多嚼不爛!前面提到過,多數考生英語要以過線為目標,故資料重在吃透單詞+ 真題。考研黨最容易犯的錯誤是覺得英語太難,趕緊買了各種資料,結果失去針對性,事倍功半。

 — 歡迎下載 11 3 、復習時間規劃和進度 以下英語復習的時間規劃,僅供參考,大家根據自己的基礎和目標適當調整。

 ? 7 月 1 日-8 月 30 日 【投入】每天的晚上花了 2 個小時看戀練有詞的視頻,總計看了兩遍。白天花半小時背單詞。

 【 產出】看視頻將重點內容歸納整理了一本筆記,主要是單詞的歸類。

 【 原因】考研英語一單詞量巨大,單詞基礎不牢,去做閱讀、新題型、翻譯等題目基本上是浪費真題。鍛煉不到思維,時間都浪費在認識和學習詞匯了。

 這段時間我自己沒做真題,因為覺得 9 月開始做自己來得及。但對大家而言,可以在背單詞期間做 2000 年之前的真題,而 2000 年之后的真題留在背好單詞之后用。前者用來學單詞打基礎,后者用來練閱讀學思維。

 ? 9 月 1 日-9 月 30 日 【 投入】做第一遍真題,兩天做一年的真題,只做閱讀和新題型。第一天把閱讀新題型做完,并改出分數,做簡要錯題分析。第二天,做詳細錯題分析,單詞摘抄。把不認識的生詞都抄下來,并背誦。這樣大約一個月可以過完第一遍真題(2001 年之后的 15 套)

 【 產出】歷年真題的短語、單詞等重點筆記整理,一套真題用 1 張 A4 紙,大約15 張。

 【 原因】真題的詞匯、短語、句型,確實變化不大,必須牢牢掌握!

 ? 10 月 1 容-11 月 10 日 【 投入】做第二遍真題,每 3 天一套題。第 1 天:用 90 分鐘,做閱讀和新題型,有空順便做一年完型,并做簡要錯題分析。

 第 2 天:挑 2-3 篇閱讀,做全文翻譯,并背誦一篇。

 第 3 天,將三篇都熟讀,達到接近能背誦的狀態。到了后期,量有所減少,基本上只翻譯一篇或不翻譯,只大聲朗讀。

 【 產出】加強閱讀選項的分析能力,培養真題文章的語感,詞匯、短語的辨析能力。

 【 原因】這期間我翻譯和背誦范文這一做法,屬于比較少見的做法。并不是說一定效果特別好,而是我當時遇到瓶頸,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 11 月 10 日-12 月 20 日 【投入】準備作文為主,保持每天用 60 分鐘做閱讀。重點在于開始了作文的復習。前 10 天背誦王江濤作文,誰背誰知道,反正我最后認輸,沒那個超強記憶

 — 歡迎下載 12 力。11 月 20 號開始學習何凱文作文,收獲很大。用了 20 天左右,根據何凱文對作文的歸類,結合自己的觀點。將作文歸為 5 大類,到處找好的句子,寫出 5篇模板,以及一些評價事物好壞的好句。12 月 15 號左右開始拿模板去訓練真題,訓練了 3 年真題的 3 篇作文并反復修改。作文開始成為自己最有把握的題型,復習差不多結束。

 【產出】作文模板 5 篇,句型若干。(機緣巧合,文章放到知乎后,英語作文超過數學筆記成為最受知乎粉絲歡迎的資料。第一次發現知識就是財富嘿嘿)

 【 原因】個人認為,11 月下旬開始,閱讀進入定型(放棄治療)階段。意思是說,最后一個月,英語閱讀我只寄希望于保持手感,平穩發揮,而不再奢求突飛猛進,提高七八分。

 相反,我認為后期最有能通過短時間(一個月)刻意訓練實現大幅提高分數的題型是作文。其原因我在其他文章寫過,大概就兩點。第一,閱讀,你花了幾個月都提高不了的瓶頸,不要僥幸認為最后一個月會頓悟。第二,作文,絕大多數人一直在逃避,沒有花心思去準備過。然而考場作文得分卻很容易拉開差距。以上觀點有部分人不認可,但我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所以就敢寫出來。希望大家后期加強作文的訓練,整理出自己的寫作框架(大家稱之為“模板”)。

 4 、 總體復習策略 ? 最低目標:建議大家以過線為目標,拉分更多依靠數學和專業課。

 ? 最高目標:比如 70 分、80 分,畢竟夢想還是要有的。

 ? 總體策略:

 長期重點:單詞+長難句+閱讀 短期重點(后期):作文模板 ? 單詞:單詞是一定要好好掌握的。看到這篇文章,如果距離初試還有 6 個月以上,就十分建議去看朱偉的戀練有詞視頻。再結合單詞書,把單詞牢牢掌握好!如果時間倉促,比如只有 5 個月不到,那就重點抓真題的單詞,務必做到閱讀的單詞 95%都認識,最好是熟悉記憶。

 ? 閱讀:至少做兩遍,本人翻譯背誦了約 10 篇的真題文章。閱讀這一塊是我自己的弱項,沒有太多心得。主要仍然是反復做真題,比較選項之間的差異,培養自己的做題思路。10 月之后,有時間可以看看新東方唐遲的閱讀視頻~ ? 新題型:英語二新題型較為簡單,大家按照常規思路閱讀即可。重點說英語一,務必不要去全文閱讀,一是時間不夠,二是親身經歷表明,真的是讀不懂。新題型的閱讀難度和長度比普通閱讀又高出一個層次。

 其考察核心在于考察段落連貫性。因此,學會幾個技巧,“同意復現”“代詞的指代內容”“連詞銜接”等,足以通過段落首句末句、空格處前后句推出答案。

 詳情推薦看:新東方新題型李玉技老師的視頻。

 ? 完型和翻譯:各占 10 分,雞肋部分。完型看運氣,我基本沒復習。翻譯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已經不斷翻譯文章了,不需要單獨訓練。個人覺得這兩塊提高空間太小,有限的復習時間,我選擇花在數學、專業課等更有效的地方!

 — 歡迎下載 13 ? 作文:結合何凱文、朱偉的作文書,對真題作文類型進行歸類。大致 4-6 類,自己更改其中的句子,形成自己的模板。然后進行真題套入訓練,上考場更換主題詞即可寫出。

 ------------ 數學 ------------

 2.3 數學(6 16 年數三 132 ,學長智商極限分數了)

 【數學目錄】

 1. 學科特點簡介 2. 備考資料建議 3. 時間規劃及方法 4. 總體復習策略 1 、考研數學學科特點分析

 數學,是考研三門公共課中難度波動對考場發揮影響最大的科目!

 因此,一定要以高于真題的要求去訓練自己,才能在考場應對自如。筆者參加過兩次考研數學的考試,分別時 2014 年 1 月 4 日和 2015 年 12 月 25 日的兩次。中間工作了一年,故不是連續二戰的同學,第二次考研也并沒有太多基礎還記得住。恰好,這兩次考研數學,是近五年平均分最低的兩次(難度最高)。其中 2016年最難,2014 年其次。而筆者錯過的 2015 年,則是難度極其低的一次,平均分僅低于 2012 年。

 考試難度分析:一般來說平均分在 75 以上,則多數同學覺得較簡單,平均分低于 70,則多數同學感覺較難,考場做題比較難受。2016 年平均分 62.49,2017年平均分估計再次達到 80 分。所以同學們可以自己對比下數學難度的波動對數學得分的影響。特別是近 6 年,學長好悲劇,考的分別是 14 年和 16 年。

 作者:陳哈哈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題型分布:客觀題 56 分,解答題 94 分。高數占比最大,線代和概率論大約相等。

 數學復習的方法:

 大量刷題+ 總結規律= 建立知識體系,總結常考題型及解法

 2 、數學復習用書及工具輔導書:

 — 歡迎下載 14 數學復習全書(李正元、范培華)

 張宇真題大全解(1987-2015)

 張宇沖刺 8 套卷(非必須)

 全真模擬 400 題(非必須)

 沖刺 5 套卷(高教版)

 備注:真題建議買兩個版本,可以再買一本李永樂王式安出的 10 年真題解析。因為不同版本方法不同,對一題多解、開闊思路很有幫助。

 ? 關于數學復習資料經驗分享:

 (1 )切忌貪多嚼不爛!這個法則其實幾乎對所有的學習資料適用,但每年同樣有很多研友買遍市面上的權威資料、押題等等,以為“買來,就是掌握了”。第一個問題,你能做得完這么多資料嗎?第二個問題,就算你能做完一遍,你覺得你記住了或者掌握了多少?認識到這一點很關鍵,因為我第一次復習,就買了全書、660 題、線代講義、概率論講義等很多資料,勉強看完一遍了。

 后來發現沒法形成知識體系,只是做一遍腦子里留不下印象。其實反思起來,當時陷入了題海戰術。一直自認為很多年來是善于考試學生,沒想到自己也會犯這種錯誤。可以大致推測,有很多同學也走了相同的彎路。

 (2 )反復多遍,才能真正吃透一本習題!以自己第二次復習為例,數學資料很少,打基礎就一本復習全書,這次我不是看一遍。我看了 2 遍完整的,又過了一遍重點題型,并歸納成筆記,也就是所謂的知識體系。然后再開始去做真題、模擬題等成套習題。

 (3 )真題最重要,模擬題是必要模擬,絕不是為了押題!我還是一句話,那些不踏實復習,指望后期靠機構押題的,都是繳納低智商稅,肥了某些商家的錢袋子,卻對自己的前途無濟于事!為什么呢?因為數學本來每年題型變化就不大,但只要變化一些條件,不會做的人遇到相似度很高的題目還是做不出來。

 解決方法是自己反復做真題、總結真題套路、思維、解 法,而不是指望押題!

 考研科目中,能指望押題的只有政治解答題!

 3 、復習時間規劃和進度 個人 7 月份開始復習考研,7、8 月份全天只復習數學(因為數學最差,找到自己木桶的最短板在這里。)。當然每個人學習方法不同,很多人不適應全天學習一門課的方式。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此外,我這里敢這樣安排,是我對自己的政治和專業課比較有把握,其他同學不建議這樣做。

 要盡早復習數學、專業課這兩門 150 分的科目!

 — 歡迎下載 15

 主要時間進度:

 ? 7 月 月 1 日-9 月 月 1 日

 【投入】全天 8 小時左右都做數學復習全書, 數學全書很詳細的做了一遍(每一題)

 【產出】復習全書完整做了一遍,相當于把高數、線代、概率論三門課都看完一遍。這樣基礎就算找回來了。

 【原因及建議】

 數學量最大,是一個考研復習的大工程,另一個是英語單詞!所以必須先看完一遍才安心,有的人會選擇看教材。

 但在我的文章和觀點里,是極其反對看教材的。我身邊也沒一個人是復習教材打基礎的,最多只是買來放著當參考書,哪個定理證明不懂就去查閱教材。原因兩點。第一,教材太基礎,習題的難度和考研不匹配。第二,教材側重于理論證明,而考研側重于理論應用的題型。看教材的時間,不如拿來多看一遍全書,我認為效果一定更好!

 考研數 學復習全書,是多位考研名師多年總結、修訂的針對考研數學的復習用書。而教材是全國大學生的高等數學的基礎教學用書。大家看一下,都知道根據用途編制的資料,哪個更適用考研。

 ? 9 月 月 1 日-10 月 月 1 日 【投入】每天用半天時間,4 個小時左右。數學全書較為詳細做了第二遍(放棄部分怪題偏題)

 【產出】有了第一遍的基礎,第二遍速度提高,一個月時間過完第二遍。第二遍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做過的知識點和題型,留下更深的印象。另一方面,對于一些易錯、經典的題型,進行簡單的整理歸納。

 ? 10 月 月 1 日-10 月 月 20 日 【投入】當時我糾結過要不要直接先做真題,以后再過第三遍的全書。

 事實證明,看第三遍全書并整理筆記十分有幫助!后來決定趁熱打鐵,把全書的經典題型、知識要點整理成筆記。于是花了 20 天,將每個章節的主要知識點整理在 A4 紙。

 【產出】總結出自己的數學筆記,這樣之后優先復習自己的筆記,其次才是看全書。有利于節約時間,并強化自己的知識體系,大腦中會比較清晰的回憶出某個知識點。

 ? 10 月 月 21 日-11 月 月 3 日 【投入】每天下午做一套真題(近 15 年真題,每天一套),并修改,整理關鍵點

 — 歡迎下載 16 【產出】沒啥特別的,就是做完了十五年真題,對照自己的筆記標注完善一下。

 ? 11 月 月 4 日-11 月 月 25 日 【投入】沒有直接做第二遍真題,避免靠印象寫出答案。先做了張宇 8 套卷+經典 400 題,部分難題放棄,感覺都太難,甚至看著答案做。

 做這兩本模擬題純粹是為了鍛煉考場面對難題的心態和適應性。并不指望對知識有太多提高,因為確實偏難怪!

 【產出】大受打擊,之前做真題的自信全沒了。又可以安安心心冷靜復習了!

 ? 11 月 月 26 日-12 月 月 6 日 【投入】真題 87 年-2000 年,每天 2 套,因為早期的卷子題量少,做起來不需要三個小時。【產出】沒特別的,就是把早期的真題經典的題型也抄到筆記上。

 ? 12 月 月 6 日-12 月 月 22 日 【投入】近 10 年真題第二遍,并穿插做了高教版的沖刺 5 套卷模擬題。最后考前挑選了近兩年的真題做一遍,算是回歸真題。

 【產出】上述期間,始終在每次批改答案的時候完善自己的筆記。

 因此最后所形成的專題數學筆記達到 350 頁,高數 155 頁,線代和概率論加起來 180 頁。主要是對經典例題及真題的歸納、解法匯總, 意在幫助建立知識體系,對考前知識點復習挺有用處。后來朋友建議筆記整理并放到某寶出售,17 級考研黨同樣給出了不錯的反饋。學長也是第一次發現做筆記原來還能這么玩~感慨自己見的世面太少啊.... 筆記獲取地址【電子版】考研數學筆記 數學一二三公共部分 三科合計 340 頁 以上時間進度靠回憶寫的,不保證完全準確,供大致參考。

 4 、總體復習策略核心:

 大量的刷題+ 必要的歸納 兩個過程缺一不可,數學是不斷解題的考試,而且題型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大量做題,才能找到解題的感覺。沒有足夠的做題,不可能總結出有用的歸類。就算拿著最好的筆記直接看,也沒有意義。因為這不是語文考試。但是,只是刷題的話,當考試簡單(例如 15 年)時可能高分。一旦考試難度加大,則會考場懵逼,無所適從。舉個例子,我有個研友 15 年一戰考清華數學三 150 分(后因專業課沒錄取)。二戰數學仍只是刷刷題,16 年二戰數學三成績降到 120 分(難度變化對成績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總結題型和知識點,才能在面對難題的時候思路清晰,找到隱藏的解題突破口。

 — 歡迎下載 17 復習方法:

 考研數學不像其他科目有太多技巧可言,主要還是踏踏實實做題,打好基礎。將幾點心得寫出來供參考。

 ? 做題過程,要按照考場規范草稿,規范解答,數學答題文字不用太多。

 ? 做題過程要盡量自己思考,同時要想辦法列舉每道題的不同解法。這個過程可以多和研友交流,看看解法是否一樣,各取所長十分有用。尤其真題,可以考慮買張宇+李永樂兩個版本的真題,不同解法會讓你豁然開朗獲益匪淺。

 ? 每一門課要形成知識體系,擴充自己的筆記,總結經典題型。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過程,如果能對整本書的知識主干在形成體系,那么考試分數不會太低。

推薦訪問: 考研 規劃

【2020考研規劃】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