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縣 推動監察監督全覆蓋工作情況 調研報告 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必然要求黨內監督全覆蓋與國家監察全覆蓋相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得到有效加強,監督對象覆蓋了所有黨員。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逐步構建起覆蓋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國家監察體系,補上了以前行政監察范圍過窄的短板。XX 縣監察委員會自 XX 年 X 月成立以來,認真履行《憲法》和《監察法》賦予的職責,深刻認識監察委員會作為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的定位,著力推進縣、鎮、村三級監察全覆蓋,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調查研究中,也發現了一些薄弱環節需逐步解決。
一、監察體制改革以來 XX 縣加強監察監督的主要做法 《監察法》規定,監察委員會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監督是監察機關的首要職責。XX 縣在加強監察監督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一)梳理監察對象,消除監督盲區。按照《監察法》規定的監察范圍,XX 縣監察委對監察對象進行了統計摸底,共計 X 人。其中,公務員及參公人員 X 人,事業單位管理人員 X 人,鄉鎮站所從事公務的 X 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X人,村(居)民委員會中的管理人員 X 人,其他依法行使公共職務的人員 X 人。監察體制改革前,該縣行政監察對象有X 人。改革后,新增監察對象 X 人,對比改革前增加了 X%。占比最多的是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達 X%。此外,目前 XX縣黨員共有 X 人,紀委監委監督對象共計 X 人(既是黨員身份、又是監察對象的人員不重復統計)。通過對監察對象的統計,摸清了底數,消除了監督盲區,也增強了監察對象接受監督的意識。
(二)健全監察組織,壯大監督力量。鎮、村級監察對象較為分散,監督相對弱化。為實現監察職能在基層全覆蓋,XX 縣加強鄉鎮監察組織建設,在 X 個鎮設立派出監察室,監察室主任、副主任和監察員全部配備到位,10 月底已經全部掛牌。派出各鎮監察室與鎮紀委合署辦公,各鎮其監察職責包括依法對鄉鎮管轄的公職人員和有關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及道德操守情況進行監督,對涉嫌職務違法人員進行調查,對行使職責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監察建議,對違法公職人員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等。對派出各鎮監察室干部進行了業務輪訓,促進職能發揮。同時,在村(社
區)換屆結束后,該縣迅速選優配強村(社區)黨支部紀檢委員、村(居)委會監察信息員,在全縣 X 個村、X 個社區實現全覆蓋,延伸監督觸角,架設監督探頭。
(三)開展“ 十進十建” ,加強廉政教育。為加強對履行公權力的監察對象的廉政教育,XX 縣大力開展黨規黨紀和國家監察宣傳教育“十進十建”工作,推動監察法宣傳教育進黨委(黨組)工作議程和中心組學習安排、進民主黨派和群眾社團、進黨校培訓課程、進公辦學校和醫院等事業單位、進國企管理和職工日常教育活動、進農村和社區、進電視和互聯網,構建“大宣教”格局,唱響反腐倡廉教育強音。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一地一品”建設,各鎮(區)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楚文化、孝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鄉土文化中蘊含的勤廉故事,以文宣廉、以文育廉、以文促廉。重要節假日,堅持向廣大黨員和監察對象發送廉政短信 5 萬余條,及時敲響警鐘,加強教育提醒。
(四)完善監督制度,加強用權監督。為加強對行使公權力的監督對象的監督,XX 縣先后研究出臺加強選人用人監督把關工作的實施辦法、常態談心談話工作方案、重大事項報備工作實施方案、科級干部廉政信息檔案、干部信息通報研判聯席會議等制度。監察體制改革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先后對 X 名監察對象明確提出不宜提拔或晉升的意見、任職
調整建議;為全縣 X 多名科級干部建立廉政信息檔案,整合黨員干部和監察對象基本情況、個人有關事項、監督執紀問責方面信息、網絡輿情和個人口碑情況等,對干部廉政信息進行動態管理。依據信訪受理和案件查辦情況,對 X 個單位存在的 X 個問題,先后發放廉政提醒卡和監察建議書 X 份,督促問題整改,增強了監督效力。
(五)嚴格監察調查,增強震懾效應。加大對違反《監察法》的公職人員的查處力度,有效發揮監察體制改革效應,確保懲治腐敗力度不減、節奏不變。改革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共受理信訪舉報和處置線索 X 件,立案審查 X 件,全面審慎、積極穩妥的使用談話、詢問、查詢、調取、扣押、勘驗、留置等 X 項調查措施 X 次。特別是嚴肅查辦了縣農辦單位受賄、共同貪污案件,涉案金額 X 余萬元,一案 X 人均受到嚴肅處理,移送司法機關 X 人,起到了強有力的震懾效應。
二、當前基層推動監察監督全覆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監察體制改革以來,XX 縣在推動監察監督全覆蓋方面,雖然做了一些探索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亟待解決。
(一)監督對象增多,監察工作力量不相匹配。監察體制改革后,XX 縣監察對象對比改革前增加了 X 人,增加比
例為 X%。但是監察干部只增加了 X 人(從檢察院劃轉編制X 個,轉隸人員 X 人),監察工作力量只增加了 X%,造成監督對象增加與監督力量增加不相匹配,力量不足制約了監察監督全覆蓋的推進。目前,縣、鎮兩級從事紀檢監察的干部有 X 人,實際在執紀一線工作的紀檢監察干部約 X 人,需要對全縣 X 名黨員和監察對象進行監督。XX 年 1-11 月,共受理信訪舉報和處置線索 X 件,立案審查 X 件,工作任務較為繁重。
(二)監督領域變廣,監察干部能力存在短板。監察體制改革后,監察對象的范圍是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對象涉及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比如,在鄉鎮一級涉及到“七站八所”,這些單位在 X 年改革時變成了企業或中介服務機構,但是仍承擔著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務,其工作人員被委托行使一定公權力,監督對象分散。在征地拆遷、項目建設領域,成立的指揮部,各項目指揮部抽調來的人員從事公務期間行使了公權力,監督難度較大。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違紀違法案件呈現出高科技化、高智能化、反偵察力強的趨勢,對紀檢監察干部的知識儲備和專業基礎提出了更高要求。紀檢監察系統老人員在監察調查處置 12項調查措施的運用上存在短板。新招錄的公務員中大多數剛剛走出學校大門(近 5 年來招錄 15 人),監察業務生疏,實戰能力亟待提升。傳統的德能勤績廉考核方式實效不足,
考核指標存在太過籠統、難以量化、缺乏勝任因素針對性等弊端,激勵機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三)觸角延伸不夠,日常監督存在缺位現象。新增的監察對象主要集中在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國有企業和鄉鎮站所(中心),在日常監督中存在末梢堵塞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全面監督有死角。一些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未設紀檢監察機構,對監察對象的專責監督乏力。二是精細監督有難度。目前,XX 縣紀委 4 個派出紀工委承擔著對縣直 X 家單位的監督任務,平均每個紀工委聯系 X 家單位,承擔大量信訪件和問題線索辦理任務,很難有精力對所聯系單位進行精細監督。三是主體監督有缺失。當前,一些基層黨組織、行政組織負責人及其班子成員,重經濟和業務工作、輕黨風廉政建設,對“一崗雙責”認識不夠到位、缺少行動自覺,習慣把責任推給紀委監委,存在好人主義現象,弱化了日常教育、監管。
(四)自我約束不力,基層干部紀法意識弱化。鎮、村兩級干部,忽視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自我凈化,違紀違法問題多發。據統計,XX 年至 XX 年,XX 縣村“兩委”干部受到查處 X 人,涉及到 X 個村,有的村干部被“一鍋端”,呈增長趨勢,特別是因違法行為受到查處的占大多數,占 X%;村“兩委”主職干部中因違法行為受到查處的占 X%。農村基
層干部違法問題主要集中在套取國家資金補貼、失職瀆職、侵占、貪污、受賄等方面。預防農村基層監察對象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刻不容緩,亟待加強。
(五)紀法銜接不夠,制約監察職能履行效力。過去針對行政監察對象建立的系列監督管理制度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監察體系和制度建設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一是程序上銜接不夠。在黨紀立案上,依據的有《黨章》《黨紀處分條例》《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等黨內法規,既有實體上的規定,又有程序上的規范,容易操作。而在監察立案上,目前只能依據《監察法》,而《監察法》對立案規定的比較籠統,需細化細則,以方便操作。二是政務處分難操作。《監察法》規定了對違法公職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但在具體運用中,根據監督、調查結果依法給予監察對象何種處分檔次尚不清晰,在實體認定和程序規范上需進一步細化。三是監督融合待加強。紀委和監委的首要職責都是監督,但二者監督的對象、手段、實現路徑存在一定的差別,當前需要完善、優化紀委監委內部監督融合工作流程,讓黨內監督同國家監察監督有機融合、相輔相成,形成監督合力。
三、基層推動監察監督全覆蓋的對策與建議
實現監察全覆蓋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現實需要。針對上述問題和挑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應對,破解基層監察監督全覆蓋難題。
(一)健全監督網絡,增強監督合力。一是優化派駐改革。建議上級紀委監委對縣級紀委監委派駐改革進行統一規范,在重點行業、關鍵領域派駐紀檢監察機構,解決監督機構少、力量弱化、力度虛化的問題。二是壓實主體責任。全面構建起黨委落實主責“不松手”、書記帶頭執行“不甩手”、班子成員履職盡責“共攜手”,整體聯動、統籌協調的從嚴管黨治黨格局,把功夫下在平時,善于運用談話批評、函詢誡勉等方法,把對干部的日常管理監督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三是凝聚監督合力。選優配強鄉鎮監察組織及村級監察信息員,暢通信訪舉報和問題線索受理渠道,注重反腐敗協調和職務犯罪預防,充分發揮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努力形成科學有效、齊抓共管的權力監督體系。
(二)扎緊制度籠子,增強監督效力。一是細化法規。盡快出臺與《監察法》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完善《刑事訴訟法》等其他法律法規與《監察法》的銜接程序,提高《監察法》的實用性,方便基層操作,將制度優勢迅速轉化為治理
效能。二是完善制度。針對征地拆遷、項目建設、扶貧攻堅等工作中,臨時委托行使公權力的人員,有關主管部門應根據此類監察對象的崗位性質、風險特點,研究制定嚴密的管控與監督制度,嚴防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三是執行要嚴。強化制度執行過程的管理,劃出“雷區”和“紅線”,加大監督檢查和懲處追責的力度,讓制度真正成為硬約束。
(三)注重教育預防,筑牢防腐堤壩。一是宣傳教育引導。利用網絡媒體、廣播電視、黨校等宣傳輿論和學習教育主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法紀宣傳教育,提高《監察法》等國家法律法規的知曉率,讓被監督者懂法紀,讓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監督,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參與監督、個個樂于監督的氛圍。二是典型案例警示。堅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變案件資源為教育資源,對查處的典型問題實行通報曝光制度,強化法紀震懾效應,讓監察對象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三是堅持預防為先。對各級各部門預防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工作進行考評,對落實差、出現問題多的單位實行追責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四)加強隊伍建設,打造反腐鐵軍。著力打造既對黨忠誠又本領高強,既敢于擔當又清正廉潔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不斷增強紀檢監察干部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拒腐定力。在人員配備和提升
能力上下功夫,選優配齊紀檢監察干部,尤其是配強鎮、村級紀檢監察力量,有針對有側重的開展業務培訓,切實提升不同崗位紀檢監察干部的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在增強自我監督上下功夫,建立完善執紀監督、執紀審查、執法調查、案件監督管理、案件審理等權力制約機制,主動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嚴肅查處系統內違規違紀問題,防止“燈下黑”。在建立完善優勝劣汰機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能“出”和能“下”的淘汰機制,喚醒紀檢監察干部的職業危機感和工作責任感,激發紀檢監察干部內生動力和精神活力。
推薦訪問: 工作情況 監察 調研報告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