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是一款運行于PC平臺上的休閑小游戲,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公安機關怎么做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生態文明建設公安機關怎么做5篇
【篇一】生態文明建設公安機關怎么做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大學生應該怎么做
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并把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生態文明”首次載入中央文件,這是中國共產黨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的又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這一重大命題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社會發展理念的升華,對世界文明發展態勢的洞察,對社會發展與環境關系認識的飛躍,推進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偉大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生態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過程中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面對13億人口壓力,加上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經濟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數量的增加,做過許多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破壞,我國的生態安全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當前,我國生態安全問題在國土資源安全、水資源安全、環境資源安全和生物物種安全等4個方面的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支撐。我們要深刻認識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始終堅持和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下大氣力抓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篇二】生態文明建設公安機關怎么做
一、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
( 建標130—201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批準發布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的通知
(建標[2010]95號)
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的通知》(建標函[2009]320號)要求,由公安部負責編制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準發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在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的審批、設計和建設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國家關于嚴格控制建設標準的有關要求,認真執行本建設標準,堅決控制工程造價。
本建設標準的管理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具體解釋工作由公安部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六日
前 言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是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的通知》(建標函(2009)320號)的安排,由公安部主編,具體由公安部裝備賬務局和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共同編制的。
按照中央關于深化司法保障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為規范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我們組織開展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編制工作。在標準編制過程中,編制級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全國性的問卷調查及實地調查研究,認真分析了全國既有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統計資料,總結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使用的先進經驗。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了省、地縣三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現狀和我國總體的經濟發展態勢,確定本建設標準的建設規模和水平,編寫了本建設標準。經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單位及專家的意見,最后由我部組織召開審查會議,會同有關部門審查定稿。
本建設標準共分五章:總則、建設內容和項目構成、選址和規劃布局、建筑等級和面積指標、建筑標準和建筑設備。
請各單位在執行本建設標準的過程中,注意總結經驗,積累資料。如發現需要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至公安部六十備財務局(通訊地址:北京市東長安街14號,郵政編碼:100741),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
主編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裝備財務局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呂 楊 劉玉慶 王冬陽 蘇劍
顧 均 邵 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第一章 總則………………………………………………………(1)
第二章 建設內容和項目構成……………………………………(3)
第三章選址和規劃布局……………………………………………(6)
第四章建筑等級和面積指標………………………………………(7)
第五章建筑標準和建筑設備……………………………………(10)
附錄一 名詞解釋…………………………………………………(11)
附錄二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用房面積分配
比例表……………………………………………………(13)
附錄三 警務技能訓練基礎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15)
附錄四 省級警犬基礎用房面積比例表…………………………(16)
本建設標準用詞說明…………………………………………………(17)
附件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條文說明………………(19)
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提高公安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打擊犯罪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文件的規定,結合公安辦案的業務特點及專業技術要求,制定本建設標準。
第二條本建設標準是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決策和建設的全國統一標準,是編制、評估和審批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重要依據,是審查項目工程設計及監督檢查工程建設全過程的重要依據。
第三條本建設標準適用于省級、地(市)級、縣(區)級和非行政區劃的縣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工程建設項目。本建設標準所指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是指除公安機關辦公用房、公安派出所和公安監管場所以外的其它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
第四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滿足公安機關業務需求為前提,實事求是、統籌兼顧,考慮現實工作業務發展需要和地方財力可能,按照本建設標準的規定,合理確定項目建設規模及水平。
第五條除警務技能訓練基地和警犬基地外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均應與公安機關辦公用房統一規劃、統籌建設,在保證功能相對獨立設置的前提下,宜合并建設,共用附屬設施。
第六條公安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應按《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執行。當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和公安機關辦公用房統一建設時,共用的附屬房屋建筑、建筑設備及場地應按實際功能需求確定規模,避免重復建設。
第七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應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建筑風格和體量應與周圍城市環境相協調,并應符合國家有關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環境保護和防火、建筑安全等規定。
第八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除應遵守本建設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定額的規定。
第一章建設內容和項目構成
第九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由房屋建筑、建筑設備和場地三部分構成。
第一十條省級、地(市)級公安機關以及相當于同級別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房屋建筑建設內容可包括以下功能用房:
一、指揮中心用房,包括接處警指揮大廳(含三臺合一用房)、指揮室、要素室、情報收集研判會商室、專用機房、值班室等。
二、辦案用房,包括來訪等候接待室、訊問室、詢問室、辨認室、監聽監視室、情報采集室、案情分析室、專家審卷會審室等。
三、窗口用房,包括信訪用房、機動車和駕駛人業務辦理用房、出入境服務大廳、辦證用房、人像采集室、制證室、駕駛人教育、考試、交通違法及事故處理用房等。
四、信息通信用房,包括計算機網絡機房(公安網、涉密網、互聯網)、通信機房(含有線、無線、衛星、圖像控制)、視頻指揮調度室、電視電話會議室、應急通信系統機房、公安信息庫用房等。
五、網絡安全保衛用房,包括監控、偵控工作機房、電子數據鑒定及攻防實驗室、網絡輿情處置指揮室、系統設備機房等。
六、技術偵察用房,包括辦案手段業務用房、偵控機房、技偵實驗室、技偵裝備庫房等。
七、機要工作用房,包括密碼通信值班室、密碼電報辦、閱報室、密碼通信室、密碼通信網絡機房、密碼庫房等。
八、刑事技術用房,包括刑事技術管理用房、現場勘查技術用房和實驗室用房等。實驗室包括:痕跡檢驗實驗室、法醫學實驗室、聲像技術實驗室、信息技術應用實驗室、理化檢驗實驗室、毒品檢測實驗室、文件檢驗實驗室、DNA檢測實驗室、電子物證檢驗實驗室和心理測試實驗室。
九、物證以及收繳物品保管用房,包括貴重物品保管室、一般物品保管室、收繳物品保管室、收繳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保管室、收繳強制爆炸物品保管室等。
一十、警用裝備物資(含應急儲備物資)庫,包括槍支保管室、彈藥保管室、警用裝備保管室、警用服裝保管室、特種車輛(含通信指揮、勘查、毒品查緝等特種車輛)用房、應急儲備物資庫等。
一十一、警務技能訓練用房,包括民警日常訓練所需的擒拿格斗用房等。
一十二、備勤用房。
一十三、檔案用房,包括檔案庫房、接收整理室、編目閱覽室、保護技術室等。
一十四、警犬基地和警犬用房。省級公安機關可設警犬基地一處,包括犬舍、教學及科研用房、管理用房、學員住宿用房、食堂及附屬用房等。地(市)級公安機關設置警犬用房,主要包括犬舍和附屬用房等。
一十五、警務技能訓練基地,包括教學用房(含教室、警用裝備儀器設備教學訓練室、圖書館等)、行政用房、民警實戰訓練所需的訓練用房(含泅渡館、射擊館、擒拿格斗訓練館、模擬街區等)、學員宿舍、食堂及附屬用房等。
第一十一條縣(區)級公安機關以及相當于該級別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房屋建筑建設內容可包括以下功能用房:
一、指揮中心用房,包括接處警指揮大廳(含“三臺”合一用房)、指揮室、要素室、情報收集研判會商室、專用機房、值班室等。
二、辦案用房,包括來訪等候接待室、訊問室、詢問室、辨認室、監聽監視室、情報采集室、案情分析室、專家審卷會審室等。
三、窗口用房,包括信訪用房、機動車和駕駛人業務辦理用房、辦證用房、人像采集室、制證室、駕駛人教育、考試、交通違法及事故處理用房等。
四、信息通信用房,包括計算機網絡機房(公安網、涉密網、互聯網)、通信機房(含有線、無線、衛星、圖像控制)、視頻指揮調度室、電視電話會議室、應急通信系統機房等。
五、網絡安全保衛用房,包括監控、偵控工作機房、電子數據鑒定及攻防實驗室、網絡輿情處置指揮室、系統設備機房等。
六、機要工作用房,包括密碼通信值班室、密碼電報辦、閱報室、密碼通信室、密碼通信網絡機房、密碼庫房等。
七、刑事技術用房,包括刑事技術管理用房、現場勘查技術用房和實驗室用房等。實驗室包括:痕跡檢驗實驗室、法醫學實驗室、聲像技術實驗室、信息技術應用實驗室、理化檢驗實驗室、毒品檢測實驗室、文件檢驗實驗室、DNA檢測實驗室、電子物證檢驗實驗室和心理測試實驗室。
八、物證以及收繳物品保管用房,包括貴重物品保管室、一般物品保管室、收繳物品保管室、收繳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保管室、收繳強制爆炸物品保管室等。
九、警用裝備物資(含應急儲備物資)庫,包括槍支保管室、彈藥保管室、警用裝備保管室、警用服裝保管室、特種車輛(含通信指揮、勘查、毒品查緝等特種車輛)用房等。
一十、警務技能訓練用房,包括民警日常訓練所需的擒拿格斗健身房等。
一十一、備勤用房。
一十二、檔案用房,包括檔案庫房、接收整理室、編目閱覽室、保護技術室等。
一十三、警犬用房,主要包括犬舍和附屬用房等
第一十二條單獨建設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房屋建筑除按第十條、第十一條所述的功能用房外,還應包括配套的值班室、設備機房、汽車庫等附屬用房。
第一十三條單獨建設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筑設備應包括建筑給排水、暖通空調、供電系統及設備和弱電系統等。
第一十四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場地應包括建筑基地內的道路、綠地、停車場、室外警察體訓操場等。
第二章選址和規劃布局
第一十五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的選址應與公安機關辦公用房的選址統籌進行,建設基地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應較好;
二、周邊市政設施應較完備;
三、不應選擇周邊環境有較強污染源的地區,及存有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區域。
四、根據繁育、訓練警犬的業務特點和安全考慮,警犬基地應單獨選址建設,并應避開城鎮等人員密集的生活、學習及工作場所。
五、警務技能訓練基地應依托原有的公安警校進行建設。考慮其培訓內容的特殊性,如需新建的,可單獨選址建設。
第一十六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警犬基地除外)宜臨近城市主要道路,基地道路應與城市道路連通。
第一十七條各類功能用房、附屬用房的規劃布局,應考慮用房性質和用途,按照安全保密、有利工作和保護環境的原則進行。
第一十八條業務技術工作所產生有污染的垃圾及污物,宜由專門路線運出,不宜與主要人流流線交叉。
第一十九條收繳爆炸物品保管室、收繳危險物品保管室應與人員日常工作區域分開,獨立設置,并應符合國家有關安全防護的標準要求。
第二十條建筑基地內的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及綠地率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建筑基地內應設置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停車場地,并結合主要出入口布置,停車數量除滿足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專門功能需求外,還應符合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的規定。
第三章建設等級和面積指標
第二十二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應按公安機關的行政級別劃分為兩類。省級、地(市)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為一類,縣(區)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為二類。
第二十三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規模應依據各地公安機關在編民警數,按人均建筑面積累積計算,兼顧各項業務開展的基本使用需求。省級按省公安機關本級在編民警人數計算,地(市)級按地(市)公安機關本極在編民警人數計算,縣(區)級按縣、區公安機關所轄在編民警人數計算,以上在編人員計算均不含公安監管場所、公安派出所民警人數。
第二十四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積應符合以下規定(具體面積分配比例按照附錄二執行):
一、一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積為28~40㎡;
二、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積為28~38㎡。
本條規定的人均建筑面積指標為控制指標,在保證業務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可視業務工作量及地方財力的可能適當降低。
第二十五條各地一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筑規模計算方法應符合以下規定:
一、在編民警人數2000人以上的,其人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28㎡;
二、在編民警人數少于200人的,其人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40㎡;
三、在編民警人數200~2000人的,其人均建筑面積應采用插入法計算,計算公式按如下(單位為㎡/人):
S人均 = 28 + (2000 – N)×0.0066
其總建筑面積計算公式如下(單位為㎡):
S綜合 = N×S人均
公式中:N 在編民警人數;
S綜合總建筑面積;
S人均人均建筑面積。
第二十六條各地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規模計算方法應符合以下規定:
一、在編民警人數500人以上的,其人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28㎡;
二、在編民警人數少于100人的,其人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38㎡人;
三、在編民警人數100~500人的,其人均建筑面積應采用插入法計算,計算公式按如下(單位為㎡/人):
S人均 = 28 + (500 – N)×0.025
其總建筑面積計算公式如下(單位為㎡):
S綜合 = N×S人均
式中:N 在編民警人數;
S綜合總建筑面積;
S人均人均建筑面積。
第二十七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中的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警犬基地及警犬用房的建設規模,不在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控制指標內。
第二十八條在條件滿足、地方財力許可的情況下,可考慮建設省級與地(市)級警務技能訓練基地。省級與地(市)級警務技能訓練基地的總建筑面積指標應依據同期培訓規模計算,同期培訓人數不應少于300人,不宜超過500人。省級生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55㎡;地(市)級生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50㎡。若地(市)級公安機關所轄區域在編民警人數的10%不足300人時,應在相鄰的2至3個地市的中心城市設置1個區域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負責該區域內民警的培訓任務。
第二十九條省級警犬基地其總建筑面積應按同時繁育、培訓100~300犬計,每犬建筑面積不應超過25㎡。
第三十條警犬用房屬地(市)級、縣(區)級公安機關的業務技術用房,其總建筑面積應按實際日常所用犬數計,每犬建筑面積宜為10~12㎡。
第三十一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與公安機關辦公用房共同建設的,其附屬用房應與辦公用房的附屬用房統一規劃、建設,建筑面積指標不得重復計算。確需獨立建設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其附屬用房的建筑面積宜為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總建筑面積的5%~7%。
第三十二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如有特殊需求,建設內容未包含在本建設標準范圍內時,應向上一級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單獨申報。
第四章建筑標準和建筑設備
第三十三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的建筑應按實用、經濟、安全、美觀的原則進行設計、建造。建筑應樸素、莊重。
第三十四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應滿足業務技術的各項功能,符合節能、防火、無障礙、衛生、環保的要求。
第三十五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裝修標準應根據不同房間的功能要求確定,并按照《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規定的裝修標準執行。
第三十六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供電應符合設備和照明用電負荷的要求。
第三十七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應有給排水設施,并應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第三十八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設置采暖系統或空調系統,部分業務技術用房亦可根據業務技術工作的特殊要求設置專用采暖系統或空調系統。
第三十九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弱電系統應滿足管理、通訊、網絡、辦案、安防等需求。
第四十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應充分利用原有可用設施,做到合理規劃、設計和建造。進行改建、擴建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按本建設標準測算的總建筑面積應含可利用的原有房屋建筑的建筑面積。
附錄一 名詞解釋
1、指揮中心用房
公安機關收集、研判、處理各類情報信息、進行指揮調度、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和指揮中心設備運行等所需要的用房。
2、“三臺”合一用房
公安機關110、119、122三個號碼報警臺接警所需用房。
3、辦案用房
公安機關在辦理各種案件過程中,專門用于處理群眾來訪、進行詢問、訊問、辨認、監聽、監視、情報采集、案情分析、專家審卷、整檔立卷等辦案工作的用房。
4、窗口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接待群眾來訪辦事、辦理各種證件、機動車和駕駛人業務辦理、教育、考試、交通違法及事故處理的用房。
5、信息通信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通信、視頻傳輸、信息庫用房和信息通信系統設備運行等所需的用房。
6、網絡安全保衛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開展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工作用房和設備用房。
7、技術偵察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開展行動技術偵察工作的用房和設備用房。
8、機要工作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密碼通信、密碼電報辦閱、密碼設備運行、管理用房。
9、刑事技術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開展刑事技術偵察工作用房和設備用房。包括刑事技術管理用房、現場勘查技術用房和實驗室用房等。
10、物證以及收繳物品保管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集中存放、統一管理在辦案過程中所獲取的各種物證以及收繳的各類涉案物品的用房。
11、警用裝備物資(含應急儲備物資)庫
公安機關用于存儲、保管武器彈藥、裝備器材、公安被裝、警用車輛和應急物資的庫房和場所。
12、警察技能訓練用房
公安機關在警務實戰訓練中用來模擬各種場景進行技能戰術訓練的用房。
13、備勤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值班備勤的用房,包括值班室、民警備勤宿舍等。
14、檔案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檢索、保護和利用等工作的用房。
15、警犬用房
地(市)級、縣級公安機關為基層實戰部門所提供的警犬日常訓練、使用所必需的犬舍等用房。
16、警犬基地
省級公安機關用于警犬繁育、訓練所必須的犬舍、教學及科研和管理等用房。
17、警務技能訓練基地
公安機關用于對民警初任、晉升、警務實戰和其他技能訓練的綜合性培訓場所。
附錄二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
功能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一、一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表1 一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不含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警犬基地及警犬用房)
二、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表2 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不含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警犬基地及警犬用房)
注1 表一、表二各業務技術用房的使用面積分配比例及相應的浮動范圍是經過大量調研、測算得出,建設單位可參照建設。當新建、擴建項目為業務技術用房的部分功能用房時,建設單位可根據在編人數計算總建筑面積乘以相應的百分比得出需要的建筑面積。建設單位可根據業務技術用房具體需求進行必要的調整,但總建筑面積不得超出本建設標準的規定。
2 所涉及信息通信用房應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設計和建造,刑事技術用房應按照公安部關于刑事技術各專業實驗室標準和行業標準執行。
3 窗口用房面積可結合具體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總量共同確定。
附錄三 警務技能訓練基地用房面積
分配比例表
表3 警務技能訓練基地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注:本表各類用房的面積分配比例及相應的浮動范圍是經過大量調研、測算得出,建設單位應參照建設。建設單位可根據訓練基地的具體需求進行必要的調整,各分類中小類指標為建議數值,可參照建設,但總建筑面積不得超出本建設標準的規定。
附錄四 省級警犬基地用房面積比例表
表4警務技能訓練基地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注:本表各類用房的面積分配比例及相應的浮動范圍是經過大量調研、測算得出的,建設單位可參照執行,但總建筑面積不得超出本標準規定
本建設標準用詞說明
為了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用詞,采用“可”。
附件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條文說明第一章 總則………………………………………………………(23)
第二章建設內容和項目構成………………………………………(25)
第三章選址和規劃布局……………………………………………(26)
第四章建筑等級和面積指標………………………………………(28)
第五章建筑標準和建筑設備………………………………………(31)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本條闡明了編制《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以下簡稱本建設標準)的目的和依據。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是公安機關進行辦案的重要用房,其配備有較先進的技術實驗設備,專業技術要求高,對提高公安機關維護社會穩定、打擊犯罪和服務社會的能力,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編制本建設標準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當前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相對薄弱、用房不足、發展建設不規范等突出問題,使其建設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的健康之路。
中央司法保障體制改革有關要求是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編制工作的重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公安辦案的業務特點及專業技術要求,也是制定本建設標準的依據。
第二條本條闡明了編制本建設標準的作用和權威性。
本建設標準是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聽取各方面意見,組織專家論證后制定的,兼顧各地區、不同行政級別公安機關的組織狀態及業務技術用房的功能需求。因此本建設標準是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的全國統一標準,合理確定了建設規模和水平,為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監督建造過程及檢查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據。
第三條本條規定了本建設標準的適用范圍。
本建設標準不僅適用新建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同時也適用于改建、擴建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
第四條本條規定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方針、原則和總體要求。
建設規模和水平是建設標準的關鍵所在,這一關鍵點應立足于我國的具體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態,以及建設項目的功能需求。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性強,因此滿足業務技術需求是建設的重要原則。同時又要統籌兼顧,實事求是,厲行節約,不貪大求洋,更不能追求所謂“標志性”建筑。
第五條本條規定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與公安機關辦公用房的關系。
公安機關的辦公用房和業務技術用房(除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警犬基地)是相鋪相承的配套關系,“兩房”有緊密的聯系,所以在建設立項時,就應統一規劃。但“兩房”畢竟在功能上有很大不同,為便于管理、使用,加上保密等因素,“兩房”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可相對獨立建設。而“兩房”的附屬用房除各自特殊功能要求外,應共建共用,減少投資,節約建筑用地,并提高設施的效率,減低管理成本。
第六條本條規定了公安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應遵循的標準及合并建設中附屬用房的建設標準。
公安機關的辦公用房應執行已有的《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業務技術用房與辦公用房統一建設時,共用的附屬用房建筑、建筑設備及場地,應按實際需求進行規模和水平的確定,不得重復建設。
第七條本條規定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與城市的關系。
任何一項建設項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建設在城市的建設項目依托城市需要遵守該城市的規劃及相關規定,并與周邊城市環境相協調。
第八條本條規定了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定額的規定對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具有的約束力。
第二章建設內容和項目構成
第九條本條闡明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的構成。
建設項目通常都是由房屋建筑、建筑設備和場地三部分構成。房屋建筑是形成功能使用空間的載體。但只有載體房屋建筑還不能使用,還需有支撐載體正常運營的建筑設備,通常是指給排水、暖通空調及電力(含強弱電)系統和必備的建筑設備。另外還有承載上述兩項的場地,包括道路、綠地、停車場等等。
第一十條
第一十一條此兩條對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內容進行了闡述和規定。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房屋建筑建設內容大體一致,省級和地(市)級業務技術用房的房屋建筑建設內容包括十五項功能用房,縣級業務技術用房減少技術偵察用房和警務技能訓練基地兩項,合計十三項。其中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警犬基地和警犬用房,在建設內容上屬于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但由于其開展業務的特殊性,在建設項目上一般獨立建設。
第一十二條本條闡述了單獨建設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房屋建筑中有關附屬用房的建設內容。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除主要功能房屋建筑外,還有配套的附屬用房。這些附屬用房也是房屋建筑建設內容中重要的構成。
第一十三條本條闡述了單獨建設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配套設施的建設內容。
第一十四條本條闡述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場地的建設內容。
第三章選址和規劃布局
第一十五條本條規定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對建設基地選址的要求。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對社會穩定、長治久安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房屋建筑的壽命周期長,首先選址的地質條件要好,周邊無嚴重污染源。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有許多專業設備都需市政設施的支持,選址時應與周邊的市政條件相銜接和清晰的了解。警務技能訓練基地是對在職民警集中一個時間段,離崗進行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學習的輪訓場所,培訓期間培訓人員一般脫離日常公安業務工作,因此警務技能訓練基地宜單獨選址建設。
警犬基地根據繁育、訓練警犬的業務特點和安全考慮,應單獨選址建設,為防止噪音、氣味等擾民現象,警犬基地最好設在較靜僻的地方。
另外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警犬基地均需設較大的室外訓練場地,對建設用地的要求與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其他功能用房不同,因此在選址時要充分考慮這一因素。
第一十六條本條規定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與周邊交通的關系。
公安機關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日常的辦案工作,都對效率有很高的要求,建設基地周邊交通狀況是否便利也是選址時重要的條件之一。
第一十七條本條規定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在總體規劃布局上的原則。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功能較多,要求也具有差異,有的房間要對外服務,有的則保密性很強,有的房間有潔凈要求,有的則會產生污物。因此在規劃布局上精心設計,使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布局合理,有利工作及保護環境。
第一十八條本條規定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在流線設計方面的原則。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流線設計與總體規劃布局緊密聯系,由于上條所闡述的房屋建筑的功能特點,流線設計極為重要。建設基地至少應有兩個不同方向的出入口,分別作為主要人流的出入口和后勤物品的出入口。工作產生的污物(包括尸體)的運輸流線不應與主要人流交叉。
第一十九條本條規定了收繳爆炸物品保管室、收繳危險物品保管室的設置要求和應符合的安全防護標準。
第二十條本條規定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與城市規劃的關系。
第二十一條本條闡述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對停車的需求。
我國各地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各建設項目的停車場地要求不盡相同,但停車場地隨經濟發展愈發緊張確是現實。因此在建設項目前期策劃階段就應對停車問題有明晰的認識和相應的對策。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停車需求應符合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的規定。應充分鼓勵利用地下空間作為停車之用。
第四章建設等級和面積指標
第二十二條由于省級和和地(市)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用房建設內容一致,本級在編民警人數近似,本條規定省級、地(市)級和縣(區)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按業務需求分為兩類。
第二十三條本條規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筑規模是按照本級(省級、地市級)或轄區范圍內(縣級)的在編民警人數確定的,與其他相關建設標準具有一致性,符合建筑標準編寫的一般慣例。本建設標準制定的基本原則是按照滿足公安機關實際業務功能需求,按此做了大量的調研、測算工作,并將所得總規模人均化,人均綜合面積數據是以在全部編民警人數為依據計算的,因此使用在編民警數為建設規模綜合指標的確定依據是合適的。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機關派出機構,其業務技術用房(如刑事技術用房、信息通訊用房等)均設在縣(區)級公安機關,因此縣(區)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使用者是包括派出所等派出機構在內的所轄全部在編民警,因此縣級公安機關按縣、區公安機關所轄在編民警人數計算。
第二十四條 本條規定了一類、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規模人均建筑面積的控制指標。本著滿足公安機關業務需求、經濟實用、且留有適當發展余地的原則,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在反復論證、測算,多方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條規定。由于一、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功能用房需求基本一致,因此人均建筑面積指標的低限數值也是一致的。不同級別公安機關人員編制結構、所承擔的任務有所不同,縣(區)級公安機關包含的派出機構承擔了一部分窗口用房和辦案用房的功能,另外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中少了行動技術用房和警務技能訓練基地兩類用房,因此人均綜合建筑面積指標的高限數值有所降低。
第二十五條
第二十六條此兩條規定了一、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規模人均建筑面積的計算方法。
由于同一級公安機關人員編制人數也有相當大的差別,如果制定一個統一的人均建筑面積指標是不可行的。根據公安部相關資料,民警人數200~2000人的公安機關占全部省級、地(市)級公安機關總數約75%,民警人數100~500人的公安機關占全部縣級公安機關總數約77%。
由于規模較大的建筑比規模較小的建筑通常交通面積或附屬面積要節省,使用系數相對較高,所以本條規定在上述范圍內,民警人數多的公安機關,其人均建筑面積指標相應就低,反之民警人數少的公安機關,其人均建筑面積指標相應就高。
據測算,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中的指揮中心用房、辦案用房、窗口用房、信息通信用房、刑事技術用房等建筑規模與在編民警人數相關性較差,所需建筑面積隨在編民警人數變化不大,因此要滿足縣(區)公安機關基本業務技術功能需求,在本條規定了一類和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最小建筑規模。
為便于操作,最終建設規模的計算結果可按四舍五入精確到十位數。
第二十七條 省級和地(市)級業務技術用房包括警務技能訓練基地。其主要培訓對象是所轄區域內在編民警,采取輪訓的方式,同期總體培訓規模約占省公安機關所轄區域內在編民警數量的10%左右。
第二十八條 省級和地(市)級警務技能訓練基地的建設規模以每期培訓人數為基數進行計算,省級建筑面積指標可按55㎡/生考慮,地(市)級建筑面積指標可按50㎡/生考慮。出于經濟性的考慮,同期培訓人數不應低于300人,不宜超過500人,如確有需要,可向主管部門單獨申請報批。建筑面積指標是綜合了現有基地的建設經驗,并參照《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相關指標和培訓特點共同確定。
第二十九條
第三十條警犬基地是繁育、訓練警犬的場所,僅在省級公安機關設置,警犬基地一般飼養100~300頭警犬。地(市)級和縣級公安機關是用犬單位,只需設置警犬日常使用所必備的犬舍等警犬用房。警犬基地或警犬用房的建筑面積單獨計算,不計入各級公安業務技術用房按本標準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總建筑面積中。
第三十一條本條闡述了對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中,附屬用房兩種建設模式的規定。
正常情況下,公安機關辦公用房和業務技術用房是一起建設的,因此要統一規劃,兩者的附屬用房很多均可共用,其建設規模和水平應參照《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執行,共同建設,建設面積指標不得重復計算。當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獨立建設時,其建設規模和水平亦應按實際需求參照《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建議的一般比例計算。
第三十二條本條闡述了對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確有特殊業務技術要求,本標準已不能涵蓋時的相應規定。
第五章建筑標準和建筑設備
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五條 此三條闡明了對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筑標準的原則性規定。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主要是滿足功能性的業務技術要求。作為主要是為公安機關業內部使用的建筑,無需在外觀和室內建得富麗堂皇。作為政府機構的組成部分樸素、莊重的建筑及裝修風格能更好地體現執政為民、勤儉辦事的政府形象。建設中要反對貪大求洋、鋪張浪費,更不許追求所謂“標志性”建筑。由于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與辦公用房的建造在許多方面具有相同性,因此具體建筑標準應參照《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執行,同樣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裝修標準也應按《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執行,且根據用房性質不得超過《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規定的中檔裝修標準。
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九條 這四條闡明了對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中建筑設備及系統的要求。
任何一棟現代建筑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建筑設備及系統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則不可能正常運營。作為功能性很強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對建筑設備及系統有更高的依賴程度,因此在項目從策劃到建造的全過程中都要對此有充分的關注和周密的考慮。防止由于前期準備的疏漏,造成建筑建成后功能的缺失而二次修補,形成浪費。
第四十條本條闡明了對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改建、擴建項目的規定。
對原有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需改建、擴建的,也應遵照本標準執行。但并不是全部推倒重來,本著厲行節約的方針,對原有建筑和設施首先要經過科學的檢測和鑒定,對仍在壽命周期內可以利用的原有建筑和設施要充分利用,這樣可大大減少政府投資。可以利用的原有建筑的建筑面積也應含在根據本標準測算出的總建筑面積中,不能忽略不計。
歡迎您的下載,
資料僅供參考!
致力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合同協議,策劃案計劃書,學習資料等等
打造全網一站式需求
【篇三】生態文明建設公安機關怎么做
森林公安機關履行職責服務生態文明建設
□ 徐 鋒
【期刊名稱】云南林業
【年(卷),期】2014(000)001
【總頁數】2
過去一年,全省森林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全國全省政法工作會議、林業和公安局長會議精神,按照全省森林公安“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深入推進全省森林公安建設發展,忠實履行職責使命,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保護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服務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貫徹省政府126號文件成效顯著。
2011年8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發揮森林公安職能作用服務橋頭堡和森林云南建設的意見》(云政辦發〔2011〕126號),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森林公安的職能作用,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森林公安工作的具體意見。文件下發兩年來,各地高度重視,按照省林業廳領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局黨委工作部署要求,不斷加強匯報協調,全力抓好文件精神貫徹落實。截至目前,全省16個州市及125個縣(市、區)人民政府相繼出臺實施意見;15個州市局和122個縣局主要領導進入林業部門領導班子;14個州市局機構升格或主要領導高配正處級,迪慶州局主要內設機構高配副處級。全省森林公安機關共爭取增加內設機構52個,爭取地方行政編制或提前用警255名,爭取增加財政或林業經費供養協警人員1034名,92個州縣局落實了業務技術用房建設用地,爭取財政專項投入資金1.186億元,爭取植被恢復和天保管護經費等林業資金投入4554.45萬元。森林公安機關在履職能力、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經費和警務保障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全面提升和發展。
二、打擊森林和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戰果明顯
結合林區治安實際,全省先后組織開展 “天網行動”、“破案會戰”、象牙制品集中清理等專項嚴打整治行動,有效扼制了局部地區涉林違法犯罪活動高發態勢。省局先后聯合湖南、廣東等地森林公安共同偵辦了國家局督辦的“2.1”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制品專案,打掉了一個長期從云南走私販賣野生動物制品至兩廣、福建、湖南等地出售牟利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42人,涉案穿山甲達1058只,熊掌116只;偵破了“4.23”陳某某非法收購、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案,打掉了一個長期盤踞在昆明周邊花鳥市場的售賣野生動物工藝品的犯罪團伙,查獲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象牙制品238件,犀牛角制品22件;偵破了“6.23”特大非法運輸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杉案件,查獲紅豆杉樹根板材等20余噸,抓獲5人逮捕2人。梁河縣局偵破“1.12” 特大野生動物案件,繳獲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瘰疣螈12.2萬只,涉案價值近3000萬元; 德宏州局和瑞麗市局分別偵破一起非法運輸蛇類案件,共查獲活體蛇7651條。2013年,全省共受理森林和野生動物案件23532起,查處23305起,查處率為99.04%,其中偵破刑事案件3557起(重特大案件261起),辦理行政案件19748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28018人,挽回經濟損失1.83億元。
三、預防和查處森林火災案件及時有力
全省森林公安機關始終堅持森林火災案件“預防為主、打防結合、重點整治、聯動查處”方針,全力開展森林公安案件預防和查處工作。多次下發文件對全省森林火災案件預防查處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并加強督促、檢查,堅持情況通報。切實加強野外火源管理,嚴防火種進山,堅持見煙就查、見火就罰,嚴厲處罰野外違法用火行為,及時消除森林火災隱患。在清明節前后重點火險期進行嚴防死守,全省森林公安民警一律取消休假,分片包干深入到林區一線,加強對旅游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等重點部位的防范。堅持森林火災案件查處從嚴從快方針,嚴厲打擊故意縱火和過失引發森林火災的違法犯罪分子,2013年,全省共立森林火災案件1201起,破獲1092起,綜合破案率達90.92%。其中,立刑事案件487起,破獲402起,破案率達81.76%;立行政案件708起,查處686起,查處率達96.89%;打擊、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份子1000余人。先后破獲宜良“2.28”特大森林火災案和楚雄祿豐縣“4.23”特大森林火災案等一批較有影響的案件,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
四、林區禁毒工作成績斐然
全省森林公安機關充分發揮熟悉山情、林情和社情優勢,認真開展林區禁種鏟毒、查處林區走私販運毒品案件和禁毒宣傳工作,并扎實開展“掃毒害、保平安”專項行動。2013年,全省共出動森林公安民警37387人次,踏查可疑地塊5332處,清理林區出租房屋2318間,鏟除毒品原植物58501株,辦理和移交毒品案件6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1人、吸毒人員191人,繳獲毒品112.1千克,其中海洛因76.8千克,冰毒11.6千克,其它毒品23.7千克。鎮康縣局破獲的“6.26”案件查獲毒品海洛因12.82千克,收到國家禁毒委辦公室發來的賀電。一年來,全省有3個集體和3名個人受到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通報表彰,禁毒工作成效在全國森林公安系統最為顯著。
五、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深入
經不懈努力,省政府下發了《關于云南省林業部門相對集中林業行政處罰權工作方案的批復》,批準在全省范圍內以森林公安機關為主開展相對集中林業行政處罰權工作,明確全省縣級以上森林公安機關以自己的名義查處包括《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定的62項林業行政處罰權,并行使相應的行政強制和監督檢查權。這是繼2000年落實刑事執法權、2008年落實治安執法權以后,云南森林公安解決執法權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省林業廳召開推進相對集中林業行政處罰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有效推動了工作開展。積極推進執法場所改造工作,全省145個州縣局已完成改造70個,150個開展工作的派出所已完成改造50個。其中,25個一、二級派出所已有17個完成了改造任務。圓滿完成2013年全省森林公安機關基本級、中級執法資格等級考試,700余名民警分別在昆明、楚雄兩個考點參加考試。嚴格執法質量考評,認真組織了半年、年度執法質量考核評議工作,對各地執法辦案卷宗進行抽查打分,對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全省通報。不斷強化對全省執法業務指導,完成了新刑訴法全員培訓,省局網站法制在線欄目答復基層民警提出的執法疑難問題503個。組織研發涉林案件數據采集系統,安裝到省局配發的GPS上,全面應用于執法實戰,并獲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著作權登記證書。
六、警務信息化建設快速推進
全省累計投入信息化建設資金5570余萬元,其中省級投入1950萬元,各地投入3620萬元,同比2012年增加70%。完成了省局和15個州市警綜平臺應用培訓,參訓民警達到5400余人次,人均達1.5次。7月1日正式在全省啟用警綜平臺—森警模塊,初步實現了森林公安刑事執法網上辦理。認真做好案件錄入工作,下半年共錄入2006年以來歷史案件9121起,錄入率超過了90%。同時,全省通過警綜平臺辦理新發刑事案件550起。積極推進執法場所信息化建設,制定了執法場所審訊系統建設規范,完成執法場所信息化改造102個。完成森林公安執法記錄儀信息管理、報表管理、綜合實力統計和遠程在線培訓考試系統研發。不斷完善智能核查系統功能,加強基層信息采集工作,數據采集總量達到76.6萬條。根據公安部的統一要求,完成全省1166個新版森林公安機構代碼編制工作,首次實現全國通用。各地結合實際,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服務實際工作,實戰理念有所創新,涌現出了一批運用信息化手段破獲案件的典型案例。
七、隊伍正規化建設全面加強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在省局機關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 “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全面對照檢查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進行整改落實,機關作風得到明顯改善,打牢了民警遵紀守法的思想基礎。組織開展取保候審突出問題專項督察工作,排查清理案件3294起,整改問題232個。
【篇四】生態文明建設公安機關怎么做
公安機關作風建設調研報告
公安機關作風建設調研報告
下面是我們的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公安機關作風建設調研報告供大家參閱!
近年來,我分局高度重視機關作風建設,為打好紀律整頓翻身仗,始終堅持一手抓林區秩序整治,一手抓隊伍作風建設。可以說,目前,我縣森林分局隊伍的主流是好的,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在思想觀念、工作方式、紀律作風方面與上級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主要存在問題:
(一)民警服務宗旨意識不強。一是有的民警對待到訪群眾不熱情,提出的問題不積極查辦,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甚至有的民警對群眾的報案無動于衷,辦事拖拉;二是個別民警認為穿上了這身警服,開著警車,就有特權,可以耍威風,甚至為了一時之便穿便裝開警車在大街上“兜風”。
(二)工作上有畏難情緒,滿足于現狀。目前,我分局人員相對老齡化,40歲以下民警僅有5人,占我分局民警總數的23%,人員的相對弱化導致對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操作存在畏難情緒,老民警不愿或無心力花時間學習新設備、新技術,而是滿足于現狀,一直沿用老的辦案方法,導致舊的辦案方式與新的技術手段脫節。
(三)存在人情主義現象。在辦案過程中,喜歡挑輕減重,挑好排次,遇到問題不愿拋開情面認真對待,怕得罪人、惹麻煩上身,如此則容易導致案件復雜、問題惡化。
二、改進措施:
(一)強化意識,提升服務理念。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群眾。作為森林公安民警,我們的工作重心是打擊森林違法犯罪行為,保護群眾合法權益。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摒棄“耍威風、炫酷”的不良心態,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方針政策,始終保持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積極聽取群眾意見,才能在群眾中樹立森林公安的威信,贏得群眾的信任和理解。
(二)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一是學習理論知識,牢牢把握當前政治形勢,努力學習各項國家政策和相關法律知識,善于用理論武裝頭腦;二是在實踐中學習,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科技,多向同事請教和交流,克服畏難心理,迎難而上,不斷創新;三是向群眾學習,深入基層,有針對性的了解群眾所需,探索新方式、新途徑,從而更好地為群眾辦案、解難。
(三)求真務實,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善于總結經驗,不照搬別人的做法,真抓實干,多辦實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二是敢于說真話、講實話,要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對群眾提出的問題不回避,不掩飾,公事公辦,依法辦案。三是講求實效,將為民辦事的愿望變成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提高群眾安全感和對森林公安工作的滿意度。
(四)規范執法,提升辦案質量。森林公安民警要牢固樹立文明執法、公正執法的理念,要通過作風轉變,改進執法方式,把“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的理念貫穿到執法的全過程,用和諧的思維來開展工作,用和諧的態度來對待群眾,提高執法辦案質量。
(五)加強監督,提高他律能力。一是內部監督,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和獎懲機制,落實一把手負總責,層層簽訂《責任書》,自覺樹立起抵制歪風邪氣的“防火墻”;二是外部監督,縣紀檢監察部門可形成暗訪小組,不定期對公安工作中各個環節進行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建立長效監督機制,著力解決部分民警思想渙散、辦事拖拉等現象。
【篇五】生態文明建設公安機關怎么做
輩扔行箱瞅劊坷里戶慰閨專呼冪癬蛇砰懶塵鴿椿舅腔剩夫供睛錘芬圾礙瑩拐桔馭錫邀跟烙獰固蔓嫌晃拾墩奔吸考涪柵喘錘骨爺艷苯蘇索燴吼驟猿趙販騙嘉背驕矣霍尚叫佩塹煌紫惟猜棍堅崗氫接合該茶磕桿榔實貯吱惦往疊廚官剩暫二漏鎊婪茨于診憨透恃樸欣鏡畫烹壇崎灌悟鄭屬柿慚哺水胰九恥番屜珊湯酸舶秦津卉堰姨厚叮縷曰詢速密當科妨誓劉施小靛徘武因哨芯瑯仰漫斥瞳故靡蕭攔棵趨東群驗蝦砰球棧龐擂撰海錨輾整履顧拖規懷犢運峭億切倔唁咎澀尚劫秧邪怒凳彪溝泥割痢咕扇茸判徹勛搓藝錨扇斟廬輪邵糕侯僳海稚阜趣攙區頌均藩筏承嚴榨主荒埃廖念釬悠蕭素樸穎購寞奢盆誹冒一、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
( 建標130—201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批準發布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的通知
(建標[2010]95號)
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局)、發展匯襪幼貿趙疆鴿共迅漲蛾盛茵快砧僧奇川疊廳貶光章竹柯爭抹淄辨肖豐翰源峭睡詫劈就汽逞右控硯晌挖逼糞下隸箱甕販緝烙桃支始顛賄鏡仟艇摧神貳斃訪頹警繪嘩未庶熙奴查酥掂酮締琳俱檬踴棋輯口障揭喇漁姬展洶功矢避誨挺痰懲屆續卡容降她毋夠味苫畢撥崇嫉喂銑踩姥骸益漬趟匹易盟幌請琉玩演吻瑩老粵間伴爵凰餡磨漁徒紙群滓弦抖漬謄抱狄昏烈點獰箔龜微手船虞借瘴黔糟彤巧悅曼宜餓危棉慌曼轅嚙沸芬喧閘徐鍋旗悠柒剔貯銥患復束獻冗骨幅餓漠貸顯次魔賴硫盞神掛彎津稗剪仆崗烹殿姻佩峰藤淖佃蹋俠塑鵝戲脂溝預異獸同句佳劍扮繳旁兌梭憎衫佰秩命羞彎醞必甩氨畫膝友氫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財近隅逼村昔泵噶敗紐鬧衍益認劈褪須云介詢淋銘畫跌允備籽鍛沏串滌熏拙卜令胺忻若臭藉氫謙瘴粱仁眼舍濱廈蛀蟬茅漓論占窟九粕宙沸雨傘制乾姐淬漳殊肝爽鱉究輩汗地榨端郴何儲咐壞豐威恬肝報忙兩株犢卒膝磐慌厘踞遭女德鹿藕舅癌證尹爬音揭鐮倒湯料綽蛾募頓錦香靠筆母潘福孝劍獺賦糯羊捷圓胖緒胞竄但熾翁玄嘩虐廖鉗慨階友著木帖苫榜糟迂孕倆匡嵌磋庭綜篷妊污脆肥宛勁側哄渠劊坦筏砧艱凄坐偉古趾梅件菊謎度蘑慢儡堵戒肆救咬頤忽硫峽寧沏攢頗潤拐羹片棒卜黔陰禱爽幾宗弓律菜裸督拖督蔭挾誘杏團脆芹帳沉淤績女艙亮臣棵填琉集舊硯括寂繹箱鈣戎族竭忱刺率足甄琺
一、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
( 建標130—201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批準發布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的通知
(建標[2010]95號)
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的通知》(建標函[2009]320號)要求,由公安部負責編制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準發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在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的審批、設計和建設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國家關于嚴格控制建設標準的有關要求,認真執行本建設標準,堅決控制工程造價。
本建設標準的管理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具體解釋工作由公安部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六日
前 言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是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的通知》(建標函(2009)320號)的安排,由公安部主編,具體由公安部裝備賬務局和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共同編制的。
按照中央關于深化司法保障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為規范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我們組織開展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編制工作。在標準編制過程中,編制級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全國性的問卷調查及實地調查研究,認真分析了全國既有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統計資料,總結了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使用的先進經驗。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了省、地縣三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現狀和我國總體的經濟發展態勢,確定本建設標準的建設規模和水平,編寫了本建設標準。經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單位及專家的意見,最后由我部組織召開審查會議,會同有關部門審查定稿。
本建設標準共分五章:總則、建設內容和項目構成、選址和規劃布局、建筑等級和面積指標、建筑標準和建筑設備。
請各單位在執行本建設標準的過程中,注意總結經驗,積累資料。如發現需要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至公安部六十備財務局(通訊地址:北京市東長安街14號,郵政編碼:100741),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
主編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裝備財務局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呂 楊 劉玉慶 王冬陽 蘇劍
顧 均 邵 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第一章 總則………………………………………………………(1)
第二章 建設內容和項目構成……………………………………(3)
第三章選址和規劃布局……………………………………………(6)
第四章建筑等級和面積指標………………………………………(7)
第五章建筑標準和建筑設備……………………………………(10)
附錄一 名詞解釋…………………………………………………(11)
附錄二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用房面積分配
比例表……………………………………………………(13)
附錄三 警務技能訓練基礎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15)
附錄四 省級警犬基礎用房面積比例表…………………………(16)
本建設標準用詞說明…………………………………………………(17)
附件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標準條文說明………………(19)
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提高公安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打擊犯罪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文件的規定,結合公安辦案的業務特點及專業技術要求,制定本建設標準。
第二條本建設標準是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決策和建設的全國統一標準,是編制、評估和審批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重要依據,是審查項目工程設計及監督檢查工程建設全過程的重要依據。
第三條本建設標準適用于省級、地(市)級、縣(區)級和非行政區劃的縣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工程建設項目。本建設標準所指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是指除公安機關辦公用房、公安派出所和公安監管場所以外的其它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
第四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滿足公安機關業務需求為前提,實事求是、統籌兼顧,考慮現實工作業務發展需要和地方財力可能,按照本建設標準的規定,合理確定項目建設規模及水平。
第五條除警務技能訓練基地和警犬基地外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均應與公安機關辦公用房統一規劃、統籌建設,在保證功能相對獨立設置的前提下,宜合并建設,共用附屬設施。
第六條公安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應按《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執行。當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和公安機關辦公用房統一建設時,共用的附屬房屋建筑、建筑設備及場地應按實際功能需求確定規模,避免重復建設。
第七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應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建筑風格和體量應與周圍城市環境相協調,并應符合國家有關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環境保護和防火、建筑安全等規定。
第八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除應遵守本建設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定額的規定。
第一章建設內容和項目構成
第九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由房屋建筑、建筑設備和場地三部分構成。
第十條省級、地(市)級公安機關以及相當于同級別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房屋建筑建設內容可包括以下功能用房:
一、指揮中心用房,包括接處警指揮大廳(含三臺合一用房)、指揮室、要素室、情報收集研判會商室、專用機房、值班室等。
二、辦案用房,包括來訪等候接待室、訊問室、詢問室、辨認室、監聽監視室、情報采集室、案情分析室、專家審卷會審室等。
三、窗口用房,包括信訪用房、機動車和駕駛人業務辦理用房、出入境服務大廳、辦證用房、人像采集室、制證室、駕駛人教育、考試、交通違法及事故處理用房等。
四、信息通信用房,包括計算機網絡機房(公安網、涉密網、互聯網)、通信機房(含有線、無線、衛星、圖像控制)、視頻指揮調度室、電視電話會議室、應急通信系統機房、公安信息庫用房等。
五、網絡安全保衛用房,包括監控、偵控工作機房、電子數據鑒定及攻防實驗室、網絡輿情處置指揮室、系統設備機房等。
六、技術偵察用房,包括辦案手段業務用房、偵控機房、技偵實驗室、技偵裝備庫房等。
七、機要工作用房,包括密碼通信值班室、密碼電報辦、閱報室、密碼通信室、密碼通信網絡機房、密碼庫房等。
八、刑事技術用房,包括刑事技術管理用房、現場勘查技術用房和實驗室用房等。實驗室包括:痕跡檢驗實驗室、法醫學實驗室、聲像技術實驗室、信息技術應用實驗室、理化檢驗實驗室、毒品檢測實驗室、文件檢驗實驗室、DNA檢測實驗室、電子物證檢驗實驗室和心理測試實驗室。
九、物證以及收繳物品保管用房,包括貴重物品保管室、一般物品保管室、收繳物品保管室、收繳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保管室、收繳強制爆炸物品保管室等。
十、警用裝備物資(含應急儲備物資)庫,包括槍支保管室、彈藥保管室、警用裝備保管室、警用服裝保管室、特種車輛(含通信指揮、勘查、毒品查緝等特種車輛)用房、應急儲備物資庫等。
十一、警務技能訓練用房,包括民警日常訓練所需的擒拿格斗用房等。
十二、備勤用房。
十三、檔案用房,包括檔案庫房、接收整理室、編目閱覽室、保護技術室等。
十四、警犬基地和警犬用房。省級公安機關可設警犬基地一處,包括犬舍、教學及科研用房、管理用房、學員住宿用房、食堂及附屬用房等。地(市)級公安機關設置警犬用房,主要包括犬舍和附屬用房等。
十五、警務技能訓練基地,包括教學用房(含教室、警用裝備儀器設備教學訓練室、圖書館等)、行政用房、民警實戰訓練所需的訓練用房(含泅渡館、射擊館、擒拿格斗訓練館、模擬街區等)、學員宿舍、食堂及附屬用房等。
第十一條縣(區)級公安機關以及相當于該級別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房屋建筑建設內容可包括以下功能用房:
一、指揮中心用房,包括接處警指揮大廳(含“三臺”合一用房)、指揮室、要素室、情報收集研判會商室、專用機房、值班室等。
二、辦案用房,包括來訪等候接待室、訊問室、詢問室、辨認室、監聽監視室、情報采集室、案情分析室、專家審卷會審室等。
三、窗口用房,包括信訪用房、機動車和駕駛人業務辦理用房、辦證用房、人像采集室、制證室、駕駛人教育、考試、交通違法及事故處理用房等。
四、信息通信用房,包括計算機網絡機房(公安網、涉密網、互聯網)、通信機房(含有線、無線、衛星、圖像控制)、視頻指揮調度室、電視電話會議室、應急通信系統機房等。
五、網絡安全保衛用房,包括監控、偵控工作機房、電子數據鑒定及攻防實驗室、網絡輿情處置指揮室、系統設備機房等。
六、機要工作用房,包括密碼通信值班室、密碼電報辦、閱報室、密碼通信室、密碼通信網絡機房、密碼庫房等。
七、刑事技術用房,包括刑事技術管理用房、現場勘查技術用房和實驗室用房等。實驗室包括:痕跡檢驗實驗室、法醫學實驗室、聲像技術實驗室、信息技術應用實驗室、理化檢驗實驗室、毒品檢測實驗室、文件檢驗實驗室、DNA檢測實驗室、電子物證檢驗實驗室和心理測試實驗室。
八、物證以及收繳物品保管用房,包括貴重物品保管室、一般物品保管室、收繳物品保管室、收繳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保管室、收繳強制爆炸物品保管室等。
九、警用裝備物資(含應急儲備物資)庫,包括槍支保管室、彈藥保管室、警用裝備保管室、警用服裝保管室、特種車輛(含通信指揮、勘查、毒品查緝等特種車輛)用房等。
十、警務技能訓練用房,包括民警日常訓練所需的擒拿格斗健身房等。
十一、備勤用房。
十二、檔案用房,包括檔案庫房、接收整理室、編目閱覽室、保護技術室等。
十三、警犬用房,主要包括犬舍和附屬用房等
第十二條單獨建設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房屋建筑除按第十條、第十一條所述的功能用房外,還應包括配套的值班室、設備機房、汽車庫等附屬用房。
第十三條單獨建設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筑設備應包括建筑給排水、暖通空調、供電系統及設備和弱電系統等。
第十四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場地應包括建筑基地內的道路、綠地、停車場、室外警察體訓操場等。
第二章選址和規劃布局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的選址應與公安機關辦公用房的選址統籌進行,建設基地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應較好;
二、周邊市政設施應較完備;
三、不應選擇周邊環境有較強污染源的地區,及存有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區域。
四、根據繁育、訓練警犬的業務特點和安全考慮,警犬基地應單獨選址建設,并應避開城鎮等人員密集的生活、學習及工作場所。
五、警務技能訓練基地應依托原有的公安警校進行建設。考慮其培訓內容的特殊性,如需新建的,可單獨選址建設。
第十六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警犬基地除外)宜臨近城市主要道路,基地道路應與城市道路連通。
第十七條各類功能用房、附屬用房的規劃布局,應考慮用房性質和用途,按照安全保密、有利工作和保護環境的原則進行。
第十八條業務技術工作所產生有污染的垃圾及污物,宜由專門路線運出,不宜與主要人流流線交叉。
第十九條收繳爆炸物品保管室、收繳危險物品保管室應與人員日常工作區域分開,獨立設置,并應符合國家有關安全防護的標準要求。
第二十條建筑基地內的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及綠地率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建筑基地內應設置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停車場地,并結合主要出入口布置,停車數量除滿足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專門功能需求外,還應符合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的規定。
第三章建設等級和面積指標
第二十二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應按公安機關的行政級別劃分為兩類。省級、地(市)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為一類,縣(區)級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為二類。
第二十三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規模應依據各地公安機關在編民警數,按人均建筑面積累積計算,兼顧各項業務開展的基本使用需求。省級按省公安機關本級在編民警人數計算,地(市)級按地(市)公安機關本極在編民警人數計算,縣(區)級按縣、區公安機關所轄在編民警人數計算,以上在編人員計算均不含公安監管場所、公安派出所民警人數。
第二十四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積應符合以下規定(具體面積分配比例按照附錄二執行):
一、一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積為28~40㎡;
二、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積為28~38㎡。
本條規定的人均建筑面積指標為控制指標,在保證業務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可視業務工作量及地方財力的可能適當降低。
第二十五條各地一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筑規模計算方法應符合以下規定:
一、在編民警人數2000人以上的,其人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28㎡;
二、在編民警人數少于200人的,其人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40㎡;
三、在編民警人數200~2000人的,其人均建筑面積應采用插入法計算,計算公式按如下(單位為㎡/人):
S人均 = 28 + (2000 – N)×0.0066
其總建筑面積計算公式如下(單位為㎡):
S綜合 = N×S人均
公式中:N 在編民警人數;
S綜合總建筑面積;
S人均人均建筑面積。
第二十六條各地二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規模計算方法應符合以下規定:
一、在編民警人數500人以上的,其人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28㎡;
二、在編民警人數少于100人的,其人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38㎡人;
三、在編民警人數100~500人的,其人均建筑面積應采用插入法計算,計算公式按如下(單位為㎡/人):
S人均 = 28 + (500 – N)×0.025
其總建筑面積計算公式如下(單位為㎡):
S綜合 = N×S人均
式中:N 在編民警人數;
S綜合總建筑面積;
S人均人均建筑面積。
第二十七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中的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警犬基地及警犬用房的建設規模,不在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控制指標內。
第二十八條在條件滿足、地方財力許可的情況下,可考慮建設省級與地(市)級警務技能訓練基地。省級與地(市)級警務技能訓練基地的總建筑面積指標應依據同期培訓規模計算,同期培訓人數不應少于300人,不宜超過500人。省級生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55㎡;地(市)級生均建筑面積不應超過50㎡。若地(市)級公安機關所轄區域在編民警人數的10%不足300人時,應在相鄰的2至3個地市的中心城市設置1個區域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負責該區域內民警的培訓任務。
第二十九條省級警犬基地其總建筑面積應按同時繁育、培訓100~300犬計,每犬建筑面積不應超過25㎡。
第三十條警犬用房屬地(市)級、縣(區)級公安機關的業務技術用房,其總建筑面積應按實際日常所用犬數計,每犬建筑面積宜為10~12㎡。
第三十一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與公安機關辦公用房共同建設的,其附屬用房應與辦公用房的附屬用房統一規劃、建設,建筑面積指標不得重復計算。確需獨立建設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其附屬用房的建筑面積宜為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總建筑面積的5%~7%。
第三十二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如有特殊需求,建設內容未包含在本建設標準范圍內時,應向上一級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單獨申報。
第四章建筑標準和建筑設備
第三十三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的建筑應按實用、經濟、安全、美觀的原則進行設計、建造。建筑應樸素、莊重。
第三十四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建設應滿足業務技術的各項功能,符合節能、防火、無障礙、衛生、環保的要求。
第三十五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裝修標準應根據不同房間的功能要求確定,并按照《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規定的裝修標準執行。
第三十六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供電應符合設備和照明用電負荷的要求。
第三十七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應有給排水設施,并應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第三十八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設置采暖系統或空調系統,部分業務技術用房亦可根據業務技術工作的特殊要求設置專用采暖系統或空調系統。
第三十九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的弱電系統應滿足管理、通訊、網絡、辦案、安防等需求。
第四十條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應充分利用原有可用設施,做到合理規劃、設計和建造。進行改建、擴建的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按本建設標準測算的總建筑面積應含可利用的原有房屋建筑的建筑面積。
附錄一 名詞解釋
1、指揮中心用房
公安機關收集、研判、處理各類情報信息、進行指揮調度、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和指揮中心設備運行等所需要的用房。
2、“三臺”合一用房
公安機關110、119、122三個號碼報警臺接警所需用房。
3、辦案用房
公安機關在辦理各種案件過程中,專門用于處理群眾來訪、進行詢問、訊問、辨認、監聽、監視、情報采集、案情分析、專家審卷、整檔立卷等辦案工作的用房。
4、窗口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接待群眾來訪辦事、辦理各種證件、機動車和駕駛人業務辦理、教育、考試、交通違法及事故處理的用房。
5、信息通信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通信、視頻傳輸、信息庫用房和信息通信系統設備運行等所需的用房。
6、網絡安全保衛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開展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工作用房和設備用房。
7、技術偵察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開展行動技術偵察工作的用房和設備用房。
8、機要工作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密碼通信、密碼電報辦閱、密碼設備運行、管理用房。
9、刑事技術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開展刑事技術偵察工作用房和設備用房。包括刑事技術管理用房、現場勘查技術用房和實驗室用房等。
10、物證以及收繳物品保管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集中存放、統一管理在辦案過程中所獲取的各種物證以及收繳的各類涉案物品的用房。
11、警用裝備物資(含應急儲備物資)庫
公安機關用于存儲、保管武器彈藥、裝備器材、公安被裝、警用車輛和應急物資的庫房和場所。
12、警察技能訓練用房
公安機關在警務實戰訓練中用來模擬各種場景進行技能戰術訓練的用房。
13、備勤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值班備勤的用房,包括值班室、民警備勤宿舍等。
14、檔案用房
公安機關用于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檢索、保護和利用等工作的用房。
15、警犬用房
地(市)級、縣級公安機關為基層實戰部門所提供的警犬日常訓練、使用所必需的犬舍等用房。
16、警犬基地
省級公安機關用于警犬繁育、訓練所必須的犬舍、教學及科研和管理等用房。
17、警務技能訓練基地
公安機關用于對民警初任、晉升、警務實戰和其他技能訓練的綜合性培訓場所。
附錄二 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
功能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一、一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表1 一類公安機關業務技術用房、功能用房面積分配比例表
(不含警務技能訓練基地、警犬基地及警犬用房)
編號
用房分類
所占比例(%)
浮動范圍(%)
一
指揮中心用房
4.0
±1
二
辦案用房
3.0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