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遐想作文 5 5 篇
五月,多么美好的時光。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個“詩人節”,又是一個飄滿粽香的日子。家家都備好粽子、雄黃酒,掛上菖蒲,為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下面是收集推薦的端午節遐想作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參考。
端午節遐想作文(一)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于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為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粽和涼粽。在母親的潛意識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于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后,決心救人民于危難之中。于是,他乘一葉扁舟,踏著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為國的那座圣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回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
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后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著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著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著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著中華大地,成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說,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為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么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假如愿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筑屋而棲,于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于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著品嘗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粽,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么溫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節遐想 作文(二)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民間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要用吃粽子來的方式紀念他。
姥姥住在她自己家,每當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去看望她。她坐在沙發上為我們包肉粽子。由于我的好奇心強,所以有時就看姥姥是怎樣包粽子的。姥姥笑瞇瞇的說:“為什么總看我包粽子,是不是想學呢?”我點頭稱是。“那我就教你吧!”姥姥爽快的答應了。首先,準備豬肉、粽子葉、醬油、雞粉、鹽和糯米。先把豬肉切成一塊一塊的,用醬油、雞粉和鹽淹上。再把糯米洗干凈,等豬肉淹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見姥姥先把粽子葉折成一個不封口的三角形,放上糯米和豬肉,并一層一層地疊上去。再用粽子葉封上口并拿線扎緊就可以入鍋了。現在輪到我了,由于我是第一次包粽子,餡放得太多了,都被擠了出來,餡放的太少了,粽子癟了,線繃得太緊了,把粽子葉都繃破了。再包第二個時我就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慢慢包,終于包出一個和姥姥差不多的粽子。
通過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但要注意結果,更要注意過程,因為只有過程,才能帶給人們一種快樂。
端午節遐想作文(三)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到了,天空中籠罩著陰云,風輕輕地吹,柳絲低垂,雨滴在簌簌地飄落。“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在這個傳統的節日里,盡享端午美食的同時,總讓人不免被那些歷史的、傳統的故事所震撼,每到這個時候,我的心靈都受到洗禮和啟迪,思緒也在隨著這個節日的氛圍起伏跌宕,穿越著時空,演變著世事的滄桑……
“叮咚”的響聲,是窗外的雨聲,還是兩千年前的戰鼓聲?聲音中,我仿佛看到了兩千年前煙塵彌漫的戰場,戰車滾滾,馬嘶人喊,旌旗之下馬翻人仰,壯士血流成河,到處哀鴻遍野。曾是一個炎黃的子孫,流淌著一個血脈的黃河,霸主的欲望,貴族的權益,諸侯的割據,演繹著弱肉強食,普天之下不容二主的永恒的主題。在一片爭城奪池,殺伐不斷的吶喊聲中,一位楚國的青年,為國之憂、為君之憂、為民之憂,立志報國為民,擔起了護國護民的重任,他就是屈原。怎奈君王昏庸,小人奸佞,竟被驅逐流放。
歷史沒有成就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卻成就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隨著楚國的局勢越來越壞,每個壞消息的傳來,都令屈原坐立不安,憂國憂民之心在心中燃燒,憂憤中屈原以無比壓抑的
激情書寫了一部偉大詩篇《離騷》。不僅開辟了廣闊的文學領域,奠定了《楚辭》的基礎,同時也成為了我國詩賦永遠的典范。每當詠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偉大詩句之時,詩人那種追求真理,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無不給人以激勵。特別是那句廣為傳誦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句,不知勵志了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
吟詠著蘇軾的“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的詩句,我仿佛看到了汨羅江畔,詩人帶著滿腔報國無門的志愿,奮力向江中一跳的壯舉,為他的人生畫完了一個完美的符號。也看到了百姓對他的愛戴,怕他入魚腹,投粽子相救的場面。更同時也仿佛看到了人們相信屈原沒有死,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插艾蒿,喝雄黃酒,預防奸邪的侵害,以及“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的賽龍舟場面,意寓劃著龍船,到處尋找詩人的意思。
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蒿,賽龍舟,現在已經成為了傳統的端午文化,并且這些傳統的文化底蘊有了更新的含義,歐陽修的“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
蒲酒美清尊共”的詩句,完全描繪的是一副喜慶佳節,包粽子各處相送,表達著對親朋好友長壽的祝福的場面。
北方人過端午節,習俗相對少了一些,特別是小的時候過端午節,并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那時每到過節,媽媽都會在手腕上、腳腕上給我們系上五彩絲線,在我們的胸前掛上用棕麻和五彩線扎成的小掃帚,當時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人們對此還很神秘,不許我們隨便摘下,直到長大了,才知道五彩線是為了辟邪,小掃帚是用來打掃衛生的,意為端午節也是個打掃衛生的節日。其實,那時對我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吃粽子,一般在過節前媽媽就把粽子包好了,還手把手地教我們包粽子,讓我們從中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過節這天,媽媽要給我們每個人蒸一小碗雞蛋糕,在我的記憶中,那時媽媽蒸的雞蛋糕是我這一生中吃過的最好的雞蛋糕了,不論如今哪個飯店蒸出的最具特色的雞蛋糕,都無法跟我小時吃的媽媽蒸的雞蛋糕相比。那時吃雞蛋可能就是取代雄黃酒,用蛋黃驅邪吧?因為我從來沒看過雄黃酒是什么樣的。好多習俗的含義,都是后來慢慢明白的。
有幸的是,我看到了如今這些民族的、傳統的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了。今年的節日前,我借工作之機走訪了一些學校,高興地看到了學校利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舉辦了各具特色的活動,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組織小學生親自動手包粽子,然后把這些粽子送到孤寡
老人的家中,讓孩子們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跟我們那個年代比,這個時代的孩子們是多么幸福啊,這些民族傳統和優秀文化早早地就在他們的心里扎下了根。有這些優秀的教育,我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一定會是世界上最優秀的。
端午節遐想作文(四)
端午節到了,奶奶的門前掛了一串艾葉,濃郁的艾香彌漫開來,房前屋后都可以聞到香味。
關于端午掛艾葉,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據說,唐朝末年,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有一個叫黃巢的農民,他想 朝廷。一次,他準備去攻城。前一天他去查看地形,突然看見熙熙攘攘的逃難的人群中有一位婦女格外引人注目,她懷里抱著五六歲的孩子,手上牽著個兩、三歲左右的小男孩。
黃巢過去問道:“為什么你要把大的抱在懷里,小的卻牽著呢?”婦女說:“因為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小的是我的孩子,大孩子更重要,如果小的能和我們一起逃亡,就好了。如果不能,就只能聽天由命了。”黃巢說:“你在家門口掛上艾葉,保你們一家老小平安無事。”
回去以后,好心的婦女讓全城人民都知道了這件事。第二天,黃巢就來攻城。他看見每家每戶都掛上了艾葉,結果他信守諾言,決定放棄攻城。這樣,全城的老百姓便安然無恙。
其實,艾葉的用處可多了,它可以驅蚊避邪,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呢!
端午節遐想作文(五)
“粽葉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五月端午,我家的廚房也飄滿了粽葉的芳香。
突然,一片兩頭尖尖,翠綠芬芳的粽葉變成了一艘綠色的龍舟,飄到我的面前。我又驚喜又興奮,不知不覺踏上了龍舟。龍舟飛快地向前劃去,轉眼間就來到了一個我從來沒見過的地方。
啊!這里的景色真美啊!只見平靜寬闊的江面上沒有船只往來,一群群水鳥從天邊掠過。一輪鮮紅透亮的朝陽正緩緩從江邊升起,把這里照射得像仙境一樣,我不禁看呆了。
這時,我發現在寂靜的江邊,站著一個人。只見他穿著青色長袍,頭上梳著高高的發髻,微風吹過,他的長袍和長長的胡須隨風飄揚。突然,他的臉上露出堅毅激憤的神情,縱身向江水中跳去。
我的龍舟像被誰推了一把,“嗖”地向前飛去,正好穩穩當當地接住了那個人。我驚魂未定,吁了一口長氣,又急切又關心地問:“請問先生,您為什么要跳到又冰又冷的江水里呀?” 緊接著我恍然大悟:“難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屈原先生?這里就是有名的汨羅江?”
只見那人緩緩地點點頭,表情十分沉重,似乎并不在意我是誰,而是深深地嘆了口氣:“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我是不愿與那些自私的王公貴族同流合污啊!”
我輕輕地點點頭,靜靜地傾聽著屈原的傾訴:“我出生于楚國貴族,寅年寅月寅日生,是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名叫做‘原’,字叫做‘平’。‘平’是公正的意思,象征天,‘原’是地形寬闊的意思,象征地。父親希望我能做立足天地、報效國家的人。可誰知我遭到陷害,被驅逐流放。我哀嘆我那多災多難的國家和人民啊……”
我靈機一動,想到了課本里學到的那句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先生,您執著的精神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給子孫后代留下了很多鼓勵和啟示。所以您不應該放棄,要繼續執著地求索才對啊!”
屈原聽了這些話,似乎若有所思,眼睛里閃爍出一絲光芒。他放聲誦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龍舟漸漸靠岸,屈原大踏步邁上岸邊,飄然遠去。我的粽葉龍舟也載著我欣然返航…
端午節遐想作文
推薦訪問: 作文 端午節 遐想上一篇:端午節作文800字記敘文
下一篇:快樂端午節感受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