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我國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摘
要
近幾年,我國的電視訪談類節目發展勢頭良好,收視率和收視人群都呈逐年上升趨勢。所以,訪談節目辦的好壞與否也直接影響著電視臺的收視率以及知名度。主持人作為電視訪談類節目的“商標”和形象代言人,其語言表達技巧的高低對整個節目的成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欣賞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訪談類節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到底應該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吸引觀眾,適應電視的發展成為當前談話類節目主持人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文首先對電視談話類節目及其主持人角色定位相關內容進行概述,分析了主持人在錄制節目之前應該做的準備工作以及錄制節目過程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同時還列舉了幾個成功案例,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以期對我國電視節目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On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TV talk show host in China
Author:XX
Tutor: XX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levision interview programs are good, the ratings and ratings of the crowd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rend. Therefore, the interview programs do good or bad or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television ratings and visibility. As the "trademark" and the image spokesman of TV interview programs, the language expression skills of the ho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hole program.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aterial level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level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high demand for the host of the talk show host. How to position their role in the end, how to better attract the audienc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talk show host. Firstly the content of TV talk shows and moderator role positioning are summarized, analysis the host before the recording of the show should do the preparatory work and program recording process needs to play a role, and also lists several successful cases and on this basis of China"s TV talk show host role propose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th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V show.
Keywords:
:
Television interview,Host ,Role
目
錄
1 前 言 ...................................................................... 1 1.1 選題背景 ............................................................ 1 1.2 研究現狀 ............................................................ 1 1.3 研究對象及方法 ....................................................... 2 1.3.1 研究對象 ....................................................... 2 1.3.2 研究方法 ....................................................... 2 2 相關概念的界定 ............................................................. 2 2.1 訪談類節目概念的界定 ................................................. 2 2.2 訪談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概述 ........................................... 3 2.2.1 訪談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定義 ................................... 3 2.2.2 訪談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重要意義 ............................... 3 2.2.3 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特點及影響 ........................... 4 3 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要求 ......................................... 4 3.1 主持人在做訪談類節目之前需要做的功課 ................................ 5 3.2 主持在現場與嘉賓之間的交流 .......................................... 5 3.2.1 主持人要在現場取得嘉賓的“信任感” ............................. 5 3.2.2 主持人引導嘉賓回答應該提出的問題 ............................... 6 3.2.3 主持人引導嘉賓與現場觀眾產生互動 ............................... 6 3.3 對成功案例的分析 .................................................... 6 3.3.1《楊瀾訪談錄》 ................................................. 6 3.3.2《魯豫有約》 ................................................... 7 4 結論與建議 ................................................................. 7 4.1 結論 ................................................................. 7 4.2 建議 ................................................................. 8 參考文獻 ................................................................... 10 致
謝 ..................................................................... 11
1 1 前 言 1.1 選題背景 我國最早的電視訪談類節目是 1993 年東方電視臺推出《東方直播室》,此后越來越多類似的訪談節目相繼推出,走入公眾視野,比如《實話實說》、《對話》、《朋友》、《魯豫有約》、、《非常靜距離》、《楊瀾訪談錄》等。近幾年,我國的電視訪談類節目更是呈現快速發展勢頭,觀眾群體規模不斷擴大,收視率也是節節攀升,內容更是從最初的新聞、文化逐步滲透至情感、休閑、教育、娛樂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優秀的電視訪談節目脫穎而出,獲得了相當的知名度,比如《藝術人生》、《魯豫有約》、《非常靜距離》等。
而訪談類節目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我國電視事業的發展。作為訪談類節目的核心,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以及個人知識、素養成為影響嘉賓情緒、帶動現場氣氛的關鍵因素。相較于其他電視節目,訪談類節目的主持人的難度要更大,因為他不僅要考慮如何組織問題向嘉賓提問,同時還要學會傾聽以及調動現場的氣氛。所以,筆者選擇這一課題來進行研究,探討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如何更好地進行角色定位,將節目做的更為深入、生動、有趣。
1.2 研究現狀
電視訪談類節目最早出現在美國,被稱為“TALK SHOW”。當時主要是將其作為一種電視節目的類型來看待。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創新,訪談類節目在電視節目中的地位也愈發重要,成為諸多電視節目中一類深受大眾喜愛的電視節目。在歐美最著名的訪談類節目當屬《奧普拉脫口秀》。該節目是美國歷史上收視率最高、播出時間最長的電視脫口秀節目。從 1986 年 12 月 8 日開播至今,《奧普拉脫口秀》已經走過了近 30 年。而歐普拉本人也曾被評為最有影響力的文藝名人,也是美國人的精神領袖。此外還有《ellen 秀》、英國的《名人訪談》、韓國的《金正恩的巧克力》等。
國外的訪談類節目一般都會被安排在黃金時段,能夠較好的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對電視節目的需求,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節目之一。與國外不同,我國的訪談類節目大多是以教育性為主,跟隨社會熱點,關注普通人的生活。
國內最早的一檔電視訪談類節目是 1993 年東方電視臺推出的《東方直播室》,自此訪談類節目逐漸為國人所熟知。1996 年,《東方時空》推出一檔名為《實話實說》的節目,將講話類節目推向高峰。后來,各大電視臺紛紛效仿,陸續推出了多種訪談類節目,比如《對話》、《朋友》、《藝術人生》、《魯豫有約》等,都收獲了良好的口碑。然而,經過十幾
2 年的發展,各類訪談節目層出不窮,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等問題不斷出現。許多人認為中國訪談類節目已經進入了瓶頸階段。不少知名訪談節目的收視率也一路下滑。不過,還有幾檔品牌節目,依然有不俗的表現。
1.3 研究對象及方法
1.3.1 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對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進行分析探討,在列舉了幾個成功案例的基礎上,就未來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在錄制節目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1.3.2 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查詢國外及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著作,并參考各專業期刊,各專家學者近年發表的相關論文,報告,文章等。
(2)案例分析法。文中在分析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相關內容時,會列舉一些關于當前我國較為知名的訪談節目進行分析。
(3)總結歸納法。這種方法是在收集文獻的基礎上,加上筆者通過調查的資料進行總結歸納,進而提出相關的策略、建議。
2 相關概念的界定 2.1 訪談類節目概念的界定 電視訪談類節目就是指主持人邀請嘉賓就預定的話題在演播現場進行討論,并開放現場熱線接受場外觀眾的電話參與的節目。一般來說,這種節目的氛圍是非常輕松和諧、隨意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國的電視訪談類節目主要聚焦于名人或者社會精英,訪談形式也較為簡單。而今的新式談話節目更關注普通人的生活狀態,主持人和嘉賓的溝通交流更多的是即興展開。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將訪談類節目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按照談話節目的內容和性質,可以劃分為時政類、體育類、人物類、經濟類、生活類等;按照受眾對象可以分為婦女類、老年類、青年類等。
電視訪談類節目是中外電視熒屏上的一種重要的節目形式,給社會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它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是因為它們可以讓觀眾袒露心聲、放松身心。訪談節目把人們日常生活中較為私密的話題搬到電視大熒幕上,借助人際傳播來實現大眾傳播。人們不僅對名人的相關狀況比較關注,同時也對自身的生存狀態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十分重視。大眾通過電視節目了解到普通人的生活,希望能夠說出屬于自己的“聲音”。
3 2.2 訪談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概述 2.2.1 訪談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定義
訪談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指主持人為了適應自己所主持節目的內容和主題,需要找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過程。換而言之,就是訪談類節目主持人要以家人、朋友或者心理導師的身份與采訪嘉賓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形成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并為節目打造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標簽。總之,優秀的主持人一般都能在訪談類節目中準確的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而這恰巧是最能體現主持人智慧、才能以及綜合能力的地方。
2.2.2 訪談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重要意義 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主要是以自己特有的語言方式以及人格魅力與嘉賓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嘉賓與觀眾進行互動,在節目中起橋梁的作用。一般而言,在訪談類節目中,談話的雙方都是直接面對面交流,有問有答,雙方在互相啟發的狀態下共同完成。在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的地位是不對等的。主持人作為媒介的代表,一般處于主動地位。而嘉賓和觀眾一般處于從動地位。不過,這樣的關系也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事實上,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像朋友之間的聊天,主持人以關心、關注的態度傾聽嘉賓的心聲。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主持人也像是嘉賓的對手或者揭秘者,代表媒體與受眾通過不斷質詢,去探尋其隱秘的內心世界。所以,訪談類節目的主持人必須要具備很強的溝通能力,善于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消除嘉賓的緊張感與陌生感,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為接下來的深入交流進行鋪墊。一個合格的、優秀的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必然是及善于傾聽,又懂得適時探尋嘉賓內心世界的人。而這也是訪談類節目得以生存發展的前提。
(1)有利于增強節目的感染力。訪談節目成功與否,既與所邀請的嘉賓有著很大的關系,也與節目主持人的整體把控能力和綜合素質密切相關。主持人的作用不僅是要順利的完成節目流程,也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再加上巧妙的談話技巧推動節目曾稱深入。然而,當前我國的訪談類節目普遍缺乏感染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持人角色定位不當。像美國的《奧普拉溫弗瑞脫口秀》之所以會如此成功,主要就源于主持人對自己的平民定位,受訪對象以及現場的觀眾都將其當做朋友,愿意向其吐露心聲。所以,我們會在《奧普拉溫弗瑞脫口秀》中看到主持人、嘉賓以及現場觀眾的激烈爭執,也可以看到嘉賓與觀眾的良好互動,正是這樣的狀態使得該節目顯得非常真實,且具有感染力。
(2)有利于節目品牌推廣。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特點的節目,而一檔優秀的節目也需要一名合適的主持人。就像當年風靡一時的《實話實說》欄目,就源于該節目主持人崔永元的個人主持魅力。對于觀眾來講,崔永元已經與《實話實話》融為了一體。而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下,一檔電視節目要想迅速被觀眾熟知并接受,
4 就要重視主持人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因為主持人是連接觀眾與嘉賓的紐帶,是探秘的中介,主持人的主持風格比較特別、有個性,或者與節目結合的比較好,這樣會加深觀眾對節目的印象,有助于節目品牌的傳播推廣。
(3)有利于提高節目質量。訪談類節目主持人的出現,增強了電視節目的靈活性、開放性。如果主持人對于自己在節目中的角色有較為清晰的定位,那么就可以使訪談節目的形式更為豐富多元化。對于嘉賓而言,接受主持人的采訪,就像是和自己的朋友聊天一樣隨意;對于觀眾來說,訪談類節目的主持人也更平易近人。相應地。節目的質量也會得到提高。
2.2.3 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特點及影響 (1)平民定位。隨著時代的發展,訪談類節目邀請的嘉賓也不再局限于社會精英人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可以通過訪談節目講述自己的經歷,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許多訪談類節目主持人都比較喜歡讓自己定位于平民的角度。像《實話實話》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就比較擅長以平民式幽默語言風格來進行主持。他幽默但不粗俗,機智卻不夸張,在分寸拿捏上也非常合適。總之,他在節目中既嚴肅,又有趣味的主持風格也將其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2)個性化的角色定位。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必然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而這種另類的個性特征也成為欄目的一大亮點。比如,竇文濤的“竇式脫口秀”開啟了中國電視“三人談”模式的先河。他用自己獨創的語言與嘉賓進行交流。這些“段子”既體現出主持人的個人風格,也彰顯了節目與眾不同的個性。
(3)溫情的角色定位。訪談類節目一般都是主持人與嘉賓的面對面交流活動,所呈現出來的整體風格就是要讓觀眾感覺親切。所以,訪談類節目主持人不僅要善于傾聽嘉賓的心聲,也要懂得如何有效的溝通交流。比如,《魯豫有約》就是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盡可能為嘉賓營造一種舒適溫馨的氛圍,使其感覺舒服,愿意放下“戒心”,與主持人盡情溝通。就像陳魯豫自己說的那樣,“我要給被訪者一個很寬松很真實,沒有被侵犯的氛圍”,而這便是節目之所以能夠觸動嘉賓及觀眾心靈的根本。陳魯豫在《魯豫有約》里總是以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來與嘉賓交談。就算對于一些備受爭議的人或事,她也能很好的觸及,又不傷害對方。而這也使得《魯豫有約》充滿了溫情,不像訪談節目,仿佛是朋友之間的傾訴談心。
3 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要求 訪談類節目很少會聚焦于某一事件或某一話題進行討論,一個成功的訪談類節目必然
5 是以人物為中心,多角度展現其心路歷程。所以,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高超的提問技巧,巧妙的將彼此之間的對話串起來。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采訪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二是采訪過程中的臨場發揮。
3.1 主持人在做訪談類節目之前需要做的功課 訪談類節目大都是一周播一期。也就是說,主持人有差不多一周的時間來做準備。面對如此多的嘉賓和觀眾,在特定的時間段,主持人需要提問許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必須是觀眾感興趣的,且嘉賓也樂于回答的。否則,就會造成冷場或尷尬。當前許多訪談類節目存在嘉賓以及話題的重復性問題,這樣就造成問題千篇一律,答案也是大同小異,像似精心準備好的,缺乏新鮮感。觀眾對此也會產生聽覺疲勞。那么,主持人應該怎樣提問,才能始終保持話題的新鮮度呢?
首先,前期需要準備提綱,包括人物簡介、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忌諱等。這些都是主持人可以參考的切入點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般來說,每期節目要采訪的嘉賓不同。所以,主持人就需要針對每個嘉賓的不同特點來設計提問大綱。比如,你可以選擇開門見山式,中規中矩的提問;你也可以選擇設問型,即假設話題,讓嘉賓據此吐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此外,還有追問型、反問型、潛問型等提問方式。選擇好自己想要采用的提問方式,就可以精心設計一些提問內容了。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時,提問的問題最好從小處著手,以小見大。這樣有助于主持人從整體上把握節目的節奏和尺度。同時,也有助于拉近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距離。
其次,主持人可實現對受眾所關心的問題進行整理。現代網絡技術非常發達,人們的很多言論都通過網絡傳輸。針對當期要采訪的嘉賓,主持人可事先上網搜集整理一些受眾關心的問題,或者實地隨機采訪一些人類獲取信息。
最后,將自己的提問提綱梳理一遍,這樣會使你的邏輯更為清晰。對于訪談類節目來說,先提問哪個問題,后提問哪個問題,所產生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別。而且也會影響整檔節目的節奏,所以設計好提綱之后應仔細推敲,以便在正式采訪時可以從容應對。
3.2 主持在現場與嘉賓之間的交流 對于電視節目來說,有三大要素,即主持人、嘉賓和現場觀眾,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三者共同配合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談話節目。特別是在嘉賓和觀眾中間起中介作用的主持人更需具備親和力,讓人有親切感,為談話場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只有嘉賓充分信任你,他才會忘我的投入到節目中,自然、真切地表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3.2.1 主持人要在現場取得嘉賓的“信任感” 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深厚的文化功底、流利的語言表
6 達能力以及敏捷的反應速度。對于訪談類節目來說,在諸多要素中,“親和力”是其成功的關鍵。“親和力”會讓人感到親切和放松,而這恰恰彰顯了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因為它是主持人在節目傳播過程中不經意間散發出來的特殊品質。嘉賓和觀眾在感受這股親和力后,也更易對其產生信任感。
3.2.2 主持人引導嘉賓回答應該提出的問題 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的作用至關重要。有些采訪嘉賓可能語言文字組織能力比較強,不需要你刻意引導,就能夠很好地回答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還有一部分嘉賓可能口若懸河,但是說話沒有重點,或者他本身就是在刻意回避你提問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主持人發揮其引導作用,循循善誘的引導嘉賓回答你的問題,或者觀眾迫切想知道的答案。
3.2.3 主持人引導嘉賓與現場觀眾產生互動 幽默風趣的訪談節目主持人往往能贏得觀眾好感,帶動現場氣氛。比如,在《超級訪問》中,李靜和戴軍一文一武的搭配,使得節目輕松搞笑。該節目的兩位主持人慣以詼諧幽默的語調來采訪嘉賓,和受訪人的對話也更似朋友之間的聊天。同時,李靜和戴軍還會時不時的安排一些與現場觀眾的互動環節,包括提問、做游戲等。對于嘉賓不愿提及的話題,他們也能機智的轉移,使整個節目看起來輕松有趣。
在語言表達方面,訪談類節目主持人也不必像新聞節目主持人那樣字正腔圓,只需按照平常說話的口吻進行采訪就可以。因為過于正式、書面的語言表達方式會拉大主持人與觀眾、嘉賓之間的距離,顯得不那么“接地氣兒”。所以,在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應以一種輕松的狀態以及生活化的語言風格來引導嘉賓與觀眾交流。比如在《詠樂會》中,李詠的語言風格就是非常輕松幽默,偏生活化、趣味化,和嘉賓以及觀眾總能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
另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也應具備一定的表演技巧。比如,李靜在《非常靜距離》中為了渲染節目氣氛,經常會和采訪嘉賓一起即興表演唱歌或者舞蹈。她通過這種方式成功了拉近了自己與嘉賓、嘉賓與觀眾以及自己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所以,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可以將一些表演技巧以及對生活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訪談主持中去。
3.3 對成功案例的分析
3.3.1《楊瀾訪談錄》 訪談類節目主持人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學識和隨機應變的智慧。在中國諸多主持人當中,楊瀾無疑是其中一名非常具有觀眾緣,且知性、睿智的女主持人。《楊瀾訪談錄》是楊瀾于 2001 年創辦并主持的一檔高端訪談電視節目,內容涵蓋政治、經濟、
7 文化、社會等不同的方面,采訪嘉賓更是遍布全球,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我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諾貝爾獲得者楊振寧等。由于采訪的對象都是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討論的話題也是涉及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的熱門話題,這就需要主持人具備很強的專業素養和文化底蘊,這樣在交流的時候才沒有障礙。毫無疑問,楊瀾做到了這一點。她無論面對哪個領域的嘉賓,都能很快進入交流的主題和狀態,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她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她事先查閱多方資料,對采訪嘉賓進行過深入的了解。所以,她在采訪時,才那么自信、從容,與嘉賓的對話更是滔滔不絕。
3.3.2《魯豫有約》
《魯豫有約》也是一檔有著較高知名度的電視訪談類節目。該節目的主持人陳魯豫曾被評為“最具親和力的主持人”。經過多年發展,不少訪談類節目由于遭遇發展瓶頸,相繼停播。而《魯豫有約》卻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
在節目中,我們會發現主持人陳魯豫和嘉賓的談話非常平和親切。她沒有擺出一副主持人的姿態,而是非常溫情的與嘉賓進行聊天。所以,我們在觀看《魯豫有約》的時候,并不感覺這是一個節目,而是在傾聽一個知性、善解人意的女孩在與別人聊天。嘉賓也非常愿意向她吐露潛藏在心中的感受。在訪談期間,陳魯豫較多時候都習慣用心聆聽,趁間隙提出一個問題連接整場談話。正是她的這種親和力,讓許多嘉賓都愿意自覺的分享自己的經歷。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對于一檔訪談類節目來說,主持人是貫穿整場節目的關鍵。不同的主持人其主持風格大不相同,比如崔永元習慣用一種平民化、自我調侃的方式來贏得嘉賓和觀眾的好感;陳魯豫用最自然、溫情的說話方式打動大家;楊瀾則以知性、睿智把控全場。隨著電視訪談類節目的不斷發展,其內容、形式日趨豐富,主持人的風格也應發生相應地變化。他們既要考慮如何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也要考慮如何將節目向縱深及多樣化延伸。總結起來,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在進行角色定位時,要注意:
(1)人本化。一檔電視訪談節目一定要關注“人”,體現出人文關懷。而一檔成功的訪談類節目也一定是非常具有人情味的,像《實話實話》、《魯豫有約》。對于主持人來說,這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政治素養,還要具備一種發自內心對人的尊重和關愛。在訪談過程中,主持人要仔細傾聽嘉賓的訴說,將兩者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
8 上。在恰當的時機,提問一些恰當的問題,以挖掘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這種聊天方式看似普通,卻極易引起觀眾共鳴。
(2)和諧化。節目為主持人提供了發揮特長的舞臺,同時節目也因主持人而魅力盡顯。主持人與節目兩者唇齒相依、相得益彰,誰也離不開誰。所以,主持人在發揮自己“個體角色”時,也要充分遵循節目的整體發展宗旨和主導思想。
(3)平民化。有調查顯示,最受大眾歡迎的電視節目是那些在內容上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形式上必須生動活潑、新穎流暢,為觀眾所喜聞樂見得欄目。換句話說,就是節目風格要平民化。節目接地氣兒了,受眾范圍也會拓寬,進而也會刺激欄目效益。反之亦然。所以,節目主持人在尋找自己角色定位的時候,要注意平民化特征,讓觀眾不自覺的把自己當成交流者的一方,以達到節目深入人心的目的。
4.2 建議 隨著國內電視訪談類節目的不斷發展以及觀眾審美需求的變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和策劃團隊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電視訪談類節目的發展,主持人應多學習、借鑒一些優秀節目主持人的經驗,及時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從而使我國的訪談節目更長久的煥發光采。
(1)
學會調節氣氛 。在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基本上都處于話題開發的中心引導地位。同時,他還應承擔現場組織協調的職責。比如采訪出現冷場或者現場發生意外時,主持人就可以運用恰當的語言技巧來化解這種尷尬,保證節目的整場錄制,為節目營造出真誠、和諧的談話氛圍。另外,主持人還應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和提問方式,對現場氣氛實現有效的控制和轉換,以保證整場訪談達到最佳的效果。
(2)要學會恰如其分的切入。在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一般不應過多的發表評論,以免喧賓奪主。同時,主持人要學會靜靜的傾聽,把受訪者和觀眾的聲音都聽到耳朵里。同時,還要適時的切入其他方面,從而保證整個談話環節的順利。
(3)學會互動交流。對于訪談類節目主持人來說,如何組織嘉賓與觀眾互動,調動現場氣氛也是其主持的關鍵一環。在做節目之前,主持人應對嘉賓的情況有較為充分的了解,然后在現場就相關問題與嘉賓進行真誠的溝通。主持人要依靠自己的綜合素質、個人魅力來把控全局,使談話內容始終是圍繞本期節目的重點展開。而這種互動,不僅包括與嘉賓,也包括與觀眾之間的交流。
(4)不斷提升個性魅力。
對于主持人來講,文化素養其必備的素質之一。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說話方式都有意無意的顯現出自己獨特的文化修養。而這也在無形中滲透到觀眾的心中。所以,主持人必須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角度出發對聽眾進行引導,將正確的
9 人生觀、價值觀滲透到節目中,使受眾得到啟發和教益。總之,只有主持人在節目中客觀、真實的展現自己,才能真正得到大眾的認可。
10 參 考文獻 [1] 孫媛媛. 提升主持人親和力的要素研究[J]. 青年文學之家,2011(19). [2] 步新娜. 淺析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的親和力[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7). [3] 王旭. 主持人親和力塑造之我見[J]. 新聞傳播,2009(05). [4] 陳振,楊浩. 主持人節目駕馭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 [5]李豐,宋麗萍.主持人場景應對技巧[M].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1. [6]陳振,楊浩.主持人節目駕馭藝術[M].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1. [7]許嬙,周嘉麗.電視節目主持人風格與節目主持藝術[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 [8]王黎明.綜藝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如何打動觀眾——以《非常靜距離》為例[J].傳媒,2014(23). [9]張恒軍,馮洋.《楊瀾訪談錄》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探究[J].當代傳播,2012(5). [10]張佳.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的“內功”修煉[J].戲劇之家,2015(9).
11 致 致
謝 經過一年的時間,本文終于完成。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自己的努力自不必說,更需感激的是老師、同學、朋友的的鼓勵、支持與幫助,本人在此深表感謝。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導師。他為人熱情,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特別是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導師給我了很大的幫助。他悉心的指導我寫作,并耐心的為我指出文中的不足,督促我及時改正錯誤,不斷取得進步。最終才使本文得以順利完成。
其次,我要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予我精神上的鼓勵以及物質上的支持。
再次,我要感謝我的同學與朋友。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他們給我提供了許多相關方面的書籍資料供我查閱,同時也給我提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對本文的順利完成幫助很大。
最后,我要感謝參與本次答辯的各位老師。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人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希望各位答辯老師批評指正。
推薦訪問: 播音 主持上一篇:BRT會議紀要二
下一篇:“六保”工作會議講話稿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