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實驗 報告 單
名稱 1 1 、 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實驗 材料 燒杯(透明杯)、水槽、食鹽、沙、面粉、高錳酸鉀、砂糖、攪棒、漏斗、濾紙、鐵架臺、角匙等 實 驗 方 法 和 過 程 1、取一小匙食鹽,一小匙沙分別放入兩個盛水的透明杯內用攪棒輕輕攪拌,觀察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
2、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個盛水的透明杯內,用攪棒輕輕攪拌,觀察面粉在水中的變化。
3、用濾紙過濾混合在水中的沙、面粉、食鹽溶液,觀察沙和面粉和水分離開了,鹽、水卻沒有分離。
4、在兩個透明杯里各裝半杯水,分別放入幾小粒高錳酸鉀和砂糖,用攪棒輕輕攪拌,觀察高錳酸鉀和砂糖在水中的變化。
實驗 現象 1、食鹽、砂糖、高錳酸鉀等在水中溶解了。
2、沙、面粉在水中沒有溶解,能用濾紙把沙、面粉從水混合溶液中分離出來。
名稱 2 2 哪塊肥皂溶解得快
材料 肥皂、玻璃棒、玻璃杯、熱水、冷水、小刀、水槽等 實驗 方法 和過 程 1、把大小和形狀一樣的兩塊肥皂同時分別放入半杯水中(50毫升),其中一杯用玻璃棒攪拌,另一杯靜止不動(不攪拌),觀察比較它們的溶解速度。
2、把大小和形狀一樣的兩塊肥皂,把其中一塊切碎,同時放入半杯水中(50毫升),觀察比較它們的溶解速度。
3、把大小和形狀一樣的兩塊肥皂同時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察比較它們的溶解速度。
實驗 現象 1、攪拌比不攪拌溶解得快。
2、小的比大的溶解得快。
3、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
名稱 3 3 加快糖塊溶解的方法
儀器 糖塊4粒、秒表、食鹽、湯匙、水槽等
方法 和過 程 1、 糖塊溶解的方法
①含在嘴里不動
②用舌頭翻動攪拌
③把糖塊咬碎
④又咬碎又攪拌 2、體驗糖的感受和溶解所用的時間 3、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 ①先想出一些可能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 ②再一一驗證這些方法是否真能加快食鹽的溶解。
現象 經過攪拌、咬碎(小的)溶解快。
精選文檔 — 2 名稱 4 4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材料 食鹽、攪棒、塑料小匙、玻璃杯等 方法和過程 取一小匙食鹽倒入水中(50毫升),攪拌幾下,鹽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鹽,攪拌一下,鹽又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鹽,再攪拌„„不斷地加鹽,直到鹽不能溶解。
現象 一杯水里能溶解
匙鹽。
名稱 5 5 分離鹽和水的方法
實驗 材料 飽和鹽水溶液、攪棒、蒸發皿、三腳架(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火柴、放大鏡、食鹽等 實驗 方法 和過 程 1、把飽和鹽水溶液倒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然后觀察鹽水的變化。(學生要注意:在水分還未完全蒸發前熄滅酒精燈,否則蒸發皿中的食鹽燒焦了影響后續觀察)
2、用放大鏡觀察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再用放大鏡觀察鹽粒,比較白色顆粒的大小、顏色、形狀與鹽是否一樣。
現象 白色顆粒的形狀與鹽一樣,且也能溶于水。
名稱 6 6 液體之間的溶解與不溶解
實驗 材料 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清水、牛奶、醋、雪碧(汽水)注射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火柴等
實 驗 方 法 和 過 程 一、觀察液體之間溶解與不溶解 1、在裝有水的玻璃杯里滴幾滴酒精,觀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裝有酒精的玻璃杯里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2、在裝有水的玻璃杯里滴幾滴食用油,觀察食用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裝有食用油的玻璃杯里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食用油中溶解。
3、用牛奶、醋等液體是否能溶解在水里。
二、觀察溶解在液體里的氣體 1、輕輕地打開一瓶雪碧(汽水),用注射器吸1/3管雪碧,用一手指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觀察雪碧有什么逸出。再慢慢地往回推活塞,觀察注射器里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2、用一試管裝1/3的冷水,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試管壁上是否有水汽泡出現,這說明水里有溶解的空氣。
實驗 現象 1、水和酒精無限地混溶,且體積會小于混合前兩溶液體積之和。
2、水和油不相混溶,油總是在水的上面。
3、水和牛奶、醋等液體能互相混溶。
4、水和氣體可以混溶。
名稱 7 7 磁鐵的磁性
精選文檔 — 3 實驗 材料 磁鐵、銅鑰匙、鐵鑰匙、回形針、大頭針、小鐵釘、牙簽、橡皮、塑料尺、紙片、棉線等 方 法 和 過 程
1、磁鐵能吸引(上述器材)哪些物體 2、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都一樣嗎?A
B
C
D
E
用一根條形磁鐵的
不同位置吸引曲別針,
觀察磁鐵不同位置上的磁鐵有什么區別
實驗 現象
1、磁鐵能吸引鐵的物體 2、磁鐵不同位置吸引曲別針
磁針的位置
A
B
C
D
E 吸引曲別針數量
我的發現
名稱 8 8 磁鐵的兩極
材料 鐵架臺、棉線、條形磁鐵二塊等
實驗 方法
1 磁鐵能指南北
一條形磁鐵中間用棉線懸掛在鐵架臺上實驗多次,磁鐵每一次都停在相同位置,分別指著南北兩個方向。
2 磁鐵兩極的相互作用
將另一塊磁鐵的一端去靠近懸掛的磁鐵的一端,觀察懸掛磁鐵的現象:
注 :最好把圖畫出來。
懸掛的磁針
手拿的磁鐵 吸引 排斥 南極(S)
S
南極(S)
N
北極(N)
S
北極(N)
N
名稱
9 9 做一輛磁力小車
材料 兩塊條形磁鐵、小玩具車、直尺、兩個環形磁鐵、一塑料棒 方法和 1 當磁鐵的 N 極與磁力小車的 S(N)極相愚時,
精選文檔 — 4 過程
磁鐵使小車開始移動的最大(小)距離是多少?
2 用兩環形磁鐵用一塑料棒串起來,感受磁力之間的排斥作用;推斷兩個磁鐵的南北極可能會有幾種情況? 懸掛的磁針 手拿的磁鐵 最大距離 最小距離 北極(N)
S
北極(N)
N
南極(S)
S
南極(S)
N
現象 1 兩磁鐵的磁極之間有一股排斥(吸引)的力 2 兩磁極排斥作用有兩種
名稱 0 10 做一個小磁鐵
材料 磁鐵、小鐵釘、鋼針、大頭針、線、泡沫塑料、水槽等
實驗 方法 和過 程
1 小鐵釘磁化
用一磁鐵去吸鐵釘,被磁化的鐵釘也能吸其他的小鐵釘。
2 做個小磁鐵
握住磁鐵的一極在鋼針上沿一個方向摩擦和,重復做 20——30 次。
3 小磁鐵的南北極 ①取一枚磁化后的小鋼針,用線把它懸掛起來,等旋轉停止后,根據方向判斷。
②用已知磁極的磁鐵(磁性不可太強)去吸,根據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判斷。
③把磁化的小鋼針嵌在泡沫塑料里、浮在水面上,讓其自由飄動,停止后同樣根據方向來判斷。
現象 1 鐵釘能被磁鐵磁化。2 磁化后的鋼針就成小磁鐵。3 小磁鐵有南北兩極。
名稱 1 11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實驗 材料 鑼、鼓、槌子、鋼尺(廢鋼條)、橡皮筋、二胡、音叉、水槽、口琴(鋼琴、風琴)、收錄機等 實 驗 方 法 和 過 程 1 想辦法使鑼、鼓、鋼尺、橡皮筋發出聲音,并觀察發聲物體的特點:
研究物體 研究方法 是?發聲 鼓(鑼)
壓(放幾粒粉筆頭)
鼓(鑼)
敲(放幾粒粉筆頭)
鋼
尺 彎曲
鋼
尺 撥動
橡皮筋 拉長
橡皮筋 撥動
2 觀察音叉的振動:
精選文檔 — 5 ①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
②觀察音叉在水里的振動。
3 觀察其他物體的振動:
①聽聽鋼琴、風琴、口琴、二胡等樂器發出的聲音,觀察它們什么地方在振動。
②觀察收錄機喇叭的振動。
現象 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名稱 2 12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實驗 材料 漏斗、膠管(聽診器)、碰鈴(石頭)、水槽、玻璃鐘罩、鬧鐘、兩用氣筒、鉛筆、紙杯、線、火柴梗等 實 驗 方 法 和 過 程 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研究方法和物體 物體狀態 是否發聲 寫字
桌子
土電話
紙杯、線、火柴梗
聽診器
(漏斗、膠管)
碰鈴
水槽
鐘罩、 鬧鐘、兩用氣筒
現象或論
五年級科學實驗 報告單
1 1 、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驗證實驗:
實驗儀器:碘酒,滴管,試管,淀粉液、饅頭等。
精選文檔 — 6 實驗過程:取兩個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個試管中
加入少量唾液,并搖晃,使其均勻混合。將兩個試管放入溫度為 40 攝氏度左右的溫水中。過一會兒,分別往兩個試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沒有變化,沒有加入唾液的淀粉變藍了。
實驗結論:淀粉遇到碘酒會變成藍色. 2 2 、吸進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是否相同的實驗
實驗儀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氣瓶、燒杯、蠟燭、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實驗一步驟: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氣體,在水中用玻璃片將瓶口蓋嚴,然后將瓶子從水中取出; 2 把瓶蓋聲上的玻璃片打開一個小口,將燃燒著的火柴慢慢放入瓶內,看到什么現象?這說明什么? 實驗一現象:燃燒的火柴熄滅了。
實驗一結論:呼出的氣體是不支持燃燒的氣體。
實驗二步驟:
1、按課本中的裝置,經過彎玻璃管吸氣,讓瓶外空氣經石灰水進入人體,石灰水有變化嗎?(沒有變化)
2 經過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內吹氣,石灰水有變化嗎?(有變化)這說明什么? 實驗二結論:呼出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概括出呼出的氣體中含氧氣少、二氧化碳多。推想出人體需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3 3 、凸透鏡成像
實驗儀器:凸透鏡、紙屏、蠟燭、火柴等。
實驗 步驟:
1、將點燃的蠟燭放于凸透鏡和紙屏中間,立在桌上,使它們在一條直線上,并使火焰、鏡面、紙屏的中心高度大體相同。
2、適當調整凸透鏡與紙屏的距離,在紙屏上可以看到蠟燭的像嗎?像是什么樣的? 3、研究像的大小與成像的規律是怎樣的? 實驗結論:
利用凸透鏡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當凸透鏡距紙屏近,距蠟燭遠時,形成的是縮小的像。
2、當凸透鏡距紙屏遠,距蠟燭近時,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當凸透鏡距紙屏和距蠟燭相等時,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精選文檔 — 7
4 4 、 種子發芽條件的對比試驗方案
通過驗證試驗,觀察記錄種子發芽的過程。種子萌發需要水、空氣、營養等條件;影響種子萌發的主要因素是陽光、水分、空氣、溫度等。
5 5 、斜面的作用實驗
實驗儀器:簡單機械實驗盒、測力計、長短不一的木板、小車、木塊。
實驗步驟:
1、把小車掛在測力計下垂直提起。記錄測力計的讀數。
2、用短木板搭成一個斜面,再用測力計把小車沿著斜面向上拉,觀察測力計的讀數,記錄下來。
3、通過比較可以知道:把小車沿著斜面向上拉,比把小車垂直提起省力。
4、用長木板搭成一個高度不變、坡度變小的斜面。再用測力計沿斜面把小車向上拉,觀察測力計的讀數,可知所用的力比前次實驗的要小。這說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實驗結論: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6 6 、杠桿的作用實驗
實驗儀器:簡單機械實驗盒、測力計、 鉤碼。
實驗步驟:
在杠桿尺一邊掛重物,一邊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測量用多少力。量出重物到支點的距離及支點到力點的距離。觀察測力計的讀數,記錄下來。
實驗結論:當杠桿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省力;當杠桿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費力;當杠桿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
7 7 、定滑輪的作用實驗
實驗儀器:簡單機械實驗盒、測力計、 鉤碼、細繩。
實驗步驟:
1、將滑輪掛在支架上,使其成為一個定滑輪,把細繩套在定滑輪的槽中。
2、先把代表重物的鉤碼掛在定滑輪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一個一個地加掛鉤碼,直到平衡。這是重物的重量和提起重物的力分別是多少? 實驗現象:重物的重量和提起重物的力是一樣的。
實驗結論:定滑輪能改變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8 8 、動滑輪的作用實驗
實驗儀器:簡單機械實驗盒、測力計、 鉤碼、細繩。
實驗步驟:
1、用測力計測量 1 個鉤碼的重量。
2、將細繩套在滑輪的槽中,一端掛在支架上,另一端用手拉著,將鉤碼掛在滑輪架的鉤上,使滑輪成為一個能與重物同時升降的動滑輪。
3 將用手拉的一端掛在測力計上,通過測力計將重物向上提起,穩定在一定的高度,觀察用多少力? 實驗結論:動滑輪能省力,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9 9 、齒輪的作用實驗實驗
實驗 儀器:齒輪
實驗步驟:
1、組裝齒輪。2、轉動齒輪,有什么發現? 實 驗結論:齒輪具有傳遞動力、改變轉速和回轉方向的作用。
精選文檔 — 8
五年級實驗報告單
六年級學生實驗報告單
1 1 、實驗課題:常用工具的使用
實驗目的:使學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實驗器材:克絲鉗、開瓶器、剪刀、螺絲刀、釘錘等。
實驗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為我們做些不同的事情。
實驗步驟:
1、教師用克絲鉗將一根鐵絲夾斷,讓學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師用開瓶器打開一個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張紙剪碎,讓學生概括它們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將一顆鐵釘從木頭里起出來,看看是用螺絲刀還是用釘錘省力? 實驗現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實驗結果:
1、用克絲鉗能輕易地將一根細鐵絲夾斷。
2、用開瓶器能輕易地打開一個啤酒瓶,用剪刀能輕易地把一張紙剪碎。
3、要將一顆鐵釘從木頭里起出來,應使用釘錘最省力。
備注:實驗時應注意安全。
2 2 、實驗課題:杠桿的研究
實驗目的:通過做杠桿尺的實驗,使學生了解杠桿的工作原理。
實驗器材:杠桿尺、鉤碼。
實驗原理: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量,杠桿尺的狀態會改變。
實驗步驟:
1、在將杠桿尺調節到平衡狀態后,首先讓學生在杠桿尺左邊的第二個孔上掛兩個鉤碼,試一試分別在杠桿尺右邊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個孔上掛上兩個鉤碼,杠桿尺會處于一種什么狀態? 2、讓學生分別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量,觀察杠桿尺的狀態會有什么變化?從中能發現什么規律? 實驗現象: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量,杠桿尺的狀態會隨之改變。
實驗結果:
1、力點距支點距離與重點距支點距離一樣遠,且力一樣大時,杠桿尺平衡。
2、力點距支點遠,重點距支點近,這種杠桿可以省力。
3、力點距支點近,重點距支點遠,這種杠桿不省力。
精選文檔 — 9 3 3 、實驗課題:輪軸的研究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研究輪軸特點,從而使學生知道合理使用輪軸可以省力。
實驗器材:輪軸實驗裝置。軸粗細相同,輪大小不同的輪軸、鉤碼、線、鐵架臺。
實驗原理:在軸的大小一定時,輪越大越省力。
實驗步驟:
1、將一個輪軸實驗裝置安裝在鐵架臺上,并在輪和軸上分別掛上鉤碼,直到平衡:
2、將另一個輪軸實驗裝置也安裝在鐵架臺上,再在它的輪和軸上分別掛上鉤碼,直到平衡。
實驗結果:
1、學生發現在平衡時,輪上掛的鉤碼少而軸上掛的鉤碼多,即在輪上省力,軸上費力。
2、對比兩個軸大小相同而輪大小不同的輪軸,學生會發現軸相同時,輪越大越省力。
實驗現象:在軸的大小一定時,輪越大越省力。
備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
4 4 、 實驗課題:滑輪的研究
實驗目的:通過模擬實驗,使學生分別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性。
實驗器材:定滑輪和動滑輪、鐵架臺、線、鉤碼、測力計。
實驗原理: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
實驗步驟:
1、用鐵架臺作支架,把一個可以轉動的輪子固定在支架頂部,用一根細線當升旗繩,用紙做一面旗幟固定在細線上,當向下拉動繩子時,觀察旗幟會怎樣?2、在繩的一端掛上重物(專制馬),試一試,在繩的另一端掛幾個鉤碼能平衡 3、將細繩套在滑輪的槽里,左端掛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著,將鉤碼掛在滑輪架的鉤上,使滑輪成為一個能與重物同時升降的動滑輪。
實驗現象: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
實驗結果:
1、旗幟會隨著繩子上升,這說明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2、發現兩端的鉤碼數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說明定滑輪不能省力。3、發現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方向。
備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測力計進行測量。
5 5 、實驗課題:斜面的作用
實驗目的:通過科學實驗,收集證據,使學生認識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實驗器材:木板(長度不同)、木塊、重物、測力計。
實驗原理:斜面越長越省力。
實驗步驟:
1、將一塊木板的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木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別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觀察用多少力?2、還用那個木塊支著,換用其他長度的木板搭一個斜面,選擇一個重物,沿著這些長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別觀察用了多少力? 實驗現象:斜面越長越省力。
實驗結果:
精選文檔 — 10 1、發現物體不管是有輪子的還是沒有輪子的,是大的還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還是光滑的,從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發現木板越長,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當于坡度為 90 度,一點都不省力。
備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與垂直提起重物時用的力相比較才能知道。
6 6 、實驗課題:電磁鐵的磁力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它與串聯電池的數量、線圈的圈數等有關系。
實驗器材:電池、漆包線、鐵釘、大頭針或回形針。
實驗原理:改變電磁鐵的電池數量和纏繞圈數,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力。
實驗步驟:
1、在鐵釘上纏繞一定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不同數量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
2、在同一個鐵釘上先后纏繞不同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相同節數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
實驗現象:改變電磁鐵的電池數量和纏繞圈數,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力。
實驗結果:
1、串聯電池數量多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多,說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纏繞圈數多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多,說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備注:電磁鐵的磁力強度是由四種因素決定的。
7 7 、實驗課題:形狀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實驗目的:使學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彎折成其它形狀后,可以增強其抗彎曲能力。
實驗器材:硬紙條、砝碼、瓦楞紙等。
實驗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彎折成其它形狀可以增強其抗彎曲能力。
實驗步驟:
1、學生準備兩個文具盒,中間放一張硬紙條,看看能承受得起幾個砝碼? 2、把這張硬紙條彎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幾個砝碼? 實驗現象:把“一字形”材料彎折成其它形狀后可以增強它的抗彎曲能力。
實驗結果:
1、“一字形”硬紙條只能承受得起一個砝碼。
2、把這張硬紙條彎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兩個或三四個砝碼。
精選文檔 — 11
8 8 、實驗課題:放大鏡下的發現
實驗目 的:知道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實驗器材:放大鏡、報紙、書本、樹葉 實驗原理: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像放大。
實驗步驟:
1、 用放大鏡觀察樹葉,把看到的記錄下來。
2、 用放大鏡觀察報紙、書本,把看到的記錄下來。
實驗現象:在放大鏡下觀察到的物體比用肉眼看到的物體更大。
實驗結果:放大鏡可以把物體的像放大。
9 9 、實驗課題:放大鏡的放大倍數
實驗目的:知道放大鏡把物體放大了多少倍。
實驗器材: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布、紙、郵票 實驗原理:通過觀察、記錄和測量,可以算出放大鏡的放大倍數。
實驗步驟:
1、 把放大鏡放在有格的紙上或放在書上,看看它能把物體放大多少倍。
2、 用放大鏡觀察布、郵票的某部分,并把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看看它能把物體放大多少倍。
實驗現象:同一放大鏡的最大放大倍數是一定的。
實驗結果: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鏡的放大倍數。
10 、實驗課題:用放大鏡觀察晶體
實驗目的:了解白糖、食鹽等晶體的形狀如何 實驗器材:白糖、食鹽、堿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鏡 實驗原理:在放大鏡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體的形狀。
實驗步驟:
1、 用放大鏡觀察白糖,把看到的內容記錄下來。
2、 用放大鏡觀察堿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內容記錄下來。
精選文檔 — 12 3、 制作一些較濃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發后,用放大鏡觀察它們留下的痕跡,看看又是什么樣的。
實驗現象:在放大鏡下看到的晶體的形狀很有規則,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體,有的像金字塔。
實驗結果:每種晶體的形狀都很規則。
11 、實驗課題:自制顯微鏡
實驗目的:了解簡易顯微鏡的制作方法 實驗器材:放大鏡、掛歷紙、剪刀、膠水 實驗原理:一個放大鏡能把另一個放大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能力。
實驗步驟:
1、 上下移動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直到劃到物體最清楚的圖像。
2、 用掛歷紙卷成紙筒。
3、 用紙筒和膠帶紙把兩個放大鏡固定下來。
4、 試一試:做成后的顯微鏡是否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了。
實驗現象:自制顯微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實驗結果:自制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明顯增加了 12 、實驗課題:觀察月相
實驗目的:通過對月相的觀察,使學生了解月相變化的規律,養成長期觀察的習慣。
實驗器材:黃色彩紙(每組十五張)、剪刀(每組一個)
實驗原理: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形狀。
實驗步驟:
1.對月亮在一個月內的變化進行觀察并記錄 2.根據記錄用剪刀剪出不同時間月相的樣子 3.制作月相規律圖 實驗現象:一個月中月相的變化規律是:初二向左彎,初八右半邊明亮,十五月圓,二十二左半邊明亮,二十八向右彎。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
實驗結果:月相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性。
13 、實驗課題:
“ 環形山 ” 成因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通過模擬試驗,對“環形山”的成因進行猜測,養成學生科學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實驗器材:沙子(每組若干)、注射器、膠管(每組一套)、重球(每組一個)、學生自己準備的用具 實驗原理:環形山是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留下的。
實驗步驟:
1.將注射器連接膠管并把膠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將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觀察現象
精選文檔 — 13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觀察現象并記錄 實驗現象:注射器中的水會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狀;重球砸向沙堆,沙堆會出現類似環形山的凹坑。
實驗結果:沙堆會出現類似環形山的凹坑。
推薦訪問: 報告單 實驗 科學上一篇:曲線擬合實驗報告
下一篇:電勢-PH曲線實驗報告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