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XX留守高中生成長和教育問題調研報告

| 瀏覽次數:

 關注留守,心系教育

 ----赴 赴 X XX 留守高中生成長和教育問題調研支隊實踐報告

  摘要 :

 隨著區域間的勞務流動加速,留守問題逐漸凸顯,留守學生的生活狀況和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次實踐支隊 11 名成員用時 8天,在 XX 省 XX 市 XX 縣采取座談、采訪和發放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對當地留守高中生的基本狀況有了一定了解。調查發現,留守學生在家庭境況方面并不比同一地區的非留守學生差,但在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況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本文將就家庭、學習、生活娛樂和心理發展四個方面分析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并嘗試著尋找解決留守學生教育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

 留守高中學 家庭 學習 心理

 一.引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加大,這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居民及小城鎮富余人員走出家庭、走出家鄉,到外地打工或尋求更好的發展。這樣的勞動力流動一方面為勞務輸出地帶回了資金,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一個龐大群體——留守兒童的出現。根據《聯合國兒童公約》中的年齡界定,18 周歲以下,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兒童稱為留守兒童(郝振,崔麗娟,2007)。這部分群體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關愛與引導,代養人的文化素質較低、教養方式不當、監管不力,兒童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可能出現敏感、孤獨、自卑、抑郁、自我封閉、消極孤僻、缺乏安全感等問題(林細化,沈敏,王琳等,2010)。

 除此之外,由于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程度不同,外界環境給他們帶來的影響也不同。高中階段是個體心理生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是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學習界定自己、了解自己人生的方向、塑造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個過程是充滿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的矛盾時期(石艷秋,2012)。在高中階段,父母的教導會對未成年人性格的養成和自我意識的培養起到巨大作用。因此,留守兒童在高中階段的親情缺失,勢必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一定阻礙。

 因此,本次實踐聚焦于留守高中生,實地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和心理情況,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解決之道。留守高中生是未來祖國建設的接班人,他們的良性發展是社會良性發展的基礎,希望我們的實踐能夠反映留守高中生真實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引起社會對他們的關注,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空間。

 經過 2000 多公里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位于大巴山區的 XX 縣。XX 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是非常典型的勞務輸出縣,該縣經濟的 30%來源于本地居民外出務工。隨著勞務輸出量的不斷加大,留守問題也愈發嚴重。

 本次實踐過程中,支隊成員通過 8 天時間,1 次政府訪談,1 次教育局訪談,200 份調查問卷,多次與學校校長和老師的交流以及與學生更深層次的交流,了解到了留守學生的現狀和基本情況,并從不同角度解讀留守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留守是個社會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關注、幫助。留守學生,不應是社會發展的犧牲品,而應該是社會進步的享有者。

 二. . 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本次實踐采用座談、問卷和訪問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在座談過程中,支隊成員與當地政府和教育局就留守學生比例、留守學生家庭狀況、當地教育政策和當地對留守學生的扶助政策幾方面問題進行了了解;在問卷發放過程中,支隊成為通過在 XX 縣長赤鎮長赤中學舉辦的學習經驗交流會隨機向到場的 200 位高中生發放了問卷。問卷主要從留守學生家庭狀況和構成、學生學習狀況、生活娛樂狀況及學生心理狀況四方面問題入手,了解了留守高中生的基本情況;在問卷填寫人中,支隊成員隨機選取了 12 名高中生,以訪談的形式向他們了解了他們具體的生活規劃和對“留守”一事的態度。同時我們找到這 12 名同學的帶班班主任,向他們了解了這部分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生活表現。

 研究對象

 在調研過程中,支隊通過學習經驗交流會隨機向到場的 200 名高中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并從中隨機抽取了 12 名學生作為進一步訪談的對象。

 三.研究結果分析 在 XX 省 XX 市 XX 縣,留守高中生所占比例約為 40%,其中鎮、鄉上的留守學生比例更高。以本次調研中支隊去到的長赤鎮長赤中學和正直鎮正直中學為例,長中留守學生比例約為 45%,而正中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稍差,留守學生比例高達 2/3。下面筆者將以問卷調查結果為主要數據來源,從家庭狀況,學習狀況,生活娛樂和心理發展等多個層面解讀留守學生的現狀。

 留守學生家庭條件及人員構成 留守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在他們當中,獨生子女并不多,普遍都有兄弟姐妹。他們中約有 2/3 的人和祖輩共同居住,15%左右的人被寄養在近親家中,極少部分學生獨自居住或者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

 圖 圖 1. 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家庭收入對比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見圖 1),家庭月收入在 2000 以下的人群無論在留守學生還是非留守學生群體中所占的比例都不高;兩個群體的學生中,家庭月收入在 2000—4000 的人所占比例最高。但通過進一步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在家庭收入較高收入的人群(4000 及以上)中,留守學生所占的比例與非留守學生相比表現出顯著優勢。這說明,在農村地區,留守學生家長收入普遍比非留守學生家長更高,外出務工確實能比當地務農獲得更多的收益。

 并且,通過我們對長赤中學老師的訪談,我們了解到班上 60%的留守學生家庭滿足基本

 生活和學生學費沒有問題,只有極少部分留守學生家庭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有時可能會遇到工資拖欠等問題,存在經濟困難,但這樣的現象并不多見。

 留守學生學習狀況 1. 自我評價 由于自身性格內向,與老師缺乏交流,系統的自主學習方法尚未形成,留守學生在學習上處于弱勢地位。且在留守學生中,兩極分化現象較為明顯:一部分人能獨立適應高中生活,學習狀況和在校表現較好;另一部分人由于難以適應高中的課業壓力和課余生活,在后續的學業中面臨諸多困難。

 圖 圖 2. 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評價

 根據我們收回的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見圖 2),在“感覺學習很愉快”一項上,留守學生的選擇比例與非留守學生選擇比例差異顯著,留守學生選擇比例明顯低于非留守學生。同時,留守學生在“感覺學習很吃力”和“不愿學習,因為一些其他原因不得不學”兩項選擇上比例和為 54.7%,遠遠高于非留守學生在這兩項上的比例 33%。這表明,留守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較差,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持有消極態度。

 圖 圖 3. 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學習成績對比

 在對于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見圖 3)中,留守學生認為自己處于中游以下水平的比例更高,且他們對自己學歷的期望普遍是考取一個二本大學(見圖 4)。同時,在我們與留守學生單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表示考取大學是他們現階段的主要目標,但他們本身并不十分清楚大學能對他們的人生境遇產生多大影響。還有一部分留守學生正在留校讀書和跟隨父母進城務工之間糾結選擇。

 2. 家庭教育 圖 圖 5. 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的家庭教育對比

 在家人對學生學習的態度方面(見圖 5),留守學生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關心程度明顯弱于非留守學生家長。首先,留守學生家長對孩子學習十分關心、嚴肅對待的比例僅占 33.8%,遠遠低于非留守學生家長中的 55.9%;其次,仍有 13.8%的留守學生反映家長只給生活費,其他則不管不問,放任自逐。

 總體而言,距離產生的情感隔閡,使留守學生家長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上重視不足,特別是在培養女生的問題上,由于重男輕女思想的存在和農村地區家庭條件的限制,部分家長并不愿意讓女孩子多上學,對他們來說賺錢持家比收獲知識更為現實。同時,通過我們和長赤中學老師的交流發現,即使家長有心栽培孩子,家庭教育也會因為家長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式不當等原因難以取得較好成效。家長普遍具有“孩子需要上學接受教育”的意識,但他們觀念中的“教育”大多外化為初等教育的文憑,這樣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學生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

 3. 面臨學習中所遇挫折的表現 對于普通學生而言,當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向家長傾訴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良方,而對于留守學生而言,在學習遇到困難時,比如考砸了,留守學生情緒的波動會比較大(見圖 6),在接受問卷調查的人群中,對考試失利這一現象持消極態度(此處以“很傷心,會郁悶一段時間”和“無所謂,根本不在乎”兩個選項為消極選項)的留守學生占總數的

 24.4%,高于這一群體在非留守學生中所占的比例 14%,這說明留守學生可能心理承受力較差,更容易受到消極因素的影響,也可能在受到影響后無處排解而產生長時間的郁悶、消極情緒。

 圖 圖 6. 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面對學習挫折時的心態

 同時,問卷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反映希望能在學習上得到學習方法、經驗和講解習題的幫助,但相比于非留守學生,更多的留守學生希望能有人陪伴自己學習,并且他們中希望能得到父母幫助的比例也很高。這說明留守學生的心靈比非留守學生更孤獨,渴望親人的關愛和陪伴,渴望和父母一起生活。

 4. 生活情況 圖 圖 7. 留守學生與父母電話交流的頻率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留守學生中,多數學生與父母保持著一周一次的電話溝通(見圖 7),選擇 3-5 天與父母電話溝通一次的留守學生數量也相對較多。但與每天都能與父母見面、與父母溝通的非留守學生相比,這樣的交流頻率仍然可能造成留守學生與其父母的交流缺乏,從而產生親情的隔閡。

 同時,由于留守高中生大部分處于 14 到 18 歲的年齡段,自制力較差,又缺乏來自父母的約束和教育,容易受到來自外界如手機、電腦、網絡游戲,小說等的干擾。調查結果顯示41.9%的留守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在半個小時以上,17.1%的留守學生每周去網吧的時間在一小時以上。并且,留守學生由于獨立時間較早,在性格上更加早熟,早戀現象較為明顯。根據長赤中學教務主任反映,長中的留守學生中早戀人數達到 1/3,而正直中學的留守學生早戀人數更多,達到總人數的 50%左右。

 4 心理狀況 留守兒童因為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關愛與引導,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可能出現敏感、孤獨、自卑、抑郁、自我封閉、消極孤僻、缺乏安全感等問題(林細化,沈敏,王琳等,2010)。因此心理健康發展是留守學生教育過程一個關鍵的問題。通過在長赤中學發放的問卷,我們可以看出,留守學生選擇“很自信”的人只占到了總人數的 1.6%(見圖 8),比例極低;但留守學生中選擇“不自信”一項的人占總人數的比例達到了 14.1%,而在非

 留守學生中選擇這一項的人數為 0。這說明,留守學生在性格上更為內向,且由于長期缺乏與家人交流的機會,他們更怯于語言表達。較少的交流機會使得他們逐漸封閉自己的想法,從而越來越不自信。

 圖 圖 8. 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自信程度對比 留守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較小,往往只有幾個好朋友。在遇到困難或煩惱時,留守學生反映他們更傾向于向朋友訴說甚至憋在心里,不愿選擇與父母傾訴。而這種表現的原因則是擔心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讓父母擔心和害怕自己的訴說得不到他們的理解。

 同時,根據留守學生的帶班班主任的教學經驗反映,留守學生大部分精神比較渙散,校內校外精神面貌差異較大,更容易在校外惹事生非。其中,留守學生較為典型的性格特征如下:

 (1)孤僻內向:長期交流渠道不暢的客觀生活環境使得留守高中生不善于與人溝通,難以向外界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形成自閉的心理;特別是在自己的想法不被認可的時候,留守學生內心容易產生嚴重的受挫情緒,進而變得更加自閉。

 (2)缺乏自信:留守高中生缺少來自家庭的鼓勵和肯定,這使得他們的自信心不強。

 (3)敏感多疑:留守學生比較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遇到突發狀況表現得比較無力,情緒急躁,難以控制自己,容易做出過激反應。

 (4)逆反情緒較強:留守學生往往較難接受現實,也較難聽取別人的勸告,有時即使自己

 心里明白一些道理,也不會按照道理去做,這對教師管理學生比較不利。

 與非留守學生相比,留守學生往往表現出更強烈的心理需求。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親情和愛情需求:在處理親情問題時,高中留守學生更謹慎也更敏感,長期遠離父母的呵護與關愛,或許有關父母親的一切都成了他們的情感禁區,不愿去想更不想任何人提及,只為讓自己不再受到傷害。在愛情方面,或許正是因為親情的缺失,他們更渴望的到同齡人的關注與理解以填補愛的缺失,因此很多學生都有早戀的經歷;二是對改變現有生活狀況的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學生對財富和出身的渴望非常強烈,希望借此改變現有生活狀況。

 三.留守學生教育問題的出路分析

 政府方面

 由于 XX 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外出務工趨勢在短時間內不可改變,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因此留守學生問題暫時不能根除。但政府可努力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發展鄉鎮企業,依靠 XX 縣的著名景點光霧山發展旅游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走出去”的青壯年勞動力“走回來”。同時,政府應大力推動地區間的教育資源交流,為當地農村學校提供更多外出學習的機會,使之向城市學校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爭取使農村教育在素質教育上有所突破。

 目前,農村教育的薄弱環節不在學校的硬件設施而在師資,因此,為了讓更多老師安于職業,政府可以適當提高教師的工資,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避免教師為了維持生計在外兼職打工無心教學。

 針對留守學生自制能力差,容易受到網吧等娛樂設施的影響現象,政府應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清掃力度,減少學生接觸外界干擾的機會,專心學業。

 學校方面

 針對留守學生封閉自我,性格孤僻的特點,學校應加大對學生的心理輔助,努力使開設的心理咨詢室發揮作用,鼓勵留守學生與外界接觸,與他人談心。除此之外,學校保持為留守學生建立的檔案的傳統,記錄留守學生的人數和基本家庭狀況,檔案信息每學期更新一次,并加強留守學生存在的問題的跟蹤調查。

 在工作中,學校對留守學生的管理較困難,由于校內師資缺乏,專職管理學生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僅就查寢一個問題來說,很多學生反映學校的寢室管理較為松散,一是校門晚上不會關閉,二是寢室樓一層的玻璃常常被打破,學生存在晚上溜到校外上網喝酒的現象。

 針對這一現象,校方可聘請校園保安加強對學生的監管和校內的安保工作,同時,可讓班主任老師輪班查寢,加強對住校留守學生的管理。

 留守學生最缺乏的是親情和來自父母的關愛,校方應在這個問題上為學生搭建與家長溝通的平臺,積極組織“給家長的一封信”等活動,為學生與家長交流創造機會。同時,為使留校的留守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學校應常常開展校園活動,使留守學生融入集體,擺脫孤獨感。

 家長方面

 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為關鍵的老師,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價值觀塑造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留守學生家長應盡可能多地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事,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時,家長應常常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幫助孩子分擔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

 四.結論

  隨著家長在城市的工作逐漸穩定,留守學生的家庭環境不斷改善,目前大部分留守學生不存在生計上的困難。但留守高中生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在一些生活細節、待人接物和學業發展方面尚未成熟,加上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懷和教導,他們在心理上顯得更加脆弱和敏感,不自信和孤僻的現象更為明顯。同時,由于家長的文化素質不高、教育方式不正確、對孩子的學習關心程度較低,留守學生的學業成績大多落后于非留守學生。

 針對留守學生表現出的種種問題,政府、學校和學生家長應從三方面努力,為留守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同時,留守問題也應該得到社會各界的更多關注,使教育資源能真正向農村留守學生敞開大門。

 五.附錄

 農村高中學生基本情況問卷調查 學習情況 Q1 你對自己在學習方面的評價是:

 A 感覺學習很愉快

 B 還可以,能夠不錯的學下去

 C 感覺有些吃力

 D 不愿意學習,但是為了其他原因不得不學

 E 沒有感覺,無所謂

 Q2 你感覺自己的學習成績如何:

  A 很好,能上心儀的大學

  B 還可以,感覺能有不錯的前途

  C 位于中游,對前途沒有太大把握

  D 比較差,但可以努力

 E 很差,沒有信心

 Q3 對自己的未來大學期望如何:

 A985 或 211

 B 一本及以上

 C 二本及以上

 D 有大學就行

  E 不打算上大學

 Q4 家人對待學習的態度:

 A 嚴肅對待,非常關心

  B 比較關心,給予支持

  C 只給生活費,其他不管

  D 不想支持,但還是同意了

 E 打算讓我回家

 Q5 考試考砸了,你的心態是:

 A 沒關系,繼續努力

 B 小失望,不過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狀態

 C 很傷心,會郁悶一段時間

 D 完全不放在心上

 Q6 希望得到外界在學習上的什么幫助:

 A 學習方法和經驗

 B 講解習題

 C 陪伴自己學習

 D 不需要學習上的幫助

  Q7 在學習過程中你最希望得到誰的幫助:

 A 父母

 B 老師

 C 同學

 D 其他_____

 生活情況 Q8 父母是否在身邊:

 A 父母都在身邊

  B 只有父親在身邊

  C 只有母親在身邊

 D 父母都不在身邊 (若選 A,請轉到 Q10;若選其它選項,請轉到 Q9)

 Q9 你與在外的父母通電話的頻率是:

 A 至少每天一次

 B 兩天一次

 C 3-5 天一次

  D 一周一次

 E 一個月一次

 F 其他

 Q10 你現在每天的生活費是:

 A 10 元以內

  B 10-15 元

  C 15-20 元

  D 20 元以上

 Q11 除了爸媽給生活費外,還有學校社會等的幫助嗎? A 有

 B 沒有

 Q12 父母的總平均月收入是:

 A 2000 以下

 B 2000-4000

  C 4000-6000

 D 6000-8000

  E 8000 以上 F.不知道

 Q13 覺得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怎樣?

 A 很強

 B 一般

  C 很弱

 Q14 有因為生活上的問題而影響自己的學習嗎?

 A 很受影響

 B 受一些影響

 C 不受影響

  Q15 上課期間,你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是?

 A 30 分鐘以內

  B 30 分鐘-1 小時

 C 1 小時-2 小時

 D 2 小時以上

  E 無

 Q16 你每周去網吧的時間是?

 A 1 小時以內

  B 1 小時-2 小時

 C 2 小時到 3 小時

 D 3 小時以上

  E 無

 Q17 在家的時候一般做什么? A 家務

 B 農活

  C 和同學、朋友玩

  D 學習 E 上網、玩游戲

 F 其他

 身心狀況 Q18 你覺得自己自信嗎?

 A 非常自信

  B 很自信

  C 一般

 D 不自信

  E 非常自卑

 Q19 你身邊的好朋友有多少:

 A 沒有

  B 只有幾個好朋友

 C 較多好朋友

 D 很多好朋友

 Q20 如果你能改變自己,你最希望改變的是什么? A 知識

  B 出身

 C 財富

 D 性格

 E 外貌

  F 其它_____

 Q21 你覺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A 成績不理想

 B 不適應宿舍生活

  C 經濟困難

 D 缺少朋友

  E 家里不支持自己的學業

  F 家庭變故

  G 其它

 Q22 遇到困難或煩惱時,你會:

 A 在心里憋著

  B 向朋友訴說

  C 告訴老師

 D 向父母說

 E 其他

 Q23 請寫下自己對社會和教育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訪問: 留守 調研報告 長和

【XX留守高中生成長和教育問題調研報告】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