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高度看,勞動是主體、客體和意義的內涵集成體。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按照傳統的勞動分類理論,勞動可分為腦力勞動,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勞動力減少對經濟的影響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勞動力減少對經濟的影響3篇
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勞動力供給的影響
作者:郭瑜
作者機構: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北京 100072
來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ISSN:1000-596X
年:2013
卷:000
期:011
頁碼:49-58
頁數:10
中圖分類:F241
正文語種:chi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供給;勞動參與率;城鄉勞動力轉移;人力資本
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國勞動力供給的總體數量以及變化趨勢,并從勞動參與率、城鄉結構、人力資本三方面進行考察,探討人口老齡化對于勞動力供給的影響.我國勞動參與率還存在較大增長空間,將會是未來勞動力供給的重要增長點;農村剩余勞動力存量仍看似充足,但其老齡化情況較嚴重,難以維持當前農民工向城市轉移的速度;另外我國年輕勞動力的教育程度和人力資本已有顯著提升.因此雖然人口老齡化已經對我國勞動力供給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但由于人口和勞動力的變化是一個長期過程,并不會給經濟發展帶來突發的、災難性的沖擊.
難民危機對德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淺析
作者:王熙 宋文龍
來源:《青年時代》2016年第26期
????????摘 要: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難民問題成為歐盟各國的嚴峻考驗。本文以難民危機對德國的影響為討論對象,縱向梳理了德國移民政策和工會發展歷程,橫向選取德國應對移民危機的案例,從宏觀層面分析其國際背景以及歐盟層面的博弈,中觀視角討論德國政府在難民和工會政策制定時的考慮以及政黨博弈方面的因素,在微觀層面討論德國決策者和各階層的立場和在難民危機中的的決策考慮。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難民勞動力的流入對德國有利有弊,一旦超出可控范圍,就會引起德國經濟社會的混亂,引發一系列負面效應。
????????關鍵詞:難民危機;德國工會;移民政策
????????難民和外來勞動力的涌入會對一國的社會和市場帶來諸多影響。自敘利亞危機以來的難民潮對歐盟國家尤其是德國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引起了一系列經濟、治安、勞動與就業問題。本文通過回顧難民危機的緣起,總結其應對措施并從其政策演變歷程中尋找其政策軌跡和原因,然后分析在此政策下難民危機對德國的影響。
????????一、難民危機的緣起
????????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敘利亞國內形勢日趨嚴峻,大量平民流離失所,逃往鄰國土耳其、黎巴嫩等國家避難,而隨著2015年ISIS在敘利亞與政府軍以及外部勢力進入膠著的混戰,更多的平民失去居所淪為難民,逃往更遠的歐洲北非地區避難。俄外交部在2016年2月底稱:“全世界敘利亞難民總人數估計有460萬。同時,國內流離失所者數量明顯更多,有超過760萬人被迫離開自己的住所,遷移至該國更加安全的地區。”經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在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數量超過200萬,黎巴嫩超過160萬。同時難民問題目前也已成為歐洲一些國家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德國在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一直面臨著較大的難民安置壓力。
????????德國對難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從地理位置來說,中東地區毗鄰歐洲,更方便遷徙;從歷史上來說,西亞地區具有被歐洲殖民的淵源,在社會和文化語言背景上更容易融入;從經濟上考慮,移民在德國更容易獲得很好的待遇和工作,獲得經濟和生活保障,甚至有可能通過努力獲得德國國籍,從而享受到相關的福利和待遇;從觀念上看,歐盟尤其是德國近年來的“價值觀外交”吸引了大量認同德國價值和文化的移民遷往德國。在難民危機之初,德國展現了大國的擔當和氣度,承擔了部分接收了難民的責任,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揚,被稱為“安格拉母親”和“大救星”。據統計,德國作為歐盟中移民最向往的國家,已經接收了110萬左右難民。但是,大量難民持續融入歐盟乃至德國,造成了移民接待能力的過載,給歐盟各國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同時造成了中東歐各國之間關系摩擦,承受最大壓力的德國也面臨了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問題。德國本國民眾對待難民的態度也隨著難民涌入人數的增多而發生變化。由于涌入難民的數量太多,其在就業等多個方面對本地居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德國本國民眾對于接納難民的態度也逐步由支持轉為反對。
二胎政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一 引言
二胎政策是我國最新實施的與計劃生育政策相對應的政策,子2011年3月1日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玉慶透露計生部門正在考慮開放二胎政策,之后關于是否放開二胎一直成為熱點問題,很多專家對此作了研究討論。2013年8月6日,國家計生衛生委布消息稱,為緩解衛生計生系統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織日前決定開始實施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并適時出臺完善生育政策的調整方案。這一提法再度引發公眾關注,這究竟是不是我國將要放開二胎政策的的信號呢?直到3013年12月7日,中央正式通知,全國不設統一一時間表實施單獨二胎政策,各地調研后提出本地的時間表,然后以法定程序組織實施。至此,二胎政策塵埃落定。那么二胎政策的到底對我國的人口結構,勞動力市場以及社會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呢?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不僅有效控制了我國人口的增長,緩解了人口和資源配給的矛盾。同時,它也帶來了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勞動力短缺問題。據預測中國的人口結構到了2013年,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共趨向于老年人口多余青年人口的倒金字塔型,而到了2015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將停止增長。然而就在此時,國家出臺二胎政策補救。那么二胎政策將對我國的人口結構和勞動力現狀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正式提出要普遍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長率盡快控制住,1981年第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 中提出,限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這是我們的人口政策,次年,我國將計劃生育政策定為一項基本國策。 然而,計劃生育政策在我國實施至今,對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等社會諸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社會各界 也是褒貶不一,計劃生育實施三十多年以來,確實達到了控制人口增長的良好效果,并且緩解了資源短缺,糧食短缺以及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然而在控制人口增長的時候,也同時帶來了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生育率的下降和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中國正在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時代轉變。中國社會科學院在最新出版的《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中預測,到2015年,中國會出現勞動人口供需的“劉易斯拐點”,每年會減少勞動力近800萬,老齡人口的增加,以及青年勞動力的減少,將使得整個社會缺活力。如近幾年出現在長三角,珠三角的“用工荒”就與勞動力人口的下降有著一定的聯系。
計劃生育政策如火如荼地進行的時候,它所引發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引人關注和思考,近幾年隨著第一代計劃生育的子女進入生育高峰期,計劃生育二胎也漸漸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正是由于“一個孩子,兩個父母,四個祖父母”這樣的家庭人口倒三角結構和人口老齡化,社會年輕勞動力短缺等一系列問題。讓放開生二胎的呼聲越來越高。2013年年底正式推行與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相對應的二胎生育政策,符合條件的夫妻可以生育第二胎。
二胎政策的放行,毋庸置疑將從多個方面來影響著我國未來的勞動力市場,但是任何一個政策的頒布與實施無論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它都是不可能立刻見效的,都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后,才可以顯現出效果,對于二胎政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本文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
一 從短期的角度來分析二胎政策的影響
(一)二胎政策或使勞動力市場的供需更加緊張
二胎政策放行后符合條件的夫婦可以生育第二胎,但是二胎的降臨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家庭成員付出,例如母親要經歷十月懷胎和分娩,父親也要照顧懷孕時期的妻子,甚至祖父母上來搭把手,這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勞動者,在短期內減少工作時間,或者脫離工作崗位,走出勞動力市場,全國符合生育二胎的夫婦不計其數,如果這些夫婦在新政策出臺后的一兩年內都打算生育,那也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離開勞動力市場,整體而言,將是勞動力市場的勞動人數下降。同時,新生兒的降生也會催生一些行業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例如:嬰兒服裝,奶粉生產商,幼教老師,玩具生產商,或者是保姆,由于市場需求加大,這些商家就要擴大再生產,需要招募更多的勞動力。但現有的勞動力市場中的勞動力數量一定,因此將會在造成勞動力短缺。
(二)二胎政策或將招引“海龜”回流,提高勞動力素質
二胎政策的實施不僅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在海外華人那里也引發了不小的震動。在二胎政策放寬之前,很多人認為赴美生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海外留學或者海外工作的人,很多都是為了能夠多生幾個孩子而留在海外發展。例如,在美國,當地的憲法就規定,凡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均擁有美國的公民身份并享受公民權利,這與中國的超生罰款政策相比具有明顯的吸引力。當下,中國新富階層早已成為海外生子的重要群體,明星、教授、醫生、建筑師、外企高管等,許多人才選擇在國外發展,對中國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但是對于這些高級知識分子他們要想讓自己的孩子真正融入國外的主流社會,還是很有難度的。他們作為移民的后代,如果孩子想入讀哈佛、斯坦福這樣的名校,注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與此相比,回國發展不僅能夠給孩子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他們自己本身也能在國內擁有更多的機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二胎政策頒布實施后,很多海外華人將考慮回國生子并發展,這無疑將有望提高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人才儲備和勞動力素質。
(三) 二胎政策將促使部分行業的工資水平提高
二胎政策實施以后,符合條件的夫婦可以生育第二胎,當一批興新生兒降臨的時候,必然會使育兒咨詢機構以及月嫂和保姆的需求量加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既然有能力養育第二胎的夫婦,也不會吝嗇把錢第二胎的照顧護理上,這個時候,他們會花錢請月嫂,請保姆,或者找專門的育兒專家咨詢育兒方法,那么在短時間內,就會造成保姆月嫂這類職業的勞動力短缺,因此在這樣的供需矛盾下,月嫂,保姆,育兒專家的工資待遇就會相應提高。由于現在人們更加重視對下一代的關照愛護與培養,新生兒服務在找相關的服務人員的時候,也會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一些家政公司在招募相關人員的時候會做崗前培訓,這樣成本一增加,這些保姆月嫂的工資收入也會相應增加。
二 從長期的角度來分析二胎政策的影響
(一)調節男女性別比,影響勞動力市場男女比重。
改革開放以來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了青年勞動力的增長,是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但是在計劃生育實施的這三十多年的時間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重男輕女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國的男女性別比為116.9:100,近十年來也是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到目前為止這以數據還有很大可能繼續上漲,
由于實在計劃生育的政策下,只可以生一個,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都希望生個男孩為其傳宗接代。長此以往,社會上的男性勞動力就越來越多,加上女性勞動力本身數量就少,使得現有的勞動力市場上,男性勞動力的數量遠高于女性勞動力的數量。二胎政策的放行,使得打算生育的夫婦不在在意孩子的性別,因為畢竟還有生育第二胎的機會,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二胎政策有望調節我國的男女性別比例,也會是勞動力市場的男女性別比例逐漸趨平衡。
(二)二胎政策在未來將改善勞動力規模下降的趨勢
自上個世紀80年代,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壓力,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由于長期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保持了較低生育率,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的生育水平,使得社會新增人口逐年減少。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民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類在健康和長壽方面已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人口壽命大大延長。在政策和現實經濟狀況的影響下,年輕人口比重的進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對的提高,最終導致了老齡化社會的形成。
對于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勞動力規模下降的現狀,二胎政策的實施并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效果,二胎政策下新增的人口,只能在相對稀釋老齡化的比例,對老齡化程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不能控制老齡人口的數量。事實上,中國老年人已經突破了2億人,但老齡化并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這在全世界都是不可逆轉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生的孩子多了,老年人在整個人口當中所占比例提高的速度就會放緩。因此,二胎政策對于勞動力市場規模的影響短時間內難以顯現。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符合生育二胎的目標人群有1500萬~2000萬,生育意愿在60%~65%之間,按照這個測算,估計大概每年要增加100萬~200萬人。而勞動力人口去年減少了300萬。因此中國人口最突出的結構性問題是勞動力規模將逐年減少。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從2012年開始,勞動力人口不再增加,而是開始減少,2012年比上年減少345萬人,2023年以后,年均將減少約800萬人。對于二胎政策下新出生的嬰兒亦有道二十年左右進入勞動力市場后,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規模才會慢慢發生變化。因此二胎政策下,勞動力市場規模下降的趨勢將的到改善,只是時間問題。
(五)總結
二胎政策是對實行了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和完善,它適應了人口發展的新形勢。中國目前面臨老齡化加速、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放開單獨生育二胎有助于增加年輕人口,緩解將來人口減少勞動力減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符合國家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戰略目標。但是,新政策的出臺總要經歷一定的時間才可以顯現出效果,我們應該從更加長遠的的角度去評價和對待二胎政策,總而言之,二胎政策終將改善人口老齡化以及勞動力規模下降的人口結構,它更加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對中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原新,劉世杰 1982-2007我國人口老齡化原因的人口學因解分析 學海2009.4
[2] 何建寧,朱霄雪 人口老齡化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經濟縱橫 2010年第6期
[3] 中華人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4~2009《中國統計年鑒》
[4]祁煒, 淺談中國人口計劃生育政策困境與對策[J]. 社科論壇.
[5]郝靜, 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演變及其發展趨勢思考[J]
[6]孫艷燕,孫斐.我國勞動力比較優勢現狀及對策分析[J].北方經濟, 2007(06).
[7] 蔡昉,王美艷.勞動力成本上漲與增長方式轉變[J].中國發展觀察.2007(04)
[8] 張翼,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例的失衡,原因與對策.社會學研究1997年第六期。
[9]段世江,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與應對決策選擇.政法。社會.2006年6月(下)
推薦訪問: 勞動力 三篇 減少
上一篇:紀錄片中國第一集觀后感范文二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