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讀音jì lù,漢語詞語,意思是記于書冊的資料,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紀錄片中國第一集觀后感2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紀錄片中國第一集觀后感2篇
尊敬的黨組織:
在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下午,學院組織我們積極分子觀看了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的第一集,我感觸良多。我認為:人活著,總要相信一些東西,堅持一些東西;信仰,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信仰,是共產黨人走向勝利,走向輝煌的精神保障。
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天,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的未來,是共產主義。
看完整個記錄片,我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是發生在白公館關于革命者的事件。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這個消息傳到獄中,獄中的革命者根據想象制成了一面五星紅旗。他們在監獄里頭傳出了幾句話,“我們也有了一面紅旗,等到重慶解放的時候,我們含著熱淚去迎接我們的黨!”。
繡好的紅旗藏在樓板底下,大家卻按捺不住內心燃起的希望,眼見中國共產黨人為之浴血奮戰的理想已經實現,大家多么希望,能夠親自迎接新生活的到來!然而,1949年11月27日,到來的卻是殘酷的現實:大屠殺開始了。當時聽到那種發自心底的口號聲:“共產黨萬歲、萬歲,國民黨、蔣介石一定要滅亡。”
最終,207名同志在11月27日這一天被屠殺,三天之后,重慶解放。僅有35名同志幸存下來,之后大屠殺幸存者郭德賢應組織安排和其余幸存同志一起,回白公館收殮烈士們的遺體,在白公館二層的樓板里,大家找到了珍藏在此的五星紅旗。
郭德賢說道,當時她們幾個人把紅旗一掀開,我們嚎啕大哭,我們不住地喊“陳然吶你在哪里呀,劉國志呀你在哪里呀,我們不是說好了,等到重慶解放的時候,我們要抬著我們的紅旗含著熱淚,去迎接我們的黨嗎。”
這個事件讓我十分的感動,黨是他們的信仰,他們沒有畏懼死亡投靠敵軍,而是堅守自己的信仰,相信黨能為成千上萬的群眾帶來新的生活。是黨給予我們今日這么美好的生活,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利益奮斗。正是共產黨人的信仰,而建立起新中國。雖然革命者壯烈犧牲了,但是他們會永遠留在中國人的心里。
看著黨員入黨時的宣誓儀式:“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鏗鏘有力的誓言,質樸無華的字句,詮釋著共產黨員鋼鐵鑄就的意志、堅如磐石的信仰。它如一道清泉浸潤著我們的心靈,歷久彌新,感人肺腑。
當一雙雙握緊了的拳頭面對黨旗宣誓時,“鐮刀鐵錘”就是他們的信仰;當紅軍戰士高喊著“為了蘇維埃”沖向敵人的槍林彈雨時,“蘇維埃”就是他們的信仰;當八路軍戰士從狼牙山縱身跳下數十丈的懸崖時,民族解放就是他們的信仰;當解放軍戰士高呼著“為了新中國,前進”和敵人的碉堡同歸于盡時,“新中國”就是他們的信仰;當參加開國大典的一張張面孔凝望著緩緩升起的國旗熱淚盈眶時,“五星紅旗”就是他們的信仰。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未來,正是由這些不同階段的目標連接起來的。共同的信仰,讓人們凝聚起來,勇往直前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殫精竭力以成之。為信仰而奮斗,就是為未來而奮斗,不顧一切地向這些目標挺進。
我知道,我作為一名大二的學生可能在思想認識上跟一名真正的黨員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有一顆真誠的心,上進的心我會嚴格要求自己,積極的學習,讓自己早日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輝煌中國紀錄片第一集·圓夢工程觀后感心得體會
月19日至24日每晚8點,由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全片共六集,分別是《圓夢工程》《創新活力》《協調發展》《綠色家園》《共享小康》《開放中國》。以下是上學吧范文網整理的輝煌中國紀錄片第一集·圓夢工程觀后感心得體會900字,歡迎閱讀。
輝煌中國紀錄片第一集·圓夢工程觀后感心得體會900字
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增強中國綜合實力,提高國際競爭力,黨中央制定很多發展強國戰略。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在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上都制定了很多方針政策,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從過去的難解溫飽變成如今的安居樂業,變化之大讓世界各國都為之驚嘆。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中央電視臺播放紀錄片《輝煌中國》,講述了中國的發展史,第一集《圓夢工程》中道出了中國的發展不僅要為近期常態考慮,還要為長遠做打算,不僅要為自己,更要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而努力奮斗。孫中山在過去就對中國的未來規劃做了詳細說明,要修建約16萬公里的鐵路、160萬公里的公路,開鑿并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3個世界級大港口,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發展電力事業......在當時的人們眼中覺得要想實現這一計劃,步履維艱,艱苦卓絕。但在21世紀的今天,孫中山的規劃理念已變成現實,甚至遠遠超越了當初的設想。
中國跨海大橋的建設,已是世界級的,可以說創造了世界橋梁建設領域的多個第一,橋梁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港珠澳大橋就是其標志性建筑。
中國的高鐵和高速公路也是世界級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地理環境極度復雜的問題,但最終中國擁有了十分發達的交通網絡,這離不開工程師和工人們的辛勤努力,胡麻嶺隧道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隧道穿越一座水庫和一條河流,還穿越第三系飽和富水粉細砂地層,在施工過程中要考慮諸多安全隱患,施工進度深受影響,歷經八年正式貫通,該項目被稱為“頭號重難點工程”。
在其他建筑行業,中國也有重大的突破,這些都離不開中國工程師和工人的不懈努力。當然,中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促進中國建筑行業的不斷崛起,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通過這次紀錄片的觀看,讓人們了解到,科技創新的發展成果給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變得如此發達,人們出門旅游十分方便,走南闖北帶來諸多便利,也給諸多行業帶來福利,旅游業、快遞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的業績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交通條件發達帶動中國經濟收增長入。
總的來說,要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才強國戰略,科技創新,在世界競爭中打下扎實基礎,為人民群眾能夠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而努力奮斗。
輝煌中國紀錄片第一集·圓夢工程觀后感心得體會900字
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從9月19日開起每天20:00點在中央電視臺推出。第一集《圓夢工程》,通過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復興號等一個個超級工程,領略五年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就。(9月19日 央視網)
“要修建16萬公里的鐵路、160萬公里的公路,開鑿并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3個世界級大港,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發展電力事業……”,這是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構想的宏偉藍圖。然而,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在西方列強環伺之中,孫中山先生的這一宏偉藍圖是難以實現的,甚至有外國記者認為這些設想完全是一種空想。
作為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僅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且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飛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百年之后的今天,孫中山先生描繪的“振興中華”的藍圖早已實現,而且許多成就還遠遠超出了孫中山先生的設想。因此,當我們在觀看《圓夢工程》、領略一張張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大網時,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激蕩著強烈的民族自信心。
“2.2萬公里高鐵、總里程超過第2至第10位國家的總和,13.1萬公里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一,光纜線路總長3041萬公里、全球第一,建成了世界級的跨海大橋……”,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這些成就,近一半以上是這五年建成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由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承載的民族自信心,已經融入中國人的生活日常。曾經,一些國人信奉“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如今,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卻處處覺得外國沒有自己國家好。城市沒有國內建得漂亮,交通沒有國內便捷,安全沒有國內有保障……許多的“不如”,累積著中國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孫中山先生畢生奮斗的目標,就是期盼中國成為“世界上頂富強的國家”“世界上頂安樂的國家”,中國人民成為“世界上頂享幸福的人民”。展望未來,只要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繼續砥礪奮進、繼續真抓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輝煌中國紀錄片第一集·圓夢工程觀后感心得體會900字
五年來,緊緊圍繞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央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真抓實干,中國已經在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等眾多基礎設施領域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創造出了多個世界第一,給國人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由內向外輻射出中國正能量,發出了強有力的中國聲音,奠定了大國基礎。
天塹變通途,構筑閃耀經濟增長極。近五年來,中國用勤奮的雙手,創新的想法鑄造了一座座世界大橋的豐碑。無論是世界第一長的丹昆特大橋、全球第一座六線鐵路的大勝關大橋、還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港珠澳跨海大橋都為世界橋梁的建設樹立了新標志。大橋的建設不僅僅是溝通了橋兩岸的人們,更是打通了兩岸的經濟通道。促進城市群的建設,輻射區域性經濟發展,縮短地域結構性的貧富差距;促進現代化經濟建設發展,帶動就業、拉動內需,激發中國市場活力;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新方向轉變,突破創新、印發中國新技術靚麗名片,提升國際影響力。一張張由鋼筋混泥土編制的中國城市群網,打通了區域性經濟結構的屏障,構建了經濟版圖上閃耀的經濟增長極。
“中國制造”創造中國標準。當我看到“振華30”的時候我震驚了,這一艘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在給港珠澳大橋接頭時相差不到3mm的誤差實現完美接頭,實現了中國制造到“中國制造”的華麗轉變,用中國標準展示了中國制造綜合實力。當第一組用中國標準自主研發的“復興號”動車組落地時,打破了歐美等發到國家對牽引器的IGBT技術的壟斷,研發中國標準的芯片。中國經歷了技術引進、吸收模仿、自主研發的艱辛歷程,不僅體現出了中國技術的進步,有了參與國際項目競爭的資本,更是展示了中國綜合國力的強盛。
編制互聯網,全球是一家。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社會帶來了便捷,縮短了人們交流的距離,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搶占世界經濟制高點的有效武器。互聯網的建設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是突破了區域性經濟瓶頸。加大互聯網的建設,中國著力從鋪設光纜共計3041萬公里,覆蓋域從重點城市到全面覆蓋;網絡技術從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的技術革新等方面加大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緊把時代脈搏,把中國建設成頂富有的國家,更有自信、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推薦訪問: 觀后感 紀錄片 第一集
下一篇:勞動力減少對經濟的影響三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