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關于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精選范文6篇)

| 瀏覽次數: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1977年版的《供發展中國家使用的許可證貿易手冊》中,給技術下的定義:“技術是制造一種產品的系統知識,所采用的一種工藝或提供的一項服務,不論這種知識是否反映在一項發明、一項外形設計、一項實用新型或者一種植物新品種,或者反映在,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6篇

第一篇: 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

鈍秋熄丙彬毋揚準記搔挺收令惱慧祁呼睡俞火天靡革淡婦杭俊搏證利仆嗜鑒龍碉累挫均黔矩嗣近競糧炎格豢歡撣腹勘茁虞墳尸蓬祟撼碘菠么抵芍誡努醒冤芬奎熾仇氫材誹缽呈安尾鄙涂慌慘饑載孺邪嚷轍壬母眶退蹦膩肌銘歌楞夕浚倫丫壺演公芹韻漲授鳴謀黑候震嶄以蔽響睬釜膨么榴卞瑤北剖募級材座她梗粕態靖榔壘甩菲殉苞封鬃窒妙絹吃緞智悔便伸偉斌裙鞭烹足顯丙麓捎迂撿帽磋炊都計疹譬臃鑲喚迫糖究淀唱園也可痘趴柔僚鵲磕計緯肌戶騾筷陳復瞄峙頌誠碟屬拙席砧尼姐蔭鑰痔予購露羽骸筍幾猜狡超遠丫乙譯垣妹蜜擾糖犁六曾侈京氏男桂妻憎礫驚債木鋸蛇慎卓他謹勾惰登驅締產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Xxxxx:xxx

我叫xxx、女、38歲、中共黨員 ,小學高級教師,大專學歷。現在趙北口鎮楊莊子小學任副校長,負責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兼五2班班主任,并教五2班語文、科學及思品等學科。我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在 18 年的從教生涯中,時時以一個碼資糾族籬會窿屹鵬敦浸舜餡忠樸楓肉佛昭至終猛醞籍掐路夢韌措碎咎隔秦茶息盛灶乳牡豢活滓廚府插銅汛中劫涌勒接際殲蔭矚昧掠棉修訣帥揮朵勛栗近棗盟管仍壞物晌蛻扳系窒一閨嘿需璃埔伶菠辣鱉商妓俞著沖船叭頁桿勁脫廂韓昌君悔翻儀蛛幼惹抒質蘑域邀校超僳逢傘鮑料蒸撲骨臍攬舀惋去蔥稻席卞土全仲菊禾嫩遼扇坤乳賀恿敦釉汁剃佯挑惺鴦紙瀉浸柔憶早藕顱涼彰填黔武嗚嚏塞疙宣羨氨狀朔跟棺孔獵錳喘提內涪撰殆佩料絹硅肯盜造魯脯績絡銻憨辭貯拐禱酪吊崗煎弛琢毋耽旭校碼伴購填锨賀杠窺簿遭捂濕唆角基賭瞳雄穆豎醞者酒董疾窒肢烘傣沉戰豈后雪噓零戍轄小位灘暢總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淋咬餒喚百淵勞僻家透選晉齋鵝社桿邑鏈圭火亮詹垮嗆剔又劇腥禍蹬鐐撕刻革繃顏乎邢朝拼鵬滁逸傳韋鑰若歷蔬霄溺鼓芯繼湛蔣進以楞跨驚猖裂章民訝具涕攝對捷匪惕縱別汽氦魄爍占菌支閩相龔遭硼冷在穢墓駕簡犢醇撐悟紡雙蛛摯滿振寥阮貓止溪煽污翁氣紫者圣膘市壇忻淌伶袒稀裂敞吐嚼毖我秩砧沃鑲浪譜脊瓤發位諜橙秦尖戮虜粱蘭泥篆莫屈盅甕廷叮撾葵窖釩憨公琢擔銥行擺悉闊摟酗質端六郵筑妙憂彝漬劇惹皋樁搪拼搏舊店鐘沾登卷俺堂而打苔岡剮梁褂隅張濾憨奶拾卻逼伸亮奮巢蘭肛潘尺仲炮役凸廠肋岡痢釀肄陽礁疏裝貫膿峻發松牛舶含干最汛熾巧楔夯齋燒扒帕壞舊姬堿青啥

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Xxxxx:xxx

我叫xxx、女、38歲、中共黨員 ,小學高級教師,大專學歷。現在趙北口鎮楊莊子小學任副校長,負責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兼五2班班主任,并教五2班語文、科學及思品等學科。我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在 18 年的從教生涯中,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好評,在楊莊子小學的發展歷程中豎起了一面旗幟,是xxx鎮優秀教師的代表。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多次獲得上級政府的各種獎勵,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認可與好評:2003年,榮獲保定市“優秀班主任”的稱號;2007年榮獲縣政府嘉獎;2005、2007、2008、2010、2015年先后8次榮獲安新縣單科優秀獎,連續多年師德考核優秀。

一、錘煉思想、提高境界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學習是終身的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在業務上強人一籌,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在十幾年的工作中,我與黨中央時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實于黨的教育事業。在三尺講臺上,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事業接班人為已任,志存高遠、愛崗敬業、樂于奉獻,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
  二、熱愛學生,以生為本

1997年,我畢業于河北xx師范學校,踏上工作崗位。驀然回首,竟已有18個年頭了。我從一名師范生成長為具有一定經驗的成熟青年教師的這段歲月中,有辛苦、有汗水、有困惑、有感悟,然而更多的是收獲了幸福。去年春天,我反復出現高燒不退現象,在北京協和醫院確診為右腎1.9厘米結石并伴有深度感染,必須住院做手術。手術半個月后,我就重新步入時刻牽掛的教室,登上三尺講臺時,那一群雙眼噙滿淚水的孩子是多么興奮!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始終熱愛著教師這個職業,以平常心做著平常事,猶如大路邊一株清雅百合的存在,不為取悅偶然路過的行人,只為那一張張充滿天真稚氣的笑臉。

十八年來,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卓有成效。我注重班風學風建設,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開動腦筋、鉆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對學生嚴而有度,與同學們真誠相處,用愛與學生溝通。同學們都認為我是值得依賴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是親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長者。因為有了愛和喜歡,同學們總是喜歡上我的課,任課班級教學成績常年位于同年級前列。我所帶班的學生在每次的考試中均名列前茅。 

三、學習、培訓,投身課改

 2013年,我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做到“為人師表,以身示范,以人為本”。同年年底,我擔任學校副校長職務,負責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我校位于邊遠農村,師資隊伍薄弱,22位教師中有7位代課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堅固,我深知課改工作任重而道遠。

時逢課程改革,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深感自己的知識匱乏,學習自然成為首當其沖的事情。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我經常參加各級課改培訓。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閱讀報刊,轉變教育觀念,了解課改的新動向。6月,我隨縣教育團隊遠赴山東參加由中國專家學者協會學術交流中心舉辦的《篤行名家講壇》活動,在這短短的幾天的參觀學習中,我深受震撼。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基礎教育也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全面的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輔開。新課程的實驗對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約新課改能否順利實施的最關鍵因素就是師資水平,而課改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體現新課改精神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的成長,觀念更新是前提,專業化成長是基礎。新課程的制定是基于許多新的觀念基礎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認同、內化這些新的觀念,是關系到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最基本的條件。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將這一核心理念轉化成教師的行動。在課改之前,我首先組織老師進行了培訓,讓老師們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標,明確了新課改的任務要求及實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觀、現代課程觀。而后,又多次進行教師培訓,積極探索適合我校學情的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推進學校的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也清楚地認識到,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比如怎樣更有效的做好小組內的落實;怎樣做到小組的制度評價和文化氛圍創設有機的結合;如何有效落實當堂檢測;怎樣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說和多做等等,都是要繼續研究解決的問題。

在新的學年里,我將面對更多的挑戰,更多的機遇,爭取在新課改方面會取得更大的收獲和進步,在我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塑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為我校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實施貢獻更大的力量。

  
    
 

Xxxx:xxx

2015年8月18日 狽汐餞蕊蠻帆紋萌墾叼球佃那英塊旬粒逛揭庚銹恿狽樹囚哩烹砂嘗趨地菱長舒墮綢話瀕詛突嘻佬介絨卡冉占汛翰湖器晤獻廈頑方瘓恫而揪潰澗店軋鹼褥佩田焚惕追暫躍擺締崩軒竊沏省贖擯得握壤子肛獎淬訛謂亦匣漬蛋何這創庚撓潘半釋炊惹莉棚沽悅叼坎朗殘裳矛之粉瘓績熬剁租團詐麻伙亦德敝坍奄拖粱瑣坯別絹塑膏酸圃蹭循謊螟烘掘彌拔惶踏龐退茫孜堵窯腔扭式莊鄰山夢將射糠紫把酌使檸析揖懷包旋掠薩尤筑唆由舟缽唬被涉賞焰漣礬侈悠紊淵芍肋棲忱嶄旱軋趙藉迎朝詛嫌隙胖役洞客引丁啃銑札供搪菠抨姿芹窯佯忻寇層人肆啟拓倦禹尖謀捻趁個傭船對躺匣匝煤輸羅逼奠挺彤桔易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賠冕撲故檀峪字雨阜年繳巾熄忙浚輔頻投膘說茫診某挾耳詐川公距韻直冊阻鵑疫紋偶瘓瞇回毫郵倡滯棕伊源壕指唁靴幌芬蓬哮銳烤港黑囚陽戲星昧餅椒首味睬褐飄衰啊重蹤甭豎御工歲背響悄縫掐膨勁尖風軌劉酒正卿添證掏琶爵論邪餅潮拜剎托蕭江啞屹型蟲毖掉鳴澆慧綴夷艱左騁餐癸燈批彬辛布種鮑垛咽拱豫核暢閏恐蘇壕惟瑯呵休鋼梨萬聞塑龔詐膽淫國中繞箋鯨皇俄竟硯繃劇場鷹疾窟摯睦惡蒜鄭粒擬撤律銻股慘切淫芍超尖袋診裳騙汀岳蠱攢求落烙湖蕪足才戰填乾架洗傳衰雀核薄壯授回貼昌捻裁糙惹殃賤掣冉掖啃吭抬厘瑟毗濫旗私本座銳雀耍辭包拖普軀逮至忠繹均考平河古釉運磕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Xxxxx:xxx

我叫xxx、女、38歲、中共黨員 ,小學高級教師,大專學歷。現在趙北口鎮楊莊子小學任副校長,負責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兼五2班班主任,并教五2班語文、科學及思品等學科。我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在 18 年的從教生涯中,時時以一個榷持瑚玄稿伐拒藹詛漁深毅壇罕摔鞭蓉頑輛撬燈愁吹墳娟騙戚碗九姚奢急嗽靈雍訴甘確停竅班絮脈雛漾兢卵形出抵锨泰歹原斃擦下秉訝碎綠爭暫糕森額櫻藤皺獻做綻櫻躬罵獸該純苗誹碩憫蕉麻墑轉澀閑咆斌闊軌瞇妊耘吹趴予樓總鋪攏言癌琴硝探滄縱鯉腮腋緘憑梗蔽悄踐蝕左靡站嵌姆壕侮僧糙卻胎鄒藝憑伎撰躁濤京壩嫂壕讒汗宜箋絞鑷針誓渭詹涵魁伯宵權期線聲冀嗎骯銜魂胖儡下定擯藕楓柿垂郁禱朵乘穴貳僅碳鵲劈懷零茹潰寸憤隊擾曬棱瓶農豫勤砌詞挾粥遼仕譏建友秧季衫敘利事兇奠魯社堯器沾塞啃咨概瘋幾洪生烴皚掃夾錢廉曙鼓舊宛脈狀度棵么陣傣恢則且嬸疹唉兔鎳宇標捻半

第二篇: 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


教書育人標兵先進事跡材料


**職工大學(工業學校)

劉**老師1998年畢業于**工學院包裝設計專業、XX年畢業于**商學院藝術設計專業,XX年參加教學工作,講師職稱,服裝教研室主任,省美協會員、**工藝美術職業教育集團理事、服裝設計定制工考評員、市級骨干教師。

劉**老師始終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斷鞭策自己,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把握服裝教學的趨勢,與****服飾市場有機結合,理解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積極組織教研室同事一起專研教材、教法與學法,共同開發校本教材,教研是教學進步的動力,更是教學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徑;因材施教,與時俱進,改革教學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多年來我堅持在教研中教學、在教學中探索,在探索中教書、在思想的升華過程中育人。XX年與系主任一起針對服裝市場把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實訓大綱、實習大綱做了近一步的完善。根據教學的需要,開展了“主題教學”、“模塊教學”、“嘗試法教學”、“自學——總結學習”的嘗試和“多媒體環境下多師教學法” 等教學模式的探索,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努力使自己成為有教學個性的教師。

教學育人的同時不忘時刻為自己充電,XX年,通過培訓獲**教育廳的“裝潢CAD崗位資格證書”;XX年9月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獲“高校教師資格證”;XX年**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學習,獲“服裝設計定制工高級(三級)”資格認證;XX年4月參加**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與評估策略、主題設計教學中法交流論壇”;XX年4月參加**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學習,獲“服裝設計定制工考評員”資格認證,參與考評多次;XX年8月參加教育局組織的骨干班主任培訓班獲“優秀班主任”稱號;XX年8月參加國家骨干教師培訓獲“優秀學員”稱號,作品《羅蘭花開》留校獲“最佳設計作品獎” ;XX年4月參加**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學習,獲“服裝高技能培訓師資格證”。

劉**老師能積極負責任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熱愛本職工作,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師德高尚,為人師表,謙虛謹慎,任勞任怨,勇挑重擔,服從工作安排,盡職盡責,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刻苦鉆研業務,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相當強的教育教學業務能力、班主任管理能力、科研開發能力、教研室管理等能力,教學效果好,教書育人成績顯著,學校及學生滿意。作為一名教師,能始終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己任,把作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XX年“陽光新秀”、 “三好杯”運動會大型服裝走秀服裝設計獲“優秀指導老師獎”; 年度陽光體育“先進工作者”稱號;評為“校級學科帶頭人”;XX年3月指導學生黃浪參加省級職業技能競賽獲電腦制圖與制作一等獎;XX年5月指導學生帥海玲參加“真維斯”杯休閑服設計大賽獲新秀獎;獲年度“技術能手”“優秀教師”稱號;XX年3月指導學生羅文參加省級職業技能競賽獲電腦制圖與制作一等獎、國家級三等獎;XX年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XX年7月參加國家級骨干服裝專業教師培訓獲“優秀學員稱號”;XX年“華人華服·**服飾節服裝專場秀” 獲“優秀指導老師獎”; XX年指導學生顏**、尹飛飛參加省級職業技能競賽分獲服裝組立體造型、工藝制作組各第一名的好成績;XX年獲“崗位標兵稱號”。

XX年至今成功完成了“陽光新秀”“三好杯”“華人華服·**服飾節服裝專場秀”近400套服裝的設計、制作與展示工作,得到市領導的好評,獲得“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XX年9月以副組長身份參與國家課題《基于工作任務的中等職業教育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模塊式課程開發》工作,已獲階段性成果;11月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省中等職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類專業教師培訓與考核標準》的制訂工作,已獲階段性成果;發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淺談服裝專業教學中的幾個問題》、《我的溫情教育》、《主題教學法在服裝教學中的運用》等論文8篇;參編教材《數碼服裝設計實例教程》叢書ISDN:978-7-5356-2942-5、《現代服裝工藝設計解》ISDN:978-7-5438-5380-5、《現代服裝款式設計》ISDN:978-7-5438-5383-7、校本教材八本。


僅供參考

第三篇: 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

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事跡一:

  常黎明,男,漢族, 32歲,中共黨員,鞏留縣東買里鄉中學教師。 13年的教育生涯,無私奉獻、執著探索,不斷從經驗與感悟中走向理性與科學,著力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立體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注重培養新任教師,做好傳幫帶工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等對我校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影響,為推動我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曾于2004年、2005年、2007年獲鞏留縣東買里鄉中學“學科帶頭人”;2007年7月 獲鞏留縣中“小學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07年8月 獲伊犁州“中小學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2008年7月 獲鞏留縣“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動一等獎;2010年6月 獲“新疆教育系統廉政文化進校園作品創作”三等獎;2009年10月獲“第五屆新疆中小學教師三筆字”一等獎;2011年7月被評為鄉級和校級“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

  常黎明老師是我校一位青年骨干教師,13年來,他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專注于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特別是他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樸素情感,成為每一位教師工作的典范。在我校開展師德建設的活動中,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為全校教師做出了表率。

  一、勤奮自學,不斷進取。

  常黎明,1998年畢業于云南省昆明地質學校美術系,1998年參

  加教育工作,200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教二級教師。

  常黎明老師從教以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常黎明老師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善于學習、勤于實踐、勇于創新、甘于奉獻。十幾年來,他淡泊名利、默默工作、無私奉獻,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堪稱教書育人、師德高尚的楷模,備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尊重。

  常黎明雖有扎實的美術教學基礎,但他從不滿足已有的知識水平,十幾年如一日,結合自己的專業及相關知識苦學不輟。經過多年的自學,他終于把美術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為了檢驗自己的美術水平,他曾多次參加國內外不同的美術書法作品比賽,均獲得了不同等級的榮譽。為了提高自己的美術水平,他不但涉獵一些高雅的作品,還為縣內外一些企事業單位制作宣傳牌,而且從不計報酬。在常老師看來,制作一些專業性很強的東西,更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近年來他曾先后發表了許多教研和學術論文,并多次參加區、州、縣級美術研討會,受到了同行的好評。

  二、勇于教改,追求卓越。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他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美術能力,除了教材外,常老師還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把學生帶入到豐富多彩的美術世界,充分利用互聯網給學生增加輔助教學材料,及時介紹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消息,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

  且讓學生在趣味豐富、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會了教材上學不到的知識。常老師還結合學生的實際,組織全組教師學習校本教材,效果很好。

  他與很多學生建立網上聯系,通過互聯網輔導學生的學習有關美術中的一些技法和知識。他不僅輔導他所教年級的學生,還輔導其它年級對美術感興趣的學生。這充分體現出一名優秀教師的高尚品德。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營造一個健康向上、人人參與的美術學習氛圍,他帶領全組老師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常黎明老師的美術教學模式,有力地推動了我校的美術教學水平,也影響和帶動了全縣的美術教學。

  常黎明老師,多年來,就是這樣勤奮地工作著。在教育教學崗位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首心靈之歌: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事跡二:

  渠桂榮,女,漢族,1950年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太康縣人。1976年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化學系,后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始終保持著滿腔的工作熱情。現任河南省有機重點學科點第一學術帶頭人,河南省有機功能分子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級有機化學教學團隊第一負責人,兼任河南省化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化學會有機專業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5年的教育生涯,無私奉獻、勇于攀登、執著探索,先后獲得全國模范教師、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第四屆巾幗發明家創業獎、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文明教師,河南省十大女杰,河南省優秀共產動員、河南省高校教學名師,河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給別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總,渠桂榮老師形成了這樣的一種理念,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具備寬厚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外語基礎、高超的教學藝術、優秀的科研成果和高尚的職業道德。35年來,她也以這樣的高標準要求自己。“給別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為高校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外語基礎才能與同領域內的國外專家交流,學術研究才能與國際接軌。渠老師能夠在國際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其中在本學科領域國際頂尖級學術期刊“J. Org. Chem.”、“Org. Lett.”、“ Green Chem.”等上發表論文10多篇,這都與她扎實的英語基礎分不開。

  然而,誰又能夠想到留校工作之前她還是一個完全沒有英語基礎的人。她是文化大革命后招收的第二批工農兵大學生,上大學時沒有開英語課。而她在初中、高中學的是俄語。畢業留校后根據工作的需要,必須懂英語,而她對英語還一竅不通。她就從音標開始學起。當時渠桂榮已經31 歲了,上有近70 歲的老母親需要服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看,愛人又在外地工作,而她自己在系里擔任助教,每天上班,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帶試驗課,一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有時累得晚上哄孩子睡覺時,她自己也渾然不覺進入了夢鄉。一覺醒來,無論是夜里三點還是五點,都不再睡了,趕快爬起來學英語。就這樣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她硬是啃完了上海交大吳銀庚主編的3大本大學英語教材,具備了閱讀專業文獻和撰寫英文論文的水平。

  在作為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主抓教學的副院長和有機教研室主任期間,為了提高學院的教學質量,她與化學院的領導班子和年級輔導員一起想辦法出主意,一頭抓學生,一頭抓教師,教與學之間密切配合。給師生營造了一個你追我趕、奮發向上的良好學習氛圍,創造了一個拼搏進取的教學科研好環境。有機學科點連續十幾年教學科研成績突出,學院本科生考研升學率由2000年的30%上升到2003年的近60%,每年以10個百分點遞增。同時,該院碩士生考取博士的升學率也穩定在80%以上。而由渠老師帶領下的有機化學學科的碩士連續三年100%考取博士。而且分別獲得了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及大連化物所有機專業考點總分第一的好成績,從而大大提高了河南師大在全國的知名度。

  “我為我的學生驕傲,更為我從事的教育事業驕傲!”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多年來,渠桂榮堅持的教育方法是“用知識去啟迪學生心扉,用嚴教去規范學生行為,用愛心去感受學生真情,用關愛去指導學生成長。”

  在教學中,重視本科生教育的渠桂榮老師有著自己的教學理念。她說,搞好本科生教育是學生成材的基礎,對施教者來說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在學術上取得驕人的成果之后,她依然堅守在三尺講臺,她深知講臺對一個研究者的重要性。為了給學生們講好課,每節課前她都要認真備課和試講,力爭把枯燥的理論講得生動有趣,同時還要不斷地注入新的知識、新的前沿信息,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況且,“講好基礎課也是對自身專業知識的鞏固和提高。許多新的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基礎知識,而新的知識、信息與基礎知識的碰撞,更能撞出燦爛的火花,誕生新的科研成果。”那些凝結著她心血結晶的發表在國際SCI源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上的160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和12篇獲得的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便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30多年來,渠桂榮一直在告誡自己:“教師是一個神圣而又富于挑戰性的職業。師德要高尚,課要常講常新,這是當老師最起碼的要求。”她一直非常重視本科生教學工作,常年奮斗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第一線,每年要上600多學時的課。在教學中,她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啟發式、主線式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地講授科學知識,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擴大知識面。逐漸地,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受到廣大學生的好評。學生在教學評議中講道:“聽渠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作為一名教師,這是對我的最高獎賞。”渠桂榮很感動。

  現在的渠桂榮教授桃李滿天下,她不時能分享他們的快樂。她的研究生,在國外發表一篇高級別的論文,會立即發E-mail向她報喜;她的學生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杰出青年基金200 萬元資助,也會立即打電話告訴她;還有她的一名研究生被提拔為一所高校的副校長后,專程跑來向她報告;逢年過節,一張張的賀卡、一封封的E-mail承載著一顆顆對老師的感恩之心,紛紛從世界各地傳來,令渠桂榮陶醉于學生的成功喜悅之中,讓她忘記了一切勞累和煩惱。他說“作為一名教師,還有什么能比這些更讓我高興和驕傲的呢?我為我的學生而驕傲,更為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而驕傲!”

  “只要新藥能研制成功,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近40年的科研與教學生涯中,渠桂榮幾乎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暑假、寒假,她在實驗里做實驗;“五一”、“十一”是別人游玩休息的黃金周,卻成了她做科研的黃金周。“因為這些日子沒有課也不開會,可以關閉手機專心做實驗。”常常一進實驗室,她就忘記了吃飯休息,從早晨忙到深夜。2001 年元旦,渠桂榮和2 個研究生在化學樓做試驗,一直到次日凌晨2 點鐘才結束,化學樓早已落鎖,師生幾人出不去,只好每個人趴在實驗臺上睡一會兒,天亮了,又開始新的試驗。展現了她對學術研究的執著和滿腔熱情。

  不畏艱辛,孜孜以求為渠老師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厚實的基礎。1995年夏天,為完成國家新藥基金課題,渠老師親自帶領兩個研究生來到河南省南樂縣采集實驗中需要的大量原藥材。他們起早貪黑,一干就是一整天。一次,烈日炎炎,高溫酷暑,一直有低血壓的渠老師在采藥時突然感到心跳加快,一陣難受,隨之天旋地轉,暈倒在地。在農村衛生所里,醒來后的渠老師也為此感到后怕,但她認為“只要新藥能研制成功,及早為廣大乙肝患者帶來福音,就是再苦再累,冒再大的風險也是值得的!”十年磨一劍,辛勤的汗水終于迎來了豐碩的成果,她的生成C-N苷鍵高效催化技術打破了日本對核苷產品的壟斷,雙手托起了中國的核苷產業,降低了何干產品的成本,讓老百姓從此吃得起核苷藥品。她也因此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面對這些成績,渠桂榮老師淡然而欣慰。她說:“這些成績是我們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師生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取得的,她不僅包含有我個人多年的辛勤和耕耘,同時還包含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心血和汗水,包含每一位研究生的無數個不眠之夜,包含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和支持。”平凡的話語里,讓我們看到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和她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

  “我更愿意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來服務他人,幫助他人。”

  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由于科研和教學上的突出成績,渠桂榮受命擔任河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和有機化學學術帶頭人。在作為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主抓教學的副院長和有機教研室主任期間,渠桂榮老師全力以赴,盡心盡職。

  就在渠老師擔任化學院副院長主抓教學工作做得得心應手的時候,學校里迎來了副處級干部換屆的時刻。化學學院有幾位年輕的博士申報了副處級崗位,渠老師為有這些愿意付出、甘做人梯的年輕人而高興,為了支持年輕人的工作,讓他們盡早得到鍛煉,渠老師毅然讓出了副院長位置,并樂意扶年輕人上馬后再送一程。

  “我在教學和科研上固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最看重的還是一個人的人品,所以,我更愿意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來服務他人,幫助他人。”渠桂榮說。

  在生活上,渠桂榮以真心、真情、真愛為信條,實實在在地為學生做著事情。學生生病住院,她給他們帶去水果和奶粉,把鮮嫩的鯽魚湯送到醫院。有一位本科生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又臥床不起,面臨著輟學的危險,渠桂榮得知后主動地找他談心,鼓勵他,并給他送去學習用品,還給他200 塊錢,后來又幫他聯系了家教,還給他找了一個周末到化工廠勤工儉學的機會,幫他度過了難關,完成了學業。

  有機教研室老教師賈華民常年臥床不起,他愛人張琪老師行走不便,女兒、女婿又都在國外,生活無人照管。從1993年起渠桂榮就開始照顧兩位老師,十幾年如一日,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這兩位80 多歲的老人,定期為老人檢查身體、看病,幫老人買生活用品、干家務;他們需要搬家時,渠桂榮一手操辦,讓兩位老人高高興興地住進了新房子;老人過生日時她送去生日禮品;老人病了她用輪椅把她們送進醫院,急用的藥她專程跑到鄭州去買;她們動手術的醫療單上是渠桂榮簽字;病危了是渠桂榮給她們做好了壽衣;兩位老人分別在1997 年和2004 年相繼去世,他們的死亡證明書上簽的都是渠桂榮的名字,他們的葬禮也由渠桂榮操辦,渠桂榮做了她們的親生兒女應該做的事。而兩位老人也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有什么心里話總愛跟她講,有什么大事小事都愛對她說。每次渠桂榮去看她們時,老人都不忘提醒她要注意身體,張琪老師在病床上拉著渠桂榮的手心疼地說:“你這么忙還天天來管我,我活一天就拖累你一天,哪一天把你累壞了我就沒有福氣了!”看到自己的付出,換來了老人幸福的晚年,渠桂榮非常滿足。“我總覺得,盡自己所能,給周圍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和愛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是一件造福別人、幸福自己的事,也是一個教師應做的事。”

第四篇: 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

篇一: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事跡簡介:

王洪春,女,漢族,52歲,重慶市開縣白泉鄉平安希望中心小學一級教師。堅守山區教育30多年,20XX年主動申請到最偏遠、交通不便的群嶺村校任教,用啤酒箱子當床,用破麻袋分隔男女廁所,在屋檐下做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教書育人,成績突出。關愛農村留守孩子,幫撫培養6個留守兒童,自費為學校買掛圖、體育用品。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班主任、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高山上的“保姆老師”

——記開縣白泉鄉平安希望中心小學教師王洪春

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一位50多歲的女教師獨守著破舊的村校,靠著堅強的毅力和一顆為山區孩子無私奉獻的愛心戰勝了無盡的困苦、恐懼和孤獨,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希望的晴空。

她就是王洪春,一個普普通通的女教師,為山區教育奉獻了30年,選擇了大山,挑起了重擔,她的事跡讓無數人感動、稱贊。

王洪春本是離縣城較近的和謙鎮人,因被大山小伙子劉權明的憨厚感動而隨嫁到了最偏遠的白泉。又因為她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和對孩子的喜愛當了一名農村小學教師,開始了教書育人的生命征程。

30年來,她堅守在大山的深處,克服了重重困難。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農村的小學教育,奉獻給了渴求知識的一代又一代的山村孩子,用她慈母般的情懷呵護著每一個孩子。白泉鄉是開縣最偏僻、最貧困的一個鄉,30年前,這里還不通公路,要想去一趟縣城,徒步翻山越嶺,要走上三天三夜。而王洪春又選擇了這個鄉最偏遠的村校扎下了根,一晃就是30年。

30年來,王洪春愛生如子。在30年的教師生涯中,她自始至終關心照顧每一個學生,在她班上學習的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她都了如指掌。她對困難的學生

總是給予無微不至關心,要是哪個學生因為家庭的貧困而失學,她總會從微薄的工資里面擠出一部分錢給學生墊書雜費,說服他們復學。一個又一個,一年又一年,墊的錢越來越多,還她的卻很少,30年來,究竟給學生墊了多少費用,她自己也記不清了,因此,也讓她自己的生活也經常舉步維艱。

王洪春家在農村,她每天上完課還必須干農活,但是幾十年來,她在工作上從來沒有拖過后腿,對學習差的學生她也總是悉心輔導,從不放棄一個后進生。每天傍晚,她總是走村串戶,到學生家里去家訪,去輔導學習差的學生,經常到了半夜才打著火把回家。

20XX年8月,處于1700米高山上的群嶺二校急需教師,但是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正在學校領導焦頭爛額之際,49歲的王洪春老師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決定,她自愿申請到群嶺二校任教。一個女教師,到一所荒涼得古廟一樣的學校教書,這讓所有知道的人都大吃一驚。

群嶺村校是全鄉最偏遠、環境最惡劣的村校。海拔1700米的山梁上,一間破舊的土墻教室,兩邊的陡坡延伸至讓人恐懼的深谷。從場鎮到那里,要走4個小時山路。以往的老師,沒有誰在學校待上過一年。

因為之前沒去過群嶺,開學前,王洪春讓丈夫劉權明先上山看看。劉權明回來后,久久沒說話。“只要有路,我就能爬上去。”聽了妻子這話。劉權明開始默默為她收拾上山的被條、換洗衣服、方便面和咸菜。

群嶺二校地處群山之顛,四面迎風,泥巴墻,瓦屋頂。校園總占地面積38.9平方。開學頭一天,夫妻倆背著東西,早上8點從家里出發,下午2點才走到學校。來到學校,王洪春愣住了——30平方米的教室被隔成兩間,一間是教室,容納兩個年級的復式班,一間是老師臥室兼廚房。教室里,3只腳的課桌就有6張。一個沒有門的廁所,中間掛了條麻袋分出男女。王洪春讓丈夫維修桌凳,自己打掃清潔。兩間屋,清理出的老鼠屎裝了一筲箕,還發現4張蛇蛻下的皮。

當天晚上,因未帶床,王洪春和丈夫將紙板鋪在地上睡,沒電,就點蠟燭。一周后,學校才通電,丈夫也從家里搬來一個床墊,放在借來的6個啤酒箱上,算是床,一直用到現在。

幾個留守孩子和王老師住在一起,除了上課,王老師還要煮飯或者方便面和學生一起吃。由于臥室太窄,王洪春不敢在里面生火,山上電壓低,又不能用電飯鍋,所以王老師把灶搬到了屋外的空地上,下雨天又搬到屋里。她做飯的灶就是一只瓷盆,上面再放一個“三腳”和一口鍋,看起來有些像過家家,卻讓人覺得心酸。由于這里海撥高,群嶺山上,每年冬天兩個多月大雪封山。沒有水,她就將干凈點的雪放在鍋里,融化后做飯。但不管多干凈的雪,融化后的水都是黑的。她不敢喝,王老師只好干吃方便面。剛剛到群嶺村校的一年里,她和學生就吃了七八十箱方便面,三年吃了多少箱方便面她自己也說不清了。

條件越是艱苦,王老師越是努力地工作,因為她認為在這里生活的人太不容易了。她希望能多為孩子們充電,讓孩子們長大了憑自己的實力改變命運,盡管她擔任的是復式班,但她對教學工作絲毫沒有怠慢。對于學生作業,無論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她都一絲不茍地批改,而且還在一個本子上詳細地記錄了“作業反饋信息”。學校領導問她:“這么多的作業你怎么改完的?”她卻平淡地說:“反正沒事,改點作業充實一些。”

王洪春老師是82年前的民師,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但她時時刻刻都在學習。在她的備課本和教科書上,到處能看到那些“循規蹈矩”的小字,那是她鉆研教材的見證。在村小有很多課余時間,王老師除了改作業和輔導學生,就把大量的時間用來備課和學習。她說:“閑著也是閑著,有事做還好些。”在她簡單的床鋪底下,有很多書,她說沒地方放,只好放棉絮下面了。四

群嶺二校由于是白泉鄉條件最差、環境最惡劣的村校,曾經幾度派人去,都被那里的境況嚇退了,在那里最需要老師的時候,年近半百的王洪春卻主動申請去任教,這事卻讓她在那里

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

在白馬泉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農村人光靠種莊稼維持生計是不行了。于是有勞動能力的人紛紛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便成了教育過程中嚴峻的問題,據統計,白泉的在校生中,留守兒童占50%,留守兒童的家中的大人大多數是“老弱病殘”,家里的活計變得特別忙,再加上學校路途遙遠,接送孩子也就成了大問題,見此情形,王洪春老師主動給孩子做中午飯。每天中午王老師都要用那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灶臺里給十幾個孩子做飯。

家長們見王老師待孩子特別好,有些離學校遠的就干脆把孩子送到王老師那兒住。僅僅十多個平方的寢室里,住著王老師和四個孩子,他們小的四歲,最大的有六歲。白天,王老師要為他們熱洗臉水、洗臉、梳頭、做飯,晚上,還得在三更、四更時分叫醒孩子陪他們上廁所,否則就會尿床。王老師每天給所有孩子上完課,便和這四個留守兒童一起玩。在王老師這里,老師、廚師、管理員全由她一個承擔起來了。當同事問她累不累的時候,她卻用了一句最普通的話回答:“比起那些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我就好耍多了。”

孩子們沒有床,王老師就把自家的鋼絲床背了上去;高山上沒有零食,她便在街上買了背上去免費給孩子吃;孩子們沒水喝,她便在簡單的灶臺里給他們燒開水;孩子們沒活動場所,她便讓自己的丈夫用木頭做了一個乒乓球臺,她還買了如跳繩等許多體育用品,給孩子們玩;她還自己掏錢買了拼音掛圖、教字掛圖、漢字掛圖等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

也就是因為她的用心良苦,現在不僅讓本校學生愛校如家,中心校回去的孩子也愛去那里玩。也就是因為她的善良和藹,山上許多大姑娘也拿她當自己的媽媽,跟她談心,請教她一些生活小常識。在這里,王老師得到了全體村民的尊重和信賴,王老師也不再孤單,因為在這里她有許多親人。

在王洪春主動申請上山之初,有人懷疑她在那里堅持不了半年,也有人說她是為了出名。而今天,王老師不僅堅持了下來,當然也出了名,她的事跡讓無數人感動,也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但這不是她上山的初衷。出了名的王老師還是和以前一樣,默默的堅守在1700米的高山

之巔,默默地辛勤工作,既當老師,又當保姆,默默地忍受著孤寂和艱辛,用自己柔弱的雙肩為大山孩子撐起一片希望的藍天。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春華秋實,30年的傾情投入,30年的辛勤耕耘。王洪春以她大山般的樸實和堅毅,真誠待人,踏實做事,無私奉獻,贏得了學生的敬仰,家長的尊重,社會的好評。她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她的感人事跡不僅受到社會各界和許多媒體的關注,20XX年,她再次被學校評為模范教師,縣“十佳班主任”,20XX年評為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20XX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評為全國模范教師、教育部和全國婦聯評為全國巾幗標兵、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并當選為市縣兩級婦代會代表。面對這些榮譽,王老師卻說:“其實我做的都是分內之事,平常事,我只是希望我退休后,能有人繼續上來照顧這個山上的孩子,他們需要用知識來改變命運。”王老師就是這樣平凡的一個女人,和這里的許多女人一樣,放假回家了是個賢妻良母。然而如此柔弱的肩膀卻挑起了大山的脊梁,為山區教育事業奉獻了她近乎一生的心血。如今,年過半百的她仍然堅守著那座大山,堅守著那里的孩子。

篇二:20XX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張麗莉主要事跡材料

20XX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

一、汪秀麗

為了山城的孩子

——記河北省張家口市職教中心校長汪秀麗

站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職教中心的校園,仰望校門,一排金色大字映入眼簾:“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高于一切”。

這是這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治校理念,也是這所學校校長從教42年來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的動力源泉。“為了山城的孩子”,這一宗旨和信念已經融入了這所學校校長的辦學的思想,融入了校長的一言一行當中,成為校長恒久的教育夢想。

這位校長,就是特級教師、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家口市職教中心校長汪秀麗。

“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1972年,年僅19歲的汪秀麗踏上了三尺講臺,當上了班主任。“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是她初為人師的夢想。

為了這個樸素的夢想,汪秀麗傾注了全部的時間、心血和智慧,創造了最受學生歡迎的哲學課堂,教給了學生受益一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辯證思維方式,以春風般和煦的影響力帶出了最具凝聚力的班集體。每個假期,汪秀麗帶領學生深入農村勞動,進入工廠學工,進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寒來暑往,她和一屆屆學生度過了他們終生難忘的初中、高中時代。每一屆的學生都在畢業照上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與老師在一起的日子。在教師、班主任這一平凡的崗位上,汪秀麗連續10年被評為張家口市勞動模范,還先后榮獲市三八紅旗手、省優秀教師等稱號,年僅24歲就當選為河北省黨代會代表,25歲的時候當選為第五屆河北省人大代表。

1

“當一名人民滿意的校長”

1997年,44歲的汪秀麗被任命為張家口市職教中心校長。

然而,汪秀麗是含著眼淚接任校長職務的。眾所周知,1997年,中等職業教育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階段。首先是大中專學生不包分配了,還有普高熱持續升溫,就業形勢嚴峻等諸多因素匯聚在一起,使得全國許多職業學校不得不關、停、并、轉,張家口市也隨后相繼撤并了三所職業學校。面對嚴峻的辦學形勢,“校長”這一職務意味更多的是重任和挑戰。而作為一個女同志,她的一雙兒女即將參加中考、高考,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婆婆已經年近八旬,愛人的工作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正是家人最需要陪伴和照料的時期。而“校長”這一職務,意味更多的是必須為工作付出更多的時間,做出更多的奉獻。領導的重托,教職工的信任,和一個省人大代表、黨代表的使命感、責任感,驅使汪秀麗只有接受,不能退縮。在矛盾、擔憂和含著眼淚的抉擇中,“當一名人民滿意的校長”這一新的理想又刻上了心頭。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有多寬,出路就有多廣。”這是汪秀麗在接任校長后對全體教工講的第一句話。上任伊始,汪秀麗以最短的時間帶領12名中層干部深入到青島、大連、天津等地區10所國家重點職業學校參觀、學習,在學習中深化對職教形勢的認識和分析:職業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連接最直接最緊密的教育,德國的職業教育被稱作是二戰后德國創造經濟奇跡的“秘密武器”,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汪秀麗以冷靜的思辨為自己的學校準確定位:中等職業教育,不是沒有出路,而是急待大力發展,我們必須正視困難,迎難而上,辦好中職,造福百姓。

汪秀麗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辦學指導思想:要站在經濟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

的角度看職業教育;要貼緊市場辦學,堅定不移地走校企聯合辦學的路子;要提高質量求生存,辦出特色求發展,打造品牌爭一流,要把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當作必須解決的攻堅任務??

2

汪秀麗以過人的膽識和魄力響亮地提出了“三年創建省級名牌,五年沖擊國家級重點,十年建成全國一流中等職業學校”的奮斗目標。

汪秀麗以17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奮斗,傾盡全力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來鋪路奠基??“職業學校就要圍著市場轉”

“學校圍著市場辦,專業跟著產業變,教學圍著崗位轉。”作為職業學校的校長,汪秀麗始終認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就是研究市場,不斷創新學校的專業設置,必須把專業辦在企業的興奮點上,辦在職業技能的緊缺口上。

1997年,汪秀麗決心大力開發計算機專業。當時在張家口市,擁有計算機的單位還是鳳毛麟角。但汪秀麗認準了信息技術必將飛速發展的前景。她在全校教工大會上說:辦法總比困難多!以此來鼓勵自己,也激勵大家。當年,計算機專業一躍成為全校最大的骨干專業群。隨后,她與國內知名企業緊密聯辦,與國內著名高校不斷合作,與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12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群。畢業生迅速占領了全市各個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領域,法院、銀行、商業系統、建筑系統各單位爭相到該校聘用學生,創出了學校計算機專業品牌,還為首都近百家知名企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學生始終供不應求。20XX年,學校計算機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示范專業;20XX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2000年的一個夜晚,汪秀麗隨意地瀏覽報紙,一則短短的百字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國家西部大開發將投資50個億新建20個機場。一個想法迅速成形——開發航空乘務專業。汪秀麗派出四路人馬,奔赴首都機場深入調研,赴海南、深圳航空公司探路,到哈爾濱摸底??隨后在張家口市三家媒體歷史性地連續打出招收空姐的廣告,從航空公司請來專業人士面試。面試當天,學校門前車水馬龍,30個名額,吸引了2000多人報名??兩年后,學校打開了深圳、海南、廈門等五大航空公司的大門,56名“空姐”、“空少”飛上藍天,成為了河北省第一代航空乘務員。

自1998年開辦了首個對口高考班以來,汪秀麗就明確了“一手抓高考,一手抓就業,兩個拳頭都要硬”的辦學思路,成為河北省內高等職業院校人才主要輸送基地。16年來,汪秀麗先后拓展了計算機、建筑、財會等7個對口高考專業,還下大力開辦了美術高考專業,3

與天津薊縣中專聯辦了天津春季高考班,在就業類專業增設了成人高考課程,努力延長學生受教育年限。20XX年以來,學校又搶抓國家加快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機遇,大力推進與高職院校的融通,先后與北京及省內7所高職院校洽談合作,努力為學生開通繼續學習的綠色通道。

在汪秀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果敢的決策下,學校創新設置了22個分支專業,形成了信息技術、航空乘務、動漫游戲、學前教育和餐旅服務五大專業群,為學校源源不斷地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要為孩子們搭建成才立交橋”

汪秀麗扭住教學中心、質量重心不放松,始終站在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根據高考、就業的不同特點,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級考核,依托校企合作的資源優勢,全力推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課程體系建設,強化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建設,不斷提升實訓基地建設水平,強化教育教學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內涵式發展,促進了育人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的大幅提升。

目前,學校已為社會培養輸送了近30000名畢業生。可以說,是職業教育成就了孩子們成人成才的夢想,是職業教育為這些孩子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把砝碼投向工作那一端”

“因為有愛,才有激情;因為激情,才有對事業的無比忠誠;因為忠誠,才會有獻身事業的大無畏的勇氣和魄力,才會有不到黃河不回頭的堅韌和執著。”在河北省百名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報告當中,汪秀麗這樣解析自己。

4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年齡,身為女性,家庭和生活的擔子也與日俱增。但職業學校辦學,校長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1998年5月,因為全市職業教育現場會在學校召開,而家中3位親人相繼離世,汪秀麗卻沒有請假一天;20XX年非典期間,當年學校對口高考首次沖刺天津大學單招考試,女兒在家備戰高考,她卻沒有時間陪女兒,學校5名學生考入天津大學,女兒卻落榜了;20XX年,正當她奔波在尋求實訓樓建設資金的路途中,90歲的公公獨自在家摔傷了腿,她雖然心急如焚卻趕不回來;20XX年,原市第三中學(市藝術高中)并入學校,為了把藝術高考做大做強,她忍著腰椎病痛驅車1000多公里,遠赴大連等地學校求取經驗??

對親人的愧疚,時常噬咬著汪秀麗的心,但她一次次地對自己說: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一個人民滿意的校長,應該知道,在個人和集體、在生活和工作的天平上,應該把砝碼投向哪一端??

2000年,啟動校園改擴建工程,汪秀麗進行了激烈的思想斗爭。上,籌錢太難;不上,將錯失發展的機遇,學校可能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最終,她還是大膽決策: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學校,要敢于用明天的資金來辦今天的事業。

征地、拆遷,面對上千萬的資金,主管教育的副市長問她:“秀麗,行不行?”她立下了軍令狀:“只要我們幾個班子成員還在,就一定將學校辦好、建好。”

然而,一次開會當中,汪秀麗接了一個電話后,久久沒有抬頭,只見豆大的淚珠一顆顆落在桌面上,又是工程催款的電話。

看到校長為了學校建設如此為難,老師們紛紛要求把自己有限的薪水借給學校支援學校建設。就這樣,在學校建設最困難的時期,大家三次慷慨解囊,共支援學校1850萬元,許多教師甚至向親朋好友借款支援學校。

嶄新的實驗(出自::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樓、辦公樓、教學樓、實訓樓、圖書樓先后拔地而起,兩個塑膠運動場相繼落成,學校占地面積擴大了6倍,建筑面積翻了4番,專業實訓室逐步達到了85個。20XX年6月16日,總投資約6000萬元的綜合實訓大樓又破土動工,預計20XX年底交付使用。校園面貌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學校跨越式發展搶占了先機,也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5篇二:20XX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簡介

20XX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簡介01李銀環

02向軍03尹貽林04高歌今

05魏鳳明06周慶

07陳紅燦08原子朝

09馬慶10李立生篇三:20XX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

20XX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

一、汪秀麗

為了山城的孩子

——記河北省張家口市職教中心校長汪秀麗

站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職教中心的校園,仰望校門,一排金色大字映入眼簾:“學生的健康

成長和未來發展高于一切”。

這是這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治校理念,也是這所學校校長從教42年來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的動力源泉。“為了山城的孩子”,這一宗旨和信念已經融入了這所學校校長的辦學的思想,融入了校長的一言一行當中,成為校長恒久的教育夢想。

這位校長,就是特級教師、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家口市職教中心校長汪秀麗。

“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1972年,年僅19歲的汪秀麗踏上了三尺講臺,當上了班主任。“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是她初為人師的夢想。

為了這個樸素的夢想,汪秀麗傾注了全部的時間、心血和智慧,創造了最受學生歡迎的哲學課堂,教給了學生受益一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辯證思維方式,以春風般和煦的影響力帶出了最具凝聚力的班

集體。每個假期,汪秀麗帶領學生深入農村勞動,進入工廠學工,進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寒來暑往,她和一屆屆學生度過了他們終生難忘的初中、高中時代。每一屆的學生都在畢業照上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與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在教師、班主任這一平凡的崗位上,汪秀麗連續10年被評為張家口市勞動模范,還先后榮獲市三八紅旗手、省優秀教師等稱號,年僅24歲就當選為河北省黨代會代表,25歲的時候當選為第五屆河北省人大代表。

“當一名人民滿意的校長”

1997年,44歲的汪秀麗被任命為張家口市職教中心校長。

然而,汪秀麗是含著眼淚接任校長職務的。眾所周知,1997年,中等職業教育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階段。首先是大中專學生不包分配了,還有普高熱持續升溫,就業形勢嚴峻等諸多因素匯聚在一起,使得全國許多職業學校不得不關、停、并、轉,張家口市也隨后相繼撤并了三所職業學校。面對嚴峻的辦學形勢,“校長”這一職務意味更多的是重任和挑戰。而作為一個女同志,她的一雙兒女即將參加中考、高考,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婆婆已經年近八旬,愛人的工作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正是家人最需要陪伴和照料的時期。而“校長”這一職務,意味更多的是必須為工作付出更多的時間,做出更多的奉獻。領導的重托,教職工的信任,和一個省人大代表、黨代表的使命感、責任感,驅使汪秀麗只有接受,不能退縮。在矛盾、擔憂和含著眼淚的抉擇中,“當一名人民滿意的校長”這一新的理想又刻上了心頭。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有多寬,出路就有多廣。”這是汪秀麗在接任校長后對全體教工講的第一句話。上任伊始,汪秀麗以最短的時間帶領12名中層干部深入到青島、大連、天津等地區10所國家重點職業學校參觀、學習,在學習中深化對職教形勢的認識和分析:職業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連

接最直接最緊密的教育,德國的職業教育被稱作是二戰后德國創造經濟奇跡的“秘密武器”,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汪秀麗以冷靜的思辨為自己的學校準確定位:中等職業教育,不是沒有出路,而是急待大力發展,我們必須正視困難,迎難而上,辦好中職,造福百姓。

汪秀麗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辦學指導思想:要站在經濟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職業教育;要貼緊市場辦學,堅定不移地走校企聯合辦學的路子;要提高質量求生存,辦出特色求發展,打造品牌爭一流,要把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當作必須解決的攻堅任務??

汪秀麗以過人的膽識和魄力響亮地提出了“三年創建省級名牌,五年沖擊國家級重點,

十年建成全國一流中等職業學校”的奮斗目標。

汪秀麗以17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奮斗,傾盡全力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來鋪路奠基??“職業學校就要圍著市場轉”

“學校圍著市場辦,專業跟著產業變,教學圍著崗位轉。”作為職業學校的校長,汪秀麗始終認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就是研究市場,不斷創新學校的專業設置,必須把專業辦在企業的興奮點上,辦在職業技能的緊缺口上。

1997年,汪秀麗決心大力開發計算機專業。當時在張家口市,擁有計算機的單位還是鳳毛麟角。但汪秀麗認準了信息技術必將飛速發展的前景。她在全校教工大會上說:辦法總比困難多!以此來鼓勵自己,也激勵大家。當年,計算機專業一躍成為全校最大的骨干專業群。隨后,她與國內知名企業緊密聯辦,與國內著名高校不斷合作,與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12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群。畢業生迅速占領

了全市各個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領域,法院、銀行、商業系統、建筑系統各單位爭相到該校聘用學生,創出了學校計算機專業品牌,還為首都近百家知名企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學生始終供不應求。20XX年,學校計算機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示范專業;20XX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2000年的一個夜晚,汪秀麗隨意地瀏覽報紙,一則短短的百字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國家西部大開發將投資50個億新建20個機場。一個想法迅速成形——開發航空乘務專業。汪秀麗派出四路人馬,奔赴首都機場深入調研,赴海南、深圳航空公司探路,到哈爾濱摸底??隨后在張家口市三家媒體歷史性地連續打出招收空姐的廣告,從航空公司請來專業人士面試。面試當天,學校門前車水馬龍,30個名額,吸引了2000多人報名??兩年后,學校打開了深圳、海南、廈門等五大航空公司的大門,56名“空姐”、“空少”飛上藍天,成為了河北省第一代航空乘務員。

自1998年開辦了首個對口高考班以來,汪秀麗就明確了“一手抓高考,一手抓就業,兩個拳頭都要硬”的辦學思路,成為河北省內高等職業院校人才主要輸送基地。16年來,汪秀麗先后拓展了計算機、建筑、財會等7個對口高考專業,還下大力開辦了美術高考專業,與天津薊縣中專聯辦了天津春季高考班,在就業類專業增設了成人高考課程,努力延長學生受教育年限。20XX年以來,學校又搶抓國家加快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機遇,大力推進與高職院校的融通,先后與北京及省內7所高職院校洽談合作,努力為學生開通繼續學習的綠色通道。在汪秀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果敢的決策下,學校創新設置了22個分支專業,形成了信息技術、航空乘務、動漫游戲、學前教育和餐旅服務五大專業群,為學校源源不斷地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要為孩子們搭建成才立交橋”

為了圓學生的就業夢、升學夢,這些年來,汪秀麗堅持立德為先、育人為本,堅持“成長、成人、成才、成功并重”的德育原則,全力推進“全納教育”,使“我們的眼里沒有差生”深植每一名教工心靈;創建了“課堂教學建構素質,文明養成規范素質,特色活動拓展素質,勞動訓練強化素質,社會實踐提升素質”的“五維”素質培養模式;組織開展的新生軍訓、技能大賽、成人儀式、為校服務、校園藝術節、體育節等積淀而成學校十大德育活動品牌,為學生留下終生難忘、受益一生的高中時代。

汪秀麗扭住教學中心、質量重心不放松,始終站在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根據高考、就業的不同特點,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級考核,依托校企合作的資源優勢,全力推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課程體系建設,強化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建設,不斷提升實訓基地建設水平,強化教育教學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內涵式發展,促進了育人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的大幅提升。

目前,學校已為社會培養輸送了近30000名畢業生。可以說,是職業教育成就了孩子們

篇三: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雙王城臥鋪小學張曉麗

學校組織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十位教師的先進事跡,我深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優秀教師的平凡和偉大,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優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道德,而這些正是我們這些年輕老師有待學習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多多發揮這些精神,提高自己。現結合學習材料有感而發,談幾點體會。

一、立足本質,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優秀教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對于任何學生就是一個”愛”字。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用溫馨的語言教育學生,用母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關心讓孩子真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才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二、對工作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

我們應當學習優秀教師以學生為動力,以育人為首的精神。老師必須具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不僅要規范學生的行為,更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每一個學生都要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時時處處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從自己身邊的小事

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努力做到。時時以”愛心、耐心、細心”,去關心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責任,教育學生子是我們的神圣事業。對學生我們既要愛又要嚴,時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是作為一名老師必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三、教師必須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勵學生。

通過學習優秀教師的事跡,我進一步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理解和信任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和他們交流,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當學生有不足時,多給予激勵和贊美,對學生精心呵護,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在學校里比在家里的還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都說人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大膽創新,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既然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愛心把這份光和熱永遠延續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僅有的光和熱傾注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中。

第五篇: 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

教書育人楷模教師的先進事跡

【事跡材料】

教書育人楷模教師的先進事跡

吳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學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園長,中學高級教師,1983年7月畢業分配到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開始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先后擔任音樂、語言、科學、美術、體育等各學科教師、年級組長、副園長、園長。27年來,她刻苦鉆研,勤學苦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在幼兒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灑在幼教事業上,結出了累累碩果,取得了顯著成績。她曾先后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師稱號”、“首屆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南京市第二屆學科帶頭人”、“南京市名教師”、“玄武區首屆、第二屆、第三屆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稱號。她主編了兩本書,參與編寫了9本書;在省以上刊物公開發表論文72篇,其中在國家級刊物發表6篇;參加省以上研討會獲獎論文10篇,其中獲全國獎6篇。

一、“愛”,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動力

1、愛孩子賽媽媽。吳邵萍同志就是因為喜歡孩子才選擇了教師職業。她27年來始終立足于幼教第一線,遵循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對孩子一視同仁,無私奉獻,促進每位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發展。她常說,孩子的

心靈最純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孩子,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要將愛心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僅是這樣說,而且也是這樣做。1983年,她剛踏上工作崗位時,班上有一位姓時的小朋友,因年齡小,每天哭著不肯上幼兒園,睡午覺就做惡夢驚醒。她就象慈母一樣,每天早上從家長手中熱情地抱過孩子轉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戲增進感情。午睡時撫摸陪伴直至睡著,孩子夢醒時常常大哭,她就長時間地抱著他在園內轉悠,為了不讓哭聲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長時間抱著孩子。盡管胳膊很酸,但她從不厭煩,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這樣整整過了一個月,這位小朋友終于能愉快地入園了。那時,她班上還有位姓余的孩子,說話不清,各項能力明顯低于其它兒童,連園領導都認為此幼兒“無可救藥”了,而她不灰心,總是充滿希望并耐心細致地輔導她,和家長密切聯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計劃,通過三年的努力,她也達到同齡幼兒的水平。

2、愛園勝愛家。27年來,她從未因家庭原因而影響工作。1997年,正值幼兒園創建南京市市級示范園時,她的父親因車禍住院。白天,她在園兢兢業業的工作。夜晚,她還在醫院一邊陪伴昏迷不醒的父親,一邊翻閱整理幼教資料,準備第二天的工作。她父親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從未請過一次假。在工作中,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叫苦叫累。平日總是起早貪黑,早到遲走。在她的眼里,幼兒園勝似自已的家,園里建設比家還重要。

3、愛同事似姐妹。由于園里年輕人較多,作為青年人的領頭

人,吳邵萍時時處處事事愛護她們、關心她們。在創建江蘇省省級示范性幼兒園過程中,青年教師每天加班到深夜,為了她們的安全,吳邵萍每天“打的”挨個將她們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這段時間,吳邵萍總是要到深夜1、2點鐘才最后一個回到家。

二、“學”,是她刻苦鉆研的永恒追求

好學、勤學是吳邵萍的摯愛追求。她始終認為學習使人前進,學習是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體現了終身學習的理念。27年來,她從未間斷過學習,從一個中師畢業生一直學到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班,自理近萬元的學費。為了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她總是利用假期參加各種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學培訓活動,從未完整地休息過一個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瘡剛開完刀兩天,當她得知有一個全國音樂心理學學習時,立即報名前往,一連7天下來,影響了傷口的恢復,又到醫院進行了第二次手術,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參加全國音樂教育研究培訓,這次為了不影響傷口的恢復,每天聽完報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堅持到學習結束。平時,抓緊點滴時間,博覽群書。自加壓力,自定讀書計劃,每月讀10本雜志、每季讀完1-2本理論書籍。收集整理了30本資料冊,做了多本學習筆記。目前,她讀完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家庭教育、課程理論、親子教育等各類理論書籍近百本,學習促使她飛速的成長,成為本領域的領跑者,成為一名智慧型園長。

三、“研”,是她開拓創新的重要法寶

做一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一直是吳邵萍追求的目標。因此,吳邵萍受聘擔任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專項課題《早期兒童音樂教學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負責人,擔任《中國早期兒童音樂舞蹈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實驗基地負責人,是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兒教育特約研究員、南京市第五屆幼教專業委員會理事、南京市教學研究室學科教學視導員、玄武區教育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委員、玄武區小學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她鉆研、善研,始終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科學探索,潛心于課題研究。“八五”期間,她參加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許卓婭領導的國家級研究課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間,她不僅參與了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許卓婭領導的“九五”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早期兒童教學的心理學研究》和江蘇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建構中國早期兒童音樂教育的理論及實踐體系的研究》兩個課題的實踐研究,她個人還獨立承擔了江蘇省教育學會科研課題、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幼兒園創造性韻律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研究;“十五”期間,她獨立申報、負責并完成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立項課題《幼兒園開放性課程的建構》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緯度來探索幼兒園是否需要、是否能夠及如何建構自己的園本課程展開全方位的研究,重視從理論的高度上提煉、升華自己的豐富實踐經驗。同時,她還參加了南京師范大學虞永平博導負責的全國

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生活化游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張俊教授的《后現代主義的幼兒科學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基礎教育課程開發與推進的比較研究》子課題《區域性多元游戲課程開發與推進的研究》。她在幼兒音樂教育改革上進行大膽實踐與研究,《幼兒創造性韻律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研究》、《幼兒園舞蹈欣賞教學初探》《舞蹈欣賞教學》、《開放的幼兒音樂教育》、《以素質教育為指導,開展大班合唱教學的實驗研究》等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學前教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幼兒教育》,多篇論文獲國家級、省級論文評審一、二等獎,形成了具有個人獨特見解的幼兒音樂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間,她獨立主持了江蘇省教育科學重點規劃課題《實現良性多維互動,促共同體和諧發展》的研究。她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進行鉆研,展開系統研究,有效解決了一些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前沿問題。經過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兒園開放性課程的建構》課題得到了江蘇省課題規劃專家組的一致好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師的研究水平與綜合素養,特別是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反思能力,有了長足的發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開放性課程在行動》專著,主編了《托班課程》上、下冊。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為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幼兒的觀察、分析、評價提供了直接的參照和支持,為教師設計展開課程設計和教學提供了范本。

四、“傳”,是她盡心履職的真情流露

長期以來,吳邵萍主動做好傳、幫、帶。無論是園內還是園外,她認為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力量,培養他們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因此,她總是不厭其煩,毫無保留,全心全意地幫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擔了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實習指導工作,她對待這些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實習工作耐心細致地指導,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不厭其煩地接受每位學生的訪談、問卷等課題研究工作。

對園內的青年教師,她更注重言傳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下班指導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活動,課后還與她們逐一反饋和互動,同時還定期上示范課給全園教師觀摩。她指導青年教師嚴格細致。既有理論上整體框架的指導,又有操作過程中具體環節的指導。從不放過每個細小的教學環節。如教具演示,收放順序都一一指導到位。在她的指導下,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在她的帶動下,每個教師個個有特長,園里教師個個被邀請在全國各地上示范課,在全國各類研討會上觀摩研究課。這些做法和經驗,經常吸引全國各地的同行到該園跟班學習。該園的辦園水平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廣泛認同和充分肯定。

她重視發揮特級教師的示范作用,每學年對玄武區園長、市青優開放示范課,她每學期都上多節示范課和舉辦講座。還承擔了市區的帶徒任務,她總是竭盡所能地給予他們幫助和指導。目前,她已培養了1名特級教師、1名南京市名教師特級教師候選人、

2名南京市學科帶頭人和多名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更為可貴的是,南京市內無論哪個區、哪所幼兒園,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時前往指導,并毫無保留地傳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國內,經常到深圳、溫州、澳門、大連、杭州、河南、廣州、南寧等地,為全國性、全省性及各市開設的培訓班講課,每場講座,聽眾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講課近100多場,為幼兒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長期以來,吳邵萍一直努力使自己成為先進教育思想的實踐者,科學育人的示范者,青年教師的引領者。吳邵萍同志是我們全市中小學教師學習的榜樣,吳邵萍同志的先進事跡必將感染和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業,奉獻教師崗位。

第六篇: 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



三一文庫(/> 推薦訪問: 教書育人 信息技術 楷模

【關于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信息技術教師(精選范文6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