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

| 瀏覽次數:

  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

  市商務局 2020 年 7 月

 I 目 錄 前 言 .............................................................................................. 1 一、發展基礎與發展環境 ................................................................ 2 (一)發展成就 ......................................................................... 2 (二)存在問題 ......................................................................... 4 (三)面臨形勢 ......................................................................... 6 二、發展思路 .................................................................................. 8 (一)指導思想 ......................................................................... 8 (二)基本原則 ......................................................................... 8 (三)發展目標 ......................................................................... 9 三、主要任務 ................................................................................ 12 (一)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 12 (二)推進商務數字化轉型發展 .............................................. 15 (三)打造國際貿易中心城市 ................................................. 18 (四)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 23 (五)推動商務法制和人才建設 .............................................. 27 (六)營造國際一流商務發展環境 .......................................... 29 四、重大工程 ................................................................................ 31 (一)商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 31 (二)深港口岸商業帶建設工程 .............................................. 32 (三)國際化商圈建設工程 ..................................................... 33

 II (四)特色化商街建設工程 ..................................................... 34 (五)保稅區創新升級工程 ..................................................... 36 五、保障措施 ................................................................................ 38 (一)組織保障 ....................................................................... 38 (二)財稅保障 ....................................................................... 38 (三)空間保障 ....................................................................... 38 (四)政策保障 ....................................................................... 39

 1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必須圍繞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的重點任務,搶抓新一輪技術革命、全球產業變革和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先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努力開創商務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樹立全國商務工作標桿。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共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 年)》等編制本規劃。本規劃是在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基礎上,積極謀劃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消費轉型升級、雙向投資環境優化的綱領性文件。

 2

  一、發展基礎與發展環境 (一)發展成就 “十三五”期間,著力優化商務發展環境,扎實推進商務領域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促改革、謀發展,商業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消費規模穩步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開放型經濟取得顯著成效。

 1.。

 現代城市商圈體系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間,購物中心整體規模加速擴張。2019 年,全市零售、餐飲和批發網點超過 30 萬個,總營業面積約 6800 萬平方米,人均零售和餐飲面積約 3 平方米,高于上海、香港、東京等城市。全市 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批發市場超過 260 家,5000 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超過 120 個,打造了萬象城、壹方城、萬象天地等一批高端購物中心。知名特色商圈享譽國內,東門步行街是商鋪最密集、客流最集中、商品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商業旺街,羅湖“金三角”國際商業中心連續多年穩居全國重點購物中心業績前 20 強的第三位,華強北商圈獲評“國際信譽品牌”等稱號。

 2.。

 消費“壓艙石”作用鞏固提升。“十三五”期間,消費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 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6583億元,是“十二五”期末的 1.31 倍,近四年年均增長 6.1%。服務消費強勁引領服務業快速發展,“十三五”以來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保持二位數增長,2019 年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 4000 億元。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速加快,受高能效等級

 3

  家電產品、戴森等高端智能小家電熱銷影響,2019 年限額以上單位家電和音響器材類商品比上年增長 15.6%。網上零售快速增長,2019 年限額以上單位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 542 億元,比上年大增 41.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8.2%,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貢獻率達 39.0%,比“十二五”期末增加 448 億元。

 3.。

 外貿規模穩中有進、結構優化。“十三五”期間,外貿規模穩居全國前列。2019 年,貨物進出口總額 29774 億元,占全國和全省進出口總額的 9.4%和 41.7%,近四年年均增長4.2%。出口總額連續二十七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對全省出口增長貢獻高達 66.6%。外貿結構不斷優化,2019 年一般貿易進出口額 14151 億元,占全市進出口比重的 47.5%,較“十二五”期末提升 6 個百分點;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 8721億元,對外貿易總額比重從 2016 年的 21.2%上升到 2019 年的 22.6%。新興市場出口規模持續擴大,2019 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出口總額 2698 億元,同比增長 12.3%,占出口總額的 16.1%。

 4.。

 雙向投資影響力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利用外資規模全國領先。2019 年實際利用外資 78 億美元,近四年年均增速 5.1%,截至 2019 年累計利用外資金額 1135 億美元。對外投資國際化水平提升,截至2018年境外投資存量達1450億美元。2019 年,實際對外投資額 66 億美元,占廣東省的64.5%,占全國地方企業的 9.6%,位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三。2019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分別為229億

 4

  美元和 140 億美元,占廣東省的 89.5%和 83.8%,占全國地方的 15.3%和 12.9%,均位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一。招商引資成效斐然,先后引進 ARM 中國總部、小米集團國際總部、字節跳動大灣區總部等總部項目,美國蘋果研發中心、高通創新中心、空中客車(中國)創新中心等世界 500 強創新研發中心,成為跨國公司在華開展創新研發業務的首選地和國內頭部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前沿基地。

 5.。

 電子商務發展穩居全國第一梯隊。“十三五”期間,電子商務規模持續擴大。2019 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 3 萬億元,同比增長 8.9%,連續 5 年增速維持在 8%以上,穩居國內電子商務第一梯隊。跨境電商交易額保持全國前列,2016-2018 年間,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連續保持每年 20%以上的高速增長,2019 年在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響下,跨境電商交易額 4197 億元,同比增長 5.1%。跨境電商產業集聚效應逐漸顯現,依托良好的制造業基礎和成熟的對外貿易體系,跨境電商各類經營主體快速增長,涌現了環球易購、通拓、有棵樹、傲基等一大批行業知名企業。

 (二)存在問題 “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質量和效益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消費增長停滯不前、要素成本攀升、商業模式創新滯后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1. 消費發 展動能有待增強。低端無效供給過剩和中高端有效供給不足、消費需求不足和消費外溢嚴重“兩個并存”

 5

  現象日益凸顯,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亟待提升。“十三五”時期我市消費增長近乎停滯,消費結構沒有跟上消費升級趨勢的步伐,商品性消費占比過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長期處于一線城市最低水平,2019 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甚至低于成都、武漢等省會城市,僅為上海的二分之一,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1.3 個百分點。

 2 2. . 企業營商成本高居不下。受土地、租金、勞動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和供應趨緊的雙重壓力,商務企業營商成本進入全面上升期,成為引進外資大項目、商業穩步發展、外貿持續增長的重要制約因素。《2019 年中國商鋪租金指數研究報告》顯示,2019 年下半年東門步行街平均日租金 97.6元/㎡,位居主要商業街租金第三,東門商圈、福田中心區商圈租金環比上漲最大。在 2019 全球“生活成本最貴”城市排名榜單中,與上海并列第 25 位,成為國內生活成本最貴的城市,高出北京 24 位、廣州 43 位。

 3. 行業頭部企業嚴重偏少。零售市場行業集中度明顯偏低,全國零售百強、電商百強企業大幅少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削弱了城市商業影響力和輻射力。根據 2018 年度中國零售百強名單,入選的企業數量、銷售規模均比較落后,僅有5 家企業入選“中國零售百強”,與北京(22 家)、上海(12家)等城市差距明顯,排名第一的天貓銷售額占全國零售百強企業銷售額的比例高達 33.4%,入選的 5 家企業銷售總額僅占 3.2%。

 4 4. . 商業模式創新明顯滯后。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建設落后,

 6

  拉低商貿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在 2018 年新商業城市、2019 年城市商業魅力排名中,北京和上海占據絕對領先優勢,不但與、廣州拉開較大差距,且是商業創新的主戰場,是新商品品牌孵化和試水的主要集聚地。與上海相比,“首發經濟”發展差距較大,2019 年上海首店經濟持續領跑全國,新進品牌首店近千家,提出著力打造“首發經濟”,并發布“首發經濟”活躍指數,是國內外首次發布衡量“首發經濟”活躍程度的指標體系。

 5 5. . 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有待增強。大型綜合電商平臺缺乏,總部經濟集聚效應偏低,金融市場話語權缺失,特殊經濟功能區優勢弱化,削弱了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與北京有京東、杭州有淘寶和天貓、上海有拼多多比較,缺乏大型電商平臺短板較突出。2019 年世界 500 強名單中,北京上榜 56家,僅有 7 家。缺乏期貨、黃金、鉆石等交易平臺,尚不具備國際金融產品的價格信號影響力。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僅有前海灣保稅港區納入自貿試驗區范圍,整體功能優勢和制度優勢相對弱化。

 (三)面臨形勢 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迎來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創新不斷涌現,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商務各領域各環節應用持續深化拓展,商務經濟數字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全球化面臨的深層矛盾進一步凸顯,國際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特別是中美貿易摩

 7

  擦從關稅向科技領域蔓延呈愈演愈烈之勢,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影響,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供給側和需求端雙向沖擊。全球市場需求疲軟,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面臨重塑,特別是歐美外資審查趨嚴,我國對外貿易和投資增長下滑,貨物貿易面臨較大壓力。

 從國內看,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消費品質化、特色化、精細化特征日趨明顯,消費動能加快轉變,消費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國家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政策持續加碼培育和壯大內需市場,各地重視并搶抓培育擴大內需市場和高質量發展機遇,未來內需市場的活力和后勁將持續釋放。國家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標準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新平臺,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多層次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

 從市內看,“十四五”時期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的關鍵時期,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深化深港澳更緊密更務實合作,提升重大戰略平臺發展能級,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是國家賦予的重大使命、重大任務、重大機遇,一系列創新政策和先行示范紅利將持續釋放。需要緊抓“雙區”建設歷史機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融入新一輪擴大開放,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經貿深度合作,拓展商務發展空間、深化區域貿易關系、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商務發展。

 8

  二、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創新、開放、協調、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的新使命,以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為動力,以提高商務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以提升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配置能力為主線,以完善商務發展生態系統為引領,在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上先行示范,構建商務經濟發展新優勢,建成全國商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城市,實現商務經濟新一輪跨越發展。

 (二)基本原則 —— 堅持制度引領。發揚以民營經濟為市場主體、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制度優勢,持續推動制度先行先試,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進一步提高營商環境的法治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在商務領域的制度性話語權,以制度引領帶動商務領域全面創新改革。

 — —。

 堅持創新驅動。始終把創新擺在商務發展的核心位置,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開放模式創新作為驅動商務發展的主動力,加快傳統商業轉型升級、創新商務數字化應用、提升出口產品科技含量、建立

 9

  對外開放創新平臺、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推動商務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

 堅持質量為本。發揮“質量”優勢,落實“大商務”要求,進一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持續推動消費升級,實施外貿強市戰略,引進高質量項目,擴大優質外商投資規模,加快培育商務經濟新主體、新業態、新模式,推進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培育以質量、技術、品牌、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新優勢,全面提升商務發展質量。

 ——。

 堅持融合發展。強化商務經濟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以商品服務相融合、內貿外貿相融合、線上線下相融合、商旅文體相融合為重點,拓展發展平臺、增強服務功能,在中高端消費、對外貿易、生活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形成商務經濟市場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

 堅持擴大開放。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主動謀劃融入國家加快對外開放、對外援助以及國際產能合作發展戰略,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經貿合作,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全球布局,持續擴大國際產能合作,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聚焦消費、貿易、投資、招商等重點領域,充分利用創新、產業、時尚、區位優勢,持續激發商

 10

  務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活力,著力推動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球數字商務創新型城市、國際貿易中心城市、高能級對外開放城市、全球資源配置樞紐城市,成為全國商務領域制度創新示范引領城市。預計到 2025 年,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商業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更加突出。到 2025 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9700 億元,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 8600億元,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 1100 億元,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商品銷售總額 53000 億元,其中批發銷售總額44500 億元;30000 平米以上購物中心 130 個,增強現代城市商圈對外影響力和輻射力;電子商務交易額 38500 億元,網絡零售額 970 億元,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成為拉動社消零增長的主要動力。

 對外貿易規模保持適度平穩增長。到 2025 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 5000 億美元,貨物進出口規模保持適度平穩增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占比 25%,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沿線等新興市場在外貿中的比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 1400 億美元,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 4630 億元,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總額 7550 億元,形成通關監管規范、高效、便利的跨境電子商務區域中心。

 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明。

 顯提高。到 2025 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80 億美元,使用外資總體規模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額 67 億美元,累計境外投資存量達到 1500 億美元,中方協議投資額 64 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

 11

  150 億美元,跨國投資經營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對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力明顯增強,產品、技術、標準和服務輸出附加值持續提升。

 對外開放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到 2025 年,統籌指導投資推廣重點園區 200 個以上,以優質項目提升優質載體層次,推動載體空間支撐體系全面升級;對外合作機構達到 65 家以上,促進雙方企業開展雙向投資和經貿往來,全球經貿互聯共通格局基本形成。

 表 1 “十四五”時期市商務發展目標指標體系 類別

 序號

 指標

 9 2019 年

 現狀值

 5 2025 年

 目標值

 指標屬性

 商業消費

 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6582.8 億元 9700 億元 預期性 2 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 5754.7 億元 8600 億元 預期性 3 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 828.1 億元 1100 億元 預期性 4 商品銷售總額 35672 億元 53000 億元 預期性 5 批發銷售總額 29942 億元 44500 億元 預期性 6 30000 平米以上購物中心 90 個

 130 個

 預期性

 7 電子商務交易額 30112.17 億元 38500 億元 預期性 8 網絡零售額 541.9 億元 970 億元 預期性 對外貿易

 1 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 4314.76 億美元 5000 億美元 預期性 2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占比 22.1% 25% 預期性 3 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 1263.79 億美元 1400 億美元 預期性 4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 4197 億元 4630 億元 預期性 5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總額 6378.1 億元 7550 億元 預期性 利用外資

 1 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78.09 億美元 80 億美元 預期性 投資推廣

 1 統籌指導投資推廣重點園區 180 個 200 個以上 預期性 2 對外合作機構 45 家 65 家以上 預期性 對外投資

 1 境外投資存量 1450.83 億美元 1500 億美元 預期性 2 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額 66.33 億美元 67 億美元 預期性 3 中方協議投資額 63.64 億美元 64 億美元 預期性

 12

  4 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 139.93 億美元 150 億美元 預期性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優化區域商業空間布局,提升消費創新引領能級,推動商貿服務業創新發展,優化國際化消費環境,提升城市消費競爭力。

 —— 優化區域商業布局。加強與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依托商業網點布局現狀基礎,立足全市統籌布局、區域特色發展,防止低層次重復建設,推動片區商業多元化、差異化發展。優化市級核心商圈、區級商業中心、重點商業街區、社區商業網點建設布局,完善市級、區級、街區、社區四級商業網點體系,加快形成層級分明、跨界融合、模式創新的現代化城市商業網點體系。

 專欄 1 1

 城市商業網點建設專項

 1. 建設國際知名商業街區。沿布吉河岸新型消費發展軸,依托蔡屋圍、東門、湖貝、人民南、水貝、筍崗六大核心商圈,構建“一河六圈”消費空間格局,提高消費資源承載力,增強消費實現、消費創新與消費引領的引擎功能。以福田 CBD 及環 CBD 商圈為重點,輻射帶動華強北商圈和車公廟-金沙商圈,推動購物公園、皇庭廣場等商業體聯動,形成與商務中心相匹配的高端商圈。

 2. 建設灣區商業中心。依托后海超級總部基地,加快建設空中商業連廊,推動后海中心商業區、灣萬象城等商業體互聯,建設一批商業新地標。規劃建設前海合作區奢侈品一條街,充分發揮前海合作區國際要素資源集聚優勢,大力吸引國際奢侈品牌入駐,打造內地奢侈品消費重要目的地。

 3. 建設區域商業中心。加快龍崗超級 CBD 規劃建設,圍繞“三館一城”和世貿中心、萬科廣場、珠江廣場等重點區域引導品牌集聚,打造面向東部、輻射周邊城市的綜合商業中心。推進寶安商業中心建設,發揮國際會展

 13

  中心、國際藝展中心等的輻射作用,打造集“濱海+文化+休閑+購物”于一體的黃金商旅樂購海岸線。強化龍華商業區與北站商務區的資源互通、協同聯動,構建以地鐵 4 號線為軸,串聯北站、紅山、龍華等三大商圈的“一帶三圈”商業發展格局。

 4. 建設社區商業網點。加快社區商業網點統一規劃、定位、布局、管理,滿足不同類型和層次的消費群體需求,鼓勵創建社區商業生態示范品牌,推動社區商業形態創新升級,營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支持電子商務企業整合線下社區商業網點和便民服務網點資源,搭建智慧社區商業平臺和社區共享服務平臺,開展定制配送、物流分撥、快件收取、電子繳費等服務。

 —— 提升消費創新引領能級。鼓勵企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新業態,探索新模式,推動實體商業轉型升級。加大對本土自主品牌、原創品牌發展的支持力度,打造原創品牌集聚高地。鼓勵搭建若干新品發布平臺,打造全球時尚新品首發地。促進線上線下深入融合、商品和服務消費互動融合、流通和生產對接融合,打造一批商旅文體聯動示范項目。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街區打造“夜間經濟示范街區”,延長游客消費時間,優化夜間公共交通,推出一批夜間消費特色活動,培育多元化夜間消費模式。

 專欄 2 2

 消費創新引領能級提升專項

 1. 推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加強與消費領域知名創新型企業對接,引導其在布局新零售項目,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智慧商圈(街)、商店和集市。引導傳統商超努力向全渠道平臺商、集成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定制化服務商等轉型。

 2. 加快推動多業態融合發展。推動文商旅體會聯動發展,支持文化、藝術、社交和零售跨界融合,鼓勵復合書店、創意設計酒店等多業態聚合的新型復合消費業態發展。支持文化、體育、健康等與旅游產業融合,鼓勵主題文化旅游、健康旅游、體育旅游、創意民宿產品等新興旅游業態發展。推動“文創+”發展,加快文創園區建設。結合國際會展中心、國際藝展中心建設,合理規劃商業面積,利用展會帶來的巨大客流,實現會展業與其他產業

 14

  融合發展。鼓勵購物中心、大型百貨等調整業態布局,形成文化、藝術、教育、餐飲、娛樂、體驗和零售多業態聚合的新型復合消費業態。

 3. 集聚國際高端知名品牌資源。鼓勵企業在深布局全球總部、亞太總部、大中華區總部,設立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結算中心、運營中心,加快建設國際品牌的“重要駐地”。支持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深設立全球性、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艦店,打造國內外品牌“世界櫥窗”。

 4. 搭建時尚新品發布平臺。打造一批新品首發地標性載體,做強一批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品發布專業平臺,強化創意產品展示中心、全媒體發布中心、創新試驗中心等功能,推動將國際會展中心、會展中心等打造成為時尚新品首發平臺。統籌利用福田中心區、羅湖中心區、灣等地標傳播資源,結合線上線下、大眾和專業傳播資源,擴大新品發布宣傳效果。支持舉辦新品集中發布的國際展會、商業節慶等活動。

 5. 建設新零售產業孵化器。鼓勵企業建立若干新零售孵化器,吸引全國新零售創業團隊入駐,為創業團隊提供技術研發軟硬件、各種應用場景、項目路演、資源對接、融資服務支持,推動新零售創業項目加速成長,打造新零售發展高地。

 —— 推動商貿服務業創新發展。鼓勵發展城鄉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加強社區家政、餐飲、住宿等商貿服務業高品質發展,推動服務內容精細、服務質量優良、服務模式創新。加快完善商貿服務業制度、標準體系,重點規范商貿服務企業經營行為、建立市場化綜合信用評價機制。鼓勵商貿服務企業以連鎖經營、加盟經營、特許經營等方式,整合服務資源、擴大服務規模、增加服務網點、建立服務網絡。

 專欄 3 3

 商貿服務業創新發展專項

 1. 建立家政行業信用體系。依托“市家政服務業信息管理平臺”,建立家政服務員和家政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健全家政服務員跟蹤評價制度和信用記錄管理制度,推動“鵬程家政計劃”,鼓勵家政企業誠信經營、優質服務。

 2. 推動餐飲業特色化發展。著力發展大眾化餐飲,引導餐飲企業建立集中采購、統一配送、規范化生產、連鎖化經營的生產模式,鼓勵高端餐飲企

 15

  業發展大眾化餐飲網點和品牌,優先提供平價特色產品。支持餐飲企業在社區、學校、醫院、辦公集聚區、交通樞紐等地設立經營網點,大力發展早餐、快餐、團餐、特色小吃、食街排擋等民生服務業態。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餐飲街區和餐飲中心、小餐飲示范店,培育一批網紅街區和店鋪,加快推動餐館經營模式向餐飲企業經營模式轉變,打造一批可復制推廣的連鎖餐飲大企業。

 —— 營造國際化消費環境。提升基礎設施信息化便利化水平,運用新興技術拓展消費場所智能化應用場景。實施消費場所國際化標識改造工程。優化離境退稅服務網點布局,增設退稅商店,拓展離境退稅口岸范圍。爭取獲得市內免稅店設立審批權限,探索試行市內免稅店購物直接退稅政策,提高離境退稅服務便利化水平。

 專欄 4 4

 國際化消費環境營造專項

 1. 加快智能消費場所建設。引導商圈、旅游景點、文化體育場館等消費場所拓展智能化、網絡化全渠道布局,增加互聯網、大數據、AR(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等現代技術的應用,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智慧景區等示范試點。

 2. 完善消費場所國際化標識。規范設置中英文雙語導視標識標牌,在交通樞紐、商業區重點公共服務窗口設立國際居民服務臺,推出雙語設置的便民服務網絡終端,全面提升國際化消費服務水平。

 3. 優化離境退稅服務。合理規劃全市離境退稅定點商店布局,在現有147 家基礎上新增 200 家離境退稅定點商店。力爭將離境退稅口岸由機場航空口岸、蛇口郵輪母港口岸擴大到全市海陸口岸,爭取“即買即退”模式落地,為境外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口退稅服務。爭取國家部委支持開設市內免稅店。

 (二)推進商務數字化轉型發展 聚焦商務發展數字化、互聯網化、智能化新趨勢,推動跨界融合、線上線下融合,加快促進數字化新場景在商務領域的深度應用,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強化數字經

 16

  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支撐。

 —— 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鼓勵傳統零售企業拓展線上業務,支持自建或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完善網絡營銷渠道。推動生活服務業在線化發展,加快移動電子商務在購物、服務消費和交通、醫療、教育、旅游、養老等領域的創新應用。促進供應鏈管理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發展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平臺。支持探索“互聯網+會展”線上線下結合的會展新模式,以信息化平臺為基礎,以需求為導向,優化會展流程、強化會展體驗。

 專欄 5 5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專項

 1. 推動傳統零售企業“上線”。鼓勵傳統零售企業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搭建線上網絡關系,利用小程序、微信群實現線上營業,將商家與消費者連合在一起,實現平臺資源共享。

 2. 加快“生活服務+ + 互聯網 ” 融合 發展 。建設“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推動形成家政、餐飲、維修等生活服務行業應用先進科技技術,率先在體驗服務、智慧服務、定制服務等形態上實現與特色優勢領域融合創新,整合服務資源、擴大服務規模、增加服務網點、建立服務網絡。

 3. 培育供應鏈綜合服務商。加快培育一批供應鏈綜合服務商,鼓勵整合行業供應鏈上下游資源,構建供應鏈管理軟件、資源交易與匹配平臺、智能倉庫和貨柜、自動化和網絡化的配送服務體系,加快供應鏈上線、上云,提供定制化供應鏈綜合服務方案,實現采購、供貨、流通等環節高效運轉。

 4. 加快“互聯網+ + 會展 ”發展 。運用“互聯網+”推動會展業轉型升級,提升展館智慧化服務功能,構建會展綜合服務平臺,積極培育展館方、主辦方、參展商對接與合作新模式,推動線上線下宣傳、展示、交易,全面推動會展行業在市場運營、項目監管和服務水平提質增效。

 —— 做大做強電子商務。加快培育和引進一批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大力發展垂直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移動電子商務。鼓勵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

 17

  電商等新業態發展,著力培育一批頭部直播機構、MCN 機構,打造直播電商產業集群,推動直播電商在商貿領域深化應用。進一步強化電子商務產業配套支撐,鞏固提升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城市影響力。

 專欄 6 6

 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專項

 1. 加速培育本地電子商務平臺。通過對本地電商龍頭企業給予綜合支持、鼓勵采用新模式、新技術等方式,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加速培育本地電子商務平臺。

 2. 加大力度引進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電商平臺來深設立國際總部或功能性區域中心,著力吸引國內外成長性好、增長迅猛的電子商務企業來深投資。

 3. 重點建設垂直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支持生產制造、生活消費品、生產資料、生活服務等行業和領域垂直細分龍頭企業單獨或聯合開發自身的電商平臺,發展一批銷售類、服務類和跨境貿易類電商平臺,重點扶持一批產業鏈帶動作用明顯的本地垂直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4. 打造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積極推動更多電子商務集聚區申報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發揮福田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前海(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蛇口網谷、華南城電子商務產業園等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優勢,支持建設基礎設施、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創建創業孵化基地,形成電子商務示范效應明顯、產業輻射帶動強大的電子商務集聚區。

 5. 加快直播電商產業基地建設。支持華南城電子商務產業園、福田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等電商集聚區發展。打造一批直播電商示范基地,加強培育和引進優質直播電商平臺公司、直播電商經紀公司、直播電商服務機構、供應鏈公司等,孵化和培訓一批網紅品牌和帶貨達人,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產業。

 6. 支持重要生產資料全國性電商平臺發展。研究制定重要生產資料電商平臺扶持計劃,支持生產資料生產、銷售、流通龍頭企業自建電商平臺,支持建設專業化的生產資料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提供重要生產資料生產、需求和物流等全國性服務。

 —— 大力發展智慧商務。加快智慧商區(圈)、智慧商街

 18

  建設,打造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突出、高端要素集聚、產業生態一流、創新應用廣泛的全球智慧商務先鋒城市。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強化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在商務領域的滲透和應用。支持智慧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市場商務活動與政府監管服務深化融合。加快普及智慧商務理念,增強政府、企業和相關組織的智慧商務意識。

 專欄 7 7

 智慧 商務發展專項

 1. 著力打造智慧商區(圈)。推動羅湖“金三角”、福田商業中心、后海商業中心等核心商圈開展智慧商圈建設試點,構建凸顯商圈獨有特色的互動體驗系統和區域,建設商業信息數據庫、客流分析平臺、慢行導視系統,推廣移動支付示范應用,推進營銷、管理、交通、服務、物流智慧化,將智慧商區(圈)打造成為體驗式智慧商圈示范點、智慧城市的“新地標”。

 2. 加快打造智慧商街。推動華強北步行街、東門步行街等特色商街開展智慧商街建設試點,結合街區特色打造“一街一主題”,實施道路景觀和業態提升改造,通過增設智能管理系統、創新經營模式、吸引和培育網紅品牌等措施,打造夜經濟新地標和年輕人集聚打卡地,爭創國家級智慧商街。

 3. 搭建智慧服務平臺。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建設家政、醫療等專業化智慧服務平臺,建立政府部門專業服務智能監管平臺、專業從業人員智慧管理子平臺,通過數據采集、分析,為客戶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專業服務,實現政府、服務機構、家庭三方信息、服務、監管有效對接。

  (三)打造國際貿易中心城市 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際數字貿易樞紐城市建設,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型貿易業態,優化外貿市場結構,塑造外貿競爭新優勢。

 ——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探索對接法律服務、金融、醫療、建筑等領域國際規則制度,創新市場準入、產權保護、

 19

  法制保障、政務服務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推動服務標準對接、服務資格資質互認,提高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著力增強服務出口能力,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突出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對外投資、高端服務業聯動發展,完善服務貿易體制機制、政策框架、促進體系和發展模式,提高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

 專欄 8 8

 服務貿易發展專項

 1. 支持服務貿易示范基地建設。在前海灣保稅港區、福田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動建設一批服務貿易示范基地,逐步放寬服務貿易限制措施,推動保稅展示交易、保稅融資租賃等業態創新,引導服務貿易企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

 2. 加快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支持服務貿易企業加大信息化、數字化改造力度,結合服務貿易發展基礎優勢,重點發展數字內容、搜索引擎、在線旅游、遠程醫療、網絡教育等新模式,大幅提升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服務業的可貿易性和出口競爭力。

 —— 創新發展數字貿易。探索完善數字貿易要素流動機制,不斷提升數字貿易各領域開放度,積極參與構建全球數字貿易雙邊、區域和多邊貿易規則原則等共識機制,大力推進數字貿易新業態發展,培育數字貿易持續增長的核心競爭力。構建數字貿易公共服務平臺,鼓勵跨境電商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支持企業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型數字化手段開拓國內外市場,推動國際貿易、物流、支付、營銷等市場運營流程云端化、數字化,推動形成營銷、支付、倉儲、物流、通關、結算等全鏈條跨境電商生態體系。

 專欄 9 9

 數字貿易發展專項

 1. 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打造一批以數字貿易為發展重點的服務貿易示范區,搭建一體化數字服務體系,推動應用關鍵技術創新項目落地,提升區

 20

  域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水平,助推服務業的可貿易性和出口競爭力。重點集聚一批具有全球服務能力的公共云服務商,集聚一批全球領先的數字內容平臺和在線應用商店。

 2. 構建數字貿易跨境交易平臺。支持數字貿易開發商、服務商、供應商搭建數字貿易跨境交易平臺,探索完善跨境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網絡內容監管,實現銷售渠道數字化、貿易流程數字化、管理思維數字化,為跨境數字貿易提供一站式全鏈條服務。

 3. 培育數字貿易龍頭企業。依托云服務、數字內容、數字服務等潛力型企業,爭取在“十四五”期末培育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資源配置力的數字貿易龍頭企業。

 —— 加快發展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支持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鹽田綜合保稅區開展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業務,打造港城協同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加強風險管理、政府監管、法律法規、信息服務等支撐體系建設。鼓勵轉口貿易企業、離岸貿易企業集聚發展,培育壯大商貿總部經濟,構建暢通高效的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功能。

 專欄 10

 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發展專項

 1. 打造貿易型總部企業集聚區。對標國際一流,不斷優化并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加大力度吸引國內外貿易型總部企業集聚發展,鼓勵其設立采購配送中心、物流分撥中心、結算中心,加快形成一批貿易型總部企業集聚區。

 2. 加快培育貿易型總部企業。實施貿易型總部企業培育工程,鼓勵具有國際國內資源配置能力的企業在深設立貿易型總部,加快開展貿易型總部認定工作并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各區將貿易型總部企業納入相關扶持政策。

 —— 優化外貿市場結構。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貿易促進戰略,重點培育進口貿易集散地,鼓勵申報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示范區。深入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深化與沿線國家的投資貿易合作,鼓勵企業在境外建設品牌推廣展示中心、分撥中心、批發市場,重點支持在“一帶一路”沿

 21

  線國家布局建設各類貿易平臺,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貿易,持續深耕發達經濟體等傳統市場。

 專欄 1 11 1

 外貿市場結構優化專項

 1. 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示范區。推動前海灣保稅港區、福田保稅區轉型發展,大力引進培育進口商、分銷商,完善進口分銷渠道,提升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建設進口貿易創新平臺,推進新型進口貿易功能先行先試。

 2. 設立境外貿易服務網點。探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成員國、韓國等國家設立境外貿易服務網點,為國內外經貿企業提供政策法規、經貿信息咨詢等服務,促進雙邊貿易、雙向投資、合作交流,推動企業抱團出海、海外互助。促進企業、貿易促進機構、政府部門等共享資源、互聯互通、攜手發展。

 3. 拓寬國際仲裁院海外庭審中心布局。依托經貿代表機構,重點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東盟成員國等與在商業和投資合作頻繁地區加快布局國際仲裁院海外庭審中心,推動化解國家間企業的經貿糾紛,促進跨境企業合作。

 4. 建設完善“走出去”服務體系。統籌制定“走出去”綜合支持政策,做好政策宣講推廣,為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提供政策支撐和保障。推動落實“走出去”服務體系,完善“走出去”企業服務體系。依托“走出去”龍頭企業和有實力的協會、行業組織,在重點拓展的海外市場推動成立商會或“海外服務驛站”,促進海外投資企業內部信息交流共享和項目合作,實現“聯合出海”。

 —— 打造國際貿易分撥中心。加強國際級、市級商貿功能區建設,發展港口物流、綜合貿易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冷鏈物流、中轉物流,完善全球采購批發體系。整合消費新業態與傳統國際貿易的供應鏈服務等優勢,吸引海內外知名品牌商、零售商、貿易商。以企業業務需求為導向,充分應用信息化和科技化監管手段,探索口岸監管創新集成,實現一般貿易、轉口貿易、保稅貿易、跨境電商等多種貿易方式

 22

  的貨物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更加便捷進出、存儲、流轉、集拼,為國際品牌提供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服務。

 專欄 12

 國際貿易分撥中心建設專項

 1. 打造福田保稅區全球進口商品示范基地。夯實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特色國別館等多元化商貿業務平臺建設,培育一批頂級奢侈品、文化藝術品、發燒友小眾消費品、特種商品進口服務商,壯大一批醫療器械、電子產品、鐘表、化妝品、酒類進口商貿平臺,引進一批母嬰用品、日常大眾消費品進口服務品牌,加強品牌專業市場建設,建設多層次、高質量的全球進口商品示范基地。

 2. 建設鹽田綜合保稅區亞太進出口食品交易中心。以鹽田綜合保稅區為載體,以現代物流業為基礎,加大轉型升級力度,充分發揮區港聯動優勢,推進鹽田區在食品進出口貿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打造亞太食品進出口交易中心,釋放產業輻射帶動效應。

 3. 建設鹽田智能供應鏈物流園。布局建設鹽田智能供應鏈物流園,建設一批智能倉儲、智能貨柜,推進供應鏈技術創新應用,提供采購、分銷、倉儲、配送供應鏈一條龍服務。

 4. 建設小漠國際物流港。加快推動建設小漠國際物流港,以港口為龍頭,完善以港口物流、臨港產業、城市服務、旅游休閑聯動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海外倉、邊境倉等物流設施建設,打造為粵東核心海港樞紐及綜合性海港商貿區。

 —— 高水平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擴區至寶安國際機場和大鏟灣及地理相鄰、土地成片、產業協同的相關區域,探索自貿片區主區+輔區并行運營模式,開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主區)+”并行運營改革試點,推動將前海現代服務業創新政策擴大到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物流中心。探索建設新型自由貿易港,推進貿易規則、標準、監管等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推動“貿易便利化”到“貿易自由化”,推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資源匯集,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創新示范區。

 23

  (四)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加快發展平臺經濟,建設國際貿易結算中心,打造國際會展中心城市,加大全球招商引資力度,提升對外投資合作水平,不斷完善城市的國際化功能,不斷增強城市全球輻射力和影響力。

 —— 加快發展平臺經濟。培育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交易服務平臺,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技術交易單位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政產學研各界提供整合性技術交易服務。探索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創新監管模式,開展大宗商品交易、結算、金融服務等功能。培育引進一批國際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臺,打造中高端消費品集散中心。在生產制造、生活消費品、生產資料、生活服務等行業和領域培育引進一批產業鏈帶動作用明顯的國際供應鏈服務平臺。

 專欄 13 平臺經濟發展專項

 1. 建立羅湖鉆石交易所。以市政府批準設立的“市鉆石毛坯交易中心”為基礎,建立羅湖鉆石交易所,主要負責華南地區鉆石進出口業務,組建專門管理機構,提供海關、檢驗檢疫、稅務、鑒定、物流、銀行等業務“一站式”受理服務,支持會員企業開設鉆石交易專用外匯賬戶、交易會員公開報價,提升鉆石交易話語權。

 2. 建設進口消費品集散中心。依托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鹽田綜合保稅區建設進口消費品集散中心,大力發展“前店后倉”模式,搭建進口商品供應鏈平臺,著力減少消費品中間環節,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集倉儲、物流、貿易、金融等功能為一體的進口消費品集散中心。

 3. 搭建保稅展示交易平臺。依托前海灣保稅港區、福田保稅區、鹽田綜合保稅區,集跨境電商、商品展示、保稅倉儲、分銷配送功能于一體,對接內外貿零售環節,通過品牌全球調撥參與國際貿易的資源配置,結合各區域特色優勢,布局建設中高端產品、食品、冷鏈產品、科技產品等差異化保稅展示交易平臺。

 24

  —— 建設國際貿易結算 中心。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爭取金融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率先開展外匯管理制度深化改革試點。支持世界 500 強、中國 500 強、央企、民營 500強及上市企業在深設立國際貿易運營中心、采購中心、結算中心等功能性總部,完善促進跨境結算、貿易融資服務發展的貿易生態圈,扎實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不斷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

 專欄 14

 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建設專項

 1. 建設新型國際貿易結算中心。積極籌備申請建設新型國家貿易結算中心,鼓勵跨國公司申請試點設立國內、國際外匯資金主賬戶資格,推動跨國公司集中管理外匯資金,開展資金集中收付匯、軋差凈額計算等業務。

 2. 建設羅湖黃金鉆石金融中心。發揮水貝-布心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優勢,建立以實體黃金鉆石為基礎的多功能金融交易中心,對接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黃金鉆石所,加快設立黃金運營中心。

 3. 搭建數字貿易跨境交易結算平臺。爭取在前海自貿片區建設數...

推薦訪問: 規劃 發展 商務

【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