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 南京社會實踐報告 3 篇 篇
——南通紡織業:乘風破浪會有時
南京大學
南通紡織業調研團
摘要
素有“紡織之鄉”美譽的南通,以紡織服裝業為最大傳統支柱產業,蜚聲海內外。在社會轉型期,曾經的領頭羊已面臨嚴峻的考驗。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順利實現產業轉型,樹立國際品牌,探尋新的發展曙光,是南通人民孜孜以求的、實現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中國夢”。
關鍵詞:南通夢 紡織業 轉型 品牌 區域特色經濟發展
一.實踐簡介
實踐名稱:南通紡織行業檔案&企業視角調研
團隊名稱:南京大學南通紡織業調研團
團隊昵稱:明珠江海機杼入夢
立項狀況:南京大學校級團隊
所屬院系: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指導老師:
吳建華(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院長、檔案學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檔案學學科教學指
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檔案學會理事、江蘇省檔案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志強(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高
研院短期駐院研究學者)
二.實踐目的
1、貫徹黨十八大精神,聚焦“中國夢”,從紡織業切入,展現南通人民追求發展的努力和成就,展望未來南通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前景
2、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民生,激發自豪感、使命感,在與紡織業內人員
的訪談調查中了解社會,獲得啟發
3、學習實踐信息管理學院專業知識,學以致用
4、充分利用掌握的科學知識和組織能力,增強團隊凝聚力,共同提高個人素質和團隊整體能力
5、在實踐中體現南大學生的優秀素質,活動中注意對南京大學的宣傳,提升南京大學的整體形象
三.相關背景
南通南與富饒的蘇南隔江相望,北依廣袤的蘇北平原,是江蘇南北文明薈萃之地,故“南通夢”可謂“江蘇夢”之縮影,南通人民的奮斗歷程在全省具有一定代表意義。
中國曾占據世界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和貿易的制高點長達兩千年之久,而素有“紡織之鄉”美譽的南通,更是以紡織服裝業為最大傳統支柱產業,蜚聲海內外。
調研當地檔案館和典型紡織企業,訪談檔案專家與紡織業內人員,從紡織業興衰演變透視“南通夢”實現歷程,能激發南通人民追求夢想的執著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夢想而不懈奮斗。
四.實踐時間
xx 年 8 月 1-5 日
五.實踐地點
江蘇省南通市:南通市檔案局、南通紡織博物館、南通興盛工貿有限公司、羅萊家紡股份有限公司
六.實踐人員
南京大學“南通紡織業調研團”: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xx 年 9 月起轉入商學院管理學院)
顧宸源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高勝寒
潘建鵬 蘇怡
葉范 高琪娜
張醒
李小歡
石秋霜 王菁
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 毛楠
陳鵬
七.調研手段
1.南通紡織博物館:觀覽展品、與博物館領導訪談
2.南通興盛工貿有限公司:與總經理訪談
3.南通市檔案局:查找相關檔案
4.羅萊家紡股份有限公司:與相關部門領導訪談
八.實踐結論
1. 南通土布與藍印花布比全國其他地區保存更完好的原因:南通受戰亂影響較少,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土布與藍印花布的傳統,此遂成南通紡織業的一個地域特色。
2. 南通紡織產業與其他地區的紡織產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他地區的紡織產業有外資參與,而南通的紡織業則幾乎完全是民族資本投資,獨立發展起來的。
3. 張謇基本奠定南通一城三鎮的基本布局?,F在城市雖然擴大了,但也一直沿用了當初的規劃。張謇有地方自治的理想,希望建立一個小范圍的大同社會。他的投資以紡織業為中心,涵蓋了南通的各行各業,包括金融、地方公益事業等,促進了當地社會事業、福利事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
4. 曾經南通也是一個在國內小有名氣的外向型的紡織基地。從紡織品服裝出口的銷路,特別是外銷來看,南通在全國是屬于出類拔萃的城市。能和南通平行的紡織城市不多,比如青島、寧波、天津、廣東東莞、本省的蘇州、常州。
隨著中國這幾年的發展,紡織業逐步走向衰落,原因也是因為外向經濟的逐步下滑。從這個角度來講,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小微企業處于一種非常艱苦的環境,獲得的現代知識和政策知識幾乎都為零,所以幾乎就完全靠有些企業家的苦干。總體而言,紡織品逐步走向衰落是必然。
5.外銷市場逐漸衰落的南通紡織業不去開辟國內市場的原因:
內銷相對于完全是另外一種運作方式。
內銷的運作模式是批貨,準備好流動資金,找到好的客戶,然后關鍵是維護好現金源。
外貿以訂單銷售,訂單量由需求決定,要維護品質的安全,符合客戶的需求。
可以得到這樣一種“結論”,如果你做外貿做得很好,那么做內貿失敗的比例極高;直接就做內貿成功的概率往往比由外貿轉入做內貿成功的概率要高。
這是因為形成外貿思維慣性的那些企業家,難以掌握中國瞬息萬變的國內市場。簡單講就是外國人和中國人思維方式兩樣。外國人講究嚴謹、死板,說一就一,說二就二。中國講究靈活應變,與時俱進,形式逼迫。
6. 南通中小紡織企業目前危機中的舉措:
一是在艱難地等政策,二是在產業鏈的打造方面,盡量往上游和往下游走。
往上游:盡量接服務需求高的業務,在追求產品管理與“高新尖”。
往下游:將工廠轉移到勞動力,特別是青年勞動力密集、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
7.南通紡織業大品牌缺乏的部分原因:中國品牌意識的貧乏;山寨產品的猖獗;中國制造給人“中國貨便宜而質量不高”的潛意識。
8.南通紡織業國際市場面臨危機的部分原因:
獨生子女增多、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口結構變化不利于支撐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工廠;
缺乏實踐經驗的大學生增多、技工學校畢業生比例較少的人才結構的變化不利于紡織業成本控制;
多年來的發展帶來一定資金的積累,不利于吃苦耐勞的企業家精神的形成與持續;
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
9.使南通外貿紡織企業雪上加霜的事件:
勞動法正式實施;人民幣匯率正式對外宣布放開,人民幣升值
10.紡織業轉型短期內難以實現的重要原因:我們是否真正在培養一個轉型的機制與體制,鼓勵人去轉。僅僅有語論氣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金融、體制、財稅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11.南通中小微紡織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部分措施:
裁員;
鼓勵員工提高生產效率;
尋找新的生產基地;
尋找更便宜的原材料來源;
放棄原先利潤率比較低的客戶,開發新的客戶;甚至開發新的市場。
12. 紡織行業大體分三大類,服裝、家用紡織品、工業紡織品。在國外發達國家這三者的比例為 3:3:3,而在中國,服裝行業占 70%~80%,其他兩個所占的比例還是較少的,因此,家紡行業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13. 未來家紡發展方向:將來家紡會向快速消費品的方向發展,家紡會像服裝一樣每一季都有新品。
14.同為紡織業的家紡和服裝,一個處于上升期,一個卻處于衰落期的原因:
服裝行業因為發展以近乎飽和,有大量的低成本用工單位,生產商他們的利潤非常微小。因為各種競爭,他們被迫降價,利潤被進一步削弱。
15. 國內三家上市的家紡企業:羅萊、深圳的富安娜和湖南的夢潔。
16. 目前羅萊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搞好把國內市場的原因: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家紡市場趨于飽和,拓展海外市場阻力較大。
17.羅萊發展過程中,因競爭力不夠而被迫放棄的市場:酒店行業。羅萊曾經試圖進入酒店行業,但后來發現酒店的紡織品只要求清一色的白色,而且其追求的是廉價,與羅萊的高品質高質量定位不同,所以最終放棄。
九.團隊感悟
1. 作為中國第一個紡織博物館,南通紡織博物館記錄了泱泱中國千萬年的紡織歷史。從扎草結繩的原始智慧到巨型機器的現代輔助,無不沉淀著紡織業的進步。檔案館,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是一座城市用文獻、照片、聲像形成的記憶。古樸的建筑風格,綠蔭遮蓋的林蔭小道,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紡織歷史留下的最美的形態。博物苑記錄了曾經的輝煌,如今的它,存在著,是為了一個更美的明天。這里的每一件藏品、每一棟建筑,都已歷經南通城興衰榮辱的歲月更迭,都已望穿這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的巨變滄桑。
2. “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南與富庶的蘇南隔江相望,北依廣袤的蘇北平原,堪稱江蘇南北文明薈萃之地。而占據紡織龐大市場的服裝和家紡,更使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
3. 發展、輝煌、衰落三部曲的跌宕起伏,表明南通紡織業正在進入轉型的關鍵期。隨著各地紡織業的興起,曾經的領頭羊如今已面臨嚴峻的考驗。南通
紡織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中的博物館”,也在期待一次翻新與轉變。璀璨的文化為我們積累了厚重的靈魂與底蘊,而創新將會在我們厚重的底蘊之上再次繪出一幅宏大壯美的圖騰。南通紡織企業就像一條很大的船,如今的它正逐漸失去昔日的動力,但它也在期待新的引擎助其乘風破浪。茫茫未來,崛起之路在何方?高精尖的紡織技術、威震海內外的國際品牌是南通紡織業正期待的曙光。
十.特別鳴謝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張志強教授(指導老師)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吳建華教授(指導老師)
南通市檔案局
南通紡織博物館
南通興盛工貿有限公司
羅萊家紡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大學“南通紡織業調研團”全體成員
參考文獻
感謝網友投稿(qq:1796842530)
南京抗戰 70 周年社會實踐報告
為更加深入了解南京地區民間抗戰史,我們社會實踐團隊計劃走訪南京民間抗日博物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南京抗戰遺址、南京市向陽敬老院、榮平康復中心及金陵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地對現存抗戰老兵的生存情況進行調研以及對南京地區民間抗戰史資料進行搜集整理與匯編。
訪問南京民間抗戰史料館
實踐活動的第一天,大家一起走訪參觀了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儲藏了大量有關南京民間抗戰的真實歷史,由此我們對南京民間抗戰史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了解了日軍侵華、占領南京的罪惡事實。通過一幅幅再現屠城史的黑白照片,一幅幅不屈抗戰的真實記載,博物館種種歷史事實照片的呈現和真實歷史文的敘述,我們了解到了當年英勇的中國人為了保護家園浴血奮戰的經歷,了解到生活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生活的不易。通過參觀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地,讓我們對中國抗戰歷史有了更為清晰更為深入的了解。
志愿服務參加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七七事變紀念活動
紀念抗日戰爭 77 周年這天,我們團隊在這特殊的一天里,作為七七事變周年活動的志愿者,陪伴 16 名抗戰老兵及其親屬組成的參觀團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悼念活動,與老兵們共同追憶抗戰歲月、緬懷遇難同胞。在現場,我們親眼看見許多老兵在看到館內重現的日軍殺害中國人民的情景時留下了淚水,他們的悲慟之情我們由此感同身受。在休息期間,我們與老兵促膝談心,眾多老兵爺爺給我們講了當年真實的故事,同時他們也反復給我們強調勿忘國恥,好好學習。通過紀念七七事變志愿服務的活動,我們深知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正視歷史,牢記歷史,銘記抗戰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情懷。
走訪向陽敬老院老兵爺爺
按照事先的計劃,我們同樣也拜訪生活在向陽敬老院這邊的抗戰老人們。我們有幸見到了五位抗戰老兵爺爺,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讓我們不由得驚嘆。雖然他們年歲已高,但他們的生活質量并沒有降低。他們每天去鍛煉,看報了解時事新聞,練書法,寫日記等等,讓生活充實而有意義。看到這些活到老學到老的抗戰老兵,我們也被他們對生活的那份愛所感染。此外我們這次不像前一次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那么短暫的跟爺爺們接觸,而是通過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來了解他們。在他們的身上我們收獲到了珍貴的一手資源,同時爺爺們也給了我們關于我們社會實踐各種建議和意見。
尋訪南京民間抗戰遺址
尋訪南京民間抗戰遺址工作主要是走訪涉足草鞋峽、利濟巷 2 號(慰安婦遺址)、雨花臺、靈谷寺、燕子磯等一系列民間抗戰遺址。由于那幾天天氣較為悶熱,團隊的小伙伴們又常常在外奔波吃不消,于是我們兵分兩路分批次出去走訪遺址。令我們失望的是,我們希望研究的 7 個民間抗日戰爭遺址。除了雨花臺和靈谷寺保存較為完好外,其余幾個遺址都分別有不同程度的損壞,甚至已經看不出曾經發生的動亂,因此給我們的走訪計劃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只能選擇其中有真實價值的遺址來作為我們的實踐考察對象。
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南京圖書館、金陵圖書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等檔案館史料搜集
通過幾天的實踐,我們團隊在涉外實踐這一方面有了很足的底氣,但是在
具體的資料掌握方面還存在欠缺,之前的資料來源只是學校的圖書館。為了彌補欠缺,今日我們兵分三路去南京圖書館、金陵圖書館和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進行資料搜集。我們資料搜集四個方面,主要是老兵口述抗戰史、南京保衛戰、走訪南京抗戰遺址以及同時期的社會熱點。
本次實踐活動,通過對南京民間抗戰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匯編,我們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侵華罪行,提醒了我們要牢記歷史、莫忘國恥,展現了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新形象。同時,這次社會實踐也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的絢麗舞臺,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積累了社會經驗,提高了自己團隊協作和隨機應變的能力,這將為我們以后走出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京紅色之旅社會實踐報告
為積極響應學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號召,作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社團聯合會的成員,我們一行 6 人自發組成"南京印記"小分隊并進行了為期 7 天的社會實踐活動。該社會實踐活動以"融入山水城林的記憶——南京革命遺跡尋蹤"為主題,于 7 月 17 日圓滿落下帷幕。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 周年,因此我們選擇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作為實踐的開端。首先我們參觀了紀念館。紀念館內的氣氛是沉重的,黑暗下能看清的是一具具同胞的遺骸和一張張日軍殘害中國同胞的圖片資料。紀念館外遇難同胞紀念碑上的數——300000,足以證明日軍的滔天罪行。
"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這是在南京大屠殺中曾無私救助過中國平民的約翰.拉貝先生說的,這句話被刻在紀念館內的墻上。的確,時至今日,我們已無法追究些什么,但歷史的慘痛教訓我們不能忘記,千千萬萬個遇難同胞的鮮血我們不能忘記。
參觀完紀念館后,我們又向館內負責人詢問了相關情況。負責人告訴我們,遇難同胞們的資料至今仍不健全,希望通過我們,通過廣大媒體群眾,呼吁民眾提供線索,完整遇難同胞的資料。
"可以寬恕,
但不可以忘卻"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
7 月 13 日,我們來到了實踐的第二站——梅園新村。剛來到梅園新村紀念館,我們首先參觀了館內陳設以及資料,了解了這段歷史,從中體悟到了艱苦奮斗的紅色精神。由于紀念館內不能發放問卷,我們就到紀念館附近的街道以及社區進行了問卷調查,也向被調查者詢問了有關南京革命遺跡的了解情況。有一些外地來參觀梅園新村的游客表示南京的紅色文化氛圍很濃重,這份紅色精神也希望我們學生能傳承下去。
渡江勝利紀念館
實踐過程中最"艱辛"的事情就是去往渡江勝利紀念館的路途遙遠且偏僻,我們一路換乘了 3 次車又步行了許久才到達目的地,那天的天氣完全沒有臺風的蹤跡,實在是酷暑難耐。好在終于到達了紀念館,我們顧不上休息就進行了參觀。
從渡江戰役的勝利中我們感受到了勝利的不易與喜悅,體會到不畏艱險的紅色精神。
另外,我們注意到,渡江勝利紀念館雖然周邊人煙稀少,但是館內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這說明了南京市民以及來寧的游客都很注重紅色旅游。
雨花臺烈士陵園
在雨花臺烈士陵園,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兩天。第一天我們進行了具體的參觀,針對紀念館內外進行了記錄。第二天,我們主要進行了采訪以及問卷調查活動,針對雨花臺的歷史,我們設置了幾個問題隨機采訪路人,并匯總這些問題寫入之后的報告中。
雨花臺烈士陵園
莊嚴肅穆
為期 7 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了,但是從這次實踐中領悟到的紅色精神沒有結束,我們需要傳承的紅色精神沒有結束。生活在南京這樣一座被紅色文化侵染許久的城市,這是幸運,更是責任。通過此次革命遺跡的探訪,我們對紅色的理解又加深了,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力量,把這份文化與精神傳承下去。
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 周年、"十二.九"學生運動 80 周年紀念日做出宣傳,傳承革命精神,xx 年 7 月 17 日-20 日,統計學院
xx 級楊潤苗、吳婧玉、朱新宇、馬雪聰、王玥雯五人由北京出發前往江蘇南京,尋訪抗戰紀念遺址。
正式到達南京為 17 日上午,簡單的休整過后,下午團隊便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館保持屠殺遺址的原型地貌,建筑成一座紀念性的墓冢。在紀念館中,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無不感受到紀念館肅穆沉重的氛圍,在參觀過后,無不被當年侵華日軍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慨。在紀念館出口處,團隊隨機調查了幾位游客,他們都被紀念館所陳列的歷史感到悲哀與震驚。正如拉貝所說:"可以原諒,但是不可以忘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設立,并不是為了宣傳仇恨,而是讓我們銘記歷史、以史為鑒,更好地開創未來。
7 月 18 日,團隊前往中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雨花臺烈士陵園,烈士就義群雕、紀念館和紀念碑是主要紀念性建筑。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雨花臺是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先后有近 10 萬革命先烈在此慘遭殺害,陵園既是在此原址上建立的。在這塊埋葬著無數先烈的土地上,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的腳步都十分沉重,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走出紀念館,團隊依舊隨機采訪了了幾位游客,他們都表示這樣的紀念館值得參觀,其對弘揚革命精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得出南京市設立多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南京大學生革命精神傳承狀況的影響。7 月 19 日團隊來到了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等四所學校發放"對南京大學生革命精神傳承狀況的調查問卷",以便于團隊得出南京市愛國主義基地對大學生革命精神傳承的真正影響。19 日晚團隊在整理問卷中初步得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弘揚革命精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 日返程,統計學院南京革命教育調研團隊外出行動圓滿結束。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的參觀者絡繹不絕。足以看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現場教育是傳承革命精神的一種有效方式,能夠讓人們更直觀的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從而弘揚和傳承革命精神。
推薦訪問: 南京 社會實踐報告上一篇:【實用】社會實踐報告匯編
下一篇:【精品】社會實踐報告匯編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