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簡述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五篇】

| 瀏覽次數:

預案,是指根據評估分析或經驗,對潛在的或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的類別和影響程度而事先制定的應急處置方案,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簡述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簡述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5篇

第一篇: 簡述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

視覺簡單反應時、視覺選擇反應時以及聽覺簡單反應時的測量

摘要:本實驗選取36名心理學專業本科生,4個男生34個女生,分別測量了其視覺簡單反應時、視覺選擇反應時以及聽覺簡單反應時。結果:(1)視覺簡單反應時與視覺選擇反應時的性別效應不顯著。(2)視覺簡單反應時的優勢手與非優勢手的主效應不顯著。(3)視覺簡單反應時與視覺選擇反應時的相關性顯著,呈中等程度相關。(4)聽覺簡單反應時的性別效應不顯著。

關鍵字:視覺簡單反應時 視覺選擇反應時 聽覺簡單反應時 優勢手 非優勢手

1 引言

反應時(Reaction time),又稱反應潛伏期,是指從刺激的呈現到反應的開始之間的時距。在反應的潛伏期中包含著感覺器官、大腦加工、神經傳入傳出所需的時間以及肌肉效應器反應所需的時間,其中大腦加工所耗費的時間最。對反應時間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學中著名的“人差方程”(personal equation)。而將反應時正是引入心理學領域的,是荷蘭生理學家唐德斯,他發展了三種反應時任務,后人將它們成為唐德斯反應時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

簡單反應時(simply reaction time,或A反應時)是指給被試呈現單一的刺激,只要求他做單一的反應。選擇反應時(choice reaction time,或B反應時)是指給被試呈現幾種不同的刺激,要求被試作出幾種相應的反。

在測定反應時的研究中,聽覺反應時和視覺反應時的研究比較多。實驗一以4種顏色(紅、黃、綠、藍)的圓為刺激,測量36名被試的視覺簡單反應時和視覺選擇反應時。實驗二以頻率為350Hz、750Hz和2000Hz的純音為材料,測量33名被試的聽覺簡單反應時。

2 實驗一

實驗一分別測定被試視覺的簡單反應時和選擇反應時。目的是掌握視覺簡單反應時和選擇反應時的測量方法。視覺簡單反應時每一個被試進行兩次,第一次用優勢手按鍵,第二次用非優勢手按鍵。視覺選擇反應時不規定被試的優勢與非優勢手,被試隨意使用。

2.1 方法

2.1.1 被試

心理學專業大二本科生36名,4男34女。

2.2.2 儀器與材料

  儀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實驗臺。

  材料:直徑為100像素4種顏色(紅、黃、綠、藍)圓(視覺簡單反應時只呈現藍色)。

2.2.3 實驗程序

  (1)雙擊桌面“心儀心理實驗平臺”圖標,彈出登錄窗口。雙擊“電腦實驗”,打開PsyTech-EP2009型心理實驗臺主界面。選中左側實驗列表中的“視覺簡單反應時”,右邊呈現實驗說明。 單擊“進入實驗”彈出“指導語”窗口。實驗者可進行參數設置(或使用默認值)、練習等,也可以單擊“開始實驗”按鈕直接進行實驗。

  (2)指導語如下:

這是一個視覺簡單反應時實驗。請你使用2號反應盒,端坐屏幕前,優勢手(第二次非優勢手)放在參數設置的顏色所對應的鍵上(注意不要下壓),眼睛注視屏幕。當出現 “預備”時你要準備反應。一旦出現顏色圓,立即按反應鍵,但不要搶按,搶按則本組重做。程序將自動記錄搶按的次數。每10次為一組,兩組之間可稍事休息。當你明白了實驗要求后,可以先進行練習。然后點擊 “開始實驗”按鈕開始。

(視覺選擇反應時的指導語如下:這是一個不同顏色刺激的選擇反應時實驗。請你使用2號反應盒,端坐屏幕前,將手指放在反應盒上。眼睛注視屏幕。當出現 “預備”時,你要準備反應。并根據屏幕呈現的不同顏色,按相對應的顏色鍵,要求反應又快又準。 程序將自動記錄搶按和按錯的次數。當你明白了上述實驗步驟后,可以先進行練習,練習結束后點擊下面的“正式實驗”按鈕開始。)

(3)實驗開始,每次呈現刺激前屏幕出現“預備”,時間為1秒。為保障數據的有效性,防止被試搶按,預備時間設置為±0.2秒隨機化,即預備時間在0.8~1.2秒之間隨機分布。若出現搶按,則程序顯示警告信息,本組 (10次)實驗重新做,程序記錄搶按的次數。被試每次做出按鍵反應后。自動進入下一次實驗,直至做完設定的次數。

(視覺選擇反應時:實驗開始,每次呈現刺激前屏幕上先出現“預備”,然后隨機呈現4種顏色圓(各種顏色呈現次數相等 )。被試根據呈現作出相應選擇反應。若出現搶按或選擇錯誤則程序自動 記錄次數,且按錯的反應時不參予統計平均。 被試每次做出反應后,自動進入下一次實驗,直至做完設定的次數。)

2.2 結果

2.2.1 視覺簡單反應時的性別效應

通過計算男性與女性的視覺平均簡單反應時如表1所示:

表1 男性與女性視覺平均簡單反應時的平均數與方差

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T(34)= - 0. ,p=0.553>0.05,說明視覺簡單反應時性別主效應不顯著。

2.2.2 視覺簡單反應時的優勢與非優勢手效應

通過計算被試優勢手與非優勢手的視覺簡單反應時如表2所示:

表2視覺平均簡單反應時優勢與非優勢手的平均數與方差

配對樣本T檢驗發現:T(35)=3.1word/media/image5.gif,p=0.0030.05,說明視覺選擇反應時的性別主效應不顯著。

2.2.4 視覺簡單反應時與選擇反應時的相關性

表4 視覺簡單反應時與視覺選擇反應時的平均數與方差

二元定距變量相關分析發現:r=0.56word/media/image7.gif,p=0.000.05,說明聽覺簡單反應時的性別效應不顯著。

3.3 討論

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聽覺簡單反應時的性別差異不顯著。但實驗結果并不能說明男女聽覺簡單反應時不存在差異,為了得到更有效地實驗結果,應使男女數量差異的不顯著。

4結論

(1)視覺簡單反應時與視覺選擇反應時的性別效應不顯著。

(2)視覺簡單反應時的優勢手與非優勢手的主效應不顯著。

(3)視覺簡單反應時與視覺選擇反應時的相關性顯著,呈中等程度相關。

(4)聽覺簡單反應時的性別效應不顯著。

5參考文獻

[1] 楊志良.實驗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第二篇: 簡述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

簡單反應時和選擇反應時實驗報告

張平 10應心A班 1050101039

1.引言

反應時(response latencies),是指個體從刺激發出到開始反應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首先由刺激引起感覺器官的注意,經由神經系統傳遞給大腦,經過加工,再從大腦傳遞給效應器,效應器做出反應。其中由三部分時間組成:感覺神經傳遞時間、大腦加工時間、效應器反應時間,其中大腦加工所需時間最長。反應時可以分為簡單反應時和選擇反應時兩類。

簡單反應時是指指呈現一個刺激,要求被試從看到或聽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應的這段時間間隔。又稱A反應時。例如要求被試一見到儀器呈現紅色信號光就立刻按鍵。兩者之間是固定不變的。簡單反應時的實驗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最早始于天文學家對“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間測量了視覺和聽覺的“生理時間”,得到簡單反應時的時值,光為180毫秒,聲為140毫秒,觸覺為140毫秒,這些數據到今天還算是相當標準的。

選擇反應時是指當呈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時,要求被試分別對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被試從刺激呈現到做出選擇反應的這段時間稱為選擇反應時,又稱B反應時。這種反應時更能體現人的智力和能力。在選擇反應時中,選擇數越多,則選擇反應時越長,選擇任務越復雜,則反應時越長。

所以,本實驗目的是:(1)學習視覺與聽覺簡單反應時的測定方法及儀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與計算,并比較對聲和對光這兩種刺激的反應時的差別:(2)學習測定視覺選擇反應時的方法,了解選擇反應時的特點及其與簡單反應時的區別。

2.方法

2.1 被試

五十一名

2.2 程序

簡單反應時測定裝置、選擇反應時測定裝置。

2.3程序

簡單反應時部分

1)預備實驗:

(1)接通儀器電源,主試撥動信號發生開關,看儀器是否正常工作。

(2)練習操作,刺激呈現器放在離被試1米處,被試以右手食指按在反應鍵任一孔上,主試按“啟動”鍵。被試當感覺到刺激出現時,立即按壓電鍵。計時器停止計時,主試記下成績。練習實驗可做2-3次。

第三篇: 簡述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

臨沂市人民醫院

感染科四病區應急演練記錄及效果評價表

演練時間

10月19日

演練地點

感染科四病區

主持人

付慧敏

演練項目

患者發生輸液反應的護理應急預案演練

組織部門/科室

感染科四病區

參與部門/科室

感染科四病區

參加人員

觀摩人員

演練目的:醫生及護士能正確處理患者發生輸液反應的緊急狀況

場景設置:患者發生輸液反應后值班醫生及護士的應急處置

演練記錄:

1、責任護士楊慧巡視病房時發現6床患者發生寒戰,懷疑輸液反應,立即報告值班醫生鄧靜和護士長邵玉玲,遵醫囑立即將發生反應的液體更換為生理鹽水(連同輸液器一并更換);

2、責任護士楊慧配合鄧靜醫生采取急救措施,給予心電監護、吸氧、測量生命體征;

3、責任護士楊慧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填寫特殊患者護理記錄單,安慰患者及家屬,減輕其焦慮、緊張情緒;

4、醫生鄧靜填寫藥物不良反應報告表,詳細記錄患者姓名、藥名、生產廠家及生產批號報藥學部;

5、將發生輸液反應的液體及輸液器全部用塑料袋密封,報告藥學部;

6、對輸液器具和藥物進行封存及送檢,分析查找發生輸液反應的原因;

7、科室配合藥學部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

8、按不良事件報告與處理流程逐級上報護理辦、護理質量管理與評價部。

演練效果評價

人員到位情況

履職情況

物資到位情況

現場物資

個人防護

協調組織情況

整體組織

應急分工

實戰效果評價

配合協調情況

報告上級

配合部門

處理結果

急救意識

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總結

整體演練效果較好,分工到位,條理清晰。

存在問題

1、個別護士緊急狀態表現不明顯;

2、護士協作能力差。

改進措施:

1、現場反饋,及時修正不足;

2、改進之后再次演練,效果較好。

記錄人:曹明超

第四篇: 簡述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

輸液反應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 立即停止輸液或者保留靜脈通路,改換其他液體和輸液器。

二、 報告醫生并遵醫囑給藥。

三、 情況嚴重者就地搶救,必要時行心肺復蘇。

四、 記錄患者生命體征、一般情況和搶救過程。

五、 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科、藥劑科、消毒供應中心、護理部。

六、 保留輸液器和藥液分別送消毒供應中心和藥劑科,同時取相同批號的液體、輸液器和注射器分別送檢。

七、 患者家屬有異議時,立即按有關程序對輸液器具進行封存。
【程序】

立即停止輸液?→?更換液體和輸液器?→?報告醫生?→?遵醫囑給藥?→?就地搶救?→?觀察生命體征?→?記錄搶救過程?→?及時上報?→?保留輸液器和藥液?→?送檢

患者發生輸血反應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病人輸血時,責任護士每15分鐘巡視病人,詢問病人主訴,如出現寒戰、高熱、腰疼等輸血反應癥狀時立刻停止輸血,更換輸血管,改換生理鹽水。

2、保留原輸血器及余血,報告輸血科、控感辦。

3、及時通知醫生及護士長,配合醫生,遵醫囑給藥。

4、嚴重輸血反應,準備好搶救藥品及物品,配合醫師進行緊急救治,及時報告醫務科、護理部。

5、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準確記錄生命體征和搶救過程。

六、協助醫師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

七、如患者及家屬有異議,立即按有關程序對輸血器及余血進行封存及送檢,分析查找發生輸血反應的原因。

八、科室或護理單元配合輸血科、醫務部向患者(家屬)做好解釋,協商處理相關問題,職能部門對處理結果進行追蹤、評價、記錄。

患者輸液中發生過敏反應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患者在輸液中發生過敏反應,立即更換液體及輸液器,保留靜脈通路。

二、報告醫師,分析發生過敏反應的原因。

三、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安慰患者,減少患者的焦慮。

四、保留原輸液器和藥液,報告藥劑科。

五、及時準確做好記錄。

六、向家屬講解過敏反應相關知識,取得理解。

七、患者處理妥當后,病區進行分析討論、借鑒總結。

刺激性藥物外滲防范預案

【防范措施】

一、輸注刺激性藥物前,護士應告知患者及家屬輸注目的、注意事項等,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二、護士應選用直且彈性好,不易滑動的周圍靜脈進行穿刺。先用生理鹽水引導穿刺,確定針頭在血管內再輸注刺激性藥物,并妥善固定,輸注完畢再用生理鹽水沖注后拔針。

三、輸注刺激性藥物時,輸注側肢體盡可能不動或少動,以免藥物外滲引起局部組織劇痛、變性甚至壞死。

四、若患者出現局部疼痛、腫脹、滴液不暢等情況應立即告訴護士,給予及時處理。

五、輸注刺激性藥物期間,若患者意識障礙或躁動不安,陪伴家屬不得隨意離開,以免發生意外。

六、護士應經常巡視觀察輸注局部有無燒灼感、腫痛、外滲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等情況,并做好護理記錄。

七、當發生后疑似藥物外滲時,應立即更換其他部位,報告護士長,做好相應的處理,詳細觀察局部皮膚變化。

八、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加強床邊交接。

九、常見刺激性藥物有化療藥物、去甲狀腺素、多巴胺、阿拉明、多巴酚丁胺、尼莫通、脂肪乳劑、甘露醇、甘油果糖、高滲葡萄糖等。

十、外周用化療藥物參照(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與護理)

化療藥物外滲的防范預案

【應急預案】

一、立即停止化療藥物的注入,可保留針頭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藥物,然后拔除針頭。

二、發生化療藥物外滲后要及時通知主管醫生及護士長。

三、用0.4%普魯卡因(2%普魯卡因1ml+生理鹽水5ml配制)局部封閉,既可以稀釋外滲的藥液和組織藥液的擴散,又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封閉液的量可根據需要配置。

四、外滲24小時內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間應加強觀察,防止凍傷。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藥液向周圍組織擴散。

五、避免患處局部受壓,外涂海普林,外滲局部腫脹嚴重的可用50%硫酸鎂濕敷并與海普林交換使用。

六、加強交班,密切觀察局部變化。

程序:

(一)發現化療藥物外滲,立即停止輸入,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療藥物→通知主管醫生及護士

(二)發現化療藥物外滲,立即停止輸入,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療藥物→局部封閉治療→局部冷敷→根據情況進行進一步治療→做好交接班,密切觀察局部變化。

藥物引起過敏性休克防范預案

【防范措施】

一、護理人員給患者應用藥物前應詢問患者是否有該藥物過敏史,按要求做過敏試驗,凡有過敏史者禁忌做該藥物的過敏試驗。

二、正確實施藥物過敏試驗,過敏試驗藥液的配制、皮內注入劑量及試驗結果判斷都應按要求正確操作,過敏試驗陽性者禁用。

三、該藥試驗結果陽性患者或對該藥有過敏史者,?禁用此藥。同時在該患者醫囑單、病歷夾上注明過敏藥物名稱,在床頭掛過敏試驗陽性標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

四、經藥物過敏試驗后凡接受該藥治療的患者,停用此藥24小時以上,應重新做藥物過敏試驗,方可再用此藥。

五、抗生素類藥物應現用現配,特別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溫下極易分解產生過敏物質,引起過敏反應,還可使藥物效價降低,影響治療效果。

六、嚴格執行查對醫囑,做藥物過敏試驗前應警惕過敏反應的發生,治療盤內備腎上腺素1支。

七、藥物過敏試驗陰性,第一次注射后觀察20~30min,注意觀察巡視患者有無過敏反應,以防發生遲發過敏反應。

【過敏性休克應急預案】
一、 患者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過敏的藥物,就地搶救,并迅速報告醫生。

二、 立即平臥,遵醫囑皮下注射腎上腺素1mg,小兒酌減。如癥狀不緩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0.5ml,直至脫離危險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癥狀,給予氧氣吸入,呼吸抑制時應遵醫囑給予人工呼吸,喉頭水腫影響呼吸時,應立即準備氣管插管,必要時配合施行氣管切開。

四、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補充血容量,必要時建立兩條靜脈通路。遵醫囑應用晶體液、升壓藥維持血壓,應用氨茶堿解除支氣管痙攣,給予呼吸興奮劑,此外還可給予抗組織胺及皮質激素類藥物。

五、發生心臟驟停,立即進行胸外按壓、人工呼吸等心肺復蘇的搶救措施。

六、觀察與記錄,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尿量及其他臨床變化,患者未脫離危險前不宜搬動。

七、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6?h內及時、準確地記錄搶救過程。

【程序】

一、過敏反應防護程序:

詢問過敏史?→?做過敏試驗?→?陽性患者禁用此藥?→?該藥標記、告知家屬?→?陰性患者接受該藥治療?→?現用現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首次注射后觀察20~30?min

二、過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立即停用此藥?→?平臥?→?皮下注射腎上腺素?→?改善缺氧癥狀→?補充血容量?→?解除支氣管痙攣?→?發生心臟驟停行心肺復蘇?→?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告知家屬?→?記錄搶救過程

用藥差錯的防范預案

【 用藥差錯的常見類型】

醫生處方不當,包括藥名、劑量、劑型、濃度、途徑、次數、用法等項錯誤;算錯劑量,未按醫囑劑量給藥,而將藥物劑量加倍、增大或減少;隨意給藥,所用藥物未經醫生允許;給藥途徑或次數錯誤,未遵循醫囑;用藥劑型錯誤;給藥時間錯誤;備藥方法錯誤;藥物服用方法錯誤;使用變質的藥物;其他用藥錯誤。

【防范措施】

一、提高護理人員職業道德素質

護理人員通過不斷學習,提高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術水平,加強用藥安全管理意識,加強責任心,培養護士“慎獨”精神,在工作中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嚴謹細致,防范缺陷。

二、加強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對病人實施藥物知識教育,與病人相互溝通,從而增強病人的理解、參與和依從性,最終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目的。

三、所有用藥必須有醫生開具的書面醫囑

口述的藥療醫囑僅在醫生處方無法書寫或輸入電腦的情況下使用,應急執行口頭醫囑時護士應復述1遍,搶救結束后醫生應據實補記醫囑。

四、加強與醫藥人員的溝通

護士在執行醫囑中,若發現醫囑差錯或有疑問時應及時與醫生或藥師溝通確認或更正,絕不能盲目、被動地去執行,更不應該圖方便、省事,或抱有無所謂的態度。

五、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有研究顯示,不少用藥差錯是由于護士處理醫囑不規范、核對醫囑出現失誤導致。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是醫囑全面落實的根本保證。及時、準確無誤執行醫囑,保證病人用藥安全是每個護士應盡的義務

六、確保藥物質量

完善藥品管理制度,各類藥品應分類定點放置并定期檢查藥品的質量。對于容易混淆的藥品,應當分開放置。根據不同的藥物,選擇不同的保存方法。對需要避光的藥物在輸液過程中使用遮光袋或專用輸液器。最好選擇說明書上推薦的輸液載體。配藥時最好是現配現用,配好的藥液最多不能超過2 h,2種或2種以上不同藥物配伍時應先加濃度高的藥物后加濃度低的藥物,先加無色的再加有色的。在給藥前,護士應檢查所調配的藥品是否正確、包裝是否完整。

七、確保用藥劑量、濃度準確無誤

在用藥過程中一旦發現藥品的標準濃度或劑量不能使用,護士對劑量的計算、給藥速度和其他的數學計算應該由第二人(其他護士或藥師)進行核對。

八、保證藥物的正確使用

(一)選擇正確的用藥途徑。

(二)輸注速度應根據病人的年齡、病情、身體狀況及藥物性質調節。對年老體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應控制滴速,重點關注高危藥品的輸入速度。

(三)正確的用藥時間及順序:一般情況下,依據病人病情的緩急或病情變化、治療上存在前后因果關系及藥物的藥理性質安排輸液順序。根據藥物半衰期決定給藥時間,按照規定時間給藥。

九、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特別是對轉院、轉科、手術室的病人所帶來的藥物一定要認真交接,以防用藥遺漏、用藥重復等現象發生。

十、重點人群的管理

實習生、新護士工作經驗少、情緒不穩定、責任心不強,要特別關注,排班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

十一、建立用藥失誤應急操作預案

目的是當出現用藥失誤后能在第一時間對病人進行施救,避免差錯繼續擴大,把握糾正差錯的機會。

發生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患者用藥過程中加強巡視,及時發現患者異常反應。

二、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事件時,立即停藥,正在靜脈輸液的患者更換液體及輸液器,同時通知醫生,通知藥劑科、設備科。

三、保留剩余藥物、輸液患者保留輸液器具。

四、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安慰患者,減少患者的焦慮,遵醫囑給予對癥處理,嚴重者,實施就地搶救并立即報告醫務科、護理部。

五、醫師填寫藥物不良反應報表,詳細記錄患者姓名、藥名、生產廠家、生產批號報送藥劑科。

六、患者家屬有異議時,立即按有關程序對輸液器具和藥物進行封存及送檢,分析查找發生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的原因。

七、科室或護理單元配合藥劑科、醫務部向患者(家屬)做好解釋,協商處理相關問題。

患者輸液中發生空氣栓塞的應急預案

【風險預案】

一、 輸液前要排盡空氣,輸液過程中,值班護士要及時巡視,密切觀察,及時更換液體,以免空氣進入靜脈形成栓塞。

二、 當發現空氣進入體內時,立即夾住靜脈管路,阻止空氣進一步進入。

三、 讓患者處于頭低足高左側臥位,使空氣進入右心室,避開肺動脈入口,由于心臟的跳動,空氣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進入肺動脈內,同時通知醫生,配合醫生做好應急處理。

四、立刻給患者吸純氧,有條件者可行高壓氧治療。

五、如有腦性抽搐可應用安定,也可應用激素減少腦水腫、應用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環。

六、患者病情穩定后,詳細、據實的記錄空氣進入原因、空氣量及搶救處理過程。

七、繼續觀察并記錄,直至證明患者完全脫離危險為止。

【程序】

立即夾住靜脈通路?→?頭低左側臥位?→?通知醫生?→?吸氧或高壓氧?→?藥物治療?→?觀察生命體征?→?告知家屬?→?記錄原因及搶救過程?→?繼續觀察

患者輸液中發生肺水腫的應急預案

一、 發現患者出現肺水腫癥狀時,立即停止輸液或將輸液速度降至最低。

二、及時與醫生聯系進行緊急處理。

三、將患者安置為端坐位,雙下肢下垂,以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的負擔。

四、加壓給氧,減少肺泡內毛細血管滲出,同時濕化瓶內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氣體交換,緩解缺氧癥狀。

五、遵醫囑給與鎮靜、擴血管和強心藥物。

六、必要時進行四肢輪流結扎,每隔5-10分鐘輪流放松一側肢體血帶,可有效的減少回心血量。

七、認真記錄患者的搶救過程。

八、患者病情穩定后,加強巡視,重點交接班。

醫護人員發生銳器刺傷時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 醫護人員在進行醫療操作時應特別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銳器劃傷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銳物體劃傷刺破時,應立即擠出傷口血液,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時去外科進行傷口處理,并進行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檢查和隨訪。

二、 被乙肝、丙肝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應在24?h內去預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體,必要時同時抽患者血對比。同時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按1個月、3個月、6個月接種乙肝疫苗。

三、 被HIV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應在24?h內去預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體,必要時同時抽患者血對比,按1個月、3個月、6個月復查,同時口服賀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醫務處、院內感染科進行登記、上報、追訪等。

【程序】

立即擠出傷口血液?→?反復沖洗?→?消毒?→?傷口處理?→?抽血化驗檢查?→?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并通知醫務處、院內感染科進行登記、上報、追訪

患者燙傷的防范預案

【適應對象】

昏迷、截癱,麻醉后24小時內有感覺障礙的患者,老年,嬰幼兒,危重患者,有感覺功能減退的患者應加強防燙傷。

【防范措施】

一、加強入院評估與入院宣教工作,將有關防燙傷的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以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二、昏迷、截癱、麻醉后24小時內有感覺功能障礙的患者一般情況下不應使用熱水袋,新生兒禁用熱水袋,小兒、危重患者應慎用熱水袋。

三、如患者需要使用熱水袋時,必須裝入套(袋)內使用。經護士用水溫計測溫,小兒、老人、體弱患者水溫不超過50℃,使用前應仔細檢查有無漏水。每30分鐘巡視一次,觀察水袋有無漏水及皮膚情況,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四、老年人及感覺減退患者應由護士或家屬協助調好水溫,再進行擦浴,水溫應在39-42℃。

五、加強巡視,對于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患者應主動幫助取用熱水瓶,以防止不慎打翻熱水瓶燙傷患者。

六、一旦發生燙傷,當班人員應及時匯報醫生,妥善做好燙傷局部皮膚的處理。

【應急預案】

一、一旦發現患者有燙傷發生時,應立即匯報值班醫生和護士長,并按照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上報程序進行上報。

二、針對燙傷的程度和部位請燒傷科和相關科室進行會診。

三、注意創面的處理,避免感染。

四、指、趾末端燙傷注意保暖及血運的觀察。

患者發生誤吸時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當發現患者誤吸時,立即使患者采取俯臥位,頭低腳高位,叩擊背部,盡可能使誤吸物排出,并同時通知醫生。
  二、及時清理口腔內痰液、嘔吐物等。

三、監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如出現嚴重發紺、意識障礙及呼吸頻率、深度異常,在采用建議呼吸器維持呼吸的同時,急請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氣管鏡吸引。

四、做好記錄,必要時遵醫囑開放靜脈通路,備好搶救儀器和物品。

五、協助醫生通知家屬,并向家屬交代病情。

六、做好護理記錄。

七、加強宣教,做好健康指導工作,預防再次發生

患者有自殺傾向時應急預案及程序

【應急預案】

一、發現患者有自殺念頭時,應立即向上級匯報。

二、通知主管醫師。

三、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收回銳利的物品,鎖好門窗、防止意外。

四、通知患者家屬,要求24小時陪護,家屬如果需要離開患者時,應通知值班的醫護人員。

五、詳細交接班,同時多關心患者,準確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

【程序】

發現患者有自殺傾向時→?向上級領導匯報,通知值班醫師→?通知家屬,要求24小時陪護→?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每班重點交接班,掌握心理狀態。

患者自殺后應急預案及程序

【應急預案】

一、發現患者自殺,應立即通知醫生,攜帶必要的搶救物品及藥品與醫生一同奔赴現場。

二、判斷患者是否有搶救的可能,如果有應立即開始搶救工作。

三、如果搶救無效,應保護現場(病房內及病房外現場)。

四、通知醫務科或院內總值班,服從領導安排。

五、協助主管醫生通知家屬。

六、配合院領導及有關部門的調查工作。

七、做好各種紀錄。

八、保證病室常規工作的進行及其他患者的治療工作。

程序:

(一)發現自殺→?與醫生盡快趕赴現場進行搶救→??醫務科或總值班→?通知家屬

(二)發現自殺→?與醫生盡快趕赴現場進行搶救→保護現場→?配合院領導及有關部門的調查工作?→?做好各種紀錄?→?同時要保證病室常規工作的進行及其患者的治療工作

患者發生驚厥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 值班護士應按要求巡視病房,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特別是高燒患者)?,及時采取搶救措施。?

二、 發現有驚厥跡象或正在驚厥的患者時,應立即將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解開衣領扣帶,同時請身邊其他患者或家屬幫助呼叫醫務人員,及時通知醫生。

三、 將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放入上下臼齒之間,以防舌咬傷并便于擦試及抽吸口腔及氣管內分泌物。

四、 給予吸氧、備好吸痰器及急救藥品等,配合醫生實施搶救措施。因抽風而憋氣時可剌激人中、合谷、?百會、內關穴等。

五、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出嘔吐物及分泌物,?以防發生窒息。

六、 保持靜脈通道通暢,以便迅速給藥,抽風不止,,可給予安定每次0.2~0.3?mg/kg,一次最大量不超過10mg靜脈緩注或肌注(注射后1~3min發揮作用)?,必要時20min重復一次;10%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加等量生理鹽水灌腸或鼻飼、咽飼。

七、注意安全,防止墜床及碰傷;保持安靜,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及刺激。

八、 伴有高熱者,應采取藥物降溫及物理降溫。?

九、 參加搶救的各方人員應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條不紊,嚴格查對,及時做好各項記錄,并認真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安慰等心理護理工作。

十、 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在搶救結束后6h,據實準確地記錄搶救過程。

【程序】

立即搶救?→?通知醫生?→?繼續搶救?→?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生命體征采取相應措施?→?告知家屬?→?記錄搶救過程

住院患者發生躁動或精神癥狀時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患者發生躁動或出現精神癥狀時,立即采取制動,評估患者躁動原因,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

二、加強看護,給予床擋,必要時使用保護性約束,防止患者誤傷或自傷,經常觀察被約束患者的肢體顏色。

三、遵醫囑用藥。

四、與家屬進行溝通,以減輕他們的緊張心情,取得合作。

五、必要時專人護理,及時做好記錄。

患者外出或外出不歸時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應急預案】

一、患者入院時詳細交代住院須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間不允許私自外出,以免貽誤治療、突發病情變化等嚴重后果。

二、加強巡視,力所能及地幫助患者解決困難,盡量減少其外出機會。如必須外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經主管醫生批準,患者及家屬在護理單上簽字后方可離開,并在規定時間內返回病房。

三、一旦發現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報告護士長,?通知主管醫生

四、通過患者所留下的通訊方式,與家屬取得聯系,共同尋找。

五、必要時通知醫務處、護理部或總值班。

六、患者確屬外出不歸,需兩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貴重物品交保衛科。

【程序】

交代住院須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間不允許私自外出?→?加強巡視?→?減少患者外出機會?→?發現患者外出?→?報告護士長?→?通知主管醫生?→?與家屬取得聯系?→?必要時通知醫務處、護理部或總值班?→?外出不歸?→?貴重物品交保衛處

失竊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應急預案】

一、維持好病房秩序,對可疑人員進行詢問。

二、加強巡視,做好安全工作,隨手帶門,經常檢查門窗。

三、介紹住院須知時向患者介紹安全知識,保管好貴重物品及現金。

四、一旦發生失竊,做好現場保護工作。

五、通知保衛科或者總值班,協助做好偵破工作。

【程序】

對可疑人員進行詢問?→?做好安全工作?→?向患者介紹安全知識?→?保管好貴重物品及現金?→?發生失竊?→?做好現場保護工作?→?通知保衛科或總值班?→?協助做好偵破工作。

患者猝死防范預案

【應急預案】

一、 值班人員應嚴格遵守醫院及科室各項規章制度,堅守崗位,定時巡視患者,尤其對新患者、重患者應按要求巡視,及早發現病情變化,盡快采取搶救措施。

二、 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點,同時檢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達到100%?,急用時可隨時投入使用。

三、 醫護人員應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流程,常用急救儀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儀器及時充電,防止電池耗竭。

四、 發現患者在病房內猝死,應迅速做出準確判斷,第一發現者不要離開患者,應立即進行心臟按壓、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時請旁邊的患者或家屬幫助呼叫其他醫務人員。

五、 增援人員到達后,立即根據患者情況,依據本科室的心肺復蘇搶救程序配合醫生采取各項搶救措施。

六、 搶救中應注意心、肺、腦復蘇,開放靜脈通路,必要時開放兩條靜脈通路。

七、 發現患者在走廊、廁所等病房以外的環境發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確判斷后,立即就地搶救,行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時請旁邊的患者或家屬幫助呼叫其他醫務人員。

八、 其他醫務人員到達后,按心肺復蘇搶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復蘇,及時將患者搬至病床上,搬運過程中不可間斷搶救。

九、 在搶救中,應注意隨時清理環境,合理安排呼吸機、除顫儀、急救車等各種儀器的擺放位置,騰出空間,利于搶救。

十、參加搶救的各位人員應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條不紊,嚴格查對,及時做好各項記錄,并認真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安慰等心理護理工作。

十一、 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在搶救結束后?6h內,據實、準確地記錄搶救過程。

十二、 搶救無效死亡,協助家屬將尸體運走,向醫務處或總值班匯報搶救過程結果;在搶救過程中,要注意對同室患者進行安慰。

【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立即搶救?→?通知醫生?→?繼續搶救?→?告知家屬?→?記錄搶救過程

患者躁動時應急預案

1. 當發現患者突然發生躁動,立即說服并制動約束患者,防止發生意外,并通知醫生。

2.?檢測生命體征,遵醫囑給予鎮靜藥物,約束制動

3.?通知家屬,向家屬交待病情

4.?做好記錄,必要時開放靜脈通道,備好搶救儀器和物品。

程序:

1.?發現患者出現躁動時→通知醫生

2.?發現患者出現躁動時→守護患者身邊,防止誤傷→準備約束患者物品,必要時制動患者→遵醫囑使用鎮靜藥→協助醫生通知家屬并交待病情→做好記錄,準備搶救藥品及物品

患者突發病情變化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1.立即通知值班醫師

2.立即準備好搶救物品及藥品

3.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

4.必要時通知患者家屬,如醫生搶救工作緊張可通知總值班,有總值班負責通知患者家屬。

5.某些重大搶救或重要人物搶救,應該按照規定通知醫務科或院總值班。

程序:

1.病情變化?→?通知值班醫生?→?通知患者家屬

2.病情變化→?做好搶救準備→?配合搶救工作→?醫務科或總值班

3.病情變化?→?重大搶救或重要人物搶救→?醫務科或總值班

消防緊急疏散患者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 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經常檢查倉庫、電源及線路,發現隱患及時通知有關科室,消除隱患。

二、 住院患者不允許私用電器。

三、 當病區發生火災時,所有工作人員應遵循“高層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醫務人員最后撤”的原則,“避開火源,就近疏散,統一組織,有條不紊”,緊急疏散患者。

四、 當班護士和主管醫生要立即組織好患者,不得在樓道內擁擠、圍觀,并立即通知保衛科或總值班,緊急報警。

五、 集中現有的滅火器材和人員積極撲救,盡量消滅或控制火勢,以防擴大。

六、 所有人員立即用濕毛巾、濕口罩或濕紗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七、 在保證人員安全撤離的條件下,應盡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積極搶救貴重物品、設備和科技資料。?

八、 發現某一房間發生火災,室內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臨近人員。

九、 如室內無人,也無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開門,以免火勢擴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現有的滅火器材,做好充分準備,打開房門,積極滅火。

十、 關閉鄰近房間的門窗,斷開燃火部位的電閘(由消防中心或電工室人員操作)。

十一、 發現火情無法撲救,要立即撥打“119”報警,?并告知準確方位。

【程序】

做好病房安全管理?→?消除隱患?→?緊急疏散患者?→?立即通知保衛科或總值班?→?積極撲救?→?盡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積極搶救貴重物品、設備和科技資料?→?火情無法撲救立即撥打“119”?→?告知準確方位

停電和突然停電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通知停電后,立即做好停電準備,備好應急燈、手電、蠟燭等;如有搶救患者使用動力電器時,需找替代的方法。

二、突然停電后,立即使用搶救患者機器運轉的動力方法,維持搶救工作,開啟應急燈或點燃蠟燭照明燈。?

三、與電工班聯系,查詢停電原因,盡早排除故障,或開啟應急發電系統。

四、加強巡視病房,安撫患者,同時注意防火、防盜。

【程序】

接到停電通知?→?備好應急燈?→?準備動力電器的應急方案
突然停電后?→?采取措施保證搶救儀器的運轉?→?開啟應急燈?→?與電工班聯系?→?查詢停電原因?→?加強巡視病房?→?安撫患者→?防火、防盜

病人發生沖動傷人或毀物行為時的預案

一、要及時發現病人沖動行為的先兆表現給以適當的引導與干預措施。

二、病人一旦發生沖動行為在場的工作人員要齊心協力控制病人的沖動行為,同時注意保護病人。

三、預計在場的工作人員不能制服時先盡量想辦法穩定病人情緒,同時注意保護病人。

四、馬上組織其他人員到場齊心協力將病人保護于床。

五、通知醫生,必要時使用藥物控制病人情緒及沖動行為。

觸電的應急預案

一、發現病人觸電,要立即關閉電源或用絕緣體切斷電源,切忌在斷電前觸動病人。

二、切斷電源后讓病人就地平臥休息。對意識清醒者,立即松解衣物,抬起下頜,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評估呼吸,脈搏及血壓的變化。尤其心律的變化,若出現嚴重心律失常應給予相應的藥物處理。

三、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實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術、吸氧。人工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復為止。

四、心肺復蘇但仍處于昏迷者或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需持續給氧和促胸代謝藥物,如高滲糖、ATP、輔酶A、細胞色素C等。

五、復蘇后期必須維持血壓的穩定,糾正酸緘平衡失調,防治因缺氧所致的腦水腫,徹底清創電灼傷面,肌注抗生素及破傷風毒素,并應用足夠的廣譜抗生素。

六、觸電者心肺復蘇后應嚴密監護,不可使其下床活動,以免引起繼發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衰或休克。對重度觸電病人此時還應注意評估深組織的損傷,如出血、滲液、及血紅蛋白尿,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等,爭取早發現早就診。

泛水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立即尋找泛水的原因,如能自行解決應立即解決。

二、如不能自行解決,立即找后勤保障科、總務科,晚上找院總值班。

三、協助維修的人員將水掃凈。

四、告誡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區域或潮濕處,防止跌倒。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準備。

(一)告訴患者停水時間。

(二)給患者備好生活用水和飲用水。

(三)病房熱水爐燒好備用,同時盡可能多備生活用水。

二、突然停水后,夜間要與院總值班聯系,匯報停水情況,查明原因,白天要與后勤保障科聯系,匯報情況,查詢原因。

使用中設備故障緊急調配預案

【應急預案】

一、使用中的設備出現故障時,如為簡易故障及時排除,恢復患者使用。

二、故障短時間內無法解除時,尋找替代設備,如簡易呼吸氣囊替代呼吸機,電動吸痰器替代負壓吸引等。

三、立即通知科主任或護士長(夜間通知護士長或總值班),通知相關部門。

四、密切觀察病情,確保患者安全,故障設備及時維修。

吞食異物的應急預案

一、冷靜勸慰病人,使病人講出吞食何物及異物的大小,數量及有何不適。在吞食金屬物或不明異物性質時,應立即行X線和B超檢查。以便查明異物及時處理。

二、盡快給病人食用多纖維的蔬菜,食用時讓病人粗略咀嚼既吞下以便粗纖維包繞異物。可同時給予緩瀉劑。

三、如病人咬碎了體溫表,吞食了水銀,應立即讓病人服用牛奶或蛋清。

四、自吞食異物起,要對病人每次的大便進行仔細的檢查,直至找全異物為止。

五、密切評估病人的生命體征和主訴,如吞食異物較大,不可能從腸道排出,應采用手術取出,或者有腹痛或內出血征兆也可立即請外科會診處理。

六、處理因異物引起的并發癥。

自縊的應急預案

一、立即解脫繩索的繩帶套,也可用刀切斷或用剪刀剪斷。如病人懸吊于高處。解套時要同時抱住病人,防止墜地摔傷。

二、將病人就地放平,解松衣領和腰帶。如病人心跳尚存,可將病人的下顎抬起,使呼吸道通暢,應給與氧氣吸入。

三、如心跳已經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以及人工呼吸。

四、及時吸氧及酌情應用中樞興奮劑。

五、根據病人生命體征進行對癥處理,如病人呼吸,心跳恢復,但仍昏迷,應按昏迷護理常規護理。復蘇后期要糾正酸中毒和防止應腦缺氧所致的腦水腫,并給予其他支持治療。如病人意識模糊,躁動不安,應適當保護性約束,防止墜床。

六、病人清醒后,應勸慰病人使之情緒穩定,少數病人對自縊行為不能記憶,應予以理解,但均應嚴密觀察

孩子失竊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1、發生孩子失竊,立即通知當班醫生,通知科主任、護士長,科主任、護士長接通知后上報醫務科、護理部(夜間通知科主任、護士長;上報院部總值班室)二、撥打“110”報警。

三、電話通知保衛科,組織保安封鎖各個出口,全院搜查,同時調取監控錄像。

四、安慰家長,了解當時情況,詢問同病室其他患兒家長,了解情況。

五、科室工作人員積極協助查找。

六、孩子找到后,與公安部門交接;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整改措施。

七、若孩子找不到,配合公安部門立案偵查。

壓瘡防范預案

一、壓瘡評估

(一)評估流程:患者入院、手術或病情變化→進行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評分→壓瘡危險患者(評分≤18分)評估表掛于床尾 →采取預防措施并報護理部備案→總分>18分可報護理部撤銷壓瘡預報。

(二)評估頻次:初次評估后,輕、中度危險患者每周評估一次;高度危險患者每3天評估一次;極度危險患者每天評估一次;病情變化時隨時進行評估。

二、評分辦法:

按照Braden壓瘡危險因素量化評估表評估:評分在15-18分提示輕度危險;評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險;評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險;評分在9分以下提示極度危險。18分作為預測有壓瘡發生危險的診斷界值,評分≤18分應建立壓瘡風險因素量化評估表,并根據不同的危險程度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難免壓瘡的界定:以下情況可確定為難免壓瘡;

基本條件:強迫體位,如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昏迷等),偏癱,高位截癱,骨盆骨折,生命體征不穩定等病情需要嚴格限制翻身為基本條件,并存在高齡(≥70歲),血清蛋白<30克/升,極度消瘦,高度水腫,大小便失禁等5項中2項或2項以上者,難免壓瘡由病區質控小組評定后及時上報護理部,申請難免壓瘡復核、督導。

三、壓瘡分期

(一)可疑深部組織損傷 由于壓力或剪切力造成皮下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局部皮膚顏色的改變(如變紫,變紅),但皮膚完整。

(二)Ⅰ期(淤血紅潤期)為壓瘡初期,局部軟組織受壓后,出現紅、腫、熱、麻木或觸痛。此期為可逆性改變,只要及時去除誘因,就可恢復。

(三)Ⅱ期(炎性浸潤期)紅腫部位如繼續受壓,局部的血液循環得不到及時改善,局部紅腫向外浸潤、變硬,受壓皮膚的表面呈紫紅色,有小水泡形成,極易破潰。

(四)Ⅲ期(淺度潰瘍期)水泡繼續擴大,表皮破潰,露出創面,有黃色滲出液,感染后創面有膿性分泌物覆蓋,致使淺層組織壞死,疼痛加劇。

(五)Ⅳ期(壞死潰瘍期)壞死組織侵入直皮下層和肌肉層,感染嚴重者,可向深部和周圍組織擴展,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壞死組織呈黑色。如不及時控制感染,可引起膿毒敗血癥,危及病人生命。

(六)不能分期 全層皮膚缺失但潰瘍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

四、護理規范:

(一)根據病情使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評估患者。

(二)對活動能力受限或長期臥床患者,建立翻身卡,懸掛警示卡定時變換體位或用氣墊床,或采取局部減壓措施。

(三)保持患者皮膚清潔無汗液,衣服和床單清潔干燥無皺褶。

(四)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時清潔局部皮膚,肛周可涂皮膚保護劑。

(五)高危人群的骨突處皮膚,可用半透膜敷料或者膠體敷料保護,皮膚脆薄者慎用。

(六)病情需要限制體位的患者,采取可行的壓瘡預防措施。

(七)每班嚴密觀察并嚴格交接患者皮膚情況

(八)壓瘡一期患者局部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膠體敷料保護。

(九)壓瘡Ⅱ-Ⅳ期患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定時換藥,清除壞死組織,選擇合適的敷料,皮膚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膠體敷料。

(十)對無法判斷的壓瘡和懷疑深層組織損傷的壓瘡需進一步全面評估,采取必要清創措施,根據組織損傷程度選擇相應的護理方法。

(十一)根據患者情況加強營養。

跌倒防范預案

【跌倒高危因素】

一、意識不清、躁動不安、精神異常、肢體活動受限、視覺障礙的患者;

二、體質虛弱、需攙扶行走或坐輪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無專人看護患者;年老和嬰幼兒無約束帶或無效的約束患者;

三、服用特殊藥物(鎮靜劑、降壓藥等) 、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內) 、 以暈厥、黑蒙為主要癥狀者、經常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者;

四、病室或洗漱間地面潮濕或有積水未設防滑標志等;

五、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跌倒防范措施】

一、按護理部標準,新病人入院時,對存在發生跌倒的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據《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險因素評估表》進行評估,并采取相應預防措施。

二、護士在護理意識不清、燥動不安、癲癇發作、老年癡呆、精神異常的患者, 及無陪伴的 3 歲以下嬰幼兒時必須用床欄或約束帶保護,床欄掛標識,并做好交班。

三、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對長期臥床的體質虛弱者、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內)、以暈厥、黑蒙為主要癥狀者、經常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者、肢體活動受限、視覺障礙及年老體弱等患者,護士應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時應由家屬或護士陪伴, 如需沐浴必須在家屬陪伴下進行。

四、給嬰兒測體重和沐浴時,護士必須守護在旁,不得擅自離開。

五、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在住院期間、起床活動時穿防滑鞋, 外出檢查時有專人陪同,檢查前更換外出鞋,行動不便者準備輪椅。

六、夜間應開啟地燈,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潔、干燥、平整、 完好、通道內不隨便堆放物品,以免影響人、車通行,工勤人員拖地后應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七、中夜班加強巡視,必要時為病人準備床欄并拉起。

八、對服用特殊藥物者(如安眠藥、降糖藥、降壓藥等) ,加強觀察。

九、一旦患者出現跌倒、墜床等事件,應及時通知醫師,并遵醫囑落實各項治療和護理。

【跌倒應急預案】

一、患者發生跌倒或墜床事件后,護士應立即赴現場及時了解發生跌倒或墜床的經過,并在第一時間通知醫生。

二、 醫生趕到現場后,護士應向醫生詳細描述事件的經過,并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救治及傷情的判斷。

三、醫生到場后應立即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神志、意識等生命體征,并根據患者的傷情實施必要的體格檢查,以便對其傷情做出初步的判斷。

四、如病情許可,護士和醫師可將病人移至病床、推車,并進行后續治療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和檢驗。

五、執業醫師應當依據患者的情況,結合檢驗、檢查結果,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等相關法律法規,對患者的傷情如實、科學、合理地作出輕、中、 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時請相關的科室醫生會診,共同判斷患者的傷情。

六、當班護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屬,告知患者發生跌倒或墜床的經過、目前的傷情、治療措施、預后等,并向家屬做好解釋工作。

七、立即報告:

(一) 口頭報告時間節點:發生或發現者立即(1 小時內)報告護士長或當班主管護士、相關醫生;護士長或當班主管護士接報后立即(1 小時內)報告科護士長、科主任;科護士長接報后立即(1 小時內)將該事件報告護理部及相關職能部門。

(二) 書面報告時間節點:發現者 8 小時內完成并交予護士長;護士長在24 小時內交予護理部。

八、 認真記錄患者墜床或跌倒的經過,傷情與搶救記錄。

九、 如患方不能認同院方的傷情判定結果,可通過司法鑒定等相關法律程序依法保護其合法權利。

墜床防范預案

【防范措施】

一、對于有意識不清并躁動不安的患者,應加床擋,并有家屬陪伴。

二、對于極度躁動的患者,可應用約束帶實施保護性約束,但要注意動作輕柔,經常檢查局部皮膚,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

三、在床上活動的患者,囑其活動時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讓護士幫助。

四、對于有可能發生病情變化的患者,要認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訴患者不做體位突然變化的動作,以免引起血壓快速變化,造成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等癥狀,易于發生危險。

五、教會患者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最好不要活動,應用呼叫器告訴醫護人員,給予必要的處理措施。

【應急預案】

一、一旦患者不慎墜床時、護士應立即到患者身邊,通知醫生檢查患者墜床時的著力點,迅速查看全身狀況和局部受傷情況,初步判斷有無危及生命的癥狀、骨折或肌肉、韌帶損傷等情況。

二、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依據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三、加強巡視至病情穩定。巡視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向醫生匯報。

四、及時、準確記錄病情變化,認真做好交接班。

住院患者要求緊急復印病歷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住院患者要求緊急復印病歷時,首先報告科主任、護士長。

二、通知主管醫生及責任護士,主管醫師完善醫療病歷;責任護士完善護理病歷。

三、科主任、護士長審核后簽名。

四、告知患者及家屬提供復印病歷所需的相關證明資料。

五、病區專人持病歷到病案室,經病案室專職人員復審后給予復印。

六、病歷復印完成后,按規定存放于指定地點。

【應急流程】

住院患者要求緊急復印病歷時→報告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師完善醫療病歷,責任護士完善護理病歷→科主任、護士長審核后簽名→告知患者及家屬提供復印病歷所需的相關證明資料→病區專人持病歷到病案室,經病案室專職人員復審后給予復印

病歷丟失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加強病歷管理工作,病人及家屬不得隨便翻閱病歷。

二、發現病歷丟失,立即報告科主任、護士長;夜間通知總值班室、護士長。

三、積極尋找,必要時聯系患者家屬,報警,配合警方調查。

四、報告保衛部、醫務部、護理部,由醫務部批準后,由主管醫師和護士重新寫(打印)病歷并在病歷中注明。

五、分析病歷丟失原因,加強病歷保管,嚴格交接班,預防再次丟失。

遭遇暴徒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應急預案]
一、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間病房門上鎖。
二、遭遇暴徒后,沉著冷靜,采取果斷措施保護患者及公物,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三、注意觀察暴徒的特征。
四、設法通知保衛處,夜間通知總值班,由總值班視情況撥打110。五、暴徒逃走,注意走向,為破案提供線索。

護理行為過失應急預案

(一) 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成員:各科護士長

(二) 工作職責:
1、護理人員必須認識到護理工作是關系到病人的安危的大事,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認真執行各項操作規程,杜絕因護理行為過失而發生差錯事故。
2、仔細觀察病情,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向當班醫生匯報,給予正確的處理。
3、如發現發錯藥、打錯針、輸錯液,應立即停止用藥,及時向醫生匯報及護士長,采取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以減少和降低由于護理過失行為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4、如發生燙傷、小兒墜床、褥瘡等嚴重情況,在安置病人的同時,立即匯報護士長、科主任,作相應的急救處理。及時與護理部、醫務科、保衛科匯報,爭取更多的力量給予應急支持,責任者應在二十四小時內提交書面材料
5保證急搶救物品的齊全和功能完好,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杜絕供應未消毒的器械、敷料或無菌操作不嚴而發生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緊急封存不良反應標本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患者在醫院期間進行輸液、輸血、注射、藥物等治療時,發生不良后果,要當場將標本保存,注明使用日期、時間、藥物名稱、給藥途徑。

二、疑似由于輸液、輸血、注射、藥物等引起的不良后果時,科室應向醫務處(夜間向總值班)報告。同時由護士長報告護理部。

三、科室醫務人員、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需共同在場的情況下,對現場實物進行封存。

四、封存標本需在封口處加蓋科室圖章,同時注明封存日期和時間。

五、封存標本由醫務處保管,晚間及節假日由院總值班保管,,次日或節假日后移交醫務處。

六、需要進行檢驗的標本,應當到由醫患雙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七、雙方無法共同指定檢驗機構時,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

八、對封存標本進行啟封時,應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在場。

九、疑似輸血引起不良后果,科室要對血液立即進行封存保留,并向醫務處匯報,同時通知醫院血庫,由院方與提供該血液的采供血機構聯系。

【程序】

發生不良后果?→?當場將標本保存?→?向分管部門報告?→?雙方共同在場時現場封存實物?→?加蓋科室圖章?→?注明封存日期和時間?→?醫務處保管?→?標本需進行檢驗時?→?雙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或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封存標本啟封時雙方當事人共同在場?→?疑似輸血反應?→?封存保留血液?→?與供血機構聯系

危重病人轉運時發生意外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一、危重病人轉運時,應備有氧氣袋、簡易呼吸器、便攜式心電監護儀。

二、病人轉運途中發生意外,以就地搶救為原則。

三、可求助周圍的其他人員呼叫醫生。

四、醫生護士共同將病人轉至就近病房進行搶救。

第五篇: 簡述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

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表

一、立即暫停輸液,保留靜脈通路,改換其它液體和輸液器。

二、報告醫生并遵醫囑給藥。

三、情況嚴重者就地搶救,必要時進行心肺復蘇等。

四、記錄患者一般情況、生命體征和搶救過程。

五、發生輸液反應后,應立即填寫“輸液反應報告記錄表”并報告護士長、主管醫生,由護士長報告護理部、院感科,夜間及節假日報院總值班。疑似藥物不良反應時,填寫“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交藥劑科。

六、保留輸液器和藥液,封存藥物:醫、護、患三方現場對殘余液體、輸液器進行檢查、封存,三方簽字,保存于2~8℃冰箱內,若發生醫療糾紛爭議時,盡快送檢,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將實物封存或啟封。

七、護士長應及時調查相關過程,對輸液反應的原因進行客觀分析,以便改進相關工作環節。同時,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

八、交班:對發生輸液反應的患者,應記錄好發生時間、液體名稱、批號、藥物名稱、劑量、產地、剩余液量、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況等主要癥狀和處理措施及效果,并應向下一班護士交班。

九、處理流程見下圖。

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處理流程圖

推薦訪問: 應時 輸液 簡述

【簡述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五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