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練,拼音是yǎn liàn,漢語詞語,解釋是演習,練習,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壓力容器預案演練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壓力容器預案演練5篇
壓力容器事故應急預案
一.目的: 為保障本公司在操作壓力容器時的人身安全和設備的安全運行,特制定本預案。
二.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本司特種設備壓力容器。
三.名詞解釋: 壓力容器:當壓力容器(工作壓力≥0.1MPa;直徑≥0.15m;容積≥0.025m3)無法控制超溫超壓危及生命安全時,危險性較大的儲氣罐(含氣瓶)、壓力管道等設備破裂爆炸;
四. 預防與應急內容:
(一)應急處理機構和職責:
1.公司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及直接責任人必須親臨現場負責指揮工作,安全主任現場統一調度和安排人員,維修主管帶領維修部全員參與應急處理工作。
2緊急情況產生的原因: 2.1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設備; 2.2設備沒有定期檢查及維護保養; 2.3沒有做巡回檢查及做相關記錄; 2.4安全附件沒有定期校驗;
3.預防與應急措施: 3.1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并做好記錄 3.2對壓力容器日常使用狀況做好記錄; 3.3對與壓力容器相關的空壓機、干燥機進行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3.4壓力容器應當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作記錄。對在用空壓機的安全附件、 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應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好記錄。 3.5如一旦發現設備運行有異常,應緊急停車檢查,并報告直屬主管。
4 .緊急情況報告與現場組織:4.1事故緊急情況發生后,當事人立刻通知直屬主管。 4.2直屬主管匯報安全主任后召集維修部全員立即就位,立即 趕到現場做斷電和搶救 工作。4.3立即向公司領導報告事故情況。
5.應急處理:5.1 事故發生后,各崗位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安全人員、部門主管、分管領導、安 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應按照公司的《壓力容器設備緊急情況應急預案》采取有效的處。
(二)壓力容器(空壓機)緊急情況應急預案
1 維修部主要負責人在事故制止或處理之前,不得離開現場。 .2 緊急情況發生后,由分管副總批準,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應急處理小組按照各 自的職責和工作程序貫徹執行本預案。 3 應急預案啟動后,各類應急工作分工如下:3.1炸傷或擊傷人員應由保全人員負責解救脫離爆炸源或危險源; 3.2行政經理或其下屬主管立即撥打112電話與醫院聯系。 3.3生產部人員負責傳送相關勞保用品和現場協助。 3.4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干擾現場秩序,相關部門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并提 供一切便利條件。 4. 參加壓力容器緊急處理的人員,應當按照本預案的規定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并在 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五總結:
1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嚴格遵守壓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壓力容器的安全負全面責任。
2壓力容器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使用年限,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及時申請報廢,并應當向原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手續;
3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制定壓力容器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并切實執行。
4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對壓力容器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壓力容器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壓力容器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壓力容器安全作業知識。壓力容器作業人員及其相關管理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國家承認的特種作業資格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管理工作。
壓力容器事故應急預案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廣州科瑪特格機電電子產品制造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四月
1編制依據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要求,結合本項目工程特點,制定本預案。
2指導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精神,結合工地實際,認真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消防工作方針和“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減災方針,健全以工區項目經理負責制為核心的各種崗位責任制,真正做到思想、組織、措施、隊伍、物資五落實,實行統一領導,分工負責,調動各方力量,做好沿線消防搶險的各項工作。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為了應對火災及爆炸事故的發生,拌合站成立了應急組織機構(見下圖)。
3.2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3.2.1應急辦公室
a、協助事故現場總指揮工作;
b、負責緊急情況的上傳下達。
應急組織機構圖
3.2.2事故現場總指揮
a、所有事故現場操作的指揮和協調;
b、現場事故評估;
c、保證現場人員和公眾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
d、控制緊急情況;
e、現場應急反應行動的指揮,與在應急指揮中心的反應操作副總指揮的協調;
f、作好應急救援處理現場指揮權轉化后的移交和應急救援處理協助工作;
g、做好消防、醫療、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各公共救援部門聯系工作。
3.2.3傷員營救組
a、引導現場作業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
b、對受傷人員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
3.2.4物資搶救組
a、搶運可以轉移的場區內物資;
b、轉移可能引起新危險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帶。
3.2.5通訊組
a、隨時掌握現場事態,及時向應急辦公室匯報;
b、迅速將辦公室的有關指示準確傳達到各個有關部門。
3.2.6保衛疏導組
a、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
b、疏散場區外的居民撤出危險地帶;
c、必要時聯系119 120 110等有關部門。
3.2.7搶險物資供應組
a、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
b、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配備;
c、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
3.2.8后勤供給組
a、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
b、及時輸送后勤供給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
3.2.9現場臨時醫療組
a、對受傷人員作簡易的搶救和包扎工作;
b、及時轉移重傷人員到醫療機構就醫。
4預防措施
4.1空壓機在作業過程中應防止觸電或因燃料燃盡,空磨時間過長,導致爆炸,引發大火的事故發生。
4.2生產過程中,各種設備的使用應嚴格按照機械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操作。
4.3各種機械設備要按照制定的維修保養計劃及時進行維修保養,并嚴格執行設備管理有關規定,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應急救援過程中注意事項
5.1壓力容器發生爆炸事故后,為防止事故擴大,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所有閥門應迅速關閉或采取堵漏;對可燃氣體和油類應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滅火器進行滅火,同時設置隔離帶以防火災事故蔓延;對受傷人員立即實行現場救護,傷勢嚴重的立即送往附近醫院。
5.2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泄漏中毒事故后,現場搶險人員必須佩帶過濾式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氣呼吸器等進行呼吸防護,進入現場關閉所有通氣閥門或采取堵漏,并將救出人員抬至通風空氣新鮮處進行現場救護,中毒嚴重的應立即送往附近醫院。
5.3火災發生會伴有濃煙、火光,產生大量的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時,合成纖維、橡膠、塑料等燃燒時還可能產生二氧化硫、氧化氮、氰化氫等毒氣;苯、汽油等易燃液體燃燒會產生有害的苯、汽車蒸汽。因此,參與消防滅火和救護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須采取或掌握滅火過程中防煙防毒的基本措施:(1)發生室外火災,消防人員一般不要站立在著火點的下風側,避免吸入煙氣暈倒。(2)發生室內火災,消防人員進行撲救前,應先打開門窗。若火災發生在地下室,消防人員滅火時還應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氣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險。(3)發生在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的火災,消防人員在撲救時一定要配備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穿戴安全帽,防護衣鞋等。過濾式防毒面具應根據化學毒劑和有害氣體的種類選用相應類型的濾毒罐。當空氣中氧氣濃度降到18%以下,毒性氣體濃度在2%以上時,各種型號的濾毒罐都不起濾毒作用,應停止使用濾毒罐,改用氧氣呼吸器。如果發現搶救人員有頭暈、惡心、發冷等中毒癥狀,應立即撤離火災現場,讓其安靜休息,吸取新鮮空氣,嚴重者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急救。
6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程序
?? 6.1發生安全事故后,當事人應立即報告工區負責人。移動式壓力容器、特種設備發生事故的,還應同時報告設備使用注冊登記的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事故報告時間不得超過事故發生后1小時。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傷亡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同時,迅速聯系119、120處理事故現場。
?????6.2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現場救援組,實施現場救援工作和調查處理。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和損失加重,確因搶險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主要痕跡、物證等。
??? 6.3特大事故現場救援組到達后,根據指揮部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的命令,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聽取事故發生單位的匯報,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制定搶險方案,并按分工組織實施。
應急救援聯系電話
序號
相關單位或部門
職 務
聯系人
手 機
座 機
1
急救
120
2
火警
119
3
匪警
110
4
7
8
9
10
11
12
13
急救
120
14
火警
119
15
匪警
110
壓力容器應急預案
1.目的:
為保障本公司在操作壓力容器時的人身安全和設備的安全運行,特制定本預案。
2.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本司特種設備壓力容器(空壓機)。
3.名詞解釋:
壓力容器:當壓力容器(工作壓力≥0.1MPa;直徑≥0.15m;容積≥0.025m3)無法控制超溫超壓危及生命安全時,危險性較大的儲氣罐(含氣瓶)、壓力管道等設備破裂爆炸;
4.預防與應急內容:
4.1 應急處理機構和職責:
4.1.1 公司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及直接責任人必須親臨現場負責指揮工作,安全主管現場統一調度和安排人員,維修人員全員參與應急處理工作。
4.2 緊急情況產生的原因:
4.2.1 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設備;
4.2.2 設備沒有定期檢查及維護保養;
4.2.3 沒有做巡回檢查及做相關記錄;
4.2.4 安全附件沒有定期校驗;
4.3 預防與應急措施:
4.3.1 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并做好記錄
4.3.2 對壓力容器日常使用狀況做好記錄;
4.3.3 對與壓力容器相關的空壓機、干燥機進行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
4.3.4 壓力容器應當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作記錄。對在用空壓機的安全附件、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應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好記錄。
4.3.5 如一旦發現設備運行有異常,應緊急停車檢查,并報告直屬主管。
4.4 緊急情況報告與現場組織:
4.4.1 事故緊急情況發生后,當事人立刻通知班長。
4.4.2 班長匯報安全主任后召集維修人員全員立即就位,立即趕到現場做斷電和搶救工作。
4.4.3 立即向公司領導報告事故情況。
4.5 應急處理:
4.5.1 事故發生后,各崗位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安全人員、部門主管、分管領導、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應按照公司的《壓力容器設備緊急情況應急預案》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設備管理部主要負責人在事故制止或處理之前,不得離開現場。
4.5.2 緊急情況發生后,由生產總監批準,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應急處理小組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工作程序貫徹執行本預案。
4.5.3 應急預案啟動后,各類應急工作分工如下:
4.5.3.1 炸傷或擊傷人員應由安全人員負責解救脫離爆炸源或危險源;
4.5.3.2 行政經理或其下屬主管立即撥打112電話與醫院聯系。
4.5.3.3 生產部人員負責傳送相關勞保用品和現場協助。
4.5.3.4 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干擾現場秩序,相關部門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4.5.4 參加壓力容器緊急處理的人員,應當按照本預案的規定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并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5.總結:
5.1 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嚴格遵守壓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壓力容器的安全負全面責任。
5.2 壓力容器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使用年限,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及時申請報廢,并應當向原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手續;
5.3 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制定壓力容器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并切實執行。
5.4 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對壓力容器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壓力容器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壓力容器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壓力容器安全作業知識。壓力容器作業人員及其相關管理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國家承認的特種作業資格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管理工作。
壓力容器突發事故應急預案
演練方案、演練記錄
一、演練目的
通過開展設備搶修應急演習, 使員工熟悉并掌握各類設備事故發生后所采取的正確方法及應急程序,制定應急預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緊急事件的發展,以便將事故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確保裝置的安全,為以后生產事故突發做好應急準備。
二、應急搶修人員及職責確定
1)成立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由陳佩宗擔任。
2)成立應急小組。應急小組組長由喬曉峰負責擔任,成員名單如下:
總 指 揮:陳佩宗
組 長:喬曉峰
副 組 長:閆英科 張銀順
組 員:文 飛 張懷林 王云倉 楊戰鵬
3)崗位搶修人員接到電話必須及時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并及時匯 報搶修總指揮。
4)總指揮職責:負責應急預案的制訂、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監督作為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對應急小組人員進行作業前動員。
5) 應急小組組長職責:演練前做好設備的安全交底工作,針對突發事故要有應急方案。各項工作都要有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做好施工前的技術劃分、勞動力、工機具準備等工作,確保工作如期、順利的完成。
6) 應急小組組員職責:應急工作嚴格按照檢修作業規程執行。應急人員熟悉機組的相關技術資料圖紙,了解機組儀表設備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嚴格執行質量標準規范,把每一步工作做細,確保搶修質量。針對每個檢查部位都要執行驗收制度并做好記錄,并嚴格執行檢修作業規程中的步驟。
三、搶修前的準備工作及危害識別搶修前的準備工作及危害識別
1. 檢修作業規程的制定
2. 檢修前配件的準備
3. 檢修前專用工具及常用工具的準備
四、演練內容及過程描述
2010 年 4 月 15 日早上 11 點 30 分 ,空壓機潤滑油二次油壓調節 PIC3.23-I 下降至聯鎖值停車。
應急小組接到告警電話,根據生產需要,立即要進行機組儀表設備的檢修工作。 應急指揮中心隨即啟動應急小組進行事故搶修預案演練。
1) 11點32分: 應急小組本崗位人員接到裝置機組停車告警電話,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并將現場情況及時匯報總指揮。
2) 11點33分: 總指揮陳佩宗了解現場情況后,隨即安排應急組長按照應急預案演練計劃迅速準備。
3) 11點39分: 組長和應急人員及技術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后,確認了設備存在的問題及安全隱患,準備了設備的相關技術資料、檢修規程、檢修作業票 等手續。同時通知檢修人員帶上已準備好的工具迅速趕赴檢修現場,每位檢修人員佩戴好勞動保護用品,檢查設備存在的具體問題。
4) 11點42分: 從接到裝置電話到檢修工作的開始,檢修人員用了 5 分鐘到達檢修作業現場。副組長對班組檢修人員進行了兩組分工,一組現場檢查儀表及控制閥,另一組檢查操作室,兩組用對講機進行通訊。檢修人員隨即對工藝參數、歷史趨勢等進行了檢修前確認,并配合技術人員將調節閥切換到旁路控制,先盡可能保證生產的穩定, 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展開了檢修工作,對設備故障進行了仔細的排查,現場和操作室分別檢查完畢,再進行聯校,檢查確認出問題所在, 在最短的時間內查出了設備故障,并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處理,完成檢修任務,至此共用 時 31 分鐘。
5) 12點13分: 技術人員同檢修人員對設備進行全面復查,復查確認全部檢修合格。
6) 12點16分: 檢修人員對設備進行檢修后試運轉,試運轉設備正常運行。
7) 12點 22 分: 檢修人員配合技術人員將調節閥切換回主路控制。至此檢修任務全部完成,設備全部恢復正常運行。
8) 12點 30 分: 指揮中心集合各班組人員召開工作講評會議。總指揮陳佩宗做了工作講評。
壓力容器事故應急預案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〇一七年四月
1編制依據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要求,結合本項目工程特點,制定本預案。
2指導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精神,結合工地實際,認真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消防工作方針和“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減災方針,健全以工區項目經理負責制為核心的各種崗位責任制,真正做到思想、組織、措施、隊伍、物資五落實,實行統一領導,分工負責,調動各方力量,做好沿線消防搶險的各項工作。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為了應對火災及爆炸事故的發生,拌合站成立了應急組織機構(見下圖)。
3.2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3.2.1應急辦公室
a、協助事故現場總指揮工作;
b、負責緊急情況的上傳下達。
應急組織機構圖
3.2.2事故現場總指揮
a、所有事故現場操作的指揮和協調;
b、現場事故評估;
c、保證現場人員和公眾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
d、控制緊急情況;
e、現場應急反應行動的指揮,與在應急指揮中心的反應操作副總指揮的協調;
f、作好應急救援處理現場指揮權轉化后的移交和應急救援處理協助工作;
g、做好消防、醫療、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各公共救援部門聯系工作。
3.2.3傷員營救組
a、引導現場作業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
b、對受傷人員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
3.2.4物資搶救組
a、搶運可以轉移的場區內物資;
b、轉移可能引起新危險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帶。
3.2.5通訊組
a、隨時掌握現場事態,及時向應急辦公室匯報;
b、迅速將辦公室的有關指示準確傳達到各個有關部門。
3.2.6保衛疏導組
a、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
b、疏散場區外的居民撤出危險地帶;
c、必要時聯系119 120 110等有關部門。
3.2.7搶險物資供應組
a、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
b、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配備;
c、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
3.2.8后勤供給組
a、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
b、及時輸送后勤供給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
3.2.9現場臨時醫療組
a、對受傷人員作簡易的搶救和包扎工作;
b、及時轉移重傷人員到醫療機構就醫。
4預防措施
4.1空壓機在作業過程中應防止觸電或因燃料燃盡,空磨時間過長,導致爆炸,引發大火的事故發生。
4.2生產過程中,各種設備的使用應嚴格按照機械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操作。
4.3各種機械設備要按照制定的維修保養計劃及時進行維修保養,并嚴格執行設備管理有關規定,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應急救援過程中注意事項
5.1壓力容器發生爆炸事故后,為防止事故擴大,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所有閥門應迅速關閉或采取堵漏;對可燃氣體和油類應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滅火器進行滅火,同時設置隔離帶以防火災事故蔓延;對受傷人員立即實行現場救護,傷勢嚴重的立即送往附近醫院。
5.2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泄漏中毒事故后,現場搶險人員必須佩帶過濾式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氣呼吸器等進行呼吸防護,進入現場關閉所有通氣閥門或采取堵漏,并將救出人員抬至通風空氣新鮮處進行現場救護,中毒嚴重的應立即送往附近醫院。
5.3火災發生會伴有濃煙、火光,產生大量的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時,合成纖維、橡膠、塑料等燃燒時還可能產生二氧化硫、氧化氮、氰化氫等毒氣;苯、汽油等易燃液體燃燒會產生有害的苯、汽車蒸汽。因此,參與消防滅火和救護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須采取或掌握滅火過程中防煙防毒的基本措施:(1)發生室外火災,消防人員一般不要站立在著火點的下風側,避免吸入煙氣暈倒。(2)發生室內火災,消防人員進行撲救前,應先打開門窗。若火災發生在地下室,消防人員滅火時還應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氣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險。(3)發生在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的火災,消防人員在撲救時一定要配備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穿戴安全帽,防護衣鞋等。過濾式防毒面具應根據化學毒劑和有害氣體的種類選用相應類型的濾毒罐。當空氣中氧氣濃度降到18%以下,毒性氣體濃度在2%以上時,各種型號的濾毒罐都不起濾毒作用,應停止使用濾毒罐,改用氧氣呼吸器。如果發現搶救人員有頭暈、惡心、發冷等中毒癥狀,應立即撤離火災現場,讓其安靜休息,吸取新鮮空氣,嚴重者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急救。 6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程序?? 6.1發生安全事故后,當事人應立即報告工區負責人。移動式壓力容器、特種設備發生事故的,還應同時報告設備使用注冊登記的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事故報告時間不得超過事故發生后1小時。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傷亡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同時,迅速聯系119、120處理事故現場。?????6.2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現場救援組,實施現場救援工作和調查處理。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和損失加重,確因搶險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主要痕跡、物證等。??? 6.3特大事故現場救援組到達后,根據指揮部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的命令,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聽取事故發生單位的匯報,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制定搶險方案,并按分工組織實施。
應急救援聯系電話
推薦訪問: 演練 預案 壓力容器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