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學術報告記錄

| 瀏覽次數:

 本人做的報告

 學術報告題目:

 研發投資與實體投資 主持人(職稱):

 曹國華教授 時間:

 2014-11-18 00:00:00.0 地點:

 重慶大學 A 區經管學院 204 室 聽取報告人數:24

 在最近幾十年中,研發(R&D)投資數量急劇增長,但在企業的流動性管理中仍沒有被廣泛的研究。目前,關于 R&D 投資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實證回歸模型和動態離散理論模型,本次報告中提出了一種運用隨機微分方程刻畫 R&D 投資及其資本積累的動態連續模型。在過去研究的離散模型中,如果 R&D 成功,上一時間階段的 R&D 支出在下一時間階段里才能獲得收益。而本文跳出離散模型的固有模式,采用動態連續模型刻畫無形的 R&D 投資。此外,在 Romer (1990), Grossman and Helpman (1991) , Aghion & Howitt (1992)的相關研究中,現有累積的無形 R&D 資本也被作為影響未來研發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Bolton, Chen, 和 Wang (2011, 2013)只考慮了實體資本投資,并沒有考慮越來越重要的 R&D 資本投資。在我們的研究中,為了強調 R&D 投資及其資本的重要性,模型中將 R&D投資作為總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M. Warusawitharana(2013)建立了一個動態離散的 R&D 投資模型。在我們的研究中應用隨機微分方程刻畫 R&D 的不確定性。此外,通過確定外部融資,股利支出以及企業清算等最佳市場時機,從而優化企業的投融資及風險管理策略。在本次報告中,我們提出了一個融資約束企業的動態模型,包括無形的 R&D 投資,有形的實體投資,融資和風險管理,然后分析外部股權融資,債務融資,股利支出以及企業清算等抉擇的最佳市場時機問題。我們的研究為無形資本的投資和融資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

  在最近幾十年中,研發(R&D)投資數量急劇增長,但在企業的流動性管理中仍沒有被廣泛的研究。在報告中,我們提出了一個融資約束企業的動態模型,包括無形的 R&D 投資,有形的實體投資,融資和風險管理,然后分析外部股權融資,債務融資,股利支出以及企業清算等抉擇的最佳市場時機問題。我們的研究為無形資本的投資和融資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

  一、 政體與政道:中西政治比較分析

  時間 : 2016 年 07 月 10 日 10 時 00 分

 地點 : 重慶大學 A 區文字齋報告廳

 主辦單位 :

 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主講人 :

 王紹光

 政體是指政治體制或政府的形式,這個概念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被提出過。政體概念在近代進入中國后常與專制聯系起來,發展出威權、極權等理論并套用到中國的歷史、現在甚至未來中。其實在西方,從政體角度分析政治現象也是問題重重。中國歷代先哲考慮最多的不是政體,而是政道,即政治體制運作的目標與途徑。政道包括治道和治術兩方面:在治道上,儒家貴民,法家貴君,墨家貴兼,道家貴己。在治術上,儒家強調德治和禮治,法家強調法治,墨家強調賢治,道家強調道治。中國傳統的政道分析將有利于我們從更多方面理解中國的政治、世界的政治.

 二、韓國科學技術院專家學術講座

  時間 : 2016 年 09 月 02 日 15 時 00 分

 地點 : 重慶大學 A 區主教學樓 515 會議室

 主辦單位 :

 重慶自主品牌汽車協同創新中心

 In Search Of Novel Power -Spli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主講人 :

 Dongsuk Kum 韓國科學技術院

 Fuel economy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as been steadily improving over the last couple of decades, and it seems to be reaching its limits. In fact, any OEMs can reduce HEVs that can achieve fuel economy close to the limit regardless of powertrain topologies if constraints on cost (e.g. motor size) and/or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are relaxed. Therefore, both drivability and cost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searching for novel HEV architecture.

 Among others, power-split hybrids are known for their high potentials because split hybrids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twenty four ways of connecting four components (two electric machines, an engine, and a vehicle wheel) with a planetary gear (PG), and more than thousand ways with two PGs. Despite high potentials, finding the best split hybrid was practically impossible due to the large design space. For instance, each compound -split hybrid configuration has three design variables; PG1, PG2, and final drive gear ratios. Recently, the research team at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KAIST) evaluated both fuel economy and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for all compound -split hybrid configurations and found a few novel compound-split HEV powertrain architecture. Simulation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new architecture outperforms all the hybrids on the market from both fuel economy and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perspectives.

 The focus of this talk will be on how KAIST team was able to find the novel compound-split hybrid architecture, namely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methodology.

 三、Nanocatalysis and in situ/operando studies

  時間 : 2016 年 07 月 11 日 09 時 00 分

 地點 :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理科樓 LA107

 主辦單位 :

 重慶大學理學部 化學化工學院

  主講人 :

 陶峰教授-美國堪薩斯大學

 In the presentation, I will introduce the lab- d in situ/operando techniques including ambient pressur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high pressure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for studies of catalysts under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during catalysis. I will focus on how these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for in-situ and operando studies and what specific insights we could achieve from these in situ/operando studies. In situ studies of surfaces of cobalt oxide- d catalysts for water-gas shift and reduction of NO with CO will be presented as examples.

  四、政治地理學與現代世界史觀

  時間 : 2016 年 06 月 19 日 14 時 30 分

 地點 : 重慶大學 A 區文字齋報告廳

 主辦單位 :

 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主講人 :

 劉小楓

 在美國的大學人文教育乃至普通國民教育中,政治地理學占有重要位置。然而,

 上世紀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美國人才開始養成這種教育習慣。英國著名政治地理學家、政治活動家麥金德在這場公民教育運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打造了西方國家公民的政治地理意識。本講座將分析麥金德的政治地理學思想背后的兩種文明史觀,即古典的修昔底德式政治史觀和現代的啟蒙哲學式普遍歷史觀。以杜爾哥的政治地理學觀念為背景,通過論析麥金德的三篇政治地理學經典文獻,本講座力圖揭示麥金德政治地理學具有的兩種文明史觀的內在矛盾,進而澄清所謂“海權”與“陸權”的世界歷史沖突的理論真相,促請我國學界反思在理解“海洋文明”論時存在的誤識。

 五、網絡犯罪預防與國際立法:來自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的證據

  時間 : 2016 年 05 月 24 日 10 時 00 分

 地點 : 重慶大學 B 區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103 教室

 主辦單位 :

 經管學院

 Cybercrime Deterrence and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Evidence from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

 主講人 :

 Kai-Lung Hui 教授

 本次報告主要介紹針對網絡犯罪預防與國際立法之間關系的研究。研究重點評估了網絡犯罪立法對預防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的影響。通過收集 2004-2008 年期間共 177 天在 106 個國家有記錄的預防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記錄,研究發現網絡犯罪立法至少可以降低 10.8%的預防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然而,如果立法的國家在國際合作上有所保留,那么,相應的預防效應將不會出現。此外,研究還證實了網絡犯罪立法存在網絡效應和替代效應。上述研究發現表明網絡上的攻擊者是理性的,同時是由經濟利益驅動的,同時會策略性地選擇攻擊目標。

 六、經管學院舉行黃桷樹金融 Seminar—第 3 期社會名流與企業家論壇

  時間 : 2016 年 03 月 17 日 21 時 47 分

 地點 : 重慶大學 B 區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101 報告廳

 主辦單位 :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 黃桷樹金融工作室

 互聯網金融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主講人 :

 曹子瑋

 本次講座主要分為前言、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現狀、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及監管政策和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四個部分。互聯網金融經歷了 2005 年,2005年之后和 2012 年之后的三個階段,直至現在的互聯網金融可分為三個大類:1、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2、互聯網企業基于云計算、電商平臺、互聯網搜索、大數據從事的金融服務;3、以第三方支付、眾籌、眾貸為代表的大眾融資模式。互聯網金融產業又各有側重,主要分為支付性、融資性、投資理財性、風險管理性等。在中國當前互聯網金融各種形態的發展狀況中,曹主任給大家介紹了網絡銀行發展狀況、第三方支付發展狀況、P2P 平臺發展狀況、眾籌平臺發展狀況、網絡資產交易平臺發展狀況、綜合性網絡理財平臺發展狀況、財富管理平臺發展狀況和網絡保險發展狀況等。互聯網金融風險主要包括外溢風險、市場的風險、監管上的風險和認知上的風險,其中每個風險又各有其特點。最后,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核心要以傳統主流金融為依托;大的網商、電商有可能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另一主力陣容;要對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做哪些引導和呵護;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能出現的三條路徑.

 七、“城市與環境”國際講壇——可持續建筑與環境

  時間 : 2016 年 01 月 07 日 15 時 00 分

 地點 : 重慶大學 B 區第二綜合樓 207 教室

 主辦單位 :

 重慶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重慶大學建筑學部

 城市與環境國際講壇——可持續建筑與環境

 主講人 :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副校長 Mark Richardson

  水泥工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引起氣候的改變,這就迫切需要能夠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新技術,因此作為工程師,在設計的時候就要對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做更多的思考。Mark Richardson 提出了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 17個目標。這項議程充分說明控制排放、加強適應能力、并在國際和國內層面上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是接下來國際上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因此,碳化鋼筋混凝土作為能夠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術,其研究與實驗亦是現在的熱點。接著,Mark Richardson 向大家說明建筑的廢氣排放原理與過程,并做了普通建筑與綠色建筑的廢氣排放對比,這更是說明了建筑設計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重要性。之后,Mark Richardson 對混凝土、礦渣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大量污染物排放的講解也讓同學們充分體會到能源高效率利用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另外,Mark Richardson 介紹了配制耐久性混凝土結構的優質摻合料和水泥混合材,比如 Fly Ash、粉煤灰以及 GGBS 以及粒化高爐礦渣粉。最后,Mark Richardson 提出,我們作為工程師以及設計人員,應該多多思考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工程設計。包括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建筑設計和建筑技術在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未來節能減排新技術發展的必然性,以及一些可持續發展的前沿技術,均使大家受益匪淺。

  八、 學術報告題目:

 學術探路、名師點燈—名師指導論文大講堂 報告人:

 辛清泉 教授 時間:

 2014-04-03 00:00:00.0 地點:

 重慶大學 A 區經管學院 204 室

 體會

 辛老師的講座主題為“如何進行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首先,辛老師回顧了國際和國內頂級期刊的情況,一般來說國際上最好的頂級刊物在每個領域有3-5本,次好的刊物有 5- 10 本,最后是 SSCI;國內最好的頂級刊物主要有三本: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和管理世界,其次,國內在每個領域最好的刊物有 2-5 本,最后是 CSSCI。

 (一)關于選題 選題是決定論文質量的第一要素,所選的題目應當研究重要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理論上重要性,能夠提出新概念或者放松增加現有的假設;2.方法上重要性,對 已有的研究方法進行評價或改正;3.用現有的理論描述解釋或預測一個重要的現象,或評估某項政策的后果。

 (二)有新意 如何做到有新意是我們每個文章關注的焦點。1.采用“圍點打援”的方法,如有人做了“女性董事和企業價值”的文章,我們可以以此類推,繼續做如“女性董事與 CEO 更迭” “女性董事與公司效率”等方面的文章;2.國外做了某方面的貢獻,但是在中國的制度環境下可能不一定適用,由此研究結論可能會相反,因此從該方面入手也能做出新意;3.來 自現實,針對某現象的研究;4.來自現實,閱讀財經報章或網絡新聞《財經》、《財經新世紀》、《中國企業家》、《董事會》、《經濟觀察報》、《中國證券報》等;5.熱點問 題,但是需要你能做到眼疾手快。

 (三)文獻回顧 1.如何查找文獻 確定關鍵詞,熟悉本領域的權威雜志名單,熟悉文獻庫 2.面對一大堆文獻,如何選擇性閱讀。

 每做一個論文,精度的文獻并不需要超過十篇;此領域最早的一篇文獻和最晚的一篇文獻最好精度;引用率最高的文獻值得精度;精度的文獻最好是頂尖雜志的;其與文獻,主要看 引言甚至摘要;研究并不在于精讀很多論文。

 3.如何閱讀文獻 理解論文的分析邏輯,包括前提假設和邏輯論證。比如:為什么海外上市能夠約束管理層的代理問題,一旦理解背后的邏輯,就可以考慮擴展新的話題;分析和

 思考論文的優點(一 篇論文,如果能夠發表在頂尖雜志上,總有其亮點);分析和思考論文可能的局限性(每篇論文都有其不足)。

 (四)選題的來源 來自學術文獻。

 選一個感興趣的領域閱讀此領域的代表性文獻,思考現有的在該領域的空白或存在的缺陷進而進行研究。

 (五)理解研究問題所處的制度背景 1.制度背景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中國的制度背景(閱讀文獻,聯系現實)

 3.基于已有的國內外文獻,結合該問題或現象所處的制度背景,對研究問題(研究假說)進行邏輯分析。要注意兩點:邏輯的嚴謹性,以及分析要全面,特別是對假說的提出要準 確。

 (六)研究設計 1.變量是否準確 變量能否較為準確的度量是研究的關鍵因素。

 2.模型設計是否合理 3.如何解決內生性問題 基于獨特的場景(強制性政策或事件導致 X 的變化);工具變量回歸(ISLS、Heckman、動態 GMM 回歸)

 (七)若干建議 1.盡可能選擇一個吸引人的題目 一篇好的文章從一個好的題目開始,標題簡潔、點出要點 2.摘要(200-300 字)

 3.引言 2-5 頁,3000 字左右;反復修改,務必讓讀者產生興致;站在讀者的角度寫文章;引言的內容主要包括:問題的提出,為何要研究這一問題等。

 4.一篇文章研究的問題不宜過多 不超過三個問題,相互關聯的 5 個,最好緊密圍繞在一個問題上進行研究。

 5.盡可能引用權威雜志上的論文 6.盡可能引用你即將投稿雜志的論文 7.文筆很重要 不能散文化,盡可能客觀中立,語句承上啟下,邏輯一脈相承,讓讀者跟上你的思維

推薦訪問: 學術報告 記錄

【學術報告記錄】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