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端午節的作文:關于龍舟的故事
神州大地,龍的故鄉。中華民族,龍的傳人。龍,以其獨特的形態滲透在人們生活中。不論是宮殿、房屋、廟字,還是衣物。用具或是故事、傳說,乃至民間競技、游戲。節日習俗等,無不留下龍的痕跡。
古文獻中最早有龍舟記載的是公元前 318 一 296 年,相當于戰國中期的《穆天子傳》。關于龍舟竟渡的起源,傳說紛壇,流傳最廣的是源于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 278 年農歷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因政治主張不被采納,反遭小人誣陷,含恨抱石自沉淚羅江。楚人憐之,紛紛駕船爭逐江上相救。以后這種說法越來越多,為各種傳說中影響最大者。隨著歷史推移,龍舟競渡逐漸從民間地方習俗演變成具有官方色彩的專業競技活動,形成有章法、有規范的龍舟體育文化,并蔓延到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在浩瀚的世界體育大觀園中占有一席地位。
南宋時,廣東已有民間的大型龍舟竟渡,明清時,廣東官方和民間的端午節賽龍舟活動更普遍。解放后,省內各地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龍舟賽事,水平不斷提高。
龍舟,具有獨特的觀賞性。而龍舟的鑒賞,還是一門學問呢!
龍舟分“專職龍舟”和“業余龍舟”兩大類。“專職龍舟”只作竟渡,不作它用。“業余龍舟”則是以生產用船臨時改裝而成,用后又恢復為生產用船。
專職龍舟又分為專用龍舟、簡便龍舟、游龍、造型龍舟等。
各種龍舟的構造大致相同:船體(包括漿梢或櫓)、龍頭、龍尾、各種裝飾物和鑼鼓。
龍頭大多用整木雕成。無論專職龍舟或是業余龍舟,龍頭都是競渡前才裝上船頭的。龍頭造型千姿百態,根據各地風俗而定。廣州西江水系的雞公龍頭和東江水系的大頭狗龍頭,別具特色。
龍頭多染成紅色,稱“紅龍”。也有涂為黑色或灰色的,稱“黑龍”或“灰龍”。龍尾大多用整木雕成,充滿鱗甲。
船上裝飾最繁雜的以順德的雞公頭龍舟為代表。其中部有一個神樓,一個大鼓和一個銅鑼。龍舟上有龍頭、龍尾旗、帥旗和羅傘等裝飾。龍舟的大小按扒龍舟的人數區分:3 人、5 人、10 人的為小龍舟,長約 1 丈半到 2 丈;20 到50 多人的為中龍舟,長 5 丈到 7 丈;60 到 100 人以上的為大龍舟,長 9 丈到10 多丈;還有 200 多人的特大龍舟。
小龍舟只有橈手和舵手,中龍舟配鼓手和鑼手各一人;大龍舟配鼓手和鑼手各兩人。珠江三角洲一帶因河床比較寬,人民生活水平比較富裕,故龍舟比較大,60 多人以上的算較普通,100 多人的也很多。飛濺的浪花、飛舞的龍旗、飛馳的龍舟,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吶喊聲,與兩岸歡樂的人群一起,構成鄉情濃濃的中國龍舟竟渡風俗畫。龍舟竟渡,起源干四、五千年前我國民間的一項有趣的傳統體育活動,在漫長發展歲月里產生五花八門的龍舟奇俗。
江西等地有旱龍舟之俗,龍舟有竹制、也有木制,這種活動觀者如云。《瓊州府志》載:“城中人縛竹為船,用五色紙為飾,鳴鉦鼓沿街作競渡狀,名日旱船。”《徽州府志》載:“五月五日迎神船疫,船用竹為之;襲畫狀似鰍,以十二人為神,載而游諸市”。《江西通志》載,在金溪城,“每歲五月五日,城內造龍舟,以人裝故事其上,一舟數百人舁之,行諸陸地”。《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十人舁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辟除不祥。”《歙縣志》也記載了當地有旱龍舟之俗。
四川省五通橋和浙江武進縣等地賽龍舟于夜間舉行。龍舟張燈結彩,有的用彩燈作龍眼、有的在水面上設堆堆浮焰,龍舟于其問成雙疾馳燈光燦燦,泛映水面,像一條條游龍在水面競飛,尤為動人。
游船式竟渡較為普遍。從漢代開始就有游船式競渡了。古時杭州西湖一帶,民間端午節舉行娛樂性龍舟竟渡活動,《夢梁錄》載,官府在西湖舉辦游船式竟渡,“龍舟六只,戲于湖中”,船上有“七圣”、“二郎神”等裝飾,劃船人戴“大花”、“卷腳帽子”、“穿紅綠戲衫,像演戲一般”。這些龍舟也進行速度比賽,終點奪標。我省部分地區流行的龍船景也叫“趁景”,每年衣歷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指定水域邀集各鄉龍船前來“應景”。因不爭名次,只表演技巧,故稱“趁景”。它輪流在各鄉舉行,每天一景。有些鄉村很看重“龍船景”,像過盛大節日似的熱鬧。凡外村嫁來的婦女,看到娘家來的龍船“應景”,就要和丈夫、小孩帶鞭炮、餅食,劃小艇去表示歡迎。
推薦訪問: 龍舟 作文 端午節上一篇:中職學生社團建設實施方案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