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息 技 術 與 教 師 素 養 養
南國農 • 什么就是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 : 當代教師必需具備的素養
• 如何提升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
物化形態的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就就是計算機技術
• 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組合
• 視聽技術+ + 計算機技術+ + 整合技術
? 教學光盤播放點教學模式
? 衛星教學收視點教學模式
? 計算機教室教學模式
光盤播放系統 信息技術的教育功能: 優化教育 • 沒有科學教育就不真
• 沒有道德教育就不善
• 沒有藝術教育就不美
• 沒有技術教育就不優
“ 優化” 不等于“ 理想化”
只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 , 使教育教學任務的解決達到可能范圍內的最好效果。
使學 習, , 變苦學為樂學, , 被動為主動, , 少、慢、
差、廢為多、快、好、省。
信息技術在學校的應用: 優化學、教、管
非代替學、教、管。
? 互聯網不就是¡°圍城¡±
¡°城內的人想沖出去, , 城外的人想沖進來。¡±( ( 錢鐘書) )
互聯網進入教育教學后, , 將取代其她媒體, , 取代教師, , 讓學校消失。
比爾¡¤蓋茨: : 《未來之路》
費里德曼: : 《世界就是平的》
伊萬¡¤伊利奇( (Ivan Illich) )
《非學?;鐣?/p>
¡°作為社會機構, , 學校將不再起作用。¡±
廢除學校, , 代之以¡°學習網絡¡±
2 、1 當代教師必需 具備的兩個核心素養 2.1.1 文化道德素養
( (1 1) ) 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
( (2 2) ) 普通文化知識
( (3 3) ) 教育科學知識與技能
( (4 4) ) 教師職業道德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愛國守法, 敬業愛生; 教書育人, 嚴謹治學;
服務社會, 為人師表。
2.1.2 信息技術素養
( (1 1) ) 信息技術意識
( (2 2) ) 信息技術知識
( (3 3) ) 信息技術能力
( (4 4) ) 信息技術道德
2 2 、 2 信息技術素養的內涵
2.2.1 信息技術意識
• 關心信息技術, , 對它感興趣; ;
• 認可其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
• 想學會使用。
2.2.2 信息技術知識
• 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 概念, , 基本理論與方法及發展歷史; ;
• 了解它在教學, , 科研中的應用。
2.2.3 信息技術能力
• 獲取信息的能力
• 處理信息的能力
• 發送信息的能力
• 信息免疫能力
2.2.4 信息技術道德 • 自覺遵守網絡道德規范與知識產權有關法律法規; ;
• 尊重她人隱私; ;
• 信守自己的承諾; ;
• 抵制不良信息。
3 、1 教師需做好的兩件事 3.1.1 深入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實驗, ,創建精品課程
3.1.2 積極參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 一) 正確理解“ 整合” 、“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的概念: ( (1 1) ) 什么就是整合?
整合不就是混 合。就是把兩者融合在一起, , 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
整合不就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程教學中, , 而一定就是伴隨著教學思想, , 教學方式的變革。
( (2 2) ) 什么就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 指在課程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并使之與課程教學融為一體,以促進學習; ? 指將信息技術融合課程教學系統各要素中,使之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學生的認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態、主要的教學媒體。
? 或指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要素;班級授課、小組學習、自主學習,成為既就是學習的手段,又就是學習的對象 。
整合后, , 課教的功能: : 傳授科學知識, , 培養, , 發展信息能力。
( 二) 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指導“ 整合” ? 現代教育思想 • 素質教育觀 • 終身教育觀 • 雙主體教育觀 • 創新教育觀 • 情商為主教育觀 • 四大支柱教育觀 現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
(1) 革除舊教育的六個弊端: • 忘了學生 • 忘了能力的培養 • 忽視現代教育媒體的應用 • 忽視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 • 上課與謀生不搭界 • 教學中的注入灌輸死記硬背法 (2) 實現教學上三個重心轉移與三個最佳組合 • 從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 力求做到教與學的最佳組合; • 從以知識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能力為重心, 力求做到知識與能力的最佳組合; • 從以智力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非智力為重心, 力求做到智力與非智力的最佳組合。
? 現代教育理論 • 多元智能理論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 混合學習理論 • 創新推廣理論 • 最小代價與績效理論 混合學習(Blending Learning)
混合的信息通道比單一的信息通道能取得較大教學效益。
應依據低收入,高效能的原則選擇信息通道,把在線的與離線的學習方式,現代的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接受與探究、自主與協作的學習方法等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整合過程要圍繞素質教育的目標而進行; 防止出現的幾 種現象:
• 一味強調技術先進, 忽視多媒體的優化組合; • 一味強調能力培養, 忽視知識傳授; • 一味強調在線學習, 輕視離線學習; • 一味強調探究學習, 否定接受學習; • 一味強調學生主體, 忘了教師主導。
整合要關注結果, 注重評價: ? 整合的結果就是否取得了好的效果? • 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效益; • 促進了教學思想與教學方式的變革; • 有助于學生合理知識結構的建立與創造性人格的養成。
( 三) 積極建設信息化課程資源 • 多媒體素材類 • 多媒體課件類 • 網絡課程類 • 試題庫類 ( 四) 根據不同學科特點, 構建整合的教學模式
• 課前、課內、課后 • 自主、協作、 探究、接受學習 • 基于網絡、多媒體、軟件工具 ( 五) 深入整合實驗, 要以創建精品課程為重要目標
• 全新的教學理念 • 豐厚的教學資源 • 先進的教學技術 • 探究的教學模式 • 規范的教學管理
精品課程工程( 十二五) • 精品視頻公開課1000 門 • 精品資源共享課5000 門 3.1.2 積極參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 沒有培訓, 沒有發展, 沒有學習, 沒有進步。” • 國家級培訓( 中央電教館、各授權高校) • 省級培訓 • 地縣( 區) 級培訓 • 校本培訓 •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 • 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大綱 • 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教材 新理論: • 現代教育媒體理論 • 現代 媒傳教學理論 •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 新技術: • 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 教育博客;Moodle; 電子白板 • 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 電子書; 移動設備; 增強現實; 基于游戲的學習; 基于手勢的計算; 學習分析 翻轉課堂
新模式:
信息技術支持的個別化學習、課堂教學、協作學習模式, 教研新模式。
培訓方式: • 講授+ 參觀+ 操作; • 基于共同體的培訓方式; • 基于混合教學的培訓方式; • 基于虛擬現場的培訓方式。
3 、2 學校管理者需做好的兩件事 ( ( 一) ) 營造信息化校園、做好校園網、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館等的管理, , 服務工作; ;
( ( 二) ) 建立應用 信息技術促進教學、科研的激勵機制。
謝 謝 大 家 !
!
推薦訪問: 信息技術 素養 教師上一篇:青春期健康教育講座簡報
下一篇:公司防汛簡報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