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對于我市棚戶區改造情況調研報告

| 瀏覽次數:

  棚改貧困山區城鎮建設的新良機 ——關于我市棚戶區改造情況的調研報告

 、 一、 “上天”“入地”尋空間

 二、

 多措并舉找資金

  三、

 以人為本惠民生

  四、

 發人深省啟示多

  棚戶區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發展工程。2014年以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省決策部署,科學高點規劃,制定優惠政策,加強組織領導,市縣聚力聯動,全市棚改工作起步良好、推進有力、成效初顯。2015年,市本級3個,商州區5個,洛南縣2個,丹鳳縣3個,商南縣4個,山陽縣4個,鎮安縣5個,柞水縣2個棚改項目全面啟動實施,房屋征收、拆遷安置、資金籌措、工程建設等重點工作有條不紊向前推進。調研中,我們看到我市棚改工作有不少亮點,并有諸多啟示。

  “上天”“入地”尋空間

  土地是商洛城鎮發展的最大瓶頸。我市屬“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國家級集中連片貧困區,山大溝深地少,特別是各縣鎮更是寸土寸金。受地理制約,山區城市建設不可能像平原地區那樣攤大餅式發展。商洛城鎮建設,空間在哪里?

  向空中拓空間。鎮安縣張家巷棚戶區改造項目位于縣河新區張家巷6號(原

  和德市場),項目總占地面積 6456 平方米,拆遷居民 377 戶,拆遷面積 24077平方米。規劃建設 5 棟地上建筑面積 51235.20 平方米的高層(其中安置房面積為48000平方米,商品住宅面積為3235.20平方米);驪珠路南段棚戶區改造項目總占地面積 5434.78 平方米,征收房屋 196 戶,拆遷面積 13170 平方米,擬建兩棟地上建筑面積24639.33平方米的高層;電力塔材廠棚戶區改造項目總占地 4760 平方米,拆遷面積 12820 平方米,擬建兩棟 18 層、21 層總建筑面積18180 平方米的安置房,能有效解決 300 戶群眾住房問題。通過新建高樓,向空中要空間,節約了土地。

  向地下延空間。柞水縣體育場及周邊棚戶區改造(一期)項目位于縣體育場(原柞水縣中學操場),是城區廣大市民從事文體活動和大型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因資金缺,設施不配套,加之周邊居民住房年久失修、破亂不堪,嚴重影響市容市貌,柞水縣委、縣政府根據《柞水縣城總體規劃》《柞水縣舊城改造規劃》,決定對原縣中體育場及周邊區域進行改造。該項目總占地面積 13335平方米,規劃建設地下負一層 9699 平方米的平戰結合人防工程,可停放 600多輛車的地下停車場。負二層是1.5萬平方米的大型商業購物廣場,頂層是1.5萬平方米的大型文體活動廣場和燈光球場。現體育場改造部分已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夜跑晨練的居民說:“體育場改造極大地方便了我們日常健身、購物、停車需求,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低變高騰空間。原柞水飯店位于柞水縣臨河路中段,房高四層,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酒店管理不善,房屋年久失修,加之周邊居民住房低矮、破爛,影響縣城形象,縣委、政府決定拆建柞水飯店及周邊住房,建設迎春小區。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規劃占地面積21625平方米,建筑面積188675平方米,

  建設一期3號住宅樓30層,1號、2號住宅樓26層,解決拆遷安置戶215戶,開發商品房1100戶,商業綜合服務面積17750平方米,棚戶區道路、綠化等配套設施建設面積達13600平方米。小區項目土地利用率高,容積率為7.8,綠化、老年健身等配套服務設施齊全。已入住1號、3號樓棚改安置拆遷居民說:“棚改使我們告別了低矮陳舊的老房子,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洋房子,活得更有尊嚴了,工作生活更有信心了。”

 多措并舉找資金

  我市各縣區均為國家級貧困縣,基本上都是吃飯財政。城鎮建設特別是棚戶區改造,更是花大錢的事情。縣窮民不富,推進棚改,錢從哪里來?

  緊盯政策“跑”資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棚改工作,2015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就召開了全市棚戶區改造工作動員大會,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分管市長和包抓項目的市級領導任副組長的棚改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市級四套班子 20 多名廳級領導分別包抓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項目的工作機制。領導小組認真研究中省關于支持棚改工作的扶持政策,瞄準資金項目投向,主動跑省進京匯報工作,加強對接,最大限度地爭取更多棚改專項資金,為縣區和部門爭取政策扶持、申辦棚改項目資金鋪平了道路。

  完善手續“貸”資金。各包抓棚改項目建設的市級領導和市住建局、棚改辦積極加強與省財政、國開行等金融部門的聯系對接,強化項目包裝策劃,爭取資金支持。各縣區按照國開行的要求,積極辦理貸款需要的“四項審批”手續,及時上報國開行預審。商州、商南、鎮安等縣區,主動與省建設廳、省國開行等單位對接,爭取項目貸款額度。2014年全市共簽訂貸款合同項目20個,

  貸款金額35.17億元,已到賬資金18.5億元;2015年省住建廳下達我市棚改計劃項目 28 個,爭取開行貸款支持項目 20 個,貸款額度 48.44 億元;爭取棚改專項補助資金1.9億元;獲得農業發展銀行貸款支持項目9個,貸款額度28億元。

  市場運作“籌”資金。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原則,積極探索創新,引進市場機制和理念,實行市場化運作,把棚改工程建設中的服務性、經營性配套設施,如小區超市、臨街商業門面、幼兒園等向社會公開進行承包、租賃,爭取社會資金參與。商州、洛南、丹鳳、山陽等縣區普遍與企業開發商簽訂協議,要求嚴格按工程設計標準施工,在確保安置房源建設質量的基礎上,建設一定規模和數量的商品房向社會公開出售,募集建設資金,加快工程建設。市城投公司積極發行二期債券,籌集棚改資金 6.9 億元,逐步解決了棚改項目自有資本金不足的問題。

 以人為本惠民生

  棚戶區改造,涉及廣大拆遷戶的切身利益。可以說,群眾的意愿決定著棚改工作的成敗。為了調動廣大拆遷戶參與并支持棚改的積極性,各縣區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不得利、開發商得微利、群眾得實惠”要求,將棚改工程真正辦成了民心工程。

  政府不得利。政府壓縮支出,調整支出結構,把棚改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將基礎設施配套納入城鎮公共設施建設。商州西街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征收安置總投資達到了5.6億元,其中征收費用就2.2億元,回購安置房資金3.4億元,政府不但將所有的土地出讓金 1.9 億元,用于項目的房屋征收和安置房回

  購,而且,在財政緊縮的狀況下,由市區兩級財政部門籌集了 1.6 億元,專項用于安置房回購,妥善安置被征遷群眾。2015年為了加快啟動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項目,市政府籌集 6000 萬元專項用于項目前期各項費用,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企業得微利。為了更多、更好的籌集棚戶區安置房源,不斷提高貨幣化安置率,同步有效盤活存量商品房,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實現棚戶區改造的多重效益,按照中、省相關要求,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出臺了《商洛市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項目異地安置選購商品房管理暫行辦法》,將存量的商品房納入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安置房源,由被征收戶選擇后,政府回購安置,對作為安置的商品房實行“一房一價”評估,其企業的開發利潤控制在 3%以內,這樣,不但解決了棚戶區改造新建安置房面積、戶型制約,滿足了群眾住房多元化需求,提高貨幣化安置率,而且減少了重復投資,有效盤活了存量商品房,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目前,我市已設立異地安置商品房選購中心,將 3800余套區位優越、配套齊全的住宅小區商品房,作為備選房源供被征收群眾選購。全市貨幣化安置率達到45.6%。

  群眾得實惠。為了保障群眾合法利益最大化,市政府在政策制定時打出組合拳。首先,增加異地安置的面積獎勵。對選擇異地安置的,可分情況給予“1:1.1”“1:1.3”“1:1.5”等 3 種標準的面積獎勵,鼓勵群眾選擇異地安置,按此標準計算,100 平方米的房屋,若選擇異地安置,最高可置換 150 平方米的住房,充分提高了被征收戶人均住房面積,改善了居住條件;其次,提高貨幣安置的現金獎勵。對選擇貨幣一次性補償的,在房屋評估價基礎上再給予征收戶30%貨幣獎勵,據我們對已實施項目簽訂協議測算,被征收房屋的貨幣補償

  達到了每平方米 3250 元,基本接近本地商品房銷售的平均價格,提高了群眾的實際利益,解決了因歷史原因造成的房產糾紛或住房寬裕等不同需求,得到了被征收戶的支持;第三,制定區域基準價讓利群眾。為了讓棚戶區改造群眾“搬得起、住得好”,市政府委托專業的房產評估公司,評估出臺了棚改區域基準價,一類區域的基準價達到3154元,二類區域的基準價達到2865元,三類區域的基準價達到 2589 元,基準價起到了選購商品房安置的調節作用,對選購的商品房低于被征收房屋區域基準價的,將價格差通過現金補償給被征收戶,解決了房屋的裝修費用,真正讓利于民。通過以上政策的出臺,棚戶區群眾得到了實惠。用一些拆遷戶的話來說,“原來爛房子,現在好房子。如廁不出門,運動有小區。以前羨慕人,如今人羨慕”。

  發人深省啟示多

  實施棚戶區改造,是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市一年來的試點實踐,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山區城鎮棚改的新路子,諸多成功的經驗做法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因地制宜,立體發展,是山區縣棚改的必由之路。我市六縣一區均屬于山區城市,城市建設用地嚴重不足,加之國家對耕地的保護紅線不能突破,造成城市擴展空間有限。那么如何實現城市有限建設用地的集約、節約利用,是城鎮化建設的一個主要命題,棚戶區多屬于城市老城區或城郊結合部的城中村,其原建筑多為低層房屋(三層以下),特點是房屋面積小、占地面積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浪費,因此,對山區縣加快棚戶區改造,采用立體發展的模式,才能夠充分盤活城市土地,實現土地利用最大化,為城市發展提供足夠的

  空間。只有嚴格落實中省棚戶區改造規劃要求,“高層建筑規劃容積率不得高于3.5,多層建筑規劃容積率不得高于1.5”,才能實現棚戶區改造促進城鎮化建設的目標。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是山區縣棚改的必然選擇。棚戶區改造關乎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城市發展的宏偉藍圖。實施主體不對、運作方式不當,會引發侵害群眾合法權益事件的發生,影響社會的和諧安定。因此,棚戶區改造的實施主體必然是政府,采用市場運作模式,能夠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支持。那么,什么是政府主導?就是棚戶區改造項目設立、房屋征收、建設管理,均由政府牽頭組織實施,才能實現棚改項目“科學性、規劃性、公共性”的三統一。什么是市場運作?就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實施房屋征收補償,同時,要采用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民間資本參與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解決棚戶區改造投入大、籌資難的問題。

  以人為本,尊重民意,是山區縣棚改的必須遵循。加快實施棚戶區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一項惠及人民群眾的民生工程,堅持“以人為本”是棚戶區改造的基本原則,也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要按照相關程序,科學制定征補方案,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活用政策,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棚戶區改造項目才能“拆得動、建得快”。群眾是樸實的,他們不患寡、只患不均,因此,在房屋征收時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同時,安置房建設時要實行三嚴格,即“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嚴格建筑材料驗核制度、嚴格國家工程質量標準”,才能將這一民生工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得到絕大多數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通過調研我們深切感受到,棚戶區改造,是山區貧困縣城鎮建設發展的重大良機,也是潛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只要我們抓住機遇,總結成功經驗,推廣成熟做法,建設綠色現代、開放和諧、文明宜居的幸福美麗商洛的目標必將早日實現。

  ‘

 2020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

 一、 工作思路概述 教育信息化要緊密圍繞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 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以“育人為本、 融合創新、 系統推進、 引領發展”為原則,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規劃目 標,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 2. 0 行動計劃》 , 實施好“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攻堅行動” , 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 , 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 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 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 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 建設學習型社會。

  二、 核心目標解讀 一是研制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 和“十四五”規劃, 出臺推進“互聯網+教育” 發展。二是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 2. 0 行動計劃。

 科學規劃推動教育專網建設, 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啟動國家中小學生網絡學習平臺建設, 網絡學習空間應用不斷普及深入, 師生信息素養持續提升。三是推廣“三個課堂” 模式應用, 以“三區三州” 為重點開展網絡扶智工程。

 教育信息化試點示范效益彰顯, 不斷探索“互聯網+”條件下教育發展新模式。

 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三、 重點任務拆解 ( 一) 堅持黨對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的全面領導 1. 加強教育信息化工作統籌部署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 2. 0 行動計劃 》 。

 召 開 2020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會, 研究 部署年度重點 工作。

 研制 教育信息化中 長期 發展規劃 、 教育信息化“ 十四 五” 規劃 , 出 臺 推進“ 互聯網 +教育” 發展的指導意見。

 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 和發展機制 , 推動教育信息化融合創 新發展。2. 應對疫情, 保障“ 停課不停學”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 體部署, 指導做好教育信息化和 網絡安全工作, 提供更好的網 絡、 資源、 安全等服務, 有效支持學校延期開學期間 線上教學開展, 保障“ 停課不停學” 。

 ( 二) 有序開展數字資源服務普及行動 1. 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深入落實《教育部關于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 繼續推動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應用,實現省級平臺全部接入體系, 啟動國家中小學生網絡

  學習 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體系聯盟的作用, 推進體系完善標準規范、 實施共建共治和深化應用服務, 形成協同服務的有效機制。實施教育大資源共享計劃, 有序開展國家平臺資源匯聚工作, 新匯聚 20 個以上單位的資源應用。

 做好體系匯聚資源應用課題研究工作, 促進體系建設和創新應用的落地。

 2. 深化基礎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繼續實施“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 活動, 鞏固活動成果, 完善曬課體系。

 樹立典型, 深化資源應用, 形成一批善用優課資源的名師隊伍。

 組織開展應用推廣研究, 實現個性化資源推送。

 整合開發學生學習資源供學生學習使用。

 遴選推廣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和優秀成果。積極推進少數民族雙語教學資源有關項目 建設工作。

 繼續做好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統編“三科” 及其他“人教數字教材” 的開發和優化更新, 建立跨區、 跨校協同的項目 機制, 打造學科典型應用示范區、示范校, 推進中小學數字教材在學校的普遍化、 常態化應用。

 3. 持續推進教育資源建設圍繞深化教學改革和“互聯網+職業教育” 發展需求, 鼓勵探索課程建設、 教材編寫、 資源開發、 信息技術應用一體化統籌推進。

 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部署, 進一步健全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 建立共建共享平臺的資源認證標準和交易機制, 引導職業院校形成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

 繼續開展“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精品課”項目 。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 以課程為中心, 全面提升教育資源建設質量, 增強學習資源的科學性、 時效性、 針對性, 為學校各類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學習資源保障。

 全面推進網絡課程建設, 進一步加強通識課程、 專題課程、 五分鐘課程、 實踐類課程等專項課程資源建設。

 ( 三) 持續深化網絡學習空間覆蓋行動拓展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廣度與深度。

  推動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網 絡學習 空 間 建設與 應用 的指導意見》 《網 絡學習 空 間 建設與 應用 指南 》。開展 2020 年度全國 網 絡學習 空 間 應用 普及活動。依托國 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 組織師生開通實名 制 網絡學習 空 間 , 計劃 新增 1000 萬個。在基礎教育、 職業教育、 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范圍 內 遴選出 40 個網 絡學習 空 間 應用 優秀區域和 200 所優秀學校進行展示推廣 , 推動逐步實現“ 一人一空 間 、 人人用 空 間 ” 。

 繼續與 中 國電信、 中 國 移動合作開展中 小學校長和骨干教師“ 網 絡學習 空間 人人通” 專項培訓 , 計劃 全年培訓 中 小學校長 2000 人、 骨干教師 4000 人。

 ( 四) 協同實施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 1. 支持“三區三州” 等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深入推進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 以“三區三州” 為重點繼續開展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 活動, 分別舉辦 6 期管理干部培訓班和 3期中小學校長培訓班, 并進行信息化教學設備捐贈、 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應用服務等系列活動。

 總 結貧困 地區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 提升模式與 經驗。在民族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 , 實施“智能村小” 及“一村一幼” 教育公平提升計劃。

 開展“三區三州” 區域性智能遠程教育創新模式研究, 通過全日制遠程教學、 AI+自主學習課堂等八大課堂研究,將國內外智能教育和遠程教育理念、 模式等引入“三區三州” 學校。2. 開展網絡條件下的精準扶智印發《教育部關于加強“三個課堂” 應用的指導意見》 , 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 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深入推進“網聯優教”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項目 、教研共同體試點項目 。

  ( 五) 全面推進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 1. 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統籌管理印發關于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 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頂層設計。

 研究制定教育系統網站發展指引, 規范教育系統網站的管理, 治理教育系統網站“小散亂” 的問題。

 推動高等學校“最多跑一次”改革, 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撐高等教育治理體系改革新模式,切實提高在校師生獲得感。深入推進國家教育考試綜合管理平臺建設試點工作, 進一步完善陽光高考平臺服務。

 繼續優化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做好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臺、 全國征兵網的運行維護和信息服務工作。

 2. 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開展教育部直屬機關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專項調研。

 建設教育部通用業務服務平臺, 探索以信息化應用服務新模式, 避免重復建設、減少資源浪費。按照“一數一源” 的原則, 完成《教育管理信息化數據標準體系框架》等數據標準的制訂和發布。

 建立教育部直屬機關數據溯源圖譜。推動教育數據的有序共享, 擴大數據共享范圍, 提高數據共享效率,更好支撐各地政務服務應用。

 3. 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 和“互聯網+監管” 工作推進教育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二期建設, 實現教育部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上辦理, 與國家平臺對接實現一網通辦。

 推進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平臺的部署和應用, 開展電子印章等業務應用試點。繼續推進“互聯網+監管” 系統建設。

 推動監管事項、 監管行為的全程網上錄入, 探索監管業務的全程網上辦理,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4. 持續做好軟件正版化工作印發《教育部直屬機關軟件正版化管理辦法》 , 規范正版軟件的管理。

 開展軟件正版化檢查, 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

  實到位。

 5. 加強教育系統密碼應用與管理落實《教育行業密碼與應用創新發展實施方案》 , 推進密碼基礎設施和支撐體系建設, 有序推動教育重要業務信息系統開展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 完善教育數字認證(CA) 基礎支撐體系建設, 推動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密碼普遍應用, 提升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

 6. 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管理推動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 , 完成現有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備案, 建立事中事后監管機制, 重點治理強制使用收費、 違規采集個人信息、 呈現低俗信息等問題, 開展高等學校管理服務類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專項治理行動, 促進移動互聯網有序健康發展。

 ( 六) 扎實開展百區千校萬課引領行動 1. 遴選認定典型區域、 標桿學校和典型課例啟動百區千校萬課引領行動, 遴選 30 個典型區域, 300 所基礎教育標桿學校、 50 所職業教育標桿學校、 30 所高等教育標桿學校、 20所繼續教育標桿學校, 3000 堂基礎教育示范課例、 200 堂職業教育示范課例、 800 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40 堂繼續教育示范課例。

 2. 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實效體現到 教與 學關鍵環節指導“ 基于教學改革、 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 學模式” 實驗區開展實驗工作, 切實把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實效體現到 教與學這兩個關鍵環節上來, 助推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質量。

推薦訪問: 棚戶區 我市 調研報告

【對于我市棚戶區改造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