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資本主義制度是什么意思,簡單說明【5篇】

| 瀏覽次數:

資本主義(capitalism)是一種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占有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通過購買勞動力進行剝削。在這種制度下,以其各種形態出現的資本是主要的生產資料。資本可以表現為用于購買勞動力和生產材料的貨幣和信貸;也可以,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資本主義制度是什么意思 簡單說明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資本主義制度是什么意思 簡單說明5篇

【篇一】資本主義制度是什么意思 簡單說明

專題七 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鞏固與發展

主題一 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

一、資本主義制度的興起

【歷史啟示】

1.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先導。

2.評價歷史事件要采用一分為二的方式,新航路的開辟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使西方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災難。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歷史啟示】

(1)國家獨立,制度完善,改革創新,依法治國是國家走向富強的保證。

(2)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歷史的進步,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說明這一進步的取得需要經過反復、長期和激烈的斗爭。

(3)時勢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勢,華盛頓、拿破侖之所以偉大,是由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這些偉大事件所成就的。

【篇二】資本主義制度是什么意思 簡單說明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一).資本主義的萌芽(14世紀——16世紀)

(1)思想上:14—16世紀,新興的資產階級提倡人文主義思想,反對封建教會的控制,發起了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含義)——文藝復興運動,(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思想上的巨變)

(2)經濟上:14世紀前后,意大利手工工場發展起來,資本主義萌芽產生。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作用:)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使世界開始連成為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繁榮起,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經濟上的巨變)

相關鏈接:

1、新航路地開辟,使世界貿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北大西洋的東岸。

2、文藝復興和新航路地開辟的共同影響是:促進了歐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3、往東走的航海家:迪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達。迦馬(到達印度)

往西走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印第安人),麥哲倫(環球航行)

橫渡大西洋的:哥倫布,麥哲倫

麥哲倫經過的大洋順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17世紀——18世紀)(政治上的巨變:英法美三次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1)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很大發展。

(2)思想上:①17世紀,人文主義思想指導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②18世紀,法國“自由、平等”的啟蒙思想(伏爾泰)作用: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指導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

相關鏈接:聯系中國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3)政治上:

①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689年的《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革命的作用見課本P69)

②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和1787年憲法,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革命的作用見課本P76)

③1789年法國大革命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相關鏈接:英法美等國較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共同原因是:資本主義發展較快,發展水平較高。

他們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途徑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的方式。

(三).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和擴大)(19世紀中期)

(1)經濟上:19世紀中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或進行了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政治上:

①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②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③1868年日本武裝倒幕和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

相關鏈接:1、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任務是: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國家獨立。

2、美國南北戰爭的主要任務是:廢除黑人奴隸制,維護國家統一。

3、美國這兩次革命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革命,但獨立戰爭具有雙重性,也是一場民族解放運動。

4、獨立戰爭的領導人是華盛頓, 南北戰爭的領導人是林肯。

5、美國內戰前的兩種經濟制度分別是,北方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南方是奴隸制種植園經濟。

6、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對本國來講是一次重大歷史轉折,指的是社會性質的改變,俄國由封建農奴制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日本由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

這兩次改革的性質一樣,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所以,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不同之處:日本面臨外敵的入侵。(美國)

7、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方式是:資產階級革命

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途徑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

相關鏈接:資產階級重要文獻

(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17世紀----19世紀初)

1.英國,1689年,《權利法案》

背景: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后,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

內容:不經議會的批準,國王不能征稅,也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國王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

意義:為限制國王的權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鞏固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2.美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

背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內容: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意義: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激發了北美人民的革命熱情,推動了北美獨立戰爭的進程。

3.美國,1787年憲法

背景:獨立戰爭勝利后

內容: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實行三權分立。

意義: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鞏固了美國獨立戰爭的成果。

4.法國,1789年,《人權宣言》

背景:法國大革命爆發

內容:人們生來自由平等,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意義:宣傳了資產階級民主自由的進步思想(啟蒙思想),推動了革命進程。

5.法國,拿破侖帝國時期,《法典》

背景:1804年,拿破侖建立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

意義: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二)19世紀中期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時期

6.美國:1862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宅地法》——人民的熱情)

背景:南北戰爭爆發后初期,北方一再失利

內容: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個州的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

意義:激發了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使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保證了北方的最終勝利。

(四).資本主義制度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經濟上: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

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壟斷組織,美國和德國尤為突出。

(2)政治上:19世紀70年代后,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

主義階段過渡。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五).資本主義制度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20世紀40、50年代以來)

(1)經濟上: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迅速。

(2)政治上:①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下,美國羅斯福實行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特點)。新政消除了危機,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開端。

②二戰后,資本主義各國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成為促進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關鏈接: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1)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

①根本原因: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

②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③影響: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面對危機,形成了兩條道路:①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p22),②德、日建立法西斯專政(p26)。

這兩條道路對世界的影響:(1)美國保留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后來美國參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2)德日瘋狂擴軍備戰,形成了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擴大對外侵略,嚴重威脅世界和平,最終引發了二戰。

(2)1974—1975年經濟危機

①直接原因: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第四次中東戰爭)

②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美國經濟地位下降,資本主義國家發展速度減慢

【篇三】資本主義制度是什么意思 簡單說明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發展.txt33學會寬容,意味著成長,秀木出木可吸納更多的日月風華,舒展茁壯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種不顯山石露水的執著;是一種不懼風不畏雨的堅忍;是一種不圖名不圖利的忠誠。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一、資本主義的萌芽(14世紀——16世紀)

1、思想上:14—16世紀,西歐各國正在形成中資產階級提倡人文主義思想,發起了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經濟上: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作用:)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使世界開始連成為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繁榮起,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3、政治上:以馬丁·路德為代表的宗教改革實質上是早期資產階級進行的反封建的社會政治斗爭。這一運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相關鏈接:

文藝復興、新航路地開辟以及宗教改革的共同影響是:促進了歐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往東走的航海家:達·迦馬(開通到達東方印度的新航路);往西走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印第安人),麥哲倫(環球航行);橫渡大西洋航海家:哥倫布;麥哲倫船隊經過的大洋順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17世紀——18世紀:英法美三次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1、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很大發展。

2、思想上:18世紀,以法國為中心的啟蒙思想(伏爾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指導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

3、政治上:①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689年的《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②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和1787年憲法,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③1789年法國大革命建立起資產階 級共和國,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相關鏈接:英法美等國較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共同原因是:資本主義發展較快,發展水平較高。他們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途徑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的方式。

三、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和擴大)(19世紀中期)

1、經濟上:19世紀中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或進行了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政治上:

①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黑人奴隸制,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②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③1868年日本武裝倒幕和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

相關鏈接:

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任務是: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國家獨立。

美國南北戰爭的主要任務是:廢除黑人奴隸制,維護國家統一。

美國這兩次革命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革命,但獨立戰爭具有雙重性,也是一場民族解放運動。

獨立戰爭的領導人是華盛頓, 南北戰爭的領導人是林肯。

美國內戰前的兩種經濟制度分別是,北方是資本主義雇傭制,南方是奴隸制種植園經濟。

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對本國來講是一次重大歷史轉折,指的是社會性質的改變,俄國由封建農奴制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日本由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

這兩次改革的性質一樣,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所以,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不同之處:日本面臨外敵的入侵(美國)。

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方式是:資產階級革命

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途徑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

相關鏈接:資產階級重要文獻

(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17世紀----19世紀初)

1.英國,1689年,《權利法案》

背景: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后,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

內容:不經議會的批準,國王不能征稅,也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國王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

意義:為限制國王的權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鞏固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2.美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

背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內容: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意義: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激發了北美人民的革命熱情,推動了北美獨立戰爭的進程。

3.美國,1787年憲法

背景:獨立戰爭勝利后

內容: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實行三權分立。

意義: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鞏固了美國獨立戰爭的成果。

4.法國,1789年,《人權宣言》

背景:法國大革命爆發

內容:人們生來自由平等,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意義:宣傳了資產階級民主自由的進步思想(啟蒙思想),推動了革命進程。

5.法國,拿破侖帝國時期,《法典》

背景:1804年,拿破侖建立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

意義: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二)19世紀中期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時期

6.美國:1862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宅地法》——人民的熱情)

背景:南北戰爭爆發后初期,北方一再失利

內容: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個州的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

意義:激發了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使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保證了北方的最終勝利。

四、資本主義制度進入帝國主義階段(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經濟上: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美國和德國尤為突出。

2、政治上: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五、資本主義制度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20世紀40、50年代以來)

1、經濟上: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迅速。

(2)政治上:

①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下,美國羅斯福實行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特點)。新政消除了危機,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開端。

②二戰后,資本主義各國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成為促進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關鏈接: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

根本原因: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

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影響: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面對危機形成了兩條道路: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德、日建立法西斯專政。這兩條道路對世界的影響:美國保留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后來美國參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德日瘋狂擴軍備戰,形成了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擴大對外侵略,嚴重威脅世界和平,最終引發了二戰。

六、重要的資本主義國家

1.美 國

1775—1783年, 美國獨立戰爭,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體,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在工業革命推動下,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都發展起來。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來居上,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

一戰使美國經濟實力大增,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增強了美國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實力。 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期,實施了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經濟得以緩慢恢復,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二戰中,美國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國家和力量,經濟、政治實力大增;

二戰后,成為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經歷了繁榮、危機。二戰后初期,在歐洲推行“冷戰”政策;在亞洲,進行軍事侵略,干涉中國內政;90年代進入新經濟時代,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在國際事務中,推行霸權主義政策: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嚴重削弱了聯合國的作用。

2.英 國

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

18世紀后半期,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為英國工業生產積累了資本,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上半期,英國最早開始并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業強國(世界工廠)。

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逐步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但逐漸落后于美、德。

一戰中,英國成為戰勝國,但是實力遭到嚴重的削弱。 一戰后,在“凡-華體系”建立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二戰前,推行綏靖政策,制造慕尼黑陰謀,加速了戰爭的爆發。 二戰中,參加反法西斯聯盟,為戰爭勝利做出貢獻。 二戰后,經濟恢復并發展,唯美國馬首是瞻。70年代加入歐共體,有利于經濟的發展。

3.日 本

19世紀60、70年代,武裝倒幕成功,進行明治維新,積極采用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由封建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命運,很快走上對外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

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一戰中參加協約國一方,成為戰爭的受益國。 一戰后,“凡—華體系”確立,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發展受到美國的制約。

1929—1933年經濟危機打擊下,軍部法西斯專制建立,形成亞洲戰爭策源地,與德、意結成軸心國集團,威脅世界安全(侵略中國)。

二戰中,成為戰敗國,遭到削弱。二戰后,經濟迅猛發展,80年代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號經濟大國。隨著實力增強,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欲望開始膨脹。90年代以來,實力不斷增長,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4.德 國

普法戰爭后德國實現國家統一,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9世紀70年代后,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后來居上,超過英法。

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與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三國同盟,挑起一戰。

一戰后,作為戰敗國,被迫簽訂《凡爾賽條約》,遭到嚴重削弱。

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建立法西斯專政,形成歐洲戰爭策源地,與日、意結成軸心國集團,對外侵略擴張,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后,作為戰敗國被分區占領,分裂為東德和西德。西德實行資本主義制度,60年代加入歐共體,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東德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照搬斯大林模式。1989年,東歐劇變后,實現統一。

【篇四】資本主義制度是什么意思 簡單說明

學科:歷史

教學內容: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一、考點

(一)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1.資本主義萌芽

①商品經濟的發展

②手工工場和自然經濟的演變

2.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的殖民活動

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①意大利和西歐的文藝復興

②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

③宗教改革

4.尼德蘭革命的原因和結果

(二)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①革命的背景

②革命的進程

③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

①法國

②俄國

3.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

①英、法、荷爭奪殖民地的斗爭

②殖民主義的罪惡

4.法國啟蒙運動及其影響

5.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

①封建制度的危機和大革命的爆發

②法國的初步改造

③革命戰爭和共和國成立

④雅各賓派專政

⑤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亡

6.美國獨立戰爭

①獨立前的英屬北美殖民地

②獨立戰爭

③美國的建立

二、知識點、能力點提示

1.運用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觀點,分析歐洲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因果關系。

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比較新航路的開辟對歐、亞、美三洲產生的兩種不同結果及原因。

3.通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中的重要人物、成就、思想主張的分析,培養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能力,認識特定的歷史事件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一定的上層建筑是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反映。

4.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尼德蘭革命的背景和意義,社會各階級的處境和革命態度之間的關系。

5.通過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解釋歷史現象的能力。

6.通過克倫威爾、拿破侖、華盛頓等歷史人物在歷史關鍵時刻所起作用的分析,使學生認識英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或阻礙作用,摒棄英雄史觀,并認識歷史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間的關系。

7.分析殖民主義的兩重性作用,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看待、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8.總結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異同,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事物和比較分析的能力。

9.客觀、全面地評價啟蒙思想所闡述的人權思想、法制思想及社會政治學說,客觀、全面地評價《獨立宣言》、《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美國1787年憲法等資產階級文獻。

10.提高學生閱讀、理解、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

三、知識結構

(一)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1.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

(1)歐洲經濟的發展。①歐洲手工業技術的進步。②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擴大。③農業技術的改進。

(2)歐洲資本主義萌芽。①條件。②時間、地點。③形成的兩個途徑。④資本主義工業的三個階段。⑤農村中資本主義雇傭關系的產生。

2.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1)新航路的開辟。①原因: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 商業危機②客觀條件③經過④影響

(2)西歐諸國的早期殖民侵略。①西班牙擴張的地域、方式②葡萄牙擴張的地域、方式 ③掠奪的影響

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1)文藝復興運動。 ①興起的原因 ②時間、范圍 ③指導思想 ④各國代表性成就 ⑤影響

(2)西歐的宗教改革①背景和實質 ②德意志馬丁·路德改革 ③瑞士的宗教改革和加爾文派 ④法國的宗教戰爭 ⑤英國的宗教改革 ⑥宗教改革的歷史意義

4.尼德蘭革命

(1)革命的原因①經濟的發展和階級關系的變化 ②西班牙和天文教會的專制統治。

(2)經過

(3)意義

(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

1.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①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②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形成③都鐸王朝的統治④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①反對派的形成 ②導火線 ③經過:爆發、內戰、共和、 獨裁、復辟、政變 ④歷史意義

(3)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的確立。①君主立憲制的出現和逐步發展。②內閣制的逐步形成。

2.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

(1)路易十四統治下的法國①強化中央集權的歷史背景②改革措施③改革后果(2)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①歷史背景②主要內容③后果

3.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

(1)英、法、荷的殖民擴張①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②法國的殖民活動③荷蘭的殖民擴張

(2)英、荷、法爭奪殖民地的斗爭①英荷殖民戰爭②英法在印度和北美爭奪殖民地③英國成為世界最大殖民帝國

(3)殖民主義的罪惡 ①種族滅絕 ②暴力劫掠 ③販賣黑奴 ④殖民主義的后果

4.歐洲的啟蒙運動

(1)啟蒙運動的興起

(2)法國的啟蒙運動 ①伏爾泰 ②孟德斯鳩 ③盧梭 ④百科全書派

(3)啟蒙思想的影響

5.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對外戰爭

(1)法國大革命的背景①革命前夕的經濟狀況②社會等級對立嚴重③啟蒙思想的影響④財政危機的加劇

(2)大革命的爆發①導火線②開始標志

(3)法國的初步改造①君主立憲派掌權②頒布反封建法令③《人權宣言》④《1791年憲法》

(4)革命戰爭和王位傾覆①革命戰爭爆發②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

(5)吉倫特派當權①瓦爾密大捷②建立共和國和處死路易十六③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

(6)雅各賓派專政①救國委員會和羅伯斯庇爾②雅各賓派的革命措施和作用③雅各賓 派的分裂④熱月政變⑤法國大革命的意義

(7)法蘭西第一帝國①熱月黨和督政府②拿破侖·波拿巴的崛起③霧月政變④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⑤拿破侖的對內政策⑥對外戰爭及其性質⑦第一帝國的覆亡

6.美國的建立

(1)北美獨立戰爭的歷史背景

(2)北美獨立戰爭的經過

(3)美國1787年憲法和聯邦政府的成立

(4)北美獨立戰爭的歷史意義

【同步達綱練習】

(一)選擇題

1.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最深層原因是( )

A.生產技術進步 B.社會分工擴大

C.經濟結構變化 D.商品經濟發展

分析與答案:這是一道程度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是A。

2.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的宗教斗爭實質上反映了( )

A.國教徒與清教徒的矛盾

B.清教徒與封建統治者的矛盾

C.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矛盾

D.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的矛盾

分析與答案:本題考查對宗教本質的認識能力及透過現象認識歷史實質的能力。

答案是C。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有( )

①改變了原來的社會性質 ②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

③制定了本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 ④開始了議會制政治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分析與答案: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比較、概括的能力。

答案是A。

4.重商主義經濟政策的實質是( )

A.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在經濟上的表現

B.政治專制主義在經濟上的反映

C.資本主義經濟政策

D.是社會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

分析與答案:本題旨在考查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答案是B

5.中國的火藥傳入歐洲后,除了在軍事上發揮作用外,還直接促進了( )

A.造船業的發展 B.治金業的發展

C.工業區的形成 D.新航路的開辟

分析與答案: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發展演變原因的探究能力。

答案是B

6.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與議會關系緊張的根本原因是( )

A.兩國王都相信“君權神授”

B.兩國王都隨意征稅

C.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形成

D.議會要求限制王權

分析與答案:本題旨在考察學生對生產關系與生產力關系的認識。

答案是C

7.1789~1792年法國大資產階級當政時完成的反封建任務是(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

B.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

C.解除了農民所受的封建地租剝削

D.從法律上確認廢除等級制度

分析與答案: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事實的理解、分析能力。

答案是D

8.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比較,法國大革命最突出的不同之處是( )

A.堅決地反對封建專制統治 B.完全拋開宗教斗爭的外衣

C.斗爭過程曲折反復 D.最終確立資本主義制度

分析與答案:本題為程度性選擇題,也是比較型選擇題,考查再認再現重要史實,將歷史事件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綜合分析以及認識其本質的能力。

答案是B

9.恩格斯曾經稱贊法國啟蒙思想家“都是非常革命的”是因為他們都( )

①要求實行法制②主張實行共和制③反對專制王權和特權等級④主張廢除私有財產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分析與答案: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史實理解綜合分析比較的能力。

答案是B

10.美國獨立戰爭主要解決的矛盾是( )

①美利堅民族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②殖民制度與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矛盾③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④國內階級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分析與答案: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性質、目的、原因、結果和意義的綜合認識以及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答案是A

(二)材料解析題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為了維持龐大的官僚機構及常備軍,為了維持宮廷的奢侈無度的生活,也為了養活大批宮廷貴族,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就成為專制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為了增加財務收入,必須增加賦稅,為了增加工商業的稅收,必須培養稅源,必須大力發展工商業。因此,路易十四任用柯爾柏為財政總監,推行重商主義政策。

——《世界通史》

材料2 在柯爾柏的倡導下,法國執行重商主義政策。重商主義認為:一個國家金銀越多,國家就越富,國力就越強,因此必須努力增加出口,減少進口,促使外國金銀流向本國。為此目的,柯爾柏實行了保護關稅,對外國工業品和進港船只課以重稅,以阻礙商品進口;同時,又努力發展本國工商業,鼓勵出口。在這方面他制定了雙重方針。一是發展商業,在國內疏通運河,改進道路,清除地方關卡,建立統一的市場;在國外拓展貿易,努力擴展殖民地。二是發展工業,獎勵生產,以減少對外國消費品的依賴,從而達到限制金銀外流的目的。

——《世界史·近代史編》

材料3 當重商主義政策在法國初見成效后,其他國家也起而仿效,于是引起嚴重的商業競爭和殖民地爭奪,導致18世紀一系列商業戰爭。政府對商品規格的限定阻礙了技術創新并最終不利于生產發展。而國家為某種目的對某些部門實行優惠政策也破壞了各經濟部門間的自然平衡。盡管如此,重商主義在當時仍然促進了法國工商業的發展。

——《世界史·近代史編》

回答:

(1)依據材料1,分析法國推行重商主義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據材料2,說明重商主義政策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3)據材料2,概括柯爾柏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來推行重商主義政策?

(4)據材料3,分析重商主義政策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分析與答案:此題所選材料緊緊圍繞“重商主義”這一核心問題。材料1是路易十四任用柯爾柏推行重商主義的原因和背景材料;材料2介紹了重商主義的基本思想和柯爾柏采取的具體措施;材料3主要分析了重商主義政策的影響。此題從重商主義政策的原因、特征、措施和影響等方面提出問題,是對重商主義這一概念的全方位的考查。此題主要測試歸納概括材料的能力。

答案是:(1)為了增加工商業稅收,以解決官俸、軍費和宮廷貴族奢侈生活的開支。

(2)認為金銀是國家富裕的標志;應增加出口,減少進口,使金銀流向本國而不外流。

(3)保護關稅;大力發展本國工商業;積極拓展海外貿易;發展工業,獎勵生產。

(4)促進了法國工商業的發展;引起國際上的商業競爭和殖民地爭奪,導致18世紀一系列商業戰爭。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貿易商、傳教士和殖民主義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歐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礦業和種植園農業的發展使對不熟練勞動的需求大量增加。人們最初企圖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們一般難以管理。這個問題在16世紀時由于非洲黑人的輸入而得到了解決。

摘自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幾乎每個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們中拿不出一大捆貨物者就拿出一小箱…… ,幾乎各個階層的人對幾內亞的買賣都興趣濃厚。這真是一股浪潮,無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

在利物浦,賺取百分之百的利潤并不稀罕,有時一次出航所得凈利可達百分之三百。1737年 ,活躍號貨船首次處女航,裝載了價值1307英磅的貨物,它返回利物浦時,運來了殖民地的產品和總額為3080英磅的匯兌支票,其中還未把隨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計算在內。

摘自《資本主義和奴隸和奴隸制度》

材料三 1762年,皇家非洲公司獲得英王特許,很快就成為西非黃金和奴隸的最大買主。但是由于英國同荷蘭爭向非洲人出售武器彈藥,競爭十分劇烈,殺人武器很快就在某些森林國家中擴散。對許多非洲國家的首領來說,擄掠和販賣奴隸成了一種令人痛苦而又不得不干的事,如果他們拒絕干,歐洲人就會給他們的對手提供武器,這些武器可能被用來擄掠他們的臣民,變賣為奴。

摘自《世界文明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奴隸貿易興起的原因和主要動力。

(2)據材料二具體說明利物浦商人的貿易特點。

(3)材料三說明英國在西非掠買黑人奴隸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4)從上述材料中,你認為奴隸貿易和歐洲資本主義的早期發展有何關系?

分析與答案: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歸納能力。

答案是:(1)原因:西方殖民者在美洲對不熟練勞動者的需求量大增。動力:獲取巨額利潤。

(2)主要從事奴隸貿易牟取暴利。

(3)利用西非國家間的爭奪,通過出售武器支持一方擴大戰爭,掠買戰俘。

(4)奴隸貿易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重要表現,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早期發展。

(三)問答題

1.關于法國大革命時雅各賓派實行的恐怖政策,歷來評說不一。有人認為其積極作用是主要的,消極作用也有,但不大;有人則認為其主要是消極作用,積極作用也有,但不大。請你結合自己的理解說明你的看法及其理由。

分析與答案: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不論同意哪 一種看法,或另有看法,只要有理有據,均同等對待。

答案是:積極方面:是在國內外形勢危急的特殊條件下采用的非常手段,挽救了革命。(經濟上的恐怖政策穩定了物價,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政治上的恐怖政策,穩定了社會秩序,使前線的勝利有了鞏固的后方。

消極方面:嫌疑犯法令,打擊面過寬,處決人過多,破壞了法制,也違反了革命初期頒布的《人權宣言》的原則。并且在恐怖政策下養成一種心態,即用恐怖手段維護統治,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2.列寧指出:“資產階級革命面前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掃除、擯棄并破壞舊社會的一切桎梏。任何資產階級革命完成了這個任務,也就是完成了它所應該做的一切:加強資本主義的發展”。列寧這一觀點是否正確,結合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說明原因。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什么?它們是通過哪些形式完成其革命任務的?

分析與答案:本題旨在考查史論結合、分析論證的能力。

答案是:列寧這一觀點是正確的。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前,工場手工業都得到了較大發展,資產階級不斷發展壯大,但是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資本主義必然要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沖破封建統治的束縛,發展資本主義。

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國家政權。英國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統治的政權;法國是推翻波旁王朝封建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掌握的政權。

兩國都是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政權;都是利用政權立法的形式廢除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法律制度。如英國通過了《權利法案》法國則通過了《人權宣言》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文件。

【篇五】資本主義制度是什么意思 簡單說明

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內地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

【篇一: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內地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

文化方面:

香港經濟的自由度和開放度是全世界最高的。政府實行“積極不干預”的政策, 減少或廢除對經濟不必要的干預, 讓它按自由經濟自身的規律運轉。在文化上, 政府雖未訂有像經濟方面那么明確具體的政策, 但基本上亦是“少干預”, 讓的各個領域、社團和個人自由發展, ,包括自生自滅。

但也有“自由開放到非理性地步,例如, 對西方文化的輸入, 往往不加選擇或無法選擇而一律照收, 對傳統文化的落后部分也保留甚多, 以至古今中外文化的精華和糟粕在這里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相較之下,內地的文化自由度就略顯不高。從經濟開放程度來看,改革開放并沒有做到充分的自由。我國的經濟體制仍缺乏活力,政府的監管越界,導致文化自由發展的機會被扼殺。文化本是時間沉淀物,雖然到了,可對于至今仍處在對有些信息、知識和思想封鎖我們來說,文化也一定程度上是“舊文化”,被過濾的文化。內地的主流媒體,報刊等在此環境下也很難做到自由,也就無法保證信息的公開和透明了。

購物方面:

香港市場上的商品沒有價格管制,同一件商品在不同商店售價可能有很大差別,購買后,如果發現其它商家的價格較低廉,也不能以價格高為理由要求退貨。香港只規定了商品必須符合安全標準,并沒有類似內地的“”。因此消費者應知道,如遇到問題,商品的退、換、保修等完全按照銷售時經營者提供給消費者的書面約定(包括說明書等)內容執行。香港沒有法律規定化妝品必須注明保質期、生產地點及成分,只規定了必須符合使用安全。

行政方面:

是直轄于的地方行政區域,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而內地的經濟特區,只享有經濟政策的優惠,不具有。實行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而內地的經濟特區仍然實行。的包括行政管理權(指的是,可依照基本法的有關規定自行處理的地方,包括經濟、金融、貿易、工商業、土地、航運、民航、教育、科學、文化、體育、宗教、勞工、社會服務等。)立法權(指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可在不違反基本法的條件下自行立法,繼續實行不與基本法相抵觸的原有法律)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指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司法人員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不受法律追究)

法律方面:

大陸一直以來用的都死,香港多年處于英國殖民地的體制,其法律體系屬于英美法系。即使在回歸中國后,其也是沿用的這種法律體系。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區別:(1)法律淵源不同。

大陸法系表現為成文法;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并且判例法的地位比制定法更重要。

(2)法官權限不同。

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引法律,不能創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可援引成文法、法律或判例,在一定范圍內創造法律。

(3)訴訟程序不同。

大陸法系以法官為中心的糾問程序;英美法系以訴訟參加人為中心的對抗式(或訴辯式)程序。

一邊查資料,一邊根據自己的看法 碼的字,希望樓主可以滿意。說實話,你真應該給懸賞的。

【篇二: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內地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

香港實行私有制,保護個人財產不可侵犯,這種保護已經有了成熟的制度,因此是切實的可行的保護。市場秩序和金融保險都為富人大開綠燈,讓富人很難淪為窮人,同時稅收和福利則保證了窮人也可以享受起碼的教育和醫療保障。大陸條文上就沒有保護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受侵犯,具體到經濟領域,很多財產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承包年限,含含糊糊。因此有社會經驗和占有軟性社會資源的人可以大變魔術,權可以轉化為金錢,有錢人也可能一夜之間一貧如洗。

【篇三: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內地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好地方。

受大英帝國統治200多年,制度,城市建設都非常的好。

不是我賣國啊。。。我實事求是,這就好比當年德國侵占青島,為青島修建了能夠百年排水的地下管道一樣。

香港現在繁盛的原因,大多是在于英國成功的統治。并且香港回歸,賺足了內地的錢,香港的各個方面都更上一層樓。

推薦訪問: 簡單 資本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是什么意思,簡單說明【5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