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中學校史室的設計方案 (草案)
一、 建設校史室的目的和意義 校史室建設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發展意義。做好校史室建設工作,既是對學校發展艱辛歷程的記憶,也是對今后工作的一種負責。校史室展現學校發展歷史、展示學校辦學歷程和不同時代學校面貌的濃縮;是學校傳統與校園文化集中表現的舞臺;是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的榮譽展覽室。校史室更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辦學思想不斷發展的源泉,是激勵師生共同成長的重要土壤,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室的建設,有利于促進學校傳承和發揚優良的教育教學傳統,有利于學校不斷積淀校園特有文 化、創新辦學特色,有利于鼓舞學校士氣、以不竭的精神動力迎接未來的挑戰。
二、 校史室的功能定位 (一)
陳列功能——校史室是檔案陳列保存展示的一個重要平臺 校史室兼有陳列和保護物品與資料的雙重功能。校史室 里保存陳列的物品大都是學校的圖片和實物檔案,具有很好的檔案價值。校史室可以在保存并維護大學歷史記錄的同時進行校史資料的資訊服務 , 促進校務工作。
校史室不僅僅是陳列校史檔案的地方,也是研究和編研學校歷史的機構,具有“存史、育人、溝通、資政”的價值和功能。對室藏檔案進行編研,走一條研究校史的學習型路 子,使檔案管理“深化” ,檔案資料“活化” ,為師生們提供學術研究所需的校史資料 , 并促使校史資源的廣為利用,為拓寬校史室的發展之路奠定良好基礎。
?。ㄈ?/p>
文化功能——校史館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校史室,即學校之歷史沿革,記載了一所學校的創設、 變遷、發展 , 是學校最可寶貴的歷史檔案,是校園文化的溯源和載體,是學校應倍加珍惜、傳承永續的精神財富。校園文化可分為基礎設施文化、自然人文環境文化等,校史館建 設兼有學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 既看得見、 摸得著 , 又能鐫刻在師生們和校友們的心靈里。三、 校史室的設計構思 校史室按照“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原則,承務本求 實的理念,力求以樸實的材料、素雅的色彩和簡約的線條設 計,采取“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模式,即在 “傳統圖片實物陳列模式”的基礎上, 配文字簡介等形式,借助 展板、展架、文化墻的等載體,充分運用空間造型藝術、平 面設計藝術,將文字、圖片、實物等資料已最簡明、最快捷的方式展現出來,既具個性與現代感,又富美觀大方和凝重
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融合學校特色和體育元素,以強烈獨特的風采和風格抓住參觀者的眼球。跳出我校原有的以綠的各種色階為主要色調的局限,各展區墻體主要色系不盡相同,隨著參觀者的游覽路線,從凝重的灰、黑色調逐漸轉為藍、綠、綜等色調,再逐漸轉為黃、紅等色調,并以原木色為空間點綴主 要色系。
通過文化墻等特色設計, 表現體育中學的育人史料。
?。ǘw現行業特點和林體精神,以深刻感人的主題和基調觸動參觀者的心弦。以“綠葉對根的情意”為主題,通過根、枝、 葉、 藏四條主線,展現林體的人文環境。
四、 校史室的展示空間 校史室設在材料信息樓一層,整個展室分為門廳,主展 廳、多媒體視聽室及輔助設施,全館面積 1126 平方米。其 中,門廳建筑面積 99 平方米,主展廳建筑面積 819 平方米, 多媒體視聽室建筑面積 79 平方米,輔助設施(含辦公室、 儲藏室、會客室)建筑面積 129 平方米。校史館展示流程的組織力求簡明、緊湊。從入口門廳起呈順時針形成串聯各展
廳的常規參觀流線。玻璃體、采光廊、文化墻、雕塑群等活
躍元素構成趣味空間。
(一)布展思路 1、門廳——入口正對面放置一道木質(仿木質)屏風
陳設,其上鐫刻著學校發展的關鍵時間點,造型象征著東林發展的每一步都刻下了不朽的印記,年輪樹根向未來延伸, 寓意著東林依舊會不斷發展。屏風墻背面可設計為文化墻, 其主體內容為東林的標志性建筑的模型展示,其間輔以建設背景圖片和校園知名景觀,使參觀者如臨其境,浮想聯翩, 喚起參觀者的歸屬感。
2、主展廳——作為體現學校發展歷程的集中展廳,展廳的設計兼具美感與實用,采用可移動、可更換的展板來展示圖片與文字資料,既可體現布展的靈活性,又為日后添加相關校史資料提供了方便;同時各種實物檔案將錯落有致地以實物展柜的方式穿插在展區適當位置。同時,將最后一個展廳設置為臨時展廳。臨展廳的預留,既可為后續寫校史留下空間,又可以不定期地展出自辦及與校內外單位或個人聯合舉辦的校史專題展覽外,還可承接各種題材的專題展覽, 增加校史館的利用率和人氣。
3、沙盤——將學校全景沙盤、帽兒山與涼水試驗林場的微縮造景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一山一水一校園的理念??衫弥悄苣P投嗝襟w展示控制系統,讓參觀者更生動形象快速地認識了解沙盤所展示的內容。
4、多媒體視聽室——在主展廳開設半開放的多媒體視聽區,以影像和聲音的方式,更立體更直觀地將學校的發展
校慶紀錄片,珍藏的錄音資料、影像資料作巡回展播,亦可根據觀眾的要求播放點播的視頻、音頻資料。
5、辦公室、史料珍藏室、會客室——便于校史館的后 續管理。
?。ǘ┹o助設施 1、觸摸展示屏——各展區可分設 1-2 個,校友或參觀者可自由查閱未收入展板的圖片、文字、影像等資料,如校 友名錄、校園風光、畢業照。
?。ㄍ瑵髮W觸摸屏功能:將校 友的姓名、學號或工號輸入電腦觸摸查詢系統里,就可以找到在同濟大學學習和工作的足跡。
)
2、智能模型多媒體展示控制系統——應用計算機對模 型燈光電器等進行協調統一的控制。系統由多媒體計算機、邏輯控制器、驅動器、舞臺燈光控制器以及觸摸式遙控器等設備組成,與模型沙盤、大屏幕投影以及多媒體展示軟件等配合,實現對模型燈光、舞臺燈光動作進行自動、手動、遙控控制,以語音、文字、圖片和視頻圖像等多媒體形式展示模型沙盤中的各類相關信息,達到全方位互動式的多媒體展示效果。能夠讓參觀者更生動形象快速地認識了解沙盤所展示的內容。
3、電子簽名留言系統——手寫識別,自動儲存,同步再現,書寫背景自動呈現,即時同步修改,同時具備數據檢
(三)陳展內容 以學校辦學歷程為主線進行布展(時間為經,事實為 緯),把展廳劃分為八部分:前廳、 4 個主題展區、 1 個中央 展區、 1 個自由展區。
第一展區:創業維艱; 第二展區:苦難輝煌; 第三展區:涅槃破繭; 第四展區:世紀華章; 自由展區:榮譽、關懷、臨時布展等各展區擬建設及布展想法:
門廳:由于進門處空間狹小,擬建的屏風向內推 2 米左 右,形成視覺上的獨立空間,屏風上為校訓。屏風下面設置逐漸增高的 5 個帶有年輪的斜面樹樁,每個樹樁斜面上寫有各時期劃分的數字,方便觀者迅速了解學校發展歷程的劃分及展室主要布局情況。屏風背面做成木質或石質仿古文化
墻,把學校各時期的?;铡⑿8琛⑿C?、校風、東林精神、標志建筑物體現其中。
前廳:視域開闊,占地面積 100 余平米。左右各設置一個沙盤。左側為學校校園沙盤,采用原物景象,使觀者油然
而生一種親近感。右側沙盤為涼水和帽兒山林場,采用抽象
的景象(房屋用方塊代替)
,更好的反應林場的全貌。主要
面弧形與墻面連接,設計初衷是以真實天空、云彩、飛鳥等數字景象與山水校園相呼應,即多媒體成像的聲光電技術與實景沙盤相結合,觀眾由肅穆轉為震撼。
主題展區:以事實為依據,緊扣學校發展歷程中里程碑
式的事件,選取四個時間節點,把學校 年的發展歷程分割 為四部分,布展時為四個區域:從建校到 (創業維艱)
?。?從 到學校更改校名(苦難輝煌)
??; ,更改校名并直屬于林州市教育體育局(涅槃破繭)
;
, (世紀華章)。根據各時期的重大事件,選取有代表性的歷史圖片、 資料、物品進行展覽,展區裝修風格先是凝重、低沉,隨著時間的推移,裝修風格逐漸明快、熱烈。
中央展區:展廳中間位置設置一個橢圓形的區域,在橢 圓形區域內部利用凹槽、相框等形式,展示我校在教學、科
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橢圓形
區域外部設置展板,分別展示 16 個學院和國家、教育部重 點實驗室的簡介和特色。兩側的圍墻做成葉子的形狀, “綠葉”在空間建筑上消化了柱體帶來展示的弊端,同時又營造 了園林景觀,即打造東林主題又使展廳寄予了綠色休閑區。
兩側的“綠葉”圍墻共四塊,分別展示學校春夏秋冬四季學校標志性圖片。
自由展區:最后一個區域為自由展區,可將主題展區不
導題詞、杰出校友、知名學者、歷任領導等)
。輔以簽字留念及電子簽名等區域設計,方便領導題詞和觀者留言。
五、 建設校史館的實施步驟:
(一)編寫校史 (二)展覽工作規劃設計 (三)展覽設計方案征集 (四)展覽資料圖片實物征集 (五)工程建設及組織實施
推薦訪問: 校史 規劃 方案上一篇:先進工作者申報材料
下一篇:優秀基層黨組織申報材料簡要合集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