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精準扶貧情況調研報告1

| 瀏覽次數:

 精準扶貧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一)自然情況。鎮位于市西南部,距市區 75 公里。全鎮幅員面積 402 平方公里,其中在冊耕地面積 2319 公頃,林地面積 618 公頃,葦原面積 6000 公頃,草原面積 18394公頃。下轄 11 個行政村,32 個自然屯,總戶數 4468 戶、人口 12914 人,其中農業人口 11982 人。勞動力人數 6741 人,常年外出務工約 3500 人。全鎮有低保戶 1098 戶、1196 人,五保戶 60 戶、61 人,殘疾人 352 人,全鎮參加新農保 4569人,參保率 44.8%;參加新農合 6777 人,參合率 95%。

 (二)基礎設施情況。全鎮現有農田井 273 眼,灌溉面積 2300 公頃、灌溉率 73%。現有公路 81 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全鎮磚瓦化率 65%,自來水入戶率 80%,固定電話入戶率 10%,互聯網入戶率 40%,有線電視入戶率 50%。中小型農機具 1324 臺(套),大型農機具 92 臺(套)。有村小學 6所,中心校 1 所,中學 1 所,衛生院 1 所,標準化村衛生室10 所,敬老院 1 所,有 10 個村修建了文化健身廣場,其中有 2 個村廣場面積達到 5000 平方米。

 (三)經濟發展情況。2015 年,全鎮經濟總收入 1750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8305 萬元,占 47.5%;養殖業收入5455 萬元,占 31.1%;勞務經濟產值 3740 萬元,占 21.4%。農民人均純收入 7200 元,同比增長 10.8%。

 1、種植業。種植業實現總產值是 8305 萬元,其中,玉米 1350 公頃,實現產值 2385 萬元;水稻 1050 公頃,實現產值 4000 萬元,高粱大撓子 1255 公頃,實現產值 1880 萬元;雜糧雜豆 60 公頃,實現產值 40 萬元。

 2、養殖業。養殖業實現總產值 5455 萬元,其中,養羊10.5 萬只,實現產值 4215 萬元;養豬 3200 頭,實現產值853 萬元;養馬 407 只,實現產值 200 萬元;養牛 175 只,實現產值 87 萬只,養雞 1.5 萬只,實現產值 100 萬元。

 3、勞務輸出。勞務輸出實現收入 3740 萬元,其中,全鎮常年外出務工人員 3500 人,實現收入 3500 萬元,季節性務工 1251 人,實現收入 240 萬元。

 (四)黨建情況。鎮黨委下設 18 個黨支部。其中:鎮直機關黨支部 1 個、村級黨支部 11 個。共有黨小組 47 個,黨員 426 名,其中項目黨員 25 名,貧困黨員 57 名。黨員平均年齡 49 歲。村級組織規范化服務場所“六星一網”建設,

 現有 7 個村已達到了上級要求的標準,計劃明年完成其余 4個村的“六星一網”建設。

 二、貧困現狀及原因

 在 2013 年建檔立卡中,全鎮共有貧困戶 2088 戶、4713人,分布在全鎮 11 個行政村,占全鎮總戶數的 31%,占總人數的 36.5%。其中,重點貧困村 4 個(平安村、長征村、長富村、東南崗村)。到 2015 年,全鎮尚有 1539 戶貧困戶,2950 名貧困人口。

 全鎮貧困狀況呈現出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等特點。致貧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人均耕地相對少,產出水平低。全鎮現有耕地 2319公頃,人均耕地 2.7 畝,比市人均耕地少 8.3 畝(市為 11畝),比市人均耕地少 4.6 畝(市為 7.3 畝)。并且耕地多為鹽化、堿化類的草甸土,達到 1925 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83%,土地產出水平特別低,以種植玉米為例,畝產出僅為1000 斤,約為黑土地畝產的 60%左右(我市黑土地平均畝產約為 1600 斤)。

 二是產業結構單一,收入渠道窄。全鎮農業人口中,收入的來源主要依靠種植業和養殖業,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以玉米、高粱、大撓子等傳統作物為主,耕種方式上簡單粗放,糧食產量低。養殖業規模較小,多為零散形式,經濟效益差。以養羊為例,2015 年每只羔羊的效益不足 100 元。

 三是基礎設施不全,保障能力弱。全鎮現有農田抗旱井273 眼,覆蓋面積為 1500 公頃,全程灌溉率僅達 64.6%。是土地生產投入成本高,產出水平低的主要因素。

 三、思路和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扶貧先扶志。

 一是針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二是"扶貧關鍵是扶人"。再好的優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資金,如果扶持的對象--貧困戶無動于衷,扶貧攻堅工作將徹底失敗。建議按照"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量身定制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號準病脈、開好處方、抓出良藥,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做到"輸血"與"造血"并重,

 鼓勵貧困戶利用當地優勢資源,開展種植、養殖產業,增加收入;三是繼續推進貧困戶貼息貸款工作,解決部分有能力脫貧的貧困戶融資難、辦事難問題,為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掃平障礙。

 (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產業技能。

 一是認真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為使學習勞動兩不誤,盡量安排農閑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安排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為主,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戶并給以適當的獎勵。

 (三)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

 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托,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戶個人自

 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戶收入。

 四、加強各項保障政策,減輕農戶負擔,提高抗風險能力。

 對于貧困戶教育負擔重的現狀。一是著力抓好“雨露計劃”等貧困戶學生讀書優惠政策。建議加大對高級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的補助,同時積極與教育部門銜接,合理組織安排貧困學生在校勤工儉學,大力推進貧困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減輕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二是制定相關災害救助政策,著力減小農戶遭遇自然災害時的損失。同時積極借鑒合作醫療、保險等較成熟的措施,與社保、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出農業生產保險,以幫助農戶規避自然災害的風險。同時利用專業合作社、集體與企業協議生產等形式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積極整合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醫療政策。同時加大貧困戶就醫看病時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以外費用報銷的政策支持力度,確保農戶看的起病,減少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推薦訪問: 精準 扶貧 調研報告

【精準扶貧情況調研報告1】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