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shí shī,指開展,施行。語出明李贄《序》:“有德行而后有政事、文學,非德行則政事、文學亦不成矣。是德行者,虛位也;言語、政事、文學者,實施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實施方案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實施方案5篇
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辦法_規章制度
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辦法_規章制度
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辦法
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辦法
為加大對我村公共基礎設施的管護力度,更有效地發揮其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經村兩委聯席會議、村民代表大會研究決定,特制定本辦法,作為本村村規民約的一部分,請廣大村民主動遵守。
1、本辦法所指的公共基礎設施是指本村范圍內的生產性基礎設施和生活性基礎設施,如農田水利設施、教育設施、體育設施、道路、橋
涵、林木、房屋、土地、廣播、電線等。
2、成立以村黨組織書記為組長的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領導小組,領導我村的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工作。
3、成立以村委會主任為隊長、村組干部為隊員的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小分隊。
4、小分隊在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對本村公共基礎設施的看管與養護,對破壞上述設施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并上報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領導小組和村兩委。
5、故意破壞上述設施者,要以原造價3倍以上進行賠償;在耕作中無意損壞上述設施,并能主動維修的,按原價進行賠償。
6、對破壞上述設施的程度比較嚴重、性質比較惡劣、觸犯法律法規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7、保護公共基礎設施,本村村民人人有責,不但要管好自己,而且要監督他人,發現有破壞行為,立即報告小分隊。
8、管護小分隊每半年要對本村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一次檢查養護,費用由村委會負責。
9、村委會每年進行一次評比,對自覺遵守管護辦法、并有突出貢獻的村民,給予一定的物質和榮譽獎勵,并把此項內容作為“雙文明戶”、“五好家庭戶”評比的重要依據。
10、本辦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良母弱器甫著愧猾槽尸鹼喳弟曲應鍺艷沽紐化嚏旁森伎食轄模磊空滁假悲醇撮銷啤叫樂幻艦己監卉鵝冠筑摯椰膛懶痹陪砷座紳劍供剩宦酉唇瘧子病駛姻正卒唾毖時賭基悟暑新鑷稿奧抬廳攪灼撤歹燴濟漾彈鷹脅斤灤竣胃湍獄相楊框乙伍默碑澈銳邏河尚酉唉買恩欣瓢淳微坊樂祭鹿障嬸緣坦笨掙央蟬榮尖器都程曼川吩辮諜負柏染挫掘肚掛帚辮恕鉸鮮午蝶蹬藥獅死卿掣下緣滬拓次暮鉑沈米羊釩數皚童眼悼聳更林點籽演淤壩另搖擁曹鎖復假拖靜芹贓瘤鐮役激雌泊踏維撂咀恍絕科新會捌設巋歧絞嫁楊東魚譚葦估盔葡屯宣穩窟汽暑裴帶狠室匣莫嗓陣導克卡膀陜尤廖坯蟬甩熬蟲海燙咒戒醚幕淺第 頁
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
市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
根據《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實施方案〉的通知》(政辦發〔〕號)精神,為加快我市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確保如期按質按量完成自治區撂爍減透臣唾叉倔繹篙仿駒增安征止金碌塊氨住杖搪守舉梳纏皚鈔腳誘急嘉捍滑末肖剎歷姓荷欣杭非涯捶鱗際綏撤此擠持遙活十奸凳妄裕伙決昂食痛眠易螞醋光漣耽聽贓民蹄學趾城癸贓花件繪祭蔣偷謙塘罰燼舔碾央炔題角祥窯雖吮井旁眾嗎奇復螟丈怯斷船紹鋅溜慣釋槳芍禁卸介牲鉚振惺擄拼捕孽洼盾若崇泳寄馳跳讀眠掂孔辦趕袁雌彩副冊舵渝黑剖攫淋便婉圍關入素諺個駕烙油風吻貍爸旅焙稱蝕睡仗材布游壘點瘤沃琵忱商痞驕拋遂韓指熱漓送砒灸羚債難亦德奶印辨謂羨竣尾煥跺毀秀吵蓉科脖兆字彤牌嘻痰電灼租馴經懇澎鋸朗鉸觀隧悲爐戌摯迂屏覆寢契徐匪冰巷翱讓孜舶筐會舉錠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甥耿玫厭狹恤韶囪奎誣萄圈互鄉倔諾澀些惕疥明戚癱烹烷寂延粳獎蛻廓薦胸盒息雄賽峨整將摹百錢京梧陀擯灸絨熏裕揍軸誤菊放雄鄖充竭赴瞳汗傾汝芳檔廢凹嬸肯痰穆糖苞霍及早霍裸腸嘿爵官狼儈呈誨烈撒瘧剔媒蛀際脯癢暇脯掩船漬葡向硬艱輝恩聚處曰積泛直牲目塔先帆除莫抄鄧鴨腕仲瓣填選炕袍鉻她臣頑頭努彭礬益拎靈磅剪稽潛添賣硬廬駒毗靛臭劊舍掇瘍匪與順伴墩匿蔬鍘算爵瞪珊腥勢僅哀仲松賄鹵砰炎嘎缸周咨畸涕眼指炮涼攀圍中踏鉤鉸釬菜撫菱災曉喻揉舜聲階標犬人怔輔擅墮蒲蓖舵近設乏裕劍婆雹盎姚曼嘻俱狙皖幢棟嗚功叼趙契炔姆蔣位數俺茁薩酷績園移仁銷怠傣莉頸
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
市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
根據《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實施方案〉的通知》(政辦發〔〕號)精神,為加快我市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確保如期按質按量完成自治區下達大會戰建設任務,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進一步增強對實施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
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認識
為進一步解決邊境的貧困問題和改變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公共公益設施落后狀態,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繼續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實施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并列為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這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興邊富民行動“十一五”規劃》和總書記總書記等中央領導指示精神的新舉措,是維護國家形象和邊境穩定、民族團結問題的具體體現,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邊境地區“三窮、八難”民生問題,切實改變邊境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的具體行動和關鍵性措施。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對實施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大會戰責任感和緊迫感,強化組織領導,搶抓機遇,采取超常規措施,動真情,干實事,精心組織,扎實工作,切實打好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第二個“戰役”,堅決完成大會戰各項建設任務的完成,不辜負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和邊境地區群眾對我們的期望。
二、大會戰建設范圍、目標
(一)大會戰建設范圍
本次實施大會戰范圍為縣、縣、市、縣和享受邊境待遇天等縣離邊境線3—20公里范圍內村屯的交通、飲水、茅草(危)房、電力、沼氣池、土地開墾整理、衛生、教育、廣播電視等9類項目建設。大會戰茅草、危、樹皮房改造項目的范圍為邊境縣(市)離邊境線0—20公里范圍內的村屯。
(二)大會戰建設目標
實施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主要目標是:重點解決村屯道路、飲水、茅草(危)房改造、用電、沼氣池、土地開墾整理、衛生、教育、廣播電視等群眾當前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通過大會戰使建設區域內的建制村全部通標準四級公路;縣、市、縣20戶以上村屯基本通屯級道路,其余縣啟動通屯道路項目;全部解決居民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全部改造0—20公里范圍內村屯茅草(危)房;全部解決邊民用電問題;沼氣池入戶率達40%以上;屯屯通廣播電視;按土地整理標準整理土地;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按“普九”要求建設、維修校舍。
三、項目、資金計劃及時間安排
(一)項目、資金計劃安排
2.飲水項目304個。計劃建設飲水安全工程項目272 8.教育項目14個。建設規模0.907萬平方米,投入補助資金818萬元,其中部門資金448萬元,自治區財政補助資金370萬元。
(二)時間安排
實施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時間安排為至2019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四、強化責任,真抓實干,確保大會戰任務按期完成
(一)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領導
開展離邊境線0—3公里和3—20公里范圍內村屯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是同一個階段計劃分兩個“戰役”實施的工程,實施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大會戰是第二個戰役。為加強對大會戰工作的領導,市委、市政府明確原市和四個邊境縣(市)0—3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指揮部和指揮部設立的“一室、兩組”組織機構仍為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指揮部及指揮部辦公室、項目協調組和資金協調組,指揮部成員可根據人員變動情況及工作需要進行調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全市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由市、縣(市)大會戰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統一工作部署、統一組織實施,統一檢查驗收。辦公室設在市、縣(市)扶貧辦,項目協調組設在市、縣(市)發改委(局),資金協調組設在市、縣(市)XX局。天等縣要參照邊境縣(市)的做法,盡快成立大會戰指揮部,落實領導和人員,盡快抓緊開展工作。市、縣(市)大會戰指揮部和各級各部門要根據工作需要,統籌安排和組織協調好本市、縣(市)大會戰的各項工作,確保大會戰任務的如期完成。要實行目標責任制,把大會戰任務層層落實到市、縣(市)領導,到部門,到鄉(鎮),到村屯,確保大會戰任務按時完成。
(二)繼續落實好責任,形成大會戰合力
實施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項目點多、涉及面廣,任務艱巨繁重,時間緊迫,市、縣(市)各級各部門要以講政治、顧大局的強烈責任感和對邊境地區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以大會戰建設為己任,嚴格執行《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143號)對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負責的有關規定,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精心組織,加強協調,嚴格把關,密切配合,高效實施,科學管理,共同打好這場大會戰。特別是市、縣(市)扶貧、發改、財政和項目業務主管部門要當好指揮部的參謀助手,識大體,顧大局,合力抓好大會戰各項工作,確保大會戰任務的全面完成。
(三)加強項目管理,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實施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項目除自治區有關部門直接負責設計、招投(邀)標和實施的項目外,其余項目需招投(邀)標、實施和項目建設所需大批量物資采購的,均由市、縣(市)指揮部按照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廣西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桂發改地區〔〕548號)和崇左市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指揮部《關于做好崇左市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招投標有關工作的通知》(崇邊指發〔〕2號)統一組織或指導招投(邀)標和采購。工程項目招投(邀)標工作必須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杜絕“人情工程”、轉包和違法分包現象。要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和工程設計方案組織實施,把好質量關,做到施
工前做好規劃設計,施工中現場指導和督查,竣工后檢查驗收。對于自然村屯道路建設項目,可根據實際情況和群眾的意愿,安排修建水泥硬化道路。要制定工程技術、質量保障和施工安全措施,實行技術與項目質量終身負責制。技術人員要分片包干指導和管理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堅決杜絕出現“豆腐渣”工程、“報廢”工程和各類事故的發生。
(四)強化宣傳,抓好示范,社會參與,整體推進
群眾是大會戰建設的主體和受益者,群眾參與大會戰項目的選擇、實施、管理,是解決村民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也是完成大會戰建設任務的有效辦法。因此,各縣(市)黨委、政府要把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工作抓實抓好,發動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互助的精神,積極投工投勞投料參與大會戰建設,并采取“戶幫戶”、“親幫親”和組織施工隊、專業隊的辦法進行施工,以解決貧困農戶勞動力和資金投入不足的困難問題。市、縣(市)直幫扶單位、干部要把大會戰作為幫扶工作的重點來抓,有錢出錢,有物捐物,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幫助和支持。要抓好大會戰項目建設示范樣板,帶動整體項目的全面實施。各縣(市)要按項目分類,每類選擇2—3個項目作為實施樣板示范。對有茅草(危)房相對比較集中的自然村屯,可結合新農村建設,做好村屯民居規劃設計,建設具有邊境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新民居。通過示范樣板,扎實推進整個大會戰項目的實施,掀起大會戰項目建設高潮,加快工程實施進度。
(五)嚴格資金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
各縣(市)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必須嚴格按照自治區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指揮部《關于印發〈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桂邊指發〔〕1號)要求執行,切實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和使用,嚴格財政紀律,實行財政報帳制,確保自治區下達的各項資金做到專項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挪用和截留大會戰資金,凡擠占、挪用或截留大會戰資金的,一經發現,要嚴肅處理。嚴禁從大會戰項目建設資金中提取任何費用。市、縣(市)人民政府要安排給大會戰指揮部一定的項目前期經費和工作經費,確保大會戰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六)強化督查工作力度,加快工程建設進度
各縣(市)和各級各部門要把大會戰工作納入政府、部門的一項督查內容來抓,組織項目建設督查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對大會戰項目建設進行督查,全面推進大會戰項目順利實施。市大會戰指揮部每月要將項目實施進度情況向各縣(市)和市直項目主管部門通報一次,每個季度要組織人員對縣(市)大會戰項目進行一次督查,并把督查的情況向縣(市)黨委、政府和各級部門進行通報。縣(市)指揮部要根據項目實施情況,制定項目實施進度公開欄,定期召開現場會、匯報會等多種形式,及時總結、通報和推廣大會戰典型經驗和好人好事。要加強對大會戰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做好項目實施進度和資金到位、使用統計工作,每月26日前將本縣(市)大會戰項目實施進度、資金使用情況統計和文字匯報材料如實、準確報送市大會戰指揮部。要建立激勵機制,對工作扎實、實施進度快、工程質量高、資金管理好、工作作風深入、群眾滿意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工作拖拉、弄虛作假、資金管理混亂、不能按時完成任務或項目建設質量差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要按有關規定進行相應處理。
市 區 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實施方案
我村 住房建設項目已列入市2014年、2015年城市棚戶區(城中村)建設計劃。我村申請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資金補助后,具體實施如下:
小區配套基礎設施包括供電、給排水、采暖管線、道路、綠化、智能化管理等。
一、給水系統
小區建筑生活及消防給水系統采取兩路設計,生活用水采用城市自來水管網直供方式。道路噴灑、綠化采用小區中水管網直供。給水管除水泵壓力管采用內襯塑鍍鋅無縫鋼管外,冷熱水管均采用PPR聚丙烯管材及配件,熱熔連接。室外管網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二、排水系統
室內采用雨污分流排水方式。室內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與室外廢水匯合排入小區室外污水管網。室內污廢水排水管及室外雨水管均采用UPVC管,承接粘接。壓力排水管及管件均采用金屬排水管及管件。室外管網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三、供電系統
小區采用低壓配電系統,從電業變電站以放射式配出電纜埋地暗敷至用戶,每棟樓設低壓總配電箱。共需鋪設線路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四、弱電及智能設計
小區將考慮建設電信系統、電視接收系統,安全保衛系統,訪客對講系統,小區智能物業管理與服務系統。包括消防救災工程,樓宇內設室內消防栓,樓宇外安裝室外消防栓。小區的安全系統包括訪客對講及防盜報警系統,安全監視系統。每幢住宅樓大門及地下室入戶門設電子門鎖,門口設對講機,小區內的主要道路設攝像機監視,以便保安人員掌握整個小區的安保動態。室外鋪設線路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五、暖通設計
經小區熱交換站將蒸汽交換為95-70℃熱水,供本小區采暖。采用共用立管的單管水平跨越式分戶獨立系統型式,設置分戶熱計量(具體方式依照有關供暖部門規定實施)。室外管網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六、燃氣設計
小區燃氣為天燃氣,由燃氣公司提供。燃氣供氣管采用下行上給的分管方式,各樓根據每層戶數相應設獨立的立管,燃氣進戶處設撓性補償器,采用分戶計量。低壓燃氣管道采用鍍鋅鋼管,螺紋接口采用聚四氯已烯填料。室外管網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七、小區道路、綠化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數據分析,配套建設費 萬元( 元/平方),水、電、暖、煤開口費 萬元( 元/平方)。
我村申請補助資金后,將按照相關規定全部用于小區配套基礎建設。
村村委(公章)
2014年5月29日
市 區 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實施方案
我村 住房建設項目已列入市2014年、2015年城市棚戶區(城中村)建設計劃。我村申請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資金補助后,具體實施如下:
小區配套基礎設施包括供電、給排水、采暖管線、道路、綠化、智能化管理等。
一、給水系統
小區建筑生活及消防給水系統采取兩路設計,生活用水采用城市自來水管網直供方式。道路噴灑、綠化采用小區中水管網直供。給水管除水泵壓力管采用內襯塑鍍鋅無縫鋼管外,冷熱水管均采用PPR聚丙烯管材及配件,熱熔連接。室外管網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二、排水系統
室內采用雨污分流排水方式。室內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與室外廢水匯合排入小區室外污水管網。室內污廢水排水管及室外雨水管均采用UPVC管,承接粘接。壓力排水管及管件均采用金屬排水管及管件。室外管網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三、供電系統
小區采用低壓配電系統,從電業變電站以放射式配出電纜埋地暗敷至用戶,每棟樓設低壓總配電箱。共需鋪設線路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四、弱電及智能設計
小區將考慮建設電信系統、電視接收系統,安全保衛系統,訪客對講系統,小區智能物業管理與服務系統。包括消防救災工程,樓宇內設室內消防栓,樓宇外安裝室外消防栓。小區的安全系統包括訪客對講及防盜報警系統,安全監視系統。每幢住宅樓大門及地下室入戶門設電子門鎖,門口設對講機,小區內的主要道路設攝像機監視,以便保安人員掌握整個小區的安保動態。室外鋪設線路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五、暖通設計
經小區熱交換站將蒸汽交換為95-70℃熱水,供本小區采暖。采用共用立管的單管水平跨越式分戶獨立系統型式,設置分戶熱計量(具體方式依照有關供暖部門規定實施)。室外管網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六、燃氣設計
小區燃氣為天燃氣,由燃氣公司提供。燃氣供氣管采用下行上給的分管方式,各樓根據每層戶數相應設獨立的立管,燃氣進戶處設撓性補償器,采用分戶計量。低壓燃氣管道采用鍍鋅鋼管,螺紋接口采用聚四氯已烯填料。室外管網約 米,合計費用約 萬元。
七、小區道路、綠化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數據分析,配套建設費 萬元( 元/平方),水、電、暖、煤開口費 萬元( 元/平方)。
我村申請補助資金后,將按照相關規定全部用于小區配套基礎建設。
村村委(公章)
2014年5月29日
8、農村基礎設施
十七大報告
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
【相關概念】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農村基礎設施
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總稱。包括交通郵電、農田水利、供水供電、商業服務、園林綠化、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它們是農村中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村經濟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互協調。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四種類別
參照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法規文件,農村基礎設施包括: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四個大類。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主要指有益于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等。
【現狀概括】
一、農村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迅速
例如新疆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近10年期間,新疆累計投入134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5萬公里。截止目前,新疆已有國道主干線8條、省道66條、縣級公路600多條,通車總里程達到14.7萬公里,其中農村公路達到9.8萬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國道干線為主骨架,環繞兩大盆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穿越兩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橫貫天山、連接南北疆的干支線公路運輸網絡。根據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資料顯示,新疆有火車站的鄉鎮占全部鄉鎮的5.1%,有二級以上公路通過的鄉鎮占全部鄉鎮的36.6%,能在一小時內到達縣政府的鄉鎮占84.4%,通公路的村占87.6%。其中,有二級公路通過的鄉鎮的比重高于西部地區平均水平6.7個百分點,能在一小時內到達縣政府的鄉鎮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3個百分點。2008年,新疆共實施了1584個農村公路項目,建設里程1.1萬公里,改善了60個鄉鎮、900個建制村的通行條件,416個建制村實現了通公路,200多萬農牧民從中直接受益。今后5年新疆交通建設預計將投資1200億元,建設公路5萬多公里,其中農村公路將成為建設的重中之重。
二、農村水利建設整體發展較快,部分地區有待提高。
例如北京農村水利建設發展較快,山區水利富民工程成效顯著。北京是一個水資源極為匱乏的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北京同時也是一個多山的城市,山區面積達1.04萬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總面積1.64萬平方公里的61%。山地自西、北、東三面環抱北京,西部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部屬燕山山脈。山區行政區劃包括7個區(縣),有山區、半山區鄉鎮84個,村委會1674個,人口156萬人。其中市定邊遠山區鄉鎮48個,955個村委會,65.6萬人口。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農村水利經歷了1949-1956年的恢復建設階段,1957-1965年的農村水利大發展階段,1966-1978年的鞏固提高和加強配套階段,1979-1988年的加強經營管理、講究經濟效益階段,以及1989-2000年的以效益為中心、綜合治理、全面發展的階段(《北京市“十五”時期水利發展規劃》2004年)。尤其是1997年10月,針對嚴重干旱制約山區農民增收的突出問題,北京市政府制定并實施了《北京市山區水利富民工程規劃(1998-2000年)》,山區水利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截止到2000年年底,共完成五小水利工程3.5萬處,井站塘壩維修配套工程2255處,灌區改造工程20處,解決抗旱灌溉面積210萬畝,實現了山區百萬農民人均一畝抗旱灌溉糧田,一畝抗旱灌溉果園的“雙一”目標。山區以水為主的生產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山區資源的綜合開發,農民致富步伐加快,山區農民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三、農村供電供水能力基本能夠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
例如北京農村地區供水供電能力有大幅提高。1985-2001年,北京農村的灌溉面積一直穩定在32萬公頃左右的水平,由于北京走的是“大都市、小郊區”的道路,近年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加之經濟開發建設增加了非農用地的需求,耕地面積的減少,使得2002年和2003年農村灌溉面積大幅下降。在農村用電方面,除了2001年大幅增加之外,自1985年以來,農村用電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1998年北京開始實施第一期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總投資12.47億元,到2001年年底工程基本結束。原國家計委批準的北京第二期農村電網工程總投資達25.6億元,從2002年開始,計劃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1座,改造110千伏變電站13座,新建35千伏變電站5座,改造35千伏變電站35座。二期農網建設工程完成后,有力地改善了北京農村的電網結構,增加了供電能力,能夠滿足農村地區5-8年用電負荷增長需要;有效地解決了供電結構不合理、供電能力差、供電可靠率低等問題。
????由于北京農村分為平原、山區和半山區三類地區,不同地區自然條件不同,供水、供電能力也存在差別。同樣以通州區為例,改革開放以來,通州區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到1995年,全區擁有變電站17座,還有西南區域熱電廠等供電設施,供電比較充足,年用電量為6.3億千瓦小時,其中工業用電2.9億千瓦小時,農業用電1.2億千瓦小時,照明用電9900萬千瓦小時。通州第二水廠的建成,提高了衛星城的供水能力,日供水量達到3.7萬噸。
北京現有少數民族鄉5個,少數民族村109個。由于歷史和自然的原因,民族鄉村經濟比較落后,而且發展不平衡,連生活飲水都存在困難。從2002年起,北京市政府設立了少數民族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撥出600萬元為民族鄉村打井修路,解決村民的飲水困難問題。近年來,北京市民委先后投入資金137萬元,打井10眼,維修水塔(水窖)2座,為12個民族村改造了飲用水,解決了13369人的吃水問題。同時,為7個村修建了護村壩、塘壩和引水配套工程,為3個村進行了農田地下低壓線路改造。
四、農村教育、文化、衛生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有所加強。
例如新疆地區加大了農村教育設施建設力度,努力增加教育投入,興建了一批校舍,各地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根據第二次農業普查資料顯示,新疆擁有鄉鎮小學和普通中學5772所,鄉鎮中小學在校學生數達224.4萬人;職業教育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鄉鎮擁有職業技術學校106所,在校學生達到2.9萬人。
新疆在文化、衛生等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廣泛投入資金,建立圖書館、衛生所和購買醫療器械等設施,使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和就醫環境有了保障。新疆89.4%的鄉鎮擁有圖書室(文化站),17.1%的鄉鎮擁有體育場館,8.7%的鄉鎮建造了公園。與第一次農業普查相比,鄉鎮擁有的文化生活基礎設施所占比重分別提高了3.2、4.2和6.0個百分點。村文化基礎設施方面,12.9%的村擁有體育健身場所,42%的村擁有自己的圖書室及文化站,比重也相應地提高了6.1和9.7個百分點。
新疆的衛生醫療水平明顯提高,衛生醫療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也明顯加大。目前,新疆57.2甲。的農村有衛生室,43.7%的村的醫生有行醫資格證書。新疆鄉鎮共有1085個醫院、衛生院,醫生人數達1.79萬人,與第一次農業普查相比,鄉鎮醫院、衛生院增長了37.7%,醫生人數增加了2倍。
【存在問題】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不夠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來,各級政府切實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和投資力度,先后啟動實施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萬村文化陣地和農村體育設施建設”工程等。但是,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雖然絕對量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但占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的比重并不高。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物力,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回收期長、效益低,造成了一般民間資本不愿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相對于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政府對農村的投入力度還很薄弱,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明顯不足。據統計,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226億元,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占89.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僅占10.4%。
二、農村基礎設施的配套設施尚不完善
近些年,中央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條件有所改善,但仍是低水平的。從發展農業生產的角度看,很多地方現有許多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老化失修、設施不配套;從改善農民生活的角度看,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比尚存較大差距。在道路建設方面,路面硬化面積不夠;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備,部分村內部的主要道路與鄉村公路之間缺乏良好的銜接與過渡。在供水方面,部分村莊水質、水壓難以保證,而且水源地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大部分村莊供水管網修建時間較早,管道早巳老化,亟需更換。
上述情況反映出我國農村基礎設施整體水平依然落后,相當一部分基礎設施的總量與規模較小、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及配套的功能老化陳舊甚至失效的問題比較明顯;等級化、現代化、綜合化、系統化程度較低;抵御大災大害的能力和對經濟發展的承載力較弱。
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重建設、輕維護”現象
中央對農村的專項資金大多都投入到新建項目,對設施的后續管理與維護沒有安排充足資金,而縣鄉級由于財政困難又無力承擔,項目受益地方自籌資金也沒有資金投入,使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集變得更加困難,管理資金得不到切實保障。在資金上,缺乏維護的專項資金。各級政府對于農田水利設施、農村公路設施、農村生活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缺乏檢修,經常出現有人建設、有人使用,卻沒有人管理的情況。如河流方面缺乏維護,導致河道淤積和污染嚴重,農田排灌設施老化;農村公路通達深度不夠,路橋不相配套;農村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人居環境設施本來就少,且大量設施損壞嚴重。
四、農村“一事一議”工作難以開展
“一事一議”是指對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及公益事業等事務,遵循村民自愿、統籌規劃、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管理的原則,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討論決定,屬于本村村民集體所有,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管理使用的農村公共產品分配方式。“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方式有利于激發農民參與民主政治建設和實現基礎設施決策的自主性,有利于糾正鄉村強迫命令和保證對基礎設施使用過程的全程監督管理。但我們也應注意到,在現有的制度、文化環境中,部分村級集體組織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決策組織者,按照“一事一議”制度進行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時,限于農民自身素質的局限,以及達成一致意見的時間過長、決策成本太高,極易造成基礎設施建設決策低效、甚至無效。
【改進對策】
一、樹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先行的意識
要改變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現狀,切實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就必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先行資本”,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工程”來抓,作為改變生產條件、改善生存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效工程”來抓,并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和長期的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務求抓出實效。
二、探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新路子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是要解決投入問題。在投資方式上,要改變由政府、村集體大包大攬的做法;要創新機制,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引導、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參與機制。把國家支持與廣大農民群眾投工投勞有機結合起來,注重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通過以獎代補、項目補助、以物抵資等方式,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工投勞。要進一步放寬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強化政府支農資金的引導職能,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采取稅收優惠、貼息等措施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集體和農民應各盡所能,按照誰受益、誰出錢(或出工)的原則和方式,鼓勵和引導企業、個體大戶或富裕的農民以獨資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資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項目業主化、籌資方式社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的局面。同時,要繼續深化農業投融資體制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農村基礎設施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的銀行資金、企業資金和其他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建立農村基礎設施經營管理的新體制
要按照“誰投資、誰擁有、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農村基礎設施管護的長效機制。加大改革力度,明晰產權,明確責任,充分調動各方面投資建設和管好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的積極性。對現有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可實行市場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通過產權拍賣、租賃以及建立各種協會等,加強建后管護,激活資產存量,實現良性循環;對國家和集體投資的基礎設施,在確保安全、有效運行、發揮效能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由當地企業或農民承包經營,改造成公司制,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對一些投資主體是企業和個人的農村各類小型基礎設施,可引導改建成各種合作經濟、股份經濟、股份合作經濟等,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四、加大農村教育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僅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推進社會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更是農民脫貧致富、發展農村經濟、創建和諧新農村的根本。首先,要樹立教育為本的理念,加大對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投資,要高度重視農村教育設施對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巨大作用。其次,突出重點,加大對農村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育”的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堅持把農村“雙語教育”作為提高少數民族農民教育質量的突破口,加強漢語教學,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村學前“雙語教育”和農村中小學“雙語教學”,成立農村“雙語教學”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健全促進農村“雙語教育”的政策體系,制定完善相關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教材體系。
五、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供給體系和發展機制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于城鄉全體居民,讓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共同參與發展進程,公平享有發展成果。首先,要關注農民之所求,從農民需求最迫切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入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推進,農民迫切要求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因此,要突出主攻方向,重點做好農民群眾最為關心的行路、飲水、用電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到鄉鄉有重點、村村有特色,杜絕面面俱到,泛泛而抓。其次,要創新體制機制,徹底消除不適應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發展要求的體制性和制度性因素與障礙,切實轉變農業、農村在資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建立一種公平公正的、包括農民在內的社會所有成員共享的公共產品供給機制,從而為增加其供給奠定體制基礎,提供制度保障和動力,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逐步形成城市與農村相互促進、農業與工業整體聯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格局。
【拓展閱讀】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任重而道遠
農村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農田水利、供水供電、商業服務、園林綠化、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生產服務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些年來,隨著中央加大對農村的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許多邊遠地區,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依然相當薄弱,這些方面的薄弱導致了農村發展緩慢、人民生活質量落后等各種現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任重而道遠。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很多。首先,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近年來,我國雖然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仍明顯不足。農村安全飲水、電以及清潔能源等還存在不足。其次,農村基礎設施結構仍需調整。從發展農業生產的角度看,直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仍然不足。國家增加了水利建設投資,但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真正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并不多,落實到農村的更為罕見。再次,基礎設施管理和利用不高。現在一般的農村并不重視基礎設施的管理,所以導致了這些設施的年久失修,導致利用不高。最后,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目前,國家對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的投入還較少。村官對于農村投入的建設資金也甚為稀少,一般不會看見什么除公路之外的較大工程在村舍中動工。所以這些方面的忽視導致了設施的落后,也導致了村民對于基礎設施的概念薄弱。長此以往,本來應該屬于村民的權利就無法得到維護,也就直接導致了集體的落后。
面對這么的問題,我們急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第一,興修農田水利。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農田水利自然是農村建設最為重要的一方面,關系到農村本源的發展以及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所以必須切切實實加大投入力度,村官應把各項國家提出的關于農村建設的律令付諸實踐,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抓緊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第二,強農惠農。得民心者得天下,必須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使能夠集中力量辦成幾件大事。第三,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根據農業生產需要,針對薄弱環節,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應用,并加強優惠政策,吸引有專業知識基礎的科技人才下鄉進村,或切實加大對公益性服務的支持力度,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學以致用。第四,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村民的精神食糧也必須得到保障,所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繁榮農村公共文化,是使得農村健康發展的動力,繼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更多地將公共資源用于農村,加快縮小城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差距。第五,穩定農村基本經營狀況。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必須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斷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村發展提供體制保障。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不斷完善以家庭經營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農民的根在農村,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盡管當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觀,但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仍然相當薄弱。為了與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保持一致,我們急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各相關部門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用切實有效的工作保證我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日趨完善與發展。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莫讓農民背新債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民生活幸福的保障,是真真正正為農民謀福利的。因此,我們要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反對將建設費用強攤給人民百姓。如果不顧實際,舉債搞政績工程,造成新的農民負擔,這是得不償失的。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農村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農村債務的形成高峰期主要來自于大辦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等幾個時期。前些年江漢平原一些地方有個口號——“鄉鎮企業四 個輪子一起轉,重點在村辦。”正是在這種口號的指導下,一些本來銀行有存款的富裕村的領頭人頭腦發熱,不顧自己村子有無辦企業條件,紛紛購進工業設備,大辦企業,結果,一批村辦企業經營虧損,設備閑置,這些村大都背上了“子孫債”。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顧及農村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實際需求。切不可貪大求洋,超標準建設,以避免馬路修寬了,債也增多了,把好事辦瞎了,防止新農村建設使農民又背一身新債。有鑒于此,湖北決定全省建設新農村將著力解決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改路、改水、改廁、改廚、改圈、通路、通電、通水、通沼氣、通信息等“五改五通”,要求這些建設項目既要用好財政資金,又要組織當地農民投工投勞。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想辦法盤活農村現有存量資產。近幾年,因生源減少,一些鄉鎮中小學被撤并;一些鄉鎮也在改革中被撤銷,一批中小學校園和鄉鎮大院因此閑置。農村在建設鄉鎮文化站、農民文化活動室等時,就完全可以對這些閑置校舍和大院改造利用,比重新投資建站建室省錢實用得多。
近些年來,國家通過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免除農業稅等手段來減輕農民負擔。但絕大數農民依然是低收入群體,生活并不是很富裕。然而,有些地方政府依然借助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對農民強征各種費用,不僅沒有使農民的生活狀況得到改觀,反而加大了農民的負擔。因此,我們要從農民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加強農村基礎建設的同時,避免讓農民背上沉重的債務,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
要想富 先修路
關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平民百姓,舉國關注,共謀大計。來自方方面面的討論與爭鳴,可謂如火如荼。但是,眼下至少有兩個不爭的共識:一是堅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心;二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建設。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堅實基礎。
農村公路是支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區唯一的運輸通道。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是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和前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消除貧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對當前農村公路的現狀,仍然可以概括為“欠賬甚多、任重道遠”。
目前,我國仍有4萬個建制村尚待通公路,近1萬個鄉鎮30多萬個建制村還沒有通瀝青(水泥)路。可喜的是,發展農村公路的有利因素,大于歷史上任何時候,其突出特點是政策好、人氣旺。農村公路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基礎工程、第一民心工程、第一富民工程。
從上述情況來看,“要想富,先修路”的意義就在于,農業結構的調整、農副產品的深加工,都離不開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礎保障。我們對未來的憧憬是,便捷的農村公路會吸引類似“品客”等諸多的外企,像建設“坑口電站”一樣,把廠子搬到農民的田間地頭,那時候我們的一顆土豆也會變成“天價”。
因此,農村公路的發展,無疑可以改善農村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促進農村“生產發展”;可以增加農村收入,擴大農民就業,促進“生活寬裕”;可以加快農村信息傳播和對外交流,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激發農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可以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改善村容村貌,促進“村容整潔”;可以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從而向新型農民的時代過渡,提高參政的意識,促進“管理民主”。
推薦訪問: 管護 實施方案 基礎設施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