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通用2篇)

| 瀏覽次數:

貴陽,簡稱“筑”,別稱林城、筑城,是貴州省轄地級市、省會,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東南與甕安縣、龍里縣、惠水縣、長順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的平壩區和畢節地區的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的黔西縣、金沙縣和播州區。截至2020年,貴,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2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2篇

【篇1】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倡議書

全區各族干部群眾:

某某市正在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按照 “2014年啟動、2015年強化、2016年提升、2017年驗收”的目標要求,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從我做起,共同努力將高昌區建成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現倡議如下:

一要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主題,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二要牢牢把握習總書記為新疆確立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用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讓總目標在新疆落地生根。

三要持續開展好“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全區各行政事業和企業單位與村(社區)結對幫扶;軍地、企地、單位、學校、校企、村企、村村(支邊的漢族村和周邊的少數民族村)、兵團的連和行政村結對幫扶;全體干部職工與村(社區)群眾認親,民漢干部、職工、師生、村(居民)、官兵之間結對認親,實現結對子認親戚全覆蓋。

四要認真配合并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進機關、進鄉鎮、進村(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軍營、進宗教場所、進景區 等“八進”活動。

五要積極支持配合各級政府大力實施“文化引領、連心互助、微觀治理、雙語教育、就業保障、教育轉化、宗教和諧、扶貧攻堅、致富增收、轉型升級”民族團結“十大工程”,促進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

六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增強對“五個認同”(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的認知,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篇2】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x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全國、全區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和x第x次黨代會精神,根據x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xxx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x”規劃》(x〔x〕93號)要求,扎實推進我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堅持“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氛圍,強化“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廣泛動員各族群眾,不斷開創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新局面,努力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二)基本原則

1、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各族群眾利益需求的變化,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地區科學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民族團結的環境優勢轉化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品牌優勢。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增強創建活動的實踐特色,提高創建活動的感召力、親合力和影響力,使創建活動更貼近基層、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3、點面結合,全面推進。注重發現典型、培育典型、樹立典型,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和社會氛圍,使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先進事跡廣為人知、深入人心。充分發揮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推動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廣泛深入開展。

4、分級創建,同步實施。根據各類創建標準,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鄉鎮(街道)、村(居),宗教活動場所,各部門聯動同步實施。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實行分級命名,動態管理,努力使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始終具有典型性、先進性、時代性。

(三)具體要求

1、民族事務法治化水平顯著提升。全面推進依法治區,促進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和全面落實,各族群眾的法治意識普遍增強,各族干部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的能力明顯提高。

2、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廣泛。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更加鞏固,各族群眾交往更加密切、交流更加廣泛、交融更加深入,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全面形成。

3、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明顯增強。各族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4、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深入人心。創建工作的體制機制不斷健全,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鄉鎮(街道)、部門開展創建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實踐性進一步增強,創建工作實現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

二、總體目標

(一)創建范圍

全區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鄉鎮(街道)、村(居),宗教活動場所。

(二)創建目標

每年創建x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6個、和諧寺觀教堂4個;創建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0個、和諧寺觀教堂6個;創建x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0個、和諧寺觀教堂10個。x年將x區創建成x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三)創建步驟

1、安排部署階段。(x年9月—x年12月)

根據x、x市的總體要求,總結我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機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x區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區實施方案》,明確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保障措施,細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標準,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奠定基礎。組織召開x區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動員大會,動員全區各級黨政組織、各族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創建活動之中。各部門、各單位也要結合實際,制定方案、明確標準、健全機制,努力為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做出積極貢獻。

2、組織實施階段。(x年1月—x年12月)

強化輿論宣傳引領,擴大創建號召力,對創建工作指標細化分解,明確工作目標。按照《x區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區實施方案》,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各鄉鎮(街道)、區直各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和行業特點,圍繞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總體目標,科學規劃、精心部署、創新載體、整體推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機關、學校、企業、鄉鎮、村、社區及“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努力使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在全區掀起一個抓創建、講團結、促發展的良好創建環境。

3、申報驗收階段。(x年1月—x年12月)

根據《x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創建標準》,按照“單位自創、逐級申報”的創建機制,自下而上考核驗收,命名表彰,并將已命名表彰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逐級推薦申報。x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對各鄉鎮(街道)、區直各部門推薦的單位,按照自查申報、初審推薦、檢查考核、綜合評定等程序進行考核驗收,對達到創建x區級標準的單位,報請區委、政府命名表彰;對達到創建市級標準的單位,報請市委、政府命名表彰;對達到創建x級標準的單位,報請x黨委、政府命名表彰。在此基礎上,組織制作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宣傳片和宣傳畫冊,迎接x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領導小組的考核驗收。

三、主要形式

(一)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機關”。全區各部門要積極開展黨的民族觀教育,提高各族干部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的能力和水平。開展“結友誼對子、促共同進步”等創建活動,使各族干部職工團結和睦、關系融洽。廣泛開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技能、送服務”下基層活動,扎扎實實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二)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企業”。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納入企業總體發展規劃,積極開展民族團結“好車間、好班組、好員工”評比活動,引導促進各族職工之間加深了解,增進感情。開展企地結對聯建活動,把創建活動融入到事關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幫扶解困等社會公益事業,幫助少數民族解決實際困難,支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三)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村)”。推進城市民族工作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加強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為各族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更好適應新形勢下城市民族工作的新趨勢。深入實施以:“民安、民康、民便、民樂”為主要內容的“和諧社區”品牌創建活動,鼓勵和引導社區開展“模范小區”、“文明樓院”、“最美家庭”、“好公婆”、“鄰里一家親”等評比活動,為各族群眾創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擴大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區環境。實現村“兩委”領導班子堅強有力,產業結構合理、產品特色鮮明,基礎設施完善,農民人均純收入逐步提高,村容村貌整潔、村莊環境良好。及時了解各族群眾思想動態、利益訴求,排查、調處影響民族關系的不穩定因素,維護社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四)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街道)”。圍繞“領導班子好、宣傳教育好、經濟發展好、基礎設施好、社會事業好、民生改善好、團結穩定好”的標準開展創建活動,團結帶領各族群眾共同發展,促進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鶎咏M織建設作用充分發揮,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群眾法治意識明顯增強,社會治安良好,無群體性事件發生。加強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建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站,做好流入地和流出地“兩頭”對接,推進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

(五)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按照《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推進民族知識常識、民族政策常識、民族法律法規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全區各中小學校組織開展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征文、知識競賽等活動,推動優秀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利用各種方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認知教育,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學生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

(六)創建“和諧寺觀教堂”。開展“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深化“念好兩本經、再做新貢獻”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旗、黨報黨刊、文化書屋“四進”宗教活動場所工作,擴大覆蓋面。推動宗教活動場所健全財務公開、安全管理、重大事項集體討論、教職人員選聘和民主管理組織民主選舉等制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開展以“慈愛人間?五教同行”為主題的“宗教慈善周”活動,提倡健康文明生活,鼓勵信教群眾勤勞致富,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相適應。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學校民族團結育苗工程。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學校為重點,堅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從娃娃抓起。培養樹立正確的民族觀、祖國觀、歷史觀,在廣大青少年兒童心靈深處播撒中華民族一家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種子”,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扎根。一是深入開展中華民族認知認同宣傳教育。針對兒童、少年、青年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特點,采取唱歌謠、講故事、吟誦古詩詞、演講比賽等形式,教育他們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是加強青少年愛x育。以青少年入學、入團、入黨為契機,把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貫穿到青少年成長的各個階段。三是廣泛宣傳民族團結好故事。大力宣講發生在各族群眾身邊的團結互助、和諧相處、共同進步的好故事、好典型,傳遞民族團結好聲音、正能量,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尊重、包容、團結、和諧的理念。

責任單位:區教育體育局

(二)實施幸福社區共建共享工程。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社區為重點,著力構建安居樂業的人居環境,把社區建設成各族群眾團結和睦、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一是開展社區鄰里一家親宣傳教育。通過櫥窗、微信平臺、座談會等形式,把中華民族大家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思想宣傳到千家萬戶,引導各族群眾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了美滿姻緣。二是促進社區居民交往交流交融。定期舉辦交流、座談、聯誼和慰問等活動,搭建“鄰里節”“聯誼會”等有利于各族群眾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鼓勵各族群眾相互拜節走訪,引導各族群眾共建共享和諧社區。三是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視,弘揚包容多樣、兼容并儲的優良傳統。

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實施鄉村和諧發展工程。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鄉村為重點,加強政策宣傳和正面教育,引導各族群眾互尊互信,實現共同發展。一是開展鄉村攜手致富奔小康宣傳教育。樹立知恩感恩意識,充分發揮“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優勢,弘揚“回漢各族一家親”的優良傳統,鼓勵支持回漢各族群眾“交朋友”“賀節日”等民間交往交流活動,引導各族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生產實踐中互幫互助,共同致富。二是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加大培育新型農民、優良家風、文明鄉風和新農村文化。三是助推扶貧開發與小康社會建設。結合少數民族特色村鎮項目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四)實施提升黨政干部民族工作能力建設工程。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為重點,開展民族理論政策,法律法規,民族團結宣傳等專題培訓,不斷提高各級干部民族理論政策水平,增強運用民族理論政策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一是深入開展民族事務依法治理宣傳教育。堅持把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納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納入干部職工教育培訓范圍,加強對基層機關,窗口單位,服務行業的政策法規培訓。二是提升依法處理涉及民族因素問題的能力。依法妥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問題,健全完善相關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預警機制和風險評估體系,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建設一支適應民族工作新要求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堅持以“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場特別清醒,維護民族團結的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的感情特別真誠”的基本標準發現、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及善做民族工作的各族干部。

責任單位:區委組織部

(五)實施企業民族團結互助共贏工程。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企業為重點,堅持把民族團結互助互惠教育納入職工安全生產教育全過程,引導各族員工增進團結、愛崗敬業、愛企如家,為企業發展惠及力量,實現企業、社會、員工各方共贏。一是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互助宣傳教育。二是推動創建活動與企業發展良性互助。三是保障少數民族職工合法權益。

責任單位:區工商聯,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和文化旅游局

(六)實施軍民互學共建工程。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軍營為重點,認真推廣軍(警)寺“雙擁”共建和國防教育進清真寺的經驗,學習宣傳軍營中涌現出來的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人物典型事跡,深化軍民共建活動,推動軍地融合發展。

責任單位:區委統戰部,區民政局、民族宗教事務局,武裝部、消防大隊、武警中隊,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七)實施民族團結進步輿論引導工程。堅持正面引導為主,加強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宣傳教育,廣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人物先進事跡,積極主動引導網絡輿情,始終唱響民族團結進步的主旋律。

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

(八)實施宗教場所助力創城工程。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宗教活動場所為重點,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深入開展愛國守法宣傳教育。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旗、黨報黨刊、文化書屋“四進”宗教場所和“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認真貫徹落實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宗教事務規范管理,保護宗教界合法權益,引導宗教界在法律法規范圍內開展活動。

責任單位:區委統戰部,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五、保障措施

著力建立健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工作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創建工作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水平,為創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成立x區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民族宗教事務局,負責日常協調、指導等工作,區政府分管領導任辦公室主任,區民族宗教局局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2、廣泛動員,全民參與。各鄉鎮(街道)、各部門要結合實際,設計不同類型的創建載體,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群眾,搭建群眾樂于參加、便于參加的創建活動平臺,著眼于社會各界對創建活動的關注和支持,借助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創建,大力宣傳新x形象。切實整合社會宣傳資源,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創建主題宣傳,廣泛宣傳我區回漢各族群眾民族團結進步光榮傳統,強化先進典型宣傳,確保主要公共場所設有大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公益廣告,進一步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活動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實效性。

3、拓寬渠道,強化監督。建立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工作臺賬等制度,扎實督查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工作力度,及時發現、研究、協調解決創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區委、政府督查室、區監察局會同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切實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督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指導、督查、檢查創建工作,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報創建工作情況。建立健全群眾性社會監督隊伍,采取多種渠道讓群眾了解創建工作進展情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對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曝光。

4、獎優罰劣,規范運作。建立和完善創建工作獎懲制度。定期召開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總結表彰會,對創建工作中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群眾反映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實行以獎代補。對創建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好,或者發生傷害民族感情事件及其它涉及民族宗教領域重大問題的,將進行責任倒查。對違反法律法規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加強考核,狠抓落實。為扎實推進民族進步創建工作,把我區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區委、政府已將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各項工作任務列入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中,按照《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考核方案(試行)》分別與年中和年底進行考核。區委督查室及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適時對創建工作各項任務進行督查,對創建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宣傳報道,對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的,將通報批評。

推薦訪問: 貴陽市 民族團結 示范

【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通用2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