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現代文閱讀
專題一 論述類文本閱讀
練習案一 信息篩選題
第 專題規范練第 1 頁 頁
一、(2019·云南玉溪中學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題。
目前,我國的城市文化競爭力日趨增強。然而,通過對其發展趨勢的研判,特別是基于城市文化競爭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數表現的分析,我國城市文化競爭力的提升依然面臨著諸多難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不完善。這是長期困擾我國城市文化競爭力的一大難題。伴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突飛猛進,大量新興文化業態不斷涌現,大多數城市的文化基礎設施及其服務機制卻還停留在傳統的單向供給模式。既不能滿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又無法有效承載新興業態的發展需求。以文化競爭力綜合指數得分最高的北京為例,其文化設施要素得分仍舊偏低,這恰好說明公共文化設施的數量,與龐大且還在不斷增長的城市人口相比仍顯不足。
沒有資源,就沒有發展,只有合理開發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資源,才能讓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然而目前我國城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普遍存在觀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問題。首先,越來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興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現“千城一面”和將文化泛化的現象。“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服飾文化”“山水文化”等口號式、標語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其次,文化發展戰略相互模仿和跟風抄襲的情況也非常突出。第三,在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設輕人文”的弊病,盲目上馬重大項目,過分依賴硬件升級,而忽視城市精神遺產的傳承和整體文化氛圍的營造。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大多數城市對待文化資源的開發局限于淺層次的旅游開發,缺乏對城市歷史文化和現代精神的提煉,缺乏內容創意和技術創新,無法形成具有鮮明個性和比較優勢的城市文化品牌。
近幾年,我國城市居民文化消費規模逐年擴大,文化市場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但無論是對比國際通行規律還是國內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費方面的投入,我國城市文化消費總量仍然存在較大缺口。以北京為例,城市文化競爭力排名全國首位,但是文化消費要素得分仍然偏低,這說明普通市民文化消費的潛力還需要進一步挖掘。
城市文化建設離不開人的創意、技巧與才華。城市文化競爭力的比拼歸根到底是文化人才素質的較量。然而目前,我國城市文化相關行業發展需求與人才儲備之間存在著巨大缺口和明顯錯位,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跟不上城市文化日新月異的腳步。在偏遠、貧困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總量少、質量相對較差已經成為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的主要瓶頸。東、中部城市在
人才數量與質量上具有優勢,但是依舊缺乏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特別是既懂得專業知識又善于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摘編自范周、蕭盈盈《城市文化 消費的巨大缺口,從哪里填補?》)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長期困擾我國城市文化競爭力的核心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不完善。
B.大多數城市在開發文化資源時缺乏內容創意和技術創新,無法形成個性鮮明的城市文化品牌。
C.我國城市居民文化消費規模在近些年逐漸擴大,這直接催生了我國文化市場一片繁榮的景象。
D.在我國中部、東部、西部較發達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設中,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是具有優勢的。
答案 B 解析 A 項,原文的表述是“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不完善。這是長期困擾我國城市文化競爭力的一大難題”,并沒有提到“核心”這一重要概念。C項,“直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據。D項,原文的表述是“東、中部城市在人才數量與質量上具有優勢,但是依舊缺乏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特別是既懂得專業知識又善于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并沒有提到“西部較發達城市”。
注本冊中題號前加★的小題是與本學習案內容對應的題目,特此說明。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證,來說明目前我國在城市文化競爭力的提升方面依舊存在很大問題。
B.作者在論證我國城市文化競爭力的提升的問題時,也暗含了提升我國城市文化競爭力的建議。
C.文章兩次以北京為例但作用不同,第二次意在說明我國城市文化消費總量依然存在不小缺口。
D.文章作者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的方法闡明自己的觀點。
答案 D 解析 D 項,文章沒有用到比喻論證的方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當一個城市的文化基礎設施及其服務機制突破單向供給模式時,該城市的文化發展就有了基礎。
B.改變“重建設輕人文”的弊病需要城市文化建設者重視精神遺產的傳承和整體文化氛圍的營造。
C.城市文化競爭力的提升需要關注城市文化環境的創建,也需要關注市民文化消費潛力的挖掘。
D.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說到底要培養文化人才,因為城市文化是人的創意、技巧、才華的產物。
答案 A 解析 A 項,“文化基礎設施及其服務機制是城市文化競爭力的基礎”的定位在原文中沒有依據。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題。
“誠”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個基本價值,融匯于政治、經濟、文化、道德、藝術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荀子說:“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永嘉學派的葉適說:“是故天誠覆而地誠載,惟人亦然,如是而生,如是而死。”王夫之說:“誠與道,異名而同實者也。”在一些哲學家和思想家那里,誠已經具有了自然規律的意義,甚至被幻化為化生萬物的精神實體。我們今天進行
誠信文化建設,要善于面對和運用傳統文化這個巨大的價值資源和歷史現實。從總體上看,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脈是儒家的社會倫理文化,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誠”是這個文化體系的一個核心價值,具有軸心性。《禮記》中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具體地說,從社會價值論角度看,我們研究誠信文化建設應該重視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個體價值主體性的涵育。“正心誠意”,誠信、真誠、誠實是個體人格育成的必備品質,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離不開誠的品質。誠是一種目的性價值,而不是工具性價值,是現代人格建設的構成性因素。誠即良知真心、赤子之心、天地良心。誠的反面是虛假和欺騙,主體責任的缺失和泯滅。朱熹說,“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誠的本義是真,可以從真實、真誠和真理三個層面挖掘誠的價值意蘊。一個高尚、偉大和充滿理想的人格一定是以真實、真誠和追求真理為基礎和底色的。我們需要把“三真”熔鑄到新時代新型人格的塑造中。
二是價值主體間的融通性。與傳統社會的封閉、穩定、確定、連續不同,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開放、流動、變化、斷裂和不確定的社會,我們正經歷著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由身份社會向契約社會的深刻轉型,傳統的誠信價值體系面臨著深刻的挑戰。當代誠信文化建設有助于主體間增進可交流性、可合作性、可識別性和可確證性。沒有現代性的誠信體系,人格的穩定性、連續性、可預期性將不復存在,碎片、斷裂、虛假的主體人格將使主體之間的交往和社會價值運行無法展開。
三是社會價值主體性重建。誠是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基本價值原則。科學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必須以現代誠信體系建設為支撐。我們必須把傳統文化中的“誠”提煉升華為現代文明中的誠信價值,使其融入現代法治體系、經濟運行體系、社會治理體系和文化建設體系。有了完備的誠信體系建設,我們的社會才可能是一個安全、和諧、自由、公正、美好、幸福的社會。互聯網、大數據、高級算法和各種智能管理系統為現代誠信體系建設提供了越來越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這是問題的一個積極方面。另一個應該警惕的方面是,誠信技術體系建設中個體價值主體性和完整性的保護,包括對個體人格價值的尊重、自由價值界限的守護、生命價值的看護和隱私等個人權利的保護。沒有這個方面,現代文明社會中很多美好的事物將不復存在,我們將離馬克思主義所設想的“自由人聯合體”的理想社會越來越遠。
應該說,我們今天倡導和加強誠信文化建設不但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而且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然而,反觀現實,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人類的中國誠信文化建設也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傳統遺失、現代性缺失和審美迷失的危險,我們需要以更大的參照系、更長遠的目光、更深的理論層次、更寬廣的胸懷,審視今天的現實,判斷和選擇未來的路徑。
(摘編自龐井君《新時代誠信文化建設的社會 價值論意蘊》,《人民論壇》2018年 3 月) ★4.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誠”已被人們幻化為化生萬物的精神實體,滲透于政治、經濟、文化、道德、藝術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B.“誠”的本義是真,一個高尚、偉大和充滿理想的人格必須具備良知真心、赤子之心、天地良心等優秀品質。
C.“誠”是指現代社會主體之間的交往和社會價值運行存在可交流性、可合作性。
D.與傳統的誠信價值體系不同,現代誠信體系建設有互聯網、大數據、高級算法和各種智能管理系統為其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
答案 A 解析 A 項,“‘誠’已被人們幻化為化生萬物的精神實體”范圍擴大,原文是“在一些哲學家和思想家那里,誠已經具有了自然規律的意義,甚至被幻化為化生萬物的精神實體”。
5.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立足社會價值的角度,從三個方面論述了研究現代誠信文化建設應該重視的問題。
B.文章引用荀子、朱熹等人的名言意在闡明“誠”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個基本價值。
C.文章對比分析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不同,由此論述建立現代誠信體系的重要性。
D.文章從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兩個方面,論述了倡導和加強誠信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答案 B 解析 B 項,引用朱熹的話意在闡明誠和真的關系。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現代誠信文化建設離不開以儒家的社會倫理文化為核心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
B.現代人格建設必須要在人格的塑造中融入真實、真誠和追求真理等構成性因素。
C.傳統的誠信價值體系正面臨著深刻的挑戰,促使現代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轉型。
D.只要有了完備的誠信體系建設,就能建設一個安全、和諧、自由、幸福的社會。
答案 B 解析 A 項,“以儒家的社會倫理文化為核心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錯,原文意思是“儒家的社會倫理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脈”。C 項,曲解文意,原文是“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開放、流動、變化、斷裂和不確定的社會,我們正經歷著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由身份社會向契約社會的深刻轉型,傳統的誠信價值體系面臨著深刻的挑戰”。D 項,絕對化,原文是“有了完備的誠信體系建設,我們的社會才可能是一個安全、和諧、自由、公正、美好、幸福的社會”。
推薦訪問: 篩選 信息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