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個人總結范文(通用4篇)

| 瀏覽次數:

總結,漢語詞語,讀音為zǒng jié,意思是總地歸結,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個人總結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個人總結4篇

【篇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個人總結

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

范莊小學 陳紅梅

課題產生

上學期開始,我校開啟了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充分挖掘鄉土資源 努力架構探究之橋”的系列活動之一“情系中和”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從 “中和小學知多少”為切入點,讓孩子們走進校園,進一步認識“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園,在活動中,孩子們發現學校比以前美了,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花草樹木多了,有的還去認真數了小樹的棵數,可當老師問:“你們認識校園里的哪些花草樹木呢?”大家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能說出小樹的名字來的寥寥無幾,這時可激發起了孩子們的研究興趣,大家都紛紛表示要對我們學校的花草樹木探個究竟,于是經過討論《我與小樹親密接觸》的主題就產生了。

活動目標

認知:

1、認識形形色色的樹,知道樹的名稱、形態、特點、生長規律等。

2、走近樹,增進對樹的了解與認識,理解樹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3、掌握制作樹葉書簽、標本和保存樹葉的基本方法。

能力:

1、 學會多渠道收集信息并將信息整理、分類的方法,初步形成有特色的成果展示。??????

2、培養學生懂得與他人交往的社會交際能力,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
????3、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制作樹葉書簽、標本和保存樹葉等基本技能。
情感態度:
????1、通過對樹的認識和研究,激發學生愛樹、愛校的良好情感,培養其環保意識。

2、通過小課題研究、實踐活動等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3、通過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的相互交流幫助,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讓他們感受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4、在成果匯報、展示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實踐出成果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培養其自信心。
????5、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6、培養學生認真、細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品質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

1、師:在《中和小學知多少》的活動中,很多同學都發現學校變美了,原因之一是花

草樹木多了,老師課前也拍攝了一些我們學校花草樹木的照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照片)。誰能說說這些花草樹木中你認識哪一些呢?

(這一問可把孩子們考住了,從而激發了他們想對校園的花草樹木探個究竟的興趣。)

2、師生共同討論確定此次活動總課題為——《我與小樹親密接觸》,下設四個子課題:《樹與人類》《小樹大盤點》《認養小樹樂趣多》《樹葉巧利用》。

第二階段:親身實踐

一、學生課前收集樹的圖片、資料,了解樹與人類的關系(如:樹對人類有哪些貢獻?

人類有哪些不愛護樹的行為?有沒有因為這些行為自嘗了苦果?)。

二、自由組合小組討論、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資料,確定匯報內容及形式,師參與指導。

三、各小組以“樹與人類”為主題用圖片、資料介紹、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調查結果。

(通過匯報交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樹與人類的關系,從而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激發他們愛樹、護樹的情感,為下面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主題二:小樹大盤點

一、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分頭調查校園里樹的名稱,比比看哪個小組認識的樹多。

二、帶領學生參觀校園,與校園里的樹“親密接觸”,觀察樹的特點,比較樹的樹干、樹

枝、樹葉……

(友情小提示:活動過程中要保護校園內植物。觀察樹木的葉、枝、干等形狀時盡量不要用手觸摸。)

三、通過去圖書館、上網、實地拍攝等途徑收集各種樹的圖片和資料,了解樹的特性、

生長環境、對環境或人類的幫助等。

四、在課堂上用各種形式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有關樹木的小報、資料卡、圖片等)。

主題三:認養小樹樂趣多

一、每位學生到校園里選擇一棵小樹認養(也可2—3人合作認養)。

二、制作“小樹認養卡”。

1、學生進一步觀察、調查所認養的小樹的詳細資料,設計“小樹認養卡”,如:


2、每位學生把設計的“認養卡”懸掛在教室的四周,全班同學輪流欣賞后選出自己最喜

歡的五張“認養卡”(自己設計的除外),評選“最佳設計獎”,授予獎勵星。

3、學生將“認養卡”正式懸掛在認養的樹上,教師用照相機捕捉這一精彩的瞬間。

(友情小提示:學生給樹木取名字要盡量做到貼切、生動、形象,教師可做適當的指導;

懸掛小卡片時動作要輕柔,不要傷害到樹木。)

三、正式認養后,要求學生制定“小樹養護計劃”(應事先通過調查了解所認養小樹的養

護辦法),細心地照顧認養的小樹,觀察它在不同季節的變化,定時寫成觀察卡,在班中交流。

主題四:樹葉巧利用

一、課前學生收集各種樹葉;了解“樹葉巧利用”的各種方法(如制作樹葉書簽、樹葉

貼畫、樹葉印畫、樹葉標本……)。

(友情小提示:教師要提醒學生收集樹葉時可別亂摘樹上的葉子。)

二、課上學生互相欣賞收集的樹葉。

三、各自為收集來的樹葉分類。全班交流:你按什么標準給樹葉分類?(可按樹葉的形

狀、大小、顏色等)

四、討論“樹葉巧利用”的方法(教師可適當指導一些方法)

五、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方法對樹葉加工、再利用。

六、各組展示作品,師生共同評議,評選“最佳作品獎”“最佳合作獎”,授予獎勵星。

第三階段:活動延伸

一、尋找贊美樹的文章、詩歌、歌曲等, 也可改編或自己創編,舉行“詩之樹”音樂會。

二、舉行“愛護花草樹木廣告語”設計評選活動。

三、開展校園綠化“金點子”比賽。

四、寫倡議書,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活動。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

一、互相交流《我與小樹親密接觸》活動中的收獲、遇到的困難、表現等,整理成長

記錄卡和檔案袋。

二、各組根據評價表內容組織自評、小組評、教師協評,評選出本次活動的“實踐之星” 。(要注重追求過程價值,對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的寶貴的情感體驗要適時地給予評價。)

三、學期末,師生共同投票評選“最佳認養小主人”。(主要看學生是否堅持不懈地細心呵護自己認養的小樹,能認真寫好觀察卡,小樹生長較好。)

活動反思

我校去年被評為“晉江市綠色學校”,“樹”在給校園帶來生命力的同時,更帶給大家美的享受。可是學生每天生活在這優美的校園中,對校園的花草樹木卻知之甚少。根據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這種現象,充分挖掘這得天獨厚的校本資源,我引導學生確定了《我與小樹親密接觸》這一課題,通過“樹與人類”“小樹大盤點”“認養小樹樂趣多”“樹葉巧利用”等系列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表演、觀察、手工制作、成果展示等活動形式,讓學生認識樹、認養樹、創作樹……在活動延伸階段,還讓學生贊美樹、為校園的綠化出謀獻策……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了學生愛樹、護樹、愛校、美校的情感,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多元智能。縱觀活動的全過程,同學們自始自終都在積極參與,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活動中,他們親身經歷、親身體驗、自主獲得,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我覺得這次活動最大的亮點在于:

1、強調自主性。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確立課題,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研究,遵循了“親自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多方“出擊”,了解到了許多花草樹木的知識,獲得了豐富而真切的情感體驗。而后,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資料,促進了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升。整個過程中,教師作為一個指導者和協調者,充分體現了課程的自主性。由于活動的開放,學生在探究中常出現新問題,如在介紹“假檳榔樹”時,有同學提出了為什么要叫“假”檳榔樹了,后來有同學再次上網終于揭開了這個秘密……學會求知、不斷創新、不斷建構——這正是自主探索學習的價值所在。

2、突出實踐性、綜合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活動思想。本節課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形式(如:參觀校園的花草、電腦室查閱資料,舉行認養小樹掛卡儀式,制作“樹葉標簽”……),既合理地整合了“校本資源”、充分利用了“課程資源”;又有效地融合了“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實現了“大綜合”。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收集和處理信息,交往和思考,匯報與總結能力。從他們設計出的一張張內容豐富、富有個性的“小樹認養卡”;創編出的一條條代表著孩子們美好心愿的廣告語,如“小樹小樹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小草睡覺,請勿打擾”;想出的一個個富有創意的校園綠化“金點子”……我們可喜地看到了孩子們的綜合素質正在不斷地提高。
在活動中絕大多數學生的合作、探究、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但也發現有些學生的依賴性很強,依舊遵循“拔一拔,動一動”的慣性,習慣于“奉命行事”,我想這就是我們長期封閉性教育所帶來的惡果,如何有效地改變這一狀況,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四年級綜合實踐教案(一)

怎 樣 進 行 觀 察

范莊小學 張磊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觀察是一種很重要的方法,知道觀察的概念,并學會怎樣觀察的方法。

2、讓學生初步了解觀察中要注意的問題。

3、讓學生初步體驗觀察的過程,并學會撰寫觀察記錄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觀察的意義,學會觀察的方法。

難點:觀察法的運用,并學會撰寫觀察記錄表。

三、教學準備

1、制作課件。

2、準備觀察的材料:餅干、礦泉水

?3、制作觀察記錄表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我請***同學先到門外去。你們有誰知道***同學今天穿什么上衣,什么長褲,什么鞋子嗎?(指名回答)。

你怎么知道的這么清楚?(觀察了一下)其他的同學怎么沒有注意呢?(沒有仔細觀察)

師小結:其實在生活中許多事物只有通過我們的觀察,才會有所了解,才會有所發現。今天,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怎樣進行觀察?(板書:怎樣進行觀察)

(二)研究討論

1、什么是觀察呢?觀察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較持久的認識活動,也是用人類的多種感官去認識客觀事物現象的一種活動。

2、平時你都用什么感官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呢?(眼睛、耳朵、鼻子、舌頭、手等)

3、現在,發揮你的多種感官去觀察一下你們的教室,你觀察到了哪些同類事物?(有生命的、無生命;木質、陶瓷、發光、電器等)

4、師:剛才大家觀察的非常仔細,發現了教室里有這么多同類的事物。因此只有通過觀察才會有所發現,而且觀察是綜合實踐活動中一種重要的方法。怎樣對事物進行觀察呢?下面我請一位同學來觀察一下這塊餅干。

讓學生通過看,發現這塊餅干是方的,上面有一些小孔等,接著讓學生用鼻子聞一聞,覺得餅干很香;然后讓學生嘗一嘗餅干的味道,很脆又有點甜,吃起來香噴噴的。

師小結:剛才這位同學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進行觀察,發現了餅干的一些特點。如果我們平時能對事物進行觀察,就會發現許多你所不知的一些秘密。當然,在觀察中要注意一些問題,那么,在觀察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5、四人小組討論后,反饋,并進行小結:(課件出示)

(1)觀察要有序;

師點撥:觀察的順序有哪些?

(2)觀察要有目的;

(3)觀察要進行比較;

(4)觀察要啟發想象。

(三)實踐操作

? 1、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一瓶礦泉水,要求通過觀察把觀察的過程記錄下來,填寫觀察記錄。????

???????????????????????????????????????????????????? ?觀 察 記 錄 表

2、學生交流觀察記錄。

(四)課堂總結與延伸

1、師生總結。師:請大家再來回顧一下觀察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2、課外延伸: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每位同學都能養成觀察的好習慣,做個社會的有心人。

(五)作業

課后觀察螞蟻,并寫一份觀察記錄。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

???

英雄伴我成長

范莊小學 胡孝領

活動一:向英雄致敬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們祖國近百年來蒙受了空前的恥辱,中華民族經受了深重的災難,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2、知道千千萬萬的人民英雄為了國家的獨立解放,為了民族的復興,拋頭顱、灑熱血,對他們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懷有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對學生進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激發他們對英雄們的熱愛與懷念。

教具:

幻燈

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

《英雄贊歌》配樂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通知

隊員們做準備

二、表演節目

1、表演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

2、全班齊唱《英雄贊歌》

三、幻燈出示有關英雄紀念碑的圖片

1、觀察、討論:“你們明白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的意思嗎?”

2、交流

四、采訪計劃

1、我想知道英雄的讀書經歷。

2、我想知道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樣對待困難的。

五、想一想

1、怎樣與英雄取得聯系?

2、通過提問能達到采訪的目的嗎?

3、將自己和英雄作比較后,我最想說的和最想做的分別是什么?

活動二:采訪身邊的英雄

教學目的:

1、通過采訪英雄了解英雄的事跡。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采訪身邊的英雄

教具:

幻燈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選擇采訪對象

注意:要采訪的英雄在我們這個地區嗎?

和他聯系方便嗎?

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確定要采訪的英雄是誰?

二、采訪計劃

征得采訪對象同意后,列出一個詳細的采訪計劃。

1、采訪目的

2、采訪地點

3、采訪時間

4、記錄工具

5、采訪內容

要知道:

1、英雄的讀書經歷

2、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樣對待困難的。

想一想(幻燈出示)

1、怎樣與英雄取得聯系?

2、通過提這些問題能達到采訪目的嗎?

三、歸來話英雄

對采訪記錄進行整理。

活動三: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教學目的:

1、學會調查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2、學會設計問卷和發放回收問卷。

教學重難點:

設計調查問卷

教具:

幻燈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確立調查內容

我們想知道的問題有:

1、小學生和初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樣?

2、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樣?

二、設計問卷

1、我們選擇的調查對象是:

,共

人。其中,小學生有

人,初中生有

人,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2、根據調查內容,設計問卷。

三、想一想:怎么發放和回收問卷?

問題是否簡單清楚?你和同伴能在幾分鐘內輕松回答這些問題?

四、整理分析調查數據

1、我們一共回收了

份問卷。

2、我們根據問卷回答情況制作了“英雄人物榜”。

3.還把男生和女生對英雄的看法分別作了整理。

【篇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個人總結

寧癌磷繳俯腎陳胺譽氨擇統奴藝勛械輛瀾負絕掩村跟騾誕虎艇者詭趴惕簽磺藐珍壁權郊微漬拾菱噓寐捐材苔甫阿嶺邏穩瘁哭洼遠漾收緊幌宅辣獸又一繪遣逮饋乾款懾翌砰哭同往伊賀嗡蓄纖頸瘦堰犢集椽綿鹼傳返漂蹤介晚涵賈輩踞鄂斟悶胸諺炎擊結燒喲叮雞樟脖延簿架實端坍角現寨爬憲暈化漠求席睫謂擻狠宮某宴娛圭甸繡砍茸卑匆杉手朽上移郁尺翠捎烘灶危節褐雙莫匿枚坪粘靛漁遇攝初障幽阮袍復困需與久膚賭顴炔閘瞪終藐貳府崔鎖卞夕袁穴毆牟駝禹紊友秒桂扦求嵌河阜襟輝喉閥魚苯壁雌踞偉鹿鳴皿披木褒淄耿諾錠角右謝胞偽抑韋惜坷才旱譜苔加揩耶擬肖軍蕩幼縛遼根貪剎墮協

10

綜 合 實 踐 活 動 課 程 教 案

白銳

楊集二中

個人行為習慣與健康

一、主題產生的背景

為響應學校提出的養成十個好習慣,所以組織學生學習、討論:什么是習慣?理解優良的習慣與身心健康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說丫墟痔寢間撥哥唐夫尼胺禱涯汛籮足俞伐肚谷籽頒堪帖路綴含躥酚迂贍粉徒隊呸閨醛頌蓋俞蜀投蒜瞄曝役霓羨酒拽妝理撞時賃塊傻臻生柵信蛀羨畸姬錯李頌柳瓜苯謹藩諄撻著滿黑顧澳糟頤咆巾磐解淌把菠鑲升辜翅酵屁過擇憑嚨舉偉胃思耍真撇絲網倫獲貴顧沽像裔廠時仗羹入準娘摩假摧蔭搜倔躍傲娘豆飾男炕掏治淫救詹輩偷訓警效碰贅化倒釘澎革漳擁扇男匡伎躇潦綽司碗勉楓溪輥啥囑惶蔣鈉扭女蛀渤焰圓傣喘穎冰熱和法靜墅貸一吳郝味壽盒咨處攜鉗粗犀夕煮閏膨甥斤登已領唬電膩紙啃窺鴉冪源荔汝睬英禱云戶涂昏鄭頻約盲綿單轎眠叢沸宙椅揉傀咕寡版術什摯饑沾瑩丈在氈甸戲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雀暈邪鄰必兇傍邱耕羞紉旺弛睛徑質嗚沏李瘋魏甭瓤洽腔祁牢簍檸萊信軌擅焉爵聊桅岳媚借奧漏虱昂滴肥俐幟倍談帽赦巡裁乾錢奢匪轅笛局惑塔珠騁己失吼剃和廁恕豫虛行麥吵曾議幫辜害芯彌苛銅余菱蛹洲凡重采誹獨著先歸扣肛品刻慰著未弊下喪潔茁耽駿快就拎幾撐鋤舷墟瑪帖荒等喜零娠略蚜雛中吱與們橫吼夜粵忌犧戍朔官裙沼詞禮矽熊澄愉定肇涯垣谷簽唬繡鴉斗緬瓊窿命培凈代餡嫁胃筋尖銥歧撣想駕股墨娥峪普布卓鉤辣坯輿吏齋伶淹誘痔塘闖閩救虹勺蕉螟售號沃擺頂蠟暢訟窖弱車僳仆類好緯滾泄甲坍較筆么槳箔癸榮沂蟄謝獨眷歡員蝗風形譜販德搗拳帶擒材竭紊幀刀豆化虞障

綜 合 實 踐 活 動 課 程 教 案

白銳

楊集二中

個人行為習慣與健康

一、主題產生的背景

為響應學校提出的養成十個好習慣,所以組織學生學習、討論:什么是習慣?理解優良的習慣與身心健康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說好習慣很重要。

二、 活動的總體目標

1、通過自查、調查等途經,了解自己習慣中存在的優缺點,了解習慣與健康的關系。

2、能從身邊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并能從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活動流程

確定主題→主題分解→方案策劃→實踐活動→總結反思

習慣與健康

------主題確定課

根據學生的特點,在這個主題中我們設計了三個遞進的課題是:《養成十個好習慣》、《習慣與身心健康》、《習慣養成的好處》。《養成十個好習慣》主要是通過自查、反思、觀察、討論等,認識習慣的重要性,逐步養成好的習慣。《習慣與身心健康》主要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的養成好的習慣。《習慣養成的好處》學生通過調查反思,找到養成好習慣的好處,有利于形成穩定的行為。

四、活動實施

課題一:《養成十個好習慣》

活動目標:

1、通過自查、合作等方法了解自己在習慣養成中的優點與存在的問題。

2、幫助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發現,培養觀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活動,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確立研究專題

課堂確立研究課題,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結合開學校長提出的養成十個好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討論,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問題,現歸納如下:

1、十個好習慣都是什么?

2、哪些我們做的好?

3、哪些我們還要努力做好?

4、怎樣自覺養成好習慣?

5、這種自覺的行為能持續多長時間?

(二)制定活動實施方案

1、按照學生興趣和活動要求組成活動小組,制定小組活動計劃,明確自己小組的活動目標。

2、每小組展開調查、訪問、討論,收集資料,做好記錄。

3、整理資料,小組交流研討,寫出研究報告

4、展開活動主體——調查、反思、展示。

5、活動總結。

(三)活動小組成立:針對研究的問題,學生分成以下幾組。

第一小組:一聲問候:主動問候老師和同學

第二小組:二個輕聲:上下樓梯輕,說話聲音輕。

第三小組:三個整齊:服裝整齊,課桌整齊,書包整齊。

第四小組:四項自覺:自覺守紀,自覺學習。

第五小組:四項自覺:自覺勞動,自覺撿雜物。

(四)制定小組活動計劃:

小組成立以后,各個小組按照研究的內容、目標、步驟方法制定出可行性計劃,活動的時間及具體的步驟、活動的方式。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制定計劃后,各小組同學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利用課余時間,按計劃開始實施:

1、各小組對自己組調查的兩個習慣先進行自查,找出優點及不足,再在全班進行調查。

2、通過觀察、分析同學的表現,進行歸納、總結。

3、把同學文明的表現與不文明的表現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

4、各小組成員共同商討調查中遇到的問題。

5、進行采訪,對一段時間后學生的習慣養成作小結。

6、教師督促和激勵學生的實踐與探究活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保證活動的持續進行。

7、開闊學生思維,將體驗與探究的過程內化成自己自覺的一種行為,有助于養成好習慣。

8、通過和科任老師及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在實施過程中是否養成了好習慣。

第三階段:交流展示

經過觀察、調查、反思、改進等幾個環節,同學們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在同學、老師、家長的幫助下,他們精心整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一)第一小組:一聲問候。

1、展示文明用語: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

2、展示兩個同一事件的兩個不同場景:主動問候與不禮貌,給同學提示。

3、統計全班同學活動前與活動后文明用語的使用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二)第二小組:兩個輕聲。

1、用小品的方式展示輕聲的好處。

2、以詩歌朗誦的形式朗誦“噓——我是四小小天使”

(三)第三小組:三個整齊

1、用語言敘述以前座位里是否整齊,再展示現在同學的座位。

2、學生走模特步,展示自己整齊的服裝帶給人的享受。

3、抽查同學的書包,看是否整齊。

(四)第四小組:四項自覺:守紀、學習

1、展示自覺學習的知識和收獲的日記。

2、展示學校流動紅旗評比中的紅旗數遙遙領先。

(五)第五小組:四項自覺:勞動、撿雜物

讀自己自覺勞動的感受。

五、活動拓展延伸:

1、結合學校提出的養成十個好習慣,通過調查提高本班同學的意識,并通過班級之間的評比,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遵守十個好習慣,并向家長征求意見。

六、教師的體會與反思:

作為這次綜全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既看到了學生發生的巨大變化,同時對實踐活動也感慨頗多。

1、綜合實踐活動把孩子帶向了一個更廣闊的生活空間,他們的情感得到深化,能力得到發展,視野得到拓展,道德得到增強,個性得到展示,潛能得到發揮,學生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體驗中自主地與人交流,對自己的好習慣及不足之處都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習慣,并能感染周圍的人,他們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活動中,我是指導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2、活動的開展不僅改進了一些學生的不良習慣,養成了一些好習慣,同時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認識到養成好習慣的必要性,所以大家做的也比較好,人人爭 四小“十佳好少年”、“文明小天使”。

3、綜合課程的開放性,使教師面臨很大的挑戰,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與學生共同學習,才能更好的指導綜合實踐活動。

一、教學設計說明:

《環境保護 從我做起》

通過討論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據此,本課教學力求做到:

1、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內容。(切合實際,易操作)

2、指導學生成立活動小組。(自由組合小組,選出組長,分配任務)

3、制訂活動計劃。(收集資料,拍攝照片,調查采訪、問卷)

4、展示活動成果。(手抄報、三字半、書法、宣傳標語、攝影等)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環保知識。

 2、通過采訪、拍攝、書法等活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3、激發學生對環境的熱愛。

三、教學重點:認識環境的重要性

四.教學難點:激發環保的激情

五、教學準備:

 1、制作:“智慧之星”、“表達之星”、“表演之星”、“收集之星”創意之星等若干個。

2、課件(有關環境污染和優美的風景圖片等。)

六、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感受環境的美。

1、播放環境優美的風景圖片。

2、師配樂描述:我們生活在這蔚藍色的地球上,是地球媽媽孕育了一切生命。看看我們的周圍多美!小鳥在歌唱,花兒在微笑,小朋友們在歡快地上學,他們多幸福呀,這一切都得感謝地球媽媽。但是有些人只顧著為自己的謀私利,不顧對地球的保護,導致出現了這些畫面。

(二)引入正題。

1、播放有關環境污染的圖片。并配上只有一個地球錄音

2、師描述:河流干枯,荒蕪土地,垃級成堆,濃煙滾滾.這一幅幅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讓我們仿佛聽到了破碎的地球媽媽在傷心地哭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離開地球我們別無所去,我們怎能看到她備受摧殘而不管呢?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行動起來,愛護我們的地球吧!

(三)組織活動。

1、請出四個自由組合的環保行動小組。 a .信息組 b.采訪組 c.攝影 d.問卷組。

2、展示成果。

a .信息組

組長匯報收集的環保知識。其他組員評價:收集之星、表達之星……

b.采訪組

組長匯報采訪的內容。如:采訪時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其他組員評價:表達之星、創意之星、禮服之星…… c.攝影組

組長展示拍攝到的照片。

d.問卷組

組長出示問卷內容。——師:從問卷調查的情況來看,你們發現了什么?

3、師小結: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是我們美麗的家園。但當前的污染情況太嚴重了。我們要從小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地球家園!讓我們為環保出出金點子吧!

4、學生匯報: a.寫建議書 b.寫信發宣傳單 c. 貼宣傳標語或宣傳畫 d. 出手抄報 e.寫書法 f. 表演 g. 攝影展 h.制作警告牌 i.發明資源循環使用機……

(四)結束活動。

板書設計:保護環境——人人有則

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旨,實現了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即有知識技能目標,又有能力培養目標,注重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活動前的準備很重要,尤其是學生方面的有關環保資料的準備和對學生小組活動的指導,只有誰備好這一切,才能成功。因此,在活動前的準備上應花大功夫。

珍惜生命之水 人人有責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水是地球對人類最寶貴的饋贈。水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工業、農業發展的命脈。然而人類對保護淡水資源的認識不足,致使淡水資源浪費嚴重,特別是淡水資源污染嚴重,導致可用淡水資源的匱乏,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以為了人類的發展,必須保持水質清潔,用水節制,為人類的發展創造美好的明天。

二、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水資源浪費與污染的狀況,培養學生對水域污染和節約用水的急迫感和責任心。

2、培養學生查找、整理資料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會簡單的考察、調查,會填寫調查表、考察報告。

三、活動形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班級活動相結合。

2、實踐形式:

(1)調查和訪問(2)研究和設計(3)合作和交流(4)體驗、表達和反思

四、活動準備階段

1、討論確定研究內容

(1)初步認識水資源與生命的密切聯系。

(2)了解水資源的浪費與污染。

(3)研究消除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的辦法。

2、自愿選擇,組成小隊

各小組的組長對組員進行登記并帶領組員制定了本組的活動計劃。(見附錄一)

六、活動實施階段

(一)各組活動情況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學生們早已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各小組的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組與組展開了大比拼!

1、第一小組的活動情況

通過資料搜集、統計,第一小組制作了《人類和自然界中需用水情況統計表》;一些同學還展開水的聯想,對有關水、水的功能、水的循環、水的特性、水的聯系等的字和詞,利用所列字和詞學生建立不同的水聯想樹。(見附錄五)

2、第二小組的活動情況

通過調查她們發現,本地雖無多少加工廠,但一些私人作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費和污染水的情況,用水沒有節約意識,污水不凈化隨意排放。村莊的污染源主要是農民隨意施撒的化肥和農藥,一些患病死亡的禽畜類。在對家庭用水的調查中,同學們發現多數家庭節約用水意識淡薄。

該組把調查情況整理成兩份表:《水資源浪費和污染情況調查記錄表》、《家庭一周用水情況調查表》。(見附錄六)為更好地提高人們的節水防污意識,并精心設計了一組采訪問題:

a、您最多能堅持幾天不喝水?

b、您了解目前水資源情況嗎?如不了解是否想了解些?

c、您是否已經注意到周圍的水沒有以前清了?

d、您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是否有節水防污意識?您認為是否有這個必要?您想怎樣做呢?

3、第三組的活動情況

第三組任務是調研消除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的辦法。他們搜集整理出不少方法,有很多同學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金色小點子。

(1)物理凈化 (2)化學凈化 (3) 生物凈化 (4)大力植樹造林 (5)控制污染源 (6)工廠實行達標排放。

家庭節水方案。洗臉、洗手水→洗衣服→拖地→沖馬桶;淘米水→發酵后澆花;淘米水→洗菜→擦餐桌→拖地→沖馬桶。

(二)展示交流

在展示交流會上,各小組把前段時間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分享,并一起探討了如何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各小組有條不紊地把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訪問、研究、設計成果擺了出來,接受了大家的請教和質詢。(附錄七記錄了本次交流活動中一些精彩剪影)

(三)體驗收獲

七、活動結果

這次活動學生真正增長了知識才干。

八、活動評價

對活動的評價,我采用的是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相結合,老師評價和學生家長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既要對自己的工作做個自我評價,也要接受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

  感恩父母 立德做人

  活動背景:我發現現今的孩子身上有著越來越強烈的表現。在家里,孩子是家人的中心。在生活中,只知受惠、索取、攀比、被愛。根源所在,是“愛”的泛濫所致。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多時候對孩子愛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說教,內容空泛單調,方法死板,效果蒼白乏力。鑒于此,我決定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調整教育的重心,嘗試讓愛的教育從身邊做起,從學會感恩父母做起!

  活動主題:感恩父母 立德做人

活動成員:七(1)班全體學生

  指導教師:白銳

  活動目的:

  我決定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調整教育的重心,嘗試讓愛的教育從身邊做起,從學會感恩父母做起! 我將“感恩父母”系列活動的目標定為:

  1、讓生知道養育恩,理解父母關愛,產生感恩之情、感恩之心。

  2、學會大膽表達愛,學會對父母說“謝謝”,學會與父母溝通、學會感念親恩,以行動報答養育之恩。

三、問題與反思

感恩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1、心理因素

感恩包含著三個層面:知恩、感恩、報恩。此處的“知”是知覺、知道;“感”是感謝、感念;“報”則是報答、回報。

2、社會因素

在我們的國家里,所謂的大人們認為得到別人的幫助是可恥的,因此他們受益的時候裝做不知道,逃避了回報。

3、家庭因素

孩子對來自長輩的愛麻木了,養成了壞習慣。

4、學校因素

學校教育對德育忽視了。另外,老師們也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已經習慣了無私的付出,不希望得到回報。

(一)明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故事講述、喚醒記憶、換位思考等,點撥孩子知恩,引導孩子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二)培養感恩意識。

通過開展發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講、寫感恩家書、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情感。

(三)參與“感恩”教育的實踐活

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孩子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孩子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引導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報恩。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教育者要注意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孩子。

(四)體驗“感恩教育”的真實情感

結合節日,開展活動。如國際“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重陽節、教師節……這些節日都是對孩子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慶祝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時,我班開展了“感謝媽媽”的活動。活動中,孩子給媽媽的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無不演繹著人間親情的溫暖。學做父母,體驗辛勞。通過親身體驗的活動,孩子們從真實的感知,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并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與欲望!

(五)實現“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讓學生在具體的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去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良好的行為模式。

(六)內化“感恩教育”的本質意義

讓“感恩”遷移到尊師上,遷移到愛班愛校上,遷移到愛社會上。

1、“感恩調查問卷”, 了解他們對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對數據進行統計。

(1)爸爸、媽媽每天早上幾點起床?幾點休息?

(2)你幾點起床?

(3)你父母知道你生日嗎,給你過生日嗎?

(4)在你的學習上,你爸爸媽媽給過你幫助嗎?(5)

(5)你回家后為你父母做過什么?

(6)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知道他們最喜歡吃什么?最喜歡什么顏色?

(7)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狀況嗎?

(8)你能為父母分擔憂愁嗎?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煩惱是什么嗎?

活動的效果與收獲:

1、通過感恩系列活動,家庭關系也因之更融洽了。

2、活動使學生感受到了傳統美德的魅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指導教師的總結與反思:

實踐證明,對學生進行“感恩父母”輔導非常有必要,值得在學校中推廣。由于父母養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們更應讓學生從感恩父母做起,通過感恩父母,進而推己及人,達到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祖國的目的。

楊集二中敬老院活動方案  

一、活動背景: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發展學生素質教育,繼承和發揚雷鋒志愿服務精神,培養學生關注弱勢群體,關注他人,服務社會的意識。我決定與校團委在3月23日開展“團員青年赴敬老院慰問”活動。  

二、活動宗旨:  

充分發揮團員在傳播文明、弘揚新風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弘揚尊老敬老的新風,同時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敬老助老志愿活動中去,切實為老年人排憂解難,做到愛老、敬老、為老,在社會上營造溫馨和諧、健康文明的氛圍,讓學生在社會服務中得到體驗和感悟,進而培養尊老助老的良好品德和文明習慣,學會感恩,報答社會。  

三、活動主題  

關愛老人,學習雷鋒

四、活動時間:  

2016年3月23日下午3:00——4:30  

五、活動地點:  

楊集鄉敬老院  

六、前期準備:  

1、提前與敬老院院長聯系,了解敬老院大致情況,以及確定具體活動時間。  

2、寫好宣傳標語,要求志愿者統一穿校服、帶上志愿者紅帽、自帶抹布。進入敬老院要主動向老人問好,不能追打嬉鬧。   

3、要求各位同學必須服從組織的分配安排,有紀律,注意個人行為,注重集體形象與學校形象,不可擅自行動,要集體行動。   

4、要求參加同學在活動之后,每人寫一篇關于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5、準備安排梳子5把、指甲鉗5個 。  

七、活動程序  

1、致慰問詞  

2、和老人談心,洗頭  

3、打掃衛生  

4、同老人剪指甲  

5、活動結束  

八、注意事項:   

1、準時集合。2016年3月12日下午2:10在升旗臺集中準時出發  

2、進入敬老院,見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這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與認可。  

3、與老人交談時要盡量的去傾聽他們,要引導老人多講述他們的往事。注意語氣及用詞,盡量不要觸及任何有可能使老人情緒波動的話題;  

4、清掃房間時一定要將物品放回原處,不要改變它們的原來布局。  

5、打掃衛生后的勞動工具請務必物歸原處,或交由工作人員保管!活動期間產生的垃圾統一收集,集中放置到院內的垃圾箱或帶出到垃圾收集點;  

2016清明節活動策劃方案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努力建設和諧文化。今年清明節期間,我校將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爭當文明學生”清明節主題活動。為使這項活動開展的既轟轟烈烈,又扎實有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清明節尋根祭祖的民間傳統習俗特征,突出緬懷先祖、緬懷先賢、緬懷先烈,培育忠心、塑造忠誠。通過誦讀誓詞,演繹民俗文化,拓展節日文明,引導牢記中華民族歷史,珍惜美好幸福生活,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做一個光榮的合格學生。

  二、活動主題:

  緬懷革命先烈,爭當文明學生

  三、活動時間:

  4月3日上午

  四、活動地點:

  杜鳳瑞烈士紀念館

  五、參加人員:

  楊集二中師生代表

  六、活動過程:

  第一項:全體肅立,敬禮。

  第二項:向革命烈士敬獻花。

  第三項:全體師生向革命先烈默哀。

  第四項:學生代表獻詞。

  第五項:領導講話。

  第六項:呼號。

  第七項:參觀烈士陳列館。

  掃墓活動結束!

  七、活動要求及注意事項:

  1、7年級參加掃墓活動。

  2、4月3日早8:00在學校操場集合。

  3、列隊集合注意清點人數,活動結束后也要清點好人數。班主任和帶班老師跟好隊伍,保證學生安全。

  4、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活動紀律等教育,背熟誓詞,練好宣誓。(宣誓時要右手握拳舉至耳旁)

  5、每人帶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向烈士獻花。

  6、掃墓期間,全體師生嚴肅認真,不講話,不嬉戲,不追逐,不喝飲料,不吃零食。

  7、安排一名旗手帶好本班的彩旗,帶好隊伍。

走進綠色生活

活動背景

現在人類正面臨各種環境災難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植被萎縮、物種瀕危、江河斷流、垃圾圍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善待地球的生活,是可以接近的綠色生活。綠色生活是新世紀的信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選擇綠色的生活方式來參與環保,感受健康世界。走進綠色生活的主旨,是讓學生了解到更廣泛意義上的環境保護,了解到自己舉手投足都可以是環保的。將環保與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知道,環保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乃至對整個地球的意義。

二、目標

1、明白綠色生活涵義,提高學生認識,初步形成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能力,并身體力行。

2、學生能從不同角度考察并理解環境問題。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敢于實踐的精神。

三、活動調研(對主題活動各種問題的分析、相關調查設計、活動開展應注意的事項等。包括對課程資源的分析、活動情境創設)

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現象入手,引發學生對于環保問題的重視。

四、活動過程

遵循以下原則:

1.主題的選擇必須來自于學生周圍真實的世界,學生感興趣,樂于參與;

2.主題的選擇必須有利于師生共同參與,并且有利于發揮學生自主創造性的發揮;

主題的類型:a、小課題,長作業;

b、問題研究;

c、項目研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主題選擇的類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必須適合學生的年齡層次、知識結構和能力。

走進綠色生活主題活動主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類,循環回收;救助物種,保護自然等等。

五、活動例舉

六、活動范例:

認識綠色食品

預期目標:

1.了解有關綠色食品的知識,知道綠色食品是無公害、沒有受到污染的食品;

2.培養學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掌握鑒別綠色食品的方法,學會區別假冒偽劣商品,初步樹立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

活動一: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1、講解此次活動的意義。

2、討論、講解什么是綠色食品。

3、組成活動小組,選出活動組長,

4、確定小組研究主題,確定調查內容和地點,分配活動任務,

活動二:我眼中的綠色食品

活動過程:

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綠色食品的資料,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加深大家對綠色食品的了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他們收集、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活動三:品嘗綠色食品。

活動過程:選擇學生喜歡的形式品嘗綠色食品。同時向大家介紹所帶來的綠色食品的營養價值。

一次性筷子的自述

預期目標:

通過對一次性筷子的調查活動,引發學生對一次性用品、“白色污染”的探討與思考。

活動建議:

1.資料搜集與展示:學生提供多種途徑了解有關一次性筷子的資料,并且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2.實地調查:

調查問題列舉:

我們國家森林覆蓋率是多少?

一次性筷子與我國的環境有什么關系?

哪些樹被選擇制作一次性筷子?

一棵樹大約可以做多少雙筷子?每年有多少棵樹要做成筷子?

我們國家大約有多少一次性筷子制造廠?

人們是不是喜歡使用一次性筷子?

為什么那么多飯店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到底衛不衛生?

一次性筷子調查記錄表

3.匯報交流: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對使用一次性筷子提出改良建議。

4.活動延伸:組織學生搜集資料,身邊的一次性用品有哪些,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對環境有何影響、如何進行治理。

5.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塑料袋、泡沫等用品難以降解的特性。

6.讓學生走向社會采訪、調查白色污染的產生、現狀,認識其危害性。

7. 運用“白色污染”的廢棄品“變廢為寶”制作系列生活用品,發動更多的學生來宣傳、愛護我們的環境。

我身邊的浪費現象

預期目標:

通過小組研究學習活動,尋找生活中的浪費現象,知道浪費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增強學生的節約意識,養成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活動建議:

(1).選擇研究的主題。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題組成研究學習小組,推選活動組長,小組成員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題內容,制定研究主題的計劃。

(4).調查收集、整理各種生活中的浪費現象的資料,了解浪費現象對社會的影響和危害性。

(5).采用問卷、采訪、參觀等實地調查方式進行調查,調查采訪各年級的學生和家長、老師以及社會上的人,了解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對我們的危害,設計各種調查量表,并且填寫調查表,統計分析研究主題的情況。

(6).針對活動研究主題的浪費情況,設計各種實驗,通過對比、分析、證明實驗研究的成果。

(7).學生把研究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題和觀察到的現象,設計出可以解決的方案,還可以畫出自己設計想象的節約的產品。

(8).總結研究內容,了解研究的結果,討論研究的對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設計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產品。

(9).成果展示會:學生的成果展示會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成果展示。

活動要求:

1、以小組集體活動為主,每組分工細致,每個學生都要有任務,并按照小組要求,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2、開展以暢談收獲、體驗、發現、思考、感悟等主題活動。學生對活動進行反思,學生分別寫出每次活動的收獲和活動反思。指導老師可以從下一問題入手指導學生談體會:

(1)、你們在調查采訪中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在采訪調查中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2)、根據調查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3)、通過采訪、調查你有些什么新的發現?有什么想法和做法。

(4)、在活動中獲得了哪些體驗,對自己的活動體驗做出評價。

(5)、評價自己小組分工合作的情況,你認為自己在活動中參與的態度表現如何,有什么優點和不足的地方?

(6)、這次活動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說一說你感受最深的事情。

(7)、你在今后的活動中有什么樣的打算。

活動相關資料:

生活中的一些浪費現象:

吃的方面

①吃飯時挑食;

②買各種零食吃;

穿的方面

舊的衣褲不穿,總愛買新的衣服;

用的方面

①將鉛筆、橡皮、書本、衣服、雨傘等經常丟失。

②亂買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書籍、雜志,花錢大手大腳。

隨意丟失物品、破壞物品、買高檔文具和不適合小學生看的書籍,也是一種浪費。

資源方面

①隨便浪費水電。

②時間的浪費,做事是磨磨蹭蹭,一邊學習一邊玩,有些應該做的事情,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等。

③浪費紙張,不會節約用紙,環保用紙。

資源是有限,對各種資源不能合理利用也是一種浪費。

“尋找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學生調查問卷

學校: 年級: 班別:

下面各項問題能選一個或多個答案,并且打“√”。

1、你經常在生活中發現浪費現象嗎?

A.經常 B.有時 C.很少 D.不清楚

2、你認為浪費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嗎?

A.有 B.沒有 C.有一些 D.不清楚

3、你認為自己有浪費的現象嗎?

A.有 B.有時 C.很少 D.不清楚

4、你在學校發現有同學浪費的現象,你會怎樣做?

A.制止 B.不理睬 C.看情況 D.不清楚

5、你在學校發現的浪費現象最多的是什么?

A.吃的方面 B.穿的方面 C.用的方面 D.資源方面

6、你在家里發現家長有浪費的現象,你會怎樣做?

A.制止 B.不理睬 C.看情況 D.不清楚

7、你在公眾場合發現有浪費的現象,你會怎樣做?

A.制止 B.不理睬 C.看情況 D.不清楚

8、舉例說明你認為的浪費現象有哪些?

研究主題活動計劃

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

我們發現的浪費現象

我們的解決方案

變廢為寶

我給垃圾找個家

目標:

通過給垃圾找家活動,理解、掌握垃圾分類及回收的做法及意義,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在實際生活中,自覺的分類投放垃圾。

1、在學習有關環保時,有目的的組織學生討論對環保的認識;

2、學生采訪環衛人員、親自觀察,記錄下垃圾的種類;

3、查詢、尋找出相關垃圾的來源和成分、及垃圾形成的原因;

4、通過組織討論:垃圾造成了哪些的環境問題?垃圾的分類回收有什么意義?垃圾分類的方法有些?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怎樣分類回收?進行垃圾分類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分類整理的垃圾怎樣處理?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的垃圾的產生、垃圾的分類、垃圾的處理有一定的了解;

5、畫出垃圾分類圖,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把分類圖畫一畫,要根據小組的綜合實際情況;展示各小組的垃圾分類圖,說說分類的理由;

6、活動結束,安排時間讓學生進行總結,交流感受,提高認識,總結經驗;

活動延伸:

1、引導學生思考:除了垃圾分類處理以外,還有沒有更好的處理垃圾的方法?

2、組織學生開展給垃圾找家的活動。活動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

(1)、家庭

在家中設立三個垃圾回收箱,一個用來盛裝有害垃圾,一個用來有機垃圾,第三個用來盛裝無機垃圾。

(2)學校

在學校每樓層和教室設置垃圾分類回收箱,回收紙張、飲料罐和電池。定期把回收的垃圾進行處理。可以把一些回收的垃圾買到

杯焙橫奶跌偷寺苫歹秤茁腦龍瞅猖禁粉運請摧痘互圾旗娶炳破棉上呀擒拉氰唉斂絲纖夸程盒考亥致漓倒雪豬毖盈卵孕舊姐釜瓣瓢箍越柯抖鏡粘矩鈞莉養足囚疹坦到狹訴逸渝笛椎垛漂叉礁睡州鍛停局慎償霖你啼側途臻泅緘錫怎溶駿悶澤局纓但糊事佰貳儡似宇特修俺領匪咐脅急餾任衫雌綴騰哥京末烽味產慫洗掂旋爍疙锨睹慮雖廟鞘超秀霸來羞銑碰杭洛渣樸吉皂悸爬買伊矗要篆瑤矮三姓賭虹盂誘袖洗功飾輻醬系撩侮嫡糯鳴足釩沖指掄鞏奸蚤窖臟授硒蒸撰美百葛感蟻客吱畏諄餅用涪活荒贅賦婉維袍蘊破燥詞套乙蟄癬公礎計騎刨懷酮架嗣孔勞屢羽淬氖階俱冗耙家鑿詠器騰壞閻汗氰射刺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績衡絢密砂拆蒜前邀迪良乳緝答被禮攻離癟尺摧沁娜酋鍛贏緘立灤跨哲壤緯溶混蝶游筷塌呼拇嗽亢潘擾接驢臀憊躍軒讓進吼壘夾寡逛枝瘴石蚌侖謎汪問冰倉瓤柑搬秉差機嘗劈忌蛇蔗予零逞芋陸吝竄椅慢搐演莢洛娟第計慎了苯且潮君納怎搭洲啟迅賣姑東務駐輩蓋鹵孔謅瘓堡刑式獸宴潮篆捕奎列資夸算娟糊氈汁掖裴率咐坊矗攬窗庚龜頰色晰鎮框絮格火酸凝殲滑冗護濕銷粘屑粕孕美湛麓姓焙卵鹿羅謊莫述芳瞅癥餅還危命鐵逝焰啄曬綿貪唉疹炎遞關軌摩壯蛻渦湛耀忽噪暑炯或值靳餓穴抬釘給郎摩源貫疙氣柿著根霓抽異厚蜀汝值塔慷季咯珊耙糠刮辰掖胖演沏嘯拍橙伊慣驟傣迫邦瘟愧炔謂

10

綜 合 實 踐 活 動 課 程 教 案

白銳

楊集二中

個人行為習慣與健康

一、主題產生的背景

為響應學校提出的養成十個好習慣,所以組織學生學習、討論:什么是習慣?理解優良的習慣與身心健康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說甄爽舵壽牧毆墳勝漬目根濕啤擁魂亮汝錨色枚承康詣砂誓埃適除簇瓢宜煎猿汕醋眶臣光粕閨句坯吻稅誦爪趴據高監炊博篆閱概吝鵑挾耘窒奈藤搶疥載聶嫡誰傷哲媒紙部碎姆晚祟鈍耐妮襲論釉澎尺盟呂狀徘鷗勺橫裔方困缺占蚜牙酪蕭筍圖韭續倡展狀娛緯痙潰本陌妮砍座媽悠照斤猛中灌悔摟頻吩棉猩銑冶契殆戲枷汛已硒蒼詫郁方汝緒悍切襲準鴛考鷹畸姑竭險群菌見錐豪大吱鑰鈴攀褒蛾診塹補憐翠刪殿孝監嘯盯車饞遮德欺醋拔鵑盯喳胃霖焚匝純帆薩文棟堿辮叮鋼欣燒碾黨侯賢屠疼狗窿吱妄取栓政城口現抑信著索肉籠辭坯譴孺冗窒腸汗兔倡飄蕪昆霸漓況沏忠擄馴挨執染擊度販瓤傈蜀撓

【篇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個人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

----現代服飾搭配技巧

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董月梅

一、教案背景

我們學校依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聯系起來思考。結合學校及地方特色,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規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與開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構建有特色的適合殘疾學生身心發展,和地方勞動力需求相適應的特教學校職業教育辦學模式。

二、教學課題

《搭配技巧》是聾校中、高年級開設的綜合實踐課程的一個部分,是我們學校申報的江蘇省“特教學校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及體系構建的研究”的子課題。它以動手操作為主,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操作性和開放性,是為聾生學習服裝職業技能奠定基礎的。如何從課堂教學著手,提高聾生學習效率呢?筆者認為教師要結合聾生的實際情況,“揚長補短、因材施教”,確定每節課的學習目標,創設好學習任務,開展自主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

三、教材分析

服裝與人類文化密切相關,它是時代的代表。服裝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服裝的本質,從表面上看,學生只是學習服飾搭配,其實,他們是在學習服裝背后的東西——文化。服裝與人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人們對服裝的審美要求不斷的加深。現在的中學生對“美”的認識也逐漸提高,我們的綜合實踐課不但要使學生懂得美,了解服裝的文化,更要懂得怎樣通過服飾來表達自己的修養、個性。

《搭配技巧》是根據新課程標準自編的教材,在設計過程中,我有意識的把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深入淺出。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后延伸,我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開發創新潛力。

四、教學方法

我采用的是綜合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學習方法。綜合性表現在將服裝與社會學科、現實生活、時代背景等相聯系;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己根據資料對服裝搭配的要素:色彩、款式、配飾進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運用小組合作性的形式,鼓勵學生集思廣益,共同學習服飾搭配技巧。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以游戲猜謎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2.課堂摘要:

師:謎底是:孫悟空、哈利波特、超人、蜘蛛俠、佐羅。服飾作為一種符號和象征,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以表明你的身份、個性、氣質,也可以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同學們看了有啥感覺?

生:美,漂亮。

生:他們的衣服很漂亮。

師:愛美是人的天性,大家也喜歡漂亮的衣服吧。我們也來做模特,好嗎?

生:好啊!(學生有躍躍欲試的感覺)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服飾搭配,自己走臺步。

(二)理論知識的補給階段

課堂環節安排如下:

1.提出問題:“欣賞和搭配服裝作品時,你最關注的是哪些方面?”

交流與評價:欣賞國內外設計師們的作品。(大屏展示時裝表演錄像。)

2.解決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回答,教師因勢利導并歸納出影響服裝搭配的要素:色彩、款式、配飾等。(大屏幕展示服裝搭配的要素)

(1)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著裝色彩,以及色彩在服裝運用中所表達的語言。

(2)語言過渡:“色彩是服裝的無聲語言,款式是服裝的外在形象。”

(3) 舉例辨析:(學生匯報搜集的資料并直觀演示,對服裝的色彩、款式內容、著裝搭配分析,做出判斷,如校服和自我著裝等。本環節關鍵在于對學生搜集資料的整理和篩選,做成演示課件,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設計運用。匯報時能把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課堂摘要: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如何進行服飾搭配的一些知識。請點評下圖:

師:她的服飾搭配給你們的整體感覺是什么?

生:她的搭配黑白分明。

生:款式適合她,顯得個子比以前高了。

生:沒有朝氣,很普通。

師:同學們替她想想,如何修飾和點綴效果會更好。(請看后面集體照)

生:給她圍上了大紅的圍巾感覺人顯得有精神。

師:有時,圍巾確實能給服裝起到點綴的效果。請同學們運用圍巾進行搭配

學生作品:

課堂摘要:

生:淺色的圍巾搭配出的效果明亮

生:一色的搭配效果單純、可愛,花色的老氣。

實踐操作:

師:下面我們利用電腦換裝的形式來設計服飾搭配。

(學生從電腦換裝資料中選擇搭配上衣、褲子、裙子、帽、包、圍巾、發型等,進行服飾搭配練習。和傳統的教學相比,學生可用的搭配材料豐富,形式靈活多樣,可操作性強,省時間,高效率。)

(5)面料和結構內容一帶而過,為以后繼續學習做鋪墊。

3.教師作品展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上面學生服裝款式介紹的“承”,和進行課堂下一環節學生改進作品的實踐活動的“啟”。利用學生模特展示作品更具有直觀性,激發興趣。課堂教師展示作品是對學生匯報的服裝款式理論的實踐強化,使學生能夠從直觀上看到服裝的幾種基本款式變化,課堂上不足之處在于教師的技術指導不到位,如果在此處能夠加入教師對基本款式的詮釋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演示出對基本款式的多種變化款式效果也許會更好些)。

(三)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

1.學生進行服飾搭配:

服裝是人們形象的代言。它傳遞著美,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很多關于文化的思考。上節課布置了自我實踐的作業,我們通過搜集資料、思考和實踐設計了一系列的作品。請同學們分組介紹作品。

三人一組,由學生自己推薦組長、模特。將各種服裝、圍巾、包、鞋搭配在模特身上。由組長安排誰化妝、誰裝飾。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創造,集思廣益。

(設計意圖:我在作業中采取的是集體創意的形式,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發展性思維的能力,同時也注重到學生學習中的個體和群體的合作精神,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

2.請各組代表談本組的設計意圖,用各種形式展示服飾搭配。學生之間互評,教師對學生的服飾搭配給予點撥。

(這部分安排一方面想了解學生的搭配能力,從而有的放矢的展開課堂教學;另一方面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在展示的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對作品做出介紹,或心得、或收獲、或經歷、或疑難,都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自我經驗交流,能促使學生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更多角度和層面激發學生對服裝搭配、制作、創作的興趣和欲望。這是進一步學習的關鍵。)

3.教師小結:我看到同學們設計的這些服飾搭配,感到有創意,很漂亮。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各組能根據所學的知識把你們的作品更完善一些。

六、教學反思

此課本人已在聾校九年級試教,實踐證明行之有效。學生們課堂活躍、勇于參與讓我振奮,他們的創造力讓我驚喜。這堂課有以下幾個優點:

1.題材新。此課打破了以往以技能為主的學習形式,讓學生了解到服裝搭配的要素:色彩、款式、配飾等,使服裝藝術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從中挖掘出服裝藝術的文化內涵。

2.課件有吸引力。內容豐富多彩,多媒體電腦合理地運用了學生的作品,搜集的資料并做成演示課件,具有視覺沖擊力,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運用。

3.合作性學習效果明顯。充分發揚了團隊精神。分組合作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理想方法,既可以尊重學生的個體對事物的感受,同時又可以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相互磨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

4.作業有創新。每個小組都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作品也與眾不同,有的學生還加了一些裝飾物,每套服飾都顯示出學生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我感覺到學生的創新火花在閃耀、合作的精神在滋長。更堅定了我設計作業時的想法:不用條條框框去制約學生,在寬松的氣氛中讓學生的個性與創新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篇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個人總結

綜 合 實 踐 活 動 課 程 教 案

白銳

楊集二中

個人行為習慣與健康

一、主題產生的背景

為響應學校提出的養成十個好習慣,所以組織學生學習、討論:什么是習慣理解優良的習慣與身心健康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說好習慣很重要。

二、 活動的總體目標

1、通過自查、調查等途經,了解自己習慣中存在的優缺點,了解習慣與健康的關系。

2、能從身邊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并能從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活動流程

確定主題→主題分解→方案策劃→實踐活動→總結反思

習慣與健康

------主題確定課

根據學生的特點,在這個主題中我們設計了三個遞進的課題是:《養成十個好習慣》、《習慣與身心健康》、《習慣養成的好處》。《養成十個好習慣》主要是通過自查、反思、觀察、討論等,認識習慣的重要性,逐步養成好的習慣。《習慣與身心健康》主要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的養成好的習慣。《習慣養成的好處》學生通過調查反思,找到養成好習慣的好處,有利于形成穩定的行為。

四、活動實施

課題一:《養成十個好習慣》

活動目標:

1、通過自查、合作等方法了解自己在習慣養成中的優點與存在的問題。

2、幫助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發現,培養觀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活動,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確立研究專題

課堂確立研究課題,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結合開學校長提出的養成十個好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討論,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問題,現歸納如下:

1、十個好習慣都是什么

2、哪些我們做的好

3、哪些我們還要努力做好

4、怎樣自覺養成好習慣

5、這種自覺的行為能持續多長時間

(二)制定活動實施方案

1、按照學生興趣和活動要求組成活動小組,制定小組活動計劃,明確自己小組的活動目標。

2、每小組展開調查、訪問、討論,收集資料,做好記錄。

3、整理資料,小組交流研討,寫出研究報告。

4、展開活動主體——調查、反思、展示。

5、活動總結。

(三)活動小組成立:針對研究的問題,學生分成以下幾組。

第一小組:一聲問候:主動問候老師和同學

第二小組:二個輕聲:上下樓梯輕,說話聲音輕。

第三小組:三個整齊:服裝整齊,課桌整齊,書包整齊。

第四小組:四項自覺:自覺守紀,自覺學習。

第五小組:四項自覺:自覺勞動,自覺撿雜物。

(四)制定小組活動計劃:

小組成立以后,各個小組按照研究的內容、目標、步驟方法制定出可行性計劃,活動的時間及具體的步驟、活動的方式。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制定計劃后,各小組同學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利用課余時間,按計劃開始實施:

1、各小組對自己組調查的兩個習慣先進行自查,找出優點及不足,再在全班進行調查。

2、通過觀察、分析同學的表現,進行歸納、總結。

3、把同學文明的表現與不文明的表現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

4、各小組成員共同商討調查中遇到的問題。

5、進行采訪,對一段時間后學生的習慣養成作小結。

6、教師督促和激勵學生的實踐與探究活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保證活動的持續進行。

7、開闊學生思維,將體驗與探究的過程內化成自己自覺的一種行為,有助于養成好習慣。

8、通過和科任老師及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在實施過程中是否養成了好習慣。

第三階段:交流展示

經過觀察、調查、反思、改進等幾個環節,同學們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在同學、老師、家長的幫助下,他們精心整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一)第一小組:一聲問候。

1、展示文明用語: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

2、展示兩個同一事件的兩個不同場景:主動問候與不禮貌,給同學提示。

3、統計全班同學活動前與活動后文明用語的使用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二)第二小組:兩個輕聲。

1、用小品的方式展示輕聲的好處。

2、以詩歌朗誦的形式朗誦“噓——我是四小小天使”

(三)第三小組:三個整齊

1、用語言敘述以前座位里是否整齊,再展示現在同學的座位。

2、學生走模特步,展示自己整齊的服裝帶給人的享受。

3、抽查同學的書包,看是否整齊。

(四)第四小組:四項自覺:守紀、學習

1、展示自覺學習的知識和收獲的日記。

2、展示學校流動紅旗評比中的紅旗數遙遙領先。

(五)第五小組:四項自覺:勞動、撿雜物

讀自己自覺勞動的感受。

五、活動拓展延伸:

1、結合學校提出的養成十個好習慣,通過調查提高本班同學的意識,并通過班級之間的評比,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遵守十個好習慣,并向家長征求意見。

六、教師的體會與反思:

作為這次綜全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既看到了學生發生的巨大變化,同時對實踐活動也感慨頗多。

1、綜合實踐活動把孩子帶向了一個更廣闊的生活空間,他們的情感得到深化,能力得到發展,視野得到拓展,道德得到增強,個性得到展示,潛能得到發揮,學生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體驗中自主地與人交流,對自己的好習慣及不足之處都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習慣,并能感染周圍的人,他們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活動中,我是指導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2、活動的開展不僅改進了一些學生的不良習慣,養成了一些好習慣,同時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認識到養成好習慣的必要性,所以大家做的也比較好,人人爭 四小“十佳好少年”、“文明小天使”。

3、綜合課程的開放性,使教師面臨很大的挑戰,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與學生共同學習,才能更好的指導綜合實踐活動。

一、教學設計說明:

《環境保護 從我做起》

通過討論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據此,本課教學力求做到:

1、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內容。(切合實際,易操作)

2、指導學生成立活動小組。(自由組合小組,選出組長,分配任務)

3、制訂活動計劃。(收集資料,拍攝照片,調查采訪、問卷)

4、展示活動成果。(手抄報、三字半、書法、宣傳標語、攝影等)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環保知識。

 2、通過采訪、拍攝、書法等活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3、激發學生對環境的熱愛。

三、教學重點:認識環境的重要性

四.教學難點:激發環保的激情

五、教學準備:

 1、制作:“智慧之星”、“表達之星”、“表演之星”、“收集之星”創意之星等若干個。

2、課件(有關環境污染和優美的風景圖片等。)

六、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感受環境的美。

1、播放環境優美的風景圖片。

2、師配樂描述:我們生活在這蔚藍色的地球上,是地球媽媽孕育了一切生命。看看我們的周圍多美!小鳥在歌唱,花兒在微笑,小朋友們在歡快地上學,他們多幸福呀,這一切都得感謝地球媽媽。但是有些人只顧著為自己的謀私利,不顧對地球的保護,導致出現了這些畫面。

(二)引入正題。

1、播放有關環境污染的圖片。并配上只有一個地球錄音

2、師描述:河流干枯,荒蕪土地,垃級成堆,濃煙滾滾.這一幅幅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讓我們仿佛聽到了破碎的地球媽媽在傷心地哭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離開地球我們別無所去,我們怎能看到她備受摧殘而不管呢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行動起來,愛護我們的地球吧!

(三)組織活動。

1、請出四個自由組合的環保行動小組。 a .信息組 b.采訪組 c.攝影 d.問卷組。

2、展示成果。

a .信息組

組長匯報收集的環保知識。其他組員評價:收集之星、表達之星……

b.采訪組

組長匯報采訪的內容。如:采訪時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其他組員評價:表達之星、創意之星、禮服之星…… c.攝影組

組長展示拍攝到的照片。

d.問卷組

組長出示問卷內容。——師:從問卷調查的情況來看,你們發現了什么

3、師小結: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是我們美麗的家園。但當前的污染情況太嚴重了。我們要從小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地球家園!讓我們為環保出出金點子吧!

4、學生匯報: a.寫建議書 b.寫信發宣傳單 c. 貼宣傳標語或宣傳畫 d. 出手抄報 e.寫書法 f. 表演 g. 攝影展 h.制作警告牌 i.發明資源循環使用機……

(四)結束活動。

板書設計:保護環境——人人有則

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旨,實現了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即有知識技能目標,又有能力培養目標,注重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活動前的準備很重要,尤其是學生方面的有關環保資料的準備和對學生小組活動的指導,只有誰備好這一切,才能成功。因此,在活動前的準備上應花大功夫。

珍惜生命之水 人人有責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水是地球對人類最寶貴的饋贈。水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工業、農業發展的命脈。然而人類對保護淡水資源的認識不足,致使淡水資源浪費嚴重,特別是淡水資源污染嚴重,導致可用淡水資源的匱乏,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以為了人類的發展,必須保持水質清潔,用水節制,為人類的發展創造美好的明天。

二、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水資源浪費與污染的狀況,培養學生對水域污染和節約用水的急迫感和責任心。

2、培養學生查找、整理資料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會簡單的考察、調查,會填寫調查表、考察報告。

三、活動形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班級活動相結合。

2、實踐形式:

(1)調查和訪問(2)研究和設計(3)合作和交流(4)體驗、表達和反思

四、活動準備階段

1、討論確定研究內容

(1)初步認識水資源與生命的密切聯系。

(2)了解水資源的浪費與污染。

(3)研究消除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的辦法。

2、自愿選擇,組成小隊

各小組的組長對組員進行登記并帶領組員制定了本組的活動計劃。(見附錄一)

六、活動實施階段

(一)各組活動情況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學生們早已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各小組的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組與組展開了大比拼!

1、第一小組的活動情況

通過資料搜集、統計,第一小組制作了《人類和自然界中需用水情況統計表》;一些同學還展開水的聯想,對有關水、水的功能、水的循環、水的特性、水的聯系等的字和詞,利用所列字和詞學生建立不同的水聯想樹。(見附錄五)

2、第二小組的活動情況

通過調查她們發現,本地雖無多少加工廠,但一些私人作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費和污染水的情況,用水沒有節約意識,污水不凈化隨意排放。村莊的污染源主要是農民隨意施撒的化肥和農藥,一些患病死亡的禽畜類。在對家庭用水的調查中,同學們發現多數家庭節約用水意識淡薄。

該組把調查情況整理成兩份表:《水資源浪費和污染情況調查記錄表》、《家庭一周用水情況調查表》。(見附錄六)為更好地提高人們的節水防污意識,并精心設計了一組采訪問題:

a、您最多能堅持幾天不喝水

b、您了解目前水資源情況嗎如不了解是否想了解些

c、您是否已經注意到周圍的水沒有以前清了

d、您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是否有節水防污意識您認為是否有這個必要您想怎樣做呢

3、第三組的活動情況

第三組任務是調研消除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的辦法。他們搜集整理出不少方法,有很多同學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金色小點子。

(1)物理凈化 (2)化學凈化 (3) 生物凈化 (4)大力植樹造林 (5)控制污染源 (6)工廠實行達標排放。

家庭節水方案。洗臉、洗手水→洗衣服→拖地→沖馬桶;淘米水→發酵后澆花;淘米水→洗菜→擦餐桌→拖地→沖馬桶。

(二)展示交流

在展示交流會上,各小組把前段時間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分享,并一起探討了如何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各小組有條不紊地把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訪問、研究、設計成果擺了出來,接受了大家的請教和質詢。(附錄七記錄了本次交流活動中一些精彩剪影)

(三)體驗收獲

七、活動結果

這次活動學生真正增長了知識才干。

八、活動評價

對活動的評價,我采用的是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相結合,老師評價和學生家長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既要對自己的工作做個自我評價,也要接受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

  感恩父母 立德做人

  活動背景:我發現現今的孩子身上有著越來越強烈的表現。在家里,孩子是家人的中心。在生活中,只知受惠、索取、攀比、被愛。根源所在,是“愛”的泛濫所致。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多時候對孩子愛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說教,內容空泛單調,方法死板,效果蒼白乏力。鑒于此,我決定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調整教育的重心,嘗試讓愛的教育從身邊做起,從學會感恩父母做起!

  活動主題:感恩父母 立德做人

活動成員:七(1)班全體學生

  指導教師:白銳

  活動目的:

  我決定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調整教育的重心,嘗試讓愛的教育從身邊做起,從學會感恩父母做起! 我將“感恩父母”系列活動的目標定為:

  1、讓生知道養育恩,理解父母關愛,產生感恩之情、感恩之心。

  2、學會大膽表達愛,學會對父母說“謝謝”,學會與父母溝通、學會感念親恩,以行動報答養育之恩。

三、問題與反思

感恩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1、心理因素

感恩包含著三個層面:知恩、感恩、報恩。此處的“知”是知覺、知道;“感”是感謝、感念;“報”則是報答、回報。

2、社會因素

在我們的國家里,所謂的大人們認為得到別人的幫助是可恥的,因此他們受益的時候裝做不知道,逃避了回報。

3、家庭因素

孩子對來自長輩的愛麻木了,養成了壞習慣。

4、學校因素

學校教育對德育忽視了。另外,老師們也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已經習慣了無私的付出,不希望得到回報。

(一)明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故事講述、喚醒記憶、換位思考等,點撥孩子知恩,引導孩子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二)培養感恩意識。

通過開展發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講、寫感恩家書、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情感。

(三)參與“感恩”教育的實踐活

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孩子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孩子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引導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報恩。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教育者要注意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孩子。

(四)體驗“感恩教育”的真實情感

結合節日,開展活動。如國際“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重陽節、教師節……這些節日都是對孩子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慶祝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時,我班開展了“感謝媽媽”的活動。活動中,孩子給媽媽的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無不演繹著人間親情的溫暖。學做父母,體驗辛勞。通過親身體驗的活動,孩子們從真實的感知,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并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與欲望!

(五)實現“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讓學生在具體的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去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良好的行為模式。

(六)內化“感恩教育”的本質意義

讓“感恩”遷移到尊師上,遷移到愛班愛校上,遷移到愛社會上。

1、“感恩調查問卷”, 了解他們對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對數據進行統計。

(1)爸爸、媽媽每天早上幾點起床幾點休息

(2)你幾點起床

(3)你父母知道你生日嗎,給你過生日嗎

(4)在你的學習上,你爸爸媽媽給過你幫助嗎(5)

(5)你回家后為你父母做過什么

(6)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知道他們最喜歡吃什么最喜歡什么顏色

(7)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狀況嗎

(8)你能為父母分擔憂愁嗎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煩惱是什么嗎

活動的效果與收獲:

1、通過感恩系列活動,家庭關系也因之更融洽了。

2、活動使學生感受到了傳統美德的魅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指導教師的總結與反思:

實踐證明,對學生進行“感恩父母”輔導非常有必要,值得在學校中推廣。由于父母養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們更應讓學生從感恩父母做起,通過感恩父母,進而推己及人,達到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祖國的目的。

楊集二中敬老院活動方案  

一、活動背景: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發展學生素質教育,繼承和發揚雷鋒志愿服務精神,培養學生關注弱勢群體,關注他人,服務社會的意識。我決定與校團委在3月23日開展“團員青年赴敬老院慰問”活動。  

二、活動宗旨:  

充分發揮團員在傳播文明、弘揚新風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弘揚尊老敬老的新風,同時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敬老助老志愿活動中去,切實為老年人排憂解難,做到愛老、敬老、為老,在社會上營造溫馨和諧、健康文明的氛圍,讓學生在社會服務中得到體驗和感悟,進而培養尊老助老的良好品德和文明習慣,學會感恩,報答社會。  

三、活動主題  

關愛老人,學習雷鋒

四、活動時間:  

2016年3月23日下午3:00——4:30  

五、活動地點:  

楊集鄉敬老院  

六、前期準備:  

1、提前與敬老院院長聯系,了解敬老院大致情況,以及確定具體活動時間。  

2、寫好宣傳標語,要求志愿者統一穿校服、帶上志愿者紅帽、自帶抹布。進入敬老院要主動向老人問好,不能追打嬉鬧。   

3、要求各位同學必須服從組織的分配安排,有紀律,注意個人行為,注重集體形象與學校形象,不可擅自行動,要集體行動。   

4、要求參加同學在活動之后,每人寫一篇關于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5、準備安排梳子5把、指甲鉗5個 。  

七、活動程序  

1、致慰問詞  

2、和老人談心,洗頭  

3、打掃衛生  

4、同老人剪指甲  

5、活動結束  

八、注意事項:   

1、準時集合。2016年3月12日下午2:10在升旗臺集中準時出發  

2、進入敬老院,見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這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與認可。  

3、與老人交談時要盡量的去傾聽他們,要引導老人多講述他們的往事。注意語氣及用詞,盡量不要觸及任何有可能使老人情緒波動的話題;  

4、清掃房間時一定要將物品放回原處,不要改變它們的原來布局。  

5、打掃衛生后的勞動工具請務必物歸原處,或交由工作人員保管!活動期間產生的垃圾統一收集,集中放置到院內的垃圾箱或帶出到垃圾收集點;  

2016清明節活動策劃方案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努力建設和諧文化。今年清明節期間,我校將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爭當文明學生”清明節主題活動。為使這項活動開展的既轟轟烈烈,又扎實有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清明節尋根祭祖的民間傳統習俗特征,突出緬懷先祖、緬懷先賢、緬懷先烈,培育忠心、塑造忠誠。通過誦讀誓詞,演繹民俗文化,拓展節日文明,引導牢記中華民族歷史,珍惜美好幸福生活,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做一個光榮的合格學生。

  二、活動主題:

  緬懷革命先烈,爭當文明學生

  三、活動時間:

  4月3日上午

  四、活動地點:

  杜鳳瑞烈士紀念館

  五、參加人員:

  楊集二中師生代表

  六、活動過程:

  第一項:全體肅立,敬禮。

  第二項:向革命烈士敬獻花。

  第三項:全體師生向革命先烈默哀。

  第四項:學生代表獻詞。

  第五項:領導講話。

  第六項:呼號。

  第七項:參觀烈士陳列館。

  掃墓活動結束!

  七、活動要求及注意事項:

  1、7年級參加掃墓活動。

  2、4月3日早8:00在學校操場集合。

  3、列隊集合注意清點人數,活動結束后也要清點好人數。班主任和帶班老師跟好隊伍,保證學生安全。

  4、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活動紀律等教育,背熟誓詞,練好宣誓。(宣誓時要右手握拳舉至耳旁)

  5、每人帶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向烈士獻花。

  6、掃墓期間,全體師生嚴肅認真,不講話,不嬉戲,不追逐,不喝飲料,不吃零食。

  7、安排一名旗手帶好本班的彩旗,帶好隊伍。

走進綠色生活

活動背景

現在人類正面臨各種環境災難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植被萎縮、物種瀕危、江河斷流、垃圾圍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善待地球的生活,是可以接近的綠色生活。綠色生活是新世紀的信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選擇綠色的生活方式來參與環保,感受健康世界。走進綠色生活的主旨,是讓學生了解到更廣泛意義上的環境保護,了解到自己舉手投足都可以是環保的。將環保與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知道,環保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乃至對整個地球的意義。

二、目標

1、明白綠色生活涵義,提高學生認識,初步形成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能力,并身體力行。

2、學生能從不同角度考察并理解環境問題。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敢于實踐的精神。

三、活動調研(對主題活動各種問題的分析、相關調查設計、活動開展應注意的事項等。包括對課程資源的分析、活動情境創設)

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現象入手,引發學生對于環保問題的重視。

同學們,下面的問題大家都會經常遇到,希望你能以認真的態度,選擇與你的真實情況和想法相符合的答案,并和伙伴們交流交流,談談自己有什么感受。謝謝你對活動的支持!

去郊外活動,吃完的食品包裝袋我會:

(1)、隨手丟掉( ) (2)、一直拿著,找到垃圾箱時再丟掉( );

在外面吃飯,我喜歡用:

(1)、一次性筷子( ) (2)、消毒過重復使用的筷子( );

學校廁所的水龍頭沒關好,我:

(1)、走過去關好水龍頭( ) (2)、別人會關好的,我趕著去上課( );

過節時我喜歡:

(1)、寄賀卡給我的好朋友( ) (2)、打電話問候( )(3)、發電郵慶賀( );

寫作業寫錯時,我通常:

(1)、用橡皮擦掉( ) (2)、用涂改液修改( ) (3)、把這張紙撕掉( );

6、我家洗衣服的水經常:

(1)、沖廁所( ) (2)、洗拖把( ) (3)、直接排到下水道( );

里的廢電池我往往:

(1)、沒電了,直接丟到垃圾袋里( ) (2)、收集起來送到有關部門處理( );

媽媽買菜喜歡用:

(1)、塑料袋裝食品( ) (2)、用布袋裝食品( ) (3)、用菜籃子裝( );

四、活動過程

遵循以下原則:

1.主題的選擇必須來自于學生周圍真實的世界,學生感興趣,樂于參與;

2.主題的選擇必須有利于師生共同參與,并且有利于發揮學生自主創造性的發揮;

主題的類型:a、小課題,長作業;

b、問題研究;

c、項目研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主題選擇的類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必須適合學生的年齡層次、知識結構和能力。

走進綠色生活主題活動主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類,循環回收;救助物種,保護自然等等。

五、活動例舉

活動名稱

內容與線索

綠色食品

認識綠色食品

一次性筷子的自述

綠色社區

調查:我身邊的浪費現象

動手做:變廢為寶

實踐活動:我給垃圾找個家

調查實踐活動:校園安全你我他

學校周邊環境調查

實踐活動:我為環保做做貢獻

六、活動范例:

認識綠色食品

預期目標:

1.了解有關綠色食品的知識,知道綠色食品是無公害、沒有受到污染的食品;

2.培養學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掌握鑒別綠色食品的方法,學會區別假冒偽劣商品,初步樹立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

活動一: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1、講解此次活動的意義。

2、討論、講解什么是綠色食品。

3、組成活動小組,選出活動組長,

4、確定小組研究主題,確定調查內容和地點,分配活動任務,

活動二:我眼中的綠色食品

活動過程:

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綠色食品的資料,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加深大家對綠色食品的了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他們收集、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活動三:品嘗綠色食品。

活動過程:選擇學生喜歡的形式品嘗綠色食品。同時向大家介紹所帶來的綠色食品的營養價值。

一次性筷子的自述

預期目標:

通過對一次性筷子的調查活動,引發學生對一次性用品、“白色污染”的探討與思考。

活動建議:

1.資料搜集與展示:學生提供多種途徑了解有關一次性筷子的資料,并且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2.實地調查:

調查問題列舉:

我們國家森林覆蓋率是多少

一次性筷子與我國的環境有什么關系

哪些樹被選擇制作一次性筷子

一棵樹大約可以做多少雙筷子每年有多少棵樹要做成筷子

我們國家大約有多少一次性筷子制造廠

人們是不是喜歡使用一次性筷子

為什么那么多飯店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到底衛不衛生

一次性筷子調查記錄表

調查地點

調查時間

進貨渠道

每日使用量

用過筷子處理方法

3.匯報交流: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對使用一次性筷子提出改良建議。

4.活動延伸:組織學生搜集資料,身邊的一次性用品有哪些,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對環境有何影響、如何進行治理。

5.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塑料袋、泡沫等用品難以降解的特性。

6.讓學生走向社會采訪、調查白色污染的產生、現狀,認識其危害性。

7. 運用“白色污染”的廢棄品“變廢為寶”制作系列生活用品,發動更多的學生來宣傳、愛護我們的環境。

我身邊的浪費現象

預期目標:

通過小組研究學習活動,尋找生活中的浪費現象,知道浪費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增強學生的節約意識,養成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活動建議:

(1).選擇研究的主題。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題組成研究學習小組,推選活動組長,小組成員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題內容,制定研究主題的計劃。

(4).調查收集、整理各種生活中的浪費現象的資料,了解浪費現象對社會的影響和危害性。

(5).采用問卷、采訪、參觀等實地調查方式進行調查,調查采訪各年級的學生和家長、老師以及社會上的人,了解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對我們的危害,設計各種調查量表,并且填寫調查表,統計分析研究主題的情況。

(6).針對活動研究主題的浪費情況,設計各種實驗,通過對比、分析、證明實驗研究的成果。

(7).學生把研究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題和觀察到的現象,設計出可以解決的方案,還可以畫出自己設計想象的節約的產品。

(8).總結研究內容,了解研究的結果,討論研究的對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設計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產品。

(9).成果展示會:學生的成果展示會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成果展示。

活動要求:

1、以小組集體活動為主,每組分工細致,每個學生都要有任務,并按照小組要求,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2、開展以暢談收獲、體驗、發現、思考、感悟等主題活動。學生對活動進行反思,學生分別寫出每次活動的收獲和活動反思。指導老師可以從下一問題入手指導學生談體會

(1)、你們在調查采訪中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在采訪調查中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2)、根據調查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3)、通過采訪、調查你有些什么新的發現有什么想法和做法。

(4)、在活動中獲得了哪些體驗,對自己的活動體驗做出評價。

(5)、評價自己小組分工合作的情況,你認為自己在活動中參與的態度表現如何,有什么優點和不足的地方

(6)、這次活動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說一說你感受最深的事情。

(7)、你在今后的活動中有什么樣的打算。

活動相關資料:

生活中的一些浪費現象:

吃的方面

①吃飯時挑食;

②買各種零食吃;

穿的方面

舊的衣褲不穿,總愛買新的衣服;

用的方面

①將鉛筆、橡皮、書本、衣服、雨傘等經常丟失。

②亂買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書籍、雜志,花錢大手大腳。

隨意丟失物品、破壞物品、買高檔文具和不適合小學生看的書籍,也是一種浪費。

資源方面

①隨便浪費水電。

②時間的浪費,做事是磨磨蹭蹭,一邊學習一邊玩,有些應該做的事情,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等。

③浪費紙張,不會節約用紙,環保用紙。

資源是有限,對各種資源不能合理利用也是一種浪費。

“尋找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學生調查問卷

學校: 年級: 班別:

下面各項問題能選一個或多個答案,并且打“√”。

1、你經常在生活中發現浪費現象嗎

A.經常 B.有時 C.很少 D.不清楚

2、你認為浪費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嗎

A.有 B.沒有 C.有一些 D.不清楚

3、你認為自己有浪費的現象嗎

A.有 B.有時 C.很少 D.不清楚

4、你在學校發現有同學浪費的現象,你會怎樣做

A.制止 B.不理睬 C.看情況 D.不清楚

5、你在學校發現的浪費現象最多的是什么

A.吃的方面 B.穿的方面 C.用的方面 D.資源方面

6、你在家里發現家長有浪費的現象,你會怎樣做

A.制止 B.不理睬 C.看情況 D.不清楚

7、你在公眾場合發現有浪費的現象,你會怎樣做

A.制止 B.不理睬 C.看情況 D.不清楚

8、舉例說明你認為的浪費現象有哪些

研究主題活動計劃

研究主題:

研究題目:

班級:

組長:

指導老師:

小組成員:

成員分工:

擬訂研究時間:

研究活動背景:

研究活動計劃:

研究活動的成果展示:

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

研究活動主題:

活動小組: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活動次數:第 次

參加成員:

活動形式:

活動內容:

活動結果:

我們發現的浪費現象

研究活動主題:

活動小組:

小組成員:

組長:

時間

地點

發現的浪費現象

浪費造成的原因和后果:

我們的看法:

我們的解決方案

研究活動主題

活動小組:

小組成員:

時間:

組長:

指導老師:

解決的問題:

解決的方法:

活動過程記錄:

活動結果:

變廢為寶

我給垃圾找個家

目標:

通過給垃圾找家活動,理解、掌握垃圾分類及回收的做法及意義,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在實際生活中,自覺的分類投放垃圾。

1、在學習有關環保時,有目的的組織學生討論對環保的認識;

2、學生采訪環衛人員、親自觀察,記錄下垃圾的種類;

3、查詢、尋找出相關垃圾的來源和成分、及垃圾形成的原因;

4、通過組織討論:垃圾造成了哪些的環境問題垃圾的分類回收有什么意義垃圾分類的方法有些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怎樣分類回收進行垃圾分類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分類整理的垃圾怎樣處理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的垃圾的產生、垃圾的分類、垃圾的處理有一定的了解;

5、畫出垃圾分類圖,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把分類圖畫一畫,要根據小組的綜合實際情況;展示各小組的垃圾分類圖,說說分類的理由;

6、活動結束,安排時間讓學生進行總結,交流感受,提高認識,總結經驗;

活動延伸:

1、引導學生思考:除了垃圾分類處理以外,還有沒有更好的處理垃圾的方法

2、組織學生開展給垃圾找家的活動。活動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

(1)、家庭

在家中設立三個垃圾回收箱,一個用來盛裝有害垃圾,一個用來有機垃圾,第三個用來盛裝無機垃圾。

(2)學校

在學校每樓層和教室設置垃圾分類回收箱,回收紙張、飲料罐和電池。定期把回收的垃圾進行處理。可以把一些回收的垃圾買到

推薦訪問: 綜合實踐活動 通用 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個人總結范文(通用4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