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學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學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3篇
【篇一】學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
“傳承紅色基因 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心得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在全軍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就是要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普通軍人,我深受鼓舞、信心滿懷。服從紀律,艱苦訓練,不斷學習新知,苦練精訓練強打贏本領。付出百倍的努力適應對新時代人才的需求,靠過硬的軍事素質,為部隊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要用青春和汗水,將自己澆筑成一塊塊堅硬的基石,筑起堅固的屏障,默默地守衛著祖國和人民,勇于擔當,勠力前行,推動強軍目標落地生根。
看萬家燈火,保一方平安。能夠成為一名軍人,穿上那身橄欖綠,一直是我的夢想。201X年,帶著對人民軍隊的深情向往,我夢想成真,成為一名坦克兵,茫茫戈壁我苦練駕馭本領,深深夜晚我與坦克為伍,雖然很辛苦,但我很感激,在這里,生活讓我不斷成長,向目標進發的夢我感覺就在這里。半年下來,經過軍營這座大熔爐淬火,我實現了從地方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轉變,我的青春夢想在軍營沃土扎根生長.
報告中說的‘強軍夢’,那就是我的夢。”新的偉大時代為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我要努力為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作出自己的貢獻!服從紀律,艱苦訓練,不斷學習新知,苦練精訓練強打贏本領。付出百倍的努力適應對新時代人才的需求,靠過硬的軍事素質,為部隊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要用青春和汗水,將自己澆筑成一塊塊堅硬的基石,筑起堅固的屏障,默默地守衛著祖國和人民,勇于擔當,勠力前行,推動強軍目標落地生根。
紅色是黨旗、國旗、軍旗的顏色,也是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精神本色、人生底色。紅色基因承載著我黨我軍的理想信仰,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們黨充滿了信心,對我們國家充滿了希望。報告內容豐富、“亮點紛呈”、“新意”很多。 報告中,黨的領導擺到了極端重要的位置,一些新提法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出現。 報告指出,“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擺在最重要位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基本方略中,擺在第一條的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報告再次重申,“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報告提出,“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報告還明確,“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和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發揮作用,這兩個方面是統一的”。 報告要求“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其中政治領導力擺在第一位。在我們黨要全面增強的8個方面的執政本領中,增強政治領導本領也擺在重要位置。 報告還要求,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報告在分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時提出了“四個偉大”。報告指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報告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要求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 報告再次重申,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等方面,十九大報告出現了許多新提法、新舉措。 報告出現了“打鐵必須自身硬”的新提法。“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有了新表述,“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報告還鮮明提出,堅決防止和反對圈子文化、碼頭文化,這一表述以往少見。 報告提出要“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報告作出這樣的宣示:“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 報告提出要“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報告還強調“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
【篇二】學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
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
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一: 相信大家都知道,紅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領未來。從瑞金、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無一例外的都是因為“紅色”而典藏了歷史,穿越了時空,成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 對于共產黨而言,紅色是信仰,目光遠大,追求高遠;紅色是忠誠,愛國愛黨,矢志不渝;紅色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強不息;紅色是忘我,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紅色讓青春之樹永柱,讓生命之花綻放,讓人生的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要在社會中生存,都要獲取生存發展的物質條件,都要尋求慰藉心靈的精神家園。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國,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我。國家是小家的寄托,國家是個人的寄托,國家是無知的寄托,國家是精神家園的寄托。所以履行愛國的義務是我們對祖國母親報答的最佳方式。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從小喊到大的口號,我們的身邊就涌現出了許多為國家作出了杰出貢獻的仁人志士,他們是傳承紅色的時代先鋒:從雷峰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從錢學森到吳孟森,從吳運鐸到丁曉兵,從蔣漢聲到白潔……其事跡令人嘆服,其品格光彩照人,其精神感動天地,他們用奮斗與犧牲書寫了對真理和信仰的追求,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我們能夠通過視覺,看到一種血脈相連的紅色基因。 可是,在我們的隊伍中,還有那么一些人,不再追求遠大的理想,不在崇尚純潔的靈魂,不在信仰高尚的品德,不再講國家大義、誠實守信,一心盯著自身利益,不惜以身犯法、以權謀私。他們是阻礙紅色基因繼續傳遞的一小部分人。記得有位偉人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紅色傳統的退化,紅色基因的變異,必將導致信仰的偏離,精神的頹廢,人格的矮化。這些人為組織的信仰和紀律所不容,必將被歷史和人民所唾棄。 傳統不是守住爐灰,而是熱情的火焰的傳遞。在這偉大的變革時代,那些血與火、與你我他相連的紅色基因,是我們情感的寄托,是我們精神的歸宿,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這一代的手上,我們更應該珍惜這筆豐厚的財富,用紅色的激情去擁抱時代,擁抱事業,擁抱人生,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永不變色。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二: 記得1998年,我國長江、松花江流域發生洪災,數以萬計的解放軍戰士奔赴抗洪救災第一線,我看到這樣一副畫面:一排解放軍戰士站在洪水滔天的大堤旁,面對鮮紅的黨旗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看到這場景的時候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少年,并不知道那些誓言意味著什么,然而隨著見識的增長,理想信念的樹立,那副感人的畫面在我腦海中越來越深。 然而XX年那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中,我又看到了相似的畫面,白衣天使在黨旗下莊嚴宣誓。一名醫護人員在宣誓后說:“我要履行一個醫務人員的責任,當病人需要我們的時候,不能畏縮!這是我們不能推卸的責任!”責任,多么凝重的字眼。他們知道這一去可能再也回不來,但他們依然義無返顧!我開始明白,在黨旗的宣誓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承諾,意味一生的追求。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XX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級強烈地震,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舉國震動,世界震驚。地震災害無情,但在災難中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到真情的可貴,體會到萬眾一心的力量,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人民那種深切的關懷。許許多多員,上至總書記、總理,下至普通黨員,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員的應有涵義,書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只要在每一個危急時刻,我們總能感受到隱藏在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力量。這種力量來源于領導人民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決心。正是這么一股力量,支撐著我們堅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付出幾代人的心血,穿越30年的風風雨雨建設起煥然一新的國家,正是這樣的力量讓我們敢于面對殘酷的災害,在逆境中不舍斗志,跨越一個個障礙。 今天,我們將又一次迎來黨的生日,莊嚴的誓言在耳邊回響,我的身心再一次受到了震撼:“我志愿加入中國,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的義務,執行黨的決定……”這一刻,我不再僅僅是我自己,我已是幾千萬黨員中的一員!黨員不僅僅是一種身份,一種榮譽,更意味著一種責任,一份承諾!現在,我還要將這份承諾傳播下去,讓她成為更多人心中的追求與夢想! 誓言就是承諾,為了這承諾,我要追求一生;為了這承諾,我將奮斗一生!我要用我一生的追求去實現承諾!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三: 江西這片神奇而光榮的紅色革命老區,產生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和蘇區干部好作風,為我們黨孕育和發展紅色基因作出了突出貢獻。1927年—1933年間,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蘇區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留下了寶貴的蘇區調查文獻,鑄就出的“深入實際、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科學嚴謹、認真細致”的蘇區調查精神,成為全體統計調查人的共同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當前統計調查系統要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傳承紅色基因,從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中汲取營養,結合新形勢弘揚蘇區調查精神,不斷改進統計工作。 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社會是運動的,變化著的,進步著的。因此,我們的調查,也是長期的。今天需要我們調查,將來我們的兒子、孫子,也要做調查,然后,才能不斷地認識新的事物,獲得新的知識”。習近平同志在《談談調查研究》中強調,“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科學調查、嚴謹分析的態度和精神,過去、現在和將來都需要,永遠不會過時。 以求實求是的精神搞好調查。毛澤東經常強調,調查研究必須眼睛向下、甘當小學生,要真正聯系群眾,和群眾做朋友。著名學者費孝通說,毛澤東的系列調查之所以能夠成功靠兩條:一是他出身于農村,并有意識地接近農民群眾,親身體驗他們的生活,這就使他對農村經濟狀況,農民生活十分熟悉,并有直接的感受;二是他十分謙虛地通過利益相同的農民去檢驗、核實自己的想法,使農民體會到他是真正為人民謀利益的,因而取得了農民的信任,成了農民的知心朋友。毛澤東的這種求實求是的態度,在他多篇蘇區調查報告中都有集中體現。面對新時期、新考驗,我們黨員和干部都肩負著歷史的重任,迎接新挑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就需要調查研究,不斷創新認識,創新方法,時代發展要求我們要站在時代前列,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諧、科學、全面和長足發展,這就更要求我們各級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注意邊調查邊研究,通過研究使調查更加深入。 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搞好調查。毛澤東早在《尋烏調查》等蘇區調查中,就把家庭看作是社會的細胞,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考察,選擇各類典型家庭,著力進行分析后,再歸納出總的結論。在《興國調查》中,毛澤東采用典型調查法和開座談會的方法,通過與傅濟庭、李昌英等八人的座談獲得材料,然后創造性地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矛盾分析等理論框架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最終得出了真實、全面而深刻的結論。《興國調查》借鑒意義還在于其實際調查和理論導向的有機融合,文中呈現了大量詳盡的一手資料,作者分析的重點始終沒有偏離農村的土地關系和階級關系。組織和支配這些看似繁瑣的原始資料的主線一直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矛盾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使讀者一方面增加了對于該區農民土地斗爭的豐滿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對于當時中國土地革命中整個階級關系、革命形勢的深刻的理性認識。 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搞好調查。毛澤東作調查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把調查工作同解決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毛澤東有一個著名的觀點,那就是“調查就是解決問題”。一方面,解決問題必須要進行社會調查。也就是說我們相應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切忌“拍腦袋”工程。另一方面,社會調查必須要解決問題。這就要求調查者必須有清晰的問題意識,帶著問題去深入基層尋找解決之道。在《興國調查》中,毛澤東通過對農村社會階級、剝削、各階級對土地革命的態度等具體問題的調查和分析成功地解決了當時“究竟應該實行什么樣的土地政策”這樣一個核心問題,為我們的調研和決策提供了榜樣。
【篇三】學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
只做精品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