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譯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為哲學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于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重陽節主題班會活動反思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重陽節主題班會活動反思3篇
【活動目的】:了解傳統節日及節日習俗 向長輩送去祝福。
趙:十月的朝陽光芒萬丈。
金:十月的鮮花艷麗芬芳。
趙:十月的美酒回味悠長。
金:十月的贊歌覺悟豪放。
趙:十月因為重陽節才如此絢麗。
金:心潮因為老人節才如此激蕩。
主持人甲:把道德比作陽光,因為道德就如同陽光一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溫暖和幸福。,
主持人乙:今天我們播撒下尊老的種子,我們就會收獲道德的豐收,就能獲得心靈的快樂 。
甲乙:四(6)班“小手拉大手,共度九月九”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趙: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年的重陽節在什么時候嗎? 全班:10月9日
趙:對,今年的10月9日是九九重陽節。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對重陽節的來歷知道嗎?我們請xxx同學來說一說。
農歷的“九月九”是中國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的 九月九日 定為老人節。重陽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夕陽最美,老人便是這輪美麗的夕陽.
主持人:誰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登高、賞菊。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
趙:千百年來,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重陽節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表達重陽節思鄉之情。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傾聽古詩詞朗誦。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趙:尊敬長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早在古代,人家就非常注重對孩子進行尊敬長輩的教育了,下面請欣賞xxxx同學的表演《弟子規》。
長者先 幼者后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物見能 路遇長 疾趨緝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主持人:大家都在重視老人,關心老人。那重陽節那天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些什么?
一:為家里的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為老人倒茶、敲敲背,洗洗腳,唱支歌……讓老人都能沐浴到溫情的生活。
二:為老人送上一份祝福:可以是電話問候,也可以通過自制賀卡,自制禮物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老人的孝敬之心。
三:和老人聊天,說說貼心話或是聽老人講他們的故事。
四: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講過去的故事。分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故事里濃濃的愛。
五: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一張相。約上爸爸媽媽或者叔叔阿姨,全家人陪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一張全家福。
主持人乙:關心老人、幫助老人并不只是表現在重陽節這一天,更多的應表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下面我想考考大家:
(1) 你知道爺爺奶奶的生日嗎?
(2) 你的爺爺奶奶愛吃什么?
(3) 你了解爺爺奶奶的起床時間嗎?
(4) 你平時是怎樣關心爺爺奶奶的?
5) 爺爺奶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在今后的學習中,希望大家能做一個有心人,去關注每一位老人。最后我們向全體隊員發出倡議!
主持人乙:在學校,我們要做一名尊師守紀,積極向上的好學生。
主持人甲:在家里,我們要做一名尊老愛幼、體貼父母的好孩子。
主持人乙:在社會,我們要做一名明禮誠信、愛國守法的好公民。
主持人乙:我們會經受住各種各樣的考驗,在社會、在學校、在家庭的各個方面去體驗,去感受。我們大家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身體健康,節日快樂!(
重陽節主題班會活動簡訊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下面欣賞為你們帶來的重陽節班會簡訊簡報,歡迎查閱!
重陽節班會簡訊1
“尊老愛幼,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讓隊員學會感恩,懂得敬老愛老的重要性,本周楊匏安紀念學校開展了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的班隊會活動。
活動中,各班通過講述親身的尊重、孝敬老人的感人故事對學生進行敬老教育,有的隊員向身邊的同學講解了許多有關敬老愛老的感人的故事;有的隊員講述著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對自己關懷備至的感人故事……整個活動精彩紛呈,氣氛十分熱烈。最后,班主任作總結時,呼吁全體隊員回家以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一份禮物,為自家或鄰居老人洗一次衣服,打掃一下衛生,講一個故事,聊一會天等力所能及的事,以實際行動祝愿所有的老人生活愉快、健康長壽。
本次活動,進一步培養了隊員們尊老敬老的意識,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光榮傳統,營造了尊老、愛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做一個積極向上、有禮有節、有遠大抱負的`好少年。
重陽節班會簡訊2
“尊老、敬老”是我國的一項光榮傳統,俗話說:“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老人今天就是自己明天。”就是告誡我們尊老的重要性。在今年重陽節到來之際,學校也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來表達對老人的感謝之情。
為讓“尊老、敬老”之風傳遍學校,滲透于每個學生的心間,我們還舉行了“尊老、敬老”主題班隊活動,在“尊敬長輩 孝敬父母”主題系列教育活動中,黃土小學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將繼續將此項活動積極深入地開展下去,教育學生將“尊敬長輩 孝敬父母”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平時關心父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體貼父母,在節假日向父母表達謝意等。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樹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觀念,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培養他們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重陽節班會簡訊3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為了弘揚學生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柏合學校在重陽節來臨之際,積極組織各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重陽節主題班會活動。
班隊會上,各班以“九九重陽?尊老敬老”為主題進行宣傳教育:有的班級通過評比重陽小報的形式,讓學生深入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有的班級通過“祝福話”的形式,讓學生寫上對老人的祝福;有的班級通過朗誦詩歌的形式,用樸實無華的句子表達出對父母的感謝;有的班級通過歌唱的形式,心中漸漸萌生出感恩的種子 。
此次主題班會形式多樣,通過優美的詩歌、感人的故事、生動的事例,不但使同學們知道了重陽節的由來,還懂得了尊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而告誡每位同學都要尊敬老人,幫助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學們聽了個個信心十足,紛紛表示自己能做到,而且能做得特別好。
重陽節班會簡訊4
十月是我校的孝德文化月,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孝德文化教育,我校在重陽節當天開展了以“九九重陽?敬老愛老”的主題班會,同時號召全體學生在回家之后為家里的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敬老愛老也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班會活動中,同學們表現積極,有朗誦重陽節詩詞的,有齊聲誦讀的,有從了解重陽節來歷開始的,有各自就重陽節的習俗暢所欲言的,不論形式如何,都表達了同學們敬老愛老的熱情,也希望同學們能把這份熱情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不僅僅在重陽節這一天,而是在生活中處處踐行敬老愛老助老互老。
重陽節班會簡訊5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為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尊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10月21日下午,盤龍二小以班級為單位召開了“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主題班會活動。
主題班會內容精彩、形式多樣。低年級班主任用豐富的圖片向孩子們介紹了重陽節的由來、風俗等,班主任繪聲繪色的歷史故事也將孩子們帶入趣味十足的古典文化殿堂,孩子們從中學到了很多重陽知識和孝老愛親的道理。中高年級大部分是小主持人與同學們互動,通過《三字經》、《弟子規》等一些知禮儀的國學經典,讓學生自己抒發閱讀感言,表達對老人的感恩。
通過此次班會,全體學生不僅了解了重陽節的習俗,而且懂得了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孩子們感悟重陽文化、傳承敬老美德,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愛黨情感,樹立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重陽節班會簡訊
重陽節主題班會設計
班會主題
重陽節
活動背景
現在很多學生在家里備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寵愛,但他們卻不懂得尊老愛老。很多學生厭煩老人的嘮叨和管教,感覺和他們有代溝,沒有共同話題,因此不喜歡和老人在一起,甚至對老人大喊大叫。因此,有必要借著重陽節的機會,開展一次尊老愛老的班會,讓學生了解尊老愛老的傳統。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2、懂得尊老愛老是一種美德,并努力做一個尊老愛老的好學生。
活動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等。
活動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2.讓學生搜集有關重陽節和尊老愛老的詩歌、名言、故事等。
活動過程
一、老師開始語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每年的9月9日是重陽節,民間也常在該日舉行一些祭祖與敬老活動。2012年,我國法律明文規定將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年節”。這節班會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重陽節以及尊老、敬老的傳統。
二、老師講解重陽節的來歷,詢問學生知道哪些重陽節的習俗,然后老師詳細講解重陽節的習俗及演變。
三、讓學生分組讀、齊讀與重陽節有關的詩句,加深對重陽節習俗的理解。
四、老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講解重陽節蘊含的尊老敬老的意義,播放相關圖片、視頻,讓學生分組討論圖片和視頻中哪些人的做法是對的,哪些人的做法是錯的,并讓學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
五、全班齊讀尊老敬老的名言,加強學生尊老敬老的意識。
六、老師結束語
同學們,尊老敬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的風氣。讓我們共同祝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教師總結
這節班會課,主要在于老師講授。在給學生播放完多媒體課件后,及時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對待老人的,應該如何改變自己錯誤的做法,正確對待老人,使學生樹立敬老的意識。重點讓學生掌握尊老愛老的具體做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實踐。
附件一:與重陽節有關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附件二:與敬老有關的名言
弟子規(節選)?
長者先 ?幼者后??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余??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尊長前? 聲要低??低不聞? 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 如事父??事諸兄? 如事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附件三:重陽節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有個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費長房為師,修煉了幾年后,有一天,費長房突然發現恒景臉色難看,就對恒景說:“九月九日你家有災禍,想避開災禍,你必須做一個紅布袋,用紅布袋裝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帶著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東面遠望。到山上,務必喝點菊花酒,這樣災難就會過去。”恒景照辦了,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恒景帶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發現所飼養的雞、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費長房的告誡,外出登高才逃過一劫。從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風俗便傳開了。
附件四:重陽節的習俗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農歷九月九日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于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游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征的。紙鳶就是現在的風箏。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其他三個是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之一,古代民間一直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古時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仍盛行,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個小紅紙旗(代替茱萸),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佩茱萸
古代流行在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做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為出產于吳越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插茱萸等古俗則是民間登山驅風邪的行為,重陽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們用天然藥物茱萸等調整體魄健康,使其適應自然氣候變化。
附件五:敬老的故事
小黃香溫席待雙親
古代有一個名叫黃香的人,九歲就以自己的才華和敬老而聞名。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小黃香讀書到深夜,母親讓他早點休息,可他卻鉆進了父母的被褥,父親驚異地問他在做什么,過了一會兒,黃香從被褥里爬起來說:“冬夜十分寒冷,我為雙親溫一溫床席,好讓二老歇息呀!”從這個小故事中多么能體現出黃香多么敬愛自己的父母親呀!
負米養親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張良與老人
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在他年輕時,曾有過這么一段故事。
那時的張良還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來到一座橋上,對面走過來一個衣衫破舊的老頭。那老頭走到張良身邊時,忽然脫下腳上的破鞋子丟到橋下,還對張良說:“去,把鞋給我撿回來!”張良當時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氣,覺得老頭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他幾下。可是他又看到老頭年歲很大,便只好忍著氣下橋給老頭撿回了鞋子。誰知這老頭得寸進尺,竟然把腳一伸,吩咐說:“給我穿上!”張良更覺得奇怪,簡直是莫名其妙。盡管張良已很有些生氣,但他想了想,還是決定干脆幫忙就幫到底,他還是跪下身來幫老頭將鞋子穿上了。
老頭穿好鞋,跺跺腳,哈哈笑著揚長而去。張良看著頭也不回、連一聲道謝都沒有的老頭的背影,正在納悶,忽見老頭轉身又回來了。他對張良說:“小伙子,我看你有深造的價值。這樣吧,5天后的早上,你到這兒來等我。”張良深感玄妙,就誠懇地跪拜說:“謝謝老先生,愿聽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張良就來到橋頭,只見老頭已經先在橋頭等候。他見到張良,很生氣地責備張良說:“同老年人約會還遲到,這像什么話呢?”說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幾步,又回頭對張良說:“過5天早上再會吧。”
張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來。
到第5天,天剛蒙蒙亮,張良就來到了橋上,可沒料到,老人又先他而到。看見張良,老頭這回可是聲色俱厲地責罵道:“為什么又遲到呢?實在是太不像話了!”說完,十分生氣地一甩手就走了。臨了依然丟下一句話,“還是再過5天,你早早就來吧。”
張良慚愧不已。又過了5天,張良剛剛躺下睡了一會,還不到半夜,就摸黑趕到橋頭,他不能再讓老頭生氣了。過了一會兒,老頭來了,見張良早已在橋頭等候,他滿臉高興地說:“就應該這樣啊!”然后,老頭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交給張良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幫助君王治國平天下了。”說完,老頭飄然而去,還沒等張良會過神來,老頭已沒了蹤影。
等到天亮,張良打開手中的書,他驚奇地發現自己得到的是《太公兵法》,這可是天下早已失傳的極其珍貴的書呀,張良驚異不已。
從此后,張良捧著《太公兵法》日夜攻讀,勤奮鉆研。后來真的成了大軍事家,做了劉邦的得力助手,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勛,名噪一時,功蓋天下。
陳毅探母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里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么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里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并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小學必背經典古詩詞節選: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
2、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袁枚《所見》
3、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5、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6、遠山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向晚意不適,趨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9、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范仲淹《江上漁者》
10、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推薦訪問: 重陽節 班會 反思上一篇:重陽節主題班會活動效果范文六篇
下一篇:村兩委班子成員分工情況集合2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