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是由喬·舒馬赫執導的動作犯罪片,艾瑪·羅伯茨,切斯·克勞福,基弗·薩瑟蘭出演,于2010年上映。該片講述了17歲少年懷特·邁克當上了一名毒販后,開始慢慢接觸形形色色的購買者的故事,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出艙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出艙4篇
首位女宇航員進入太空
近日,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接受采訪證實此消息。
戚發軔透露,的確有兩名女宇航員在參加訓練,如果不出意外將有一人進入太空。
據了解,最引人注目的是兩位女航天員,其中一位叫劉洋;另外一名叫王亞平,曾經在武漢飛行部隊服役。兩位女航天員因為其過硬的飛行技術和超強的心理素質,經過重重選拔,確定為首飛女航天員乘組。
戚發軔說,“神九”和“神八”一樣,任務都是實現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神九”與“神八”就飛船的基本狀態而言是沒有變化的,大小尺寸都沒變,只是試驗任務不同。他證實,“神九”沒有安排出艙的活動,都是在艙內。
據《東方早報》報道,2010年我國已經完成新一輪航天員選拔工作,5名男預備航天員、2名女預備航天員全部從空軍現役飛行員30名男性候選人和15名女性候選人中選出,并分3批進行生理功能和心理等全面檢查。這也是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首次選拔女性預備航天員。據了解,15名女航天員候選人中,有至少5名山東籍女航天員。她們分別是王亞平、邢蕾、曹艷艷、劉璐和孫靜。
據介紹,王亞平是一位文靜秀麗的“80后”女飛行員,出生于山東煙臺市,她曾駕機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重大任務;邢蕾則是智能型飛行員,其在飛行學院是唯一“全優學員”;而劉璐博學多才,通讀《紅樓夢》;曹艷艷來自濟南,她的丈夫及婆婆都是杰出飛行員;孫靜屬羊,是個“飛行狂人”。
神舟九號將搭載的三名航天員名單,還未正式公布。不過,中國航天員是如何選拔的、對女航天員選拔有什么要求,從此前的一些報道中,可以看出航天員選拔的嚴格。
首次女宇航與選拔:
大多從飛行員中選出
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 我國于1998年開始選拔航天員,首批航天員中共有14名男性。其中,兩名為原先初選的教練員,12名是從1500多名飛行員中選拔出來的。
經過5年的訓練,2003年3月,14名航天員完成了由飛行員向航天員的轉變。
中國航天員的選拔分四輪進行,首先是檔案選拔,即以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為主要選拔群體,圍繞身體素質、身高體重等方面,從1500名候選飛行員中選拔出800多人。
第二輪為臨床選拔,對備選飛行員進行臨床醫學檢查,“從健康中選拔更健康的”,選出60名飛行員進入第三輪。
第三輪是航天特殊環境因素下的生理功能選拔,主要包括低壓、缺氧條件下的生理功能檢查,空間運動病的特殊考察等,最后選拔出20名預備航天員。
第四輪為定選。一是到預備航天員所在部隊走訪其工作、生活情況,二是預備航天員家族病史的排除,最終確定出14名航天員。
第二批選拔
加入兩名女性航天員
2009年,中國進行了第二批航天員選拔,為5男2女,這也是我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首次選拔女性預備航天員。
2010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透露,首批選拔的2名女航天員來自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屬于我國第七批女飛行員。
“女航天員選拔的條件和標準跟男航天員差不多,包括身體素質、飛行閱歷以及意志、思想狀態等因素。”張建啟說,“唯一區別就是盡量選擇已婚的,因為已婚女性身體、心理更成熟一些。”
對于女性航天員要結婚生育的要求,2009年,時任空軍總醫院全軍臨床航空醫學中心主任徐先榮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這是對女性負責的一種考慮,“在各種資料中,并未體現出太空生活對女性生理的影響,但對我國畢竟是第一次,我們要做得更加謹慎。”
綜合新華社、航天員雜志消息新京報記者仲玉維
■ 中國載人航天歷程
神舟五號
首位航天員進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進入太空,飛船在太空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鐘。
這標志著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
實現“多人多天”飛行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在太空運行76圈,歷時115小時32分鐘。飛船進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實驗,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
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45圈,歷時2天20小時27分鐘。2008年9月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劉伯明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 天宮一號設備亮點
神九航天員將穿艙進入“天宮”
待“神九”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之后,航天員們將穿艙進入到太空之家——“天宮一號”,在里面進行吃住,并開展科學實驗。
天宮一號里面都有什么呢?在神八與天宮一號無人交會對接時,中國航天員中心已公布了一些信息。據悉,此次三位航天員將在乘坐神九后,進入到天宮一號,動用里面的物品和設備。
太空鍛煉器材
一般來說,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中駐留10至20天,明顯比以往神舟任務長。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飛行,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癥狀。所以,天宮一號專門為航天員配備了健身器,包括鍛煉下肢肌肉的特殊自行車、用于鍛煉肩部和背部肌肉的拉力器、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動的下體負壓筒。這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器首次帶上太空鍛煉器材。
空間醫學實驗設備
為了探索航天員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
質量測量儀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質量,反映航天員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通過對航天員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
控制微生物的“武器”
為了給航天員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還配備了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的專門“武器”。
此外,“天宮”首次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的設備。電解制氧裝置可將純水制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是用航天員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將實現尿液、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新京報記者仲玉維
■ 創紀錄的世界女航天員
第一個踏入太空的女性
瓦蓮京娜·弗拉基米羅芙娜·捷列什科娃:前蘇聯人,1937年生,工程師。她于1963年乘坐東方6號飛船進入太空。前蘇聯曾經發布過她的紀念郵票,莫斯科的宇航員紀念大道上還有她的雕像。
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女性
斯維特蘭娜·薩維茨卡婭:前蘇聯人,1948年生,試飛員、工程師。1984年7月,她在第二次太空任務中,成功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
第一位女性航天飛機駕駛員
艾琳·柯林斯:第一位女性航天飛機駕駛員、第一位女航天機指令長。1956年生,美國空軍試飛員,1995年乘坐“發現號”航天飛機第一次進入太空。
(贛州韓尚美容化妝學校)贛州最好的化妝培訓學校,整理提供!
神舟十二號上天了
今年是2019年。
從我國發射神舟五號到現在已經有14年了。
在這十幾年里,中國又陸續的發射了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等許多的飛船。
為了慶祝新年的到來,我國又投入了很大的一批資金研制出了史上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神舟十二號宇宙飛船,它的設備都非常的先進,有專門介紹宇宙知識的機器人,有專門觀賞太空美麗景色的窗口,還有各種各樣的羅盤、儀表,功能很多。
最令我興奮的是這艘飛船將又我乘坐!我將用它去探尋土星的奧秘!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終于決定在10月1日早晨發射飛船。
10月1日早晨,我穿上價值連城的宇航服,在大家的歡呼聲中,鄭重的踏進了宇宙飛船——航天十二號。
倒記時開始了……三,二,一,發射!嗖的一聲,飛船沖出了大氣層,飛向宇宙。
它的速度很快,快的使我驚訝,但我并不覺得很難受。
飛船進入了宇宙,速度稍稍放慢了一些,我便有機會欣賞一下宇宙迷人的景色。
我手腳并用,劃向專門觀看景色的窗口哇,真漂亮啊!夜空中到處都是星球,那景象就像是在黑色的綢緞上撒下了許多閃閃發光的珍珠,非常好看。
欣賞完這美景,飛船又加速前進。
我一邊在艙內翻滾,一邊自言自語美國發射‘勇氣號’都用了半年的時間。
我要去火星,10月7日恐怕是回不來了。
不會的,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樣!一個聲音嚇了我一跳,原來是飛船上的機器人。
你雖然感到頭不暈,也沒有一點不舒服,你當然覺得速度很慢了。
其實這艘飛船的速度比光速還快。
不可能吧,太神奇了!照這么說,我們后天就能抵達土星了?當然了,你說的沒錯。
我高興的翻了個跟頭。
終于,我安全的抵達了土星。
我小心翼翼的下了飛船,踏上了可愛的土星。
由于在土星上沒有引力,所以走起路來非常困難。
我走了一天,也沒走出多遠。
可在這一天里,我還是發現了不少信息土星上沒有氧氣,也沒有食物,我還在土星上挖了一個洞,并采集了巖石樣本。
最令人驚奇的是我在土星上發現了一個腳印!這個腳印只有三個腳指,很有可能是土星上的生物。
在剩下的幾天里,我盡全力尋找外星上的神秘生物,可還是沒有如愿以償。
雖然我還想繼續留在土星上,可已經沒有時間了。
我依依不舍的告別了這個神秘、可愛的星球。
10月7日,我按時回到了地球,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大家都對我的發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可我卻因為沒有找到外星人而感到很遺憾。
但是我相信,以后一定會有人幫我完成這個未完成的心愿!
二十一 "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
一、學習目標
1、能說出楊利偉出征太空在我國航天史上的偉大意義
2、能分析文中的場面描寫及其作用
3、能分析議論性語句的作用
二、學習重點
1、 楊利偉的優秀素質
2、 場面描寫
三、學習難點
民族自豪感的內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
四、教學設計
通過播放神舟五號飛船升空的記錄片激發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喚起民族自豪感。學習文本看不同人物的民族自豪感介紹外國航天成果,喚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安排一教時
課前學習查閱資料了解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播放神舟五號飛船升空的記錄片觀看要求:觀后談談體會,這是怎樣的一次飛行
第二板塊
文本閱讀思考題
1、本文只寫了楊利偉出征前半個小時內發生的事,仔細閱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共寫了幾個場景?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嗎?
2、文中哪些語句表現出楊利偉是一位綜合素質優秀的航天員
3、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說一說其作用。學生依據思考題閱讀文本。
集體討論交流:1、文章主要寫了兩個場面,一是等待與送行的場面;二是楊利偉出征的場面。第一個場面莊重而熱烈。一句簡單的景物描寫襯托場面的熱烈,送行人員的裝束打扮體現場面的莊重,人們的表現反映心情的激動。第二個場面莊嚴而豪邁。具體體現在楊利偉的報告,李繼耐的命令,楊利偉的敬禮、擁抱與揮手上。
2、楊利偉的優秀主要表現在:步伐的從容而穩健;神態是微笑和深情;敬禮的標準;心情的激動以及插敘中的概括介紹。
3、議論性語句示例:這是一次英雄出征。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出征。(突出了這次航天飛行對個人和民族都具有偉大的意義)這一天,中國人已渴望了很久。這一刻,中華民族已等待了千年。(突出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隨著楊利偉標準的敬禮,……定格在人類征服太空的篇章中(突出這次飛行的里程碑意義)
課后學習
1、 詞語積累
2、 閱讀下面材料,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體會。
資料:
美國航天史
美國是世界上較早開展航天活動的國家,活動規模和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
發展概況
20世紀初,R.H.戈達德開始研究和試驗固體火 箭,后發表著作論證向月球發射火箭的可能性。1921年,他轉向 研究液體火箭發動機,并于1926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 汽油為推進劑的液體火箭。1936年,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T. von卡門等人也開始研制液體火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 國在繳獲的德國V-2火箭的基礎上開始研究大型火箭和導彈。陸 軍在W.von布勞恩等德國專家的幫助下,于1945年發射了V-2火 箭,1949年開始研制"紅石"彈道導彈,1954年制定用"丘辟特"C 火箭("紅石"導彈作為第一級)發射衛星的"軌道器"計劃。美國海軍利用V-2火箭技術研制"海盜"號探空火箭,并從l949年開始 飛行試驗。美國空軍于1954年開始研制"宇宙神"洲際彈道導彈, 并提出以這種導彈為基礎發射衛星的方案。為了不影響彈道導彈 的研制,美國決定由海軍以"海盜"號探空火箭為基礎,研制發射衛 星的"先鋒"號運載火箭。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促使美 國在執行"先鋒"號計劃的同時抓"軌道器"計劃。1958年1月31 日用"丘辟特"C火箭(改名"丘諾"1號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第一顆 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為了加速發展航天事業,美國在1958年 2月成立了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并在同年10月成立主管民用 航天活動的國家航空航天局。從1961年開始實施"阿波羅"登月 計劃,1969年7月首次把兩名宇航員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從1972年起,美國航天活動的重點轉向開發和利用近地空間,并 開始研制航天飛機。1982年11月航天飛機進行首次商業飛行。
美國的航天活動包括軍用和民用兩個部分,分別由國防部和國 家航空航天局負責。國防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均有獨立的科研和 試驗機構、發射基地和測控系統,并與政府其他部門、高等院校和私 營企業廣泛協作。美國主要的航天器發射場是空軍東靶場、西靶場 和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從1958年到1984年底,美 國使用了8種運載火箭:"先鋒"號、"丘諾"號、"紅石"號、"雷神"號、 "宇宙神"號、"偵察兵"號、"大力神"號、"土星"號和航天飛機,共發射 了1019個航天器,居世界第二位,耗資約1700億美元。
載人航天
從1961年至1984年底,美國先后實現了5項載人航天計劃,完成46次載人航天,耗費約500億美元。1961年5月 A.B.謝潑德乘"水星"號飛船首次完成軌道飛行。1961年9月組 建約翰遜航天中心,它的任務是設計和制造載人飛船,選拔和訓練 宇航員。印年代實現了"水星"計劃、"雙子星座"計劃和"阿波羅" 工程。通過前兩項計劃,解決了載人上天和返回的問題,試驗了飛 船的軌道機動、交會、對接和宇航員出艙活動等技術,為實施"阿波 羅"工程奠定了基礎。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先后有6艘 "阿波羅"號飛船完成了月球航行,12名航天員在月面上進行了科 學考察。70年代美國重點實行兩項計劃:""天空實驗室"計劃和航 天飛機工程。1973。1974年間以"天空實驗室"為空間活動基地, 先后有3批宇航員乘"阿波羅"號飛船上去工作,開展了生物學、天 文學、地球資源勘測和生產工藝方面的實驗。航天飛機于1972年 開始研制,1981年4月首次試驗,1982年11月投入使用。
深空探測
美國深空探測的目標是考察太陽系內的天體和行 星際空間環境,重點是月球和火星,其次是金星、水星、木星和土 星。1958。1968年間先后用"先驅者"號探測器、徘徊者"號探測 器、"勘測者"號探測器和"月球軌道環行器"等考察了月球,包括拍 攝月面照片和分析月球土壤,為實現載人登月提供了科學資料。 火星探測器主要有"水手"4號、"水手"6號、""水手"7號和"水手",9 號以及"海盜"1號和"海盜"2號。1962年發射的"水手"2號和 1967年發射的"水手"5號先后在離金星35000公里和7600公里 處掠過,測量了金星的大氣密度和表面溫度。1972年3月2日和 1973年4月5日發射的"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分別于 1973年12月和1974年12月掠過木星,探測了木星的輻射帶和大 氣層,拍攝了木星極區的照片。"先驅者"10號于1986年穿過冥王 星的平均軌道,成為飛離太陽系的第一個航天器。1977年發射的 "旅行者"l號和"旅行者"2號于1979年飛臨木星,首次臨近觀測 了木星環、大紅斑和3顆木星衛星。然后又于1980年和1981年先 后飛近土星,拍攝了土星的照片,提供了關于土星環結構的新資料 并發現了土星的新衛星。
中國航天大事記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科學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21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
1981年9月20日,中國成功用"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物理探測衛星。
1982年10月7日-16日,中國第一次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
1984年4月8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1986年2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了一顆實用通訊衛星。
1988年9月7日,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1988年9月14日-27日,我國導彈核潛艇在東海海域發射運載火箭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制的"亞洲一號"衛星。
1990年7月16日,中國"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總載荷7.4噸的模擬衛星和巴基斯坦衛星。
1991年2月22日,"長空一號"無人機系列研制成功。
1997年8月2日,我"長征三號乙"成功將美國為菲律賓制造的馬部海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1997年9月2日,我國"長二丙"改進型火箭首發成功。
1997年10月17日,我"長征三號乙"將"亞太二號R"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1997年12月8日,我"長二丙"改進型火箭首發銥星成功。
1998年3月26日,長征火箭將兩顆美國銥星送入預定軌道。
1998年5月30日,"長征三號乙"火箭成功發射"中衛-1號"衛星。
1998年7月18日,長征火箭首發歐洲國家制造的通信衛星成功。
1999年5月10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一號"氣象衛星和實踐五號科學試驗衛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實驗飛船發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飛船發射,神舟二號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無人飛船發射,神舟三號的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
2002年12月30日,成功發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宇航員"。
世界航天史十個第一
1第一顆人造衛星
前蘇聯于1957年10月4日發射的"衛星一號"人造地球衛星,是世界上第一顆在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
2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前蘇聯于1961年4月12日發射的"東方紅"宇宙飛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繞地球軌道飛行的載人飛船。
3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
前蘇聯著名宇航員加加林。
4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載人飛船
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著陸的載人飛船。
5第一個登月的人
美國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6第一個太空站
前蘇聯1971年4月發射的禮炮1號太空站,是世界上第一個太空站,并接納了三名宇航員。
7第一架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飛機
美國第一架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飛機,1981年4月12日飛向地球軌道,繞地球飛行36圈,歷時54小時20分鐘。
8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員
美國46歲的宇航員布魯斯·麥坎德利斯,于1984月2月7日,在不系安全帶的情況下走出機艙,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員。
9第一個在艙外太空作業的女宇航員
前蘇聯的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于1984年7月25日走出正在太空運行的前蘇聯禮炮7號太空站艙外,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艙外太空作業的女宇航員。
10第一次完成兩個太空站之間的聯絡飛行
前蘇聯聯盟T-15號,于1986年3月12日完成與"和平號"太空站相接后,直至5月5日飛離"和平號"太空站300公里的禮炮7號,并與禮炮7號太空站對接成功,第一次完成了兩個太空站之間的聯絡飛行。
人物小傳:陳冬,籍貫河南鄭州,1978年4月出生于洛陽,大學本科學歷,1997年8月入伍,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2010年5月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6年6月入選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10月16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公布,陽光帥氣的航天員陳冬就這樣進入公眾的視野。 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我國第二批航天員中首個飛天的男航天員。 他為何選擇當一名航天員?這次任務為何選擇了他?他在太空會做些什么……面對記者的一個個問題,這個常常面帶微微笑意的河南人娓娓道來。 夢想:越飛越高 記者:當初為什么選擇當航天員? 陳冬:我能當上飛行員和航天員,都有一些偶然和巧合。高三時,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參加招飛體檢,沒想到一路過關,順利成為了一名強擊機飛行員。強擊機屬于相對低空域飛行的機種,那些年我就常想飛得再高點,想著飛出大氣層會是什么樣。 所在部隊進行航天員選拔的時候,我恰好在西北大漠執行任務,沒辦法參加,當時心里還是有些小失落的,以為與高飛的夢想擦肩而過。沒想到,等任務完成回到部隊后,仍然還有參加選拔的機會。面試我的是楊利偉,那時,他可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就這樣,我一步步成為了航天員。從翱翔藍天到宇宙太空,我的夢想也越飛越高。 優勢:最適合執行這次任務的航天員 記者:你是我國第二批男航天員中第一個飛天,有什么感想? 陳冬:我能夠入選神舟十一號任務飛行乘組,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畢竟自己飛天的夢想可以實現了。但目前來講,那股興奮勁頭已經過去,內心也趨于平靜,還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訓練上,完成好這次任務是我首要的目標。 記者:是不是意味著你是第二批男航天員中最優秀的? 陳冬:每次載人飛行任務,都會進行層層選拔,目的就是根據每次任務的特點來選出最適合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我們的選拔系統從神舟五號到現在,事實證明是可靠合理的。 但并不是說,我就一定是最優秀的。比如,曾代表我們第二批航天員參加歐洲洞穴訓練的葉光富同志,他的表現也非常優秀。 可以這么說吧,我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我應該是最合適這次任務的。 心愿:把這次任務完成好 記者:有沒有想象過進入太空的場景? 陳冬:太空和地面最大不同就是失重。我想進入太空后,可以利用空閑時間把地面不太好完成的動作嘗試一遍。 記者:進入太空后,有什么心愿嗎? 陳冬:我其實想得更多的還是如何把這次任務完成好,畢竟國家培養了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把我們送入太空,關鍵還是要做好各種試驗,得到試驗成果,最終把這些成果運用到國計民生上。 當然,我也希望可以多看看窗外的風景,因為只有在太空才能完整地看到地球,看到祖國。 即興發揮:和景海鵬PK跑步或掰手腕 記者:會不會像費俊龍那樣即興翻個跟頭? 陳冬:翻一個跟頭可能有點少吧,畢竟現在空間大了。在天上,也有可能會和景海鵬PK一下,比如我倆搞個跑步比賽、掰手腕比賽等。 記者:有沒有想過在天宮二號里面給以后的航天員留一個神秘禮物? 陳冬:我記得神十的時候,航天員突然在天宮一號里面發現了一個以前戰友留下的東西,心里非常高興。我之前還沒有這個想法,但這個問題提醒了我,我要好好琢磨琢磨,該給以后的航天員留下一個什么樣的禮物。到時候會給大家驚喜,現在還不能劇透。 任務:多重身份包括種菜 記者:在這次任務中,您的具體任務是什么? 陳冬:應該是多重身份,首先是駕駛員,要駕駛飛船。然后是工程師,做各種試驗。還得是修理工,設備壞了去維修。還得是保健員,要保持一個干爽清潔的環境。同時也是農民,要種蔬菜。 自己的角色也會根據任務發生不同變化。比如,我會統計每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然后將數據傳輸給地面工作人員,由他們來判斷我們現在的飲食量、進水量能不能維持工作。 默契:一個眼神或動作就能知道對方要干什么 記者:和景海鵬在一起合作了多長時間? 陳冬:我是2010年成為航天員的。從那時起,我就和景海鵬一起開始訓練。6年時間的訓練磨合,我們彼此都相互了解,越來越默契。訓練的時候,基本上是他遞一個眼神或者做一個動作,我就會馬上給他豎個大拇指,因為心里已經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他有句話說得好:要百分之百的信任對方,但不能百分之百的相信對方。航天員是高風險的職業,所以我和他是生死之交,只有百分之百信任對方,才能彼此依賴。但是具體到事情的時候,就不能百分之百的相信對方了。因為任何人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疏忽,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就要相互補位,確保每一個動作、指令都是準確無誤的。 記者:他在訓練時會給你提些什么建議? 陳冬:太空與地面上最主要的不同,是失重。景海鵬經常提醒我兩點:一是東西不能隨便放。比如拿著一個東西,在地面可以隨手放在桌上,過一會兒還能在桌上找到,但在失重條件的太空,如果我放在這,過一會兒再想找它,就不知道飄到哪里去了。二是移動身體前要先想到固定。在國際空間站,經過長期飛行的航天員,他們的腳底非常光滑,腳面卻磨出繭子,因為他們隨時要勾著腳限位器來固定身體。 記者:如何評價景海鵬? 陳冬:在我心中,他一直是我的榜樣。他的太空飛行經驗豐富,在訓練中給了我很多指導。他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不光對別人更是對自己。有時訓練他會突然問我問題。他還是個非常細心的人,考慮問題非常周到。一次訓練,我在穿壓力航天服的時候,由于一個地方沒卡好,手套戴得比較慢。這時,他已經戴好,我的心里一下子就有些緊張了。后來,他有些歉意的對我說,以后訓練盡量做到步調一致,相互余光看一眼對方,防止一個人還沒做完,另一個人早早就做完了,這樣無形中會給對方壓力。 記者: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陳冬:首先,要有知識的積累,因為載人航天工程是由龐大的系統組成的,包括火箭、飛船、測控等,對這些知識都要有所了解。其次,作為航天員,必須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有了精力和體力,才能在失重環境下完成各項工作。第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航天員執行任務時,需要在狹小密閉的艙內完成所有的工作生活,不像在地面,待久了可以出去轉轉,或者心煩了打開電視看看,這些在天上都沒有辦法做到,所以必須要有良好的心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經常做一些隔絕和剝奪睡眠的實驗。此外,還要有團隊的協作能力,因為任何一次任務都是一個乘組共同努力完成的。在太空如果出現情況應該怎么處置,誰來決策,決策之后該怎么執行,都是我和隊友在地面上需要考慮到的。 深情:業余愛好就是陪家人 記者:孩子多大了? 陳冬:我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5歲。現在正是調皮的時候,不太好管。 記者:誰來幫著照顧孩子? 陳冬:妻子當初為了支持我放棄了自己的工作,跟我一起到了北京,現在她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我的主要精力在訓練上,照顧家庭主要落在她的身上,父母和岳父母也會經常過來幫著帶孩子。 記者: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你的職業吧? 陳冬:其實我觀察過他倆,我經常不回家,他們不會想我,不會提我,看到我之后才會想起來爸爸,看不到我他們自己也玩得很高興。他們現在還小,不可能理解航天員是個什么概念,但我會在走之前跟他們說這次爸爸會出遠門,你們有時候就看看天空,去找找星星,說不定爸爸就在那里,跟爸爸打個招呼。 記者:有沒有想過孩子以后子承父業? 陳冬:他們都挺喜歡看星星和月亮。其實我也暢想過這樣一個場景,當我從太空看到祖國的時候,這兩個孩子也在看著我。但是至于他們長大后想干什么,我對這個沒有刻意的要求,如果他們有這樣的想法,那我肯定會大力支持,還會把我的經驗傳授給他們。 記者:平時都有些什么業余愛好? 陳冬:我的業余生活主要是陪家人,陪孩子。因為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太少了。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孩子們都纏著我讓講故事,有時候只能講一兩個故事就要匆匆回宿舍, 我和妻子相識的時候,我還是一名飛行員。剛開始,她也有顧慮,覺得飛行不安全。后來經過溝通,慢慢就習慣了。那時因為執行任務,經常半年回不了家,大部分時間是她在安慰我,總是說家里的事都放心吧。 所以說,只要有時間我還是陪陪孩子,陪妻子散散步、說說話。
推薦訪問: 神舟 航天員 出艙四篇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