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拌合站實施方案
目 目
錄 1、工程概況 ................................................... 1 2、砼拌合站設置規劃 ........................................... 1 3、拌和站實施方案 ............................................. 2 3.1 拌和站規劃 ................................................. 2 3.2 設備選型 ................................................... 2 3.3 人員配置 ................................................... 4 3.4 場地建設 ................................................... 4 3.5 拌和設備基礎處理及配置 ..................................... 5 4、環境控制措施 ............................................... 6 4.1 環境保護目標:
............................................. 6 4.2 環境控制計劃 ............................................... 6 5、安全防護方案 ............................................... 9 5.1 施工用電安全 ............................................... 9 5.2
施工消防安全 ............................................. 10 6、復墾方案 .................................................. 10 7、附圖表 .................................................... 10 (一)工程數量表 ............................................. 11 (二)5#拌和站平面圖 ......................................... 12 (三)5#拌和站設計圖………………………………………………………13 (四)預應力管樁驗算 ......................................... 14
1 、工程概況 新建 XX 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工程 MHTJ-23 標起訖里程 DK1213+800~DK1287+298.9,正線長度 70.65 公里。本標段地處湖北省荊門市和荊州市,由北向南依次經過荊門市沙洋縣,荊州市沙市區、荊州開發區、江北農場、江陵縣。
主要工程數量:
路基:土石方 970.7 萬方,其中區間 665.8 萬方(土方 264.2 萬、A 組 76.6 萬、改良土 325 萬)、站場 304.9 萬方(土方 264.3 方、A 組 17.2 方、改良土 23.4 方)。路基附屬:片石(干、砌)38.5 萬方、砼 2.95 萬方、攪拌樁 345.4 萬米、CFG 樁 47.5 萬米、PHC 砼管樁 8.65 萬米、塑料排水板 213.2 萬米、清淤 14.5 萬方、螺紋樁 42.5 萬米。
橋涵:橋梁 21.35 公里/27 座(特大橋 9 座、大橋 4 座、中橋 14 座)、框架小橋 988.22延米/105 座、涵洞 4674.05 橫延米/182 座。
站場:3 處。DK1234+350 后港站、DK1259+600 荊州東站、DK1285+400 江陵站。
本標段內混凝土合計約 74.6 萬 m3。
2 、砼拌合站設置規劃 我標段根據《XX 華中鐵路湖北段首批開工點和砼拌合站設置建議方案》,通過現場調查,比優規劃,結合滿足交通便利、混凝土需求量相對集中、遠離居民區等原則,確定了砼拌合站 5 處。砼拌合站設置詳見表 2-1。
表 表 2 2- - 1
蒙華鐵路 3 23 標段砼拌合站設置規劃表
序號 位置 占地 (m2) 拌合機配置 供應范圍 備注 1# DK1230+000 左側約 1kmS107省道旁
7000 1 臺 HZS120 1 臺 HZS90 DK1213+800-DK1232+948.55砼 8 萬 m3
2# DK1239+100 左側 300m 引江濟漢渠道原拌合站 9850 1 臺 HZS120 1 臺 HZS90 DK1232+948.55~DK1247+823.27 砼 15.6 萬 m3
3# DK1251+700 線路左側 200m益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廠址 10000 1 臺 HZS120 1 臺 HZS180 DK1247+823.27~DK1257+077.347 砼 19 萬 m3
4# DK1260+400 線路右側 3000 1 臺 HZS120 DK1257+077.347~DK1271+576.34 砼 8.8 萬 m3
5# DK1272+300 線路右側 1 公里佳禾化工有限公司院內(二工區駐地旁) 13500 1 臺 HZS120 1 臺 HZS180 DK1271+576.34~DK1287+298.92 砼 23.2 萬 m3
5#砼拌合站為本標段內混凝土供應量最大的拌合站,下文以 5#站為例介紹拌合站
的實施建設。
3 、拌和站 實施 方案 3.1 拌和站規劃 拌和站統一規劃,根據現場情況,合理劃分了生活辦公區、拌和作業區、材料存放區及機械設備停放區等。
拌和站規劃面積約 20 畝,可存料 6700m3 。拌和站生活區、辦公區采用彩鋼板搭設二層活動板房,每層 10 間;試驗室設置一排共 14 間,其中 10 間為彩鋼板搭設活動板房,4 間為磚混結構養護室。
拌合站拌合用水采用廠區內自來水,經有關部門檢測符合飲用水標準,可以用作拌合用水。
拌合站采用信息化管理,使用網絡平臺傳輸、共享數據,在工區內部通過數據庫、Intranet(局域網)實現數據的傳送和共享;通過 Internet 與業主、監理進行數據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并使用傳真、電話等作為輔助手段。
拌和站實行封閉式管理,禁止閑雜人員進入。
3.2 設備選型 5#拌和站主要負責本項目部 DK1271+576.34~DK1287+298.92 段混凝土生產,擬按各分部進度計劃進行拌和站設備配置。
(1)混凝土最大需求量計算 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找出單日最大混凝土用量,見下表:
部位 單日樁基 單日承臺 單日墩柱 單日現澆梁 總量(M 3 )
根 M 3
個 M 3
根 M 3
節 M 3
拌和站 12 565 5 900 5 435 1 100 2000 (2)拌和樓設備配置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生產能力核驗,項目部擬定在拌和站配置 1 臺 HZS180 型拌和機,1 臺 HZS120 型拌和機,拌和站生產能力見下表:
部位 拌和機型號 砼單日最大用量(m 3 )
拌和樓單日工作時間(h)
每小時需要生產量(m 3 )
單機小時實際生產量(m 3 )
實際用時(h)
5#拌和站 HZS180、 2000 16 125 60+90 13.3
HZS120 根據上表計算情況及考慮拌和站維修保養,本合同段上述拌和樓設置情況,可以滿足施工進度對混凝土攪拌的要求。
(3)水泥罐配置 現場擬在本拌和站各配備 8 個 150T 水泥罐,罐體使用情況見下表:
部位 單日水泥最大用量(t)
水泥罐數量(個)
單罐存量(t)
滿罐使用時間(天)
備注 5#拌和站 700 8 150 1.7
為防止因水泥庫存不足造成混凝土生產供應中斷,專門制定材料庫存每日清點值班制度,由物資設備部人員和拌合站人員共同清點當日水泥庫存,另外本拌和站再配備 2 個 150T 粉煤灰罐。
(4)變壓器配置 根據拌和站用電設備考慮,項目部擬在拌和站配備了總容量 630KVA 的變壓器,其中原有佳禾化工場內已有一臺 250KVA 的變壓器。拌和站用電設備清單見下表:
拌和站用電設施清單 序號 用電設備名稱 數量 單機功率 總功率 備注 1 水泵 4 4 16
2 拌和樓 2 315 315
3 廚衛設備 1 50 40
4 生活辦公設備 1 30 30
5 其他設備 1 30 30
累積功率
431
實際生產中,空損系數按 0.75~0.8 考慮,則 630KVA 變壓器能夠滿足生產需求。現場備用 1 臺 300KW 的發電機。
(5)混凝土罐車配置 根據混凝土單日需求量計算,每小時混凝土產量約 150m 3 ,現場考慮使用 10-12m 3 /車容量的混凝土罐車,考慮機械維修保養等因素,本站需配備混凝土罐車 15~18 臺。
(6)除塵設備配置 根據標準化及當地環保部門要求,拌和站需配備除塵設備。水泥罐罐頂采用濾芯倉頂除塵器,通過震動作用、使氣流中的微粒吸附在濾芯上或沉降下來,凈化后的空氣即可排出,從而起到良好的除塵效果。
(7)其他設備 為滿足施工需要,拌和站配備地磅 1 臺、裝載機 3 臺、水泵 4 臺、油罐 1 個以及其他相關配套設備。
拌和站整體設備配置情況見下表:
拌和站設備配置表 序號 設備名稱 規格型號 數量 備
注 1 混凝土拌和機 HZS180、120 2 座 一個站配置標準 2 裝載機 徐工 ZL50 2 臺 一個站配置標準 3 裝載機 柳工 ZL50 1 臺 一個站配置標準 4 砼罐車 10m 3
15~18 輛 一個站配置標準 5 地磅 100T 1 臺 一個站配置標準 6 滅火器材
20 套 一個站配置標準 7 油罐
1 個 一個站配置標準 8 發電機 300KW 1
3.3 人員配置 根據拌和站生產需要,人員配備如下:
人員配置表 工種 人員 拌和站站長 拌和樓 機操手 裝載機司機 砼罐車司機 電工 維修工 后勤 過磅員 合計 數量 2 6 3 30 1 2 3 2 50 任務 拌和站總體管理 操作拌和機 裝載機 罐車 安全用電 機械維修 門衛及勤雜 材料過磅
3.4 場地建設 (1)、材料堆放區 ①材料堆放區占地面積 2690 ㎡,分為 6 個碎石堆放區和 2 個中粗砂堆放區,其中5 個材料堆放區尺寸為 40m×10m,3 個材料堆放區尺寸為 23m×10m。每個碎石堆放區可堆放 600~1000m³以上的材料,每個中砂堆放區可堆放 1000m³以上的材料。現場 8個料倉全部為材料檢測合格區,不設待檢區。
②料倉隔墻基礎開挖后回填 30cm 磚渣夯實,基礎采用 C20 混凝土澆注,尺寸斷面
為 80×60cm;隔墻采用磚砌,磚墻隔墻砌斷面尺寸為 50cm×300cm,依據料棚立柱間距設置 50cm×50cmC25 混凝土構造柱。儲料倉內側地面換填 30cm 磚渣,壓路機壓實,采用 C20 混凝土硬化,厚度 25cm,設置不小于 2%的橫坡,在每個料倉后墻底部預埋 4個泄水孔接至外面設置的排水溝。料倉采用彩鋼棚遮蓋,封閉棚上部采用拱形鋼支架鋪設彩鋼瓦安裝,料倉凈高不小于 9m。
③在每個料倉的出口左側設置材料樣品間,貼掛材料標示牌,標明材料名稱、品種、產地、粒徑、進場時間、檢測人員等。
(2)拌和作業區 拌和作業區包括水泥(粉煤灰)罐體、拌和樓作業區,拌合站采用 HZS120、HZS180型組合,每個拌合樓配 4 個水泥罐和 1 個粉煤灰罐,拌和樓頂部全部用彩鋼板封閉起來。兩座拌和樓各配置 1 個 4 倉式自動計量集料斗,計量系統按國家相關標準進行標定。配料倉之間隔板采用鋼板焊接加高,高度不小于 1 米,防止骨料混摻,影響施工配合比。
(3)拌合站駐地 拌合站為封閉式,四周設磚砌圍墻,辦公區、生活區房間采用二層活動板房,板房標準間尺寸為 3.61m×7.2m,基礎斷面采用 30×30cm,C20 砼硬化,室內采用 10cm厚砂漿硬化。拌合站院內設置 30cm×40cm 排水溝,聯通成網格狀,集中排出。
(4)試驗室 試驗室采用板房修建,板房標準間尺寸為 3.61m×7.2m,基礎斷面采用 30×30cm,C20 砼硬化,室內采用 10cm 厚 C20 混凝土硬化,力學室地基采用砼 C30 加固處理。養護室活動板房內側砌磚封閉,砂漿抹面,室內地面采用 20cm 厚 C20 砼硬化。
(5)場地硬化 拌和站場地全部硬化處理,墊層采用 30cm 磚渣進行填筑,壓路機壓實。主機出料口至大門范圍內面層采用30cm厚C20混凝土,其余部分面層采用25cm厚C20混凝土。
3.5 拌和 設備 基礎處理及配置
1、根據拌合站設計圖,水泥罐每個支腿地基承載力為 600KN,根據現場開挖揭示地質情況,為淤泥質粘土,下挖 1.5m 時見水,為軟土基礎,采用重力觸探對地基承載力測定,原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要求。經過檢算采用管樁基礎,拌和樓主機、斜皮帶、
上料斗設備及粉罐基礎均采用預應力管樁處理,每個支腳下打設 1 根預應力管樁,樁徑 50cm,樁長 24m,150 噸粉煤灰罐下方打設 4 根預應力管樁(承載力檢算見混凝土拌合站預應力管樁承載力計算書)。樁頂澆筑層厚為 1.2m 的 C30 鋼筋混凝土承臺,上下布置兩層 Φ20@20 鋼筋網片,基礎必須嚴格按照廠家提供的設計圖預埋鋼筋。為確保水泥儲存罐穩定性,在罐體四周設置地錨基礎安裝攬風索,水泥(粉煤灰)罐安裝避雷針,接地線。在拌和樓中安裝除塵設備。地基施工時需設防雷接地裝置,防雷接地應符合有關要求,其接地電阻不大于 10 歐姆。
(2)其他設施 大門:拌和站設進出拌和站大門一處,大門寬度 10m,大門進門側設置門衛室 1間,采用活動板房搭設。
地磅:在大門進站后的道路右側設置 100T 地磅 1 臺、磅房 1 間(與門衛室相鄰),所有材料進場需此地進行過磅,過磅員進行過磅、打單并通知拌和站試驗人員、材料員進行檢測。
排水措施:為排水的便利,在場地硬化過程中將排水渠道預留出來,水溝頂面標高和場地標高應統一考慮,中間拌和站區域向四周設置 2%排水坡,排水溝寬度為 30cm,深度為 25cm,生產區用 2cm 鋼板篦子蓋板蓋頂,其他位置采用塑料篦子,在出料口和粉罐基礎四周設置排水橫溝,排至四周排水溝,將場內積水全部引至沉淀池處,經沉淀處理后排出場外,沉淀池布置在橫向排水溝下游(緊鄰上料倉基坑)。設置一道電纜溝聯通配電室和操作室。
4 、環境控制措施 4.1 環境保護目標:
生產及生活廢水排放符合國家及地方法規規定標準;煙塵、粉塵排放控制的國家及地方法規規定標準以內;生產場界噪聲控制在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標準以內; 固體廢棄物排放符合國家及地方相關法規要求;資源、能源消耗實行限額管理,嚴格控制在額定指標以內;杜絕重大環境投訴事件、事故的發生; 4.2 環境控制計劃 我項目部計劃實行環保目標責任制。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配備一定數量的環保設施和技術人員,認真學習環保知識,共同搞好環保工作。根據不同生產期、季節
的環境特征,拌和站不定期召開職工大會,對之前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合規性評價,并對今后的環境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1)揚塵控制計劃 ①控制目標:
降低揚塵對大氣的污染,杜絕周圍群眾投訴。
②控制措施:
水泥、粉煤灰采用封閉的罐體運輸車運輸,儲存采用封閉的罐體;砂石料等材料在運輸、儲存過程中帆布遮蓋或封閉,避免在運輸過程中泄漏揚塵,料倉采用彩鋼瓦封閉,只留出進料口;上料倉按照要求也采用彩鋼瓦進行封閉,只留出進料口;拌合樓采用彩鋼瓦封閉,減少在拌和過程中的揚塵。
攪拌機械在上料過程中,先上砂、石料,后上水泥、粉煤灰等粉料,以減少揚塵,操作人員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生產現場制定灑水降塵制度,配備專用灑水器具及專人負責,采取灑水降塵。
(2)噪聲控制計劃 ①控制目標:
保持噪聲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并進一步降低噪聲,杜絕周圍社區居民投訴。
②控制措施:
拌和站實施封閉化管理,主要為機械生產,應對工程機械噪音進行嚴格控制,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生產作業盡量避開晚 10:00~次日 6:00,料倉、上料倉、拌和樓均采用彩鋼瓦封閉,減少噪音對居民的影響。制定專人對生產噪聲進行檢查,并填寫記錄,對檢查中噪音不符合要求的生產機械,堅決責令整修。為在高噪音環境下的生產人員配備耳塞。
③檢查落實 噪聲及揚塵控制重點在工程開工后至工程竣工期間的混凝土以及材料運輸的全過程,由項目部安質部組織負責根據環境檢測計劃對生產現場噪聲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記錄,并將監測結果反饋到項目部生產負責人,對不合格機械進行處理。
(3)生產和生活污水排放 ①目標及生產、生活用水排放措施
生產污水:
以生活污水不超標,生產污水重點控制為目標,并制定生產污水排放及生活用水排放措施。
拌和站生產現場作業產生的污水,禁止隨地排放,作業時嚴格控制污水流向,并在合理位置設三級沉淀池,污水經沉淀后用于站區內灑水降塵。未經處理的廢水,嚴禁直接排入排水設施。
沖洗骨料的水或生產廢水,經過過濾,沉淀或其他方法處理后才允許排入河道。更具本工程實際,應盡量減少生產污水排放量。
生活污水:
拌和站辦公區生活污水,應進行沉淀處理,符合排放標準后方可排放原有的污水管道。攪拌站食堂污水設置隔油池,油水分離,殘渣剩飯設置泔水桶并妥善處理,嚴禁倒入下水道。廁所建設達到統一標準,做好廁所衛生的清理和管理工作。廁所廢水應流入化糞池,化糞池加蓋。辦公人員不得將有毒有害液體直接倒入廁所、下水道,應倒入指定的容器內。
②檢查落實 污水控制措施自工程開工至工程竣工由安質部負責實施生產污水控制,并對生活污水控制情況隨時檢查,根據檢測計劃確定檢查頻次,認真填寫生產污水檢查記錄和辦公區生活污水檢查記錄。
(4)完工后計劃 ①目標及控制措施 以分類管理,合理處置,減少污染為目標,并制定可回收廢棄物、不可回收廢棄物處理措施 ②可回收廢棄物 廢砂石:生產中所剩余砂石,應集中存放,并做好防揚塵措施,在上報項目部后,項目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再利用或就地掩埋。
辦公用紙、報刊、包裝袋:對各種可回收辦公廢棄物,各部門應分類存放在項目部修建的可回收一般廢棄物池。
水泥編織袋:澆筑混凝土所剩水泥編織袋應集中存放,待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統一
上交項目部,項目部將集中密封保存處理。
機械燃料潑灑或排入:機械生產中所用廢棄燃料,嚴禁隨地潑灑或排入污水池,應集中存放,統一回收并處理。
生產中生產的可回收廢棄物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門按《物資管理細則》進行回收處置。
③不可回收廢棄物 碎石塊、廢砂漿塊、過期水泥、廢砼塊 所有生產現場中碎石塊、廢砂漿塊、過期水泥、廢砼塊,應回填基礎,并在其上加蓋浮土。
④實施步驟 物資人員工程開工至工程竣工根據生產現場對生產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并處理。根據生活實際情況對產生的生活廢棄物,與當地村民簽訂清運協議,并及時清運處理。
⑤檢查落實 生產廢棄物控制措施自工程開工至工程竣工由物資部負責實施對生產現場廢棄物進行分類并運輸至項目部指定地點以及現場處理,并填寫《廢棄物處理臺賬》。
5、 、 安全防護方案 5.1 施工用 電安全 (1)施工用電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應做到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和“一機一箱一閘一漏”。現場施工用電布線將從硬化地面下預埋管線穿越,并在用電位置預留接口,照明和動力合用一配電箱,但照明與動力分路設置,每一個配電箱照明部位安裝一個兩級漏電保護器和漏電開關。
配電箱、開關箱應裝設在干燥通風及常溫的場所,周圍應有足夠二人同時工作的空間,周圍不得堆放任何有礙操作、維修的物品。
(2)拌合站臨時用電 拌合站設置 630KVA 變壓器及配電房,供應生活及生產用電。配電房和臨時發電機設置嚴格按照 JGJ46-200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進行,采用三相交流電路,用電線路全部埋于地下,設置兩級漏電保護,在配電箱和開關箱分別設置漏電保
護器,確保用電安全。嚴格按照施工現場平面布置進行架設和管理電力線,動力和照明線分開架設。配電房(室)、變壓器等固定電力設備均設安全防護屏障,并設置明顯的禁止、警告標志。配有專職電工一名,持證上崗,按規定正確穿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配電箱內多路配電設置標記,配電箱設置門、鎖及防雨措施,鐵殼開關箱接地。確保所有電器設備完整、無破損,性能良好。使用安裝帶有觸電保護器的插座,觸電保護器做到定期試驗,確保性能可靠。嚴禁使用銅絲、鐵絲等金屬代替保險絲。嚴禁在一個開關上連接多臺電動設備。夜間施工時,現場有滿足施工安全要求的照明設施。
5.2 施工消防安全 拌合站內各功能區在明顯位置設防火設施。每個功能區將配備不少于 10 個的滅火器,在油庫旁邊及辦公區右側設置消防池。
6 、復墾方案 本拌和站選址處原為佳禾化工科技廠房,不占用農田。在施工過程中,充分保護并利用場內原有設備、房屋。在工程結束時,退地還廠,達到重復利用的效果,節約資源。
7、 、 附 圖表 (一)
工程數量表
(二)5 5# # 拌和站平面圖
( 三 )
拌合站設計圖
( 四 )
預應力管樁驗算
( 五 )
檢驗報告
(一)
工程數量表
工程數量表 材料名 稱
規 格
單 位
數 量
計算公式
水泥罐基礎混凝土 C30 m3
300 25m×5m×1.2m×2 拌合機基礎 C30 m3
67.2 28 m²×1.2m×2 料倉及路面硬化混凝土 C25 m3
2100 150×56×0.25 板房基礎混凝土 C20 m3
10.37 115.2m×0.3m×0.3m 拌和機基礎鋼筋 φ20 T 7.65 2.47kg/m×3100m 磚渣
m3
2800 100×56×0.5 磚 240×115×53mm 塊 24.8 萬 525 塊×474m³ 預應力管樁 直徑 50cm 延米 1440 24m×60 根 料棚
M2
2690 50×40+30×23 板房
M2
881 7.2×(50.4+36+36) 配料機基礎 C25 m3
222.9 48×3.87×1.2 配料機基礎 換填砂礫 m3
185.7 48×3.87×1
(二)5 5# # 拌和站平面圖
中鐵十四局集團蒙華鐵路MHTJ-23標段第 1 頁
共 1 頁說明:1、本圖尺寸以m為單位。5#拌合站平面布置圖既有房屋變壓器1508810 10 10 10364810 10 1023拌合站駐地兩層2*10間試驗室駐地14間料
倉料
倉料
倉料
倉料
倉料
倉料
倉料
倉配料機配料機主機大門23日期拌合站平面布置圖36配電室發電機房倉庫值班室 男廁女廁變壓器630KVA便道站內排水管道排水溝沉淀池地材運輸車路線門衛磅房三級35270304020 4020單位:cm。水溝大樣圖排水方向電纜溝女浴室男浴室餐廳廚房儲藏室4010蓄水池蓄水池
(三)拌合站設計圖
( 四 )
預應力管樁驗算
混凝土拌和站預應力管樁承載力計算書
一、設計資料
1、根據廠家提供數據可知:
⑴每個水泥罐(裝滿)自重 150t+6.2t=156.2t; 每個粉煤灰罐(裝滿)自重 150t+6.2t=156.2t; ⑵混凝土攪拌機自重 16.5t; ⑶水泥罐每個支腿的允許承載力為 600KN。
2、設計荷載 本計算書按現場實際 5 個水泥罐計算。
2.1 水泥罐基礎 ⑴水泥罐基礎采用承臺式基礎,基礎為半圓環形,底層基礎內圓半徑為 7.5 米,外圓半徑為 12.5 米,長度為 27.16 米,寬度為 5 米,厚度為 1.2 米,角度為 129°。
3、地質情況 根據地質資料 5#拌和站位置的地質情況從上至下依次為:粉土、粉砂局部夾粉土、粉質粘土、粉土、粉砂。根據地質資料和以往施工經驗,地基處理后承載力 fa=200Kpa,(基礎以預應力管樁處理)[τ]取 300KN。
二、驗算過程
1.承載力計算 1.1 混凝土擴大基礎的承載力 ①混凝土擴大基礎的承載力驗算 基底承載力: Ft=(Fg+G)×10KN/kg 其中 G=(Sa-Sb)×n/360×πR2 ×26 Ft=[(150+6.2)×6+135]×10=10772KN 1.2 基礎平均壓力 V=S×H=(Sa-Sb)×n/360×πR2 =135m³ t=Ft/v=105KNM<[t]=300kN 因此,在原地貌情況下滿足不了施工要求。
2、管樁承載力驗算
單樁容許承載力 計算公式:[p]=1/2(ULt p +Aσ h )
U——管樁直徑 L——沉入管樁深度 t p ——沉入管樁深度范圍內土層平均摩擦力
A ——樁底截面積 σ h ——樁尖處土層極限承載力 其中 t p =1/LΣ i=1n ti L i
查閱規范得 t p =90KPa σ h =2m o γ[σ+Kiγi(h-3)] 得出 t=637.89KN>600KN 管樁承載力滿足要求。
推薦訪問: 實施方案 砼拌合站上一篇:夏、雨季實施方案
下一篇:整治醫療亂象實施方案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