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1、留守兒童成績欠佳。大部份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偏下,其中 17%的小學生成績較差,4%的小學生成績很差;留守兒童中有 1%的人上學常常遲到,有時遲到的高達 27%,11%的留守兒童有過逃學的經歷。分析緣由,1 是打工父母對子女整體期待不高,部份農民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大,對孩子的學 xx 體期望值較低。2 是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參與過少。作為 1 個特殊的監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沒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隔代監護,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上他們還要承當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2、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父母長時間在外打工,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庇護和照顧。由于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愿意接觸或接觸太少,致使 1 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動孤僻等個性特點,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情缺點和心理障礙,有的留守兒童情緒消極,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 1⑴5 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情構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誕生幾個月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時間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少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據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想念父母的占 85%,有 38%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半年回來1 次,30%的留守兒童父母每一年回來 1 次,8%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 1 次,55%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有的留守兒童從小父母就長時間在外打工,1 年難得回 1 次,性情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孤獨、自卑、冷漠、少語,很少或不愿與教師和同學們進行交換
和頑耍,只與個他人來往。這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心理出現了偏差。據調查此類心理現象的兒童占留守兒童的 14.3%。
3、留守兒童生活普遍較差。由于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大部份未掌握專長和技術,外出打工大部份從事的是勞動密集性工種,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資收入微薄,只能基本保持家人和兒女的生活。兒童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由于家庭經濟收入少,父母又長時間在外,難以顧及到兒童的生活情況,致使部份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遭到極大侵害。據調查顯示,80%的留守兒童生活較差,20%的留守兒童生活 1 般。
4、留守兒童道德行動較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旁,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動 1 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少及時有效的束縛管束,很多留守兒童紀律渙散、存在行動偏差。很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照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侮同學等行動,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乃至與社會上 1 些有不良習慣的成人混在 1 起。
5、留守兒童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在留守兒童中,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身旁,缺少對兒童的安全監管,加上部份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致使部份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乃至出現安全事故。我村前幾年 1 男孩在河邊頑耍時不慎掉入水渠中,溺水身亡。
6、學校訂留守兒童的教育措施不力。最近幾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索出 1 系列行之有效,能適應新時期學校教育
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調查中發現,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面還存在 1 定的不足。1 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時間在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難度真大,有時半年乃至 1 年難見留守兒童父母 1 面,很難反應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實現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的。2 是外出打工人員對孩子的教育過于依賴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由于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愛莫能助,對留守 ?
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3 是學校訂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缺少有效的措施,很難在學習上、生活上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惜,并針對性給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
7、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意識淡薄。父母是兒童成長的第 1 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畢生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行動、心理健康、道德觀念與智力發展將起著決定的因素。但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尤其淡薄。1 是父母與留守子女溝通少,缺少親情上的交換,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任其自然,順其自然發展。2是監護人和代養人大多數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識模糊,大多偏于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難以承當對孩子的道德培養和學習輔導的任務。3 是父母對留守兒童只是給予物資上的滿足,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好了,缺少對留守兒童精神上的鼓勵、鞭策與開導。4 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不對,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直接取決于學校和老師,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
8、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注不夠。最近幾年來,社會上的 1些不良風氣現象嚴重,對缺少父母關愛,并在成長中留守兒童的思想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心理、生理遭到不同程度的扭曲。1 是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少,教育觀念陳腐,不能有效地彌補缺
少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的不足; ?
2 是 1 些文娛場所缺少有效管理,在互聯網、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屢禁不止,對缺少父母關愛、親情關愛的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9、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兒童的管理措施。各級政府和學校都要積極探索對留守兒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嚴格責任追究,校領導為第 1 責任人,班主任為直接責任人,切實實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的責任。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 ?
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對留守兒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強留守兒童在雙休和寒暑假期間的安全教育,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從而消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后顧之憂。
10、加大投入,改良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環境。最近幾年來,外出打工人員不斷增多,各級政府都在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和勞務經濟,可見勞務經濟在社會進步、社會發展中起側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氣,出臺有益于外出打工人員子女受教育的優惠政策,并制止 1 切影響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 1 切不公道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起他們的學習熱忱。
11、創新機制,實現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有機統 1。對留守兒童,以家庭為主體,加強學校、社會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學校和社會聯動的運作機制。家庭要承當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給予必要的家庭關愛和親情關懷,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常常保持聯系,隨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生長情況,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學校要肩負起教育好留守兒童的責任,并有針對性的
展開有益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動,大力開發他們的潛力,激活他們的斗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揚力度,構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保證他們與健全家庭 1 樣健康成長。
推薦訪問: 留守 調研報告 兒童上一篇:非公黨建調研報告
下一篇:美麗鄉村建設調研報告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